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理五世 (神聖羅馬帝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查理五世

原圖鏈結圖片來自wikipedia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羅馬人民的國王
意大利國王
在位 1519年6月28日–1556年8月27日[註 1]
加冕 1520年10月26日(亞琛)
1530年2月22日(博洛尼亞)
1530年2月24日(博洛尼亞)
前任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繼任 斐迪南一世
奧地利大公
在位 1519年1月12日–1521年4月28日
前任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繼任 斐迪南一世
padding-top:0.2em
在位 1516年1月23日–1556年1月16日
前任 斐迪南二世胡安娜
共治 胡安娜
繼任 腓力二世
尼德蘭領主
勃艮第伯爵
在位 1506年9月25日–1555年10月25日[3]
前任 腓力四世
繼任 腓力五世
出生 1500年2月24日
哈布斯堡尼德蘭佛蘭德伯國根特
逝世 1558年9月21日(58歲)
西班牙烏斯特Monastery of Yuste
安葬 西班牙聖洛倫索-德埃爾埃斯科里亞爾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
配偶 葡萄牙的伊莎貝拉Isabella of Portugal
子嗣 西班牙的腓力二世
神聖羅馬皇后瑪麗亞Maria of Austria, Holy Roman Empress
葡萄牙王儲妃胡安娜Joanna of Austria, Princess of Portugal
奧地利的唐·胡安(私生)
帕爾馬公爵夫人瑪格麗特Margaret of Parma(私生)
朝代 哈布斯堡王朝
父親 卡斯蒂利亞的腓力一世
母親 卡斯蒂利亞的胡安娜
宗教 羅馬天主教
簽章 查理五世 (神聖羅馬帝國)的簽章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查理五世西班牙語:Carlos I,讀音:卡洛斯;荷蘭語:Karel V,讀音:卡瑞爾;德語:Karl V,讀音:卡爾;意大利語:Carlo V,讀音:卡洛;法語:Charles Quint,讀音:夏爾);即位前通稱奧地利的查理(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是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1556年在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羅馬人民的國王卡爾五世(1519年 - 1530年)卡斯蒂利亞-萊昂國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 - 1556年),阿拉貢國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 - 1556年),西西里國王卡洛二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國王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國家至高無上的君主。在歐洲人心目中,他是「哈布斯堡王朝爭霸時代」的主角,也開啟西班牙日不落帝國的時代。

廣大領地的主人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身於哈布斯堡家族的腓力一世卡斯蒂利亞的女王胡安娜(瘋女胡安娜)之子,阿拉貢斐迪南二世與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一世的外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勃艮第女公爵瑪麗的孫子,生於根特,在低地國家被撫養長大。他童年時的教師是烏得勒支的艾德里安(即日後的教皇哈德良六世)。

查理五世的具體國籍很難說明。從父方來看,他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員,但他不是純粹的德意志血統。他的母親是西班牙人,西班牙也是他的帝國的核心,但他在西班牙卻經常感到自己是個外來者。他的母語是法語,那是他長大的地方「低地國」(包括今天的比利時盧森堡荷蘭法國北部-加來海峽大區)的貴族們通用的語言,然而法國正是他終生的敵人。

查理於1506年(他的父親死於那一年)繼承了低地國家和弗朗什孔泰。當他強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後,他成為一片巨大領地的擁有者,這片領地包括他母親的卡斯蒂利亞和斐迪南二世統治的阿拉貢納瓦拉格拉納達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以及整個西屬美洲(在他統治時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於征服墨西哥秘魯又擴大了好幾倍)。他剛抵達西班牙就不得不與爭取自治的城市作戰,一些西班牙貴族則對他在卡斯蒂利亞為一些佛蘭德人安插官職感到不滿。最終所有的反抗都被他壓服,一個順從而強大的西班牙構成他日後在歐洲馳騁的基礎。他持續拓展西班牙的絕對君主制,並以之建立稱霸歐洲的西班牙帝國

1518年卡斯蒂利亞議會宣布承認查理五世為國王,但向其提了一系列要求,如學習西班牙語等。

在祖父馬克西米連一世去世後,查理又得以繼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奧地利的產業。通過向選帝侯行賄等手段(得到德意志銀行世家富格爾家族的資金支持),他在1519年打敗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競爭,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與法國和土耳其的戰爭

