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第二次國共內戰

於 2019年11月18日 (一) 20:47 由 123456王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国共谈判

第二次國共內戰,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間的戰爭。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稱之為解放戰爭,也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稱之為「戡亂」。戰爭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國民黨政府於1949年在中國大陸戰敗後退往台灣

中文名 第二次國共內戰

又 稱 解放戰爭

時 間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

國際局勢 二戰結束

目錄

歷史背景

國共衝突

向北發展,向南防禦[1]

1945年 8月6日,美國日本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轟炸,日本敗局已經註定。蘇聯於8月8日對日宣戰,進軍中國東北,日本天皇8月15日宣布無條件停戰。所以蘇軍未經大規模抵抗,迅速占領了中國東北全境、日本 北方四島和朝鮮半島北部。9月2日日本正式向盟軍投降。 蔣中正一方面以中國戰區統帥的名義命令日軍就地集中並固守待降,命令八路軍等中共所屬武裝力量就地待命不得受降,同時命令國軍日夜兼程向日軍占領區後方進軍;另一方面又接連發出電報,邀請毛澤東重慶談判。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當前形勢後決定,派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赴 重慶談判,同時不理睬蔣中正的命令,命令所指揮的武裝力量積極向日軍進攻,收復失地。中共中央指揮發動上黨戰役平綏戰役進攻當地受降的國軍。與此同時,在延安八路軍總部的命令下,中共所屬各武裝力量紛紛向附近據守的日軍發出最後通牒,令其投降,並對拒不投降者展開攻擊。到8月26日,「共軍收復大小五十九個城市和廣大鄉村,連以前所有,共有城市一百七十五個……華北方面,收復了威海衛煙臺龍口益都淄川楊柳青畢克齊博愛張家口集寧豐鎮等處」。

國際局勢

1945年2月,在雅爾塔會議會議上,美國英國為換取蘇聯出兵東北,減少美國的犧牲,在中國國民政府不知情的情況下出賣了中國在東北和外蒙古的主權利益,包括大連的國際化,蘇聯在大連港的優越權,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和在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的特權。

8月14日,中國政府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以中國放棄對外蒙古的宗主權,換取蘇聯將東北交還給國民政府,並承諾不支持中共。

12月底,按照波茨坦公告,蘇聯、美國、英國三國外長在莫斯科召開會議。關於中國,三國達成協議中國應該建立一個統一民主的政府,該政府應該有廣泛的參與,和內戰停火。三國都同意不干涉中國內政。蘇聯外長指出,蘇聯駐東北軍隊已經完成對日軍的繳械和遣返;應中國政府要求,蘇聯駐東北軍隊的撤回將推遲到1946年2月。美國外長指出,美國在華北駐軍的主要任務是實施對日軍的繳械和遣返。在中國軍隊能獨立擔負責任後,美國駐軍將立即撤回。

爭奪東北

1945年8月11日, 朱德指示在華北的八路軍中的原東北軍將領萬毅呂正操張學思等部和冀熱遼軍區李運昌部進軍東北,準備接受日、偽軍投降。主持中央的劉少奇起草《關於迅速進入東北控制廣大鄉村和中小城市的指示》,要求晉察冀和山東解放區,必須迅速派大批幹部和部隊到東北一切重要地區去工作,海陸並進,越快越好,不要聲張,控制廣大鄉村和蘇軍未曾駐紮的中小城市,建立地方政權與地方部隊,放手發展。

8月30日,作為先頭部隊的冀熱遼軍區曾克林部和蘇軍配合攻克山海關。9月4日,進入錦州。9月6日,到達瀋陽,迅速發展規模。9月14日,曾克林和蘇軍來到延安。為避免國際爭端,蘇軍要求在其撤出前,八路軍和國軍都不得在東北活動。而曾克林報告蘇軍只控制大城市,曾克林的先頭部隊在東北段時間內就接受了大量軍火,招募了大量人員,還由投降的日本飛行員做教練成立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當日,劉少奇主持召開政治局臨時會議,決定成立東北局,彭真為書記,陳雲程子華林楓伍修權為委員,乘蘇軍飛機去東北。9月中,中共膠東區派員到達大連後,發展很快,也準備派大量部隊。

9 月19日, 劉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代表黨中央起草了給各中央局的指示電《目前的任務和戰略部署》,正式提出了「全國戰略方針是向北發展,向南防禦」。向南防禦就是把江南的孤立部隊撤走以免被江南優勢國軍全殲,向北發展就是大力發展東北和華北根據地,為將來發展打下基礎。

基於此方針,中共主動向國府提出了撤退江南各地區小股部隊到江北,並由美國運輸艦將廣東東江縱隊北運煙臺;同時大力發展東北。積極建議進軍東北的黃克誠率新四軍第3師3萬餘人9月中旬從蘇北出發,11月底到達東北。同時,羅榮桓指揮共軍在山東的主力部隊6萬餘人大量渡海到達東北。原來要南下的王震部359旅,也改派往東北。共軍其他部隊從晉冀魯豫等地或陸路,或水路,或武裝,或徒手,陸續動身趕往熱、察和東北。先後抵達10幾萬人。同時,中共向東北派出20多位高級幹部,擴大東北局。

山海關戰鬥後,國軍主力終於進入東北,並占領了錦州。

國共談判

1945年8月—10月,毛澤東周恩來等飛赴重慶與國民政府談判。有關問題的具體談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來、王若飛和政府代表王世傑張群張治中邵力子之間進行。經過激烈的爭論,最終雙方於10月10日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決定在年底召開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1月,國共兩黨並民盟,青年黨等代表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等五個決議案,一致同意在和平建國綱領下共同實現民主憲政[2]

