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峰寺 (門頭溝)

西峰寺 (門頭溝)
圖片來自easyatm

西峰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永定鎮岢羅坨村西溝內的李家峪,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原為戒台寺的下院。

目錄

歷史

西峰寺正南和西北分別與戒台寺、潭柘寺遙對。[1]西峰寺創建年代不詳,唐朝時名慧聚寺(又作會聚寺),和當時馬鞍山上的戒台寺同名。唐朝遼朝金朝元朝為戒台寺僧人圓寂後的火化處。元朝改稱玉泉寺,寺內有勝泉池。

明朝正統元年(1436年),惜薪廠掌廠太監陶容出資重修,正統元年二月(1436年)動工,正統三年六月(1438年)完工。重修之後,該寺山門內為鐘樓、鼓樓,其後依次是天王殿,如來寶殿、毗盧殿、後樓。寺院東北角有塔院,原來有唐朝俊公和尚塔、元朝月泉新公和尚塔。山門外有一座石橋,山門外還有石獅一對。明英宗賜寺名「西峰寺」。明朝景泰四年(1453年)、隆慶六年(1572年)分別賜敕諭碑,明令保護西峰寺。景泰四年(1453年)還御賜經卷一藏。重修時,陶容還在西峰寺東南一里處興建一座茶棚院。自明朝起,西峰寺可以獨立開展佛事活動。

明朝時,西峰寺設有祖師堂,供奉西山老祖。西山老祖應為西山地區最早的佛教祖師,奉佛之處當在西峰寺。

清朝乾隆年間的《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五·郊垧西十五》記載:

原:自戒坛至西峰寺山门有泉最冽。(《问次斋稿》)臣等谨按:西峰寺明碑四,一无撰人姓名,一翰林院检讨旴江严素撰,皆正统四年立;一礼科给事中王之垣撰,年月已泐,一为助缘人姓名碑。寺后东北塔一,共六层,高三丈许,额曰“鞍山故俊公和尚之塔”,又石幢一,题识云“大都鞍山慧聚禅寺月泉新公长老塔铭并序,大都万寿退隐林泉老人从伦撰,至元二十八年住持山主成璞等建。”俊公塔之北有池,据寺碑是为胜寒池,池左有地藏殿,其修建年月无考。

増:明人重建西峰禪寺碑記:距府城西二舍許,地名李家峪,有古招提遺址,在灌莽中,碑記剝落,無從考其剏始之歲月。所可見者唯有兩浮圖巍然獨存,一曰俊公塔,建於唐,一曰月泉新公塔,前元至元辛邜所建。塔旁一池名勝寒池,大旱不枯,東有山曰峰巒,澗水繞其麓,西曰羅睺嶺,而六國嶺峙其南,松陀嶺踞其北。惜乎湮廢已久,未有能興起之者。正統改元,因捐貲市材,自三月剏始,至正統三年六月丙辰訖工,賜額曰西峰禪寺,延僧悟達為住持。茲述梗概,以刻於右。


清朝康熙年間,順義縣民婦張李氏及其子張明德、廣月、工匠任五等人妖言惑眾,謊稱張李氏是菩薩轉世,號「西峰老祖活佛」,詐騙錢財,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遭官府查獲,西峰寺因此衰落。乾隆年間,大學士三寶的寡媳烏佳氏捐款兩萬兩白銀,修繕西峰寺並且置辦供器。光緒年間,西峰寺已成廢寺。

光緒年間,恭親王奕訢住在戒台寺「養疾避難」,將西峰寺選定為自己將來的陵寢,但其死後朝廷另賜墓地,故西峰寺的墓地未用上。宣統元年,奕訢次子載瀅死後,被其子溥偉溥儒葬在西峰寺,興建地宮,並將原來的茶棚院改建成陽宅。中華民國時期,溥儒攜全家在戒台寺居住十餘年,在西峰寺北溝留下多處題詩和刻字。中華民國初年,西峰寺僅有一名僧人釋興安看守這座廢寺。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西峰寺被改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療養院。

後來改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西峰寺培訓中心。不對外開放。[2]

2009年8月8日至10月8日,門頭溝區舉辦西峰寺休閒旅遊文化節,是北京市首屆旅遊山會系列活動之一。

2012年,「西峰寺遺址」被定為北京市門頭溝區普查登記文物

建築

西峰寺現有三進院落,現存山門殿、天王殿及兩廂迴廊禪房30多間。主要建築及文物有:

  • 山門殿
  • 天王殿:天王殿前為第一進院,位於台地上,種植了許多花木。
  • 如來寶殿:自天王殿旁邊可進入第二進院。
    • 纏柏古藤:如來寶殿前有纏柏古藤。纏柏古藤是一株古藤纏附於一株古柏。古柏胸徑40餘厘米。古藤據說已有200餘歲,直徑超過5厘米的干莖有40餘條,遮蔭面積50餘平方米。
    • 古銀杏:位於第二進院正中,周徑734厘米,高近40米,遮陰面積大約一畝。這株銀杏到21世紀初已有1800多歲,可能是東漢末年種植。古銀杏為雌株。其西側有一株較小的雄株,是其授粉樹。有的文獻記載,相當長時間內,古銀杏曾經依靠兩公里外的戒台寺內的銀杏雄株授粉。如今古銀杏仍然每年結果。1980年一條大枝折斷,砸碎樹下石碑。
    • 三塊殘碑:2003年秋,國土資源部西峰寺培訓中心擴建工程完工,在擴建過程中,培訓中心將院外的三塊殘碑移至院內,安置在古銀杏前的草坪上。三塊碑中,《重建西峰禪寺碑記》、《重建西峰禪寺記》是明朝正統四年(1439年)立,《敕賜西峰寺碑記》是明朝隆慶四年(1570年)或者稍後一兩年立。
  • 溥儒刻字:位於西峰寺院牆外北面約500米處,苛羅坨村的北溝(古名李家峪)。目前已發現石刻7處91字,刻在五塊岩石上。每字直徑30到160厘米,字體為楷書、行書、草書。刻字有「倚雲」、「翛然」、「趺坐岩樹間,松下雲來往,不聞人語喧,但聽鐘聲響」等等。

寺廟

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靈神話傳說人物、歷代聖賢、歷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築物,均可統稱為廟宇[3]

一般包括道觀佛寺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這些家廟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廟,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宗廟,皇家太廟明堂則合稱為廟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築

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為入口,如神道坊(廟宇牌坊)、山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

民間信仰中的寺廟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為帝、後、妃或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如香港、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本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據險而築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場也會使用「講堂」作為弘法場所名稱如慧日講堂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另外,一般私人設立的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廟」可作為祭祀各神祇場所的泛稱,或直接成為祭祀場所名稱,如武廟文昌廟文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廟義民廟、祭祀后羿三嵕(zōng)廟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場所稱為「御嶽」,其中一些屬於寺廟形式。

參考文獻

  1. 西峰寺休閒旅遊文化節隆重開幕,門頭溝旅遊網,2009-08-10. [2015-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5). 
  2. 北京門頭溝西峰寺,光明寺院網,2012-09-17. [2015-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1). 
  3. 道教宮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