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1月12日 (一) 11:43 由 Blackberr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
概要
姓名 李治
廟號 高宗
諡號 天皇大帝(初諡)
天皇大聖皇帝(749年加諡)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754年加諡)
陵墓 乾陵
政權 唐朝
在世 628年7月21日[1]~683年12月27日 (55歲)
在位 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
年號

永徽:650年 - 655年
顯慶:656年 - 661年二月
龍朔:661年三月 - 663年
麟德:664年 - 665年
乾封:666年 - 668年二月
總章:668年二月 - 670年二月
咸亨:670年三月 - 674年八月
上元:674年八月 - 676年十一月
儀鳳:676年十一月 - 679年六月
調露:679年六月 - 680年八月
永隆:680年八月 - 681年九月
開耀:681年九月 - 682年二月
永淳:682年二月 - 683年十二月

弘道:683年十二月
李治
中國天可汗
在位 649年–683年
前任 唐太宗
繼任 唐中宗
中原皇帝
在位 649年–683年
前任 唐太宗
繼任 唐中宗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小名雉奴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裏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於弘道元年(683年)崩於洛陽紫微宮貞觀殿,終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

生平

經歷

李治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長孫皇后所生同母兄弟。貞觀五年(631年),李治獲封為「晉王」,幼時即以仁孝聞名。[2]貞觀十六年(642年),李承乾被廢,李泰也因罪被黜,貞觀十七年(643年)李治被立為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七月即位,時年22歲。

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逝世,武后令上金素節二王,義陽宣城二公主聽赴哀[3]。葬於乾陵諡號天皇大帝。

File:Tang China 669AD.jpg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的唐朝疆域

性格與才能

李治相貌劍眉朗目,隆準高鼻,口能吞日,八字鬚,下鬚濃密至胸。他生得英俊高大,很有帝王的相貌,而性情慈祥、低調、儉樸,不喜興土木[4],亦不信方士長生不死之術[5],不喜遊獵[6]。李治有知人之明,身邊諸多賢臣如:辛茂將盧承慶許圉師杜正倫薛元超韋思謙戴至德張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他自己親自提拔,其中韋思謙曾受褚遂良打擊,杜正倫被李世民冷落。

軼事

根據史書記載,高宗長期有頭痛與眼睛毛病,到晚年甚至眼睛全盲,因而時常無法下判斷。高宗為此曾請御醫秦鳴鶴醫治。秦鳴鶴主張對腦針灸,武則天坐在幕簾後面大怒,說:「此人可斬首,竟敢以針刺聖上之頭!」然而高宗認為針灸對病情有益,故批准御醫所請。經御醫針灸百會後,高宗即謂眼睛能視物。[7]

評價

傳統中國史學家認為唐高宗生性軟弱,或令太宗一朝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出現危機。但事實上,高宗亦是一有為之主,不少決策都對國家有利,唐朝在其統治下,國力不減反增。

在國內施政上,高宗致力糾正前任的苛政。例如他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8]他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二年的九月,下令將所占百姓田宅還給百姓。高宗在位前期,有效鞏固其父盛世的成果,後世視之為貞觀之治的延續,史稱「永徽之治」。後世亦常質疑高宗後期,無法阻止武后專權。其實,高宗在朝廷中掌握實權,如在位最後一年仍親自任免宰相。而武后的逐漸掌權,則或可解釋為,高宗在個人健康狀況以及唐朝女性地位的雙重考慮下的決定,不應單純歸咎於高宗個性懦弱。

軍事方面,唐高宗在位年間,不但保住太宗打下的江山,也發動多場重要的對外戰爭,以開疆擴土。他先後滅西突厥(顯慶二年,657年)、滅百濟(顯慶五年,660年)、滅高句麗(總章元年,668年),使唐朝的疆域達到最大。高宗時代也是良將輩出,除了先朝名將李勣,還有東征西討的蘇定方、聲震西域的裴行儉、三劍定天山的薛仁貴、老當益壯的劉仁軌,以及王方翼、程務挺、王孝傑、少數民族將領黑齒常之等等,都為高宗的對外戰爭貢獻良多。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唐太宗的昭陵只立了14尊番臣像,而高宗的乾陵卻多達61尊番臣像,這些番臣像至今仍在。任用多位邊族的國王、貴族子弟、人民擔任各級官職,體現了高宗時期唐的國際影響力,亦顯示出邊族對中國所謂「天朝」的仰慕、歸服。

