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推恩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推恩令,是漢朝漢武帝時期推行的一個旨在減少諸侯封地,削弱諸侯王勢力範圍的一項重要法令。主要內容是將過去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傳給嫡長子的情況,變更為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成幾個部份傳給各個兒子,分別形成直屬於漢廷的更小的王國與侯國,達到分化、削弱諸侯王國勢力的效果。

名詞釋義

西漢初,諸侯王的爵位和封地都是嫡長繼承制,由嫡長子單獨繼承的,其他子孫得不到尺寸之地。漢文帝時曾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政治主張,雖然兩代採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漢武帝初年,「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謀以逆京師」,嚴重威脅漢朝的中央集權。因此元朔二年正月,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了晁錯削藩令引起七國之亂的教訓,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於縣。這使得諸侯王被「變相削藩」,避免激起諸侯王反抗的可能。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導致封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從此「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