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BD)又名雙相障礙,是一種既有躁狂症發作,又有抑鬱症發作(典型特徵)的常見精神障礙,首次發病可見於任何年齡。當躁狂發作時,患者有情感高漲、言語活動增多、精力充沛等表現;而當抑鬱發作時,患者又常表現出情緒低落、愉快感喪失、言語活動減少、疲勞遲鈍等症狀。[1]
其臨床表現複雜,其複雜性體現在情緒低落或者高漲、反覆、交替、不規則呈現的同時,伴有注意力分散、輕率、誇大、思維奔逸、高反應性、睡眠減少和言語增多等紊亂症狀。還常見焦慮症、強迫症、濫用金錢,還會出現幻聽、被害妄想症、精神高度緊張等精神病症狀。[2]
其病因多形演變,發作性、循環往復性、混合遷徙性、潮起潮落式病程不一而足,比如3個抑鬱期跟着2個躁狂期。間歇期或長或短,間歇期社會功能相對正常,但會對大腦的功能造成損害,反覆發作後,會出現發作頻率越快、病情越發複雜的情況。[3]
一、情感障礙的定義及特徵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態度和相應的內心體驗。
情感活動與大腦邊緣系統和植物神經系統有着密切的聯繫。大腦皮層調節着情緒和情感的進行,控制着皮層下中樞的活動。包括丘腦、下丘腦、邊緣系統和網狀結構的機能。網狀結構在情緒的構成中起着激活的作用,它所產生的喚醒是活躍情緒的必要條件,它能夠降低或提高腦的積極性,加強或抑制對刺激的回答反應,人的情緒色彩和情緒反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網狀結構的狀態。動物實驗表明邊緣系統含有最高的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並對情感活動的調節有着重要作用。
巴甫洛夫學派認為,情感障礙的基礎是皮質與皮質下部神經過程的紊亂,情感的改變與代謝障礙有關,特別是與碳水化合物的代謝障礙有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倒錯、表情倒錯是由於其大腦皮質出現彌散性抑制,而引起情感調節方面障礙的結果;情感淡漠是大腦皮質及皮質下功能衰退的結果,或是大腦皮質及皮質下部的抑制。腦器質性精神障礙及癔症患者的情感脆弱、強制性哭笑及易激惹與大腦皮質活動的破壞或減弱相關。躁鬱症中的抑鬱發作可能是缺乏中樞兒茶酚胺,主要是缺乏去甲腎上腺素及活性減低所致;躁狂發作可能為兒茶酚胺過多,受體部位的去甲上腎腺素活性增強所致。
二、情感障礙的分類
情感障礙通常分三大類:病理優勢情感;情感誘發障礙;情感退化。
1.病理優勢情感
病理優勢情感是指在病態的精神活動中居於顯著優勢地位的情感,這種情感與客觀刺激的強度和性質不相關,與病人的內心體驗有一定聯繫。
(1)病因
情感高漲:常見於情感性障礙中的躁狂症;若情感增高的程度從輕度愉快、高興到最高程度的極樂、狂喜,並帶有令人不可思議的神秘色彩,即銷魂狀態,可見於癲痛等腦器質性精神障礙。
欣快:多見於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情緒低落或抑鬱:抑鬱症、反應性抑鬱症、抑鬱性神經症、焦慮性神經症、強迫症、更年期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後抑鬱。
焦慮、驚恐發作:可見於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廣場恐怖症、病症、腦器質性和軀體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
恐怖:以恐怖性神經症為突出,也可見精神分裂症的早期。
(2)特徵
情感高漲:指病人的情感活動在長時間內持續增高,表現得歡欣喜悅、輕鬆愉快、自我感覺良好,顯得忙碌、精力充沛,談話時手舞足蹈,笑逐顏開,表情生動,聯想豐富、話多、誇大、聲調高昂,興趣廣泛,對什麼都感到樂觀,好像從無什麼憂愁和煩惱。但病人此時易激惹,稍不如意即勃然大怒,或遇傷心事馬上哭泣流淚,可在瞬間恢復如初。它往往與思維奔逸與活動增多同時出現,構成躁狂狀態。
