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門峽三門峽,河南省轄地級市,位於豫晉陝三省交界黃河南金三角地區,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黃土塬為主,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半乾旱氣候;總面積10496平方千米,轄2個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2019年常住人口227.65萬人。
三門峽有「五山四嶺一分川」之稱,西接關中,北鄰三晉,東守中原,境內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310國道、鄭(州)西(安)高鐵橫貫東西,209國道、三(門峽)淅(川)高速公路和浩吉鐵路連通南北,是連接豫晉陝三省、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區域交通樞紐城市。同時,仰韶文化、道家文化和虢國文化都發源於此。 [1-2]
2019年,三門峽市全年生產總值1443.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18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704.88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602.76億元,增長7.0%。 [3] 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目錄
- 1 歷史沿革
- 2 行政區劃
- 3 區域
- 4 地理環境
- 5 位置境域
- 6 三門峽市
- 7 地形地貌
- 8 氣候
- 9 水文
- 10 自然資源
- 11 礦產資源
- 12 植物資源
- 13 動物資源
- 14 人口
- 15 政治
- 16 經濟
- 17 綜述
- 18 第一產業
- 19 第二產業
- 20 第三產業
- 21 社會事業
- 22 科學技術
- 23 教育事業
- 24 文化事業
- 25 醫療衛生
- 26 體育事業
- 27 社會保障
- 28 交通運輸
- 29 綜述
- 30 鐵路
- 31 公路
- 32 水運
- 33 仰韶文化
- 34 黃帝文化
- 35 虢國文化
- 36 名優特產
- 37 風景名勝
- 38 三門峽黃河公園
- 39 仰韶文化博物館
- 40 燕子山森林公園
- 41 = 函谷關
歷史沿革
相傳大禹治水,揮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引黃河之水滔滔東去,三門峽由此得名。轄區地處秦嶺余脈崤山山麓,千古雄關函谷關矗立境內。因古時崤山與函谷關並稱「崤函」之塞,三門峽又稱「崤函」。 距今六千年前,就出現了較大的氏族部落。 約在前21世紀~13世紀,這裡是夏商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 西周時屬焦國、虢國。 春秋先屬虢後屬晉。 戰國時分屬韓、秦、魏。 秦屬三川郡。 漢屬弘農郡。 三國屬魏國恆農郡。 晉屬司州弘農郡。 北魏置陝州後一直延續至明清。 民國時期,先屬豫西道、河洛道,後改為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曾設陝州專員公署。1952年,陝州專署與洛陽專署合併。1957年3月國務院批准設立三門峽市,歸河南省直接管轄。1961年,三門峽市由地級市降為縣級市。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三門峽市重新升為地級市。 [4] 2015年3月6日,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南省調整三門峽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對三門峽市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撤銷陝縣,設立三門峽市陝州區,以原陝縣的行政區域為陝州區的行政區域,陝州區政府駐大營鎮陝州大道18號。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三門峽市轄2區(湖濱區、陝州區)、2市(靈寶市、義馬市)、2縣(盧氏縣、澠池縣),共6個縣(市、區),62個鄉(鎮)(33個鄉,29個鎮),1363個村,12個街道,135個社區。 [6] 市人民政府駐湖濱區崤山中路47號。 三門峽市行政區劃三門峽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市區崤山東路
區域
面積 人口數量 郵政編碼 政府所在地 湖濱區 219平方千米 40萬 472000 湖濱街道 陝州區 1610平方千米 34.49萬 472100 [7] 大營鎮 靈寶市 2997平方千米 73.23萬 472500 城關鎮 澠池縣 1368平方千米 35萬 472400 城關鎮 義馬市 112平方千米 18萬 472300 [8] 千秋鎮 盧氏縣 4004平方千米 37萬 472200 城關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三門峽市地處河南省西部,介於北緯33°31′24″~35°05′48″、東經110°21′42″~112°01′24″,位於豫晉陝三省交界黃河南金三角地區,東北接洛陽市新安縣、東臨洛陽市宜陽縣和洛寧縣;東南鄰壤洛陽市欒川縣;南同南陽市西峽縣為鄰;西南與陝西省商洛地區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相連;西和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共界;北隔黃河和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平陸縣、垣曲縣相望。三門峽市東西橫距153公里,南北寬132公里,總面積10496平方公里。 © 2020 Baidu - GS(2019)5218號 - 甲測資字1100930 - 京ICP證030173號 - Data © 長地萬方 河南省18地市名稱由來久遠,自春秋戰國至今各代都有產生和演變。