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
漠河 |
中文名稱 : 漠河 外文名稱 : Mohe 行政區類別 : 縣級市 所屬地區 :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 下轄地區 : 6個鎮 政府駐地 : 西林吉鎮 電話區號 : (+86)0457 郵政區碼 : 165399 地理位置 : 中國最北部,黑龍江上游南岸 面 積 : 18427平方公里 人 口 : 78029人(2015年) 方 言 : 東北官話 氣候條件 : 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 北極村 機 場 : 漠河古蓮機場 火 車 站 : 漠河站、圖強站、阿木爾站、古蓮站 所屬城市 : 車牌代碼 黑P 行政區劃代碼 : 232701 地區生產總值 : 29.3億元(2018年) |
漠河:在黑龍江北部的大興安嶺地區,有一個邊陲小鎮――漠河鎮,位居中國的最北端,素有「中國的北極村」之稱。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種神奇的天文景觀―――北極光。所以,漠河鎮又被稱為「不夜城」。
漠河地處北緯53°的中俄界江黑龍江南岸,常年寒冷如冬,夏季只有半個月左右,而且晝長夜短,白晝可達19小時以上。夏夜,如果你幸運的話,還可在北極村看到北極光橫空出世的風采。這是我國唯一能欣賞光耀天地、奇異瑰麗的「北極光」的地方。冬季的「北極村」一派茫茫雪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飛馳的馬拉雪橇,別具情趣,無不令旅遊者流連。漠河以西82公里的洛古河村,就是中國第三大河―――黑龍江的源頭了。在這裡,你既能探訪東北母親河源頭;漠河黃金開採有百餘年的歷史,曾被慈禧定為「胭脂溝」,可沿着一條古代的「黃金之路」,尋覓那些艱苦而頑強的淘金者的閃光足跡。
漠河是國內無污染的天然淨土之一,是國家生態安全重要保障區、黑龍江省生態功能保護區,全年「優良」空氣天數達350天以上,空氣中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達5萬個,細顆粒物年均值為10微克以下,下轄四鎮一鄉和五個林場,總面積18367平方千米。境內聚集着漢、蒙、回、滿、朝鮮、鄂溫克、鄂倫春、錫伯、土家等11個民族。擁有中國最北、龍江源頭、神奇天象、聖誕世界、原始石林等壟斷性旅遊資源;建成北極村、石林地質公園、聖誕村、觀音山、神龍灣、北紅村等多個景區景點,北極村為國家5A級景區。漠河1986年10月6日,漠河首次通航直升機[1]。
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目錄
基本概述
1981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建縣,現與西林吉林業局政企合一。全縣所轄四鎮:西林吉、圖強、勁濤、興安;一鄉:北極鄉;五個林場:古蓮、前哨、河東、河灣、金溝,縣址在西林吉鎮。漠河縣總面積18367平方公里,境內有漢、蒙、回、滿、朝鮮、鄂溫克、鄂倫春、錫伯、土家等17個民族,人口已逾十三萬。
漠河縣自然資源豐富,以森林、礦產、旅遊、珍稀動植物資源聞名於世。全縣林地面積16281平方公里,木材總蓄積量14647萬立方米,主要樹種有樟子松、落葉松、白樺、楊樹、柳樹、雲杉等;礦產資源有黃金、煤炭、石灰石、石墨、膨潤土、大理石、汞、黃鐵、水晶等,其中黃金、煤炭開採已形成規模,特別是黃金開採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曾被慈禧定為「胭脂溝」村內有「中國最北一家」、「北陲哨兵」碑、「神州北極」碑、望江樓等旅遊景點。每年夏至,縣政府都要在此舉辦盛大活動,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中俄界河——黑龍江源於漠河,江水晶瑩,曲折而下,兩岸風光絢麗,景色秀美,境內原始森林繁茂蔥鬱,可探險、狩獵、篝火野宿。「胭脂溝」、「古黃金之路」充滿歷史的神秘,雅克薩古戰場等明、清、民國時期的古蹟遺址景點眾多,隨處可見。近年又開通了對俄過境游,為漠河旅遊事業插上了飛向世界的翅膀。野生動物資源種類繁多,有馬鹿、馴鹿、梅花鹿、棕熊、紫貂、飛龍、野雞、梆雞、野豬、獐、狍子、雪兔等珍禽異獸四百餘種。黑龍江冷水魚更是享譽海內外。這裡的綠色植物天然、名貴、無污染,牙格達(紅豆)、都柿、草莓、山葡萄、山丁子是釀酒和調製純綠色飲品的最佳原料;猴頭、木耳、蘑菇、蕨菜、金針菜等遍布群山峻岭,另有名貴草藥三百餘種。
地理位置
漠河縣是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下轄的一個縣,是中國最北邊的縣。面積18233平方千米,人口83465人。郵政編碼165300。縣人民政府駐西林吉鎮。該縣的北極村是中國最北端的村鎮。漠河縣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中國的最北方。地理坐標為東經121°07′—124°20′,北緯52°10′—53°33′。東與塔河縣接壤,西與內蒙古額爾古納右旗交界,南與內蒙的額爾古納左旗為鄰,北與俄羅斯隔江相望。界河黑龍江,自上遊河口算起,邊境線長245公里,境內南北寬150公里,總面積18 233平方公里。漠河縣面積占大興安嶺地區總面積的21.6%,占全省總面積的3.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里4.64人。除黑龍江之外,境內最大河流為額木爾河,發源於伊勒呼里山北麓,流經境內230公里,於本縣興安鎮古城島注入黑龍江。