2月底,雖有反蘇運動等因素,國共雙方仍達成整軍協定,統一將國共軍隊整編為國軍。協定劃定全國駐軍服務區,各軍隊集結在此統一整編;整編以12個月為一期,分期縮編部隊,直到完成全國60個師的目標。3月底,國共達成迄今最後一個正式協議東北停戰協定,但該協定已對激烈進行的東北內戰無實際約束力。

局部衝突

1945年下半年,國共兩方軍隊圍繞受降問題發生了激烈衝突,在山西上黨,塞北平綏等地,北上的國軍與當地或先到達的中共軍隊之間發生激戰。10月,接收東北的國軍乘美國運輸艦到達大連時被蘇聯軍隊拒絕登陸,後轉到葫蘆島仍無法登陸只得轉在秦皇島登陸。後在進發至山海關時遭遇中共軍隊阻擊。

1946年1月初,在馬歇爾的調停下,國共雙方下達了1月停戰令,以迎接政治協商會議召開。2月,國共達成整軍方案,決定整編中共軍隊為國軍,但因政治摩擦最終未能進行。3月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的憲草修改提議案引起中共激烈反應,4月蔣中正就東北接收問題的講話更引起中共報紙攻擊。3月,隨着蘇聯軍隊在東北撤退,國共重新開始在東北爆發軍事衝突。1946年4月15日,中共在蘇軍撤走長春一個小時內突襲長春機場並占領長春,隨後其緊隨撤退的蘇軍占領哈爾濱齊齊哈爾。隨後,國共兩軍在四平街,長春等地激戰,東北局勢急劇惡化。

1945年下半年國共主要衝突列表

戰鬥名稱 大致時間 爆發原因 實況
上黨戰役 9.10-10.12 閻錫山部隊在 長治接受日軍投降,中共軍隊發起進攻 閻錫山部隊10個師被全殲,長治被中共攻占
平漢戰役 10.24-11.2 國軍沿平漢路北上接受日軍投降,中共軍隊阻止其北進 中共軍隊合圍國軍7個師,將其全殲
平綏戰役 10.18-12.4 傅作義部隊在綏遠接受日軍投降,中共為打通華北東北交通 中共軍隊圍攻歸綏,包頭兩城一個半月,未能攻克最後撤退
津浦戰役 10.15-12.14 阻止國軍沿津浦路北上受降 中共軍隊攻占山東大片地區,山東華中兩解放區連成一片
山海關戰鬥 11.15 開進東北之國軍在山海關途中遭遇中共軍隊阻擊 國軍突破中共軍隊阻擊,穿越山海關,攻占錦州

全面戰爭

第一階段(1946年3月-1947年3月)

這一階段內戰已經蔓延到全國,但仍為邊打邊談階段;重慶——南京的國共談判與全國的軍事衝突同時進行,兩者互相影響。雙方的戰鬥主要在談判爭議不下的地區(如東北,蘇北和中原等)進行,而雙方認定的「固有」地區(如延安)則幾乎未發生戰鬥,反之若一方進入對方的固有地區(如中共進入長春,國軍進入張家口),則會引起另一方談判代表的強烈抗議。中共仍然在國統區公開活動,並在重慶發行《 新華日報》。因此,此時的內戰仍未以國共公開決裂的方式爆發。

為壓迫國民黨方面儘快達成和平協議,在杜魯門總統支持下,馬歇爾下令自1946年7月29日到1947年5月26日,美國對國民政府武器禁運。事實上,武器援助到1947年11月才恢復。駐中國美軍指揮官魏德邁將軍後來在國會作證指出,六月停戰令後國軍士氣低落是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而武器禁運和美國對國民政府其他支持的失敗,以及中國和美國的反國民政府各種宣傳都直接造成了士氣低落。 陳納德將軍等也支持這種觀點。

東北戰事: 自1月停戰令之後,雙方為搶奪蘇聯撤退留下的真空地帶,又重新開戰。 1946年3月,隨着蘇聯軍隊撤離東北,國共兩黨在東北地區展開了激烈爭奪。4月~5月,四平街,長春均爆發了激烈戰鬥,5月下旬,國軍在四平重創林彪部隊,從遼北全線追擊到松花江畔逼近哈爾濱。此時,在美國特使馬歇爾的壓迫下,國民政府6月6日下達了第二次停戰令,但停戰期間國共雙方代表仍未就改組政府和江蘇北部政權問題達成協議。

中原戰事: 6月26日,停戰有效期剛過,國共雙方在關內中原解放區(湖北、河南交界),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中共李先念在從中共談判代表周恩來處獲知情報的情況下提前發起進攻突圍。中共認為,此戰為內戰全面爆發的起點。國軍在劉峙、程潛的統率下,以20萬優勢兵力攻打在 宣化店被包圍的6萬中原解放軍,解放軍獲知消息提前突圍,史稱「中原突圍」。

江蘇戰事:7月,國共就蘇北政權問題談判陷入僵局,此時國軍為保衛南京側翼安全,向江蘇中部和北部的 新四軍駐地發動進攻。粟裕部隊與國軍三流的李默庵兵團激戰,戰鬥從7月開始到12月底結束,中共稱為「 七戰七捷」,國軍也宣稱取得了勝利。戰鬥的結果是國軍損失第69師,共產黨軍隊實現了在運動中殲敵,打擊國軍有有生力量的目標。而國軍占領了江蘇北部全部城鎮,把中共軍隊壓過了隴海線,完成了國軍的既定目標。

華東戰事:9月,薛岳以整74師為主力,乘共軍兵力部署失誤攻占淮陰淮安,取得華東戰事主動權。在極其困難情況下,陳毅連續發動宿北與魯南戰役,挫敗了國軍攻勢。47年2月,國軍攻占臨沂,但很快在萊蕪戰役中由於韓練成的臥底遭到慘敗。