從名稱的來歷、含義和演變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記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產,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無不與河南的地理、歷史、政治、軍事、經濟、交通等密切相關。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三皇五帝活動的腹地、中華文明軸心區。隋文帝開皇三年改滎州為鄭州,始稱「鄭州」。 簡稱汴,古時又稱東京、汴京。春秋時期鄭莊公於夏都城老丘的遺址上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故命名為「啟封」。漢景帝劉啟諱「啟」因改「啟封」為「開封」。 古稱雒陽、豫州,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秦時,因奉五德,以周為火德,秦代周應為水德,故改雒陽為洛陽,此「洛陽」名始。 古稱山陽、懷州,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因煤興市。1945年,因明代有9戶焦姓在此經營煤礦作坊得名。 位於河南省西北部,是傳說中愚公的故鄉。濟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古時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隨着黃河多次改道,濟水下遊河道被黃河所占。 簡稱殷、鄴,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國寧新中,更名為安陽。古時以水北山南為陽,因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陽。 [1]
三門峽市
地形地貌
三門峽市處於秦嶺山脈東延與伏牛山、熊耳山、崤山交匯地帶,平均海拔高度在300至1500米之間。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黃土塬為主,山區面積5750平方公里,丘陵面積3777平方公里,川原面積969平方公里,分別占總面積的54.8%、36%和9.2%。三門峽市地形多樣,地形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稱。海拔2413.8米的小秦嶺老鴉岔腦峰是河南省最高峰,老鴉岔腦山區已經開闢為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門峽市區座落在黃河南岸階地上,三面臨水,形似半島,素有"四面環山三面水"之稱。
氣候
三門峽市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半乾旱氣候。這裡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2℃,年降雨量一般在400毫米-700毫米,無霜期215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051.6小時。
水文
三門峽市轄區內河流河溪較多,全市共有大小河流3107條,分屬黃河、長江兩大水系。黃河流域面積9376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89.3%,黃河幹流陝西省潼關縣東入靈寶市境,流經靈寶、陝州、湖濱、澠池4個縣(市、區)的16個鄉鎮,全長225公里,歷史上最大洪峰流量達每秒3.6萬立方米(1843年)。長江水系主要是盧氏縣南部和東南部的老灌河和淇河及其支流,流域面積112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0.7%。除黃河外,境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3條,其中,靈寶市境內11條,陝州區境內5條,澠池縣境內3條,盧氏縣境內14條。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三門峽市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產地413處,其中大型礦床27處,中型礦床56處,小型礦及以下礦床320處。發現礦產66種,提交資源儲量的50種,主要有貴金屬、黑色、有色、稀有(散)、放射性等金屬礦產以及冶金輔助原料、燃料、化工原料等非金屬礦產。「黃(黃金)、白(鋁土礦)、黑(煤炭)」是三大優勢礦產。共發現岩金礦區52處,查明金資源量605.42噸,保有226.96噸;鋁土礦主要分布於澠池縣、陝州區境內,發現礦產地44處,累計查明礦石量4.79億噸,保有4.4億噸;煤炭主要分布於義馬市、陝州區境內,已查明陝澠、義馬兩大煤田,礦區28處。累計查明資源儲量14.87億噸,保有資源儲量為10.41億萬噸。
植物資源
三門峽市全境域內維管束植物144科,780多屬,2100多種。稀有樹種主要有領春木、望春花、鐵杉、連香樹、暖木、紅豆杉、糯米椴、龍鬚木、水曲柳等。可供用於醫藥的植物約600多屬,1300多種。纖維植物主要種類有葛藤、野苧麻、扁擔杆子、構樹、椴樹、羅布麻、槓柳、芫花、野桐、桑樹、龍鬚草、山楊、子梢、榆樹、白草、菖蒲、薩氏莢°和栓皮櫟等種類。澱粉用植物資源蘊藏量較大,主要是櫟類果實、拳菜根、三葉木通、薯蘋、刺槐葉和鬼燈檠等。野生果品植物資源種類主要有獼猴桃、山葡萄、山楂、五味子、野櫻桃和草莓等。
動物資源
三門峽市轄區內除家養動物外,僅野生的陸棲脊椎動物達140多種。其中,爬行類動物20種,鳥類70多種,哺乳類42種,兩棲類8種,如華西大蟾蜍、黑斑蛙、鱉、無蹼壁虎、火赤鏈蛇、腹蛇、紅腹錦雞、石雞、火斑鳩、長耳鴞、紅隼、綠啄木鳥、青羊、麝、麂、狼、豺、貉、蜜狗、金錢豹、獾、黃鼬、小飛鼠、野豬、草兔、東北鼢鼠。蘇門羚為國家1級保護動物。大鯢、天鵝、豆雁、環頸雉、鴛鴦、水獺是國家2級保護動物。
人口
