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崑崙山脈
喀喇崑崙山脈 |
中文名稱 : 喀喇崑崙山脈 外文名稱 : Har goolun Range, 地理位置 : 中國西部與多國邊境線上 平均海拔 : 5500米以上 氣候類型 : 高原山地氣候 主 峰 : 喬戈里峰(8611米) 長 度 : 800km 寬 度 : 240km |
喀喇崑崙山脈( Karakoram Mountains ),「喀喇崑崙」緣自夏語即上古蒙古語「黑河」或「黑水」一詞的音譯,意為「黑水之山」或者「黑河之山」。喀喇崑崙山是世界山嶽冰川最發達的高大山脈,亞洲著名山脈之一。
從阿富汗最東部向東南延伸約480公里。寬度約為240公里,長度為800公里。平均海拔超過5500米。為世界上高山和高緯度之外最長的冰川最集中的地方。塔吉克、中國、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的邊界全都輻輳於這一山系之內,賦予這一僻遠的地區巨大的地緣政治意義。喀喇崑崙緣自夏語即上古蒙古語「黑河」或「黑水」一詞的音譯,出19世紀初的英語作品中。按突厥語解釋,喀喇崑崙意為「黑色的磐石」,此名稱的出現早於英文作品。
1954年,由阿迪托·代西奧率領的意大利登山隊首次登上了喀喇崑崙山。有時它被稱為「兇險的山」,因為己有許多人喪生於這裡。
目錄
地質地貌
喀喇崑崙山脈是中國西藏與克什米爾間的一條走向與旁遮普·喜馬雅山(大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相平行的大山脈。也是世界第二高山脈。西北--東南走向,通過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1]。
喀喇崑崙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共有19座山超過7260米,8個山峰超過7500米,其中4個超過8000米,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多雪峰及巨大的冰川。其周圍簇擁着數以百計的石塔和尖峰。
該山由一組平行的山脈和幾條支脈組成。僅中部是磐石山脈。這一山系的寬度約為241公里;如果最東面的延伸部分——西藏高原的羌臣摩和班公山區——包括在內,長度就從480公里增加到800公里。喀喇崑崙群山的平均海拔約為6100米,有4座山峰超過7900米;最高峰K2峰【亦稱戈德溫奧斯汀峰、達普桑峰(Dapsang)】或喬戈里峰(Chogori)高達8611米,為世界第二高峰。
地形特徵
地形以巍峨的山峰和陡峭的山坡為特徵。南坡長而陡,北坡陡而短。絕壁和塌磊(大塊落石的巨大堆積)占據了廣闊區域。在山間峽谷中,亂石斜坡廣泛出現。橫向山谷通常有狹窄、深邃、陡峭山澗的氣象。
喀喇崑崙山屬燕山褶皺系[2]。大地構造的發育主要與南亞次大陸向北位移並與歐亞大陸碰撞有關。主要大地構造期開始於白堊紀,並繼續到第三紀;山地抬升開始於晚第三紀,仍在進行。岩性以花崗岩、片麻岩[3]、結晶板岩及千枚岩為主,南北兩側主要為石灰岩和雲母板岩。南側沉積岩常為花崗岩侵入體所切割,若干地區有板岩出露。喀喇崑崙山地震活動頻繁,震級甚至有達9級以上者。有溫泉分布。聳立於青藏高原西北側,連結着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及崑崙山脈。其主體部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克什米爾的交界線上,青藏高原西北部是它的東延部分。
氣候特點
喀喇崑崙山垂直氣候差異明顯。如印度河上游一些海拔3000米以下的谷地,年降水量均不足100毫米,屬乾旱荒漠。大冰積累區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冬春受西風環流影響降水豐富,夏季亦有一定數量的降水,形成降水的兩個明顯峰值,以冬春為主。在正常年份,喀喇崑崙山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影響範圍較小,但西南季風強大年份常帶來暴雨性降水,造成洪水與泥石流災害。
年最熱月0℃等溫線約在海拔5600米處。年0℃等溫線約與4200米等高線相一致,廣大山區終年低溫。喀喇崑崙山區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烈,溫度變化巨大,並常有強風。
