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閃的紅星(唐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閃閃的紅星》是中國當代作家唐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閃閃的紅星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閃閃暖胸懷,紅星是咱工農的心,黨的光輝照萬代。」一首紅星歌,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唱起,幾十年來傳唱不休,在神州大地上唱得家喻戶曉,唱出了老百姓心中對黨的無限深情。中國人嚮往着紅旗,嚮往着紅星,解放軍「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年輕人嚮往着紅星,嚮往着解放軍,嚮往着軍營,退役軍人把從軍的光榮帶回家鄉,帶回此後一生的生活,心中的紅星永遠閃亮。我有幸邂逅了一位永不褪色的退役軍人,邂逅了他的紅星博物館。
這是今年仲春時節的事。正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時候,早上,我邀約王總喝茶,王總向我推薦一個新地方,說是到一個雅致的地方去喝茶。王總是性情中人,是個文化人,他喝茶頗講究品位,從不選賓館茶坊那些富麗堂皇之所,說是過於俗氣,總是選擇一些安靜雅致之地,就是遠一些也在所不辭,如縣城邊上的一些大樹底下的茶座,或者是更遠的一些幽靜地方的茶座,他說追求的是心境平和、環境幽靜,享受片刻寧靜閒暇,誰知他這次又找個什麼好去處呢?按照王總給的定位,我按微信地圖的指引,從縣城沿着通往臨高角的路,驅車五六公里,就來到了一處寫着「紅星博物館」的地方。其實,這臨高角的路,我走過不計其數,車輛來回疾馳,真的就沒注意到這麼個地方,今天倒是要好好品嘗品嘗。
王總等一干茶客還沒來到,我獨自先達,甫一下車,就細細的欣賞起這獨特之地。紅星博物館地處臨城通往臨高角路的中途,往縣城,往臨高角,都是五六公里或者六七公里。路邊,立着一個一面紅旗上書寫着鮮紅的「紅星博物館」的招牌,和一個「東鴻咖啡」的招牌。乍一看,只見滿眼綠意蔥蘢,各種各樣的綠樹鬱鬱蔥蔥。不遠處,高高大大的東紅水庫大壩橫亘其後,東紅水庫是一座小型水庫,是周邊大片土地的灌溉水源地,東紅水庫的魚是縣城一帶的一道美味佳肴。視線收回眼前,吸引着我目光的是一排青翠的修竹,修竹們優雅地列着隊,應該是歡迎像我這樣光臨的人們吧。曾記得大文豪蘇軾老先生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往今來,竹子總是被文人雅士們吟詠風歌,這是因為在文人雅士的眼裡,竹子表現的是人的氣質和品格,鄭板橋吟詠竹子的詩句讓古往今來的人們所稱道:「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真是詩如其人,人如其詩。蘇軾老先生愛竹,更以竹自喻自身的高雅氣質和高潔品格,一千多年來,老先生大文豪憑着他的高雅氣質和高潔品格聲名遠揚,讓人景仰不已。如此這般,紅星博物館的主人看來還是頗有文化品位的。
路過修竹向右轉,一往裡走,一個瓜棚即出現在頭上,幾個碩大的冬瓜懸掛其間,冬瓜墨綠皮上,結着白粉,一個個二三十斤,大得讓人驚訝,瓜棚上還掛着的好幾個已成干品的大葫蘆瓜和小葫蘆瓜,這葫蘆瓜也許會讓人想起「葫蘆娃」,也許會讓人想起懸壺濟世的往昔醫家,好一幅海南鄉村畫面!院子裡面,各種樹木撐開一處處綠蔭,幾個雅致的水池、涼亭恰如其分地分布其間,花花草草又恰如其分地點綴着,給人以清新脫俗的感覺。放眼四周,博物館規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布置得體,置身其中,讓人覺得頗有幾分品位。
仲春的陽光從碧綠的樹葉間瀉下,在地上留下斑駁陸離的斑斑點點,一男一女壯年人正在里里外外地忙碌着自己的事,一位六十開外的男子在一個涼亭里一邊喝茶,一手還捧着一本書看着。我走上前向他問候「老闆早上好」,他應了聲「早」,就起身待客,向我笑笑說:「不是什麼老闆,我姓許,是這裡的主人。」乍一看老許,他舉手投足之間,一言一語之際,讓人隱隱約約感覺到他身上的些許軍人氣質,細問,果然是個老兵。聯想到把博物館取名為紅星博物館,我想,就應該是只有老兵才能幹出來的事。
正說着,聽到幾聲小轎車進來的聲音,接着就傳來宏亮的聲音:「唐夫子捷足先登,薑還是老的辣!」接着是幾聲「哈哈哈」的笑聲,這分明就是王總帶着幾個茶客到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先聲奪人,這就是王總的爽快勁!
