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作曲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作曲家(英語composer),指從事音樂創作有成就的人,是專門創作音樂的音樂家[1]

簡介

這是一種藝術稱謂,其國際共識的觀念和傳統西方音樂史的觀念是要寫作交響樂歌劇,室內樂等等古典音樂作品的專業作品的作者。[2]

而僅僅寫歌曲的作者,國際(英語)稱為songwriter,中譯為歌曲作者,就是如美國福斯特這樣自己能寫作鋼琴伴奏的作家。對於作曲家composer,國際上都是以交響樂作品多少,室內樂作品和歌劇作品多少和水準來衡定的。[3]

作曲家是作譜曲音樂人的總稱。即專門創作音樂的音樂家。他們的藝術表現形式是譜曲。音樂家的一種,代表人物:]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冼星海等。作曲家必須了解視音樂的型式和配合不同效果的作曲方式。像是為了戲劇而作曲,要考量到演員發聲,演唱音域,音響效果等;而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就要了解歌詞,了解目前流行的趨勢;要為交響樂作曲,不了解各種樂器是不行的。[4]

在過去,大部分的音樂家都會作曲,但在分工細密的現代社會,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指揮家等,已經成為截然不同的音樂家類型。他們之間的聯繫也更為緊密與相關聯。

歷史上有許多創作的類型,像是鋼琴奏鳴曲交響樂等等,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往往各種類型都加以嘗試,但浪漫時期則出現較多專作鋼琴曲或歌劇的作曲家;而流行歌曲中寫爵士樂和寫搖滾樂亦不相同。作曲家必須了解視音樂的型式有不同的作曲方式,像是為了戲劇而作曲,要考量到歌唱者發聲,音響效果等。

現代流行歌曲的創作者有些只會創作旋律但對樂器不夠熟稔,故會再安排編曲者編制樂器,許多偶像歌手為了給人多才多藝的感覺也熱衷詞曲創作,但對樂器不夠熟稔的半吊子音樂水平同樣只能將曲交由編曲者潤飾。[5]

作曲家舉例

外國作曲家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的音樂作品包羅萬象,除歌劇外遍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領域(這一點同亨德爾截然不同,亨德爾成功的道路正是從歌劇起始)

他的創作一般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

魏瑪時代(1708-1717),可以說是創作臻於成熟的階段;

柯登時代(1717-1723)則是他創作的高峰期,許多貢獻卓著的作品都完成於這個階段;

萊比錫時代(1723-1750),是巴赫將宗教藝術推至最高境界的時期。儘管作品中的大部分早已散佚,但仍有500多部保留下來。

代表作品

他的作品包括有將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組成《平均律鋼琴曲集》的一套48首賦格曲和前奏曲;至少還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鍵琴樂曲;23首小協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鳴曲;5首彌撒曲;3首聖樂曲及許多其它樂曲。總計起來,巴赫譜寫出800多首嚴肅樂曲。

其中比較主要的代表作包括:《平均律鋼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賦格的藝術》(The Art of Fugue)、《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6首、《小提琴協奏曲》兩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6首、《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與組曲》6首、《法國組曲》、《英國組曲》、《農民康塔塔》(Peasant Cantata)、《咖啡康塔塔》、(Coffee Cantata)、《馬太受難曲》(Matthauspassion)、《b小調彌撒曲》等。

BWV的來由:由於巴赫的作品實在太多,沒有索引很難完整理解,所以一位名叫Wolfgang Schmieder的人為巴赫編輯了按音樂體裁分類的作品目錄,並編號從1-1080。作者schmieder稱此目錄為Bach,Werke,erzeichnis (意思是巴赫作品索引)。因此我們看到的BWV是來自於此名稱縮寫。 

朗茲·約瑟夫·海頓

朗茲·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出生於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

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有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代表作品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驚愕交響曲》、《午別交響曲》、《時鐘交響曲》、清唱劇《創世紀》和《皇帝四重奏》等。這些作品都與奧地利民間音樂保持着緊密的聯繫,深刻地反映出海頓純樸、明朗、幽默和樂觀主義音樂風格,並對後代音樂家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海頓晚年兩次訪問倫敦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並創作了《倫敦交響曲》。