截至2019年末,三門峽全市總人口230.85萬人,常住人口227.6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7.70%,比上年提高1.41個百分點。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為9.68‰,死亡率為6.44‰,自然增長率為3.24‰。 [3] 三門峽境內除漢族外有32個少數民族,即回族、維吾爾族、蒙古族、滿族、壯族、朝鮮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羌族、傣族、黎族、畲族、納西族、毛南族、錫伯族、土族、水族、瑤族、佤族、高山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獨龍族。
政治
職務 姓名 市委常委、市委書記 劉南昌 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市長 安偉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范付中 統計截至2019年7月,參考資料來源 [14-15]
經濟
綜述
2019年,三門峽市全市生產總值1443.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18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704.88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602.76億元,增長7.0%。三次產業結構為9.4:48.8:41.8。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為63473元,比上年增長7.3%。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河南省統計局對2018年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為1319.0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1.7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50.8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46.43億元。 [3] 2018年,三門峽市財政總收入174.12億元,比2017年增長20.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0.20億元,增長11.1%。其中,稅收收入84.61億元,增長11.2%。在主要稅種中,國內增值稅增長32.4%,個人所得稅增長17%,資源稅增長54.9%,契稅下降23.1%。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3.92億元,比2017年增長14.8%。各級財政積極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縮減一般性支出,民生投入大幅增加。全年全市民生支出179.3億元,增長13.7%。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13.4%,城鄉社區事務增長26.4%,節能環保支出增長45.6%,科技支出增長31%,保障房支出增長46.4%,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增長26.9%。
第一產業
2018年,三門峽市糧食總產量71.98萬噸,比2017年增長10.6%。其中夏糧35.30萬噸,增長3.1%;秋糧36.68萬噸,增長18.8%。烤煙產量3.72萬噸,下降1.3%。棉花產量0.11萬噸,增長45.0%。油料產量2.75萬噸,增長2.6%。豬牛羊禽肉產量10.42萬噸,增長10.8%;禽蛋產量4.27萬噸,增長14.0%;牛奶產量3.17萬噸,下降30.3%。 2018年,三門峽市果、牧、菌、菜、煙等八大特色產業產值175.10億元,占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84.4%。其中,水果產值72.9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2017年增長2.5%;牧業產值30.46億元,增長6.0%;食用菌產值29.09億元,下降5.4%;蔬菜產值22.55億元,增長4.0%;煙葉產值10.01億元,增長1.9%。
第二產業
2018年,三門峽市全部工業增加值比2017年增長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0%,增速比2017年回落1.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0.9%,重工業增加值增長7.8%,輕、重工業比例為6.4:93.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2%。規模以上工業涉及的35個行業大類中,增加值規模居前6位的行業及其增速分別為: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比2017年增長14.4%;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8.9%;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增長11.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4.5%;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20.6%。 2018年,三門峽市高新技術產業比2017年增長18.7%,增速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10.7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5.6個百分點,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2.5%。