罗曼诺夫王朝
罗曼诺夫王朝 |
本名 罗曼诺夫王朝 首 都 圣彼得堡 国庆日 6月12日 国 歌 《俄罗斯人的祈祷》 官方语言 俄语 货 币 卢布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国家领袖 主要民族 俄罗斯人、乌克兰人、 白俄罗斯人、芬兰人、波兰人等 主要宗教 东正教 首任沙皇 首任皇帝 彼得一世(1721年沙皇加冕为皇帝) 末代皇帝 尼古拉二世 农业制度 封建农奴制 |
罗曼诺夫王朝:(俄语:Романовы,英语:Romanov Dynasty,1613年—1917年),是统治俄罗斯的第二个以及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俄罗斯由东欧一个闭塞的小国扩展为欧洲乃至世界范围的强国之一。 [1]
目录
简介
由于彼得一世的革新,俄罗斯迅速发展成为东欧的强国。并在大北方战争中一举打败俄罗斯的夙敌和北方强国瑞典,夺取了芬兰大公国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一世还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721年,彼得一世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统治时达到鼎盛。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的俄罗斯参与全欧洲抵抗拿破仑的反法同盟,并成为战后神圣同盟的领导者,此后长期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才显现出俄国农奴制度的弊端,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相对落后于其他欧洲强国,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决定采取措施,于是有了自上而下的俄国农奴制改革,通过改革,俄罗斯开始真正走上了资本主义路线。1904年,在帝国主义争夺势力范围的日俄战争中再次失败。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一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罗曼诺夫王朝结束。
发展历史
早期历史
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一代沙皇是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但包括他在内的几位俄罗斯沙皇都不为人们所熟知。
米哈伊尔的父亲费奥多尔·尼基季奇·罗曼诺夫,是伊凡四世的中央顾问,也是伊凡四世皇后安娜斯塔西娅·罗曼诺芙娜的侄子。
1600年,米哈伊尔和母亲一起遭到流放。这是鲍里斯·戈都诺夫当选沙皇的结果,在1598年,他的父亲被诬告叛国。在长期的动乱和战争后,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在1613年2月21日被国民议会推选为沙皇,是为米哈伊尔一世。米哈伊尔当时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暂时由父亲菲拉列特长老在幕后摄政。
米哈伊尔体弱多病,1645年7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49岁,长子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即位。
阿列克谢在位期间重视商业,加强财政压榨,先后爆发了盐商暴动和斯捷潘·拉辛起义,军事上发动了对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俄波战争,吞并了东乌克兰,试图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未能成功。阿列克谢曾经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任皇后玛利亚·米罗斯拉夫斯卡娅于1669年去世,先后生育十三个子女,却只有三个存活至成年,且两个儿子费奥多尔和伊凡都体弱多病,第二任皇后娜塔莉亚·纳雷什金娜生育三个子女,其中两个存活,且都身体健壮,这也诱发了之后的皇位争夺。
1676年1月29日,阿列克谢·米哈伊罗维奇因病去世,长子费奥多尔即位,是为费奥多尔三世,他幼年登基,体弱多病,朝政由继母娜塔莉亚皇太后的母家纳雷什金家族把持,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军事上武力吞并了第聂伯河以东地区。
彼得大帝革新
王朝最著名的沙皇是彼得一世,即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人们一般称他为彼得大帝。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五位沙皇。 彼得一世是阿列克谢沙皇最小的儿子,费奥多尔三世的同父异母弟弟。
1682年,年仅21岁的费奥多尔三世病逝,无子嗣,纳雷什金家族拥立十岁的彼得为新沙皇,由娜塔莉亚皇太后摄政。彼得同父异母姐(费奥多尔同母姐),年富力强的索菲娅·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女大公煽动,残杀彼得的两个舅舅,将自己的同母弟十六岁的伊凡立为第一沙皇,是为伊凡五世,而彼得只是第二沙皇,是为彼得一世,而实际上伊凡智力发育很差,且体弱多病,彼得和母亲又被排斥在权力核心 之外,实权掌握在索菲亚手中,两位小沙皇只是摆设。索菲亚主政期间发动了对土耳其和中国(清朝)的战争,但未能达到目的,甚至被迫与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1689年,索菲亚试图捉拿彼得,彼得一世利用多年来培养的童子军团推翻了姐姐的统治,逼迫她成为修女,拘禁在新圣女修道院,伊凡五世宣布放弃权力,只保留沙皇尊号。 1694年,娜塔莉亚皇太后去世。
