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奇經八脈,是指在十二經脈 (十二正經)之外“別道而行”的八條經脈,包括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蹺、陽蹺、陰維、陽維在內。奇者,異也。由於奇經八脈的分佈不如十二經脈有規律,與五臟六腑沒有直接的屬絡聯繫,相互之間沒有表里關系,有異於十二正經,故稱其為“奇經”。又因其數有八,所以稱“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對十二經脈氣血有著蓄積、滲灌的調節作用。奇經八脈猶如湖泊大澤,而十二經脈之氣則猶如江河之水,經由奇經八脈的調節、蓄積,使人體氣血輸布灌流組織之機能更加旺盛、有效率。所以《難經》以為:「比於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環周,故十二經亦不能拘之。」
奇經八脈歌訣吟:「正經經外是奇經,八脈分司各有名,任脈衽前督於後,衝起會陰腎同行。陽蹻跟外膀胱別,陰起跟前隨少陰,陽維維絡諸陽脈,陰維維絡在諸陰。帶脈圍腰如束帶,不由常度號奇經。」明代李時珍著《奇經八脈考》,此書中李時珍以為《難經》對於奇經八脈比於「溝渠」的講法,是發《靈樞》之所未發,「正經之脈降盛,則溢於奇經。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溝渠溢滿,霶霈妄行,流於湖澤;此發《靈》、《素》未發之秘者也。八脈散在群書者,略而不悉……」。
奇經八脈的特點:
(一)走向和分佈不像十二經脈有特定規律。奇經八脈的分佈不像十二經脈遍布全身,其走向亦不似十二經脈有上下、內外、順逆的陰陽表裡循行規律。如人體之上肢無奇經八脈的分佈,其走向,除帶脈橫行圍腰腹一周、衝脈有一分支向下行走外,其餘諸脈都是從下肢或少腹部向上行走。
(二)其與內在臟腑無直接絡屬關係,但與奇恆之腑和部分臟腑有一定的聯繫,如與腦,女子胞,腎等聯繫較為密切。
(三)奇經八脈之間無表里關系,同時每一條脈的循行不像十二正經那樣存在必然的左右對稱關係。
奇經八脈的主要功能:
奇經八脈縱橫交錯循行分佈於十二經脈之間,是十二經脈之外的重要經脈,在經絡系統中發揮著統率、聯繫、調解等作用。具體如下:
(一)密切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
奇經八脈在其循行分佈過程中,同十二經脈交叉銜接,加強十二經脈間的聯繫,補充十二經脈在循行分佈上的不足,從而緊密地溝通了各條經脈之間的相互聯繫。如督脈與手足六陽經交會於大椎穴而稱“陽脈之海”;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於關元穴,而足三陰經由接受三陰經,故任脈聯繫手足六陰經而稱“陰脈之海”;衝脈通行上下前後,滲灌三陰三陽,稱“十二經脈之海”;帶脈約束縱行諸經,溝通腰腹部經脈;陽維脈聯絡諸陽經;陰維脈聯絡諸陰經;陽蹺脈、陰蹺脈“分主一身左右陰陽”。
(二)調節十二經脈氣血
奇經八脈除任、督外不參與十四經氣血循環,但具有涵蓄和調節十二經氣血的功能。當十二經脈的氣血旺盛而有餘時,則流注於奇經八脈,蓄以備用;當十二經脈氣血不足時,則可由奇經“溢出”,滲灌和供應於全身組織,予以補充,保持十二經脈氣血相對恆定狀態。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將奇經喻為“湖澤”,即指其有調節氣血作用而言。《靈樞•逆順肥瘦》指出,衝脈上行能“滲諸陽”、“灌諸經”,下行則“滲三陰”、“注諸絡”,亦是說明奇經有滲灌、溢蓄等調節十二經脈氣血的功能。
(三)與肝、腎等臟及腦髓、女子胞等奇恆之腑關係密切
其中女子胞和腦髓主要與奇經直接聯繫,相互之間在生理和病理上均有一定的影響。如督脈“入顱絡腦”、“屬腎”;衝、任、督三脈一源而三歧,都起於胞中,帶脈則環腰一周,使它們互相溝通,成為一個相互聯絡調節的系統,其與肝經相通,又和盆腔內的生殖器官相聯繫,故與女子的經、帶、胎、產等密切相關。[1]
奇經病候的認識:
