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草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蒙古草原 | |
---|---|
內蒙古草原是指以北部呼倫貝爾為中心的大興安嶺西麓林緣草甸草場,也是目前中國最佳的天然牧場之一,更是一處旅遊勝地。[1] 西部是黃沙浩瀚的戈壁荒漠地帶,高原上的大漠駝影,與草原的翠綠草色相映成趣。[2]
其位於我國北邊中部,東經97°12』至126°04』,北緯37°34』至53°23』,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多草原(6大草原)和湖泊(1000多個)。[3]
氣候:內蒙古屬半乾濕的中溫帶季風氣候,東部為半濕潤地帶,西部為半乾旱地帶。最主要的特點是晝夜溫差較大,一般可達10度左右,所以到這裡旅遊要多帶衣服。內蒙古的災害性天氣有春旱和冬季暴風雪 內蒙古從東至西可分作兩大氣候區: 草原氣候區,從東端呼倫貝爾盟至陰山河套平原一帶,冬季冰天雪地,歷達半年之久,平均氣溫為攝氏零下28°C左右。夏、春、秋幾乎相連,五月至九月氣候溫和,是旅遊草原最佳季節。 沙漠氣候區,從陰山以西阿拉善沙漠高原至巴丹吉林沙漠,春日(四月中至五月底)多風暴,夏日酷熱,冬日奇寒。[4]
最佳旅遊時間:秋季(八月中至九月底,約40天)氣候溫和,是涉足沙漠最佳季節。[5]
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 約占國土面積的12.3%。 西部是黃沙浩瀚的戈壁荒漠地帶,高原上的大漠駝影,與草原的翠綠草色相映成趣。[6]
目錄
地理位置
從地理地貌上看,內蒙古高原東起大興安嶺和蘇克斜魯山,西至甘肅省河西走廊西北端的馬鬃山,南沿長城,北接蒙古國。海拔1000多米,地勢起伏微緩,有明顯的季相變化。適宜禾本科、菊科的生長,從而造就了廣袤無垠的內蒙古大草原。漢武帝在此築城以屯田、養馬,作為防禦和進攻匈奴的基地。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翦伯贊曾在其名著《內蒙訪古》一文中指出,「一出居庸關,經過了一段崎嶇的山路以後,便在我們面前敞開了一片廣闊的原野,一片用望遠鏡都看不到邊際的原野,這就是古之所謂塞外。」可見內蒙古高原的自然延伸,使得中國北方許多地區都具有相類的地貌特徵,這為內蒙古大草原的自然延伸奠定地質基礎。
氣候特徵
內蒙古大草原的氣溫年際變化顯著,大部分地區的氣溫的極差普遍為65℃-85℃,氣溫日較差年為13℃-16℃,為中國氣溫極差與日較差全國最大的地區,這非常有利於草原植物糖分的儲存與物質的凝結;
內蒙古大草原晝夜溫差大,海拔高以及高寒的氣候,最大程度上減少了牲畜的傳染病流行。純牧區一般冷的天氣較多,進入十月份有的牧區就已經開始下雪,例如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有的地方乾旱很嚴重,例如赤峰市的敖漢旗,就是乾旱氣候為主。
資源分布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內的大草原主面積8666.7萬公頃,其中有效天然牧場6818萬公頃,占全國草場面積的27%,是我國最大的草場和天然牧場。最著名的要數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世界上天然草原保留面積最大的地方,是我國最大的無污染源動物食品基地。內蒙古自治區是全國東西跨度最長的省區,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八省區相鄰。
