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郾城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郾城區
國籍 中國

郾城區,隸屬河南省漯河市。河南省中南部,屬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區。位於東經113°45′10"~114°6′39",北緯33°34′37"~33°44′59"。

東與召陵區接壤,東南與召陵區、源匯區相連,南瀕沙河,與源匯區隔河相望,西南與舞陽縣相鄰,西北、北面與臨潁縣毗鄰,東北與召陵區臨潁縣周口市西華縣交界。全區總面積413.1平方千米,2012年總人口52.80萬人,管轄8個鄉鎮和沙北街道。

漯河市的政治、金融、經濟、文化中心。 [1]

2004年12月,郾城區轄1個街道、7個鎮、1個鄉:沙北街道城關鎮孟廟鎮商橋鎮裴城鎮新店鎮龍城鎮李集鎮黑龍潭鄉

政府駐地在城關鎮海河路269號。

簡介

中文名稱 郾城區 外文名稱 Yancheng Area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河南省漯河市
下轄地區 1個街道、7個鎮、1個鄉 政府駐地 城關鎮海河路269號
電話區號 0395 郵政區碼 462300
地理位置 漯河市中部 面 積 413.1平方千米
人 口 52.80萬(2012年) 方 言 中原官話
氣候條件 暖濕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基督教堂、孟南遊園、許慎紀念館、漯河香陳灣
火車站 漯河站、漯河西站 車牌代碼 豫L
行政代碼 411103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郾城區地處河南省中南部、屬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區,位於東經113°45′10"~114°6′39",北緯33°34′37"~33°44′59"。

氣候

氣候溫和,光熱、熱、水資源豐富。水旱、蟲災害較多,風災、雹災時有發生。境內屬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北方大陸氣團不斷南侵,多偏北風,天氣寒冷,雨雪稀少,極端最低氣溫-15.9℃;夏季副熱帶高壓北上,多偏南風,常有大暴雨產生,天氣炎熱,極端最高氣溫達42.2℃。由於受季風影響,光、熱、水季節分配有明顯差異。[2]

地質

郾城區地質構造屬華北凹陷,覆蓋着濃厚的第四紀鬆散沉積物,厚度約400米左右,早更新世時,為湖相沉積,沿古沙河和古當河發育了三角洲相砂體。早更新世末期結束湖相沉積,中、早、晚更新世為河流沖積層,形成帶狀砂體,並在河間窪地中堆積淤泥。質粘土、亞粘土,其中裂隙發育,潛育強烈。新世紀以來,東部受黃泛侵襲,堆積了沖積層。

地形

郾城區勢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自然坡降1/4600,屬平原窪地。地面海拔高度,西部65米,東部51米,相對高差35.9米。按微地貌劃分,全區土地可分為窪地、平地和崗地三個單元。

水文

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二級行洪河:沙河和潁河。境內沙河流域面積12580平方千米,潁河、吳公渠流域面積3284.7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區總土地的67.7%;耕地面積約514.4平方千米,占全區耕地的66.6%。平地是以沙、澧、潁河兩岸為主的地貌單元,各鄉(鎮) 均有分布。土地面積約701.5平方千米,占全區總土地的27.9%;耕地面積218.67平方千米,占全區總耕地的28.3%。崗地主要在黑龍潭鄉村及附近延伸土地面積約45平方千米,占全區總土地的4.4%;耕地約38.87平方千米,占全區總耕地的5.1%。 [3]

水資源

沙河由新店鎮冉口村入境,流經新店鎮、龍城鎮、城關鎮,在黑龍潭鄉北街村進入周口市西華縣,境內河道長48千米,堤防長度45.5千米,保證流量3000立方米/秒。

潁河由商橋鎮後甄村入境,流經商橋鎮、新店鎮、龍城鎮、孟廟鎮,左岸由李集鎮東孟村、右岸由黑龍潭鄉坡楊村進入周口市西華縣,境內河道長26千米,堤防長度50.6千米,保證流量50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和內澇河道有吳公渠、柳河、柳支、馬拉河、洄浀河、長春溝、塔河等。

人口民族

2012年12月,郾城區總人口52.80萬人,以漢族為主,有回族滿族、蒙古族土家族壯族苗族侗族瑤族藏族布依族白族維族彝族黎族朝鮮族佤族16個少數民族。 [4]

經濟

2015年上半年初步核算,2015年上半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2014年增長8.5%,比2014年提高了0.3%,比全市增速高0.7%,居全區第2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5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3.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1.7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0.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5.6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5.7%。

第一產業

2005年上半年,全區優質小麥面積達到133.33平方千米,種植高蛋白玉米66.66平方千米,瓜菜121.33平方千米,高效經濟作物220平方千米,全區新建沼氣池712座,培訓輸出農村剩餘勞動力28000人。

全區新打配套機井78眼,新發展有效灌溉面積2340畝,旱澇保收田1560畝,完成了三個村的第一批農村安全飲水項目。

全區完成小麥機收233.33平方千米,玉米機播120平方千米,推介新機具247台,引進大型聯合收割機640台,組織216台收割機外出作業,機手收入520萬元。

全區新值樹110萬株,新發展經濟林2平方千米,完成林業育苗0.72平方千米。

第二產業

截止2015年5月底,10家重點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9.4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22.2%;食品產業,13家重點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0.7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25.5%;裝備製造產業,9家重點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6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37.3%;精細化工產業,2家重點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33.7%;建築建材產業,6家重點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3億元,同比增長18%;其他產業,3家重點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22.5%。

第三產業

2011年全區共接待海內外遊客27.6萬人次,同比2010年增長16.5%;旅遊收入1.6億,同比2010年增長15.8%;旅遊投資和旅遊招商引資3100萬,同比2010年增長17%。

