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
河圖洛書:河圖與洛書的總稱,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中華文明的源頭,譽為「宇宙魔方」,是中國古代的兩幅神秘圖案。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周易》,源於洛陽東北孟津黃河龍馬背負「河圖」的典故。大禹洛河神龜馱「洛書」獻大禹。治水成功,天下九九州州。見《尚書》中《洪範》。《易·繫辭上》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河洛是後天數的體與用:河圖是地支物態四象(辰戌丑未)的分野工具,直接決定了後天八卦的排布及洛書的定義解讀;洛書之意,其實就是「脈絡(venation)圖」。大千世界,萬事萬物,八卦五行是分門別類;如何組織成有序運作整體,就是洛書之功用。
河圖洛書是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河圖是八卦分野,歸類五行,是體;而洛書就是五行絡合,系統九宮,是用。河圖洛書最早記錄在《尚書》之中,其次在《易傳》之中,諸子百家多有記述。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易·繫辭上》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之說。《周易》和《洪範》兩書,在漢文化發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美學、文學諸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中國歷史文化淵源的河圖洛書,功不可沒。
2014年12月洛陽市的河圖洛書傳說正式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目錄
[隱藏]歷史淵源
河圖洛書是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源自天上星宿,蘊含着深奧的宇宙星象密碼,被譽為「宇宙魔方」,歷來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河圖」的這個「河」,其實指的是星河、銀河。二十八星宿也是從銀河裡面出來的,「河出圖」不是黃河出圖,而是星宿從星河裡出來。河圖最初的原型是一條白色旋轉的龍,將銀河畫成白龍,圍繞着中點運轉,而這個中點是北極星。這幅圖在後來演變成了一黑一白兩條龍,逐漸成為了今人熟悉的太極陰陽圖。在古人的觀測中,其它所有的星星都是動的,包括太陽和月亮,只有北極星是唯一不動的,這個唯一不動的星,古稱為「天極」,也就是天極神。東西南北和四面八方,交叉點的那個地方叫「中」。這點從河圖紋上來看,它正是北極星的這個位置。天上的位置,和地下的位置是對應的。河圖本是星圖,其用為地理,故在天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明堂。河圖之象、之數、之理、至簡至易,又深邃無窮。河圖上,排列成數陣的黑點和白點,蘊藏着無窮的奧秘。「洛書」之意,其實就是「脈絡圖」,是表述天地空間變化脈絡的圖案。洛書,它的內容表達實際上是空間的,包括整個水平空間、二維空間,以及東西南北這個方向。洛書上,縱、橫、斜三條線上的三個數字,其和皆等於15。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最早記錄在《尚書》之中,其次在《易傳》之中,諸子百家多有記述。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河圖、洛書最有名的出處來自於《易傳·繫辭》中的「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這句話,並據此認為八卦就是根據這二幅圖推演而來的。第一次給這兩幅圖命名的是北宋易學家劉牧,他精研陳摶所傳《龍圖易》,著書《易數鈎隱圖》,於是,河圖洛書才為世人所知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上天授予的祥瑞之兆。相傳聖王如有德政,上天會授予河圖洛書,象徵天子為天命所歸,有合法統治天下的權威。
兩漢時的文士,認為河圖洛書即是伏羲八卦與洪範九疇,而有「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所以次序」的傳說。當時還藉此發展出一系列有文字、成篇章的書籍,如《河圖括地象》《雒書靈准聽》,與讖緯之學融合在一起[1]。
