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小芋頭麵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同事請喝喜茶,由於我不愛奶茶,同事默默的幫我點了個麵包,據說是喜茶的一開始的招牌麵包,吃了一口,味道還不錯,不是很甜,入口滿嘴香芋。立刻萌生了要仿它的想法。 麵包外皮的黑色顆粒,讓我研究了半天,一開始以為是黑芝麻,慢慢細嚼了半天,原來是紫米。周末得空,那就開始吧。
喜茶小芋頭麵包的用料
- 中種麵團
- 高粉300克
- 牛奶190克
- 酵母3克
- 糖10克
- 主麵團
- 中種麵團全部
- 牛奶30克
- 奶粉20克
- 糖40克
- 鹽2克
- 酵母3克
- 無鹽黃油20克
- 蒸熟的紫米30克
- 荔浦芋頭一個
- 糖適量
- 黃油30克
喜茶小芋頭麵包的做法
- 先把中種麵團揉好,放冰箱冷藏17小時以上,前一天先揉好。
- 把紫米蒸好晾涼備用。沒有紫米,我覺得黑芝麻應該也可以。
- 把芋頭切丁蒸熟,大概隔水蒸20分鐘。
- 用料理機把香芋打成芋泥,化開黃油,加入芋泥,慢慢炒。中途加糖,加到適合自己的甜度。
- 炒到如圖上的狀態,弄它時能成型。
- 把主麵團麵包里除黃油的所以材料揉到稍光滑時,加入黃油,揉到出手套膜,加入40克紫米揉勻。以上中種麵團製作少了好多詳細步驟,如果不懂,翻我之前麵包的菜譜,裡面有詳解。
- 麵團分割成12分,大概在56克左右一個。捲起來,再擀平。
- 加上50克芋泥,芋泥搓成條。由上往下捲起來。
- 全部做完,發酵一個小時左右。
- 發酵一小時後,篩上一些高筋粉。烤箱預熱180度。烤15分鐘。
- 出爐,孩子嘗了一個,太好吃了,其實奧秘就在皮薄餡大的原因。[1]
芋頭百科:
芋(學名:Colocasia esculenta)或芋艿,俗稱「芋頭」,為天南星科(Araceae)芋屬(Colocasia)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其球狀地下莖(塊莖)可食用亦可入藥,在大洋洲諸島是玻里尼西亞人傳統主要糧食;全年皆有產,花期在秋季。最早栽種的印度人約於西元前5,000年馴化了來自馬來西亞濕地的野生芋頭,爾後又傳到埃及。
芋頭是一種重要的蔬菜兼糧食作物,營養和藥用價值高,是老少皆宜的營養品;而且芋頭的澱粉顆粒小至馬鈴薯澱粉的1/10,其消化率可達98%以上,尤其適於嬰兒和病人食用,因而有「皇帝供品」的美稱。除主要利用澱粉外,芋頭還可以用於制醋、釀酒、分離蛋白質、提取生物鹼等。
特性
明朝《本草綱目》記載:芋子寬腸胃、療煩熱、破宿血、去死肌。莖、葉敷瘡腫、治蛇蟲咬傷。
芋頭性甘辛、性平、有小毒,歸腸、胃經;具有益胃、寬腸、通便、解毒、補中益肝腎、消腫止痛、益胃健脾、散結、調節中氣、化痰、添精益髓等功效;主治腫塊、痰核、瘰癧、便秘等病症。
產地
中國大陸江蘇興化市產於垛田上的龍香芋(在舌尖上的中國有介紹)、廣西荔浦縣的荔浦芋頭。臺灣的甲仙、大甲、金山、吉安、公館較著名。在日本以千葉縣產量最多。
與參薯的分別
芋頭經常與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和淮山(Dioscorea opposita)類似的東南亞植物參薯(Dioscorea alata)混淆,例如ube ice-cream雖然被普遍譯作「香芋雪糕」,但這種香芋雪糕所指的「香芋」並非芋頭而是參薯。芋頭是屬於天南星科的植物,而參薯則是屬於薯蕷科的植物。
與姑婆芋的分別
姑婆芋因為外觀與芋頭相似,因此常有發生把姑婆芋當芋頭誤食的案例,由於姑婆芋屬於有毒植物不可食用,採收芋頭時切記不可誤判[2]。
食用方式
臺灣
將芋頭融入中式糕餅,創造出獨特的芋頭酥。
將芋頭加砂糖做成芋泥餡,接著再使用麵團包裹住陷料,以高溫烘焙完之後即可食用。
原住民將小芋頭切片烘乾成芋片做為糧食,口感近似餅乾。
臺灣的原住民族群中,排灣族會利用特殊的窯烤方式將芋頭做成芋頭乾以利保存,芋頭乾可以單吃或做成料理,也能磨成芋乾粉做料理。在排灣料理文化中,芋頭莖亦可作為食材入菜,但須截取特定部位以及經特定方式處理,否則食用後會導致身體不適。
中國大陸
蒸或煮,可選蘸白砂糖與否。替代糧食用。 芋頭飯,將芋頭和米飯炒在一起,也是許多華人偏愛的主食。芋頭根是纖維和其他營養素的主要來源,提供多種潛在的健康益處,包括改善血糖、腸道和心臟健康。[3]
越南
香港
芋頭是廣東中菜烹調用料,與豬肉、牛肉或鴨共燉或炆。芋頭成芋粉可以製平底鍋油煎芋餅薄餐。粵菜點心有芋頭糕、芋頭餃子和鴨腳扎,西餅有芋頭蛋糕造蛋糕餅基底。甜品又有芋頭西米露等。
夏威夷
夏威夷的原居民會用芋頭來製造一種叫Poi的糊狀食物。做法就是先把芋頭煮熟去皮,然後把熟芋頭用石舂搗碎,再加水搓成糊狀接著放進碗裡就可以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