自然氣候
漠河縣在中國最北端毗鄰俄國西伯利亞地區,是全國氣溫最低的縣,天氣嚴寒而且常年溫度較低。冬季氣溫一般在-40℃以下,是全中國氣溫最低的縣份。而全年主風向為西北風。漠河縣一月份平均溫度-30.9°C,冬天最低氣溫僅-52°C。七月份平均溫度為18.4°C,最高溫可達39.3°C。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大陸及海洋季風交替影響,小氣候變化多端,局部氣候差異顯著。冬季在極地大陸氣團控制下,氣候寒冷、乾燥而漫長;夏季受副熱帶海洋氣團的影響,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氣候濕熱,日照時間長,適宜耐寒生作物生長,但易發生洪澇和低溫冷害;春、秋兩季,因冬夏季風交替,氣候多變。春季多大風,降水偏少,物燥乾旱,易發生森林火災;秋季降溫急劇,常有早霜和凍害發生。
漠河縣每年平均氣溫在-5.5℃。各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月份長達7個月之久。氣溫年較差為49.3℃。平均無霜期為86.2天。年平均降水量為460.8毫米,全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7月份。5~6月份為旱季,7~8月份為汛期。太陽輻射總量年平均為96~107千卡每平方厘米,日照時數為2377~2625小時。≥10℃的積溫為1436~2062℃;。
漠河為多年連續凍土區,凍土最厚達100米以下,凍土融凍最淺的地方,最大融凍上界面僅20厘米左右。對本地的野生動植物的生存和生長,超過能耐受的低溫極值,並成為限控因素。但對喜低溫的耐寒的動植物,都是適宜的溫度範圍。
旅遊景區
極光
在黑龍江北部的大興安嶺地區,有一個邊陲小鎮--漠河鎮,位居中國的最北端。在這裡,可以看到一種神奇的天文景觀--北極光。所以,漠河鎮又被稱為「不夜城」。「金雞冠上的綠寶石」漠河是中國邊境線上最北端的城鎮,由於偏遠和嚴寒,素有"中國北極城"之稱。東臨黑龍江,西倚大興安嶺,群山蜿蜒於西南,河川交錯于山下,形成了"山環水抱漠河城"的勝景。漠河位於北緯五十三度半的高緯度地帶,因而有「白夜」和「北極光」兩大天然奇景。在漠河上空的北面,經常出現絢麗多彩的北極光奇景。北極光在北面天空開始出現時,是一個由小至大、顏色變幻不定的光環,色彩臻至最燦爛妍麗時,光環慢慢移向東邊,由大變小,逐漸消失。是難得一見的奇景[2]。
北極村
漠河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北極村古風淳樸,靜溢清新,景色宜人。每逢夏至,前來觀賞「北極光」和「極晝」的遊人絡繹不絕;中俄大界河-黑龍江起源於漠河,江水晶瑩,曲折迴環,順流而下,盡覽兩岸秀麗景色和異國風光;漠河原始森林繁茂蔥鬱,山風送爽,林莽飄香,野外探險,簧火野宿盡添大自然神秘的色彩;古老的漠河,歷史文化淵遠流長,滿清、日偽時期的古蹟遺址隨處可見,尤以慈禧太后的「胭脂溝」和「古黃金之路」聞名於世。
日偽電廠遺址
日偽電廠遺址位於黑龍江邊,在北極村通往北極哨所的途中,這裡是一處沒有景觀的「景觀」,遊人所面對的不過是一片柳條與灌木,但在1945年以前,這裡卻是日本人所建的一處60馬力的電廠。
據漠河鄉老人講,1934年5月,也就是日本人侵占漠河4個月左右,日本人就成立了採金株式會社,他們為了更快地掠奪中國的黃金,認為手工淘金太慢,不能滿足大量開採的需要,多次到呼瑪、漠河、歐浦等地進行考察,決定在漠河黑龍江上游建造一座60馬力的發電機組。
但這個計劃並沒有達到目的,直到1945年電廠的主要設備安裝完畢,還沒等投產,同年8月8日,前蘇聯就對日宣戰,電廠停建。8月11日,漠河解放,8月13日,前蘇聯紅軍撤回國時,將電廠進行破壞,並將主要設備全部拿走,就連深埋於地下的電纜也沒有放過。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地方並不是當年電廠的原址,而是在上游,1958年那一場大水,將一個巨大的水泥發電機座衝到了這裡,原址已無從考證,故將此處設為「日偽電廠遺址」。
古城島雅克薩古戰場遺址
古城島位於漠河縣興安鎮北4千米的黑龍江中,為黑龍江第二大島,距中國岸50米,距俄國岸350米。島嶼對岸為雅克薩城,今為俄國阿爾巴金諾。在雅克薩之戰間,清軍在島上築土城、建營盤,設置指揮部,成為清軍收復雅克薩的橋頭堡,因築土城而得現名。
現古城島15平方千米,島上的城堡與炮台至今還留有痕跡。1964年前,額木爾公社曾駐於島上,後為古城村,大部分土地已開墾種田。1985年春汛,發生冰凌災害,村民遷至內地,留有一棟二層樓房,矗立於島中,守望着綠油油的田地。環島岸邊喬灌叢生,森森古樹,枝枝相連,英姿挺拔,像守護的戰士。波光粼粼的江水,合抱着島嶼緩緩地流進幽遠的山谷,陣陣轟響,仿佛聽到了古戰場隆隆的槍炮聲。
旅遊指南
交通
