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苏轼」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9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3 次修訂)
行 1: 行 1:
''' 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REDIRECT[[ 东坡]]
+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苏轼
 
| 姓名    = 苏轼
行 13: 行 13:
 
| 知名作品 =《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
 
| 知名作品 =《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
 
}}
 
}}
 
+
''' 苏轼'''(''' Su Shi''' )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 东坡居士]] ,世称[[ 苏东坡]] 、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 四川省]] 眉山市)人,祖籍[[ 河北]] 栾城,[[ 北宋]] 著名[[ 文学家]] [[ 书法家]] [[ 画家]]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a51d9944dc.aspx 苏东坡简介],古诗文网,</ref>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a51d9944dc.aspx 苏东坡简介],古诗文网,</ref>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 ]] [[ ]] [[ 散文]] [[ ]] [[ ]] 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 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 欧阳修]] 并称“[[ 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ref>[https://www.zhihu.com/topic/19599517/top-answers 苏轼],知乎网</ref>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ref>[http://www.gs5000.cn/gs/lishirenwu/20683.html 苏轼(苏东坡)简介,苏轼生平主要作品],中国历史故事网,2015-07-19</ref>
+
 苏轼亦善书,为“[[ 宋四家]] ”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ref>[http://www.gs5000.cn/gs/lishirenwu/20683.html 苏轼(苏东坡)简介,苏轼生平主要作品],中国历史故事网,2015-07-19</ref>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
行 35: 行 32:
 
  |出生地  ||      四川眉山      ||                                       陵墓  ||    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                       
 
  |出生地  ||      四川眉山      ||                                       陵墓  ||    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                       
 
  |-   
 
  |-   
   |追    赠      ||     太师                    ||                     谥    号    ||       文忠  
+
   |追    赠      ||     [[ 太师]]                     ||                     谥    号    ||       文忠  
 
 
 
|}
 
|}
 
 
 
                    {| class="wikitable"
 
                  |- 
 
                  !                '''目录'''      ||            |}[[File:=RFjvevFDd4DckcthPQNVaXXUuuSGwKJ45SoGK=QHnWH61540120307557compressflag.jpg|缩略图|center|[http://image.so.com/v?ie=utf-8&src=hao_360so&q=%E8%8B%8F%E8%BD%BC+&correct=%E8%8B%8F%E8%BD%BC&ancestor=list&cmsid=9402a04474bb28b2a3df35cbd041ffff&cmran=0&cmras=0&cn=0&gn=0&kn=49&offspring=2a06881fe015d7c514152497509a5017&multiple=0&gsrc=1&currsn=0&jdx=8 原图链接][http://3g.163.com/dy/article/DULQ484V0521K5NR.html 图片来源于网易网]]]
 
 
 
                  |-
 
                  |1 人物介绍   ||     2 主要成就     ||     3 趣味轶事
 
                  |-
 
                  | 4 主要作品     ||   5 历史评价   ||      6 个人关系
 
 
|}
 
 
=='''人物介绍''' ==
 
=='''人物介绍''' ==
 +
===早年经历===
 +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眉州眉山]], 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 好美食,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
 +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眉州眉山]], 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 好美食,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
 
===进京应试===
 
+
[[嘉祐]]元年(1056年),[[ 苏轼]] 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 苏轼]] ,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 西蜀]] 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 欧阳修]] ,小试官是诗坛宿将[[ 梅尧臣]] 。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 欧阳修]] 的赏识,却因[[歐 阳修]] 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 曾巩]] 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 欧阳修]] 听后,不禁对[[ 苏轼]] 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File:8ef0258434b9ffec654a74f16ad5d41e.jpg|缩略图|1|[http://image.so.com/view?src=360pic_strong&z=1&i=0&cmg=0c3f527cda2f533333fe9aca7f1f329b&q=%E8%8B%8F%E4%B8%9C%E5%9D%A1%E7%BB%98%E7%94%BB%E4%BD%9C%E5%93%81&correct=%E8%8B%8F%E4%B8%9C%E5%9D%A1%E7%BB%98%E7%94%BB%E4%BD%9C%E5%93%81&ancestor=list&cmsid=b71d291d81137276c6b5266a006094e6&cmran=0&cmras=0&cn=0&gn=0&kn=0&offspring=b0d8c7f8fc4709c64bde69fa9cd3a508&multiple=0&gsrc=1&currsn=0&jdx=31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425/16/202359_465920268.shtml 图片来源于个人图书馆网]]]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 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File:8ef0258434b9ffec654a74f16ad5d41e.jpg|缩略图|1|[http://image.so.com/view?src=360pic_strong&z=1&i=0&cmg=0c3f527cda2f533333fe9aca7f1f329b&q=%E8%8B%8F%E4%B8%9C%E5%9D%A1%E7%BB%98%E7%94%BB%E4%BD%9C%E5%93%81&correct=%E8%8B%8F%E4%B8%9C%E5%9D%A1%E7%BB%98%E7%94%BB%E4%BD%9C%E5%93%81&ancestor=list&cmsid=b71d291d81137276c6b5266a006094e6&cmran=0&cmras=0&cn=0&gn=0&kn=0&offspring=b0d8c7f8fc4709c64bde69fa9cd3a508&multiple=0&gsrc=1&currsn=0&jdx=31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425/16/202359_465920268.shtml 图片来源于个人图书馆网]]]
 
 
 
  
 
===名动京师===
 
===名动京师===
 
+
 在[[ 欧阳修]] 的一再称赞下,[[ 苏轼]] 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 苏轼]][[ 苏辙]] 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 大理评事]] 、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 苏洵]] 病逝,[[ 苏轼]] [[ 苏辙]] 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 王安石变法]] 开始了。[[ 苏轼]] 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 欧阳修]] 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 王安石]] 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自请出京===
 
===自请出京===
 
+
 熙宁四年(1071年)[[ 苏轼]] 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 苏轼]] 的过失。[[ 苏轼]] 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被派往[[ 杭州]] [[ 通判]] 、熙宁七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 知州]]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 徐州]] [[ 知州]] 、元丰二年四月调往[[ 湖州]] [[ 知州]] 。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ref>[http://news.nen.com.cn/system/2016/09/09/019346984.shtml 从公已觉十年迟――王安石与苏轼的友情],辽宁文艺频道网,2016-09-09</ref>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
 +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ref>[https://so.gushiwen.org/ziliao_371.aspx 苏轼乌台诗案],古诗文网</ref>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 乌台诗案 ]] (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ref>[https://so.gushiwen.org/ziliao_371.aspx 苏轼乌台诗案],古诗文网</ref>
+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 苏轼]] [[ 王安石]] 当时退休[[ 金陵]] ,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 王安石]] “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 黄州]] (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 赵匡胤]] 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 苏轼]] 才算躲过一劫。
 
 
乌台诗案 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被贬黄州===
 
===被贬黄州===
 
+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 团练]] 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 ”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
 
 
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 司马光]] 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筑建苏堤===
 
===筑建苏堤===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ref>[https://wenda.so.com/q/1469520016720892 苏东坡修筑苏堤故事],360问答网,2016.02.27</ref>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ref>[https://wenda.so.com/q/1469520016720892 苏东坡修筑苏堤故事],360问答网,2016.02.27</ref>
 
 
===流落儋州===
 
===流落儋州===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行 98: 行 70:
  