高成長性產業(指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食品產業、現代家居產業、服裝服飾等)增長9.1%,增速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1.1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4個百分點,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0.7%。 2018年,三門峽市主要工業產品中,全年產量增長的產品占56%。主要有:汽車配件增長44.5%,電解銅增長36.8%,硫酸增長25.4%,白銀增長19.1%,水泥增長17.5%,改裝汽車增長15.6%,發電量增長15.3%,白酒增長14.7%,精甲醇增長14.3%,鋰離子電池增長14.2%,電解鋁增長12.8%,鉛增長4.8%,飲料增長0.8%。產量下降的產品主要有:磨具下降99.4%,磨料下降7.3%,原煤下降6.8%,耐火材料製品下降6.2%,量儀下降3.2%,氧化鋁下降2.9%,鋁材下降2.2%,黃金下降1.7%。 2018年,三門峽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2017年增長5.7%,利潤總額增長27.7%。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行業及其增速分別為: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下降1.0%;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8.2%;有色金屬礦採選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3.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4.9%;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8.7%。 2018年,三門峽市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2017年增長4.3%,利潤總額增長28.8%。 2018年,三門峽市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10.5億元,比2017年增長13.2%。 [16]
第三產業
2018年,三門峽市房地產開發投資比2017年增長7.0%,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0.4%。商品房施工面積1244.37萬平方米,增長24.3%。其中,住宅施工面積897.51萬平方米,增長28.1%。商品房竣工面積101.47萬平方米,增長57.9%。其中,住宅竣工面積86.05萬平方米,增長68.6%。商品房銷售面積266.79萬平方米,增長2.1%;商品房銷售額111.20億元,增長15.5%。 2018年,三門峽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3.74億元,比2017年增長10.7%。分銷售地區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43.15億元,增長10.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0.60億元,增長10.6%。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23.14億元,增長11.1%;零售業零售額439.99億元,增長10.6%;住宿業零售額5.11億元,增長9.5%;餐飲業零售額65.50億元,增長11.6%。 2018年,三門峽市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共實現銷售額(營業額)1294.45億元,比2017年增長12.7%。其中,批發業銷售額518.21億元,增長11.5%;零售業銷售額659.09億元,增長13.4%;住宿業營業額24.26億元,增長12.1%;餐飲業營業額92.90億元,增長14.1%。 2018年,三門峽市貨物進出口總值111.51億元,比2017年增長38.9%。其中,出口總值26.60億元,增長19.4%;進口總值84.92億元,增長46.4%。全年全市新簽利用外資合同5個。合同利用外資金額4.01億美元,比2017年提高125.6%。實際利用外資11.14億美元,增長3.3%。 2018年,三門峽市郵電業務總量87.89億元,比2017年增長133.7%。其中,郵政業務總量6.05億元,增長20.6%;電信業務總量81.85億元,增長151.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2.9萬戶,比2017年減少2.0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27.3萬戶,比2017年增加6.2萬戶。每百人擁有移動電話98.5部,比2017年增加2.6部。全年旅遊總收入371.9億元。 截至2018年底,三門峽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276.63億元,比年初增加35.7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848.49億元,比年初增加58.57億元。各項貸款餘額808.35億元,比年初增加37.1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361.88億元,比年初減少10.01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393.78億元,比年初增加27.11億元。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三門峽市共完成技術合同登記14項,交易額2285.82萬元。爭取和投入市級以上科技資金1624萬元。共申請專利1038件,其中發明專利193件;授權690件,其中發明專利64件。全市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45件。年內37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市有效期內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5家。