去漠河路途遙遠。漠河縣城所在地的漠河縣站,每天有兩趟快車經過:2667/2668PK-普快,由大連往返於漠河,全程2184公里。K7041/K7042KKS-空調快速由哈爾濱(哈爾濱東)往返於漠河,全程1203公里。一趟慢車,由大興安嶺首府加格達奇,往返於漠河。從漠河縣城西林吉鎮乘班車1.5小時即到中國最北端的漠河鄉北極村(每天只有一班車),如包車游漠河,250元/天,當天即可來回。漠河古蓮機場作為中國第134個機場(也是中國最北的機場),於2008年建成通航。已開通漠河至哈爾濱至北京、漠河至黑河、漠河至海拉爾三條航線,每日一班。
住宿
漠河縣委招待所(西林吉鎮),普通四人房一個床位也要30-40元。漠河金馬飯店(西林吉鎮)。漠河北極驢友之家(北極村)。漠河紳恆賓館。漠河聖源賓館等。
特別提示
漠河是全國最冷的地方,冬季溫度常在零下30-40℃。冬季去漠河建議穿暖棉內衣、皮衣、老棉褲、帽子要過耳,兩層手套,三層襪子,鞋子要穿比原來大2-3碼的,這些衣物務必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大城市事先買好。鋼筆不能用(墨水凍住不能寫),傻瓜機也不太好用,還要注意相機的保暖。
歷史沿革
舊石器時代
漠河歷史悠久,在舊石器時代已有遠古人類聚落。漠河縣地處高緯度,受太平洋影響,生態環境得天獨厚,依山傍水,植物繁茂,動物繁多,是古人類理想的居住場所。境內發現的老溝和洛古河兩處古遺址,是距今1─3萬年前古人類活動的遺蹟,兩處出土的文物證明,漠河縣當時的遠古人類處於母系社會階段,過着原始的漁獵生活,並形成聚落定居。
春秋戰國
漠河境域為東胡、山戎之地,《伊尹朝商書》記載:早在商朝之初,東胡族已出現商的北方。又據《逸周書.王會篇》載:兩周之初,東胡又達周的北方正東。《史記.匈奴列傳》:燕北有匈奴,戰國時東胡勢力強盛,曾打敗燕國,迫使其賢將秦開為人質,後秦開歸燕,率軍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餘里。
兩漢時期, 漠河境域屬於烏桓和鮮卑之地。
魏晉南北朝時期
漠河境域為鮮卑東部之境。鮮卑即為東胡族余支,其居住地在黑龍江、西伯利亞和遼水流域一帶,西伯利亞即由鮮卑一音而得。南北朝時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李敞住祭石室,其地在今大興安嶺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首府阿里鎮西北10公里處的嘎仙洞。
隋唐時期
漠河境域屬於契丹室韋之地。唐代,契丹居室韋山,室韋山在漠河西南境,漠河一帶稱為室韋國,唐王朝在黑龍江西部設置室韋都督府,漠河地受其管轄。
室韋之名始建於北魏史籍,分布於今天大興安嶺東西兩側,黑龍江南北兩岸。據《舊唐書.室韋傳》載:東至黑水,西接突厥,南接契丹,北至于海。與《新唐書》所載略同。唐代室韋東界到精奇里江至牛滿江一帶。室韋西界在今呼倫湖一帶,南界在霍林河流域,北界所到之海當為今鄂霍次克海。
室韋從唐貞觀三年(629年)入貢,歷開元、天寶、大曆、貞元、太和、開成、大中、咸通,朝貢不絕。唐並於室韋居住中心地區設室韋都督府管轄室韋諸郡。據《通典.邊防典》《舊唐書.室韋傳》、《新唐書.室韋傳》和《隋書》記載:唐代室韋共有二十二部其中:落俎室韋,在今精奇里江東西北,黑龍江上游北案一帶。大室韋,在今額爾古納河下游之南。蒙兀室韋,在阿爾巴西河,今額木爾河流域(漠河縣境內)。據《舊唐書.室韋傳》: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韋部落,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東北界俱倫泊,屈曲東流,經西室韋界又東經大室韋界,又東經蒙兀室韋之北、落俎室韋之南,又東流與那河、忽汗河合。
蒙古室韋從額木爾河西遷的時間,《蒙古秘史》載:在7世紀,成吉思汗的始祖孛兒貼赤那帶領部落離開興安叢林西遷,渡騰汲思海,到鄂嫩河的不兒罕山駐牧,但7世紀是初唐,當時蒙古室韋並未離開額木爾河流域,直到唐末仍在呼倫湖北一帶定居。
遼時期
916年,居住東北的契丹族興起,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8部,平定了奚和室韋,建立了契丹國;後改國號為遼。10世紀,室韋各部盡屬於遼朝。《契丹國志》記載:太祖並儲蕃三十六國,室韋在其中。遼繼唐在黑龍江上游地區設治管轄室韋各部。遼初,漠河地方屬東京道室韋王國府管轄,到遼聖宗時,改屬西北路招討司室韋節度使管轄。
金時期
漠河為上京治下的蒲與路(路治所在今克東縣境內)的西境。1115年,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率部滅遼後,建立金國,於公元1125年統一了東北全境。
1129年(金天會七年)進在東北地區設置了上京、咸平、東京和北京4個路,蒲與路為上京管轄。《金史.地理志》載:蒲與路,國初置萬戶,海陵閣罷萬戶,乃改置節度使。經當代考古證實蒲與路南起今呼蘭、肇州以北之地,西境以嫩江和今泰來縣接壤,東境至湯旺河,北抵外興安嶺,漠河地自在其中。
元時期
元初,漠河屬蒙古貴族鐵木哥斡赤斤的封地,後改為遼陽行省蒲與路管轄。13世紀,成吉思汗滅金後,開始分封諸候,劃分領地,將今嫩江流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之地,封給其三弟鐵木哥斡赤斤。後諸王叛亂被平定後,設立嶺北行中書省,漠河地在其治下的和林總管府管轄地區內。嶺北行省,管轄區域從大興安嶺以西,哲里木盟以北直至北冰洋盡屬嶺北行省;大興安嶺東至日本海屬遼陽行省轄地。