 
===最后结局===
 
===最后结局===
 
 
[[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文学成就'''===
 
==='''文学成就'''===
 
 
====词作====
 
====词作====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 柳永]] 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 ]] 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 抒情诗体]] ,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File:=RFjvevFDd4DckcthPQNVaXXUuuSGwKJ45SoGK=QHnWH61540120307557compressflag.jpg|缩略图|右|[http://image.so.com/v?ie=utf-8&src=hao_360so&q=%E8%8B%8F%E8%BD%BC+&correct=%E8%8B%8F%E8%BD%BC&ancestor=list&cmsid=9402a04474bb28b2a3df35cbd041ffff&cmran=0&cmras=0&cn=0&gn=0&kn=49&offspring=2a06881fe015d7c514152497509a5017&multiple=0&gsrc=1&currsn=0&jdx=8 原图链接][http://3g.163.com/dy/article/DULQ484V0521K5NR.html 图片来源于网易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ref>[http://www.sohu.com/a/213230154_322551 苏洵教子:父子三词客,文章八大家 ],搜狐网,2017-12-29</ref>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2]
+
 自[[ 晚唐]][[ 五代]] 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 苏轼]] 来完成。[[ 苏轼]] 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 ]] [[ ]] 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00f0i6005431i5x.html 苏轼最冷门的一首诗,开头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却少有人知道全词],网易网,2018-11-07 </ref>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 柳永]] 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行 117: 行 86: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 柳永]] [[ 欧阳修]] 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之中。入宋以后,[[柳永]]开始将词境延利到都邑市井和千里关河、苇村山驿等自然空间,[[张先]]则向日常官场生活环境靠近。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之中。入宋以后,[[柳永]]开始将词境延利到都邑市井和千里关河、苇村山驿等自然空间,[[张先]]则向日常官场生活环境靠近。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行 129: 行 98: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
+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 苏轼]] 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
====诗作====[[File:7ny1elDM4PwqGilfoJr6PJsTFPZJkLSrbcCpwbHtD6zbc1541256363580compressflag.jpg|缩略图|右|1|[http://image.so.com/v?ie=utf-8&src=hao_360so&q=%E8%8B%8F%E8%BD%BC+&correct=%E8%8B%8F%E8%BD%BC&ancestor=list&cmsid=9402a04474bb28b2a3df35cbd041ffff&cmran=0&cmras=0&cn=0&gn=0&kn=49&offspring=9eee418e8b041eeea634f17d1509bef1&multiple=0&gsrc=1&currsn=109&jdx=113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VNL0AFU0523WL6F.html 图片来源于网易网]]]
+
 
 +
====诗作====
 +
[[File:7ny1elDM4PwqGilfoJr6PJsTFPZJkLSrbcCpwbHtD6zbc1541256363580compressflag.jpg|缩略图|右|1|[http://image.so.com/v?ie=utf-8&src=hao_360so&q=%E8%8B%8F%E8%BD%BC+&correct=%E8%8B%8F%E8%BD%BC&ancestor=list&cmsid=9402a04474bb28b2a3df35cbd041ffff&cmran=0&cmras=0&cn=0&gn=0&kn=49&offspring=9eee418e8b041eeea634f17d1509bef1&multiple=0&gsrc=1&currsn=109&jdx=113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VNL0AFU0523WL6F.html 图片来源于网易网]]]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行 141: 行 112: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文章====
 
====文章====
 +
[[File:苏轼2.jpg|缩略图|右|1|250px|[http://image.so.com/view?q=%E8%8B%8F%E4%B8%9C%E5%9D%A1%E8%BF%9B%E4%BA%AC%E5%BA%94%E8%AF%95&src=tab_www&correct=%E8%8B%8F%E4%B8%9C%E5%9D%A1%E8%BF%9B%E4%BA%AC%E5%BA%94%E8%AF%95&ancestor=list&cmsid=14de74737e87fa68679a69e90e8f20b3&cmran=0&cmras=0&cn=0&gn=0&kn=0&offspring=0117974ca774f95472fec8e6ab9480e4&multiple=0&gsrc=1&currsn=0&jdx=7 原图链接][http://sh.qihoo.com/pc/9962614ee3137a57e?cota=1 图片来源于快咨询网]]]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行 158: 行 129:
 
 苏轼的辞赋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幽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
 
 苏轼的辞赋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幽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
  
 苏轼甚至在四六中也同样体现出行云流水的风格,他在[[翰林院]]职时所拟的制诰曲赡高华,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中所罕见。他遭受贬谪后写的表启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体中难得的性情之作。[3]
+
 苏轼甚至在四六中也同样体现出行云流水的风格,他在[[翰林院]]职时所拟的制诰曲赡高华,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中所罕见。他遭受贬谪后写的表启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体中难得的性情之作。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艺术成就===
 
===艺术成就===
 
====书法====
 
====书法====
 
+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 王僧虔]] [[ 徐浩]] [[ 李邕]] 、[[颜真卿]]、[[ 杨凝式]] 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 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 赤壁赋]] 》、《[[ 黄州寒食诗]] 》和《[[ 祭黄几道文]] 》等帖。[[File:T014e3218c60e89b75c.jpg|缩略图| |[http://image.so.com/view?src=360pic_strong&z=1&i=0&cmg=0c3f527cda2f533333fe9aca7f1f329b&q=%E8%8B%8F%E4%B8%9C%E5%9D%A1%E7%BB%98%E7%94%BB%E4%BD%9C%E5%93%81&correct=%E8%8B%8F%E4%B8%9C%E5%9D%A1%E7%BB%98%E7%94%BB%E4%BD%9C%E5%93%81&ancestor=list&cmsid=b71d291d81137276c6b5266a006094e6&cmran=0&cmras=0&cn=0&gn=0&kn=0&offspring=07d36f8f44a08c6a333d3af32f6e609a&multiple=0&gsrc=1&currsn=60&jdx=111 原图链接][https://item.btime.com/m_9130d16f6c136349b?from=assist 图片来源于北京时间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File:T014e3218c60e89b75c.jpg|缩略图|center|[http://image.so.com/view?src=360pic_strong&z=1&i=0&cmg=0c3f527cda2f533333fe9aca7f1f329b&q=%E8%8B%8F%E4%B8%9C%E5%9D%A1%E7%BB%98%E7%94%BB%E4%BD%9C%E5%93%81&correct=%E8%8B%8F%E4%B8%9C%E5%9D%A1%E7%BB%98%E7%94%BB%E4%BD%9C%E5%93%81&ancestor=list&cmsid=b71d291d81137276c6b5266a006094e6&cmran=0&cmras=0&cn=0&gn=0&kn=0&offspring=07d36f8f44a08c6a333d3af32f6e609a&multiple=0&gsrc=1&currsn=60&jdx=111 原图链接][https://item.btime.com/m_9130d16f6c136349b?from=assist 图片来源于北京时间网]]]
 
  
 
====绘画====  
 
====绘画====  
 
+
 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ref>[http://www.bjnews.com.cn/ent/2011/01/27/100959.html 苏轼孤本画作《潇湘竹石图》亮相],新京报网,2011-01-27</ref>
 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趣味轶事'''==
 
=='''趣味轶事'''==
 
===道化童蒙===
 
===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 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 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行 179: 行 145:
  
 
 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 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 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
===应考趣闻===
 +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
 +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程苏结怨===  
 
===程苏结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佛寺趣事===
 
===佛寺趣事===
 +
[[File:心如明镜图.jpg|缩略图|1|350px|[http://photocdn.sohu.com/20140212/Img394837520.jpg 原图链接][http://roll.sohu.com/20140212/n394837517.shtml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在黄州时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禅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File:心如明镜图.jpg|缩略图|1|350px|[http://photocdn.sohu.com/20140212/Img394837520.jpg 原图链接][http://roll.sohu.com/20140212/n394837517.shtml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在黄州时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禅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
 