莫扎特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出生於薩爾茲堡宮廷樂師家庭,從小就顯露出很高的音樂才能。

他的創作領域非常之廣闊,包容了當時各種體裁形式,有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弦樂四重奏等。英年早逝,逝世於維也納,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

代表作品

G大調弦樂小夜曲》、歌劇《後宮誘逃》、《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第四十一「朱庇特」交響曲》、《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安魂曲》等。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貝多芬在音樂史上的地位是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

藝術歌曲以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展現,體現出人類的情感。

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造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裡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貝多芬是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被尊稱為樂聖。是「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的偉大音樂家。

代表作品

交響樂《英雄交響曲》、 《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合唱交響曲》、《歡樂頌》,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幻想》、《致愛麗絲》,弦樂四重奏《大賦格》,《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等。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是交響音樂,其中又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這些家喻戶曉的作品有:降E大調第3交響曲《英雄》、C大調第5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6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7交響曲、d小調第9交響曲《合唱》(《歡樂頌》)、《愛格蒙特序曲》、《維爾納斯》序曲《柯奧蘭》、升c小調第14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5鋼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2號浪漫曲。

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他的《月光曲》的創作背景曾被世人猜想,於是被有的人編成故事,收錄於小學人教版語文書六年級上冊第26課。

他的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德國作曲家貝多芬作品第13號,創作於1798年至1799年初,作品獻贈給他的贊助人與仰慕者利赫諾夫斯基王子。本曲是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因其戲劇性的優美旋律而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

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着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在世界交響音樂界,有着極其崇高的地位。

舒伯特

弗朗茨·澤拉菲庫斯·彼得·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828年),被譽為「歌曲之王」,奧地利的作曲家。他31歲夭折,卻創作了近千首作品。其中歌曲500多首,此外還有交響曲、歌劇、合唱曲等。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於1797年出生在維也納貧困的小學校長家庭。他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十一歲被帝國小教堂唱詩班錄取,並住進神學院,成為該校樂隊小提琴手,同時還擔任指揮,這使他有機會接觸維也納古典樂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為該樂隊創作了《第一交響曲》。

1813年因變聲離開神學院,舒伯特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到父親所在的學校里擔任助理教師,同時繼續創作。

1814年10月19日為歌德的詩《紡車旁的格麗卿》譜曲,舒伯特的這第一部歌曲傑作,打開了他創作靈感的閘門。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寫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寫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還創作了1部交響曲,2部彌撒曲和其它作品。

1816年,他辭去教師的職務,專心從事作曲。由於沒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較貧困,在他的一些作品裡也常常反映出苦悶和壓抑的情緒,儘管這樣他還是滿懷熱情地創作了大量的歌頌民族解放鬥爭的優秀作品。長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

1828年11月19日,年僅三十一歲的舒伯特在維也納溘然長逝,他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當崇拜卻只見過幾次面的貝多芬墓旁。

代表作品

鋼琴:《魔王》、《野玫瑰》、《鱒魚五重奏》、《未完成交響曲》,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小夜曲》等。

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自幼喜愛波蘭民族音樂,7歲時就創作了波蘭舞曲,8歲登台演出,不足20歲就已出名。

他的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因而在國外度過餘生。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富有波蘭民族音樂的特色。

肖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2010年為肖邦誕辰200周年,被波蘭命名為「肖邦年」。 

代表作品

c小調革命練習曲》、《降b小調奏鳴曲》、《降A大調波蘭舞曲》、《降B大調瑪祖卡舞曲》、《英雄波蘭舞曲》等。

馬勒

古斯塔夫·馬勒(德語:Gustav Mahler,德語發音:[ˈɡʊstaf ˈmaːlɐ],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作為作曲家,他是19世紀德奧傳統和20世紀早期的現代主義音樂之間承前啟後的橋樑。馬勒之後,十二音和無調性音樂等先鋒理念崛起,傳統調性音樂的輝煌時代走向終結。他的指揮成就在生前就已得到廣泛認可,但他所創作的音樂一度被忽視,在納粹德國時期甚至因其猶太身份而被禁止,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因指揮家伯恩斯坦等人的推廣而得到復興,其音樂價值方為人所周知。到如今,馬勒的音樂是演出和錄音最頻繁的作品。