五代以後,河圖洛書指一種與宋代易學有關的數字排列圖案。五代道士陳摶提出了河圖洛書的圖象為──生成數與九宮數──這為南宋大儒朱熹所採納,而成了後來解釋《周易》圖象的官學論說。明朝初年,趙撝謙把所得來的太極圖稱為「天地自然之圖」,說那是秘傳的河圖。陳摶所傳下來的「河洛易數」以及太極圖被認作是中國傳統重要的易理哲學部分,廣泛應用於風水、占卜等術數當中。
不過,宋明以來,也有人主張自漢至宋所稱的河圖洛書皆為附會古代傳說而作,不足為憑,並表示:
「河圖洛書之說,因漢世習為讖緯,遂謂龍馬神龜貢獻符瑞,其事略與兩漢之言禎祥者相似。後儒因緣敷會,日增月益,至陳圖南鑿鑿定為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之數,下上左右中之位為河圖;又定為九宮,奇正耦隅之狀為洛書,云是羲卦禹范之根。原兩相比校,俱似相似,影響未見,有實理存乎其間,惟歐陽永叔斥為怪妄,不足深信,誠信是仲尼之徒也。」
現今的孟津縣會盟鎮,黃河與其支流圖河交匯處,相傳即為「龍馬負圖」之地,建有「龍馬負圖寺」;洛寧縣洛河與其支流玄滬河交匯處,相傳即為「神龜負書」之處,距此不遠的西長水村,存有「洛出書處碑」。在2014年,由河南古都洛陽市申報的「河圖洛書傳說」入選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
「河圖洛書」是遠古時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時間、方向和季節的辨別系統。在傳說中有「河圖洛書」出於黃河、洛水,其實「河圖洛書」中的「河」不是指黃河,而是銀河。《周易》源於八卦,而八卦又源於「河圖」、 「洛書」。到了宋代,大理學大家朱熹在其易學著作《周易本義》中,第一次把「河圖」、 「洛書」單列出來,並將其圖置於卷首,以九為河圖,十為洛書。後世多數學者認為朱熹之「河圖」、「洛書」源出於宋代道士陳摶,朱熹是演繹陳摶之說而成。朱熹對「河圖」、 「洛書」的發展過程有一個簡單的交代,說:「圖書之象自漢孔安國、劉欣、魏關朗子,明有宋康節先生,邵雍堯夫,皆謂如此,至劉牧始兩易其名,而諸家因之,故今復之,悉從其舊。」 朱熹如是說,但到了清代,學者黃宗羲、胡渭等對宋儒「河圖」、「洛書」說均提出反對意見。此後,「河圖」、「洛書」就成了學術界一個長期爭論不休的千載難解之謎。
起源
河圖、洛書的名稱,散見在早期的中國古典典籍之中。
- 《尚書》〈顧命〉篇:「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
約在周朝初年的時期記載,周成王臨終交待後事時,把召公奭、畢公這幾位姬姓宗親諸侯,以及重要官員們全部聚集在一起。當時提及陳設的玉器共有五組,其中有一件玉石出自黃河,稱為「河圖」,擺放在東廂房(河圖在東序)《禮記•禮運第九》,注云:「龍而形象馬,故云馬圖。」
- 《論語》:「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 《墨子•非攻下》:「赤鳥銜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國。』泰顛來賓,河出綠圖,地出乘黃。」(孫詒讓《閒詁》說「綠」一作「籙」)
- 《管子•小匡》:「夫鳳皇鸞鳥不降,而鷹隼鴟梟豐,庶神不格,守龜不兆。握粟而筮者屢中,時雨甘露不降。飄風暴雨數臻,五穀不蕃,六畜不育,而蓬蒿藜𧆀並興。夫鳳皇之文,前德義,後日昌,昔人之受命者,龍龜假,河出圖,雒出書,地出乘黃,今三祥未見有者。雖曰受命,無乃失諸乎?」
- 《呂氏春秋•應同》:「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
- 賈誼《新書》:「故黃帝職道義,經天地,紀人倫,序萬物,以信與仁為天下先。然後濟東海,入江內,取綠圖,西濟積石,涉流沙,登於崑崙,於是還歸中國,以平天下,天下太平,唯躬道而已。」
- 《淮南子•俶真訓》:「古者至德之世,……洛出丹書,河出綠圖」
「龍馬負圖」、「洛龜負書」的古老傳說相傳在文字尚未發明之前,伏羲氏治理天下的時候,在黃河支流河邊,目睹了背負圖點的祥獸「龍馬」,從中領悟了重要啟示,進而劃陰陽、四象、八卦。
“ | 「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及典謨皆歷代傳寶之」。——漢孔安國傳《尚書》〈洪範〉篇 | ” |
“ | 「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周禮》 | ” |
