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式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式塔
圖片來自ddove

中國古塔是指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是中國的傳統建築樓閣與印度的窣堵坡結合的產物。樓閣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出現,但由於年代久遠,至今已經沒有兩漢以前的樓閣建築實物存在。窣堵坡原是埋葬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後留下的舍利的一種佛教建築,梵文稱「窣堵坡」(Stupa),就是墳塚的意思。開始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在佛出生、涅槃的地方都要建塔,隨着佛教在各地的發展,在佛教盛行的地方也建起很多塔,爭相供奉佛舍利。後來塔也成為高僧圓寂後埋藏舍利的建築。古代印度的佛教建築塔在東漢時期隨佛教傳入中國,之後迅速與中國本土的樓閣相結合,形成中國的樓閣式塔。 兩時期墓葬殉葬的冥器和墓室壁畫是很好的資料。冥器中的重樓多為土燒制的2-3層的木結構建築模型,多有斗拱作為支撐結構,各層分布平坐,建築有等精細結構,建築平面大多為正方形。漢代冥器重樓模型的結構特徵與魏晉之後木塔的建築結構有着明顯的源流關係。

後由於木結構易腐爛,易燃燒,又按照樓閣式塔的形式,演化出了密檐式塔。在漫長的歷史中曾被人們譯為「窣堵坡(又稱「卒塔婆」,Stupa,梵文)」「浮圖(Buddha,梵文)」「塔婆(Thupo,巴利文)」等,亦被意譯為「方墳」「圓冢」。隨着佛教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直到時,翻譯家才創造出了「塔」字,作為統一的譯名,沿用至今。後世的塔在中國化的過程中,也為道家所用。另一方面,逐漸脫離了宗教而走向世俗,衍生出了觀景塔、水風塔、文昌塔等等不同作用和目的塔。

隋唐

隋代雖然很短,但佛教盛行,隋文帝楊堅為其母祝壽分三年在全國各建塔約113座。專家研究表明,所建都是木塔,已全部毀於兵火。現存的隋塔僅有石塔、磚塔等。

唐朝的國力昌盛,也廣泛的吸收外來文化,塔在此時有了很大的發展,保存下來的唐塔約有百餘座之多,集中於河南山西陝西北京等地。唐塔由於早期建塔的仿木結構,平面多是方形,內部多是空筒式結構,形式多為樓閣式和密檐式,與後來的塔不同的是,唐塔多不設基座,它身上也不做大片的雕刻與彩繪。

南詔國統領西南屬地時大興佛教,建寺造塔風行一時,此後一千多年寺院盡毀,僅剩昆明大理的一些塔。南詔時代的塔與中原文化結合緊密,與唐塔的形制很接近。同期渤海國的塔也都具有中原、關中地區地區唐塔的特點。

唐朝以後的五代時期戰亂不斷,寺塔建造的數量都不多。這一時期塔的形狀從方形過渡到了六角形八角形,塔的內部也由空筒式逐步過渡到迴廊式、壁內折上式。

漢代

東漢時期中國各地就開始建造寺塔,這時木製的樓閣式塔已開始興建。三國時代的吳國建業(今江蘇南京)開始造塔,開創了江南造塔之先。這兩個時期沒有塔的建築物保存至今,有跡可循的是一些漢代畫像石上塔的形象,有「窣堵坡」的形制。此外,在新疆,從東漢時期用夯土建造土塔,至今保留有許多土塔的遺蹟根據張馭寰1968年在新疆的考察,東漢前後建造的土塔留存的地點有:樓蘭古城、尼亞遺址及其附近、高昌城、交河故城,其他的還有提英土佛塔、樓蘭高台佛塔、密蘭土佛塔、庫車巴什東塔、安迪悅佛塔、洛浦熱瓦克佛塔、尼爾河佛塔。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佛教有了很大的發展,這一時期建造了很多的石窟和寺塔,在雲岡敦煌石窟中都可見到那個時期塔的造型[1]。現存塔最早的實物是北魏天安元年(466年)的小石塔,原來在山西朔縣崇福寺內,後在抗日戰爭中,塔身與塔剎被分離。塔剎由愛國人士將其暗自藏回家中,並於抗戰勝利後呈送政府,現保存在崇福寺。塔身則被日軍帶回日本。抗戰結束後,塔身被送回中國。先是保存在南京博物館,後來運往台灣,現保存於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而此外雲崗石窟中也有很多樓閣式塔的造型[2]河南嵩山嵩岳寺塔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座磚塔[3]。這一時期主要發展了樓閣式密檐式塔,建材則是磚、木、石並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