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纵贯线 (铁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纵贯线

图片来自翰林云端学院

基本资料

地理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
      传统铁路-西部路线

开通营运  1908年

主要路线  北段
                      海岸线(海线)
                      南段

服务类型  客运、货运

轨距    1,067毫米(窄轨)

纵贯线,别称纵贯铁路,是台湾第一条铁路线,为台湾铁路管理局(简称台铁)经营的传统铁路干线,而且也是台铁西部干线的核心路线。自1908年4月20日完工通车起,营运时间已逾百年[1][2]

路线一览

名义路线
关联路线

路线历史

  • 纵贯线起于基隆,迄于高雄,全线贯穿整个台湾西部走廊,不但将西部的各主要城镇全部联系于一体,并促成了台湾第一次的空间革命。第二次则是1978年全线通车,基隆至小港的中山高速公路。第三次是2007年通车,台北至左营的台湾高速铁路
  • 纵贯线的兴建,始于清治时代末期。时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完成基隆至台南的选线规划,并开始兴建。但因财政问题,续任的邵友濂暂停计画,仅完成基隆-台北、台北-新竹两线。
  • 1896年,日本开始统治台湾之后,立即将纵贯铁路的兴建列为首要的施政计画。于1899年(明治32年)分别由南北两端同时兴工,后藤新平成立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并亲自担任部长,由铁道技师长谷川谨介规划纵贯铁路,将清代旧线计画进行九成以上的大幅度修正,外加南部的新建路段,长达两百五十二哩的纵贯线铁路终于在1908年于中部接轨,全线通车营运。为此,台湾总督府在同年10月24日,由日本皇室闲院宫载仁亲王主持,于台中公园内举行“纵贯铁道全通式”。
  • 早期兴建的纵贯线是从基隆、台北经由新竹台中到达台南与高雄,不过因为中部路段大部分的路段皆穿越山区,火车在此路段无法以一般的速度行驶;而在日本于台湾的统治逐渐稳定、岛内经济逐渐发达后,此现象严重影响到南北的货运运输,之后更于1917年发生了“滞货事件”。台湾总督府为了解决由此带来的交通瓶颈,决定在竹南彰化间沿著台中港中部沿海地带新筑一条平行的新线,称为“海线”(正式名称为“海岸线”),并将海线的尾端分别连接至台中和彰化(其中连接至台中的路线,即是今日的成追线);而原来的竹南经台中到彰化的路段则称为“山线”(后来定名为“台中线”)。海线于1922年全线通车之后,竹南以北到彰化以南的累计里程也一度经由海线计算。
  • 1945年,台湾进入中华民国时代后,因整体经济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但是在台铁当时的设施不足以应付日益成长的客货运量之下,纵贯线于1970年代开始进行全线的电气化工程,并于1979年7月1日全部完工。

路线编制

  • 台铁正式的路线编制中,北段、海岸线、南段为正式的纵贯线,山线则另称为台中线[3]。而台铁内部部分官方资料中,并无“海岸线”、“海线”或“山线”等名称,而诸如年度统计年报内,海线营业里程资讯亦纳入纵贯线。但事实上,台中线客运量远大于海岸线,多数对号列车行驶山线,且目前竹南站以北到彰化站以南的计费里程累计也是经由台中线,营业里程也在上次重测后统一。
  • 另外,山线因为经过多次改线,目前已全线双线(海线还尚未全面双线化),且里程也比海线短,比经由海线还要快速。

未来发展

  • 纵贯线在启用之后,即成为台湾南北交通联系的大动脉之一,在中山高速公路于1970年代启用之前,纵贯线更是台湾西部各城市间最重要的运输路线。但在高速公路网络以及高铁陆续完成,原为服务重心的中长程运输功能受到冲击之下,纵贯线已逐渐转型为通勤铁路,转而服务西部各大都会区内的城际交通为主。
  • 未来纵贯线将配合台铁捷运化计画,与西部干线统筹为北部、中部、南部三大营运区段,以强化台湾西部各大都会区的交通联系、并陆续新建支线以连络高铁。此外,中央政府也有兴建山线与海线间的联络线(甲后线)的构想[4]

相关条目

相关视频

台湾公共建设档案 轨道建设篇:第二集【铁道故事】日治时代台湾西部纵贯铁路之奠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