傳說在河圖出現之後,又有「神龜負書」出現在洛河,在大禹治水時,觀察了洛書、河圖的圖象,體會其中的道理,用以治國。
“ | 「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漢孔安國傳《尚書》〈洪範〉篇 | ” |
“ | 「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大戴禮記》 | ” |
“ | 「大易之始,……河出龍馬,洛貢龜書。」——漢揚雄《核靈賦》 | ” |
明代方孔照在《周易時論》寫道:「河源遠,故為圖之體;洛源近,故為書之用,龍寓於馬,以天行托於地行也,龜者,人用北方之靈智也,即此指之,不躍然耶」說明古老傳說的意義與河圖洛書的起源。
易經與河圖洛書 《易經》〈繫辭傳〉的文字記載,對應了「河圖自黃河中出現;洛書自洛水中出現」的古老傳說:
“ | 〈繫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 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
” |
研究認為,河圖洛書可能是在文字發明以前、巫覡自稱受自天神的圖畫,從最初寶玉或奇石上的紋路或圖象,聖人(伏羲氏、大禹等人)能從中理解天意,後來才演變為有文字批註、在簡牘或帛上的的圖書,但在具體形式與意義,後世則眾說紛紜。其中有好古,也有疑古的說法。有人認為可能是易經的根源、中華文化的重要資產,也有人認為神話出現在信史之前、文獻不足採信而加以排斥。
鄭玄認為,河圖、洛書為天神的言語,是用來治理國家的參考。西漢時,孔安國解釋「河圖」是與伏羲的八卦有關,「洛書」則是與《尚書.洪範》所列的「九疇」:155相關。 至漢朝時,河圖與洛書成為讖緯之學的一部份。在漢代讖緯中,河圖洛書可以是玉石、龜甲、貝殼等東西上的紋路,又或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鳥蟲文。東漢時,亦有傳說河圖洛書繪畫於絲帛上,繪畫了天文地理,如天體星宿、河海山川,或並記載了歷代聖王名號及歷朝盛衰。
《文心雕龍》記載: 夫正位北辰,向明南面,所以運天樞,毓黎獻者,何嘗不經道緯德,以勒皇跡者哉?《綠圖》曰:「潬潬咴咴,棼棼雉雉,萬物盡化。」言至德所被也。《丹書》曰:「義勝欲則從,欲勝義則凶。」戒慎之至也。則戒慎以崇其德,至德以凝其化,七十有二君,所以封禪矣。
(出自《尚書•帝命驗》:「季秋之月甲子,赤爵銜丹書入於酆,止於昌戶。其書云:『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凡事不強則枉,不敬則不正。枉者廢滅,敬者萬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大戴禮記•武王踐阼》亦載近似之語。)
五代以後,研究中國古文化的學者,對河圖洛書有以下觀點:
在宋朝之前,太極與河圖洛書的記述只有文字,一直到道家一代宗師陳摶才提出了太極、河圖、洛書的圖案。
陳摶首創「龍圖易」融合了漢朝至唐朝的九宮學說以及五行生成數的理論,提出圖像,名之為龍圖。之後北宋的劉牧又將陳摶的龍圖區分為「河圖」「洛書」兩種圖式:將九宮圖稱為「河圖」,五行生成圖稱為「洛書」。南宋時蔡元定則將它改變過來,反將九宮圖稱之為「洛書」而五行生成圖稱之為「河圖」[3]。
南宋大學者朱熹則支持蔡元定的學說,並將記於《周易本義》卷首,確立了「圖九書十」「書九圖十」之分歧,「圖十書九」成為南宋以來之通用理論。
河圖的形成
河圖是用點來表示組成的結構,從一點到十點,形成一種圖形的組合:
- 一和六布列在下(居北,在後),
- 二和七布列在上(居南,在前),
- 三和八布列在左(居東,在左),
- 四和九布列在右(居西,在右),
- 五和十布列在中央,
其中奇數(1、3、5、7、9)概用白點,偶數(2、4、6、8、10)概用黑點,使得每一方位均有陰有陽相配。
“ |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
” |
火 七(成數) 二(生數) |
||
木 八(成數)三(生數) |
土 五(生數) 十(成數) |
金 四(生數)九(成數) |
一(生數) 六(成數) 水 |
- 口訣:一六共宗水,二七同道火、三八為朋木、四九為友金、五十共守土。
河圖之數最早可溯源至《尚書‧洪範》所論五行之序,即:「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對此次序的形成,孔穎達說:「三月,春之季,四季土位也,五陽已生,故五為土數,此為生數之由也......中宮而統乎四維,五為數中,故土曰王。」