華北戰事:華北地域戰鬥分北線(山西塞北)和南線(河南地區)。

北線:北線大同集寧戰役由解放軍在7月下旬首先發起。7月20日,解放軍為攻占大同,在應縣與國軍激戰,始終未能攻克。8月,解放軍圍攻大同。 傅作義部隊全力增援大同守軍,9月,傅作義第35軍進攻集寧以解大同之圍,此時國共在集寧處於膠着狀態,大同又遲遲未能被中共攻克,故解放軍主動撤退。解放軍在大同作戰失利,導致中共華北區中心城市張家口處於危境。9月下旬,國軍36集團軍乘中共主力在大同之際,進攻張家口。國軍採取奇襲,自長城北側荒蕪地帶以騎兵突然進攻興和,尚義,解放軍僅有一個連守張家口,猝不及防。10月初,應馬歇爾要求,國民政府下達第三次停戰令,但停戰令期限剛過,10月11日國軍占領了張家口。此事引起國共談判趨向破裂。張家口被占領是中共遭遇的重大挫折,故中共在重慶《新華日報》,以及友黨民盟報紙中,大量報道國民黨占領張家口,追究其破壞和平的責任。而此時國民政府單方面召集國民大會又遭到中共堅決反對。正在斡旋國共衝突的的民主人士梁漱溟看到政府攻占張家口的報紙後稱「一覺醒來,和平已經死去。」

南線:南線以河南,魯西南為中心,此處國軍兵力薄弱,中共劉鄧大軍首先開戰。8月10日,劉鄧三個縱隊突襲隴海線,占領碭山和蘭封之間百餘公里鐵路。隨後國軍調集大軍反攻,解放軍撤退的同時尋找國軍薄弱部隊圍殲。9月初,解放軍在定陶合圍國軍整編3師,將其全殲。但是國軍整體反攻的局勢沒有改變,東線魯西南地區,國軍進展順利。晉南地區,胡宗南部隊受阻,號稱「天下第一師」的整1師第1旅被陳賡部隊圍殲。10月下旬,國軍占領25座縣城,完成華北南線作戰,中共 晉冀魯豫部隊被壓制在黃河以北。

更多資料:制憲國民大會與軍事衝突同時發生的,則是國共在南京的政治較量。此時中共代表周恩來和國民政府談判陷入膠着狀態。雙方的分歧主要有兩個。改組政府問題:中共堅持要求在國民政府委員會的40個名額中,與民盟一起合占14個名額,以行使1/3否決權。但國府只同意給12個,後國府讓步,同意第13個由中共推薦一無黨派人士,並經國府同意產生。但中共不同意,堅持要求占14個。 東北問題:因東北戰鬥激烈,雙方圍繞東北政權問題和東北軍隊駐地問題爭執不下,始終未能達成協議。 因國府堅持11月中召開制憲國民大會,而周恩來稱,「國民大會一旦召開,他就回延安」。 因此國民大會前中共能否提交名單已經成了問題關鍵。在馬歇爾拒絕調停的情景下,第三方面(民主黨派梁漱溟, 蔣勻田,左舜生,莫德惠等)出面調停。10月26日,第三方面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分送中共梅園新村、馬歇爾使館和國府。但周恩來看到後大哭,說第三方面出賣了他,故第三方面不得不撤回該方案。

11月11日,第三方面接到國府通知,國大代表報道人數達到法定人數,無論中共是否參加,均預定在11 月15日舉行。值此,第三方面也出現分裂, 民社黨和青年黨決定參加國大, 民盟拒絕參加並開除民社黨出民盟。此時第三方面調停繼馬歇爾調停失敗後,也遭遇全面失敗。11月15日,國民大會召開。此時,國民政府為迎接制憲國大,下達了第四次停戰令,但已經對軍隊戰鬥沒有約束力。1947年1月,《中華民國憲法》通過之後,國民政府應馬歇爾的要求,先後三次呼籲中共能進一步舉行圓桌會談,以政治方式解決兩黨爭端。共產黨方面認為國民政府沒有誠意,中共南京代表陸定一回應,「廢除偽憲法和恢復1946年1月31日軍事位置,是恢復和談的最低限度」,這使得國共談判失去任何基礎而完全破裂。此時中共仍堅持在南京活動,不離開。

國府兩度委婉逐客無效,故2月底,國民政府公開下達逐客令,限令在南京,上海,重慶的中共留守處代表3月5日前撤離,並關停重慶《 新華日報》社。3月7日, 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團返回延安。關於1947年1月制憲國大之後國府三次和平努力,有各種說法。前全國政協委員 梁漱溟寫到:「綜觀前後,過去(七月半至十一月半)一段,是國方要打。十一月半以後是共方要打。」因為「國方在軍事上已經心滿意足,確乎不想再打。然而共方卻是積憤填膺,非打不可。」;中共認為,是國民黨發動和平攻勢,試圖嫁禍共產黨;國民黨認為,是「我政府迫不得已乃忍痛動員,從事戡亂,這是最近的歷史事實」。周恩來後來認為:「毛主席說:這個和平,我們是拖延時間,便於我們積蓄力量,便於我們訓練軍隊。」

第二階段(1947年3月—1948年9月)

1947年3月7日,中共駐京留守處代表乘坐美國運輸機撤離南京。1947年6月30日,國民政府司法院最高檢察署通緝毛澤東,周恩來等人,此時雙方已經完全失去了約束,放手大打。

國軍攻勢作戰,解放軍守勢作戰時期(1947年3月—1947年9月)

東北地區:1946年12月-1947年4月,中共東北民主聯軍通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共殲滅國軍4萬餘人,攻占城鎮11座,挫敗了國軍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迫使其在東北戰場由攻勢轉為守勢。此時,中共已經在東北站穩。