該山脈的氣候主要是半乾旱和十足大陸性的氣候。南坡因受到來自印度洋季風的影響而濕潤,但北坡卻極為乾燥。在山坡的底部和中部,雨雪量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超過100毫米。在超過4877米的高度,降水總取固態形式,然而,即使高度再降低一些,6月雪也屬常見。在約5700米的高度,在最暖月的平均溫度低於0℃,在海拔3900~5700米之間,溫度低於10℃。稀薄的空氣、強烈的太陽輻射、強風和日溫差,是這一地區獨有的氣候特徵。高海拔雪原的極端狀況會形成融雪圓丘。向上運動的風促成廣泛的風蝕。
冰川水系
該山脈由於極為高峻而產生巨大的冰川作用,在較為潮濕的南坡尤其如此。該山脈的南坡雪線在海拔4694米開始;冰川向下延伸2896米。在北坡,這些數字分別是5913米和3536米。冰川往往結合起來,形成複雜的冰川系統,不僅占領山谷,而且盤據分水嶺。冰川季節性消融在南坡引起嚴重洪水。古代冰川作用的痕跡在2591~2896米的高度顯而易見。
世界中、低緯度山地冰川長度超過50公里的共有8條,其中喀喇崑崙山占6條(廈呈冰川、巴爾托洛冰川、彼亞福冰川、巴托拉冰川、喜士帕爾冰川、卻哥隆瑪冰川、錫亞琴冰川),山脈的冰川總面積達1.86萬平方公里。
除了極地,這條山脈的冰川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多和長。最大的冰川斯帕·比亞福冰川(長100公里),途經伊斯帕山口。屹立於冰川上面的是高峰,其中K2峰又稱喬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峰(8610米)。
喀喇崑崙山脈是印度河與塔里木河水系的分水嶺。河道的形成,主要發生在高海拔帶,季節性和永久性積雪及冰川的融水,為河流的主要水源。被稱為石面的碎石粉沫懸浮水中,使得冰川融水混濁。山間河道的石面和被侵蝕物質,還使得印度河具有最高的懸浮沉積物負載,超過了其他任何主要河流。地表水聚集在塌磊之中,終年不斷地向河流供水。在冬季則形成巨大的冰層。
主要山峰
喀喇崑崙山脈(Hargoolunuul)綿延數干公里,呈西北一東南走向,聳立在中國新疆和巴基斯坦實際控制的克什米爾邊界上。喀喇崑崙山脈總共有19座山超過7260米。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其周圍簇擁着數以百計的石塔和尖峰。
喀喇崑崙山是世界中、低緯山嶽冰川最發育的地區,山勢高大、寬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眾多,冰川規模巨大,雪線海拔5000米左右。山脈上高峰密集,包括喬戈里峰在內,這裡緊密相連地排列着4座8000米以上的世界級著名高峰:
依次還有加舒爾布魯木I峰,海拔8080米;
加舒爾布魯木II峰,海拔8028米。
世界上l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在這裡就占了近1/3,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北側的斯克洋坎力峰,海拔7545米,西側的斯潘德峰,海拔7385米;
往下還有皇冠峰,海拔7295米。因此,這裡就成了世界登山家們矚目的第二個登山中心。
向東延入西藏自治區北部,是中國習稱蔥嶺的一部分。呈西北——東南走向,它在國境長度約400公里,其高度僅次於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在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位於國境線上的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喀喇崑崙山脈在印度洋季風的影響下,成為世界中緯度地帶最大的山嶽冰川分布中心,中國最大的山谷冰川就分布在這裡。就全部山脈而論,冰川面積達14000km²,占山地面積的30%。好些冰川分支流下時,多成為許多河川的上源。如東坡的呂莫冰川長41.5公里,面積777km²,冰川末端伸到4825米處分為兩支,北支為葉爾羌河源頭;另一支為印度河支流的源頭。北側的音蘇蓋提冰川長約30公里,末端伸入前葉爾羌河源頭谷地,並且時進時退,前進時就把河谷阻塞成湖,湖水潰決時,往往就釀成洪水。
喬戈里,世界第二高峰,但就攀登難度和死亡比率來說,其攀登難度要遠遠高與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登山者的死亡比率為1:7,這是個很可怕的數字,所以登山界的人給他起了很多名字「野蠻暴峰」,「沒有回報的山峰」等。喬戈里位於喀喇崑崙山脈的中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葉城縣境內與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的接壤處,地理坐標為東經76.5度,北緯35.9度。