 
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了江?” “八风吹不动”可见于[[《佛地经论》]]卷五,诗僧寒山诗歌亦有此句,[[八风]]是佛教用语,指八种境界的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File:Df2ece4785ce4d478afa4780ce5bbad6 th.jpg|缩略图|1|250px|[http://image.so.com/view?q=%E8%8B%8F%E4%B8%9C%E5%9D%A1%E4%B8%8E%E4%BD%9B%E5%8D%B0&src=tab_www&correct=%E8%8B%8F%E4%B8%9C%E5%9D%A1%E4%B8%8E%E4%BD%9B%E5%8D%B0&ancestor=list&cmsid=84f67dea8bac4e563e48aa514e2e0c30&cmran=0&cmras=0&cn=0&gn=0&kn=6&offspring=ccf5f8833c001dff646bc3756396d810&multiple=0&gsrc=1&currsn=0&jdx=1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09240886_406056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了江?” “八风吹不动”可见于[[《佛地经论》]]卷五,诗僧寒山诗歌亦有此句,[[八风]]是佛教用语,指八种境界的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File:Df2ece4785ce4d478afa4780ce5bbad6 th.jpg|缩略图|1|350px|[http://image.so.com/view?q=%E8%8B%8F%E4%B8%9C%E5%9D%A1%E4%B8%8E%E4%BD%9B%E5%8D%B0&src=tab_www&correct=%E8%8B%8F%E4%B8%9C%E5%9D%A1%E4%B8%8E%E4%BD%9B%E5%8D%B0&ancestor=list&cmsid=84f67dea8bac4e563e48aa514e2e0c30&cmran=0&cmras=0&cn=0&gn=0&kn=6&offspring=ccf5f8833c001dff646bc3756396d810&multiple=0&gsrc=1&currsn=0&jdx=1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09240886_406056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430/07/13192177_555062937.shtml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个人图书馆网,2016-04-30</ref>
 
===美食大家===
 
===美食大家===
 
 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226/16/8250148_716475898.shtml 东坡肉的来历],个人图书馆网,2017-12-26</ref>
 
===雷州西湖===
 
===雷州西湖===
 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
+
 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ref>[http://www.sohu.com/a/311575631_114813 苏轼诗中为何总把西湖和西施牵连到一起?],搜狐网,2019-05-03</ref>
  
 
 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
===與仲殊往來===
 +
蘇軾與承天寺僧侶[[仲殊]]時有往來,在蘇軾的許多作品中,皆對仲殊多所提及。如:蘇軾的〈安州老人食蜜歌〉、〈破琴詩並引〉<ref>[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OC0004/68275/web/ 由仲殊詞看宋代女性人物形象],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第 189 期,2004/12/10。</ref>。
 +
另外,也有流傳一則傳聞,蘇軾帶著歌妓去拜訪住在杭州淨慈寺的[[大通禪師]],大通禪師看到蘇軾身邊有歌妓,非常地不高興,蘇軾于是寫了一闋詞,要歌妓唱:「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皺眉;卻嫌彌勒下生遲,不見阿婆三五少年時。」仲殊聽到後就應和:「解舞清平樂,如今說向誰?紅爐片雪上鉗槌,打就金毛獅子也堪疑。木女明開眼,泥人暗皺眉;蟠桃已是著花遲,不向春風一笑待何時?」<ref>[https://www.ntdtv.com/b5/2017/08/02/a1335879.html 蘇東坡的轉生事故:前世為僧 今生再續前緣],新唐人,2017-08-02。</ref>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  
 
+
[[File:0 2017022310483121.jpg|缩略图|1|350px|[http://image.so.com/view?q=%E8%8B%8F%E8%BD%BC&src=tab_www&correct=%E8%8B%8F%E8%BD%BC&ancestor=list&cmsid=7dc7c5409325f844529fbd9148ba9acc&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10#id=f12ba5d511960fabcf1fe9ff551ff52b&currsn=0 原图链接][http://www.cidianwang.com/shufazuopin/songchao/385060.htm 图片来源于词典网]]]
 
===散文===
 
===散文===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行 224: 行 187:
 
|《|-贾谊论》 ||《石钟山记》 ||  《策别训兵旅》三篇  ||《刑赏忠厚之至论》  
 
|《|-贾谊论》 ||《石钟山记》 ||  《策别训兵旅》三篇  ||《刑赏忠厚之至论》  
 
|}   
 
|}   
 
 
===诗作===
 
===诗作===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行 238: 行 200:
 
|《东栏梨花》 || 《赠刘景文》 || 《石苍舒醉墨堂》 ||  |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  
 
|《东栏梨花》 || 《赠刘景文》 || 《石苍舒醉墨堂》 ||  |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  
 
|}
 
|}
 
 
=== 词作===
 
=== 词作===
 +
[[File:2014042866789953.jpg|缩略图|1|400px|[http://image.so.com/view?q=%E8%8B%8F%E8%BD%BC&src=tab_www&correct=%E8%8B%8F%E8%BD%BC&ancestor=list&cmsid=87028a87bb4a263aa37e5f065894b706&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10#id=f6876d3163f917f4aa1a6ef67b93a72e&currsn=0 原图链接][http://www.yac8.com/news/10498.html 图片来源于书法欣赏网]]]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
行 264: 行 226:
 
|《少年游·去年相送》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少年游·去年相送》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   
 
|-   
|《望江南·春未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
|《望江南·春未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9.html 「苏轼」诗词全集(3459首)],诗词名句网</ref>
|}
+
|}<ref>[http://www.ruiwen.com/news/43561.htm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新浪网,2017-10-23</ref>
 
 
   
 
 
 
 
===书画作品===
 
===书画作品===
 
===书法===
 
===书法===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
行 287: 行 245:
 
|}
 
|}
 
===绘画===
 
===绘画===
  绘画
+
[[File:BWgaH=kYM6SrPgjzD4vvtWLYrWyByjTFMOOhR7n2VBUhL1541418224635compressflag.jpg|缩略图|1|350px|[http://image.so.com/view?q=%E8%8B%8F%E8%BD%BC&src=tab_www&correct=%E8%8B%8F%E8%BD%BC&ancestor=list&cmsid=87028a87bb4a263aa37e5f065894b706&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10#id=d88a0a82c7a3f18b00164b7b1316e843&currsn=0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00f0i6005431i5x.html 图片来源于网易网]]]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
|《潇湘竹石图》  || 《  《小鸡啄米图》  || 《  《枯木怪石图》 || 《偃松图卷》
+
|《潇湘竹石图》  ||   《小鸡啄米图》  ||   《枯木怪石图》 || 《偃松图卷》
 