西北地區: 3月10日, 董必武撤離南京返回延安後三天,胡宗南率領20萬國軍進攻延安。面對20餘萬國軍,共產黨方面已經通過內線得到情報,決定將中共中央主動從延安撤退,胡宗南占入空城。同時彭德懷的西北野戰軍2萬餘人開始在陝北高原進行游擊戰,運動戰,分別取得了在青化砭、羊馬河、沙家店等地的勝利,國軍方面經過3個多月的「蘑菇戰」,即遊動作戰,軍力、士氣下降嚴重。

山東地區:在顧祝同率領下,60萬國軍進攻山東。由於國軍採用了齊頭並進的戰術,將軍隊控制在一個範圍內,導致解放軍的游擊戰術無法奏效。但粟裕提出以山東解放軍主力決戰的方式粉碎圍攻的方式最終被採用。在孟良崮戰役中,整編74師全軍覆沒,師長張靈甫陣亡。 6月,國軍繼續自魯南向北進攻,國軍齊頭並進,步步緊逼,18日,胡璉整編11師占領中共山東指揮部所在地魯中南麻鎮。此時因劉鄧軍在魯西進攻,國軍被迫自魯中回援, 粟裕乘機進攻南麻整11師,但其久攻未克,此時國軍再度調集大軍圍攻,粟部因多處軍隊遭遇 范漢傑等指揮合圍,傷亡巨大,撤至黃河以北 惠民。國軍在8月占領黃河以南山東大部地區。10月初,國軍在煙臺登陸,膠東地區淪陷。

魯西南與中原地區: 劉伯承鄧小平部隊在6月30日夜強渡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7月1日,劉鄧渡河後包圍鄆城國軍整編55師,此時陳粟軍從國軍縫隙處南下,進攻費縣,威脅兗州。同時劉鄧軍又攻克鄆城,曹縣,並將羊山集處國軍整編66師合圍。7月底,劉鄧血戰數日圍殲羊山集整編66師。8月,劉鄧部隊在國軍大部隊圍攻下,南下中原,進攻國軍薄弱地帶。19日,全軍渡過黃泛區,23日強渡汝河,26日乘淮河洪峰之間渡河,進入大別山戰略鎖鑰區。追擊國軍因淮河水漲而被阻淮河北岸。與此同時,陳賡謝富治兵團在茅津渡處渡河成功,緊逼洛陽。8月,在毛澤東嚴令下,陳粟軍隊重新南渡黃河,發起進攻。三路大軍,互相策應,在黃河長江之間的廣大地區形成了一個「 品」字形的戰略態勢。在中共軍隊以劉鄧,陳謝,陳粟三路大軍向中原挺進時,國軍不得不追隨情況,被迫分兵。

1947年7月31日,中共正式使用了「人民解放軍」名稱。西北野戰兵團定名為「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

截至1947年10月初為止,國軍的策略是進攻中共軍隊根據地,而中共軍隊在根據地被占後利用國軍空隙穿插作戰,形成犬牙交錯的格局。但總體而言,中共軍隊採取守勢,國軍則以中共主要基地為目標採取攻勢。

解放軍攻勢作戰,國軍守勢作戰時期(1947年9月—1948年9月)東北戰場:東北戰場林彪羅榮桓軍隊兵力占據優勢,且裝備精良,故一直以攻勢為主。1947年6月—7月,林羅部圍攻四平,血戰未克,兵力受損。8月開始,林羅部發動秋季攻勢,大量圍殲國軍部隊。1948年初,林羅部隊再度發動冬季攻勢,圍殲國軍精銳部隊新五軍,導致國軍遭受重創。2月,林羅部以強大兵力第四次圍攻四平,經過血戰攻克四平。此時東北的國軍完全處於被動地位,林彪部隊指東打西,指南打北,處於完全機動地位。此時,北寧線被中共切斷,國軍只能依賴空中補給,國軍試圖撤退但是空運問題難以解決。5月開始,解放軍合圍長春,圍而不打,導致大量平民餓亡,國軍只剩下瀋陽長春錦州幾個孤立的據點。

陝北戰場: 彭德懷部隊在1947年8月初圍攻榆林,鍾松整編36師北上救援。隨後彭德懷圍點打援,發動圍攻鍾松的沙家店戰役。劉戡全力救援,鍾松逃脫。10月,彭德懷再度圍攻榆林,國軍已經無兵可調,不得不由蔣中正致電寧夏主席馬鴻逵求援,馬鴻逵命整編18師支援榆林,彭德懷再度圍點打援。寧夏軍與彭德懷部隊在元大灘激戰,雙方傷亡慘重。最後彭德懷撤退。2月,彭德懷部在宜川圍點打援,殲滅劉戡29軍主力,劉戡自殺。但共軍隨後在西府隴東戰役遭到慘敗。4月底彭部占領延安,後撤至黃龍地區休整。

華北戰場:華北地區國軍兵力空虛,聶榮臻組建晉察冀野戰軍機動作戰。10月,因華北國軍增援東北,解放軍乘機向保定石家莊進攻。11月12日,聶部攻克石家莊。此時傅作義受命擔任華北剿匪總司令,率領主力部隊沿平保線尋機作戰。聶部圍點打援,機動殲敵,消滅國軍35軍兩個師部。 聶榮臻在山西南部發起運城戰役,12月全殲守敵。此時國軍在晉南僅剩臨汾一座城市。1948年5月中旬,臨汾被中共攻克。

山東戰場:1948年3月因國軍主力撤出山東增援別處,陳粟發起大兵團作戰,攻克張店,周村,並在4月攻克魯中重要據點濰縣進行休整。同時,中共蘇北軍隊迅速緊逼益林,國軍立即從中原戰場抽調大軍進攻蘇北解放軍。5月,解放軍轉移離開。此時,中共指示粟裕5月15日休整完畢,離開山東進入江南作戰(最終粟裕勸說毛澤東放棄江南作戰,在蘇北決戰)。