情感高漲增高的程度從輕度愉快、高興到最高程度的極樂、狂喜或消魂狀態,極樂狀態下自覺良好,若逢大喜,並無思維奔逸或動作增多,可有輕度意識障礙。
情感高漲包括以下三種症狀:
躁高漲。以持續的情感高漲或易激惹為主要臨床症狀,並伴有思維奔逸、自負誇大、動作增多、行為輕率、注意力渙散、性慾亢進等症狀。其情感高漲具有感染力和共鳴性,與內心體驗協調一致。此病有反覆發作傾向,間歇期精神正常。
癲痛性精神病。此類患者可有情感高漲症狀,情緒增高所表現的愉快感達到極樂消魂狀態,自覺良好逢大喜,但內心體驗與不符合周圍環境,言語雖然增多,但不連貫,無感染力,有輕度意識障礙。既往患者長期有反覆發作的癲癇病史。
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的精神障礙。此類患者往往有長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質史,在使用精神活性物質時或使用之後,出現精神運動性興奮及異常情緒,從恐懼到銷魂狀態。同時還常伴有豐富生動鮮明的幻覺,以及軀體和精神依賴症狀。
欣快:通常指在腦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出現的一種快樂心情,患者自覺良好、幸福、面部呆傻、愚蠢、幼稚,無豐富的內心體驗,顯得單調刻板,引不起正常人的共鳴。
情感低落或抑鬱:指負性情緒在較長時間內持續增高。它與情感高漲相反,患者心境抑鬱、悲觀厭世、整日杞人憂天、了無興趣、自我評價過低,有度日如年之感,常自責、出現自殺念頭和企圖。情緒低落常伴有思維緩慢、言語及動作減少,意志下降,反應遲鈍。這種心情與周圍環境關係密切。其病症有以下兩種:
腦器質性與軀體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在器質性腦病中,如腦動脈硬化導致的精神障礙、肝性腦病等,欣快是情感障礙的一個常見症狀,患者自覺良好、幸福,有淺薄的詼諧、戲謔行為,因為記憶智能受損,給人以愚蠢幼稚的感覺和呆傻,其精神症狀往往具有可逆性,隨原發疾病的好轉而消失。
精神分裂症青春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器質性病理基礎不明顯,精神症狀以思維、情感和行為的不協調為主要臨床特徵,表情做作,情緒欣快,動作幼稚,興奮衝動,片斷的幻覺和妄想。此類患者病程長,預後較差。
焦慮、驚恐發作:焦慮(anxiety)指在缺乏充分根據或明顯客觀因素的情況下,過分嚴重的估計自身狀態或周圍環境,擔心自身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脅。患者感到煩躁不安、緊張恐懼、憂心忡忡,以致搓手頓足、唉聲嘆氣,如大禍臨頭、惶惶不安。也可伴有心悸、出汗、四肢發冷及胃腸功能失調的症狀。
其病狀有以下幾種:
雙相情感性障礙抑鬱相。以持續的情感低落、思維遲鈍、活動減少及意志減退為本病主要特徵。表現了無興趣、愁眉苦臉、悲觀厭世、自覺生不如死、精力減退,常自責自罪、消極自殺等,具有晝重夜輕的特點。患者對病態毫無自知力,症狀不因環境的改變而好轉。
更年期抑鬱症。起病緩慢,先有更年期綜合徵的表現,全身不適、早醒、內分泌衰退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可出現焦慮抑鬱、緊張恐懼,但思維和運動抑制不明顯。部分患者有自罪、疑病、虛無妄想及嚴重的消極行為。
反應性精神障礙。反應性精神障礙中,有一類在精神創傷下一個月左右,情緒低靡、沮喪、興趣降低,內疚或抑鬱,可伴有焦慮、緊張或激越情緒為其特點的反應性抑鬱狀態。患者的整個精神活動集中於創傷性體驗,只要與精神因素有關的情景,均易引起患者的情緒反應,就算時過境遷,仍有「觸景生情」之感。由於環境的改變症狀常可好轉。