明時期
明代,漠河屬奴兒干都司木河衛之地。1409年(明永樂七年),明王朝在黑龍江下游與阿姆汞河江流處右岸的特林設立奴兒干都司,奴兒干為滿語的譯音,漢語意為圖畫,因改該地山川秀麗,風景如畫,故名。奴兒干都司共轄384衛,24所,7城站,1寨,所轄區域北界至外興安嶺,東至鄂霍次克海的庫頁島。
明正統(1436-1449年)後設立木河衛,對黑龍江上游地區實行有效管轄。據滿文老檔記載,木河衛直1564年(明嘉靖四十年)還向明王朝請求襲職。
清時期
在清軍入關前,東起鄂霍次克海,西至貝加爾湖之間的廣大地區的索倫部各族都已臣服於清王朝。清初漠河為索倫達斡爾頭人拉夫凱王爺的領地。因清軍入關,無暇顧及東北邊防,致使羅剎(沙俄)不斷侵擾,居住在黑龍江上游地區的達斡爾人,先後遷到嫩江流域定居。同時遊獵在外興安嶺勒拿河和結雅河流域的鄂溫克人和鄂倫春人,逐漸遷徙到阿木爾河、盤古河和中耳河流域等黑龍江右岸上游一帶。
1644年,清軍入關後,整個東北地區由盛京總管府管轄。1653年,設立寧古塔昂邦章京。1662年(清康熙元年),昂邦章京改為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簡稱寧古塔將軍),漠河地方在其管轄之下。
1674年(康熙十三年),清政府開始在黑龍江左精奇里江口以難的黑龍江東岸(明代忽里平寨舊址)修建木城璦琿。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設立黑龍江將軍,黑龍江第一任將軍薩布素率部戍邊於璦琿,統轄松花江左岸以北,包括漠河在內至外興安嶺的廣大地區。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後於黑龍江城
(璦琿)設立黑龍江副都統,漠河為黑龍江副都所轄。1691年(康熙三十年)設布特哈總管衙門,漠河境內原為黑龍江城所轄的鄂倫春、索倫、奇勒爾等牧獵地區,改屬布特哈巡查與管轄。
1882年(光緒八年),漠河規劃興安城總管衙門。1883年俄人結夥在阿勒巴金河(今額木爾河)支流的什都哈河(今老溝河)流域盜採黃金,並成立所謂熱爾圖加共和國。1885年清政府察覺後於令黑龍江副都統到漠河調查,1886年(光緒十二年)派兵消滅熱爾圖加共和國。1888年(光緒是十四年)北洋政府於此處創辦漠河金礦總局。1894年(光緒二十年)後,漠河為黑龍江副都統下庫馬爾路協領管轄。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興安城總管衙門裁,撤黑龍江將軍衙門改行省。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設黑河府),今漠河地域則隸屬黑河府管轄。同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黑龍江巡撫周樹模奏請設立漠河直隸廳,為緩設之缺,未及實行。
民國時期
宣統元年11月17日在漠河設立總卡衙門,總卡衙門為璦琿道所轄,委佐領文景為總卡官,同時成立漠河守備隊,在黑龍江沿岸漠河境內設監視所6處,由守備隊管轄。總卡官文景於1910年(宣統二年)
五月初一日正式接管一切地方事務,節制洛古河至安羅之間的8處卡倫。漠河總卡是軍政合一的地方政權機構,是為漠河地方政權設治依始。
1912年(民國元年)6月,北洋政府撤銷璦琿兵備道,7月在黑河成立黑河道。1913年(民國2年),北洋政府又將黑河道改為黑河觀察使,漠河則先後隸屬於黑河道、黑河觀察使統轄。
1914年(民國3年)黑河觀察使又改為黑河道。同年7月1日,漠河總卡衙門改為漠河設治局,管轄額爾古納河下游的珠爾干河和漠河兩處總卡所轄區域。設治局駐漠河街,漠河設治局隸屬於黑龍江省黑河道管轄。
1917年(民國6年)1月26日,漠河設治局改升為漠河縣,為二等縣,隸屬於黑河道轄治。
1929年(民國18年),廢道制,黑河道改為黑河市政籌備處。漠河縣改由省直轄,直屬黑龍江省公署,為一等縣。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入中國東三省,1932年4月1日黑河淪陷。1934(偽康德元年)1月,日軍討伐隊侵占漠河。同年5月偽漠河公署成立,定為丙級縣。10月,偽滿政府決定將東三省劃為14省,偽滿洲帝國民政部於黑河設立了黑河省開始辦事處,11月改為黑河省籌備委員會,12月1日偽黑河省在黑河宣告成立,漠河縣直至偽滿政府滅亡,均隸屬偽黑河省所轄。
1945年8月8日,蘇聯紅軍對日宣戰。8月11日,蘇軍陸、海、空三軍對漠河日軍發起進攻,8月13日漠河全縣光復,此期間漠河隸屬黑龍江省轄區內。
1947年2月,黑龍江省和嫩江省合併為黑龍江嫩江聯合省,簡稱黑嫩省,成立黑龍江嫩江聯合政府,漠河縣為其第五專署(黑河)領導。3月,人民解放軍某部三旅挺進漠河,解放漠河全境,同時撤銷縣制併入呼瑪縣,9月,漠河復歸黑龍江省領導。
1948年,土改運動結束後,在原漠河縣設立呼瑪縣第五行政區,下轄漠河、額木爾、馬倫、開庫康4個鄉。
建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漠河仍為呼瑪縣領導。1958年,改鄉成立人民公社,是時為黑河專區呼瑪縣領導。1967年,呼瑪縣革命委員會成立,歸黑河地區革命委員會領導。1970年,呼瑪縣從黑河地區劃出,歸大興安嶺地區領導。同年8月5日,古蓮區和阿木爾區成立。1976年,將阿木爾西部劃出,成立圖強區,三個區均為縣級政企合一體制,均隸屬於大興安嶺地區領導。