7家企業列入省「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備案,74家企業通過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新增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範企業1個,國家級星創天地1個,省級星創天地2個,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個,眾創空間1個。市級以上各類創新平台達到197個。 截至2018年底,三門峽市質量技術監督系統共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6個。全年監督檢驗工業產品16種323批次,完成鍋爐定檢62台,電梯定檢4976台,壓力容器定檢813台,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總體受檢率達95%以上。 截至2018年底,三門峽市共有新一代天氣雷達1部,綜合探空雷達1部,國家自動氣象觀測站4個,國家地面天氣站(骨幹站)22個,區域氣象觀測站117個,交通氣象站4個,農田小氣候觀測站2個,自動土壤水分站16個,氣溶膠觀測站2個,閃電定位系統2個,三維閃電監測系統1個,GPS/MET站4個,輻射、紫外線監測設備2套。配備有1部車載式移動氣象站、4套便攜式土壤水分儀和4套便攜式自動氣象站組成的應急移動觀測系統。共有氣象信息服務站42個,氣象信息員2055人,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1251個、電子顯示屏51個。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三門峽市有高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生1.79萬人,中等職業學校(不含技校)在校學生1.38萬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4.15萬人,普通初中在校學生7.01萬人,小學在校學生15.65萬人。 [16] 學校 成立時間 辦學層次 辦學性質 河南科技大學應用工程學院 2015年 本科 聯合辦學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1999年 高職高專 公辦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底,三門峽市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6個,文化館7個,公共圖書館7個,博物館7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個,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3個,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13個。全市所有的文化館、圖書館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6個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年末全市有市級廣播電視台1座,縣級廣播電視台5座。年末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7.61%,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8.15%。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底,三門峽市共有衛生機構38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2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6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個,衛生監督檢驗所7個,農村鄉(鎮)衛生院74個。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5156人,衛生機構床位12168張。
體育事業
2018年,三門峽市共實施全民健身路徑40條,建設多功能運動場4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1個、社區健身路徑40套、新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75套、中央扶貧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5套。全年共註冊新周期運動員193人。全年全市體育彩票銷售額2.56億元。
社會保障
2018年,三門峽市共為11.97萬名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36.86億元,為27.35萬名60歲以上城鄉居民發放養老金3.5億元。年末全市參加企業在職職工養老保險2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03.34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20.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24.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22.9萬人,參加生育保險22萬人。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月人均2139元,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月人均3217元。失業金領取標準每人每月1520元。 截至2018年底,三門峽市共有城市低保對象20191人,農村低保對象61047人。