法、西爭霸

查理五世把法國和奧斯曼帝國視為在歐洲僅有的需要認真對待的對手。為爭奪意大利和有爭議的勃艮第領地,他與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進行多次戰爭(1521年-1525年,1527年-1528年,1536年-1538年,1542年-1544年)。1525年查理五世在帕維亞之戰中俘虜弗朗索瓦一世,迫使他簽署1526年馬德里條約,在這份文件中法國承諾放棄對意大利北部的要求。然而弗朗索瓦一世被釋放之後立刻讓巴黎議會宣布馬德里條約非法,因為它是強迫簽署的。之後查理五世為打擊法國,幾次和英王亨利八世結成同盟,讓英軍從西面騷擾法國。他甚至在1554年安排兒子腓力二世與英國瑪麗女王結婚,促使英西聯軍合攻法國,卻導致英國失去歐陸最後的據點加來(被法軍的優秀統帥刀疤的吉斯攻取)。

1526年弗朗索瓦一世與教皇克雷芒七世締結科涅克同盟,聯手發動反查理的科涅克同盟戰爭War of the League of Cognac,當弗朗索瓦一世撕毀與查理五世的馬德里條約時,教皇以上帝的名義認可條約無效,給予弗朗索瓦一世神聖的加持。作為報復,查理五世1527年再度派軍侵入意大利,包圍羅馬。因為主帥夏爾三世·德·波旁意外死亡,西班牙軍隊在暴亂中焚掠羅馬並掠走教皇,是為羅馬之劫。此後一百年內,教宗常常受到西班牙國王的壓力和巨大影響(西班牙正式在義大利稱霸),使其無法批准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離棄查理的姨母阿拉貢的凱瑟琳,逼使亨利八世在1533年發動宗教改革

1529年法國在蘭德里亞諾戰役被西班牙再次擊敗,正式放棄米蘭予西班牙;教宗更與查理簽署巴塞隆那和約,結束科涅克同盟戰爭War of the League of Cognac並建立更和諧關係。西班牙正式成為天主教的保護者,而查理被教宗加冕為意大利國王倫巴第)。

土法聯盟的威脅

奧斯曼帝國是另一個甚至更令人畏懼的敵人。土耳其的軍事機器極為強大,其海軍控制着地中海。從1526年開始,查理五世與蘇丹蘇萊曼一世(立法者)進行激烈的爭鬥,爭奪的目標是1526年國王戰死後的匈牙利王國,造成匈牙利的三分。為了對抗奧斯曼帝國,查理五世在1529年維也納之圍以後,嘗試建立哈布斯堡-波斯同盟,獲得一定的成效。1535年查理五世在突尼西亞取得了一次關鍵的勝利,然而1536年弗朗索瓦一世與蘇萊曼一世結成反查理五世的同盟,並占領薩伏依公國。儘管弗朗索瓦一世於1538年被說服簽署一項和約,他並沒有放棄和土耳其人結盟的想法,也沒有歸還薩伏依(法國一直到1559年才歸還薩伏依公國)。

1542年弗朗索瓦一世再次與奧斯曼帝國聯合。查理五世則與亨利八世聯盟(1543年),並且迫使弗朗索瓦一世在隔年(1544年)簽署了克雷皮昂萊奧諾瓦和約。查理後來與奧斯曼帝國達成妥協(1547年),雙方都想從龐大的戰爭開支中脫身,但是勢弱的查理必須每年向蘇丹繳納三萬杜卡特金幣,以換取和平(條約並規定查理只能在蘇萊曼一世面前自稱西班牙國王,不能使用有「凱撒」意涵的皇帝,以表示蘇萊曼才是至高無上的凱撒)。

但是,西班牙仍然未得和平。1547年,對查理深懷怨恨的法王亨利二世登位,不久就再與西班牙發生衝突,法軍占領了西北方的三個主教區。為了奪回梅茲主教區,1552年查理親率六萬大軍圍攻梅茲,但他卻被守城主將刀疤的吉斯羞辱,補給困難與疲病交加,迫使查理於1553年1月慚憤撤軍,死傷兵數將近四萬人。這一次戰役的失利,對晚年不堪病痛的查理更是雪上加霜,促成他在兩年後的退位。

反對宗教改革

查理五世為天主教會奉獻了全部忠誠乃至狂熱。他是宗教改革運動的激烈反對者,並企圖建立一個「世界天主教帝國」。1521年,查理五世以皇帝身份傳喚馬丁·路德參加沃爾姆斯宗教會議(許諾保證路德的人身安全)。他在這次會議上宣布路德及其追隨者為非法(1521年沃爾姆斯敕令)。