大別山區:劉鄧進入大別山後,白崇禧成立九江指揮部圍剿。1948年2月底,劉鄧大軍因在大別山遭白崇禧瘋狂攻擊,損耗過大,經中共中央批准,撤出大別山區。中原戰場:中原戰場局勢錯雜,雖然國軍尋機作戰,但解放軍運動靈活,故國軍始終處於被動地位。1948年3月,陳賡謝富治兵團乘中原國軍兵力空虛,進攻洛陽,兩進兩出,兩次殲滅國軍守軍。4月,劉鄧部隊進攻阜陽。經過近一年的戰鬥,中原地區的戰事轉向對中共有利的一方,國軍日趨被動。5月,中共成立中原野戰軍,發動宛東戰役,擊敗國軍18軍。6月—7月,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與中原野戰軍一部發動 豫東戰役,攻克開封,殲滅整編75師,雖然在黃泛區會戰中損失慘重,但已經確定了中共在中原地區的優勢地位。 毛澤東在1948年8月稱「解放戰爭好像爬山,現在我們已經過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階段已經過去了。」

第三階段(1948年9月—1949年12月)

戰略決戰:1948年9月,解放軍攻克設防堅固的要塞濟南,成為決戰序曲。新華社在10月24日播發了濟南戰役的戰果: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 王耀武以下61873人,其中將官23人,戰場起義2萬餘人,繳獲輜重彈藥無數。美聯社對此評論:「自今而後,共產黨要到何處,就到何處,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沒有什麼阻擋了。同年冬,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戰略決戰,決戰首先從東北打響。

遼瀋戰役( 遼西會戰): 1948年5月,解放軍包圍長春,圍而不打。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圍困錦州。國軍組織廖耀湘第九兵團(包括新一軍、新六軍「兩大主力」)自瀋陽西進彰武,侯鏡如兵團在錦西塔山海灘登陸東進,企圖救錦州之圍,分別在黑山和塔山遭遇解放軍阻擊未果。10月15日,中共東北野戰軍攻克錦州,俘虜范漢傑。錦州戰役結束後,第九兵團試圖從黑山,打虎山南下營口海路撤退,但未能突破該陣地並延誤時機。林羅部隊自錦州回援,將國軍精銳包圍全殲,俘虜廖耀湘。11月,東北野戰軍攻克瀋陽,營口,占領東北全境,僅劉玉章52軍一部從營口逃脫。

淮海戰役( 徐蚌會戰):這場決戰,中國共產黨方面及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方面稱為淮海戰役,中華民國政府方面稱為徐蚌會戰。1948年11月,鑑於蘇北決戰日趨臨近,國軍決定向徐州集結。劉伯承率領中原野戰軍攻占宿縣,切斷徐州後路,腰擊國軍成為勝負手。此時連雲港的黃百韜兵團西撤徐州,途中因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得到秘密情報後緊急調軍攔截,在大運河附近的碾莊地區將黃百韜包圍。與此同時,國軍黃維兵團自確山, 駐馬店東進徐州,11月26日在雙堆集被解放軍中原野戰軍包圍。由於國軍在徐東被共軍頑強阻擊,導致在11月18日,碾莊的黃百韜兵團激烈抵抗後終遭全軍覆沒,黃百韜自殺。鑑於集結計劃失敗,12月1日,杜聿明率領國軍放棄徐州南下。蔣中正受中共間諜郭汝瑰影響,空投命令要求與解放軍決一死戰。12月4日,杜聿明三個兵團在河南孟集地區被粟裕華東野戰軍包圍。12月15日,黃維兵團覆沒,僅胡璉率殘部突圍。1949年1月10日,在華東野戰軍的攻擊下,杜聿明兵團全軍覆沒,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自殺(一說被擊斃)。

平津戰役(平津會戰):1948年底,中共華北野戰軍楊成武部在新保安合圍了傅作義國軍精銳第三十五軍,將其全殲。12月21日,東北野戰軍迅速南下,攻占鹹水沽,切斷平津國軍海運的退路。1949年1月初,東北野戰軍完成了對北平,天津和 塘沽的分割包圍。1月14日,東北野戰軍對天津發動總攻擊,15日八時占領天津,俘虜守軍司令 陳長捷。北平僅剩下傅作義守軍20萬人。傅作義經過第三方面 蘇靜, 鄧寶珊等人與中共接觸,達成了和平協議;1月22日,國軍為北平免遭戰火,出城接受中共整編。31日,中共占領華北重鎮北平,而國軍在華北僅剩下 太原一個據點。

三大戰役是國軍全面崩潰的決定性戰役。三大戰役前的兩年多,國軍損失的大部分都是雜牌部隊或戰力一般的部隊,而精銳主力部隊僅整74師被殲滅,其餘主力部隊保存完好。而三大戰役後,國軍的大部分精銳部隊(如新一軍, 新六軍)等全軍覆沒,總兵力損失150萬人。 淮海戰役( 徐蚌會戰)更是讓國軍劃江而治的希望破滅, 江南地區已經全面暴露於中共大軍之下。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的統治到了全面崩潰的邊緣;1月21日,中華民國總統 蔣中正宣布引退;副總統 李宗仁依據 憲法行使代總統職責。李宗仁接任後,宣布與中共和談。

最終勝利

1949年 4月,國共雙方在北平舉行和平談判。在共產黨規定的和談截止日4月20日,南京政府拒絕了共產黨提出的投降式「和平」條件,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隨即發動渡江戰役強渡長江。 4月23日,解放軍占領中華民國首都南京, 5月3日占領浙江省會杭州, 5月22日占領江西省南昌,5月27日攻克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5月中旬,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從武漢附近渡江,於16日、17日相繼占領武漢三鎮。

在華北,解放軍於4月24日攻克山西軍閥閻錫山長期堅守的山西省會太原。5月,駐青島美軍開始撤離,6月2日解放軍攻占青島。在西北,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於5月占領陝西省會西安,8月占領甘肅省會蘭州