對奇經病候的研究,多認為奇經病候是奇經獨有的病症,高希言等通過對陰陽維脈、陰陽蹻脈交會穴主治規律的研究,並與十二經病候相對比,認為奇經病症是對十二正經病候在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上的概括,不是另立於十二經脈病候之外的特殊病症。 “陽維為病苦寒熱”是對三陽經發熱、頭痛、汗出(無汗)等共有病症的概括,“陰維為病苦心痛”是對足三陰病候的概括,包括胃脘、胸腹部、心、肺、胃腸道、泌尿、生殖係等多種疾患;“陰蹻為病陽緩而陰急”,是胸腹、下肢內側多種病症的總稱;“陽蹻為病陰緩而陽急”,主要是指頭面、頸項、肩背、腰及下肢外側病症,蹻脈病症重點闡述在陰陽失調情況下,下肢內外側病症;帶脈病候是集中對腰腹部疾患的概括;督脈病重點闡述大腦、 脊背部病症;任脈、衝脈病症在於集中說明有關生殖系疾病。
奇經與臟腑關係的認識
錢志雲認為奇經八脈存在陰陽表裡的配屬關係,但沒有說明衝、帶脈的陰陽表裡配屬關係,奇經八脈與腎的所屬關係,文中只是論述這八條脈與腎有較為密切的關係,但沒有說八脈各自屬於哪一臟、哪一腑。秦立新通過分析奇經循行路線的特點,認為與奇經相絡屬的髒腑是腎、腦、膽、胞中。提出奇經以腎為“臟”,以奇恆之腑為“腑”,形成一個“對十二經相對獨立的系統,成為奇經系統。”提出奇經:“不同於十二經之處,並不在於無表裡配偶,臟腑屬絡,而在於它們與奇恆之腑相應,與藏精之臟——腎相應,主生長、發育及生殖。” 李鼎老師對清代吳鞠通、葉天士提出的“八脈隸於肝腎”從經絡的聯繫為依據進行了探討。
奇經用藥的認識
李時珍作《奇經脈考》以後,葉天士常按照奇經治病以善用奇經藥見稱於後世。他曾提出:“鹿茸入督脈,龜板走任脈,紫石英補衝脈。”龔商年對此加以具體化說:“衝脈為病,用紫石以鎮逆;任脈為病,用龜板以靜攝;督脈為病,用鹿角以溫煦;帶脈為病,用當歸以宣補。”從此以後,俞東扶、王孟英等人又各提出若干奇經藥,更有所增益。
筆者認為葉氏以鹿茸、龜板、石英作為督、任、衝三經專藥,是取其有促進各經脈的機能的作用。
由於督為陽脈,行於背部;任為陰脈,行於腹部;衝為陰陽間之脈,行於中。而鹿為陽獸,茸生於頭,居最高部分,乃精氣所聚,有補陽益氣作用;龜系甲殼動物,屬陰,板藏於腹,居極低部位,乃精血所孕,為益陰填精之品;紫石英屬礦物質,能寧心定悸,溫精血,其功用為煦養陰陽。對照葉氏醫案用這些藥所治療的疾病,大致類似。
清代嚴西亭、施澹寧、洪緝庵三人合編的《得配本草》一書,也極重視奇經藥,在“奇經藥考”一節中,列舉42種藥品為入奇經的藥物。雖不能說這些藥每一味都針鋒相對、各稱其用,但它能使我們擴大對奇經藥的認識和臨床應用,確是有益的。現摘錄於下,以資徵驗:
(1)茴香、秋葵子、馬鞭草——入奇經;
(2)巴戟天、香附——入衝脈;
(3)川芎、黃芩、鱉甲——行沖脈;
(4)木香、當歸、黃柏、白朮、蘆薈、檳榔、吳茱萸——主衝脈為病,逆氣裡急,其中當歸主帶脈為病,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
(5)蒼耳子——走督脈;
(6)羊脊骨、白果——通督脈;
(7)細辛、附子、藁本——主督脈為病,脊強而厥;
(8)鹿角霜通督脈之氣舍,鹿角膠溫督脈之血,鹿茸通督脈之精室;
(9)龜板——通任脈;
(10)鹿含草、枸杞子——補衝、督之精血;
(11)黃芪——主陽維為病苦寒熱,兼治督脈為病,逆氣裡急;
(12)白芍主陽維寒熱,帶脈腹痛;桂枝走陽維,防己入陽蹺;
(13)肉桂——通陰蹺、督脈;
(14)穿山甲、虎骨——入陰陽二蹺;
(15)川續斷、艾、龍骨——主帶脈為病,其中艾治帶脈病,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
(16)升麻、甘草緩帶脈之急,其中甘草兼和衝脈之逆;
(17)王不留行——通衝任二脈;
(18)丹參——益衝任;
(19)澤蘭——調病傷八脈。[2]
參考來源
- ↑ 國醫在線2016-03-13什麼是奇經八脈? , 今日頭條,2021-03-24
- ↑ 張機醫學書友會2018-07-10 奇經八脈理論及奇經用藥,今日頭條,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