戰國時期的《尚書,大禹謨》曰:「水火金木土,谷惟修」。其源起於河圖、洛書之數。益圖書之一六水也,二七火也,三八木也,四九金也,五十土也。在圖則左旋而相生,在書則右轉而相剋也。然土於圖書為五十中宮之數,無定位,無專體者也。
揚雄不說五與十,改稱五與五相守在中央,說二五合十在內,五為小成,十為大成,合兩小成便可集大成。
河圖-圖是因河而來。最早人類要記載河流的狀況與位置,所以用線條來表示河流,而線條創造了圖案。
洛書的形成
其排列為九宮圖
4 | 9 | 2 |
3 | 5 | 7 |
8 | 1 | 6 |
洛書——文字是因為要紀錄不同的河流與分辨不同河流時而所作的紀錄,多種文字建立書的來源。 洛,是指不同的河流。
- 口訣:「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
「一為太陽之位,九為太陽之數,故一與九對也;
- 二為少陰之位,八為少陰之數,故二與八對也;
- 三為少陽之位,七為少陽之數,故三與七對也;
- 四為太陰之位,六為太陰之數,故四與六對也。
- 是則以洛書之數而論易,其陰陽之理、奇偶之數、方位之所,若合符節,雖繫辭未嘗明言,然即是而推之,如指諸掌矣。」——王禕《洛書辨》配合上八卦形成: 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五入中宮、六干、七兌、八艮、九離。這個順序,被應用在風水學上(尤其是玄空派風水學),稱為「洛書軌跡」。
在奇門遁甲中,則成:一白坎水休門、二黑坤土死門、三碧震木傷門、四綠巽木杜門、五黃寄中宮、六白干金開門、七赤兌金驚門、八白艮土生門、九紫離火景門。
應用
在中醫、易經、姓名學、占卜、八字學、紫微斗数、風水學、算命、擇日學、奇門遁甲等中國傳統五術中都有結合陰陽五行、生肖和應用到河圖與洛書的哲學理論。
河圖
河圖和中華古術五行思想相互印證,含生克乘侮變化次序,方位。
古術五行以自然界基本元素金水木火土作喻指事,暗含陰陽,謂之「氣」與「音」,類似於現在科學所謂「波粒二象」或者「質能二元」。
五行之氣可謂耳熟能詳,五行之音則在甲子納音的闡述中有所涉及。
「夫 氣始於東方而左行。音起於西方而右行,陰陽根錯而生變化、所謂氣始於東方者。四時始於木,右行傳於火,火傳於土,土傳於金,金傳於水;所謂音始於西方者,五音始於金,在旋傳於火,火傳於木,木傳於水,水傳於土。」
x | 7(西) | x |
3(南) | 5 | 9(北) |
x | 1(東) | x |
- 一三五七九對應五行之「氣」,自一而始。方位,並五行相生次序:東方一木生南方三火生中央五土生西方七金生北方九水復生木;
x | 2(西) | x |
8(北) | 10 | 4(南) |
x | 6(東) | x |
- 二四六八十對應五行之「音」,因河圖之數分天地,以觀察者為中心,如果大地是上西下東右北左南,則天空是上西下東左北右南。於是便有了五行之音始於西方二金,傳南方四火傳東方六木傳北方八水傳中央十土復傳金。
河圖附會
後世有以河圖成左西右東上北下南的所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並以此形成流派,都以五行指事,以河圖之數建模卻並不能自圓其說,有附會之嫌。
洛書
如果說河圖描述質能模型,那麼洛書則描繪了一個可能的四維時空的最小穩定模型——九宮[4]。
以「吾(五)」為中心,縱橫對角皆穩定平衡,正是時空四維(模型此處不論)。「先天八卦」由此而生。
後天八卦的改進
後天八卦在先天八卦基礎上推演而出,加入「人之得失」概念。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陽東升西落,故陽進於東,陰進於西。人在中央,為「吾(5/10)」。
陽進數始於「1」;陰進數始於「2」。
- 後天順推始於先天東 + 吾 = 1 + 5 = 6,六震
- 六震占(6)+1(陽進數)=7,七離,陽進數進1 = 2
- 七離占(7)+2(陽進數)=9,九干,陽進數進1 = 3
- 九干占(9)+3(陽進數)=12,九宮十進制,12除10餘2,二艮,陽進數進1 = 4
- 類推,二艮占六震位,陽進數=4
同理,
- 後天逆推始於先天西 + 陽進數 = 9 + 4 = 13,九宮十進制,13除10餘3,三坎
- 中宮不取,不進則退,三坎占(3)-2(陰進數)=1,一坤,陰進數進1 = 3
- 一坤占(1)+3(陰進數)=4,四巽,陰進數進1 = 4
- 四巽占(4)+4(陰進數)=8,八兌
- 類推,八兌占三坎位
四巽 | 七離(南) | 一坤 |
六震(東) | 5 / 10 | 八兌(西) |
二艮 | 三坎(北) | 九干 |
上古中古與近古發生的地軸變化,後天八卦「恰好」回歸了左東右西上南下北,所以後天八卦的五行指代和河洛已有差別。
河圖洛書的主要作用便是在太極兩儀的陰陽學說基礎上,將五行八卦聯繫起來。
