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系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於1961年7月4日成立,原名亞非研究所,隸屬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西亞非洲研究所是多學科綜合性的研究所,研究領域包括中東、非洲73個國家和地區,以該地區和國家當代政 治經濟發展和國際關係為研究重點。同時開展對該地區歷史、社會、文化、民族、宗教、法學等領域的研究。西亞非洲研究所現有職工62人,其中40名是專業人員。設有4個研究室和2個研究中心:中東研究室、非洲研究室、國際關係室、社會文化研究室、南非研究中心和海灣研究中心。
2019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將搬遷至北京市朝陽區國家體育場北路,與中國歷史研究院合址辦公[1]。
研究所歷史
創建時的所領導人是著名的國際問題專家張鐵生先生。1964年,亞非研究所分為西亞非洲研究所和東南亞研究所,由吳學謙先生(前外交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和張鐵生先生共同領導西亞非洲研究所。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本所停止業務活動。1974年部分恢復研究工作,1978年研究所正式恢復,由著名政治家和理論家廖蓋隆先生任所長。後由葛佶女士(1985-1992)、趙國忠先生(1993-1998)任所長。現任所長楊光先生(1998-)[2]。
研究領域和機構
正在加強對這一地區經濟和政治發展的研究,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並向對西亞非洲地區有興趣的企業部門提供研究報告和諮詢。近40年來,本所成為國內西亞非洲研究領域的學術中心。
中東研究室主要從事中東政治、經濟、國際關係等領域的研究, 併兼顧歷史、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中東地區性綜合研究的框架體系、政治制度、大國與中東關係、阿以衝突與中東和平進程、中東經濟、石油和能源安全,以及國別經濟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優勢,並將逐步擴大對中東國家歷史、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加強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
非洲研究室以非洲政治和經濟為主要研究方向,在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非洲社會主義、非洲政治變革與民主化、部族主義與傳統文化、非洲經濟發展戰略、中國與非洲的經濟合作的理論與實踐、非洲市場經濟體制、非洲經濟的調整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較為明顯優勢。正在加強對政治與經濟的綜合性研究,兼顧對非洲社會、歷史、民族、文化的研究,逐步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非洲學。
國際關係研究室主要以地區內國家間的關係、跨地區國家間的關係(特別是大國與中東非洲國家的關係)和中東非洲地區層面上所表現出來的大國關係為研究對象,尤其是以相關國家的利益與對外政策,跨地區的經濟、社會與政治發展趨勢,超國家的宗教、民族和意識形態思潮,以及影響整個地區安全和穩定的重大因素為研究重點。
社會文化研究室成立於2004年3月,主要研究西亞非洲地區的歷史、民族、宗教、社會和文化等問題,強調並注重跨學科與綜合性研究。社會文化研究室現有科研人員都有各自擅長的專業領域,研究室也鼓勵科研人員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從事課題研究,同時根據院、所需要和學科建設需要設計、組織和落實一些集體攻關項目。
南非研究中心主要以南非等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14國為研究對象,對其政治經濟發展進行綜合研究。在長期跟蹤研究的基礎上,本室對南非和津巴布韋等重點國別研究、南部非洲的資源與市場、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途徑、南部非洲國家間關係等方面的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對南非等南部非洲國家資料的系統積累具有明顯優勢。該中心還向社會各界提供有關南非和南部非洲社會和市場的諮詢。
海灣研究中心該中心成立於1995年9月19日。
視頻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遷址公告】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非洲研究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2019-12-02
- ↑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楊光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