全年全市共發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7284.9萬元,發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3328.3萬元。 截至2018年底,三門峽市擁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25家(其中民政部門登記養老服務機構21家),養老床位2115張,收養1027人。其中,社會福利院2家,床位487張,收養177人。光榮院1家。年末各類社區服務設施185個。其中,社區養老設施2個,未登記的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機構(敬老院)70個,社區服務站100個,社區服務中心11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2個。社區留宿照料床位4550張,日間照料床位78張。其中,未登記的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機構擁有留宿照料床位4460張,留宿照料2552人。 2018年,三門峽市銷售福利彩票1.77億元,比2017年減少0.03億元。
交通運輸
綜述
三門峽市地處豫西邊陲,自古是通秦連晉、承東啟西的咽喉要塞,是東部產業轉移和西部資源輸出的必經之地,與山西運城、臨汾、陝西渭南構成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已建成了以高速公路、國省幹線為骨架,縣鄉公路、農村公路為支脈的公路交通網絡體系,聯接金三角、融入大中原、輻射中西部的現代化交通網絡體系初步形成。 [17] 2018年,三門峽市全社會公路貨運量6948萬噸,比2017年增長6.0%;公路客運量2277萬人,下降0.7%。公路貨運周轉量186.33億噸公里,增長10.8%;公路客運周轉量11.95億人公里,增長0.6%。
鐵路
三門峽境內鐵路全長343公里,其中鄭西高鐵長154公里,隴海鐵路長189公里。三門峽市擁有湖大鐵路、澠楊鐵路、澠張鐵路3條地方鐵路,與隴海鐵路相接,連通各廠、礦區,形成了服務區域經濟的干支相連的鐵路網系統。
公路
三門峽市擁有3條省級以上高速公路,即連霍高速公路、三淅高速公路和鄭盧高速。山西垣曲至澠池高速公路(在建)、三淅高速豫晉省界至靈寶段(在建)、三門峽黃河公鐵兩用橋公路南引橋及南引線(在建)等項目正在有序推進,澠池至欒川、盧氏至欒川、靈寶西南繞城(連霍呼北連接線)三個高速公路項目計劃於2017年年底前開工建設,盧氏到陝西洛南高速公路計劃於2018年開工建設。全市幹線公路擁有5條國道、13條省道,管養里程達1596.1公里。其中一級公路70公里,二級公路782.5公里,三級349.4公里,四級公路349.7公里。農村公路:全市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8181.21公里。其中縣道1421公里,鄉道2326.5公里;村道4433.7公里;二級公路248.1, 三級公路466.8公里;四公路5471.6公里;已建成農村公路養護站66所,養護里程8181.21公里。
水運
三門峽市屬內河非水網地區,水上運輸主要為對河渡運和水上旅遊,基本無長航運輸。黃河、洛河為主要河流,黃河流經我市220公里,境內現有黃河小浪底庫區、三門峽庫區和窄口水庫3個重點庫區,渡口14處,旅遊碼頭4個。現有各類船舶37艘,4299總噸、5459千瓦,其中運輸船舶24艘,貨運量集中在西門渡、白浪、大安渡口汽車渡輪上,主要為對河渡運為主,客船8艘,862客位,主要是客渡船和庫區旅遊船舶,有各等級船員160人, 2016年全市水上運輸完成客運量11.4萬人次。 [17] 仰韶文化、道家文化和虢國文化都發源於三門峽,同時還是華夏人文始祖黃帝的鑄鼎地、老子《道德經》的著經地、佛教禪宗始祖菩提達摩的圓寂地。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館藏文物7萬餘件。靈寶西坡遺址補列為全國首選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遺址之一,崤函古道古壕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仰韶村文化遺址、廟底溝文化遺址、虢國上陽城與虢國墓地三大發掘入選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 [1]
仰韶文化
1921年,首先發現於澠池縣仰韶村而得名的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距今5000到7000年,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地區,表面繪製有圖案的彩陶是其重要特徵之一。全國共發現仰韶文化遺址5000餘處,其中三門峽市有200餘處。仰韶村遺址先後於1921年10月,1951年6月和1980年10-11月、1981年3-4月進行了3次發掘研究工作。仰韶文化的發現揭開了中國田野考古第一頁、中國新石器考古事業第一頁、中國考古學研究第一頁、中國原始社會研究第一頁,成為劃時代的里程碑,仰韶村遺址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黃帝文化
黃帝鑄鼎原聚落遺址群位於靈寶市陽平鎮境內,南依秦嶺,北瀕黃河,東為沙河,西為陽平河,方圓300平方千米內分布着50處仰韶時期文化遺址,總面積達4.36平方千米。《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文獻均有黃帝「鑄鼎升天」的記載。鑄鼎原周圍還一直流傳着黃帝鑄鼎、馭龍升天、嫘祖採桑等與黃帝有關的傳說故事,還有許多與黃帝有關的山名、水名、地名,尤其是如軒轅台、夸父山、蚩尤山這種以當時部落首領命名的現象在全國少見。黃帝鑄鼎原聚落遺址群與有關黃帝的記載和傳說相互印證,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五帝工程)啟動的最佳切入點。其中靈寶西坡遺址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首選遺址,北陽平遺址群被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文物局列入100處重點大遺址保護專項。2006年,西坡遺址入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虢國文化