2014年來,社會同比2013年增長16.2%;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2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9.7%,占全區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1.7%。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4年來,積極向國家、省爭取文化建設項目,加強區、鄉、村三級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建成區文化藝術中心,投資200多萬元,建成8個鄉鎮文化站和9個社區文化活動室,同時,建成文化大院160個,農家書屋198家,街心文化廣場5個,閱報欄100多個,區文化藝術中心、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紀念館實現免費開放,逐漸建立健全了城鄉公共文化文化服務網絡平台。

教育

2013年,全年普通高中招生1.66萬人,在校生4.72萬人,畢業生1.45萬人。初中學校招生3.17萬人,在校生8.93萬人,畢業生3.32萬人。普通小學招生3.40萬人,在校生19.20萬人,畢業生3.71萬人。[5]

漯河市郾城區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成並將投入使用。該法治教育基地位於郾城區實驗中學,由郾城區司法局、郾城區實驗中學共同投資建設,占地約46000平方米。包括法治教育展區、快樂學法活動區、模擬法庭體驗區、法治作品創作區、法律知識測試區、心理輔導區、法治教育宣傳長廊七大功能區。

科技發展

2014年度,新青區高新技術產業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共有3家企業獲得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分別為虎塔軋輥有限公司、江山天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滙豐糧機有限公司;1家企業獲得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河南蓮花醫療有限公司的「河南省血髓輸注醫療器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企業獲得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威爾森環保有限公司的「漯河市玻璃鋼環保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獎勵資金達70萬元。

醫療衛生

2013年,全市共有衛生機構21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7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6個。

組織區直醫療衛生單位做好醫療保健,同時抽調8名醫務骨幹組成高考服務小組,配齊必備的急救藥品、醫療器械,攜4輛執勤急救車輛分別進駐我區各考點,做好醫療救治準備工作;強化食品、住宿安全。實行定單位、定職責、定人、定崗制度,安排衛生監督員對考點周邊的餐飲、住宿業進行了專項檢查。

交通

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漯界公路橫貫東西,漯寶(豐)鐵路西接焦枝線,北部的孟廟車站是漯河火車站的貨運站,城區距新鄭國際機場僅90千米。

旅遊

擁有着良好的旅遊環境和悠久的人文歷史。據統計,旅遊資源共分7個大類、16個亞類、43個基本類型。其中,國家2A以上旅遊景區有沙澧河風景區、化身台興國寺2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彼岸寺碑、郝家台遺址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文廟大成殿、洄河石拱橋、許南閣祠等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鎮河鐵牛、古龍井、裴晉公祠碑等5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九女冢、土城王遺址、蘇進故居等22處。

金國五老堂

金國五老堂是為紀念金朝(1115年——1234年)五位老人的美德懿行,於元延佑四年(公元1317年)修建的。該景位於原郾城縣城大南門內東大坑中一個土台上,面向南三間脊被瓦房,前有清康熙時樹的豐碑一通,高二米,磚碑樓,上書碑記。

敕修石磙城

自秦至隋,郾城縣城建在沙河南岸。唐開元十一年(723年)因大水移治沙河北岸。明代以前,郾城縣均系土城。明後期,統治腐朽,農民起義不斷,各地始建石磙城建,牆基為石磙砌成,上下數層,碓孔連線,磙邊成紋,堅固美觀,故稱石磙城。

文曲魁星樓

其釋義為:「魁星,也稱奎星,又稱文曲星,北斗七星之一,司文事。」古時一直被人們視為是主宰文章興衰的星宿神,因此,中國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樓」或「魁星閣」,作為以前趕考的秀才進京赴試還願的場所。

鎮氣文筆峰

文筆峰又名文峰塔,明清時期,為振興地方文風,我國很多地方都建有文峰塔,多為5層或13層。郾城的文峰塔是明正德四年(1509年),郾城知縣畢登高倡議集資而建的。此塔原為鎮城之塔。

該塔位於老縣城東門北至東北角樓中間城牆上,塔高三層,為磚構建築。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周長數十米,高約20米,塔正面向西南,登頂後可以放目四顧。下層樓中間有東北、西南面向約四尺高的拱券,人可在內彎腰來往。

洞券上石匾刻有「文筆峰」三個柳體大字,雖經幾百年,字跡尚清晰。該塔文化大革命中被毀。

高大半截塔

半截塔位於郾城黑龍潭鄉半截塔村東南角,漯河至西華公路的西側。塔體為六角形,南面為正面,是樓閣式磚塔。塔的佛龕、佛室巧妙結合,錯落有致。塔內有台階可旋登至上。每當晴日,塔剎塔身,交相輝映,氣勢雄偉,巍峨壯觀。遺憾的是沒有塔頂,一直為半截塔。

南閣祭酒祠也稱許慎祭酒祠,位於郾城古城內東北隅。公元83年,許慎舉孝廉,入京為南閣祭酒,因此,後人為紀念許慎而建的祠堂稱南閣祭酒祠。該祠原占地三畝三分,坐北朝南,建大門三間,過廳五間,享堂五間,東西廊坊各三間,均為鳳閣出廈。大門上掛「許南閣祠」橫匾,門內有影壁,門外有石橋,即「一步三孔橋」。

八角琉璃井

八角琉璃井,又名古龍井、神井蟠龍,位於郾城縣城東關,今漯河製藥廠院內。該井1米見方,不論是旱天還是雨季,這眼井裡的水總是離井口1米左右,並且清澈可鑑。井水水位不變、水質清澈的原因據說是它與離此兩千米的城南沙河相連。

風景圖集

視頻

郾城區淞投公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shinee 郾城區淞投公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郾城區特殊學校

shinee 郾城區特殊學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