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车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新竹车站为台湾铁路管理局纵贯线及内湾线的铁路车站,此外内湾线及六家线以此站为折返点。新竹车站是刘铭传铁路的终点。[1]
目录
建筑特色
- 位于新竹市东区,日治时期时将原有路线部分改线,并计画向南兴建纵贯铁路,同时将新竹车站改建为木造站房。现今站体于大正二年(1913年)完工,建筑样式结合了巴洛克风格与德式哥德风,具有陡斜的屋顶,为整个车站带来优美典雅的异国情调,加上厚实的红砖墙壁,让设计繁复的建筑更显庄重,线条分明的设计点缀著细致的装饰。
- 二战后整修的样子与原设计较不同,是台湾最古老的现役站房,评定为国定古迹。
车站历史
- 铁道古今站名词典,1973年增建右翼铁路警察办公室。1989年开始拆除扇形车库,但保留转车盘。1994年屋顶换成钢瓦。1995年5月站内举办“内湾线的故事”文艺季。CT152被送来参展,此后长期放在站内,后被移至苗栗铁道公园。
- 1998年6月23日省政府审定第四代站房为省定古迹,是台湾现存最古老的火车站房。
- 1999年7月1日改为国定古迹1999年7月1日因精省作业的需要,原省辖第二级古迹与省定古迹统称为国定古迹。
- 2005年2月5日第二版《文化资产保存法》公布,将原第一级古迹并入国定古迹,并改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今文化部)管理。
- 2000年鉴于站房老旧和年久失修,经内政部编列预算,由新竹市政府整修。11月拆除新竹飞机场线。
- 2007年2月11日松崎万长之孙、副理事长带团至新竹公园访视,赠送新竹市政府河津樱树苗,并探访车站。3月1日因应内湾线列车随著新竹~竹东段整修,暂不行驶至内湾的列车,改以客运接驳。
- 2008年跨站天桥装设升降电梯。
- 2010年3月26日新竹车站开放使用台湾通搭乘新竹~瑞芳间的车站(不含暖暖),并接受台湾通加值服务。
- 2011年1月1日因多卡通验票闸门启用,本站开放使用悠游卡,搭乘区间与台湾通相同,并接受悠游卡加值服务。11月11日为庆祝改建完工后内湾线全线复驶,以DT668牵引列车进行始航,自新竹车站发车。11月30日第四代站房整修竣工。2013年3月31日站内举办第四代站房竣工100周年庆祝活动,CK124被派出参展。
- 车站缔结联盟引荐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后代到场致词4月12日推出与东京车站缔结姊妹车站限量500张的一卡通(第一版)。8月3日铁路局与JR东日本合办活动“横跨台日!铁路纪念章拉力赛”,在台湾铁路局台北车站、新竹车站,日本JR东日本东京车站等10个车站搜集5个纪念章,可兑换限量手提包。
车站建筑师
- 新竹车站是台湾现存最古老的车站,并被列入国定古迹。现役站房起建于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至大正二年(1913年)竣工,由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嘱托松崎万长于明治十七年(1884年)自柏林工业大学建筑科毕业。四十年(1907年)来台湾担任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嘱托,协助纵贯铁路附属建筑的设计工作。
- 松崎曾留学德国,于明治四十年(1907年)任职于总督府土木局,后也担任设计基隆车站(已拆除)与台湾铁道饭店(台北大空袭时炸毁)的建筑师。