|}
 
|}
 +
[[File:78435079.jpg|缩略图|1|350px|[http://image.so.com/view?q=%E8%8B%8F%E8%BD%BC&src=tab_www&correct=%E8%8B%8F%E8%BD%BC&ancestor=list&cmsid=7dc7c5409325f844529fbd9148ba9acc&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10#id=436f77570fe2c45aa17b8196f2fb1ef6&currsn=0 原图链接][http://www.lovfp.com/wendangku/zbs/fb9g/j9839d9dc88v/k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1l.html 图片来源于爱学网]]]
 +
 +
=='''历史评价'''==
 +
[[《宋史》]]: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庆历圣德诗》]]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杜、范诸贤以问其师。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盖已有颉颃当世贤哲之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故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至于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其有守,皆志与气所为也。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
 +
[[赵祯]]: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File:苏轼1.jpg|缩略图|右|1|[http://image.so.com/view?q=%E8%8B%8F%E4%B8%9C%E5%9D%A1%E4%B8%8E%E4%BD%9B%E5%8D%B0&src=tab_www&correct=%E8%8B%8F%E4%B8%9C%E5%9D%A1%E4%B8%8E%E4%BD%9B%E5%8D%B0&ancestor=list&cmsid=84f67dea8bac4e563e48aa514e2e0c30&cmran=0&cmras=0&cn=0&gn=0&kn=6&offspring=9a354e2f983b4699c816f859892ddc61&multiple=0&gsrc=1&currsn=0&jdx=3g 原图链接][http://dao.qq.com/a/20170918/023128.htm 图片来源于腾讯网]]]
 +
 +
[[刘安世]]: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惟己之是信。
 +
 +
[[黄庭坚]]:①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②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 ③真神仙中人。
 +
 +
[[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
 +
[[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
 +
[[王直方]]: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
 +
 +
[[王灼]]:东坡先生以文章馀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或曰:“长短句中诗也。”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若从柳氏家法,正自不分异耳。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虽可笑,亦毋用笑也。
 +
 +
[[赵昚]]: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
 +
[[陆游]]:①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②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
 +
 +
[[陈洵]]: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
 +
[[徐度]]:([[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
 +
[[胡寅]]: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
 +
[[王若虚]]:是直以公为不及于情也。呜呼!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彼高人逸士,正当如是。其溢为小词,而闲及于脂粉之间,所谓滑稽玩戏,聊复尔尔者也。若乃纤艳淫媟,入人骨髓,如田中行、柳耆卿辈,岂公之雅趣也哉?公雄文大手,乐府乃其游戏,顾岂于流俗争胜哉?盖其天资不凡,辞气迈往,故落笔皆绝尘耳。
 +
 +
[[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
 +
元好问: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诗三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其初果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贱妇且然,而谓东坡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自今观之,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性情,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坡发之。
 +
 +
[[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
 +
[[袁枚]]:有才而无情,多趣而少韵:由于天分高,学力浅也。有起而无结,多刚而少柔:验其知遇早晚景穷也。
 +
 +
[[王士禛]]:山谷云:“东坡书挟海上风涛之气。”读坡词,当作如是观,琐琐与柳七较锱铢,无乃为髯公所笑?”
 +
 +
[[周济]]: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也。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词亦尔。
 +
 +
[[刘熙载]]: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后世论词者,或转以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东坡《定风波》云:“尚余孤瘦雪霜姿。”《荷花媚》云:“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雪霜姿”,“风流标格”,学坡词者,便可从此领取。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方外白玉蟾诸家,惜未诣此。”
 +
 +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
 +
[[蔡嵩云]]: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
 +
[[王鹏运]]:北宋人词,如潘逍遥之超逸,宋子京之华贵,欧阳文忠之骚雅,柳屯田之广博,晏小山之疏俊,秦太虚之婉约,张子野之流丽,黄文节之隽上,贺方回之醇肆,皆可模拟得其仿佛。唯苏文忠之清雄,夐乎轶尘绝世,令人无从步趋。盖霄壤相悬,宁止才华而已?其性情,其学问,其襟抱,举非恒流所能梦见。词家苏辛并称,其实辛犹人境也,苏其殆仙乎!
 +
 +
[[沈曾植]]:东坡以诗为词,如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此后山谈丛语也。然考蔡绦铁围山丛谈,称:“上皇在位,时属升平。手艺之人有称者,棋则有刘仲甫、晋士明,琴则有僧梵如、僧全雅,教坊琵琶则有刘继安,舞有雷中庆,世皆呼之为雷大使,笛则孟水清。此数人者,视前代之技皆过之。”然则雷大使乃教坊绝技,谓非本色,将外方乐乃为本色乎?
 +
 +
[[夏敬观]]:东坡词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此其上乘也。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陈无己所谓:“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乃其第二乘也。后之学苏者,惟能知第二乘,未有能达上乘者,即稼轩亦然。东坡《永遇乐》词云:“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此数语,可作东坡自道圣处。
 +
 +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
 +
[[林语堂]]: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
 +
[[钱穆]]:①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②他们(苏氏兄弟)的学术因罩上一层极厚的释老的色彩,所以他们对于世务,认为并没有一种正面的、超出一切的理想标准。他们一面对世务却相当练达,凭他们活的聪明来随机应付。他们亦并不信有某一种制度,定比别一种制度好些。但他们的另一面,又爱好文章辞藻,所以他们持论,往往渲染过分,一说便说到尽量处。近于古代纵横的策士。
  
 
=='''个人关系'''==
 
=='''个人关系'''==
 +
[[File:1483463920936296.jpg|缩略图|1|400px|[http://image.so.com/view?q=%E8%8B%8F%E8%BD%BC&src=tab_www&correct=%E8%8B%8F%E8%BD%BC&ancestor=list&cmsid=7dc7c5409325f844529fbd9148ba9acc&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10#id=77b257a0a4431a73a4080bc1339e995c&currsn=0 原图链接][http://news.makepolo.com/7126905.html 图片来源于马克资讯网]]]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
 
! 姓名(称谓)                          !!                                        简介
 
! 姓名(称谓)                          !!                                        简介
 
 
|-
 
|-
 
|苏序(祖父)                ||                                                    无
 
|苏序(祖父)                ||                                                    无
 
 
|-
 
|-
|苏| 洵(父亲)                ||             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作《名二子说》说明替儿子命名的来由。
+
|苏洵(父亲)                ||             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作《名二子说》说明替儿子命名的来由。
 
 
 
|-
 
|-
 
|程氏(母亲)        ||         眉山富豪程文应之女,十八岁时嫁时年十九岁的苏洵。婚后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苏轼一生思想深受母亲影响。
 
|程氏(母亲)        ||         眉山富豪程文应之女,十八岁时嫁时年十九岁的苏洵。婚后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苏轼一生思想深受母亲影响。
 
 
|-
 
|-
 
|苏八娘(姐姐)            ||      亦称苏小妹,苏轼之姐,长苏轼一岁,成年后嫁表兄,婚后不得志,抑郁而终。
 
|苏八娘(姐姐)            ||      亦称苏小妹,苏轼之姐,长苏轼一岁,成年后嫁表兄,婚后不得志,抑郁而终。
 
 
|-
 
|-
 
|苏辙(弟弟)          ||           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弟弟)          ||           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
 
 
|-
 
|-
 
|王弗(妻)      ||       苏轼之妻,十六岁时与年方十九的苏轼成婚,婚后二人恩爱甜蜜。结婚十一年因病逝世,得年二十七。苏轼四十岁时曾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亡妻。
 
|王弗(妻)      ||       苏轼之妻,十六岁时与年方十九的苏轼成婚,婚后二人恩爱甜蜜。结婚十一年因病逝世,得年二十七。苏轼四十岁时曾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亡妻。
 
 
|-
 
|-
 
|王闰之(妻)          ||             王弗堂妹,王弗逝去三年后嫁给苏轼。苏轼五十八岁时逝世,得年四十六。
 
|王闰之(妻)          ||             王弗堂妹,王弗逝去三年后嫁给苏轼。苏轼五十八岁时逝世,得年四十六。
 
 
|-
 
|-
 
|王朝云(妾)        ||          原为歌妓。三十八岁时的苏轼赎十二岁的朝云,后收为侍妾。陪伴苏轼度过仕途不顺的岁月。后卒于绍圣三年,得年三十四。
 
|王朝云(妾)        ||          原为歌妓。三十八岁时的苏轼赎十二岁的朝云,后收为侍妾。陪伴苏轼度过仕途不顺的岁月。后卒于绍圣三年,得年三十四。
 
 
|-
 
|-
 
|苏迈            ||                    妻王弗所生
 
|苏迈            ||                    妻王弗所生
 
 
|-
 
|-
 
|苏迨      ||                   妻王闰之所生
 
|苏迨      ||                   妻王闰之所生
 
 
|-
 
|-
 
|苏过          ||                妻王闰之所生
 
|苏过          ||                妻王闰之所生
 
 
|-
 
|-
 
|苏遁        ||           妾朝云所生,未满周岁而卒
 
|苏遁        ||           妾朝云所生,未满周岁而卒
 +
|}
  
|}
+
== 影片 ==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oVCRWkw_g&list=PL3RR5DdmPyOsgpi_-cJLaSFNVOMikCZrb
 +
|alignment=inline
 +
|dimensions=64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 by YouTube 苏东坡 (2017) 第一集:雪泥鸿爪
 +
作者:Wu jie }}
 +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MK3auBtwp4
 +
|alignment=inline
 +
|dimensions=64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 by YouTube 深夜讀書:蘇軾10首詩詞,寫盡人生的百種滋味,睡前必讀必看
 +
作者:深夜讀書 }}
 +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Dri_eG_Hxs
 +
|alignment=inline
 +
|dimensions=64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 by YouTube 作者動畫─蘇軾
 +
作者:翰林國中翻轉雲 }}
 +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lt3-6N1P8
 +
|alignment=inline
 +
|dimensions=64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 by YouTube 但願人長久 - 蘇軾 / 詞、鄧麗君 / 唱
 +
作者:Cliff Lu }}
 +
 
 +
 
 +
==参考来源==
 +
 
 +
[[Category:宋朝词人]]
 +
[[Category:宋朝画家]]
 +
[[Category:北宋军政人物]]