精神分裂症後抑鬱:精神分裂症殘留期,因為心理因素、精神藥物及內源性因素等,可出現抑鬱症狀。主要表現為嚴重的呆滯、衰弱、被動及企圖自殺,感覺孤獨、茫然,思想散漫、阻塞,常與一些空洞、虛無的觀念糾纏,情感與思維、行為及環境不協調,不會因環境的變化而有所改善。
腦器質性和軀體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抑制症狀常在腦器質性或軀體疾病後發生,表現為焦慮性抑鬱,無明顯思維抑制,常有疑病念頭,症狀具有波動性,通常隨軀體疾病的好轉而消失。
驚恐發作:突然的、自發的、難以理解的驚恐體驗、恐怖、焦慮,伴有呼吸困難、頭暈、心悸、瀕死感等軀體症狀。
焦慮症。焦慮症分為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和廣泛性焦慮。驚恐發作是指原因不明的突發性緊張、恐懼、瀕臨死亡,伴有嚴重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心悸、呼吸困難、胸痛、震顫等,發作時間較短,大多不超過60分鐘,發作後正常。廣泛性焦慮是指持續時間較長的,原因不明或對象不明和內容的恐懼、緊張,並伴有植物神經症狀。
抑鬱症。抑鬱症常伴有焦慮或驚恐發作,但其焦慮和其嚴重的抑鬱症狀並存,以抑鬱、自罪、悲觀、絕望、興趣低下、能力下降、消極為主,抗抑鬱劑療效不錯。
強迫症。此病可伴有焦慮及驚恐發作,但是在強迫症狀即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有意識的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時,患者感到痛苦而焦慮、恐懼、緊張等,通常隨強迫症狀的好轉而消失。
恐怖:病人遇到特定的境遇或某一事物時,產生的一種緊張恐怖的心情。明知這種恐怖感是不正常的,卻擺脫不了。恐怖的內容有:如怕髒、怕空曠的廣場、怕見人、怕臉紅、怕上學等。
恐怖症。以恐怖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症。恐懼害怕的對象是單一的或多種的,常見者有動物、高處、廣場、閉室和社會活動等,有迴避行為,伴有植物神經症狀。明知恐怖不合理,卻反覆呈現,控制困難。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在妄想、幻覺的支配下,可出現恐懼、害怕等,但對象不明確,無自知力。
2.情感誘發障礙
情感誘發障礙是指情感始動功能失調,受到刺激時情感易於誘發或誘發困難。
(1)病因
易激惹:患者的情緒容易激惹、憤怒、稍遇刺激勃然大怒,激怒,易與人發生衝突。常見於躁狂症、腦器質性精神障礙、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神經症。
病理性激情:患者誘因不明顯或在心境惡劣的背景上,突然發作,極強烈,為時短暫的暴怒情緒;並由此產生殘暴的衝動行為而嚴重傷害他人,發作時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識障礙,事後可能出現遺忘。多見於腦器質性和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反應性精神障礙。
情感脆弱:指患者易傷感,因輕微的小事而哭泣或興奮激動,不能自我克制。見於腦動脈硬化性精神障礙、癔症、神經衰弱。
情緒不穩:指患者情緒極易變動,從一種情緒很快轉變為另一種情緒。情緒不穩定、不持久,可無外界誘因,時而悲傷、時而快樂、時而自責或時而抱怨等,有時暴怒、吵鬧、漫遊或自殺,並無故打人罵人。見於腦器質性精神障礙、酒精中毒、人格障礙。
強制性哭笑:在沒有外界誘因而突然爆發的、無法自行控制或帶有強制的哭笑,患者表情愚蠢、奇特、內心體驗缺乏。多見於腦器質性精神障礙。