- 松崎的设计采用德国哥德式建筑的造型元素(例如锯齿状山墙),融合盛行于大正、昭和初期的巴洛克式样,为德国式样建筑于台湾的代表作,除做为城市的玄关外,亦有夸耀帝国统治的意味,属于样式建筑(Mannerism),日治时期的车站建筑可分为四种形式。
车站风格
建筑样貌
- 样式建筑(Mannerism)即新古典主义建筑,出现于1900年~1920年间。仍保存拱窗与柱式装饰。
- 建材以砖木结构为主,但已开始使用较进步的混凝土、钢骨与玻璃等材料。
- 既模仿古希腊与古罗马样式,也模仿哥德式建筑;和洋折衷建筑出现于1920年~1940年间。外观以许多大块的立方体构成。以钢筋混凝土构成,外表贴面砖。入口墙面略为高起;兴亚帝冠建筑出现于1940年~1945年间。样式与折衷建筑相似,但顶部配上大尖顶。细部装饰则具有日本风格;和洋混合建筑出现于各个时期。外墙为木制淋雨板,屋顶铺以黑瓦。。
- 其建筑风格迥异于同时期总督府所建造的其他官厅建筑,包括台湾总督府(今总统府),后者主要是采英国古典式建筑风格。
- 此外,新竹车站原为红砖壁体,正值台湾兴起红砖建筑潮流的时候1910年代(如西门红楼与三井仓库),后改采仿石壁洗石子墙面。
- 站房具二段、四片急斜式,上覆铜瓦,并以细短石柱收边,以多立克式柱头收尾。多立克柱式的柱头无特殊装饰爱奥尼柱式的柱头装饰样希腊字母Ω,也有如一对相连的羊角,柱身刻有24条柱沟,柱高约为直径的8到9倍;科林斯柱式的柱头具有两排与4个装饰,并有横饰带,柱身刻有24条柱沟,柱高约为直径的10倍,造型雄伟。
- 屋顶前段下方开有两个牛眼窗。
- 中央盔甲式四面钟塔取自罗马式穹顶,在当时具有引进标准时间的报时意义。
- 墙壁在战后曾改为白墙黄柱式的粉刷,直至2000年新竹市政府复原其洗石子墙面,并将屋顶换为绿瓦,钟塔的时钟也同时恢复运行。
- 玄关设计为突出且比例修长的拱圈门廊,上方有三角形的山墙,曾一度被电子钟遮挡。
- 玄关两侧各置一个瓶状圆柱,石柱的台基刻意垫高,故柱子不长,属于托斯卡纳柱式托斯卡纳柱式与多立克柱式大致相仿,但柱身无柱沟,且柱高约为直径的7倍,柱头具竖条纹装饰。
- 大门与剪票口内侧分别具有水平与三角形山墙,与托斯卡纳壁柱的浮雕装饰。站房前廊的铸铁柱以半球型的乳丁装饰。站房屋檐下方对称排列两种拱窗,拱窗上有超尺度之拱心石,并以几何线条装饰。
- 站房柱体、墙壁转角与开口部四周,都加强仿石造收边。整体建筑虽繁复却不失庄重,严肃却不失亲和,建筑语汇属于文艺复兴时代后期的巴洛克式样。装饰较同时期的台中车站与基隆车站更为简洁。昭和三年(1928年)3月25日于东侧增建办公室,耗资12000银圆。二十年(1945年)5月15日遭同盟国军轰炸,办公室部份被炸毁,1947年经台湾省政府拨款整修,1948年初完工,包括东侧延伸之办公室、会议室,也增建西侧列车车班站房等空间。在1968年建筑增添西翼办公室时,并没有以与东翼取得相同工法进行协调,造成视觉上的违和感
- 1966年为因应纵贯线与内湾线(1951年通车)增加的货运量与调车业务,更因台湾肥料公司新竹厂扩建后之运输需要,扩建货运站,即今最东侧之行李房,1969年6月完成启用,客货业务正式分开。
- 1973年增建东翼铁路警察办公室,1998年由内政部指定为省定古迹(现为国定古迹)。
扇形车库
- 新竹车站扇形车库位于今站内车库位置,当时有15股车道,是铁路局最后一个仍在整检蒸汽机车的扇形车库。
- 当时蒸汽机车全数废除后,因国防需要而保留部分机车用于牵引内湾线的货列。该车库后于改建时于1989至1992年间陆续拆除,仅留有转车盘。
月台
- 新竹车站站区内设有一座岸式月台与两座岛式月台。月台遮雨篷的骨架为钢制,骨架与铸铁柱接头处有浮雕图案,铸铁柱下方也有乳丁装饰。昔日在第二月台北端14车以后的位置,曾有一段缩减式的月台,用以停靠内湾线的列车,但在内湾线整修完工复驶后,该月台内的路轨被拆除,发车也改至第三月台。