馬勒是猶太人,出生於波希米亞喀里斯特(今捷克境內),出身並不顯貴,但在很早就顯露出了音樂才華。1878年,從維也納音樂學院畢業後,他在歐洲眾歌劇院中擔當過指揮;並於1897年擔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現稱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總監。在維也納的十年裡,馬勒從信仰猶太教轉變為信仰天主教,但由於其猶太血統,還是頗受反猶輿論的攻擊和排擠。然而他的演出不僅水平優異,而且具有創新性,使他至今在歷史上最偉大的歌劇指揮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對瓦格納和莫扎特舞台作品的演繹最為突出。晚年他也短暫地擔任過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和紐約愛樂樂團的總監。

馬勒的創作範圍較窄,作品數量不多。終其一生,作曲總是指揮之外的副業。其作品絕大多數都是交響曲和歌曲。他的十部交響曲篇幅很長,最短者也接近一個小時;規模龐大,增加了樂隊編制,並在第二、三、四、八幾部中加入了人聲;其宏篇巨製《第八交響曲》除超大編制管弦樂團外,更動用了八位獨唱家和兩個混聲四部合唱團,首演時樂手數達一千人以上,因而得到「千人交響曲」之別稱。馬勒作品的首演通常伴隨着爭議,很久之後才得到批評家的認可;只有《第八交響曲》在首演時就大獲成功。馬勒的音樂直接影響了許多第二維也納樂派作曲家,尤其是勛伯格、貝爾格和韋伯恩。此外,肖斯塔科維奇和布里頓也為馬勒所影響。1955年,國際古斯塔夫·馬勒學院成立,以紀念其生平與作品。

代表作品

馬勒交響曲 D大調第1號「巨人」 · c小調第2號「復活」 · d小調第3號 · G大調第4號 · 第5號 · a小調第6號 · 第7號 · 降E大調第8號 · 交響聲樂套曲:大地之歌 · 第9號

未完成:第10號

聯篇歌曲集、歌曲集及其他聲樂作品

悲嘆之歌(1878年原為歌劇體制,1896年改為合唱曲)

青年流浪之歌(1883年─1885年)

歌曲集:少年魔號(1892年─1896年;另兩首則在1899年 與1901年完成)

呂克特之歌(1901年─1903年)

悼亡兒之歌(1901年─1904年)

室內樂

小調鋼琴四重奏(未完成,大約1876年-1877年) 

中國作曲家

華彥鈞阿炳

華彥鈞(瞎子阿炳,1893-1950)民間音樂家。小名阿炳,江蘇無錫東亭人,當地雷尊殿道士華清和之子。華清和號雪海,擅長演奏各種民間樂器,尤精於琵琶。

華彥鈞自幼從其父學習音樂。他四歲喪母,二十一歲患眼病,三十五歲時雙目失明。

在無錫市以沿街賣唱和演奏各種樂器為生,飽嘗人間的苦難。阿炳的器樂演奏深為群眾歡迎,其超群技藝,早在十八歲時就已被當地的道教音樂界看好。

他曾廣泛學習各種民間音樂,能超脫狹隘的師承和模仿,根據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創作、演奏各種器樂曲。

代表作品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得到流傳於世。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等得以保存下來,並成為中國民族音樂殿堂中的瑰寶。

1950年,他所演奏的六首樂曲曾被錄音,並由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將其記錄整理,編成《阿炳曲集》(音樂出版社1956年出版)。

劉天華

劉天華,(1895-1932) 我國著名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江蘇省江陰縣人。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是文學家劉半農之弟。1909年入常州中學,開始學習西洋管樂器。

1911年因學校停辦而輟學,參加「反滿青年團」軍樂隊。1912年赴上海參加「開明劇社」樂隊。

1914年返回家鄉,先後在江陰、常州的中學裡教音樂。其間曾向江南民間音樂家周少梅、沈肇州學習二胡、琵琶;專程赴河南學琴;向僧、道和民間藝人學習多種民間樂器;記錄民間樂譜,並開始音樂創作。