於 2022年8月16日 (二) 09:42 的最新修訂

重定向至:

蘇軾
出生 1037年1月8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蘇東坡、蘇文忠、蘇仙
職業 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知名於 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
知名作品 《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

蘇軾( Su Shi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1]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散文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2]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3]

基本信息

姓名 蘇軾   出生時間 公元1037年1月8日
別    名   蘇東坡、蘇文忠、蘇仙   去世時間 公元1101年8月24日
字   號   字子瞻,又字和仲 號東坡,又號鐵冠道人、海上道人 主要作品 《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所處時代 北宋 主要成就 詩、詞、賦、散文、書法、繪畫
民族族群     漢族                     主要  榮譽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
出生地 四川眉山 陵墓 郟城縣鈞台鄉上瑞里
追 贈 太師 諡 號 文忠

人物介紹

早年經歷

蘇軾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眉州眉山, 是初唐大臣蘇味道之後。蘇軾的祖父是蘇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蘇軾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奮」的「蘇老泉」。蘇洵發奮雖晚,但是很用功。 蘇軾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好交友, 好美食, 創造許多飲食精品,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 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好交友、好美食, 創造許多飲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進京應試

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蘇洵帶着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於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應試。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這兩人正銳意詩文革新,蘇軾那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把他們震動了。策論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蘇軾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歐、梅二公既嘆賞其文,卻不知這幾句話的出處。及蘇軾謁謝,即以此問軾,蘇軾答道:「何必知道出處!」歐陽修聽後,不禁對蘇軾的豪邁、敢於創新極為欣賞,而且預見了蘇軾的將來:「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名動京師

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蘇軾一時聲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會傳遍京師。當父子名動京師、正要大展身手時,突然傳來蘇軾蘇轍的母親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隨父回鄉奔喪。嘉祐四年十月守喪期滿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四年後還朝判登聞鼓院。治平二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後,蘇軾還朝,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自請出京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憤怒,讓御史謝景在皇帝跟前說蘇軾的過失。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熙寧四年至熙寧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通判、熙寧七年秋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知州、元豐二年四月調往湖州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4]

烏台詩案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四十三歲,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蘇軾是詩人,筆端常帶感情,即使官樣文章,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些話被新黨抓了辮子,說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說他「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餘辜了。他們從蘇軾的大量詩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之意的句子,一時間,朝廷內一片倒蘇之聲。這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上任才三個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烏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故稱烏台)。[5]

烏台詩案這一巨大打擊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新黨們非要置蘇軾於死地不可。救援活動也在朝野同時展開,不但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王安石當時退休金陵,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地官員監視。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既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被貶黃州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東山再起

1084年(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當他準備要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常州一帶水網交錯,風景優美。他在常州居住,既無饑寒之憂,又可享美景之樂,而且遠離了京城政治的紛爭,能與家人、眾多朋友朝夕相處。於是蘇東坡終於選擇了常州作為自己的終老之地。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蓬萊)。四個月後,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 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拚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

築建蘇堤

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由於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崶台平湖久蕪漫,人經豐歲尚凋疏」,湖水逐漸乾涸,湖中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20餘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並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誌。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6橋相接,以便行人,後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蘇堤在春天的清晨,煙柳籠紗,波光樹影,鳥鳴鶯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

「東坡處處築蘇堤」,蘇軾一生築過三條長堤。蘇軾被貶潁州(今安徽阜陽)時,對潁州西湖也進行了疏浚,並築堤。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惠州(今廣東惠陽)安置。年近6旬的蘇軾,日夜奔馳,千里迢迢赴貶所,受到了嶺南百姓熱情的歡迎。蘇軾把皇帝賞賜的黃金拿出來,捐助疏浚西湖,並修了一條長堤。為此,「父老喜雲集,簞壺無空攜,三日飲不散,殺盡村西雞」,人們歡慶不已。如今,這條蘇堤在惠州西湖入口處,像一條綠帶,橫穿湖心,把湖一分為二,右邊是平湖,左邊是豐湖。[6]

流落儋州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調往潁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揚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執政,新黨再度執政,紹聖元年(1094年)六月,別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

紹聖四年(1097年),年已62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他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這裡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在宋代100多年裡,海南從沒有人進士及第。但蘇軾北歸不久,這裡的姜唐佐就舉鄉貢。為此蘇軾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傳至今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7]

最後結局

徽宗即位後,蘇軾被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於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於常州(今屬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五歲。蘇軾留下遺囑葬汝州郟城縣鈞台鄉上瑞里。次年,其子蘇過遵囑將父親靈柩運至郟城縣安葬。 宋高宗即位後,追贈蘇軾為太師,為「文忠」。

主要成就

文學成就

詞作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8]

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雖然柳永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他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這個任務有待於蘇軾來完成。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由於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9]

為了使詞的美學品位真正能與詩並駕齊驅,蘇軾還提出了詞須「自是一家」的創作主張。此處的「自是一家」之說,是針對不同於柳永詞的「風味」而提出的,其內涵包括: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像寫詩一樣,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其文如其為人」(《答張文潛縣丞書》),在詞的創作上自成一家。蘇軾一向以文章氣節並重,在文學上則反對步人後塵,因而他不滿意秦觀「學柳七作詞」而缺乏「氣格」。

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是蘇軾改革詞體的主要方向。他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為擴展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上只表現愛情之詞擴展為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蘇軾讓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詞世界,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開啟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

與蘇詩一樣,蘇詞中也常常表現對人生的思考。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蘇軾雖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夢,但並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着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蘇詞比較完整地表現出作者由積極轉而矛盾苦悶,力求超脫自適而不斷追求的心路歷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個性氣質。繼柳永歐陽修之後,蘇軾進一步使詞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體由分離走向同一。

蘇詞既向內心的世界開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詞所表現的生活場景很狹小,主要局限於封閉性的畫樓繡戶、亭台院落之中。入宋以後,柳永開始將詞境延利到都邑市井和千里關河、葦村山驛等自然空間,張先則向日常官場生活環境靠近。蘇軾不僅在詞中大力描繪了作者日常交際、閒居讀書及躬耕、射獵、遊覽等生活場景,而且進一步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

蘇軾用自己的創作實踐表明:詞是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的。詞與詩一樣,具有充分表現社會生活和現實人生的功能。由於蘇軾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豐富了詞的情感內涵,拓展了詞的時空場景,從而提高了詞的藝術品味,把詞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學殿堂,使詞從「小道」上升為一種與詩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體。

「以詩為詞」的手法則是蘇軾變革詞風的主要武器。所謂「以詩為詞」,是將詩的表現手法移植到詞中。蘇詞中較成功的表現有用題序和用典故兩個方面。

有了詞題和詞序,既便於交代詞的寫作時地和創作緣起,也可以豐富和深化詞的審美內涵。在詞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於蘇軾。詞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種替代性、濃縮性的敘事方式,也是一種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蘇詞大量運用題序和典故,豐富和發展了詞的表現手法,對後來詞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從本質上說,蘇軾「以詩為詞」是要突破音樂對詞體的制約和束縛,把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蘇軾寫詞,主要是供人閱讀,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雖也遵守詞的音律規範而不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蘇軾作詞時揮灑如意,即使偶爾不協音律規範也在所不顧。也正是如此,蘇詞像蘇詩一樣,表現出豐沛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和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雖然蘇軾現存的362首詞中,大多數詞的風格仍與傳統的婉約柔美之風比較接近,但已有相當數量的作品體現出奔放豪邁、傾盪磊落如天風海雨般的新風格,如名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在兩宋詞風轉變過程中,蘇軾是關鍵人物。王灼《碧雞漫志》卷二說:「東坡先生非心醉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強化詞的文學性,弱化詞對音樂的依附性,是蘇軾為後代詞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後來的南渡詞人辛派詞人就是沿着此路而進一步開拓發展的。