宰相

  • 長孫無忌(649年知尚書及門下二省事;649年—659年以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 褚遂良(649年—650年中書令;652年—653年以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653年—655年尚書右僕射)
  • 于志寧(649年—651年侍中;651年—659年尚書左僕射;659年以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
  • 張行成(649年—651年侍中;651年—653年尚書右僕射)
  • 高季輔(649年—651年中書令;651年—653年侍中)
  • 李勣(649年—650年尚書左僕射;650年—669年同中書門下三品)
  • 柳奭(651年—652年同中書門下三品;652年—654年中書令)
  • 宇文節(651年—652年同中書門下三品;652年—653年侍中)
  • 韓瑗(652年—655年同中書門下三品;655年—657年侍中)
  • 來濟(652年—655年同中書門下三品;655年—657年中書令)
  • 崔敦禮(653年—655年侍中;655年—656年中書令;656年同中書門下三品)
  • 李義府(655年—657年以中書侍郎參知政事;657年—658年中書令;659年—663年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663年右相)
  • 許敬宗(657年—658年侍中;658年—662年中書令;662年—670年同東西台三品)
  • 杜正倫(656年—657年同中書門下三品;657年—658年中書令)
  • 辛茂將(658年—659年侍中)
  • 任雅相(659年—661年同中書門下三品)
  • 盧承慶(659年以度支尚書參知政事;659年—660年同中書門下三品)
  • 許圉師(659年同中書門下三品;659年—662年侍中)
  • 上官儀(662年—664年同東西台三品)
  • 劉祥道(664年右相)
  • 竇德玄(664年—666年左相)
  • 樂彥瑋(664年知軍國政事,664年—665年同東西台三品)
  • 孫處約(664年知軍國政事,664年—665年同東西台三品)
  • 姜恪(665年—668年同東西台三品;668年—671年左相;671年—672年侍中)
  • 陸敦信(665年—666年右相)
  • 戴至德(667年—671年同東西台三品;671年—674年同中書門下三品;674年—679年尚書右僕射)
  • 劉仁軌(665年—666年知政事;666年—670年右相;672年—674年同中書門下三品;674年—681年年尚書左僕射;681年—683年同中書門下三品)
  • 楊武(667年—668年同東西台三品)
  • 李安期(667年同東西台三品)
  • 張文瓘(667年—669年參知政事;669年—671年同東西台三品;671年—674年同中書門下三品;674年—678年侍中)
  • 趙仁本(667年—670年同東西台三品)
  • 閻立本(668年—671年右相;671年—673年中書令)
  • 李敬玄(669年—671年同東西台三品;671年—676年同中書門下三品;676年—680年中書令)
  • 郝處俊(669年—671年同東西台三品;671年—674年同中書門下三品;674年—679年中書令;679年—681年侍中)
  • 來恆(676年—678年同中書門下三品)
  • 薛元超(676年—681年同中書門下三品;681年—683年中書令)
  • 李義琰(676年—683年同中書門下三品)
  • 高智周(676年—679年同中書門下三品)
  • 張大安(677年—680年同中書門下三品)
  • 裴炎(680年—681年同中書門下三品;681年—683年侍中)
  • 王德真(680年同中書門下三品)
  • 崔知溫(680年—681年同中書門下三品;681年—683年中書令)
  • 郭待舉(682年—683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岑長倩(682年—683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郭正一(682年—683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魏玄同(682年—683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劉齊賢(682年—683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個人生活

家庭

后妃

  • 其他
    • 劉宮人,唐高宗為太子時的宮人
    • 楊宮人(李上金母),唐高宗為太子時的宮人
    • 鄭宮人(李孝母),唐高宗為太子時的宮人

兒子

  1. 廢太子李忠(母宮人劉氏)
  2. 原悼王李孝(母宮人鄭氏)
  3. 澤王李上金(母宮人楊氏)
  4. 許王李素節(母蕭淑妃)
  5. 孝敬皇帝(代王,後封為太子)(曾有廟號——唐義宗)李弘(武后所出)
  6. 章懷太子(潞王,後改封雍王)李賢(武后所出)
  7. 中宗李顯(曾用名李哲,武后所出)
  8. 睿宗李旦(曾用名李旭輪,武后所出)

女兒

唐高宗共有四位女兒,《新唐書》僅記三女[9]

  1. 義陽公主(母蕭淑妃,下嫁權毅
  2. 高安公主(母蕭淑妃,先封為宣城公主,下嫁王勖
  3. 安定公主(母武后,夭折)
  4. 太平公主(母武后,下嫁薛紹,又嫁武攸暨