王總一干人向老許道過問候,一陣寒喧後,老許就讓人給我們準備茶事,我提議先參觀博物館,王總和幾位茶客都表示贊同。我環顧四周,發現各個房間都按軍營模樣來安排,我們從軍用品陳列室開始參觀。旁邊,一輛坦克威武地立在門旁,坦克用清一色的高射機槍子彈殼製成,一兩米長,一米多寬,用於製作的子彈殼少說也有千幾百個,黃澄澄的子彈殼讓坦克顯得惟妙惟肖吸人眼球,可見製作者的不凡手藝。進到展廳,就是進入了實實在在的軍事展覽的所在,滿眼都是軍用品,並且是真真正正的真品:好幾部收發報機,順序排列着,大大小小,新新舊舊,不一而足,其中一部,我用手壓一壓發報鍵,還能發出「嘀嘀噠噠」的聲音;一排槍支,長長短短共10支,聽說都是真傢伙;一長溜彈殼,什麼榴彈炮彈殼,什麼高射炮彈殼,什麼步槍手槍彈殼,大大小小,應有盡有,從大到小,一溜兒排列,頗有氣勢,我沒當過兵,對槍彈沒見過多少,但一看那陣勢,我想應該是一應俱全了吧;至於軍需品,什麼軍用水壺,什麼軍服冬裝夏裝,什麼疊成豆腐塊的被褥,什麼軍鞋軍帽軍背包,應該是一件也沒漏掉。哦,還有大的呢,什麼航母獵潛艇護衛艦,什麼殲10殲20,什麼洲際導彈彈道導彈,海陸空軍火箭軍,各種武器一樣都不少,儘管都是模型,也是讓我們看得目不轉睛。看了各種各樣軍需品和大大小小的武器,接着是許多大戰役的示意圖,什麼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示意圖,什麼抗日戰爭重要戰役示意圖,什麼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示意圖,還有海南解放渡海戰役示意圖,等等,一應俱全,我們所想看的,都一一掛在牆上,還有人民軍隊各個時期不斷成長壯大所經歷的艱難的戰鬥生活的圖片和塑像。除了實物模型真品,還有視頻,一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式小型放映機,能放映出解放以來各種各樣著名的戰爭影片,紅軍的、八路軍新四軍的、解放軍的,除了正規軍的,還有游擊隊的,應有盡有,其中很多是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影片,一按下放映機開關,銀幕上,紅星閃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雄壯樂曲驟然響起,讓人為之震撼。陳列館裡,鮮紅的五角星隨處可見,給人的感覺是,紅星代表着共產黨,紅星引領着人民軍隊向前進,從弱小到壯大,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看罷陳列館的各種展品,讓人感受到紅星博物館主人獨具匠心的安排,對閃閃紅星的執着熱愛,對人民軍隊的深厚感情。
參觀了陳列館,老許把我們帶到一個幽靜之處喝茶。陳列館之外是一處處蔭涼僻靜的處所,幾張茶桌四處散開,恰到好處地安放在各處蔭涼僻靜之地。老許說,這裡環境幽靜,安排幾張桌子喝茶喝咖啡,還備有地方特色餐飲,意在讓前來參觀博物館的朋友和遊客有一個歇腳休閒之處,亦有圍繞博物館開展多種經營之意。一看幾張茶桌的細心安排,我對主人的匠心別具,以及環境的蔭涼清靜,感覺到這正是王總所追求的雅致情懷的所在,是一個難得的品茗休閒的好去處。況且,這裡用於沖茶的水更是別地所少有,老許說,此地遠離村莊,從此地深處打出的好水,經化驗是上等飲用水。茶水一衝出來,雖然我這個品茗的外行人品不出什麼特別之味,王總一干茶客卻個個咋口說好。
大家邊喝邊聊,還沒談上幾句,我就迫不及待的向老許提出我心中對紅星博物館的種種懸念,老許的身世和經歷如何?創辦紅星博物館的初衷是什麼?創辦過程有哪些遭遇?老許呷了一口茶,放眼掃了一下我們幾個茶友,神情顯出些許莊重,忽然間,我覺得,此時的老許,軍人氣質逾發顯露,他那中等的身材,結實的身板,堅定有力的話語,無不顯示出從摸爬滾打的軍營出來的軍人的氣質,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他滿懷深情地說:「這是我軍旅情懷的集中展露,我用紅星博物館寄託我對軍營的永遠嚮往。」看着他那莊重的神情,我不由得從心中湧起一股崇敬的情感,靜靜地傾聽他娓娓而談。