除了內蒙古自治區內的廣闊無垠的天然優質草原外,內蒙古大草原還延伸到周邊多個省份,尤其是在與內蒙古自治區毗近的2個蒙古族自治州、7個自治縣內的廣闊延伸,例如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就是著名的古老而美麗的木蘭圍場,曾是清代的皇家圍獵草原;壩上草原和康西草原距北京僅有幾十公里;而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擁有草原469萬畝,是黑龍江省最大的草原。
內蒙古大草原的自然區域至少占到全國草場面積的35%以上。
經濟價值
內蒙古大草原是國家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單就內蒙古自治區內的大草原來看,從北部的呼倫貝爾草原到西南部的鄂爾多斯草原,從東部的科爾沁草原到西部的阿拉善荒漠草原,總面積達8666.7萬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場6818萬公頃(68.18萬平方公里),約占內蒙古自治區(118.3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的60%,占全國草場總面積的1/4以上。
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科爾沁、烏蘭察布、鄂爾多斯和烏拉特6大著名草原,生長着1000多種飼用植物,其中飼用價值高的就有100多種,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無芒雀麥、披鹼草、野黑麥、黃花苜蓿、野豌豆、野車軸草等禾本和豆科牧草,是著名的優良牧草。
肥美的草原,孕育出豐富的畜種資源。內蒙古大草原所處緯度較高,主要位於北緯40—45度之間,世界畜牧專家確認,40—45度左右是最佳的奶源緯度帶。而內蒙古大草原恰恰位於北緯40—45度左右這一天然養牛帶上,與歐洲、南美、新西蘭處於同一緯度;內蒙古大草原日照充分,全年太陽輻射量從東北向西南遞增,全年日照時數從東部的2700小時,逐步增至西部阿拉善盟、巴彥淖爾的3400小時以上。充足的日照,更有利於植物的光合作用,豐富自然的植被食物鏈,尤其是獨特的飼草飼料資源,富含奶牛所需的粗蛋白、粗脂肪、鈣、磷等多種營養素,為奶牛提供了最優質的營養。
草原傳說
人們都非常嚮往內蒙古大草原,想象着這裡的茵茵碧草,悠悠白雲,湛藍如洗的天空,還有奔馳的駿馬和成群的牛羊,可是你知道大草原的故事和名字的來歷嗎?內蒙古 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名字,來自一個悽美的愛情傳說。
從前草原上有一名叫呼倫的美麗姑娘遊走在草原上。百種鮮花都羞澀地低下頭;英俊的蒙古族小伙子貝爾騎上高頭大馬,所有的馬匹都自願伴着他一起飛奔。 兩個年輕人兒相愛了,白靈鳥高唱祝福的歌。雪白的羊群叼來最美麗的花堆在他們帳房外。也是一個雨後天青架起雙彩虹的傍晚,異常突如其來的災難破壞了草原的寧靜,惡魔莽古斯獰笑着吸乾了草原的水,從潔白的氈房裡搶走了呼倫姑娘。草原枯黃了,成群的牛羊倒地而亡。為拯救草原和心愛的姑娘,貝爾抄起弓箭長刀,跨上棗紅馬,衝進枯萎的草原。日夜奔波跋涉尋找莽古斯,終因疲憊不堪跌下馬來,就在半夢半醒間,他看到了飽受折磨惡魔摧殘的呼倫的身影,她變成一朵瘦小的「阿日愣」花,就在眼前經受着風吹日曬,奄奄一息。
貝爾猛然驚醒,用皮囊里僅有的一點水澆灌「阿日楞」花,呼倫復活了,她緊緊擁抱着貝爾。莽古斯又出現了,再次奪走呼倫。草原被沙石吞噬,天邊燒起了大火。貝爾情急中想起了阿爸傳給他的神弓,連向天空放出僅有的三箭。頓時大雨傾盆。草原復甦,牛馬羊群又重新站立起來,妖魔帶着綁在身後的呼倫,又再次殺回,企圖殺死貝爾摧毀一切,這時呼倫掙托綁繩。飛快地奪下莽古斯頭上的綠寶珠,一口吞下。頃刻,山崩地裂,狂風大作,呼倫倒地化作浩蕩的大湖。
貝爾殺死了惡魔,然而在湖邊卻再也看不到美麗的呼倫姑娘了。貝爾悲痛萬分,慣然地折斷神弓。只聽一聲巨響,草原塌陷,貝爾也化做一池清湖。就這樣,一對情人把熾熱的愛獻給草原萬物,化做呼倫、貝爾兩個清澈汪洋的大湖。草原有情,暗暗地拼裂開出一道烏爾遜河,把兩顆年輕的心連了起來。草原興旺了,草原上的人們為了感謝紀念呼倫和貝爾,就把這片草原命名為呼倫貝爾大草原。
