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北投區明德國民小學
沿革
創立於1977年8月,位於北投區明德路與東陽街交口,士林區天母之南,北投區石牌之東,傍依磺溪。校門臨明德路,四周多為社區住宅及公園,景緻優雅。周邊方圓二公里內有私立奎山中學、明德國中、中正高中、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大型醫療單位有榮民總醫院與振興醫院環境優雅,社區人文資源豐富。
創校以來之班級數,由三十多班漸成長至五十七班,目前因少子化約30班左右,學生人數約750人。近年因推動深耕閱讀及英語教育有良好成效、校風良好、校內活動豐富、家長志工團隊強大吸引許多學生來就讀,為滿額學校。
學校舉辦的才藝班及社團活動均十分多元充實,107年度並成立了兒童舞蹈團,現代舞團及民族舞團,舞蹈比賽團第一年成軍即有全國賽優等的佳績。
校舍建築樸質簡潔,具備教室大樓、活動中心、操場。目前校舍有忠孝、仁愛、信義、明德、中正五棟大樓、操場及活動中心一座。校舍及教室大都有裝設冷氣,軟硬體設備齊全。
歷任校長
- 第一任:李平校長
- 第二任:周泰興校長
- 第三任:林榮華校長
- 第四任:李訓別校長
- 第五任:宋中光校長
- 第六任:陳如岳校長
- 第七任:許瑛珍校長
- 第八任:林玫伶校長
- 第九任:陳錦蓮校長
- 第十任:塗振洋校長
校歌
- 毗連淡水,依偎陽明,六六年秋,我校斯成。
- 明德孕育,我們成長園地,也是時代,兒童的生活營。
- 莘莘學子,品端行正,鋼鐵意志,在此練成。
- 效法古聖先賢,大中至正,毋忘多難興邦,殷憂啟聖。
- 精誠團結,眾志成城,我們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知名校友
文姿云:2021年為台灣拿到史上第一面奧運空手道銅牌
學校
學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及學生提供教學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和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1]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學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學校和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歷史
學校教育的目的
常見的分級
歐洲的一些地區,高級中學(英語:Gymnasium)是中學的一種,入學的學生一般成績較突出。在德國,十三年級之後(一些地區是十二年級),將完成高級中學學習並參加德國大學入學考試(Abitur)(在奧地利和瑞士稱為Matura考試)。
在英國,學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大致上可以被分為小學(有時進一步區分為幼稚園和小學)和中學。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檢查員(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在北美,學校是指所有級別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機構:幼稚園、小學、中學(即初級中學,英文稱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據招生的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高中、學院、大學及研究生院。在美國,從幼稚園到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監督的。許多早期的美國公立學校都是單間學校,一位老師在一間教室裡面教7個年級的學生。20世紀20年代起,單間學校被整理為多教室的學校,越來越多學校提供了校車運送學生。
常見的分類
在英國及北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例如:經濟學院(如倫敦經濟學院)、舞蹈學校或記者學校。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學校等。
批評與替代
在整個20世紀,傳統的學校受到廣泛的批評。法國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別:對品味評價的社會批判》中說明了學校的階級結構再製機制。
學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責對孩子的學習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勵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它使孩子產生恐懼。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歡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而不去上學。
動物學校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現代學校
校園設施
參見
參考文獻
- ↑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4-14).
- ↑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