1524年有鑑於德國爆發農民起義而新教諸侯組成了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查理五世決定把德意志地區事務交給弟弟斐迪南(即日後的斐迪南一世)全權辦理。

1545年特倫托會議的召開宣告了歐洲天主教勢力反對宗教改革的浪潮的開始。查理五世決心懲罰德意志的新教王公。1546年查理五世與施馬爾卡爾登聯盟開戰。在施馬爾卡爾登戰爭Schmalkaldic War的第一階段(1546年-1548年)他打敗了薩克森選侯約翰·腓特烈,並將投降的黑森伯爵(慷慨的)腓力一世監禁起來(1547年-1552年)。然而,他先勝後敗。新的戰事於1552年爆發後,查理五世遭到一系列失利,遂與諸侯簽訂1555年奧格斯堡宗教和約

查理五世與美洲

1523年,查理五世授權聖多明哥法官艾利翁探查今日美國卡羅來納州一帶的陸地。後者在當地建立了歐洲人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點。1550年查理五世在巴利亞多利德召開會議,討論對美洲印第安人殘忍地使用武力是否有違道義。

在商業方面,卡斯蒂利亞帝國的早期表現不好。其殖民擴張,的確刺激西班牙的貿易和工業,並且讓一些大城市發展,但到了1546年,當時墨西哥薩卡特卡斯和上秘魯(今玻利維亞)波托西的大銀礦開業,卡斯蒂利亞及其王室因此從航運得到大量白銀,以之為不斷增加的主要收入。

在新大陸開拓殖民地西班牙征服者當中,最成功的西班牙殖民者領袖,可能是埃爾南·科爾特斯。他帶領一支小軍隊,並同時有大約二十萬名美洲原住民的支持,於1519至21年間征服強大的阿茲特克帝國,將墨西哥納入西班牙帝國版圖,作為建立新西班牙的基礎。此外,1530年代法蘭西斯克·皮澤洛征服印加帝國,後來更成為秘魯總督,可說是同等重要。征服墨西哥後,黃金城市的傳言(北美洲的基維拉Quivira西沃拉Cíbola;南美洲的黃金國)引起更多遠征活動,不過很多都空手而回;即使找到城市的人,都發覺所得的比預期少得多。

西班牙在新大陸上的擴張,讓查理五世說出了舉世聞名的豪語:「在我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來源請求]

主動退位

1555年在擊潰新教諸侯的最後努力失敗後,查理五世就開始淡出朝政。鑒於其領土太過廣大分散,他將國土分由弟弟斐迪南與兒子腓力繼承。

他把西班牙和低地國家給了兒子腓力二世;把奧地利大公與神聖羅馬帝國分給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禪讓尼德蘭王國王位給腓力;1556年1月16日禪讓西班牙王國王位給腓力;1556年9月12日禪讓神聖羅馬皇帝帝位給斐迪南)。

腓力二世繼位後,繼續進行西班牙與法國的戰爭,先後在皮卡第聖康坦戰役格拉沃利訥戰役擊敗法軍,俘虜了法國大元帥蒙莫朗西。查理欣喜於兒子的勝利,寫信對腓力二世說:「幹的好我兒,接下來你可以向巴黎進軍了!」但腓力卻回答說:「可是我需要更多的錢。」於是在1559年,資源耗盡的兩國簽署《卡托-康布雷齊和約》(不久先後宣布破產,抵賴國債),永久確認西班牙在意大利的主權,並徹底結束了從1494年開始的意大利戰爭

查理五世的晚年是在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尤斯特修道院度過。他可能患上了神經系統疾病。查理五世死於1558年,在他生命的後20年中,他一直受到痛風的折磨。

查理五世的家庭

  •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貝拉,1526年結婚,終年36歲。
  • 子女:
  1. 腓力二世,享年71歲。
  2. 瑪麗亞,嫁馬克西米連二世,享年74歲。
  3. 胡安娜,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終年38歲。
  • 私生子:
  1. 奧地利的唐胡安