- 2016年1月1日起,于上午6点半至晚间9点50分开放地下道可连接到各个月台。
国外结盟车站
美国大中央车站
- 2013年8月16日缔结。
东京车站
- 2014年4月12日时任新竹市长许明财拜访日本东京都,由东京都副知事代表接待,对车站缔结联盟一事表达欢迎。5月12日JR东日本会长于台日观光论坛中,东京车站与新竹车站签约缔结联盟。
- 东京车站与新竹车站缔结姐妹车站的签署仪式于2015年2月12日举行,仪式进行前新竹交响管乐团演奏邓丽君演唱的名曲——〈我只在乎你〉。
- 仪式中新竹车站站长黄荣华与JR东日本东京车站站长共同签属缔约书。后JR东日本副社长代表该公司致词,致词中对新竹市长林智坚与中华民国工商协进会会长黄茂雄的莅临表示感谢。
- 深泽祐二说东京车站与新竹车站建筑共同启用百周年,不仅是两城市的地标,也深受两国民众的喜爱,背负著地区经济动脉的重要责任,缔约仪式除促进东京与新竹两地间铁路的友好之外,也促进台湾与日本两地间的交流。
- 东日本大震灾的灾区是JR东日本的营业地区,仪式中深泽祐二也对台湾对该地区与灾民的协助致谢。
营运现况
客运
- 目前为一等站。
- 本站曾是北部通勤电联车维修基地新竹机务段所在地(目前已迁移至富冈车辆基地,原址降等为南新竹机务分驻所),高峰期站区内曾配置有17股路线,机务段迁移前有9股检查站轨道,机务段迁移后,编号4~9股检查站轨道停用拆除(皆为室内空间,拆除轨道与电车线,仅留下车库建筑物),只留下编号1~3股检查站轨道(皆为户外且无遮蔽),不过在2019年12月重新连接编号第4、5股检查站轨道与电车线(皆为室内空间)于2020年2月启用,也是西部干线区间车的主要始发站之一,北上至基隆、南下至嘉义。在2013年的统计中新竹车站是台铁所有车站中营收排名第6名(仅次于台北、花莲、台中、台南和高雄等站)。
- 本站为内湾线的起点站。为接驳高铁新竹站,台湾铁路管理局将内湾线新竹-竹中区间改建为双线电气化高架路线,并增设北新竹、千甲、新庄等站,于2011年11月11日通车。此外由竹中分岐至六家车站的路线,命名为六家线。六家线兴建与内湾线改善工程施工期间,内湾线新竹-竹东路段于2007年至2011年暂时停驶,改以新竹客运接驳。于2011年11月11日复驶,内湾线改于北新竹车站以北与纵贯线分歧。另外2016年6月29日台湾铁路管理局也于新竹车站与香山车站之间增设三姓桥车站。
- 本站开放使用悠游卡、一卡通、icash 2.0及HappyCash付费。
停靠列车
- 自强号
- 普悠玛自强号
- 北上停靠110次、288次
- 南下停靠271次、127次、283次
- 太鲁阁自强号
- 北上停靠278次
- 南下停靠285次
- 推拉式自强号
- 除南下143次未停靠外,皆停靠
- 莒光号(含观光列车)
- 皆停靠
- 区间车
- 皆停靠
货运交通
新竹机场线
- 新竹飞机场线建于昭和十四年(1939年),当时称为“北台海军航空队本部线”,战后改称“新竹特种支线”。路线自东光陆桥向北与纵贯铁路分岔,通过经国路与武陵路后,沿成功路进入新竹空军基地。2000年11月路线拆除后,因铁路长期阻碍交通,当地居民莫不赞成。原路线改铺设公路,经评选后命名为铁道路。
中油新竹厂线
- 中油新竹厂线约建于日治时期末期,原计划通往台湾有机合成株式会社新竹厂,但由于运送资材来台湾的货船于太平洋战争中被炸沉,故厂房始终未完工。战后台肥新竹厂开始兴建,约1955年重铺铁轨。油库线自新竹货站北侧与纵贯线分岐,向山侧延伸。干线在进入厂区前,先分支出通往液氨储槽的侧线(更早期另有通往硫磺堆积厂与硫酸工厂的侧线)。进入厂区后于干线0.677公里处分出硫酸铔仓库线,长200公尺;0.907公里处有300公尺长的新竹化工线,但后因关厂而拆除。厂区路线于东势街平交道终止,过平交道后干线分出400公尺长的尿素仓库线,干线则向前延伸出中油新竹厂线,全线总长1.6公里。