詩作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局限於新政,也未局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在他眼中,極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題西林壁》《和子由澠池懷舊》兩詩。在這些詩中,自然現象已上升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轉化為理性的反思。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詩中的哲理是通過生動、鮮明的藝術意象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經過邏輯推導或議論分析所得。這樣的詩歌既優美動人,又饒有趣味,是名副其實的理趣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和「雪泥鴻爪」一問世即流行為成語,說明蘇軾的理趣詩受到普遍喜愛。蘇詩中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飲湖上初晴後雨》《慈湖夾阻風》等。蘇軾極具靈心慧眼,所以到處都能發現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度,這在蘇詩中有充分的體現。蘇軾在逆境中的詩篇當然含有痛苦、憤懣、消沉的一面,但蘇軾更多的詩則表現了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的超越。

蘇軾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並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對待藝術規範,縱意所如,觸手成春。而且蘇詩的表現能力是驚人的,在蘇軾筆下幾乎沒有不能入詩的題材。

「元祐」詩壇為代表的北宋後期是宋詩的鼎盛時期,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創作將宋詩藝術推向了高峰。就風格個性的突出、鮮明而言,王、黃、陳三家也許比蘇軾詩更引人注目。然而論創作成就,則蘇軾無疑是北宋詩壇上第一大家。在題材的廣泛、形式的多樣和情思內蘊的深厚這幾個維度上,蘇詩都是出類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蘇軾具有較強的藝術兼容性,他在理論上和創作中都不把某一種風格推到定於一尊的地位。這樣,蘇軾雖然在創造宋詩生新面貌的過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詩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這兩個主要缺點。所以蘇軾在總體成就上實現了對同時代詩人的超越,成為最受後代廣大讀者歡迎的宋代詩人。

文章

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並重。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着眼的。但是蘇軾的文道觀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獨特性。首先,蘇軾認為文章的藝術具有獨立的價值,如「精金美玉,文章並不僅僅是載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現功能便是人類精神活動的一種高級形態。其次,蘇軾心目中的「道」不限於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規律。所以蘇軾主張文章應像客觀世界一樣,文理自然,姿態橫生。他提倡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和生動性,反對千篇一律的統一文風,認為那樣會造成文壇「彌望皆黃茅白葦」般的荒蕪。

正是在這種獨特的文學思想指導下,蘇軾的散文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藝術風貌。他廣泛地從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藝術營養,其中最重要的淵源是孟子和戰國縱橫家的雄放氣勢、莊子的豐富聯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風格。蘇軾確實具有極高的表現力,在他筆下幾乎沒有不能表現的客觀事物或內心情思。蘇文的風格則隨着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自如,像行雲流水一樣的自然、暢達。韓愈的古文依靠雄辯和布局、蓄勢等手段來取得氣勢的雄放,而蘇文卻依靠揮灑如意、思緒泉涌的方式達到了同樣的目的。蘇文氣勢雄放,語言卻平易自然,這正是宋文異於唐文的特徵之一。

蘇軾擅長寫議論文。他早年寫的史論有較濃的縱橫家習氣,有時故作驚人之論而不合義理,如《賈誼論》責備賈誼不知結交大臣以圖見信於朝廷,《范增論》提出范增應為義帝誅殺項羽。但也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如《留侯論》謂圯上老人是秦時的隱君子,折辱張良是為了培育其堅忍之性;《平王論》批評周平王避寇遷都之失策,見解新穎而深刻,富有啟發性。這些史論在寫作上善於隨機生髮,翻空出奇,表現出高度的論說技巧,成為當時士子參加科場考試的範文,所以流傳極廣。蘇軾早年的政論文也有類似的風格特點,但隨着閱歷的加深,縱橫家的習氣遂逐漸減弱,例如元祐以後所寫的一些奏議,內容上有的放矢,言詞則剴切沉着,接近於賈誼、陸贄的文風。

史論和政論雖然表現出蘇軾非凡的才華,但雜說、書札、序跋等議論文,更能體現蘇軾的文學成就。這些文章同樣善於翻新出奇,但形式更為活潑,議論更為生動,而且往往是夾敘夾議,兼帶抒情。它們以藝術感染力來加強邏輯說服力,所以比史論和政論更加具備美文的性質。

蘇軾的敘事記游之文,敘事、抒情、議論三種功能更是結合得水乳交融。

由於蘇軾作文以「辭達」為準則,所以當行即行,當止就止,很少有蕪詞累句,這在他的筆記小品中表現得最為突出。如《記承天夜遊》,全文僅八十餘字,但意境超然,韻味雋永,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蘇軾的辭賦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辭賦繼承了歐陽修的傳統,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蕭散之氣,吸收了詩歌的抒情意味,從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創作了《赤壁賦》《後赤壁賦》這樣的名篇。《赤壁賦》沿用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格局,抒寫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幽美景色。全文駢散並用,情景兼備,堪稱優美的散文詩。

蘇軾甚至在四六中也同樣體現出行雲流水的風格,他在翰林院職時所擬的制誥曲贍高華,渾厚雄大,為台閣文字中所罕見。他遭受貶謫後寫的表啟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體中難得的性情之作。

蘇軾的散文在宋代與歐陽修、王安石齊名,但如果單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則蘇文無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藝術成就

書法

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徐浩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自成一家。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稱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這說明蘇軾一生屢經坎坷,致使他的書法風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帖。

繪畫

蘇軾擅長畫墨竹,且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而且明確地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對以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卷》等。 [10]

趣味軼事

道化童蒙

蘇軾、蘇轍兄弟少年時在家鄉今四川省眉縣天慶觀讀書,他們的啟蒙老師是道士張易簡。 當時張易簡道長收的學生有幾百人,蘇軾是倍受張道長青睞的學生之一,另一個是後來載入《仙鑒》的知名道士陳太初。 據東坡《志林》記載,在蘇軾被貶黃州時,他的老同學陳太初在漢中羽化仙去。

由於蘇軾自小受道教的啟蒙教育,他的一生對道教情有獨鍾,常穿道袍,游訪道士。如《放鶴亭記》對道人張天驥大加讚賞,而《後赤壁賦》又以道人入夢結尾。在他被貶時,仍給許多道觀、道堂撰文,於是有了《眾妙堂記》《觀妙堂記》《莊子祠堂記》等等美文。在《眾妙堂記》文中他講述了夢中見到自己的小學老師張易簡道長並深受教誨之事,可見道教對其影響之深。

蘇軾之弟蘇轍在《龍川略志》 開篇即言夢見小學時讀書天慶觀之事,夢中的蘇轍通過與老子像的對話,泄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天道報應現象:不殺生可以長壽。

應考趣聞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青睞,並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讚賞,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后才發現該文為蘇軾所作。到了禮部複試時,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

關於《刑賞忠厚之至論》中的內容:「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當時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歐陽脩問蘇軾出於何典。蘇軾回答在[[《三國志·孔融傳》]]中。歐陽修翻查後仍找不到,蘇軾答:「曹操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紂妲己周公』。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歐陽修聽畢恍然大悟。

程蘇結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馬光去世,大臣們正舉行明堂祭拜大典,趕不及奠祭,儀式一完成,大臣們希望趕去弔喪,程頤卻攔住大家,說孔子「是日哭則不歌」,參加明堂典禮之後,不該又弔喪家。大家覺得這不近人情,反駁說,「哭則不歌」不代表「歌則不哭」。蘇軾嘲笑程頤說:「這是枉死市上的叔孫通制訂的禮法。」這是蘇軾、程頤兩人結怨的開始。

有一次國家忌日,眾大臣到相國寺禱佛,程頤要求食素,蘇軾責問說:「正叔(程頤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嗎?為什麼要吃素食?」程頤說:「禮法:守喪不可飲酒吃肉;忌日,是喪事的延續。」蘇軾唱反調:「支持劉家的人露出左臂來罷!」(用史記典故,蘇軾自比為漢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頤比為呂氏亂黨,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觀黃庭堅等則吃肉。

佛寺趣事

在黃州時常與金山寺主持佛印禪師來往,一日蘇軾做一首詩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呈給佛印。禪師即批「放屁」二字,囑書童攜回。