虢國是西周早期建立的姬姓諸侯國,對西周歷史與文化的影響廣泛而深刻。20世紀50年代,國家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在三門峽市上村嶺考古發現虢國墓地,並首次對其進行大規模發掘。90年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門峽市考古隊聯合對虢國墓地進行第2次大規模發掘。其中,1990年發掘的M2001虢季墓、1991年發掘的M2009虢仲墓分別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先後兩次發掘出土的的文物數量之多、品種之全、製作之精、價值之高,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兩周考古中少見的。1984年,將首次發掘保留下來的1727號車馬坑原地原狀建起虢國車馬坑陳列館。2000年,在第2次發掘的虢國墓地遺址上建成專題性博物館——虢國博物館。
名優特產
三門峽市有以靈寶寺河山為主的優質蘋果、靈寶大棗、澠池仰韶杏、牛心柿餅、三門峽煙葉等特產。
風景名勝
三門峽市境內有被譽為「文化聖地」的仰韶文化遺址、象徵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中流砥柱石、荊山黃帝鑄鼎原、「千古雄關、道家之源」函谷關、我國三大遺址博物館之一的虢國博物館、成片地下民居天井窯院建築群、空相寺、黃河古棧道、石壕吏遺址、寶輪寺塔、秦趙會盟台、鴻慶寺石窟、安國寺、甘棠苑等名勝古蹟。 [18] 截至2018年底,三門峽市共有旅遊景區(點)27處。其中,A級旅遊景區19處,4A級以上景區(點)14處。
三門峽黃河公園
三門峽黃河公園位於三門峽市城區北部,東起茅津渡,西至209國道,南接北環路,北至黃河灘涂。公園總面積11168畝,其中陸地面積3668畝,水域灘涂面積7500畝,由東向西呈帶狀分布,長約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總體布局為「一帶、三區、八大節點」 。「一帶」為沿黃生態景觀帶,「三區」為東、中、西三大景區,八大節點依次為茅津古渡、會興華苑、桃源幽谷、蘆盪煙雨、雲台彩練、塬起金滔、明珠春暉和名果博覽。環形公路自行車賽道環繞公園,全長10.03公里。
仰韶文化博物館
仰韶文化博物館位於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遺址保護區,於2011年11月7日正式開館,該館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功能於一體,為國內首家仰韶文化專題博物館。仰韶文化博物館內設三個專題展廳,第一展廳展出仰韶村遺址三次發掘的主要成果;第二展廳展出仰韶村遺址發現者、瑞典學者安特生在仰韶村和中國其他地方的主要考古活動;第三展廳展出中原地區各個仰韶文化典型遺址出土的226件代表性文物。
燕子山森林公園
燕子山森林公園位於靈寶市境內,2006年12月27日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定名為河南省燕子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4776公頃。公園主峰海拔1497米,平均海拔1080米。 [21] 小秦嶺國家地質公園·娘娘山風景區 小秦嶺國家地質公園·娘娘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區西南, 又名女郎山,是小秦嶺山脈最東端。娘娘山總面積60餘平方公里,公司擁有28000畝的林權證,景區最高海拔為1563米,屬花崗岩地貌,它完整保存着距今25-30億年拆離斷層構造的地質遺蹟,現已探名的礦藏達38種。
= 函谷關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位於豫陜晉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門靈寶市境內,轄區面積16.5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太初宮、道聖宮、道家養生園、藏經樓、瞻紫樓、雞鳴台、碑林、蠟像館、博物館、關樓、函關古道等20餘處。函谷關歷史上有兩座:秦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漢關東移至洛陽新安縣,西距秦關150公里。因其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虢國博物館
虢國博物館是建立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周虢國墓地遺址上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占地10萬平方米,是集文物陳列,遺址展示、園林景觀為一體的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景區。虢國博物館總占地148畝,建築面積6200平方米,展廳面積4000平方米,庫房面積500平方米。按功能分為五個區:門景廣場區、辦公輔助區、文物展示區、遺址墓園區和發展過渡區。
甘山森林公園
甘山森林公園地處三門峽市陝縣南部,是國家3A級旅遊點。面積為3800公頃 ,最高山峰海拔 1884米。甘山公園內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植物種類多達1600多種,動物30餘種,林木植被覆蓋率達96%以上。主要景點有蝴蝶溝、鐵瓦廟、祖師廟、鐘樓、馬武寨、崔氏洞等。
著名人物
王濬 上官儀 上官庭芝 上官婉兒 楊玄琰 楊玉環 高季興 姚崇 召公 王溶 張士貴 宋之問 魏野 孫長林 曹靖華 孫國慶
城市榮譽
國家園林城市 [27] 、國家森林城市 [28] 、國家優秀旅遊城市 [29] 、全國雙擁模範城 [30]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第131位。 [31] 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相關視頻
視頻片《三門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