1981年5月14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塔河、漠河兩縣,將呼瑪縣西北部的馬倫、開庫康兩個公社劃規塔河縣,將漠河、興安兩個公社和阿木爾、圖強、古蓮3個行政區及富克山待開發無人區劃歸漠河縣,縣人民政府於同年8月16日在西林吉鎮成立,歸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領導。
區域變遷
據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存(民國元年7月4日)《黑河道及沿邊各署局、卡暫行辦事權限》載:漠河總卡在民國之初區域無變,呼瑪廳改設治局,現轄區域,暫依擬設呼瑪、漠河兩廳屬境為界,呼瑪內之呼瑪爾河總卡官,因呼瑪現設治即行裁撤。唯漠河總卡(官)距呼瑪甚遠,暫仍設立,並管所轄各分卡,仍歸呼瑪設治局節制。1912年(民國2年)冬,因呼倫貝爾蒙古獨立,珠爾干河總卡官趙春芳組織漢軍二營,占據吉拉林,與叛蒙拚死抵抗。呼倫蒙古獨立後,唯珠爾干河總卡轄地不服叛亂。之後,黑龍江督軍命令趙春芳率兵退守漠河,並決定將珠爾干河總卡併入漠河總卡。1914年(民國3年)初,珠爾干河總卡轄地與漠河總卡轄地完全合併後,於同年5月間成立漠河設治局,其轄境範圍包括珠爾干河總卡併入轄地6.2萬方里,合1.55萬平方公里。轄境四至:東部以安羅卡轄界與呼瑪的依西肯卡轄界接壤,西部經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的後貝加爾州為界,東西長435公里,南至伊勒呼里阿林山與嫩江縣毗鄰,北至黑龍江主航道水中流與俄羅斯國的阿穆爾州以水為界,南北寬約375公里。據1914年(民國3年),黑河道尹調查,漠河設治局轄境總面積為22萬方里,合5.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今天漠河縣總面積的3倍多。
1917年(民國6年)1月26日,漠河縣成立,縣轄區域與設治局區域相同,又據1928年(民國17年)漠河縣公署內務調查統計,漠河縣總面積為30.36萬方里,合7.59萬平方公里。1929年(民國18年)歐浦設治建縣。將漠河東北部劃規歐浦縣,漠河區域變化為:東至馬倫與歐浦、呼瑪縣接壤,西至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後貝爾加州為界,東西寬345公里;南至伊勒呼里山,與嫩江縣和以牛耳河與呼倫貝爾的一部分為界,北至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俄羅斯阿穆爾州為界,南北寬375公里。
偽滿時期境域
1934年(為康德元年)漠河淪陷為日本殖民主義統治,為漠河縣管轄範圍仍沿襲民國時期的區域。同年,為滿洲國中央改行帝制,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將東北三省劃為14省管轄,漠河縣隸屬為黑河省。據為黑河省總務廳於1935年(為康德2年)10月調查,漠河縣總面積為433150平方米,和32638.7平方公里。
1939年(為康6年)6月,又將興安北省北部劃歸漠河縣管轄。其四至:東與歐浦、呼瑪兩縣接壤,南與興安北省交界,西南、西部與室韋、奇乾兩縣毗鄰,西北和北部隔水與蘇聯赤塔、阿木爾兩洲相望。
解放時期境域
1947年3月,漠河縣解放。人民解放軍某部三旅領導漠河人民成立民主政府,接管全縣。同年6月,黑河專署專員許烈到漠河視察,並率領章文坦、謝寶齋2人帶工作隊正式接收漠河,成立;建聯會,一切權力歸建聯會。
1948年1月,因西部斯大遼克相距漠河太遠,交通困難,不便領導,黑河專署派建聯會主任謝寶齋到內蒙古協商化界,將斯大遼克以西劃給內蒙古管轄,劃定洛古河以上第一號航標燈為內蒙和黑龍江省的分界點,同時成為漠河西部的分界線。
現行境域
1981年5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塔河、漠河兩縣,其轄區域東以塔河縣為鄰,西與內蒙古的額爾古納旗為界,南和內蒙古額爾古納左旗、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之一部接壤,北隔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蘇聯赤塔、阿木爾兩洲相望。
上至額爾古納河口,下至謝尼康河口,沿黑龍江邊界線長245公里,南北寬150公里,總面積18233平方公里,占大興安嶺地區總面積的21.6%,占全省總面積的3.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7人。面積是黑龍江省最大的縣份,人口密度是全省最低的縣份之一。
經濟發展