1922年受聘赴北京,任教於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同年秋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音樂體育專科教師。

1926年任教於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和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直至去世。任教期間,先後學習了三弦拉戲、崑曲、小提琴、和聲學、理論作曲等,在廣泛學習中國民間音樂和西洋音樂的基礎上。

代表作品

創作了二胡獨奏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謳》、《悲歌》、《良宵》、《親居吟》、《空山鳥語》、《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琵琶獨奏曲《歌舞引》、《改進操》、《虛籟》和器樂合奏曲《變體新水令》。

1927年創辦「國樂改進社」。同年,編輯出版《音樂雜誌》,參與發起「愛美樂社」。曾用五線譜和工尺譜準確地記錄梅蘭芳的唱腔(《梅蘭芳歌曲譜》1930)。搜集《安次縣吵子會樂譜》、《佛曲譜》。一生中總共編寫了四十七首二胡練習曲,十一首琵琶練習曲。奠定了二胡專業創作和演奏的基礎。

任光

任光(1900-1941),浙江嵊縣人。從小喜愛民間音樂,會拉琴、吹號、彈風琴。1919年到法國勤工儉學,當過鋼琴修理工人,同時學習音樂。1927年回國後,參加左翼劇聯音樂小組及歌曲作者協會。

代表作品

1934年創作了著名的《漁光曲》(同名進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並主唱)而一舉成名。

此後還創作了《月光光》、《新蓮花落》、《大地行軍曲》等電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署名前發)、《高粱紅了》等著名歌曲。此外,還創作過歌劇《台兒莊》(《洪波曲》)的音樂。

1940年起在新四軍軍部工作,皖南事變時不幸犧牲。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 中國近現代著名的音樂家,原籍廣東番禺,生於澳門一個貧苦船工的家庭。

1918年入嶺南大學附中學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學習。從師於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

1931年考入巴黎音樂院在肖拉·康托魯姆作曲班學習。

代表作品

留法期間,創作了《風》、《遊子吟》、《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等十餘首作品,並為進步影片《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話劇《復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抗戰開始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後去武漢張曙一起負責開展救亡歌詠運動。

1935年至1938年間,創作了《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游擊軍歌》、《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

1945年病逝於莫斯科。此間,寫有交響曲《民族解放》、《神聖之戰》,管弦樂組曲《滿江紅》,管弦樂《中國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爾-比戴》等,現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還寫了《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造者》、《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樂論文,已發表的有三十五篇。由於他對發展我國革命音樂所作的巨大貢獻,贏得了「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

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為《生產運動大合唱》、《黃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犧盟大合唱》,其中《黃河大合唱》最為出名,也是他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聶耳

聶耳,(1912-1935),字子義,一作紫藝,筆名曾用過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男,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自幼喜愛花燈、滇劇等民間音樂,會演奏多種民間樂器。大革命時期曾參加進步學生運動,十八歲到上海,翌年考進「明月歌舞團」,向黎錦暉學習作曲。因不滿劇團的方針,於1932年退出,去北平與李元慶等開展革命音樂活動。後回上海參加劇聯音樂小組,發起組織了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並在聯華影業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為左翼進步電影、話劇、舞台劇作曲。

代表作品

1933年在創作上初試鋒芒,創作了《開礦歌》、《賣報歌》、使人耳目一新。 1934年是他的「音樂年」,《大路歌》、《開路先鋒》、《畢業歌》、《新女性》、《碼頭工人歌》、《前進歌》、《打長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曉》等民族器樂曲,都是這一年完成的。

1935年,寫下了《梅娘曲》、《慰勞歌》、《塞外村女》、《自衛歌》、《鐵蹄下的歌女》等。

1935年,聶耳為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譜曲,歌曲通過站在抗日前線的東北義勇軍將士,向處在「最危險的時候」的中華民族,發出了「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我們萬眾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的呼喊,表現出可敬可畏的民族尊嚴和氣概。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義勇軍進行曲》被定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他從事音樂創作時間只有兩年左右,卻為八部電影、三部話劇、一部舞台劇寫了二十首主題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據民間音樂整理改編的民族器樂合奏四首、口琴曲兩首,共創作了四十一首音樂作品。