面對大自然和諸多自然現象,人歷來有敬畏的心理。富有獨特想象力的北方遊牧民族,編織了這一神話傳說,顯然是出於對風沙災害的憎惡和對水草豐美的渴望。這是一種原始的樸素的環保意識。其實,呼倫、貝爾也好,風妖沙魔莽古斯也好,都是一種符號,像五線譜上的「樂符」一樣,所演奏的是人與自然的樂章,這樂章自古以來就是內蒙古大草原的主旋律。[7]
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是內蒙古最大的草原,有一望無際的綠色,有延綿起伏的大興安嶺,還有美麗富饒的呼倫湖和貝爾湖。
春天,冰雪融化了。小草飄動着細細的嫩芽,花兒在風中散發着無限的幽香,草原的野草野花開始盛開了,五顏六色的,像一塊漂亮的地毯鋪在呼倫貝爾的大地上。樹木也穿上了綠色的紗衣,春燕歡笑着歸來,整個大草原春意盎然。
夏天這裡空氣清新,氣溫涼爽,是避暑度假的勝地。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草原,藍天白雲,碧草綠浪,湖水漣漪,點點氈房,整個草原清新寧靜。一條彎彎的小河,靜靜地流向遠方。在山坡上吃草的羊群,遠遠望去好像是白雲飄浮在山間,又好似粒粒珍珠撒落在草原上。微風吹過,草浪滾滾,形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牧羊的姑娘,唱着動聽的情歌,揮動着鞭子,遊走在美麗的草原上。傍晚,夕陽西下的時候,在霞光的輝映下,草原與天連成一片。蒙古包里響起了委婉動聽的馬頭琴聲,這動與靜相結合的草原美景,怎不叫人心曠神怡。
秋天,這裡是一片金黃的世界。成熟的野果掛滿枝頭,微風吹來,草原翻捲起層層波浪,草香撲鼻,秋風佛過,散發開一陣陣沁人心扉的清香。牧人們忙着放牧,剪羊毛。人們的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整個草原好似一幅美麗的金色油畫。
冬天,這裡經常大雪紛飛,整個大地都變成了瓊雕的草、玉琢的樹。漫天雪花飛舞,給草原穿上了潔白的盛裝。小河也覆蓋了厚厚的雪白棉被,樹枝掛滿了沉甸甸、蓬鬆鬆的雪球。呼倫貝爾變成了白色的世界,銀裝素裹白雪皚皚。
這片綠色淨土擁有太多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麗景致。但最讓人難忘的還是草原的夜色,月光下草原雖然沒有了五彩繽紛,卻多了一片寧靜和神秘,一直延伸在一望無際草原上的路似乎沒有了盡頭。
彎彎的月亮懸掛在那高遠的天空中,雲彩隨着月光的柔曼光影變幻着她輕柔而纏綿的舞姿,夜空中綴滿了繁星。河水靜靜流淌,在月光下依稀閃爍出點點波光。環顧四周,蒙古包閃着點點光亮,草原在夜色中舒展開她寬大的胸懷,以特有的幽靜歡迎遠方的客人。
遠處傳來悠揚的馬頭琴聲,幾個姑娘和小伙盡情地歡跳蒙古「舞」,酣暢淋漓地放聲歌唱。微風拂人,草香襲人,月光誘人,水波撩人,鳥聲動人。置身於她的懷抱,整個人就融入朦朧的夢境之中。[8]
草原保護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圍繞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草原建設保護,逐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草原綜合能力,為全區穩定飼養6500萬頭(只)以上牲畜,穩定生產100萬噸牛羊肉、6.2萬噸毛絨和5.5萬噸鮮奶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9]