情感遲鈍:患者對平時能引起鮮明情感反應的刺激表現較平淡,與之相應的內心體驗也缺乏。多以細微的情感逐漸喪失為主。如不體貼親屬、不關心同志,不認真工作,表情不鮮明生動等。多見於精神分裂症、腦器質性精神障礙早期及痴早。
情感麻木:在長期情緒壓抑狀態下(如長期拘禁)或突然遇到緊急情況時相應的情感體驗缺乏。表現既沒有恐懼,也沒有痛苦、麻木不仁。多見於反應性精神障礙、癔症。
(2)病狀
躁狂症。躁狂症患者由於情緒的不穩定,有明顯的易激惹性,憤怒和敵意,患者可因小事或因要求未滿足而勃然大怒,甚至傷人毀物,怒不可遏;但通常片斷即逝,化怒為笑,若無其事,事後仍然欣然自得。
腦器質性和軀體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腦器質性精神障礙,如高血壓病初期可出現腦衰弱綜合徵,表現情緒不穩,因素不明顯的情緒易激惹,但同時可伴有植物神經症狀如心跳加快、心前區不適以及睡眠障礙。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如甲狀腺機能亢進伴發的精神障礙可表現情緒不穩、急躁、激動、易激惹等,其激惹性並沒有特異性,但往往具有代謝率增高的軀體症狀及甲狀腺腫大。
神經症:指精神活動能力降低、情緒波動與煩惱,體感不適增加,其易激惹性由於精神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所致,但有自知力。
病理性激情。腦器質性和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如癲病所致精神障礙可出現病理性心境惡劣,不明原因下突然出現情緒低沉,易激惹、焦躁、緊張、不安、恐懼,對周圍種種都感不滿,抱怨別人對自己不好。有時暴怒,極殘忍的攻擊他人。通常發作數日或數小時。
反應性精神障礙。由於突然和劇烈的精神刺激,而出現急性心因反應,在輕度意識障礙下,表現出動作雜亂而無目的性,衝動傷人行為,情緒緊張、恐懼,可以出現片斷的幻覺及妄想。但持續時間較短,意識障礙的程度若有波動,臨床表現也隨着變化。
情感脆弱。腦動脈硬化性精神障礙。情感脆弱是早期腦動脈硬化最典型症狀,患者表現控制情感的能力減弱,極易傷感及激惹,或無故地憂慮抑鬱、苦悶或悔恨。疾病逐漸發展,在智能障礙明顯的階段,上述情感障礙也相應加重,明顯地表現為情感脆弱、不穩、欣快或呆滯,或出現強制性哭笑。
癔症。癔症患者常因小事而表現哭笑、喊叫、吵鬧等,情感轉變迅速,具有暗示性。
神經衰弱。患者因興奮性增高,易激動,常因小事情即可引起強烈的情感反應。易激惹、易傷感,常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而悲痛落淚,憂傷沮喪。還可出現易疲勞或衰竭,並伴有軀體和神經精神症狀等。
情緒不穩。腦器質性精神障礙。早期患者經常表現情緒低落,抑鬱寡歡,有時出現焦慮、驚嚇或恐懼,有時對周圍漠不關心,興趣減退,但通常均較膚淺,易變動。同時此類患者還具有腦器質病理基礎和器質性軀體症狀及體徵。
酒精中毒。在急性酒中毒患者中,由於一次性飲酒過量,患者表現為一種特殊的興奮狀態,情緒易激惹和不穩定,言語增多,重複,有誇大成分,大聲辱罵對平時不滿意的事,有攻擊行為;此時口齒含混,手唇震顫,走路不穩,面部潮紅,心率增快。
人格障礙。人格障礙患者可出現嚴重的情感障礙,情感不穩定,易激惹,易增強或低落,有的對人情感膚淺,甚至冷酷無情。人格障礙通常早年開始,人格嚴重偏離正常、不協調;行為目的和動機不明確,行為大多受情感衝動的影響,對人格沒有自知力,不能從過去的生活經驗中吸取教訓,矯正困難、預後不良。
強制性哭笑。腦功能硬化性精神障礙。此類患者早期多誘因不明顯逐漸出現類神經衰弱的症狀,同時伴有情緒不穩;隨着疾病的發展,智能可能受損,情感症狀加重,出現強制性哭笑。本病症狀具有波動性,軀體檢查有腦動脈硬化徵兆,同時血膽固醇和血脂高於正常範圍。
