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
---|
基本资料 |
类别 国定古迹 别称 铁道部 位置 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北路一段2号 使用者 国立台湾博物馆 创建时期 1899年11月16日 主管机关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又称铁道部),其办公厅舍位于台北北门旁,目前列为国定古迹保护。 是台湾日治时期的官营铁路专责机构,隶属于台湾总督府辖下,为现今台湾铁路管理局的前身。[1]
目录
历史概况
- 铁道部成立于日治时代的1899年11月8日[2],原为总督府直属机关,1924年12月25日改隶于总督府交通局之下[3]。在日本治台近50年的期间中,1908年完成纵贯线的全线贯通,形成台湾第一次“空间革命”。此外,铁道部还修筑了淡水线、宜兰线、台东线等铁路路线;亦曾进行北回线、南回线与中央山脉横贯线的路线探查与规划。
- 尽管难以脱离殖民统治者的心态,但铁道部对于台湾的交通与经济发展却有一定贡献,尤其历任部长如后藤新平、长谷川谨介以及当时的铁道部官员,皆为相当称职的技术官僚。
- 到了1945年,二战结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来接收台湾,铁道部先改制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铁路管理委员会、后改制为台湾铁路管理局。虽然在改制过程中,受到国民政府东北铁路概念分工影响,部分组织工作分配与原本的铁道部不同,但总体来说,总督府铁道部仍然堪称台铁的前身;至今仍有许多老一辈台铁员工、甚至一般民众,称台铁为“铁道部”,而就算到了现在,台铁的局徽也与当年的车票底纹图示相差不远。
总督府交通局组织
1939年(昭和14年)
- 铁道部本部:庶务课、经理课、运输课、运转课、工务课、工作课、建设改良课、自动车课、监督课
- 花莲港铁道出张所
- 台北铁道工场
- 高雄铁道工场:铁道从业员养成所
日治时期铁道部长
任次 | 姓名 | 任期 | 备注 | |||
---|---|---|---|---|---|---|
总督府直属铁道部 | ||||||
1 | 后藤新平 | 1899年11月8日-1906年11月13日 | (兼) | |||
2 | 长谷川谨介 | 1906年11月14日-1908年12月5日 | ||||
3 | 大岛久满次 | 1908年12月6日-1910年7月26日 | (兼) | |||
4 | 宫尾舜治 | 1910年7月27日-1910年8月24日 | (兼・事务取扱) | |||
5 | 内田嘉吉 | 1910年8月25日-1915年10月20日 | (兼) | |||
6 | 下村宏 | 1915年10月20日-1919年3月10日 | (兼) | |||
7 | 新元鹿之助 | 1919年3月10日-1924年12月28日 | ||||
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 | ||||||
8 | 白势黎吉 | 1925年1月2日-1932年9月13日 | (兼) | |||
9 | 堀田鼎 | 1932年3月14日-1936年10月15日 | (兼) | |||
10 | 泊武治 | 1936年10月16日-1938年5月24日 | (兼) | |||
11 | 渡部庆之进 | 1938年5月25日-1940年1月24日 | ||||
12 | 石川定俊 | 1940年1月25日-1942年9月7日 | ||||
13 | 满尾君亮 | 1942年9月8日-1944年8月16日 | ||||
14 | 武部英治 | 1944年8月16日-1945年10月31日 |
路线管理
铁道方面
纵贯线(包含了刘铭传铁路、基隆临港线、高雄临港线的一部份)、宜兰线、淡水线、亚细亚支线、三张犁支线、松山飞机场线、大同兴运上埤头仓库支线、新北投支线、大同铁工场侧线、新竹飞机场线、海线、台中线(包含了旧山线)、集集线、屏东线(包含了屏东线旧线)、屏东飞机场线、东港线、平溪线、台东线(东拓前)、竹东线、东势线与新高筑港专用铁道。
自动车方面
- 北部线:基北线、北新线、北淡线。
- 中部线:丰中线、中员线、员二线、苑王线。
- 南部线:嘉南线、南高线、高屏线。
- 南回线:屏枋线、南回本线、恒春线、四重溪线、满洲线、鹅銮鼻线。
厅舍历史与概况
- 位于台北市北门附近的台湾铁路管理局旧厅舍,日治时期即为铁道部办公场所。原公告指定为三级古迹,后改为国定古迹,登录部分包含主建筑厅舍、工务室、电源室、战时指挥中心(防空洞)、食堂与八角楼(厕所)。
- 完工于1919年3月的这栋仿都铎式(Tudor architecture)半木构造建筑,自落成以来一直都是台湾铁路的行政中心,直到1990年第五代台北车站完工之后,台铁局本部的办公厅舍才从这栋建筑搬迁到台北车站五楼现址。
- 这座因为年久失修而略嫌破旧的铁道部旧厅舍,除了本身拥有的日治时期铁道记忆外,内部如大礼堂、玄关等建物尚有清代“台北火车票房”(第一代台北车站)与“机器局”留存下来的珍贵遗构,不但形成相当难得的2D历史空间标定,知名铁道迷吴小虹也将旧厅舍形容为“清骨日皮”的建筑。
古迹建筑与现况
- 建筑采写实式的都铎式建筑:砖砌外墙,入口为弧状圆拱门洞,卫墙配置洗石子圆柱天窗,另外,二楼屋顶与内部装潢建构皆以桧木为主,也有中央露台与玄关走廊。
- 铁道部旧厅舍所在区域:清治时期称为“河沟头”,台北城尚未拆除时,城外还有一条引自淡水河的狭窄护城河。
- 1990年代初的著名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主要场景即在此拍摄。
- 依照桃园机场捷运及台北捷运松山线的兴建规划,旧厅舍区块西北角的部分遗迹,会进行移地重建。
- 2005年6月,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将其附近的“台北工场”遗构(战后改作为大礼堂使用)一并列入古迹范围;并将原来的古迹名称“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简化为“台湾总督府铁道部”。
- 园区目前由国立台湾博物馆代管并进行修复工程,2014年1月9日动工[4],预计于2020年做为“铁道部博物馆”并对外开放。[5][6]
外部连结
- 捷运松山线经遗址 文化局要求挪移施工 原址保存. 台北工场古迹挪回工程. [2017-10-28] (中文(繁体)).
- 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台北工场)——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 铁道部部长宿舍——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厅舍、八角楼男厕、战时指挥中心、工务室、电源室、食堂)——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视频
参考资料
- ↑ 久违了,"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blog.xuite,2016-04-04
- ↑ 辞令,府报第六百四十号,台湾总督府府报,1899年11月16。
- ↑ 敕令第四百二十九号,府报号外,台湾总督府府报,1924年12月25日公布。
- ↑ 铁道部古迹群修复 叶匡时现勘. 中央通讯社. 2014年1月18日 [2014年4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19日).
- ↑ 杨明怡. 铁道部博物馆 明春完工、后年开放. 即时新闻 (台北: 自由时报). 2015-03-15 [2016-04-11].
- ↑ 杨明怡. 台博馆铁道部博物馆 明春完工后年开放. 生活副刊 (台北: 自由时报). 2015-03-16 [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