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畜牧業發展迅速。但草畜矛盾也日趨突出,草原整體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成為制約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全區各地加強領導,加大草原建設力度。「八五」期間,全區草原建設規模每年都達到2000萬畝以上,去年突破了3000萬畝。據統計,到1997年底,全區人工種草、飛播牧草1083萬畝,改良和圍欄草原1021萬畝,建設五配套草庫倫8370處,打貯草176億公斤,青貯、氨化飼料達48.6億公斤。自然環境惡劣的烏蘭察布盟,大抓草業,建成5000畝以上的連片人工草場100多處。[10]
目前,全區落實草原所有權面積已達8.2億畝,落實使用權面積7.4億畝,分別占全區可利用草原總面積的86%和78%,全區落實到戶的草牧場承包使用面積達6.2億畝。從而,進一步強化了農牧民生產者的主體地位,調動了牧民建設草原的積極性。據統計,以草原畜牧業著稱的錫林郭勒盟現已把打草場、種植草場和放牧場全部承包到戶,劃分到戶的草牧場面積達2.3億畝;有111個鄉、570個村落實了草牧場所有權和使用權,分別占核准基數的100%和98%。對收取的草場使用費實行專戶存儲、專項管理、專款使用,總額的95%作為「育草基金」,留在村一級用於草原建設,進一步激發了廣大牧民建設和保護草原的積極性。[11]
2019年3月6日報道,從2016年以來內蒙古草原平均植被蓋度連續3年穩定在44%,草原生態退化趨勢得到整體遏制。[12]
生活方式
蒙古包:適於遊牧生活,便於拆卸;
馬:便於草原上的行走與放牧;
蒙古袍、蒙古靴:適於騎馬;
那達慕大會:蒙古族最盛大的節日。
可以看出內蒙古牧民的住、行、衣、食都在適應當地自然環境,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去適應自然才能不斷發展。牧民合理利用草場,進行輪流放牧,合理利用牧草資源。另外,他們還進行了畜牧產品的深加工,鄂爾多斯品牌的服裝聞名全球。牧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內蒙古草原相當遼闊,總面積約占全國國土的1/10。它由六大草原組成,自東向西順次是:世界上著名的呼倫貝爾草原、科爾沁草原、植被保護最好的錫林郭勒草原、寬廣的烏蘭察布草原以及鄂爾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盟的荒漠草原。
民族服飾
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為適應牧業生產和自然環境而創製的一種古老的傳統服裝。衣領、衣襟、袖口,皆有彩色的鑲邊。衣扣多用絛子繡制或綴以特製的黃銅琉璃扣子。從右方開襟,左方多不開叉。男式長袍一般用深藍色、海藍色或天藍色的衣料製作;女式長袍多用紅色、綠色或黃色的綢緞自製成。蒙古袍按季節分為單袍、夾袍、棉袍和皮袍。年輕的牧人穿上長袍和馬靴,緊扎腰帶,顯得魁梧、剽悍;姑娘穿上蒙古袍,腰間系紅或綠綢帶,能襯托出苗條身軀和青春之美。
蒙古靴是蒙古民族服裝的配套部件之一。分布靴、皮靴和氈靴三種,根據季節選用。布靴用高級布料或大絨製作,靴頭和靴筒上往往以金絲線繡花。圖案新穎艷麗,具有濃厚的民族特 色。皮靴通常用牛皮製作,分舊式和新式兩種;氈靴用羊毛模壓而成。蒙古靴是蒙古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創造出來的,非常適應自然環境。騎馬時能護踝壯膽,勾踏馬蹬;行路時能防沙防害,減少阻力,又能防寒防蛇。
蒙古禮帽一般用精緻呢料製作,是一種橢圓形的、四周有一圈寬邊檐的帽子,多為黑色、棕色或灰色。帽筒前高后低。帽頂中央稍凹陷,帽筒與帽檐相接處,綴以花紋鑲邊。穿蒙古袍或西服,佩帶禮帽,顯得文雅美觀。
蒙古坎肩是蒙古民族服裝的配套服飾之一,是蒙古長袍的一種外套。蒙古坎肩始於元代。蒙古婦女穿坎肩 ,一般不扎腰帶。坎肩無領無袖,前面無衽,後身較長,正胸橫列兩排紐扣或綴以帶子,四周鑲邊,對襟上繡花。