周易卦序
進一步的,結合先後天八卦和河圖洛書,推演出周易卦序。
河洛理數
河洛理數,據說由陳摶發明,而為邵雍所述。以河圖之數配地支、洛書之數配天干,將一個人出生的年、月、 日、時配成六爻卦,對照《易經》用來探討其人的吉凶禍福的論斷依據。研究認為是餘數定理之另一應用
由八卦納甲,以及八卦配洛書,得到天干與數字的換算:
- ☰(甲、壬)6
- ☷(乙、癸)2
- ☶(丙)8
- ☱(丁)7
- ☵(戊)1
- ☲(己)9
- ☳(庚)3
- ☴(辛)4
由地支配河圖,換算成兩兩為一組的數字:
- (子)6,1
- (丑)10,5
- (寅)8,3
- (卯)8,3
- (辰)10,5
- (巳)7,2
- (午)7,2
- (未)10,5
- (申)9,4
- (酉)9,4
- (戌)10,5
- (亥)6,1
再將所有數字(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八字,依此可換算出12個數字)分為奇數與偶數:
- 奇數者相加總,稱為「天數」
- 若天數>25,則天數−25=餘數(若餘數≥10時,再除以10,取其新的餘數或商)
- 若天數≤25,則天數÷10=商……餘數
- 偶數者相加,總和為「地數」
- 若地數>30,則地數−30=餘數。(若餘數≥10時,再除以10,取其新的餘數或商)
- 若地數≤30,則地數÷10=商……餘數
配卦法:
- 將上述餘數(餘數為0時,用商),配洛書後天八卦(坎1、坤2、震3、巽4、干6、兌7、艮8、離9)
- 「中5」男女配卦不同:
- 上元:男艮、女坤
- 中元陽年(甲、丙、戊、庚、壬年):男艮、女坤
- 中元陰年(乙、丁、己、辛、癸年):男坤、女艮
- 下元:男離、女兌
上卦與下卦的不同:
- 陽命(甲、丙、戊、庚、壬年):男屬陽命者,天數在上卦,地數在下卦。
- 陽命(甲、丙、戊、庚、壬年):女屬陽命者,天數在下卦,地數在上卦。
- 陰命(乙、丁、己、辛、癸年):女屬陰命者,天數在上卦,地數在下卦。
- 陰命(乙、丁、己、辛、癸年):男屬陰命者,天數在下卦,地數在上卦。
河圖之謎
《易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西漢經學家孔安國解釋說:「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孔安國還對龍馬負圖而出作了如親臨其境般的描述,說龍馬為天地間的精靈,它的外形非常奇特,在馬身上長有龍鱗,故稱龍馬。這匹龍馬赤文綠色,高八尺五寸,似駱而有翅,踏水不沒。伏羲在位,「龍馬出於孟河」,所謂孟河就是黃河孟津段。
據記載,這匹龍馬的旋有次序,形數有異別。排列是一、六在後,二、七在前,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背中,這就是河圖。
河圖中的點數是五十五,其中一、三、五、七、九是天數,二、四、六、八、十是地數,天數累加是二十五,地數累加為三十,兩數之和為五十五。河圖中的天數是奇,是陽;地數是偶,是陰,陰陽相索。據古代哲學家的解釋,河圖中上、下、左、右、中五組數目分別與火、水、木、金、土五行有關。金、木、水、火、土這幾種物質基本形態的生成與轉換,甚至萬物發育都可以從這圖上得到啟示。由此定義這十個自然數中一、二、三、四、五為生數,六、七、八、九、十為成數。從而得出五行相生之理,天地生成之道。
伏羲氏創造的八卦是從河圖演變而來的。據文獻記載,伏羲,又稱太昊,是三皇之一。其母為華胥,在雷澤踩着了天神足跡,於是懷孕生下伏羲。伏羲有聖德,故代燧人氏而做了天下之王。也許他的聖德感動了天神,龍馬負圖出於河,將河圖獻給伏羲。
除了伏羲氏時代外,傳說這匹龍馬還有另外幾次負圖而出。軒轅黃帝時,帝堯時,這種神跡都出現過。
河圖究竟是什麼含義,他與八卦及文字究竟是什麼關係,這些都是歷代爭論的話題。但相比而言,河圖來歷更是千古之謎。雖然古人對龍馬負圖而出是深信不疑的,但我們對這個事跡仍只能當神話看待。
真實的歷史往往可能很簡單,就是河圖不是上帝遣龍馬所賜,而是河洛先民的偉大創造。近年,有學者提出「河出圖」的「河」不是黃河,而是活動於河洛地區的古老部族有河氏,「出」是奉上、進獻的意思。意思是有河氏把這個部族創造的有着特殊含義的圖獻給了伏羲氏。這種觀點的意義不在於結論是否成立,而是把河圖請下了神壇。
從考古發現看,原始的河圖雛形出現的相當早。在陝西華縣元君廟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距今六千年左右的陶器上,有用錐刺成五十五個小圓點組成的三角圖案。據專家研究,這個圖案與古代有關河圖著作所載的有關河圖推演圖極為相似,這可能就是原始的河圖。