面對解放軍的進攻,民國政府各部1949年初即南遷廣州。4月23日,代總統李宗仁逃離南京飛抵廣州,與白崇禧在華南組織防線。與此同時,年初下野的蔣介石一直在幕後操縱軍政事務,他以國民黨總裁的身份督戰,將政府價值約3億美元的金、銀、外匯儲備及忠於他的軍隊遷往台灣。 8月4日,湖南省主席程潛、國軍第一兵團司令 陳明仁宣布起義,次日湖南省會長沙和平易幟。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在湖南南部經過青樹坪戰役、衡寶戰役後基本消滅白崇禧集團主力,在廣西戰役中基本消滅白集團。10月14日,解放軍占領廣州,民國政府再次西遷重慶,試圖在西南地區繼續抵抗。

在解放軍全面進軍的同時,9月下旬,共產黨與民盟等民主黨派及各界代表在北平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 共同綱領》,並完成了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準備工作,同時將北平改名北京並定為首都。 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占領上海之後,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向東南沿海進軍。8月17日攻占福建省省會福州, 10月17日解放軍渡海攻占廈門,但在隨後10月25日對 金門的渡海作戰中遭到慘敗,11月3日登陸浙江舟山群島的登步島時再次失利。

11月,蔣介石抵達重慶重返政府,李宗仁則出走香港。同時,解放軍從湖南、湖北進軍西南,11月15日占領貴州省會貴陽,30日攻占重慶。此前民國政府遷至成都,隨即於12月7日宣布遷設台灣台北。12月8日至10日,民國政府五院院長、各部會首長、政府公務員及兩蔣紛紛離開成都飛抵台北。12月9日,雲南省主席盧漢、西康省主席劉文輝分別在昆明、雅安宣布起義,解放軍和平進軍雲南、西康兩省。27日,解放軍攻克成都。至此,中國大陸幾乎全部為共產黨所控制。民國政府僅能掌控中國東南沿海島嶼( 台灣、 金門、 馬祖烏丘東引海南島舟山群島一江山島大陳島萬山群島)及西南(雲南、廣西、四川)部分山區,國共內戰大勢已定。

第四階段(1949年12月—1955年2月)

隨着國共戰爭大勢底定,大規模的軍事會戰已經不可能再出現,戰爭的規模趨於中小型。

西南地區部分,由於在中國大陸西南方殘餘的中華民國國軍很難再有所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自進入成都後,便繼續一路追擊這些已經無法大規模組織戰鬥的軍隊。西南的國軍93師無法跟大規模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一路往邊界撤退,最後退到泰緬邊境的三不管地帶(泰緬金三角),在當地形成一股特殊的勢力,為泰北孤軍。1954年,因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提出抗議,中華民國政府開始逐步將93師及眷屬遷往台灣桃園縣中壢市、平鎮市及南投縣仁愛鄉安置,而在泰國北部的部隊,仍然有相當數量的人不願離開,表示要從這裡打回 大陸去。他們主要為雲南籍官兵,因為身處緬甸,離家較近。最後因為協助泰國政府平定山區共產黨叛亂,獲得泰國國籍,在泰國得以合法永久居留與生活。

在東南沿海作戰方面,由於解放軍以陸軍起家,缺乏足夠的海空軍專業部隊與武器裝備,在訓練上如登陸戰等方面經驗亦不足,1949年在金門被國軍擊退後,一時之間不敢貿然作戰,而國軍雖然在陸軍戰鬥方面損失慘重,但在海空軍當時仍優於解放軍,甚至還能派遣空軍轟炸上海或突襲福建沿海島嶼。不過隨着國軍部隊主力集中駐守台灣,與台灣距離較遠的沿海島嶼讓解放軍有了機會,1950年春天解放軍進兵海南島、萬山群島與舟山群島,雙方經過多日交戰,最後國軍在以固守台灣優先的策略下相繼撤離當地。

內戰後續

國共內戰期間,雙方除軍事爭奪外,政治上也展開了激烈對抗。

中共方面

1947年2月被查封之前,中共在重慶出版的《 新華日報》大力宣傳中共的思想。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時,《新華日報》每天都登有新華社發的中共軍隊勝利戰報,每天辟有專欄登載國民黨被俘刊登啟事,將中共俘虜的國軍將官公布在報紙上讓家屬認領。此事引起了國統區的普遍恐慌。據新華日報編輯回憶說,「有反動派對此不滿,表示:『世界上哪有這樣的怪事,在打仗的時候,竟允許敵人在自己的區域發宣言、發戰報,進行宣傳?』……想以此作為迫害我們的藉口……敵人對新華日報的稿件更加緊了控制。新華社的稿件不准登,前線的勝利消息不准登……。我們有時也作些不損原意的改動,更多的時候根本不理睬,該登的還是照樣登。敵人對我們毫無辦法。」 1947年5月,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上海,南京等大學學生爆發了「反飢餓,反內戰」大遊行,並與憲兵衝突釀成血案。1948年8月15日,民國政府教育部統計稱,共產黨「職業學生一年半以來製造學潮109次,耽誤課業506天,學潮漫及18個重要都市。

重慶地下黨秘密發行《挺進報》以取代新華日報,大量散播中共軍隊在前線勝利的消息;並積極組織工潮,學潮,和農村暴動,對國民政府的統治帶來了極大撼動。

與中國共產黨互為友黨的 中國民主同盟在1947年10月被取締之前也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積極參與學潮,配合中共的鬥爭。

更多資料:潛伏於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

除此之外,中共在國府安插的情報人員 熊向暉, 郭汝瑰, 劉斐也為中共提供了大量的情報。還有 傅作義的女兒 傅冬菊, 陳布雷的女兒女婿均是中共地下黨。2009年4月,《 新京報》報道了北平中共地下黨網絡圖。