蒙古罟罟冠是流行於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的頭飾。在《蒙古秘史》中蒙古語稱孛黑塔,漢文史籍稱固姑冠、故姑冠或罟罟冠,是一種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艷麗的首飾。這種高冠,一般採用樺樹皮圍合縫製,成長筒形,冠高約1尺,頂部為四邊形,上面包裹着五顏六色的綢緞、綴有各種寶石、琥 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雞尾毛等裝飾物,製作精美,絢麗多姿。進入近代以後,蒙古婦女的頭飾也有所演變和發展,內蒙古東部和西部,甚至各盟、各旗縣的頭飾都各有自己的特色。[13]
地方特產
風乾牛肉、干奶酪、馬奶酒、麥飯石、刀沙果 、干炒米、奶片 、奶茶 、酥油茶、羊奶酒、蒙古袍、皮畫 、畫草編、銀器、藍莓。
奶茶:摻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飲料。
奶豆腐: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盤子裡做點心,並不是豆腐。
亞麻籽油:內蒙古草原康神是亞麻油主產區。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習慣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奶酒:一般以馬、牛、羊、駱駝的鮮奶為原料釀製而成,尤以馬奶酒居多。傳統的釀製方法主要採用撞擊發酵法。
內蒙古地大物博,物產豐盈。全區境內生長着經濟價值較高的野生植物600多種,其中羅布麻、蘆葦等70多種纖維植物是造紙、制繩和人造棉的重要原料;榛子、山杏、文冠果、紅豆等是良好的油料植物和制酒野果;柞樹的橡子、沙棗等50多種植物含有豐富的澱粉,可以加工成麵粉、粉條、糖稀、糖色等。
內蒙古還是中國中草藥生產基地之一。現已發現藥用植物500多種,有譽稱為中國「國老」的甘草、補氣藥材之最黃芪、中國地精——肉蓯蓉,還有赤芍、麻黃、桔梗、知母、柴胡、蒼朮、遠志、車前子、龍膽草等藥材幾十種。鳥獸類有雁鴨類和雉雞類;紫貂、馬鹿和駝鹿等。犴鼻、熊掌、鹿尾被譽為大興安嶺佳肴中的三大珍品。
內蒙古又是牛、羊、駝、馬之鄉,盛產駝峰、駝掌、牛鞭、牛黃、馬寶之地。還有黃河美鯉、河套蜜瓜、中華麥飯石、珍稀名貴的巴林彩石等,都是內蒙古特產 。 [1]
《錦繡中國》內蒙古大草原是個極富魅力的地方
參考文獻
- ↑ 令人陶醉的呼倫貝爾大草原 寧靜而神秘. [2019-08-16].
- ↑ 內蒙古草原生態惡化的真正原因. [2019-08-16].
- ↑ 內蒙古 多措並舉保護草原生態環境. [2019-08-16].
- ↑ 內蒙古草原平均植被蓋度連續3年穩定在44%. [2019-08-16].
- ↑ 中外蒙古族服飾"再聚"[[內蒙古]] 千裝鬥豔秀草原(圖). [2019-08-16]. 網址-維基內鏈衝突 (幫助)
- ↑ 關於細化內蒙古自治區地區係數的建議. [2019-08-16].
- ↑ 呼倫貝爾的美麗傳說. [2019-08-16].
- ↑ 最美草原之好去處呼倫貝爾,絕密烤羊腿秘方揭秘!. [2019-08-16].
- ↑ 內蒙古 創新草原生態保護模式 實現生態環境逐步改善. [2019-08-16].
- ↑ 草原建設要符合生態規律. [2019-08-16].
- ↑ 西藏實施草獎政策成效顯著 牛羊肉自給率達95%. [2019-08-16].
- ↑ 內蒙古 堅持生態優先 推動綠色發展. [2019-08-16].
- ↑ bb合閱讀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doc. [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