東坡見後大怒,立即過江責問禪師,禪師大笑:「學士,學士,您不是『八風吹不動』了嗎,怎又一『屁』就打過了江?」 「八風吹不動」可見於《佛地經論》卷五,詩僧寒山詩歌亦有此句,八風是佛教用語,指八種境界的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11]

美食大家

蘇軾本人是個美食家,宋人筆記小說有許多蘇軾發明美食的記載。蘇軾知杭州時,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大雨,太湖泛濫。蘇軾指揮疏濬西湖,築蘇堤。杭州百姓感謝他。過年時,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指點家人將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然後分送給大家吃,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曲洧舊聞》又記:蘇東坡與客論食次,取紙一幅以示客云:「爛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薦以蒸子鵝,吳興庖人斫松江鱠;既飽,以廬山玉簾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臥,使人誦東坡先生《赤壁前後賦》,亦足以一笑也。」 [12]

雷州西湖

廣東雷州西湖原名羅湖,始建於北宋,自從大文豪蘇軾兄弟在此醉游之後,羅湖更名為西湖。[13]

宋紹聖七年蘇軾從惠州貶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經雷州,有幸與其貶雷的胞弟蘇轍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擇日游羅湖泛舟,被羅湖秀麗的風光吸引,戀不思歸,游罷到湖濱天寧禪寺憩休,蘇城游趣尚濃,「萬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時此地寫就的。

與仲殊往來

蘇軾與承天寺僧侶仲殊時有往來,在蘇軾的許多作品中,皆對仲殊多所提及。如:蘇軾的〈安州老人食蜜歌〉、〈破琴詩並引〉[14]。 另外,也有流傳一則傳聞,蘇軾帶著歌妓去拜訪住在杭州淨慈寺的大通禪師,大通禪師看到蘇軾身邊有歌妓,非常地不高興,蘇軾於是寫了一闋詞,要歌妓唱:「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皺眉;卻嫌彌勒下生遲,不見阿婆三五少年時。」仲殊聽到後就應和:「解舞清平樂,如今說向誰?紅爐片雪上鉗槌,打就金毛獅子也堪疑。木女明開眼,泥人暗皺眉;蟠桃已是著花遲,不向春風一笑待何時?」[15]

主要作品

散文

《策斷》四篇 《留侯論》 《天石硯銘(並序)》 《記游定惠院》
(一作《記游定慧院》 《 進策》 《隨記集》 《策別安萬民》六篇
晁|-錯論》 《荀卿論》 《策別厚貨財》二篇 《重巽以申命論》
范增論》 《東坡志林》 《策別課百官》六篇 《記承天寺夜遊》
-賈誼論》 《石鐘山記》 《策別訓兵旅》三篇 《刑賞忠厚之至論》

詩作

《春宵》 《後赤壁賦》 《和子由踏青》 《雪後北台書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海棠》 《上元侍宴》 《望海樓晚景》 《和子由澠池懷舊》 《章錢二君見和複次韻答之》
《花影》 《題西林壁》 《有美堂暴雨》 《飲湖上初晴後雨》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赤壁賦》 《游金山寺》 《惠崇春江晚景》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東欄梨花》 《贈劉景文》 《石蒼舒醉墨堂》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

詞作

《水龍吟·雁》 《陽關曲·中秋作》 《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 《浣溪沙·旋抹紅妝看使君》
《念奴嬌·中秋》 《念奴嬌·赤壁懷古》 《減字木蘭花·空床響琢》 《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
《醉翁操·琅然》 《行香子·過七里灘》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浣溪沙·醉夢昏昏曉未蘇》
《哨遍·為米折腰》 《永遇樂·明月如霜》 《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
《點絳唇·不用悲秋》 《永遇樂·長憶別時》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蝶戀花·密州上元》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浣溪沙·覆塊青青麥未蘇》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洞仙歌·冰肌玉骨》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浣溪沙·麻葉層層苘葉光》 《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
《洞仙歌·江南臘盡》 《南鄉子·霜降水痕收》 《浣溪沙·門外東風雪灑裾》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滿庭芳·三十三年》 《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 《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
-南鄉子·送述古》 《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少年游·去年相送》 《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卷 》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望江南·春未老》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16]

[17]

書畫作品

書法

《寶月帖》 《江上帖》 《懷素自序》 《洞庭春色賦》
北游帖》 《近人帖》 《梅花詩帖》 《李白仙詩帖》
《赤壁賦》 《令子帖》 《人來得書帖》 《新歲展慶帖》
《東武帖》 《一夜帖》 《中山松醪賦》 《黃州寒食詩帖》
《渡海帖》 《宸奎閣碑》 《祭黃幾道文卷》 《與范子豐》
《次辯才韻詩》 《致南圭使君帖》 《致若虛總管尺牘》 《答謝民師論文帖》

繪畫

《瀟湘竹石圖》 《小雞啄米圖》 《枯木怪石圖》 《偃松圖卷》

歷史評價

《宋史》:蘇軾自為童子時,士有傳石介《慶曆聖德詩》至蜀中者,軾歷舉詩中所言韓、富、杜、范諸賢以問其師。師怪而語之,則曰:「正欲識是諸人耳。」蓋已有頡頏當世賢哲之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師,一日而聲名赫然,動於四方。既而登上第,擢詞科,入掌書命,出典方州。器識之閎偉,議論之卓犖,文章之雄雋,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為之主,而以邁往之氣輔之。故意之所向,言足以達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為。至於禍患之來,節義足以固其有守,皆志與氣所為也。仁宗初讀軾、轍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神宗尤愛其文,宮中讀之,膳進忘食,稱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軾,而軾卒不得大用。一歐陽修先識之,其名遂與之齊,豈非軾之所長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嗚呼!軾不得相,又豈非幸歟?或謂:「軾稍自韜戢,雖不獲柄用,亦當免禍。」雖然,假令軾以是而易其所為,尚得為軾哉?

趙禎: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

劉安世:東坡立朝大節極可觀,才意高廣,惟己之是信。

黃庭堅:①人謂東坡作此文,因難以見巧,故極工。余則以為不然。彼其老於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 ②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 ③真神仙中人。

蘇轍:其於人,見善稱之,如恐不及;見不善斥之,如恐不盡;見義勇於敢為,而不顧其害。用此數困於世,然終不以為恨。

晁無咎:蘇東坡詞,人謂多不諧音律。然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

王直方:東坡嘗以所作小詞示無咎、文潛,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對曰:「少游詩似小詞,先生小詞似詩。」

王灼:東坡先生以文章餘事作詩,溢而作詞曲,高處出神入天,平處尚臨鏡笑春,不顧儕輩。或曰:「長短句中詩也。」為此論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詩與樂府同出,豈當分異?若從柳氏家法,正自不分異耳。東坡先生非心醉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今少年妄謂東坡移詩律作長短句,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雖可笑,亦毋用笑也。

趙昚:忠言讜論,立朝大節,一時廷臣無出其右。

陸游:①世言東坡不能歌,故所作樂府,多不協律。晁以道謂:「紹聖初,與東坡別於汴上,東坡酒酣,自歌陽關曲。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試取東坡諸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 ②公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千載之下,生氣凜然。

陳洵:東坡獨崇氣格,箴規柳、秦,詞體之尊,自東坡始。

徐度:(柳永)詞雖極工致,然多雜以鄙語,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後歐、蘇諸公繼出,文格一變,至為歌詞,體制高雅。

胡寅:詞曲者,古樂府之末造也。文章豪放之士,鮮不寄意於此者,隨亦自掃其跡,曰謔浪遊戲而已也。唐人為之最工者。柳耆卿後出,掩眾制而盡其妙。好之者以為不可復加。及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於是花間為皂隸,而柳氏為輿台矣。