老許的家鄉,就在紅星博物館通向臨高角方向約兩公里處的奇地村。因其地利,從小時候起,解放海南臨高角渡海登陸戰役情景、解放大軍的勇士們英勇無畏的精神就逐漸在老許的心靈深處聚集。臨高角是海南島西北部北部灣畔的一個岬角,臨高角上的臨高燈塔是世界百座百年文物燈塔之一,1950年渡海大軍千帆競渡解放海南島,臨高角是最大的登陸點。時光流逝,渡海登陸戰役的硝煙漸漸消散,但是,每年清明節給渡海登陸犧牲烈士掃墓活動的感受、時不時聽老一輩人對臨高角戰役戰鬥情景的敘說、一樁樁一件件解放大軍戰士衝鋒陷陣英勇無畏的壯舉時刻撞擊着他的心頭,他從小就立下志向:去參軍,接過先輩的手中槍,保衛祖國,保衛父老鄉親的幸福生活!中學畢業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入伍穿上綠軍裝,跨過了瓊州海峽,在廣州地區的軍營里當一名通訊兵。他在火熱的軍營錘鍊自己,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一身本領,他憑着精湛的技術獲得進部隊通訊學校學習的機會。他在部隊大展身手,入了黨,提了干,為祖國的國防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十幾二十年的部隊生活,他與紅星形影不離,閃閃的紅星在他心頭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十幾二十年過去,他懷着戀戀不捨的心情離開軍營,回到地方工作。革命軍人退役不褪色,離軍不離黨。他憑着軍人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在地方的工作崗位上幹得得心應手,幹得風生水起。他始終記住自己的軍人身份,軍營的一切時不時在心頭閃現,夢鄉里,閃閃的紅星時不時閃現。好幾次,他按捺不住對軍營的思念,邀約上幾位戰友故地重遊,一解心中的思念。
幾年前,他退休回到家鄉,回到那聞名遐邇的臨高角旁邊。退休的生活閒睱而舒適,然而,心心念念中,他始終放不下軍營情懷,又再次與戰友到曾經戰鬥的地方,感受新時代的軍營。軍營里,「風景舊曾諳」,新戰士不識老兵,但是,一看到軍帽上的紅星,看到軍營里隨處可見的紅星,他就心潮澎湃。
老許家鄉不遠處的臨高角,如今已是今非昔比,成為了紅色景點,已建成了海南解放公園,是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遊客絡繹不絕。解放海南紀念塑像巍然聳立在岬角上,塑像上的渡海大軍戰士和瓊崖縱隊戰士揮舞着鋼槍歡呼勝利的吼聲似乎在和着陣陣濤聲,在海天中迴響;渡海作戰紀念館裡,借着現代電子設備的高超功能,遊客能看到解放大軍和瓊縱戰士栩栩如生的影像,嘹亮的軍號聲和戰士衝鋒陷陣的陣陣吶喊聲,撼人心魄。
看着這一切,老許的心頭盪起陣陣漣漪,總覺得閃閃的紅星始終在心頭閃耀,總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歌頌軍人的豐功偉績,慰籍自己的軍旅情懷,表現自己對黨對部隊的深厚感情。
建一個軍事博物館!在看到各地有關建設民間博物館的消息後,他形成了這樣的設想。他把想法告訴戰友,大家一斟酌,就形成了「紅星博物館」的最終定格。
萬事開頭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好在當兵期間和退役期間,出於熱愛,他收集了許多廢舊軍用品,但遠遠不夠。於是,他向戰友伸手,向老首長伸手,向當地武裝部伸手,一件一件地收集。家裡人看到他為了建博物館,又是跑東跑西,又是求爺爺告奶奶,都為他心煩,都勸他打消這個念頭,好好地享受退休生活得了。軍人就是軍人,認準了的事能輕易放棄嗎?不可能!他就是憑着這股執着的毅力,憑着對內閃紅星的激情,他得到了戰友、領導和方方面面人士的支持,紅星博物館終於建成了。
「目前,紅星博物館是省內第一家民營軍事博物館!博物館已通過了省有關部門的資格審查,省博物館的專家已下來做規劃設計,博物館正在做館舍擴建的各種準備,有了政府的支持,紅星博物館會辦得更好。」說到這,老許臉上現出自豪的神情。
我們正說着,工作人員過來對老許說,預約參觀的參觀團來到了。老許向我們道聲「對不起」,就匆匆忙忙走過去接待客人了。老許走後,我問那位工作人員前來博物館參觀、喝茶喝咖啡休閒的事,那位工作人員行色匆匆,答了一句:「過去不多,現在不少。」說完就匆匆離開了。
我們一干茶客喝着茶,大家都感嘆老許對軍營的熱愛之情,感嘆他的軍旅情結。面對如此幽靜的環境,我們決定,以後喝茶,就到這。
2024.7.26 [1]
作者簡介
唐凱,海南臨高人,先後從事中學老師、新聞記者、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