2009年,漠河縣在金融危機影響加深、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下,縣域經濟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兩位數增長。截至8月末,全縣小口徑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6092萬元,同比增長20.9%;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7463萬元,同比增長4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6989元,同比增長11.6%;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106元,同比增長76.1%。增速、排名均居大興安嶺地區首位。
自然資源
礦金砂
漠河縣山區在複雜的地質建造和多次造山運動的內外營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自清代咸豐間發現金礦始至1990年,勞動人民對礦產的認識和開採利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光緒初年,漠河金礦遭到沙俄殖民主義者盜採。在漠河縣倫陷後,日本對境內礦產資源進行過掠奪性的開採。經過100多年的探查、開採和近年的地質鑽探,到1990年末止,境內已發現的礦種有:砂金、煤、石灰石、雲母、珍珠岩、石墨、閃長岩、膨潤土、粘土、沸石、石英沙、黃鐵、大理石、鉛、泥炭、磁黃鐵青砂、花崗岩、貢、銀、冰晶石等20餘種。礦產地55處,屬7個工業類型。其中已開發利用的主要有黃金、煤、石灰石等少數幾種。漠河縣是國家重要產金地之一。開採歷史悠久,產金甚巨。自清末光緒年間,驅逐沙俄金匪後,由國家開辦,黃金產量一度超過五代時期具有黃金天府之稱的山東省招遠縣而躍居全國之首。1985-1986年,連續兩年跨入全國產金百兩縣的行列。主要金礦分布在老溝、富克山、瓦魯庫托河、興華溝、古蓮河、夾五克河、馬大爾河、龍溝河、馬尼契河、大林河、吉魯洽氣河、雞心溝、音大魯赤河等地,全縣估計儲量在100噸以上,工業儲量50噸。截止1990年底,全縣已探明儲量為40.5噸,其中儲量分布為:
1.老溝2.7噸 2.富克山4.5噸 3.瓦魯庫托河2.7噸 4.興華溝0.7噸 5.古蓮河4.0噸 6.夾五克河2.1噸 7.馬大耳河2.7噸 8.龍溝河1.6噸 9.馬尼契河6.3噸 10.大林河8.0噸 11.吉魯洽氣河1.4噸 12.雞心溝2.5噸 13.音大魯河1.3噸
煤礦
漠河境內煤炭儲量豐富,以霍拉盆地煤田為著名。此外在河東林場施業區、前哨林場施業區也發現露頭跡象。此外,在額木爾河中游西岸已發現煤礦5處。
古蓮河煤礦
1973年開始籌建,定名古蓮河煤礦。礦區位於漠河縣西林吉施業區煤田林場霍拉盆煤田月牙湖勘探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21度58分,北緯53度04分。1987-1979年近兩年探,提交B+C+D級儲量5081.5萬噸,1983年又提交探報A+B+C儲量4804.5萬噸。勘探面積為10平方公里,東西長4公里,南北傾斜寬2.5公里。礦區東距嫩林國鐵線古蓮東站31公里,距加格達奇532公里,礦區至古蓮公路已建成運輸方便公路。
據1983年12月,東北內蒙煤炭工業聯合公司和瀋陽煤礦設計院提供資料;古蓮河煤礦煤層,含五層煤從上而下編為1、2、3、4、5個序號。其中:2號煤煤層最穩定,為礦區主要開採對象,其餘煤層局部可采。煤層平均厚度為11.3米。各煤層厚度間距見下表:
厚度(m) 最小—最大平均(點) 間距(m)最小—最大平均點 1 (0.7-0.8)/2.08(6) 7.41-21.13 2 (0.2-14.98)/4.12 11.95 (7) 3 (0.25-1.42)/0.68(9) 5.93-16.71 12.03 (7) 4 (0.6-0.9)/0.78(3) 9.41(7) 5 (0.6-3.0)/1.42(3) 22.3
(2)1985年,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委託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對霍拉盆地煤田進行普查勘探,寫出了探明各級儲量能滿足年產60萬噸,服務年限為307年的地質報告。在月牙湖附近開展詳查,基本查明煤田盆地的分布範圍、性質和含煤情況。
協調性礦於1978年和1979年勘探後,分別提交5081.5萬噸和4804.5萬噸儲量,經1985年詳查後探明可開採煤層儲量C B級9799萬噸。
古蓮河煤礦,1978年籌建,該礦為露天開採,屬長焰煤,為解決緩建期資金,自1987年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批准,在礦區邊緣進行小規模採掘,以滿足塔河電廠發電用煤和解決林區以煤代木的公用民用取暖用煤。截止1990年,先後開掘3個採區,年產原煤30萬噸。一採區礦區面積0.73平方公里。1988年開工,職工334人,服務年限17年,年產原煤8萬噸,設計利用儲量174萬噸。採礦方法為崩落剝離內排,採礦回採率85%。
二採區
礦區面積為0.42平方公里。1988年開工,有職工150人,服務年限10年,年產原煤7萬噸,設計利用儲量95.9萬噸,採礦方法為崩落剝離外排,採礦回採率85%。
三採區
礦區面積為0.19萬平方公里。1988年開工,有職工95人,服務年限4年,年產6萬噸,設計利用儲量為23.4萬噸,採礦方法為長壁、後退、部柱法,採礦回採率85%。