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約6500多年。墓中用貝殼擺繪的青龍、白虎圖像栩栩如生,與近代幾無差別[5]。河圖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時已知必被發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龜腹玉片,則為洛書圖像,距今約5000多年。可知那時人們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圖、洛書之數了。據專家考證,形意墓中之星象圖可上合二萬五千年前。這說明邵庸等先哲認為「河圖、洛書乃上古星圖」,其言不虛。
真偽圖書
亦稱「河洛之爭」。宋以來圍繞河圖洛書真偽、八卦是否據河洛而畫等問題的論爭。《周易•繫辭下》提出「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之說,先秦兩漢至唐代文獻基本持此觀點。然河洛圖式早已失傳,至少唐末已不可見。宋初陳摶以河圖、洛書及先天圖、太極圖傳世,於是引起肯定派(圖書派)與否定派(疑古派)的論爭。
圖書派內部針對何謂河圖、何謂洛書,有「圖九書十」與「圖十書九」的分歧,前者以劉牧為代表,王湜、朱震、鄭樵、朱元升、李簡、薛季宣、張理襲其說。後者以朱熹、蔡元定為代表。前者在宋元影響很大,後者則為後世通行說法。兩者均堅信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而畫卦。疑古派則視河、洛為怪妄,並大肆攻擊。其先驅為北宋歐陽修,其《易童子問》否定伏羲授河圖畫八卦,認為河圖不在《易》之前。
元錢義方《周易圖說》認為圖、書之書,是因《周易》而造易數,絕不是因圖、書而出《周易》。
元陳應潤《周易爻變義蘊》指出,先天之圖為道家假借《易》理以為修煉之術,不是《周易》本旨。
清黃宗羲《易學象數論》、黃宗炎《圖書辨惑》亦認為圖書之說,實由道家而來,與作《易》無關。
胡渭《易圖明辨》認為洛書來源於《干鑿度》鄭玄注及其九宮圖,而河圖亦為發揮《周易•繫辭》「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出。
另明劉濂《易象解》、清毛奇齡《河圖洛書原篇》、張惠言《易圖條辨》等均以為《易》未遭秦火,圖書亦不當失,其中或認為河洛為道家煉丹養生之圖,或認為只是畫卦中一事,並非則之而畫卦。眾難紛然。
與此同時,肯定派則極力崇尚河洛,不僅反駁疑古派言論,而且在河洛研究、破釋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宋圖書派堅持自己立場,並為此宏揚。另王安石、蘇軾亦不贊成歐陽修觀點。元胡一桂、吳澄等力駁疑古之論,並作有益分析。清代解析河洛著作甚多。
李光地《周易折中》、胡煦《周易函書》、江永《河洛精蘊》均為上乘之作。民國至解放後,兩派鬥爭依然持續不斷。杭辛齋、黃元炳闡述河洛之意,多前人所未發。近代疑古派則顧頡剛為代表,其《三皇考•河圖洛書的倒墜》徹底否定河洛。
一九七七年春,在安徽阜陽縣雙古堆發掘的西漢汝陰侯墓出土文物中,發現「太乙九宮占盤」,其圖式與洛書完全相符,說明宋人圖書,絕非臆造。一般認為洛書至遲於西漢初年已經存在,然對河圖的來源及圖書與《周易》誰先誰後等問題仍有爭議[6]。
相關推導
用純數學的方法來推導或證明河圖洛書的形成過程。
中國文字的起源告訴我們,漢字屬象形文字,書畫同源,中國原始古人擅長以畫圖方式來表達對事物的認識。不妨用原始的、簡單的作圖方法來尋找1~10這10個自然數之間的數理關係。
數學是人類走向文明的嚮導,人們離不開數學,否則,就不能正確分析和把握客觀事物,就不能正確認識客觀世界。在三百萬年前的中國原始社會,結繩記事昭示了人類數學文明的啟蒙。在人類最初經歷的原始社會,儘管生產力水平低下,但也存在着比較簡單的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社會生產活動過程。這些活動離不開數,可以想象,原始人要用數來清點勞動人數和計算勞動工具,要用數來記錄農牧和漁獵的勞動成果,要用數來分配勞動產品,還要用數來交換剩餘勞動產品,如此等等。否則原始社會的生產活動就不能順利進行,生產力就不能向前發展。人類最初對數的認識就是在這種原始社會生產實踐活動中產生並逐漸發展起來的。隨着原始人對數的知識的不斷增加,必然會總結出最早的、最初級的數學規律。