頭銜

查理(卡洛斯、卡瑞爾、卡爾、卡洛、夏爾),托上帝鴻福,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永遠的奧古斯都、羅馬人民的國王、意大利國王、全西班牙人(卡斯蒂利亞、阿拉貢、萊昂、納瓦拉、格蘭納達、托萊多、巴倫西亞、加利西亞、馬略卡、塞維利亞、科爾多瓦、穆爾西亞、哈恩、阿爾加維、阿爾赫西拉斯、直布羅陀、加那利群島)國王、西西里國王、那不勒斯國王、薩丁尼亞與科西嘉國王、耶路撒冷國王、東與西印度群島國王、奧地利大公、勃艮第公爵、布拉班特公爵、洛林公爵、施蒂里亞公爵、卡林西亞公爵、卡爾尼奧拉公爵、林堡公爵、盧森堡公爵、海爾德蘭公爵、符騰堡公爵、阿爾薩斯領地伯爵、那慕爾藩侯、弗蘭德伯爵、哈布斯堡伯爵、蒂羅爾伯爵、戈里齊亞伯爵、巴塞羅那伯爵、夏洛萊伯爵、阿瓦圖伯爵、勃艮第-普法爾茨伯爵、埃諾伯爵、荷蘭伯爵、聚特芬伯爵、魯西永伯爵。

查理五世 (神聖羅馬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
出生於:1500年2月24日逝世於:1558年9月21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馬克西米連一世
羅馬人民的國王
神聖羅馬皇帝

1519年—1556年(1530年加冕)
繼任:
斐迪南一世
奧地利大公
施蒂里亞公爵
卡林西亞公爵
克拉尼斯卡公爵
蒂羅爾伯爵

1519年—1521年
前任:
斐迪南二世
阿拉貢國王
巴塞羅那伯爵
巴倫西亞國王
馬略卡國王List of monarchs of Majorca
魯西永伯爵Counts of Roussillon
那不勒斯國王
西西里國王
撒丁尼亞國王

1516年—1556年
繼任:
腓力二世
前任:
卡斯蒂利亞的胡安娜
卡斯蒂利亞國王
萊昂國王
納瓦拉國王

1516年—1556年
前任:
美男子腓力
布拉班特公爵
林堡公爵Duke of Limburg
盧森堡公爵
阿圖瓦伯爵County of Artois
佛蘭德伯爵
埃諾伯爵Count of Hainaut
荷蘭伯爵Count of Holland
澤蘭伯爵County of Zeeland
勃艮第-普法爾茨伯爵
那慕爾藩侯Counts of Namur

1506年—1555年

注釋

  1. 查理的宣布退位之日為1556年8月27日;1558年2月24日,選帝侯在法蘭克福宣布接受其退位書,並選舉斐迪南一世為神聖羅馬皇帝[1][2]

參考文獻

引用

  1. [1]
  2. [2]
  3. Abdication of Brussels. Books.google.es. [2012-06-08]. 

來源

  • (英文)Alain Saint-Saëns (Ed.), Young Charles V. University Press of the South: New Orleans, 2000.
  • (德文) Norbert Conrads: Die Abdankung Kaiser Karls V. Abschiedsvorlesung, Universität Stuttgart, 2003 (text)
  • (德文) Stephan Diller, Joachim Andraschke, Martin Brecht: Kaiser Karl V. und seine Zeit. Ausstellungskatalog. Universitäts-Verlag, Bamberg 2000, ISBN 978-3-933463-06-7
  • (德文) Alfred Kohler: Karl V. 1500–1558. Eine Biographie. C. H. Beck, München 2001, ISBN 978-3-406-45359-5
  • (德文) Alfred Kohler: Quellen zur Geschichte Karls V.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Darmstadt 1990, ISBN 978-3-534-04820-5
  • (德文) Alfred Kohler, Barbara Haider. Christine Ortner (Hrsg): Karl V. 1500–1558. Neue Perspektiven seiner Herrschaft in Europa und Übersee. Verlag der Österreich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Wien 2002, ISBN 978-3-7001-3054-3
  • (德文) Ernst Schulin: Kaiser Karl V. Geschichte eines übergroßen Wirkungsbereichs. Kohlhammer, Stuttgart 1999, ISBN 978-3-17-015695-1
  • (德文) Ferdinant Seibt: Karl V. Goldmann, München 1999, ISBN 978-3-442-75511-0
  • (德文) Manuel Fernández Álvarez: Imperator mundi: Karl V. – Kaiser des Heiligen Römischen Reiches Deutscher Nation.. Stuttgart 1977, ISBN 978-3-7630-1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