1696年,共治沙皇伊凡五世去世,彼得一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唯一的最高统治者。 1697年,彼得乔装改扮成俄军下士彼得,随同俄国使团出国考察,先后在荷兰、英国等国学习造炮、造船和航海。并在荷兰赞丹造船厂获得优秀技师称号。回国后,彼得开始仿效西欧发达国家,以军事为中心实行一系列改革。由于他积极鼓励俄国西方化,并鼓励废除包括蓄胡须和穿着冗杂的长袍在内的诸多礼节,彼得一世一般被看作是罗曼诺夫王朝的最初奠基人和开化的代名词。俄国的第一家兵工厂、第一家报馆都是在他的倡导下成立的。
由于彼得大帝的革新,俄国迅速发展成为东欧的强国。俄国迅速发展各种产业。
17世纪的俄国是一个远离海洋的内陆国家。彼得发动了长达21年之久的“北方战争”,战胜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在“北方大战”中一举打败俄国的夙敌和北方强国瑞典,夺取了芬兰大公国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接着与波斯一决雌雄,获取里海沿岸一带。彼得一世还打败奥斯曼帝国,夺取了黑海的出海口。彼得一世于1721年放弃“全俄罗斯的君主、上帝加冕的神圣沙皇”这一从伊凡四世开始世袭的称号,而选择了“皇帝”这一西欧君主国(如神圣罗马帝国)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借此象征罗曼诺夫王朝与西欧的各个国家具有相同的政治地位。
1712年,彼得下令将沙皇的宝座从莫斯科搬到彼得堡,窥视整个欧洲。彼得还亲自命令俄国海军总司令阿普拉克辛“找出一条经北冰洋到中国和印度”的航线,又觊觎亚洲。
1724年冬,彼得一世巡视芬兰湾后暴发肺炎,竟至一病不起,延至1月8日凌晨死去。他唯一成年的儿子阿列克谢皇太子因反对父亲的改革,已于1718年被处死,他的第二任皇后叶卡捷琳娜继承皇位,成为俄罗斯第一位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1724-1727年在位)。
王朝升为皇朝
1721年,罗曼诺夫王朝第5位沙皇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即俄罗斯帝国第1位皇帝。
扩张和成熟
叶卡捷琳娜一世在位仅三年去世,在位期间设立了俄罗斯科学院,彼得一世之孙,阿列克谢皇太子之子,12岁的彼得二世即位,朝政先后由权臣缅希科夫和多尔戈鲁基把持,其间保守派势力抬头,皇室迁回莫斯科。
1730年彼得二世去世,年仅15岁,罗曼诺夫王朝断绝男嗣。他的堂姑母,伊凡五世之女,彼得一世的侄女,库尔兰女公爵安娜·伊凡诺芙娜·罗曼诺娃被贵族拥立为女皇,她没有政治头脑,终日享乐,朝政开始由德意志贵族把持,政治十分混乱。
1740年,安娜女皇去世,临终时指定不满一岁的甥孙,来自德意志不伦瑞克的伊凡六世即位,皇帝年幼,由母后摄政,德意志贵族实际上控制俄罗斯政治。
1741年,彼得一世之女,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大公发动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囚禁了小皇帝和他的母亲,登基称帝,在位期间设立莫斯科大学,参与七年战争并一度将普鲁士逼至绝境。
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去世,未婚且无子嗣,由她的外甥,彼得大帝的外孙普鲁士人荷尔斯泰因-哥道普王室的彼得·路德维希大公(即彼得三世)继承皇位,罗曼诺夫-荷尔斯泰因-哥道普王朝开始。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最著名的女皇帝,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俄罗斯留里克王朝有血缘关系,为留里克王朝的后裔。
1745年出身普鲁士贵族的她同未来沙皇彼得三世结婚。1762年废不得人心的彼得三世自立,随后将其杀害。她在位期间(1762-1796),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已经从昏睡中觉醒,并且在西欧和国际事务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她在位34年,发动了6次大规模的战争:包括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两次俄土战争和一次俄瑞战争,通过这些战争和强权的统治,叶卡捷琳娜二世建立了一个跨欧、亚两大洲,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的超级帝国。
在这一时期,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国土面积扩大了63万平方公里(其中有46万平方公里来自波兰)。作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大国家的主人,她对历史的影响主要在于一系列战争引起国际格局的变化。她主导的三次瓜分波兰完全从地图上抹去了这个曾经的东欧大国,两次大败土耳其,使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元气大伤,从此沦为任人宰割的西亚病夫,并为俄国罗曼诺夫王朝赢得了梦寐以求的南方出海口,还轻取想趁火打劫的瑞典人。她使俄国的利爪逼近了欧洲的心脏地带,甚至产生过征服世界的雄心。
