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京師大學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3月5日 (四) 18:44 由 Dym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京师大学堂1.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7dd98d1001e93901ba636f9971ec54e736d1963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京師大學堂是中國最早的綜合性高等教育機構之一,是現在的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共同前身。京師大學堂由清政府於1898年創立,為中國第一所官辦現代大學,目的是教授「西文西藝」。它與天津大學前身北洋大學堂西南交通大學前身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南洋公學四川大學前身四川中西學堂屬同時期的近代新式高校。

歷史

1898年戊戌變法,京師大學堂在孫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創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東街(原馬神廟)和沙灘故宮東北)紅樓(現北京五四大街29號)等處。許景澄任中學總教習,美國傳教士丁韙良任西學總教習。

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京師大學堂遭受破壞。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師大學堂,先設速成科,下分「仕學館」和「師範館」。師範館首先招生,於次年的1902年12月17日正式開學,校址設在景山東街馬神廟。由吏部尚書張百熙任管學大臣。吳汝綸辜鴻銘任正副總教習,嚴復林紓分任大學堂譯書局總辦和副總辦。創辦於1862年洋務運動期間的京師同文館也併入京師大學堂。1904年,師範館改為優級師範科,並於當年選派首批47名學生出國留學。

原圖鏈接 京師大學堂舊址 來自紅動中國

1908年5月,京師大學堂優級師範科改名為京師優級師範學堂,校址遷往廠甸五城學堂。這是中國高等師範學校獨立設校的開始。1912年5月,京師優級師範學堂改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此即後來的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優級師範科獨立建校之後,京師大學堂於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之後)改為現名北京大學

由於清廷的腐敗,政府並沒有對大學堂給予充分的投入。清末革命烈士陳天華傳遍神州的《猛回頭》曾經提到京師大學堂:「他且莫講,京城修一個大學堂,要費三十萬銀子,政府說費用大了,至今未修。皇太后復修頤和園數千萬銀子也辦出來了。每年辦陵差,動輒數百萬,亦是有的。獨有這三十萬,難道說尋不出呢?」

國子監科舉制度取消、京師大學堂成立以後,京師大學堂即成為中國唯一官方最高學府和官方教育行政機構,加上各方之優秀士子投身京師大學堂,從職能、學統等方面均顯示出京師大學堂與國子監之間的傳承,因此不少學者皆認為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是中國太學的正統繼承者。1948年,胡適在《北京大學五十周年》一文中說:「我曾說過,北京大學是歷代的『太學』的正式繼承者」。除胡適之外,馮友蘭任繼愈周培源季羨林蕭超然等學者教授也曾經表示同意北大「太學淵源」之說。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Category:政府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