不妨把河圖洛書假設為與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相應的數學規律,這個結論能夠成立的主要理由是:1、河圖洛書反映了加減法運算法則,表達了和差數理關係,是數學史上最初級的數學規律;2、河圖洛書中各數的表示方法與結繩記數方法相符合;3、河圖洛書是對數及數理關係的如實形象描繪,屬象形文化範疇。所以,河圖洛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文字的起源階段,它產生於中國文字形成之前的原始社會。
關於河圖洛書與《易經》的關係,這裡不談。要講的是一些不為人們注意的有關內容。
1、洛書隱含萬字符。 洛書稍為變化,就可推進萬字符: ④ ⑨ ② ③ ⑤ ⑦ Þ ⑧ ① ⑥
在萬字符結構狀態下,洛書隱含的,即不易一眼看出的數理關係,十分清楚地被反映出來,如兩數之差為5的四組數;萬字符的兩個曲臂上,各數之和相等,均為25,等等。換句話說,萬字符是對洛書的一種獨特的數學解析,並且它反映出洛書與河圖在數理方面的內在聯繫,只要把曲臂外側拉直,洛書的結構形態就與河圖一致。當有了洛書和萬字符,把河圖省去也可以,因為河圖中的數理關係也基本得到了反映。鑑於以上分析,與其說萬字符象徵着光芒四射的太陽光線,還不如說萬字符是洛書的轉化形態,一方面,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從光線中看出萬字符;另一方面,古人因崇拜洛書而敬仰萬字符也是說得通的。
2、河圖洛書包含算盤的數學原理
首先從數學原理看,河圖洛書的數理特點與算盤的主要規則相吻合:其一,河圖四側的兩數之差均為5,即一個大於5的基本自然數可表示為數5加上一個小於5的自然數,這與算盤珠碼中把5顆下珠升作一顆上珠的五升制規則相對應;其二,洛書的縱、橫和對角線方向上的三數之和均為15,這與算盤中每檔7珠的示值相一致。其次從歷史發現看,儘管「操珠運算」的思想歷史悠久,但最早記錄的成熟算盤是宋初(公元960年—1127年)反映人民生活的宏大畫卷「清明上河圖」,這幅圖的左端有一架十五格(檔)七個黑點(珠)的大算盤。而河圖洛書儘管在先秦時期早有傳說,但直到宋初才被世人所知。河圖洛書的發現與算盤的產生的歷史時間有着驚人的巧合。綜上緣由,可以作一猜想,算盤的實物形態起源於珠,算盤的數學原理來自於河圖洛書。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認識事物只有從事物本身的內容以及相互聯繫的事物出發,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河圖洛書的本質是數學,是原始古人創造的一項數學成果,這些正確的思想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古人稱:「洛書者,數之源也」的觀點名副其實。
人面圖
一、由河圖可以推演出一個數字與圖形完美結合,且酷似人面的圖形。——人面圖。
圖外輪廓為梯形,構成圖形的線段均為整數。梯形有象徵凸凹兩部分結合而成。梯形的下邊長9厘米,上邊長8厘米,腰邊長為13厘米,圖形內部三橫的長度為3厘米,兩豎的長度為4厘米。把每條線段的長度加起來其之和正是60厘米。
該圖,形似人面,凸凹結合的線條恰好處在人類五官的位置;將人面圖與嬰兒的面部比照(如圖二),就能直觀這種聯繫。因此圖案就命名為人面圖。
二、河圖推演人面圖過程。
將河圖順時旋轉90°(如圖四),河圖中的數字用線段的長度來表示,即可推演出人面圖。過程如下:圖四的上邊是8個黑點,圖一人面圖的上邊長8厘米長的線段;圖四的下邊是9個白點,圖一人面圖的下邊長9厘米的線段;圖四8個黑點下面是3個白點,圖一人面圖內的三段橫線長度均是3個厘米;圖四9個白點的上方是4個黑點,圖一人面圖內的兩豎線長度均是4厘米;圖四的左邊是6個黑點右邊是7個白點兩數加起來是13,圖四內1個白點、2個黑點、10個黑點三個數加起來合亦為13.圖一人面圖的腰邊長均為13,與河圖的對應關係13=6+7,13=1+2+10;但是連接人面圖中兩根3厘米長的橫線即得到一條2.5厘米長的隱線。因此可以得出人面圖是從河圖推演出來的。人面圖是圖形與數字完美結合的典範,是今世的「河圖」。
三、河圖建築。
河圖有了線的形體(暨人面圖)之後,按照人面圖可施工一處建築。
相關書籍
《河洛精蘊》
作 者:(清)江慎修;校註:孫國中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開 本:32開
頁 數:418頁
I S B N:9787507728613
作者:(清)江永(1681年~1762年),字慎修,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未曾居官,以教授生徒為業。其學本朱子,著作甚豐,多達二十餘種,《四庫全書》多着錄之,《清史稿》有傳,其易學著作有《河洛精蘊》九卷。
釋義
河圖之象