情婦

相關影視作品

飾演演員 影視作品 飾演演員 影視作品
陳寶國 武則天》(1995年) 魯振順 武則天》(1984年)
樊日行 一代女皇武則天》(1986年) 保劍鋒 至尊紅顏》(2005年)
張鐵林 無字碑歌》(2004年) 陳柯帆
李治廷
武媚娘傳奇》(2014年)
余少群
趙文瑄
武則天秘史》(2011年) 高梓淇 太平公主秘史》(2012年)
鄭斯仁 隋唐英雄4》(2013年) 于榮光 隋唐英雄5》(2013年)
姬晨牧 移山倒海樊梨花》(2003年) 吳鎮宇 《薛丁山征西》(1986年)
閔西丁 薛仁貴傳奇》(2006年) 張英才 天子尋龍》(2001年)
《薛剛反唐》
王仁君 薛丁山》(2013年) 岳躍利 大唐女將樊梨花》(2012年)
高鈞賢 耀舞長安 楊懷民 《薛丁山救五美》歌仔戲
胡文豹 貞觀之治》(2007年) 趙繼峰
鐵正
唐太宗李世民》(1993年)
馬可
霍亞明
大唐情史》(2001年) 馬浴柯 貞觀長歌》(2007年)
鄭國霖 唐宮美人天下》(2011年) 王永強 大明宮》(紀錄片)
殷秀岑 武則天》(1939年) 趙雷 武則天》(1963年)
李志輿 大明宮詞》(2000年) 馬曉偉 日月凌空》(2008年)
萬弘傑 《盛唐絕戀》(高陽公主) 胡炳康 《天之嬌女》
邱心志 上官婉兒》(2014年) 譚耀文 夢回唐朝》(2012年)
盛鑒 狄仁傑之神都龍王》(2013年電影) 丁正勇 神探狄仁傑前傳
袁弘 少年神探狄仁傑》(2014年) 瞿澳暉 通天狄仁傑
樊志起 大唐儒將開漳聖王 楊璐 唐朝好男人》(2013年)
朱旭 武則天 (話劇) 侯天來 《皇家尼姑》電影
朴亨才박준혁 (배우) 淵蓋蘇文》(2006年,韓劇) 韓范熙한범희 大祚榮》(2006年,韓劇)
徐東秀서동수 (배우) 大王之夢》(韓劇) 金陸龍 黃山伐
《平壤城》(韓國電影)

參考文獻

  1. 《舊唐書·太宗本紀》記載:貞觀二年,「六月庚寅,皇子治生。」貞觀二年六月十五庚寅日,用萬年曆換算為公曆則是628年7月21日。
  2. 《舊唐書·本紀第四·高宗上》:初授《孝經》於著作郎蕭德言,太宗問曰:「此書中何言為要?」對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君子之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太宗大悅曰:「行此,足以事父兄,為臣子矣。」
  3. 見《通鑑》《舊唐·高宗諸子》
  4. 《舊唐書·高宗本紀》:「有司奏請造排車七百乘,擬行幸載排城;上以為勞民,乃於舊頓置院牆焉。」
  5. (顯慶二年)王玄策之破天竺也,得方士那羅邇娑婆寐以歸,自言有長生之術。太宗(李世民)頗信之,深加禮敬,使合長生藥。發使四方求奇藥異石,又發使詣婆羅門諸國採藥。其言率皆迂誕無實,苟欲以延歲月,藥竟不就,乃放還。上(高宗)即位,復詣長安,又遣歸。玄策時為道王友,辛亥,奏言:「此婆羅門實能合長年藥,自詭必成,今遣歸,可惜失之。」玄策退,上謂侍臣曰:「自古安有神仙!秦始皇漢武帝求之,疲弊生民,卒無所成。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李(世)勣對曰:「誠如聖言。此婆羅門今茲再來,容發衰白,已改於前,何能長生!陛下遣之,內外皆喜。」娑婆寐竟死於長安。(《通鑑》)
  6. 永徽二年十一月下詔:「自今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通鑑》)
  7. 上苦頭重不可忍,侍醫秦鳴鶴曰:「刺頭微出血,可愈。」天后帷中言曰:「此可斬,欲刺血於人主首耶!」上曰:「吾苦頭重,出血未必不佳。」即刺百會,上曰:「吾眼明矣。」(《舊唐書.卷五》)
  8. 《資治通鑑》
  9. 《新唐書·諸帝公主列傳》

參見

李治
唐朝
出生於:628年逝世於:683年
統治者頭銜
前任:
唐太宗
李世民
唐朝皇帝
649年-683年
繼任:
唐中宗
李顯
中國君主
649年-6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