他東側是8051米的布洛阿特峰,依次還有8080米的加舒爾布魯木峰,8028米的加舒爾布魯木1峰這3座8000米級的極高峰,而7000米以上的有20多座,地理資源非常豐富。2004年7月27日中國西藏登山隊成功登頂喬戈里,成為中國人喬峰的首次登頂。他拒絕女人,僅有的5名登頂的女性有的死在下撤途中,有的在別的山峰上香消玉殞。
特色物產
產糧農業和畜牧業為地方經濟的主體。農作物限於小麥、大麥、甜蕎麥和苦蕎麥、玉蜀黍、馬鈴薯及豆類。果木,特別是杏和胡桃,曾是當地重要食品來源。在到2134米為止的低坡,生長期足夠兩熟。在這樣的高度,白晝溫暖,夜晚涼爽,空氣明淨;然而,如果沒有交錯的灌溉設施,這一地區的乾燥會使人們無法耕種。此種灌溉設施是這裡所有居住區的一個特徵。
谷地中以中亞植物區系占優勢,而較多的歐洲植被類型則見於海拔較高處。大多數種、屬分布在海拔3500~4000米的溫帶。
植物的垂直分帶僅限於北坡和西坡,由谷底向上依次為乾旱半乾旱草原、阿蒂米西亞森林草原、濕潤溫帶針葉林、亞高山樺屬[4]和梣屬灌叢及高山植被。植被帶的界限,向北隨乾燥度的不斷增加而升高,致使中間森林帶範圍漸小而終於消失。
在較溫濕的南坡,從谷地到海拔約3000米處,有松林、喜馬拉雅山杉生長,鄰近河流處可見柳和白楊。由此往上,為高山草原。喀喇崑崙山的動物包括雪豹、野生的氂牛和西藏羚羊。在南坡山麓地帶有野驢、短耳兔和土撥鼠。鳥類有砂松雞、西藏雷鳥、鷓鴣、朱鷺、白鴿及紅花雞等。
過去無節制的狩獵行為及商業行為,造成山中野生動物數量銳減。馬可波羅綿羊東帕米爾繁殖,然後遷徙到西喀喇崑崙山脈。
拉達克東方盤羊分布在東部較為平坦的高山,而西伯利亞高地山羊和捻角山羊(兩者均為野山羊)盤桓於岩坡。棕熊、猞猁和雪豹是瀕危物種。巴基斯坦紅其拉甫(Khunjerab)國家公園與毗鄰的中國塔什庫爾干自然保護區成了高山動物的避難所。在東部邊際,騫驢和其他幾種野生有蹄動物,包括少數野生氂牛,在荒涼的高原上徜徉。大型猛禽,特別是喜馬拉雅禿鷹、髯鷲和金雕,翱翔在山風的上升氣流之中。
喀喇崑崙山的冰川,與當地人民的經濟活動關係至為密切。躍動冰川的快速前進,冰融水道的變遷,冰川阻塞湖的潰決及冰川泥石流暴發,都對山區農業、牧業、交通運輸產生巨大影響。如喬戈里峰東北,葉爾羌河曾於1961、1971與1978年分別發生過6270立方米/秒,4570立方米/秒和4700立方米/秒的特大洪水,危害下游道路、農田與水庫。村落分布亦受制於冰川。谷地為旱澇保收的中亞灌溉區之一。
當地居民
喀喇崑崙山區自然條件嚴酷,交通閉塞,人口稀少。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人口僅數萬。在4400米以下以藏族為主。多務農為生,種植大麥、燕麥、玉米、杏樹等,並飼養家畜。少數從事畜牧業,遊牧或半遊牧,牲畜有氂牛、犏牛[5]、綿羊和山羊等,間或也從事狩獵。其他民族有巴爾蒂斯族、拉達克斯族和普爾希基族,除普爾希基族信奉伊斯蘭教外,均信奉西藏佛教。
有人居住生活在喀喇崑崙山脈高達4500米的村莊裡。放牧氂牛和山羊的牧民們隨着牲畜從一個牧場轉移到另一個牧場。
該山脈的人口集中在3個城鎮——巴基斯坦的吉爾吉特和斯卡都與印度拉達克地區(拉達克屬於中國)的列城——以及整個地區的坐落在石坡或湍流邊的小村莊。多數山區居民是伊斯瑪儀派(七伊瑪目派)或十二伊瑪目派的什葉派穆斯林。藏傳佛(或喇嘛)教盛行於達拉克。在北部,乾燥得多的喀喇崑崙山坡下降成為中國塔里木盆地周圍的綠洲,人口密度很低。
攀登資料
摺疊最佳季節
最佳登山季節:5月--6月初進山,7--9月攀登
攀登歷史
喀喇昆倉山脈是世界山嶽冰川最發達的高大山脈,突厥語意為「黑色岩山」。其寬度約為240公里,長度為800公里,平均海拔超過5500米。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來到巴基斯坦的罕薩山谷,在領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不久之後,寫出了聞名世界的《消失的地平線》:「喀喇昆倉山脈是地球上最令人敬畏的山地景觀之一,也是地質學家、登山家和旅行家夢寐以求的地方。雖然自古以來,這裡的一些山口就是通往中亞的門戶,也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長期生活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同時也造就了巴基斯坦最為美麗動人的風光,這裡的每一座雪峰都能夠讓登山者夢寐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