河圖用十個黑白圓點表示陰陽、五行、四象,其圖為四方形。如下:
北方:一個白點在內,六個黑點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為水。
東方:三個白點在內,八個黑點在外,表示青龍星象,五行為木。
南方:二個黑點在內,七個白點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為火。
西方:四個黑點在內,九個白點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為金。
中央:五個白點在內,十個黑點在外,表示時空奇點,五行為土。
(其中,單數為白點為陽,雙數為黑點為陰。四象之中,每象各統領七個星宿,共28宿。)以上為《河圖》。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為正位就是: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此乃風水象形之源也。
河圖之數
1,天地之數:河圖共有10個數,1,2,3,4,5,6,7,8,9,10。其中1,3,5,7,9,為陽,2、4、6、8、10,為陰。陽數相加為25,陰數相加得30,陰陽相加共為55數。所以古人說:「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數為55,「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即萬物之數皆由天地之數化生而已。
2,萬物生存之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為水之生數,二為火之生數,三為木之生數,四為金之生數,五為土之生數。六為水之成數,七為火之成數,八為木之成數,九為金之成數,十為土之成數。萬物有生數,當生之時方能生;萬物有成數,能成之時方能成。所以,萬物生存皆有其數也。
3,五行之數:五行之數即五行之生數,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數。一、三、五、為陽數,其和為九,故九為陽極之數。二、四為陰數,其和為六,故六為陰之極數。陰陽之數合而為15數,故化為洛書則縱橫皆15數,乃陰陽五行之數也。
4,大衍之數:大衍之數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數10;同時也是天地之數的用數。天地之數55,減去小衍之數5得大衍之數50,其中小衍為天地之體數,大衍為天地之用數。所謂「大衍之數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數預測的占筮之法:以一為體,四十九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
5,天干交合之數:河圖之數十,乃十天干之數也。交合之數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德。正是萬物生存之數。所以甲己合為一、六共宗,乙庚合為二、七同道,丙辛合為三、八為朋,丁壬合為四、九為友,戊癸合為五、十同德。十天干經交合之後,化為天干交合之五行,將河圖五行之體化為天干五行之用。
6,六甲納音之數:天地之數55加上五行之數5,合化為60甲子五行納音之數。十天干之陰陽五行與萬物相交,同氣相求,同聲相應各發出12種聲音,無聲無音不計,按河圖北、東、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納音。乃天地五行聲音之數也。
7, 河圖洛書和二十八星宿,黃道十二宮對照圖河圖洛書和二十八星宿有密切聯繫,和西方的黃道十二宮也是相同自然規律的不同表述:
河圖洛書是《周易》的基礎,雖然東西方文化有差異,但是天上的天體運動都是相同的。
視頻
河圖洛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移至 ↑ 河圖與洛書,中國網,時間: 2010-08-10 09:11 責任編輯: 老北
- 移至 ↑ 河圖洛書傳說入選中國國家級「非遺」項目. 大華網.
- 移至 ↑ 陳摶首創「龍圖易」,德慧智文化傳媒官網
- 移至 ↑ 時空質能,古術胡解
- 移至 ↑ 風水能否與科學等同 您不看不知道的秘密 ,搜狐,2016-08-10 19:23
- 移至 ↑ 論洛書的真偽及其產生年代——從西漢汝陰侯墓出土太一行九宮占盤談起(轉帖),新浪無名之輩的博客,2013-04-19 1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