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主教會大分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主教會大分裂

來自 趣歷史 的圖片

中文名: 天主教會大分裂

外文名 The Great Schism

別   名:西方教會大分裂(Schisme)

分裂之源:天主教會大分裂(1378年)

異   端:Hérésie

天主教會大分裂(1378年-1417年),即亞維儂分裂,是羅馬天主教會中數位教宗同時要求其合法性導致的一次分裂。和「異端」及之後新教脫離的宗教改革運動不同,「分裂」這個稱謂是被天主教會官方統一認可的。

歷史

1309年,教宗克勉五世法蘭西國王菲利浦四世擄到法蘭西王國亞維儂,是為亞維儂教廷。1377年,教宗額我略十一世教廷法國亞維儂遷回意大利羅馬。額我略十一世去世後,樞機團於1378年一致選出一名意大利人為繼任教宗烏爾巴諾六世。但後來其中的13位樞機(大多數是法國人)宣布該選舉無效,並另選出一名法國人克雷芒七世為教宗。烏爾巴諾六世將克雷孟七世及其追隨者處以破門律,並成立了自己的樞機團。

兩位教宗分別在羅馬亞維儂聚集了自己的勢力,造成天主教分裂。於是,服從哪個教宗由教會的內部事務變成國際危機。在百年戰爭中所支持的聯盟:

在分裂持續期間,很多方案被提出來討論,其中包括強迫教宗退位。只有大公會議帶來解決問題的希望。1409年,樞機們在意大利比薩開會,決定罷黜兩名造成分裂的教宗,同時任命第三個教宗亞歷山大五世。1414年至1418年在德國康斯坦茨召開的大公會議終於選出了各方一致認可的教宗瑪定五世

因此1378年以後在亞維儂的教宗都被稱為「對立教宗」。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