1946年底-1949年10月主要學潮

時間 爆發地點 原因 實況 備註
1946年12月 北平 北大學生沈崇被美國士兵強姦(存有疑問) 全國性反美運動 中共領導
1947年5月 南京 物價上漲,公立大學所發伙食費不夠 全國性反飢餓反內戰運動 中共領導
1947年10月 杭州 浙大學生會於子三參與地下黨被捕死於監獄 全國各地學生抗議政府逮捕屠殺學生 中共領導
1948年1月 上海 同濟學生自行選舉自治會,被校方開除學籍 同濟大學學生赴市政府請願 中共領導
1948年3月 北平 民國政府查封中共地下黨組織華北學聯 萬餘學生在北大民主廣場舉行營火晚會 -
1948年4月 北平 民國政府逮捕華北學聯學生 五百學生在政府北平行轅請願 中共領導
1948年6月 滬津 美國決定扶植日本經濟 上海萬餘名學生遊行示威抗議美國扶植日本,天津北洋大學拒絕美國救濟糧 -
1948年7月 北平 北平市參議會決定重新考核東北流亡學生在北平臨時大學之入學資格 四千學生前往李宗仁官邸請願 -
1948年7月 北平 政府和學生互相開槍對射,死亡8名學生 一萬學生前往李宗仁官邸請願抗議 中共領導

國府方面

國民政府和民國政府以憲政作為政治武器吸引民心,與中共對抗。1947年4月,作為看守政府預備行憲的國民政府依據政治協商會議決議正式改組,結束一黨專政,容納制憲各党進入政府。同時1947年11月21日—23日,國民政府舉行了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由全體國民直接選舉3045名國民大會代表,實現了中國的首次直接民選。1948年3月,行憲國民大會召開,以差額選舉方式選舉產生了首屆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5月,中華民國政府開始運作,國民政府正式走入歷史。

美蘇援助

自從對日戰爭勝利後,美國政府以贈予和借貸的方式給國民政府的援助總數達20億美元,這個數字在價值上等於中國政府貨幣支出的50%以上。

1945年8月28日美國政府送給國民政府租借艦艇8艘,是日,中國接艦軍官在美國邁阿密正式接收贈艦8艘,計有護航驅逐艦2艘、驅潛艦2艘、布雷掃雷艦4艘,分別命名為:「太康」、「太平」、「 永興」、「永泰」、「永勝」、「永順」、「永定」、「永寧」。9月22日美海軍部宣布贈國民政府驅逐艦20艘。

11月5日周至柔在南京對記者稱:美駐華空軍所有器材,包括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將全部移交中國使用。中國戰區美空軍飛機(含飛駝峰空運總隊),總數在300 架左右。11月10日美軍移贈國軍飛機200餘架,協助擴編空軍。12月2日美國國外清理委員會在滬設辦事處,處理在華剩餘物資;印緬戰區剩餘軍用飛機700架開始移交中國。1946年2月5日美國眾議院海軍委員會一致通過授權總統以美國過剩之海軍戰艦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271艘移交中國政府之議案,該議案並授權總統派遣海軍顧問團援華,並將運用並保養上述艦艇以及訓練艦隻上人員所需之物資同時移交中國(其中包括彈藥、零件、修理廠中機器及保養並運用此項艦隻所必需之一切物件在內)。同年5月27日,美海軍部就決定將200餘艘艦艇移交中國,英國亦擬贈中國各式艦艇並在上海成立艦隊指揮部,陳誠任指揮官。

8月30日,當租借法案停止後,國民政府與美國政府商訂3年計劃,獲貸款20億美元。時隔一個來月的 10月18日,第一批海運來華的美國黃金已抵達上海。1946年1月8日宋子文與美軍總部簽訂購買美剩餘物資協定。協定規定:中國將以美金2500萬元及國幣61.6億元購買美國在華剩餘物資及全部美國留於中國西部之器具。1月16日,美進出口銀行宣布:美國向中國發放貸款3500萬美元,以購買美棉。此貸款將於貨物抵達兩年後償還。該款可購美棉27.5萬——30萬包,足敷60萬枚紗錠一年之用。2月1日,國民政府為購置留印美軍剩餘物資,成立上海接轉處,將布匹、機械、卡車等3萬噸貨物經海路運滬。16日,美軍海外剩餘資產清理委員會委員馬克貝宣稱:中國政府購買堆積在加爾各答全部美軍剩餘物資,計值2500萬美元,此項物資計有載重3噸之卡車5700輛,此外尚有紡織品約值500萬美元。2月6日,美國技術團煉油、製糖、化肥專家愛格洛夫羅比勝雷司馬爾等7人應資源委員會聘請飛抵台灣,就任技術顧問。3月14日,中美在華盛頓簽訂《美棉貸款合同》,美方提供3300萬美元貸款。3月19日,美進出口銀行與中國簽訂5種借款合同,共計借款3379.375萬美元,作為購買船隻鐵路及煤礦之修理材料設備及輔助動力廠之用。同日,美國國外物資清理委員會宣布,將價值1億美元之陸海軍剩餘船隻、藥品、食物售予總署,以供「救濟」中國之用。出售物品中,有價值4000萬美元之船隻及港口設備。此外尚有乾糧4.5萬噸及大量醫藥品。4月4日驅美大使魏道明致電外交部,報告美國副國務卿艾奇遜關於美國對華貸款之聲明,略謂:美國「進出口銀行董事會決定,準備1947年6 月30日以前,貸給中國政府機關及私人企業信用貸款總數5億美元」。1946年6月14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關於執行租借法案的二十二次報告)中披露了一個驚人的秘密:日本投降後,美國對各國都已停止租借,但仍繼續援助中國軍隊,為空運華軍赴中國各處,美國已用去了3億美元,並由美軍供應品中供給華軍價值6800萬美元的車輛及價值5000萬美元的軍火。抗戰勝利後給中國的援助等於勝利前向中國租借物資總量的兩倍。自1945年12月31日開始,美國向中國租借物資價值13.36億美元。