石灰石礦
漠河境內石灰石蘊藏量估計近億噸左右,主要分布在漠河鄉、門都里等地。70年代,漠河鄉農民曾建窯燒制白灰。目前已在門都里上游建有門都里石灰礦,生產白灰。
門都裏白灰礦
礦區面積2平方公里。1986年投產,國家投資103.65萬元。有職工250人,服務年限10年。年生產白灰2.5萬噸。產灰種類分為普灰和精灰兩種,年產值為200萬元,設計利用儲量為276.4萬噸,採礦貧化率2%,造礦回收率為90%。
石墨礦
漠河境內已發現石墨礦點多處,蘊藏量豐富,具體儲量不詳,最佳礦點為長青山石墨礦。
長青石墨礦
出露於門都里河上游長青山一帶石墨礦,為下古生界的片岩系。這套岩系含有大量石墨成份,礦區呈北東走向,向西北傾斜,被包圍于海兩期的花崗岩之中,岩系最下層為深灰色粒黑雲母-角閃-石英片岩;往上漸為角內閃片岩及角閃石英片岩;再上為銀灰色雲母-石墨-石英片岩及石墨片岩。該礦,1989年,縣非金屬公曾試圖開採,組織人員到外地參觀考查,因限於資金等問題,無力開辦。
歷史文化民俗
冰燈
冰雕是冰燈藝術性的延伸,冰雕是集冰雪藝術、雕刻、燈光與人文故事相結合的綜合性藝術體現。材料為天然冰塊,大小以人力能搬動為益。一般從江河內直接提取。經過清水凍結形成雕刻所需毛坯,再經過人工雕琢,形成冰雕藝術品,供人們欣賞。 冰雕所表現的內容,多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中的人物、中國名勝建築、花鳥魚蟲或傳說中的龍、鳳等神奇動物。近年也出現了大量反映祖國新發展、新變化的題材,如衛星、書籍等造型。
大紅燈籠
大紅燈籠是我國重大節日期間北方普遍使用的一種喜慶物品。早年多為紙糊成,以竹篾為骨,裡面點燃油燈,富貴些的人家點的是蠟燭。年年換新。近年來,開始出現以鐵絲焊骨架,罩以紅布。裡面插上蠟燭,更多的是接上電線,使用燈泡,即明亮又安全。這種燈籠一般可連續使用多年。大紅燈籠一般多為圓形,也有方形、八角形及其他形狀。
秧歌
秧歌原本是一種民間自發的娛樂形式,近年來由於國家倡導精神文明建設,多由政府出資組織農閒的年青人排練秧歌。就中國來看,東北大秧歌最為活躍,最上講究。
漠河秧歌隊規模一般在15~20人以上,樂器多為大鼓、鑼、鈸、鎖吶等,樂曲則使用百鳥朝鳳、金蛇狂舞等民間歡快曲調。男子穿着大紅、大綠的衣褲裝,手持彩棍,扮相多為百姓喜聞樂見的神話人物,如《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等。女子多穿着彩色衣裙,手持花扇,其中必有一划旱船者。秧歌隊中一般有扮騎驢的老頭,有舞動大煙袋的老嫗。領舞的多為男子,身披大斗篷。
秧歌舞動的節奏由大鼓手掌握,不同的鼓點,代表不同的秧歌隊形。秧歌隊形變化較多,高潮時,多為穿插聚攏,鼓點也較快,場面較為熱烈。
秧歌這種藝術形式早些年一般在春節、十五等民族節日登場。近些年,一些老年人出於健身的目的,每年的夏天傍晚都自發集中到廣場等處進行運動。在夏至節、汽車拉力賽等政府舉辦的大型活動中也都有社區組織秧歌參與其中。成為一種人們廣泛喜愛的集健身、娛樂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形式。
節日
夏至節
夏至節是漠河北極村獨有的一個節日。按照北極村人的習俗,每年夏至這一天,北極村的人們都會自發來到黑龍江邊,點起篝火,邊跳舞邊等待北極光的出現。
在夏至這一天,北極村是中國白晝最長的地方。太陽從落山至初升的時間只有3個多小時,因大氣和地面物對陽光的散射,夏至前後的幾天基本上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黑夜,所以,人們把夏至的北極村稱為「不夜城」。
一般來說,太陽東升西落是亘古不變的自然常識,但在夏至的北極村太陽卻是北升北落,晚霞與朝霞緊緊相連;映照於北方的天空。這種在同一時間欣賞到晚霞與朝霞的神奇天象為北極村所獨有。
與夏至節相輝映的是神奇而絢麗的北極光,在中國,北極村是最有機會出現極光的地方,極光出現的原理是由太陽活動爆發出的高能帶電粒子受地球極地磁場影響偏向兩極,並經大氣中的分子、原子激發而形成絢麗多彩、奇異壯觀的彩色發光現象。
北極光雖然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現,但大多是在每年的夏至前後9天的時間最容易看到。因夏至前後在漠河常出現萬里晴空的天氣,當北極與漠河之間沒有雲層阻隔,人們就可以看到壯觀至極的北極光了。一般來說,觀測極光通常都是在每年夏至前後的夜晚,白天即使有極光出現,因白天陽光亮度大,極光亮度小,也不易看到極光。
放燈節
北極村的放燈節是每年的夏至這一天。這是一個年輕人的節日,每年的這一天,許多戀愛中的青年男女於傍晚時分,都會攜手來到黑龍江邊的放燈台上,點燃自己親手製作的江燈,許下自己的心愿,放飛他們對未采生活的美好企盼。
冬至節
冬至節與夏至節一樣,也是北極村所獨有的節日,這一節日為每年農曆冬至這一天。當地人也把冬至節稱為「格桑布爾節」,格桑布爾是一個古老傳說中的英雄人物,據說,冬至節就是因他而設立的。
北極村的冬至是中國黑夜最為漫長的地方,從日出到日落,只有6到7個小時;如果加上因冰霧遮蔽陽光的作用,人們一天中真正能夠看到太陽的時間最多也不超過5個多小時。儘管有潔白厚厚的積雪,可以大量反射陽光,但以開亮室內電燈為基準,所謂白天的時間也決不超過9個小時。
風景名勝
漠河地質公園