王若虛:是直以公為不及於情也。嗚呼!風韻如東坡,而謂不及於情,可乎?彼高人逸士,正當如是。其溢為小詞,而閒及於脂粉之間,所謂滑稽玩戲,聊復爾爾者也。若乃纖艷淫媟,入人骨髓,如田中行、柳耆卿輩,豈公之雅趣也哉?公雄文大手,樂府乃其遊戲,顧豈於流俗爭勝哉?蓋其天資不凡,辭氣邁往,故落筆皆絕塵耳。

劉辰翁: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元好問:唐歌詞多宮體,又皆極力為之。自東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萬古凡馬空」氣象。雖時作宮體,亦豈可以宮體概之?人有言,樂府本不難作,從東坡放筆後便難作。此殆以工拙論,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詩三百所載小夫賤婦幽憂無聊賴之語,時猝為外物感觸,滿心而發,肆口而成者爾。其初果欲被管弦。諧金石,經聖人手,以與六經並傳乎?小夫賤婦且然,而謂東坡翰墨遊戲,乃求與前人角勝負,誤矣。自今觀之,東坡聖處,非有意於文字之為工,不得不然之為工也。坡以來,山谷、晁無咎、陳去非、辛幼安諸公,俱以歌詞取稱,吟詠性情,留連光景,清壯頓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語意拙直,不自緣飾,因病成妍者,皆自坡發之。

王士禎: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

袁枚:有才而無情,多趣而少韻:由於天分高,學力淺也。有起而無結,多剛而少柔:驗其知遇早晚景窮也。

王士禛:山谷云:「東坡書挾海上風濤之氣。」讀坡詞,當作如是觀,瑣瑣與柳七較錙銖,無乃為髯公所笑?」

周濟:人賞東坡粗豪,吾賞東坡韶秀。韶秀是東坡佳處,粗豪則病也。東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書、畫皆爾,詞亦爾。

劉熙載:東坡詞頗似老杜詩,以其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則時與太白為近。太白《憶秦娥》,聲情悲壯。晚唐、五代,惟趨婉麗。至東坡始能復古。後世論詞者,或轉以東坡為變調,不知晚唐、五代乃變調也。東坡《定風波》云:「尚余孤瘦雪霜姿。」《荷花媚》云:「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雪霜姿」,「風流標格」,學坡詞者,便可從此領取。東坡詞具神仙出世之姿,方外白玉蟾諸家,惜未詣此。」

曾國藩: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最難,自周漢以後,罕見德傳者。立功如蕭、曹、房、杜、郭、李、韓、岳,立言如馬、班、韓、歐、李、杜、蘇、黃,古今曾有幾人?

蔡嵩雲:東坡詞,胸有萬卷,筆無點塵。其闊大處,不在能作豪放語,而在其襟懷有涵蓋一切氣象。若徒襲其外貌,何異東施效顰。東坡小令,清麗紆徐,雅人深致,另闢一境。設非胸襟高曠,焉能有此吐屬。

王鵬運:北宋人詞,如潘逍遙之超逸,宋子京之華貴,歐陽文忠之騷雅,柳屯田之廣博,晏小山之疏俊,秦太虛之婉約,張子野之流麗,黃文節之雋上,賀方回之醇肆,皆可模擬得其仿佛。唯蘇文忠之清雄,夐乎軼塵絕世,令人無從步趨。蓋霄壤相懸,寧止才華而已?其性情,其學問,其襟抱,舉非恆流所能夢見。詞家蘇辛並稱,其實辛猶人境也,蘇其殆仙乎!

沈曾植:東坡以詩為詞,如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此後山談叢語也。然考蔡絛鐵圍山叢談,稱:「上皇在位,時屬昇平。手藝之人有稱者,棋則有劉仲甫、晉士明,琴則有僧梵如、僧全雅,教坊琵琶則有劉繼安,舞有雷中慶,世皆呼之為雷大使,笛則孟水清。此數人者,視前代之技皆過之。」然則雷大使乃教坊絕技,謂非本色,將外方樂乃為本色乎?

夏敬觀:東坡詞如春花散空,不着跡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風海濤之曲,中多幽咽怨斷之音,此其上乘也。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陳無己所謂:「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乃其第二乘也。後之學蘇者,惟能知第二乘,未有能達上乘者,即稼軒亦然。東坡《永遇樂》詞云:「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此數語,可作東坡自道聖處。

王國維: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

林語堂: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錢穆:①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里見。但蘇東坡的儒學境界並不高,但在他處艱難的環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像他在黃州和後來在惠州、瓊州的一段。那個時候詩都好,可是一安逸下來,就有些不行,詩境未免有時落俗套。東坡詩之長處,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靜不如王摩詰,其忠懇不如杜工部。②他們(蘇氏兄弟)的學術因罩上一層極厚的釋老的色彩,所以他們對於世務,認為並沒有一種正面的、超出一切的理想標準。他們一面對世務卻相當練達,憑他們活的聰明來隨機應付。他們亦並不信有某一種制度,定比別一種制度好些。但他們的另一面,又愛好文章辭藻,所以他們持論,往往渲染過分,一說便說到儘量處。近於古代縱橫的策士。

個人關係

姓名(稱謂) 簡介
蘇序(祖父)
蘇洵(父親) 蘇洵,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作《名二子說》說明替兒子命名的來由。
程氏(母親) 眉山富豪程文應之女,十八歲時嫁時年十九歲的蘇洵。婚後相夫教子、操持家務。蘇軾一生思想深受母親影響。
蘇八娘(姐姐) 亦稱蘇小妹,蘇軾之姐,長蘇軾一歲,成年後嫁表兄,婚後不得志,抑鬱而終。
蘇轍(弟弟) 蘇軾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弗(妻) 蘇軾之妻,十六歲時與年方十九的蘇軾成婚,婚後二人恩愛甜蜜。結婚十一年因病逝世,得年二十七。蘇軾四十歲時曾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悼念亡妻。
王閏之(妻) 王弗堂妹,王弗逝去三年後嫁給蘇軾。蘇軾五十八歲時逝世,得年四十六。
王朝雲(妾) 原為歌妓。三十八歲時的蘇軾贖十二歲的朝雲,後收為侍妾。陪伴蘇軾度過仕途不順的歲月。後卒於紹聖三年,得年三十四。
蘇邁 妻王弗所生
蘇迨 妻王閏之所生
蘇過 妻王閏之所生
蘇遁 妾朝雲所生,未滿周歲而卒

影片

by YouTube 蘇東坡 (2017) 第一集:雪泥鴻爪 作者:Wu jie
by YouTube 深夜讀書:蘇軾10首詩詞,寫盡人生的百種滋味,睡前必讀必看 作者:深夜讀書
by YouTube 作者動畫─蘇軾 作者:翰林國中翻轉雲
by YouTube 但願人長久 - 蘇軾 / 詞、鄧麗君 / 唱 作者:Cliff Lu


參考來源

  1. 蘇東坡簡介,古詩文網,
  2. 蘇軾,知乎網
  3. 蘇軾(蘇東坡)簡介,蘇軾生平主要作品,中國歷史故事網,2015-07-19
  4. 從公已覺十年遲――王安石與蘇軾的友情,遼寧文藝頻道網,2016-09-09
  5. 蘇軾烏台詩案,古詩文網
  6. 蘇東坡修築蘇堤故事,360問答網,2016.02.27
  7. 蘇軾流落儋州 ,瑞文網,2018-03-17
  8. 蘇洵教子:父子三詞客,文章八大家 ,搜狐網,2017-12-29
  9.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卻少有人知道全詞,網易網,2018-11-07
  10. 蘇軾孤本畫作《瀟湘竹石圖》亮相,新京報網,2011-01-27
  11. 蘇軾與佛印的故事,個人圖書館網,2016-04-30
  12. 東坡肉的來歷,個人圖書館網,2017-12-26
  13. 蘇軾詩中為何總把西湖和西施牽連到一起?,搜狐網,2019-05-03
  14. 由仲殊詞看宋代女性人物形象,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第 189 期,2004/12/10。
  15. 蘇東坡的轉生事故:前世為僧 今生再續前緣,新唐人,2017-08-02。
  16. 「蘇軾」詩詞全集(3459首),詩詞名句網
  17.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新浪網,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