- 路线营运后期新竹化工线已拆除,而中油新竹厂线也极少使用,但台湾铁路管理局的正式名称仍为“中油新竹厂线”。早期台肥尚无自用的铁路机车时,曾调用DT580型蒸汽机车行驶路线,1960年代开始使用两辆日立HG-35BB内燃机车。
内湾线
- 为运输竹东郡蕃地山区的煤矿,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于昭和十九年(1944年)动工兴建内湾线,但因太平洋战争吃紧而作罢。战后,铁路局为开发竹东工业区,于1946年铺设由新竹~竹东的“竹东支线”,用以运送肥料、水泥与玻璃的原料和制成品。1950年因石灰石的开采延伸至。1951年又为运输煤矿延长至{。1956年开始开采内湾地区的煤矿,加上此地为油罗山木材的集散地,使此地经济快速发展,直到1970年代林业与矿业的活动相继停止为止。
- 内湾线的货运以水泥为大宗。故台湾水泥于竹东分岔出1.2km的专用线,则具有亚洲水泥专用线。后水泥产业东移,西部水泥厂产量大幅减少,与九赞头等站的业务迅速下滑,分别被降为招呼站与乙种简易站。
台湾木材防腐公司线
- 台湾木材防腐公司成立于1953年,由美援赞助设立,厂址约在今光复路地下道旁。当时台湾各地铁路经过太平洋战争的破坏,路况多极差,亟需更换铁轨与枕木,而枕木在铺设前需经过防腐的步骤,才能加以使用,故木材防腐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工业项目。
- 台湾木材防腐公司线自新竹车站与新竹货站间,靠山侧分出,全长0.8公里,并使用两辆加藤DL内燃机车牵引。
观光景点
购物商场
文化景观
- 东门圆环(迎曦门):位于站前中正路直行约400公尺,现规画为一座景观圆环。
- 新竹公园
- 新竹亲水公园
- 新竹市铁道艺术村:位于东大路陆桥旁,原为新竹车站3~5号仓库,建于昭和十六年(1941年)。建筑为砖造,木桁架屋顶铺以文化瓦。战后随著运输与仓储业务减缩,陷入闲置状态,一度成为补习班场地。后于铁道艺术网络计画中改建为艺术展演空间使用,规划有餐饮空间、展演区、个人工作室等。
- 新竹站前广场:1999年在时任市长蔡仁坚的主导下整建站前广场,以漏斗状的舞台为中心,外围铺设铁轨造景<。铁轨由中正路太平洋SOGO百货对面处开始铺设,全长约100m。延伸至广场中央设有具“停看听”号志的平交道,后通过转辙器至分歧点,分为南北两路线,一旁还有“鸣”号志。北路至地下道入口(现已封闭)停止,南路延伸至林森路旁。
博物馆
车站周边
路线
设施
学校
政府单位
国道客运
其他
废止营运的邻近车站
- 光绪十九年(1893年)10月30日台湾铁路基隆新竹段全线通车。
- 二十年(1894年)3月4日福建台湾巡抚邵友濂上《台湾铁路工程告竣折》,以工程艰钜与资金不足为由,停止兴建台湾铁路剩馀路段。此时新竹~香山间铁路路基已修建完成,但至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8月10日新竹~中港(今竹南)间铁路才正式通车。
- 昭和十二年(1937年)5月1日分别于新竹车站南、北侧设立香山坑车站与斗仑车站,停靠汽油车。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汽油短缺,约于十七年(1942年)停驶汽油车,两站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