此外還發表了《黎錦暉的「芭蕉葉上詩」》、《中國歌舞短論》等十五篇戰鬥性的音樂論文和《時代青年》等三部電影劇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準備經歐洲蘇聯求學,不幸於游泳時溺死於藤澤市鵠沼海中。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時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國無產階級的光輝形象,是我國當之無愧的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

王洛賓

王洛賓(1913-1996),男,著名的西部民歌傳播者,被譽為中國現代歌曲之王。20世紀最負盛名的音樂家之一。1994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東西方文化交流特別貢獻獎」。王洛賓1913年1月生於北京,他父親是油漆匠,會演奏多種民族樂器,而且十分愛唱京劇和崑曲。在家庭的薰陶下,王洛賓自幼就喜愛上音樂,並且對音樂有着很好的感受力和記憶力。

1919年,王洛賓入小學讀書這時正值「新文化運動」,王洛賓因此學會了許多學堂樂歌,同時開始接觸到一些西方和日本的曲調。1924年,王洛賓入通縣潞河一所教會興辦的中學讀書,在唱詩班裡他接觸到西洋和聲,並且對和弦有了初步的了解。

1931年,王洛賓考入北平師範學校藝科,隨俄籍老師霍爾瓦特夫人學習聲樂和鋼琴,開始接受系統的音樂教育。「九一八」事變以後,王洛賓希望能用音樂來喚起民眾的愛國熱忱,便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了一首插曲《奴隸之愛》,這首曲子也是王洛賓的處女作。

代表作品

他的代表作有《在那遙遠的地方》、《掀起你的蓋頭來》、《青春舞曲》、《馬車夫之歌》、《哪裡來的駱駝隊》、《大坂城的姑娘》等。

雷振邦

雷振邦,(1916--1997),男,我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能夠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協會副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1916年5月,雷振邦出生於北京滿族人。由於家庭生活比較優裕的,使他很小就接觸到京戲。七八歲時,便能哼唱京劇小段,還能用胡琴拉京戲以及一些歌曲。

1928年9月,雷振邦來到瀋陽奉天公立學校讀小學,後入南滿中學。在音樂老師的薰陶下,雷振邦學會吹得一口動聽的口琴,加入學校口琴隊,並成為該隊的指揮。他常把一些歌曲改成口琴合奏,並指揮演出。

代表作品

他的代表作有《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馬可

馬可(1918-1976),江蘇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學化學系學習,後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導下,參加河南抗敵後援會巡迴演劇第三隊。

1939年抵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音樂工作團工作、學習,得到冼星海呂驥等人的指導,記錄、整理過大量民族資料。後在東北解放區從事音樂活動,解放後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

視頻1:認識音樂家貝多芬

視頻2:西部歌王,王洛賓悲慘的音樂之路

參考文獻

  1.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作曲家啊?_百度知道 8個回答 - 回答時間: 2019年6月27日 - 128人覺得有用 最佳答案: 1、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
  2. 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名的十大作曲家 2018年5月14日 - 中國音樂創作有着悠久的歷史,許多古代名曲享譽國際,我國的近、現代的音樂創作也豐富多彩,許多優秀的作曲家蜚聲世界音樂界。然而,要在眾多優秀作曲家中篩選出百年十大...
  3. 歷史上那些被傳染病影響的西方作曲家和他們的作品 2020年2月6日 - 和染病死去的劇中人相比,死於傳染病的作曲家更多。尼德蘭作曲家奧布雷希特(Jacob Obrecht)死於1505年;勃艮第復調樂派的重要人物,名聲僅次於若斯坎的阿格里科拉(Alexande...
  4. 作曲家文獻 | 小提琴作坊 介紹一些近代和古代比較出色的作曲家及作品... 拉爾夫·沃恩·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是英國作曲家、著作家和指揮家。他在生於英國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的...
  5. 中國10大作曲家43首經典作品,首首難忘! 2018年7月5日 - 十大作曲家聲樂作品音樂會 中國十大作曲家:劉熾、雷振邦、王洛賓、王酩、施光南、傅庚辰、呂遠、谷建芬、徐沛東、印青。 現場主持人:趙忠祥、董卿、任魯豫...

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