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改革(英語:reform),古稱變法,是指各種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宗教等方面改良革新,改革的實質是階級利益的調整,以除舊布新。目的是要革除現有的社會制度中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部分,使之符合新的生產力發展的需要。相較於革命是以暴力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權以達成改變現狀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之內實行變革。通常一個改革是否能成功也會影響該國的國勢,若成功可讓該國走向穩定局勢,若失敗可能遭致內亂或衝突。
改革必然要付出代價,且要承受內部和外部、客觀和主觀制約。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社會通過不斷改革進步,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根據馬克思學說,歷史上的改革,有奴隸主性質的改革(如管仲改革)、封建性質的改革(如商鞅變法、北宋熙寧變法)、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如日本明治維新、戊戌變法、美國羅斯福新政)還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中國改革開放和蘇聯的經濟改革)。
目錄
中國歷史上的改革
古代
先秦時期的改革,是中國歷史早期的改革,大多是為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爭霸戰爭的需要,大多有利於封建國家的發展。
- 春秋時期的管仲改革
- 鄭國的子產變法[1]
- 秦國秦穆公的變法稱霸
- 楚莊王的改革
- 魯國的「初稅畝」
- 趙國的胡服騎射
- 東漢初年光武帝的改革
- 1901年立憲派康有為和梁啓超推動立憲運動,慈禧太后推行清末新政。推行君主立憲、建立新軍、廢除科舉、整頓財政等一系列社會改革
世界歷史上的改革
視頻
改革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子產改革:除了商鞅、吳起、李悝外,另一個改革家和變法者。,搜狐,2020-02-27
- ↑ 戴克里的行省改革,使羅馬人民能夠安穩的生活!,網易訂閱,20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