漠河地質公園,位於大興安嶺北端,黑龍江省與內蒙古交界處的漠河境內。距漠河市120公里,占地面積52.81平方公里,海拔1000~1300米。園內有中國最北的石林。
北極星公園
北極星公園,位於漠河市址西山上,占地4.5公頃。園內道路平整、花壇對稱,設有多種娛樂、健身設施。
洛古河村
洛古河村,為黑龍江源頭古村,也稱龍江第一村,這個村子是在1909年(光緒三十二年)設置洛古河卡倫而形成的,也就是說這不是一個自然村落,而是當時政府設置的一個駐軍性質的駐地。卡倫就是現所設置的哨所。
洛古河村為漢語地名,位於黑龍江源頭,因此也稱為「源頭第一村」[3]。
中國最北郵政局
中國最北郵政局,位於北極村,有工作人員5人。原為漠河鄉郵電局支局,始建於1953年,隸屬呼瑪縣,由於路途遙遠,交通設施不配套,給郵件運輸帶來很大困難,常造成郵件積壓。北極村的交通和通訊都暢通後,幾乎每個遊客,都要來郵政局購買郵政紀念品,並在信封、明信片上蓋上最北郵政局的郵章[4]。
漠河名人
李金鏞(1835年~1890年),字秋亭,號翼御,江蘇無錫人。他早年隨父經商,1862年(27歲)應試得官同知,在李鴻章的淮軍中任職,盡心盡力務實,得到李鴻章的保舉,1877年至1879年,山東、直隸、河南等地遭受大災,他親自到災區散發60萬兩的賑金,被提升為知府,調到直隸。1880年督辦防務吳大鋮奏調出關,辦理琿春招墾事項。
李金鏞對俄方苛索華民,迫害華商,俄國匪徒殺燒茲擾居民等事從不退讓。他認為這事是與國家尊嚴和民族大局關連的大事。1882年,吉林將軍銘安非常賞識他的才華,並向上奏請,留他在吉林擔任第一任知府,並派他到圖門江口勘定界址。他按圖據約迫使俄官退還占地,重建界碑,使其土地疆界與條約相符。從此,沙俄不敢輕易冒范。1883年,李金鏞代理長春廳通判,在他任通判的三年中,親自詢問民間疾苦,裁革陋規,除暴安良。民眾稱他廣施德政,很合民意。他將自己的薪俸捐出,於長春創建了書院,併購圖書數千冊,以借學習之用。人們在他離任時揮淚送別。後來李金鏞病故,在長春建有祠堂,以示人們的敬重和懷念。
1887年4月經李鴻章的推薦,李金鏞從吉林被調往黑龍江籌建漠河金礦,面對轉運難(距最近的璦琿也有1700公里),籌款難,用人難的條件,於本年5月取道墨爾根(今嫩江),沿山路去漠河,又由漠河,沿江經璦琿返回省城卜奎(今齊齊哈爾),歷經44個日夜終於得了有關漠河建礦的第一手資料。並南下保定化驗金沙樣品,依據實情奏報朝廷,懇請開礦。1888年得到清政府批准後,他積極奔走於天津、上海、煙臺等地,募集資金,招聘礦師和礦工,購買機器,籌運糧食、軍火,對開礦的籌划進行得極為周到慎密。本年10月,李金鏞帶領同僚和礦工近千人抵達漠河創辦金礦、礦務局正式成立。
李金鏞有憐才愛士之名,同來的員友以誠相交,人人竭智盡忠輔佐他的辦礦事業。對應募來的礦工隨員一視同仁,獎勤罰懶,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他的善舉調動了礦工們的積極性,盡心盡力的安心工作。另一方面,收復了俄方占據的金礦,今其不經允許不得過江採金,並在小北溝加強操練軍隊。他對待俄方使者不卑不亢,勇而多謀,使沙俄頗懼他的威勢,自此,各尊奉條約,兩境相安無事。
由於李金鏞日理萬機,百般若苦,萬事勞神,1889年夏,他就不時咳喘吐血,時好時壞,他不顧自己病情,1890年親自赴阿穆爾與俄方會晤,議定了僱傭俄輪章程。至此七月初,漸覺精神萎靡不振,請醫服藥,均不見效。七月末病重,於是寫呈上省,擬請三個月假調養身體,金礦內外上下各事,皆交金礦提調袁大化代理。誰知請假的呈子剛送走而李金鏞於八月初四(9月17日)早四點多鐘,在漠河金礦局與世長辭,臨終之際把礦務盡數囑託,沒論及半句自己的私事。
德在人心,功在邊陲。李金鏞所創辦的漠河金礦達到了清政府的辦礦宗旨-興利實邊。清廷頒旨,讓李金鏞的事跡在國史館立傳,並准予在漠河及原籍無錫建立祠堂,以示恩寵。
在漠河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流傳着許多關於李金鏞的傳說。
「天文之都」
1997年3月9日,在中國的「北極」——漠河,20世紀中國境內可見的最後一次日全食,與2500年才回一次的海爾—波普彗星同現蒼穹。
日全食和亮彗星的發生和出現,分別是兩種特殊而且不常見的天文現象,而這兩種天象同時出現就更為罕見。歷史上只有三次記錄:第一次是1882年5月17日發生在埃及,第二次是1947年5月20日發生在巴西,第三次是1948年11月1日發生在肯尼亞。
由中國科協、中國天文學會和黑龍江省科協組織的專業觀測團以及大批天文愛好者和旅行者湧向漠河,這座北方小鎮一時成為名副其實的「天文之都」。北京天文館也派出了日食觀察小組前往漠河, 並首次拍攝了日全食的錄像。中央電視台首次向全國和全世界現場直播了1997年3月9日的日全食,這在中國科普史上尚是首次[5]。
視頻
漠河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歷史上的今天1986年10月6日我國北極村漠河首次通航直升機,新東方, 2013-09-11
- ↑ 中國最北的地方追尋最美的極光 ,搜狐網,2018-10-23
- ↑ 【那些年】洛古河,黑龍江源頭第一村, 搜狐網 2018-07-18
- ↑ 人民網「冰天雪地·醉美龍江」:北極村上的中國最北郵政局,人民網
- ↑ 1997年「3.9」日全食,搜狐網 2017-03-09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