9月30日,美海軍陸戰隊第1 師1.8萬人,在天津塘沽、大沽登陸。其先頭一部。1200人於同日6時進入天津,另有一部在秦皇島登陸。10月4日,美第7艦隊進入煙臺解放區,並派代表上岸要求接收煙臺,遭到中共抗日軍隊理所當然地拒絕。10月11日,美海軍陸戰隊第6師在青島登陸。10月14日,國軍第8軍由美艦自九龍運抵青島。10月25日,杜聿明以內定東北保安司令長官身份在上海與美第7艦隊指揮官金凱德達成協議,由美第7艦隊負責運送國軍隊到營口和葫蘆島。

10月27日,美海軍陸戰隊開始在華北各鐵路沿線布防,並在貨車上擔任護衛。10月31日,美軍與國軍各一部,由秦皇島犯北戴河八路軍被迫撤出北戴河。11月1日,美艦到達營口、葫蘆島,發現港口已被中共軍隊占領,決定折回秦皇島。同日,美艦將國軍第13軍全部運抵秦皇島。在8月至9月間,美空軍已運送國軍14萬餘人至華北地區。至10月上旬,美海軍開始大量運送國軍到內戰前線。關於這一點,美國駐華總司令毫不隱諱。11月8日,魏德邁在上海對記者說:已決定派5.3萬名海軍陸戰隊代替國軍在華北執行任務。

11月11日,美艦31艘載運國軍4個師在秦皇島登陸。11月12日,美陸軍部長柏德遜在華盛頓發表言論稱:在華美軍將協助國民政府解決在華100餘萬日軍之武裝,並遣送返回。……倘或遭遇攻擊,將必予以有力抵抗。11月14日,魏德邁向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提交報告,內稱目前運抵華北的國軍已有第13、第62、第92、第94等四個軍。這些軍隊足以把美軍從其占領區替換下來,並同時保護一些有限的地區。但是,蔣介石如果堅持要守住現在已占領的所有地區,並企圖加以擴大,特別是準備進入東北,肯定需要美軍繼續替他看住沿海港口和交通要道。11月24日,魏德邁向繼任陸軍參謀長艾森豪威爾報告對中國形勢的估計,認為即使蔣介石暫停接收東北,全力鞏固長江以北和長城以南地區,如果沒有美軍的幫助,這也是很難實現的目標。

12月初,魏再次向艾森豪威爾報告華北形勢,稱駐華美軍實際上正為國民政府防守着秦皇島、天津、北平和青島,並控制塘沽至秦皇島的鐵路線。26日,駐華北美海軍陸戰隊司令駱基在上海對記者稱:今日華北局勢誠為嚴重,現今駐防華北之美海軍陸戰隊共有5萬人,以協助國軍完成受降工作。27日,美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協調委員會會議,討論對華政策,決定:海軍陸戰隊必須留駐中國;繼續幫助國軍向華北運兵;在日軍撤出地區實行停戰、在國共之間達成一項政治協議,並把共產黨地區和部隊包括在內組成一個統一的中國國家和中國軍隊。28日,魏德邁接到美國務卿、陸軍部長和海軍部長的通知,重申要執行美國繼續在後勤方面援助國民政府的命令。

12月22日,美第7艦隊司令巴貝抵達南京。據合眾社電稱:巴貝來華是為「運用美水陸作戰艦隻訓練青島華軍,加速遣返日軍及其他有關共同利益事宜」。美第7艦隊運輸艦一隊開始運送杜聿明部抵葫蘆島港,並由該港開赴錦州。總而言之,美國為着保持中國這根支撐亞洲穩定局面的支柱,避免在亞洲同蘇聯迎面相撞,它一方面盡力促使國共合作,對國民政府施以一定的政治壓力,極力要求蔣介石「和平統一」中國,在國共之間表示「公正」。另一方面,又在軍事、經濟等方面積極援助蔣介石,不管蔣介石是否接受美國的「調處」,美國都將扶持國民政府。此種揚抑並用的政策,極大地影響了國民政府的戰後內外政策。杜魯門政府還下令成立駐華美軍的軍事指揮機構,運用美國人的現代作戰思想幫助蔣介石指揮戰爭。

為了加強對蔣介石集團的軍事援助,同時也為加強對蔣介石政府的控制,1946年3月19日,美政府下令成立「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團」。 3月25日,杜魯門又向國務卿、陸軍部長、海軍部長發出了建立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團的指令。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團是一個龐大的機構,官兵人數達2000餘人。成立該團的目的是:「幫助並指導中國政府發展現代化的武裝部隊,以便加強對包括滿洲與福摩薩(台灣)在內的中國解放區的充分控制,並維持國內和平與安全」,「該團之作用是對中國之陸海空軍及後勤事務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援助。」

1946年7月,國軍的裝備大致為1/4美械、1/2日械、1/4國械,美械與半美械裝備部隊為22個軍(整編師)64個師(旅),交警部隊18個總隊又4個教導總隊;其中45個師(旅)與交警部隊為全美械。美械裝備的射速快,火力強,彈藥消耗大,因為美國實施武器禁運,美式武器的彈藥供應無法保證。

蘇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記載曾向東北民主聯軍提供了步槍70萬枝,機槍12000-14000挺,各種炮4000門,坦克約600輛,飛機800餘架。但是,據《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記載,東北民主聯軍武器數據與此不合。且據 鳳凰衛視《 鳳凰大視野》-東北老航校節目披露,直到長春解放,東北民主聯軍才擁有十多架訓練用的飛機。

視頻

第二次國共內戰視頻

國共內戰打響的第一次大仗 孟良崮大戰



國共內戰三年,中國共軍徹底取得戰爭勝利,蔣委員無奈逃亡台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