拿破仑战争
身为一个欧洲的主要国家,俄国罗曼诺夫王朝也无法避免的参与了与拿破仑帝国的战争。
1812年6月,拿破仑一世率领60万大军侵略俄国,比俄国正规军大两倍以上,而且装备更加精良。但在拿破仑推进的同时,也同时面临了过度扩张的问题。俄国罗曼诺夫王朝使用了焦土战争的策略,而拿破仑又遇上俄国寒冷的冬天,使得拿破仑遭遇了灾难性的惨败:不到3万人回到他们的祖国。在法国军撤退之际,俄军则推进到中欧和西欧,最后到了巴黎的城门边。在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视为欧洲的救世主。
远东扩张
早于17世纪,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已积极向远东扩张,并与中国清朝发生冲突。 中俄分别于1689年和1727年签署《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确立边界。但这并未阻止俄国的野心。
1858年5月,俄国乘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之际,以武力威胁清政府签署《瑷珲条约》,以黑龙江为边界。 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俄国罗曼诺夫王朝更把整个外满洲(包括库页岛)吞并,并获得海参崴这个不冻港,以扩展其于西太平洋的影响。另一方面,俄国亦企图将势力染指库页岛及千岛群岛,与日本展开争夺。
1875年5月7日,日本与俄国签订《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俄国把千岛列岛北部给予日本,换取库页岛的主权。
19世纪末期,俄国向清廷租借大连,成立关东州。俄国亦藉得到了东清铁路的建筑权,对内满洲进一步侵略,意图建立“黄俄罗斯”。俄罗斯在北美洲亦曾于1787年占有土地,但在1867年将其以七百二十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即今日的阿拉斯加州。
占领中亚
俄罗斯最早向中亚的活动,是彼得大帝时代,当时已向希瓦汗国扩张。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在伊格纳契夫怂恿下,向中亚扩张。由咸海出发,前往希瓦与布哈拉,这二国成为附属国。
1864年,攻打浩罕与塔什干。 1877年,占有全中亚。
强盛与改革
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1801年-1825年),帝国的经济和政治达到顶峰。亚历山大一世最大的功绩在于打败了法国的侵略者拿破仑·波拿巴,即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一世。借此绞杀了法国大资产阶级专权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但在亚历山大统治的后期,由于人民的反抗和神秘主义的影响,俄罗斯帝国开始衰败。
1825年至1855年暴君尼古拉一世统治期间,俄国的军事行动频繁,物价飞涨,开始出现崩溃的征兆。尤其是克里米亚战争,使被压迫的农奴们苦不堪言。 1856年战争结束之后,俄国的农奴制已经危在旦夕。
1861年至1862年皇帝亚历山大二世决定采取措施,于是有了自上而下的“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通过改革,俄国开始真正走上了资本主义路线。 然而,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民粹主义者刺杀身亡,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即位,改革出现了倒退的迹象,危机再次显现。
革命与衰亡
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对俄国罗曼诺夫王朝来说是一个危机时期。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得俄国与西欧的发展相差越来越大。虽然帝国的人口较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多,但大部分都是贫穷的农奴。
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更导致民众对皇权丧失信心,俄国境内不断发生流血革命,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是摧垮帝国的最后一击,国内无法支应来自德意志帝国的猛烈攻击,民生物资极其贫乏。
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运动,罗曼诺夫王朝的腐朽统治被挤垮,1917年3月,首都彼得格勒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被迫在奥拉宁堡宣布退位,让位予其弟米哈伊尔大公,但遭米哈伊尔拒绝,于是罗曼诺夫王朝灭亡,由亚历山大·克伦斯基所领导的临时政府所取代。至此,罗曼诺夫王朝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