肝豆狀核變性。肝豆狀核變性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疾病,起病年齡多在兒童或少年,可出現神經精神症狀,早期即有明顯的人格和情感改變及維體外系運動障礙。表現震顫、肌張直、「面具臉」、強制性哭笑。體格檢查有色膜素損害、肝損害和血清鋼氧化酶活性降低。
麻痹性痴呆。是由梅毒螺旋體侵犯大腦而引起的一類慢性腦膜炎,可出現神經系統、軀體和精神等方面的症狀。在疾病的發展階段情緒多不穩定,有的表現情感脆弱和強制性哭笑。精神分裂症。情感遲鈍淡漠,情感反應不符合思維內容以及外界刺激,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徵。同時患者還具有思維聯想障礙。幻覺、妄想、意志減退和行為退縮。青壯年多發病,病程遷延,無腦器質性症狀和體徵。
腦器質性精神障礙。情感障礙是腦器質性精神障礙患者常見症狀之一。部分患者可表現情感遲鈍,對什麼事情都漠不關心,也可伴有智能減退和人格改變。這類患者可通過軀體和實驗室檢查以確診相應的腦器質性疾病。
情感麻木。反應性精神障礙。患者遭受劇烈精神創傷後而出現急性心思反應,部分患者表現僵住不動,運動抑制,情感沒有反應,呆若木雞,甚至對痛覺刺激也沒有反應。其病程一過,復發少。
癔症。有些癔症患者由於誇張與做作,表現閉目不動、呼之不醒、推之不動,似乎相應的情感體驗缺乏,沒有恐懼和痛苦感。但這類患者以往有癔症發作史,遇到刺激還會有類似發作。
3.情感退化
患者的情感變得極幼稚或衰敗稱為情感退化。
(1)病因
情感幼稚:是指患者的情感缺乏節制,極易流露出來,如同小孩一般表現。患者對外界刺激反應迅速而強烈,稍遇刺激則嚎陶大哭或暴跳如雷,而稍加安撫則破涕為笑。患者由於大腦皮質的控制能力減弱,其情感活動易受本能支配或直覺的影響,而缺乏克制和理解能力,且很容易流露出來。常見於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癔症、痴呆患者。
情感衰敗:是指患者對各種事物逐漸喪失自己的內心體驗,帶着傻笑的面容或毫無表情,通常外界刺激很難引起情緒反應,對於重外界干擾可有些憤怒或迴避反應。是整個精神活動衰退的一部分。常見於精神分裂症衰退型或痴呆患者。
(2)鑑別診斷
①情感幼稚。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患者,可出現情感幼稚表現,表情喜怒無常,忽哭忽笑,易受外界刺激干擾,時而衝動興奮、打人毀物,時而亂跑,學雞鳴狗叫,如同三歲兒童;同時具有思維零亂、破裂,行為愚蠢、奇特,有片斷幻覺、妄想,也可有性慾亢進意向倒錯,病程進展較快,人格逐漸衰退。
瘟症。這類患者本身性格就有強烈情感生和情感多變性,情感活躍、生動、膚淺、幼稚,情感反應容易從一個極端轉向另一個極端。部分癔症患者可表現童樣痴呆症狀,患者自稱為兒童,其談話聲調。內容、表情、動作都和兒童一樣,表現十分幼稚、頑皮。似乎好像痴呆狀態,但患者實際上並無智能障礙。
腦器質性精神障礙。腦部長期的器質性病變,可出現痴呆綜合症,表現為全面的智能、記憶的衰退和人格改變,智力和記憶障礙是痴呆突出表現;人格改變主要表現在性情急躁易怒、多疑,倫理道德觀念減退,行為愚蠢,情感淡漠,幼稚、欣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②情感衰敗。
精神分裂症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由於病程不斷進展,精神症狀日益加重,以精神分裂症的陰性症狀為主,表現性情孤僻、意志活動低下,情感淡漠以至衰敗,整日傻笑,對任何刺激無動於衷,思維貧乏,喪失社會功能。
腦器質性精神障礙。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痴呆患者,由於智能減退、人格改變,表現社會功能衰退,孤僻、退縮、自語、傻笑,對外界刺激缺乏內心體驗。此類患者有腦部器質性病變的症狀和體徵。
視頻
什麼是情感障礙?治療情感障礙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