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皮影戏」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皮影戏物品
皮影戏物品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1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中国皮影戏.jpg| 有框| |[http://image.xinmin.cn/xmwb/2016/2/NEM1_20160229_C032302201_A89148.jpg 原图链接][http://newsxmwb.xinmin.cn/wenyu/wh/2016/02/29/29579789.html 来自新民晚报 的图片]]]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style="background: #D9D919" align= center| '''<big>中国皮影戏</big> '''
 +
|-
 +
| [[File:中国皮影戏.jpg| 缩略图| 居中|[http://image.xinmin.cn/xmwb/2016/2/NEM1_20160229_C032302201_A89148.jpg 原图链接][http://newsxmwb.xinmin.cn/wenyu/wh/2016/02/29/29579789.html 来自新民晚报 的图片]]]
 +
|-
 +
| style="background:#CDCDCD" align= center|
 +
|-
 +
| align= light|
 +
'''中&nbsp;文&nbsp;名&nbsp;''':中国皮影戏
  
中国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
'''外&nbsp; &nbsp; &nbsp;''': Shadow Puppets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 化遗产代表作 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上海戏剧学院为皮影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别&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名''':  驴皮影、影子戏、灯影戏
 +
 +
'''兴起始于'''  :  [[西汉]]
 +
 +
'''兴&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于'''  : [[唐朝]]
 +
 +
'''盛&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于'''  :  [[清代]]
 +
 +
'''类&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型'''  :  传统戏剧
 +
 +
'''保护单位''' :   [[北京]]皮影剧团
 +
|}
 +
 +
'''中国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
 +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ref>[http://bj.wenming.cn/xc/xcqyw/201509/t20150917_2863789.html 傀儡艺术——活灵活现的“驴皮影儿”],中国文明网,2015-09-17 </ref>。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上海戏剧学院]]为皮影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中文名皮影戏 兴起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 类型传统戏剧
 
别名驴皮影、影子戏、灯影戏 外文名Shadow Puppets 保护单位北京皮影剧团
 
 
==表演范围==
 
==表演范围==
皮影戏可能在中亚—中国大陆或印度地区源起于公元前1000年前后。
 
  
 不少文献记载汉武帝时,方士李少翁进言说他有招魂之术,并设帐弄影以招嫔妃李夫人之亡灵[3] 。正如陕西皮影的流传:“皮影戏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另一说亦与亡灵有关,唐代俗讲僧在佛寺利用灯影说理和超渡亡灵。所以,皮影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
+
皮影戏可能在中亚——中国大陆或[[印度]]地区源起于公元前1000年前后。
 +
 
 +
 不少文献记载[[ 汉武帝]] 时,方士[[ 李少翁]] 进言说他有招魂之术,并设帐弄影以招嫔妃[[ 李夫人]] 之亡灵。正如[[ 陕西]] 皮影的流传:“皮影戏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另一说亦与亡灵有关,唐代俗讲僧在佛寺利用灯影说理和超渡亡灵。所以,皮影与[[ 宗教]] 有密切的关系。
  
 无论如何,皮影戏至宋朝时已有相当的规模与水平,而且相当盛行。南宋时,杭州更有“绘革社”的影戏组织出现。至元代,军队更带同皮影班子随军远征,将皮影传到中亚的国家;在13-15世纪,由西亚再传到欧洲各国。皮影盛行于关中一带,传统剧目就有计数百本,唱腔则多达几十种。
+
 无论如何,皮影戏至宋朝时已有相当的规模与水平,而且相当盛行。[[ 南宋]] 时,[[ 杭州]] 更有“绘革社”的影戏组织出现。至元代,军队更带同皮影班子随军远征,将皮影传到中亚的国家;在13-15世纪,由西亚再传到[[ 欧洲]] 各国。皮影盛行于[[ 关中]] 一带,传统剧目就有计数百本,唱腔则多达几十种。
  
 皮影戏于明朝万历(1573年-1619 年)年间已十分盛行。明末清初,皮影艺术与道教结合,产生了环县道情皮影。至清朝,皮影艺术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大户人家,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安置精工影箱和私养影班为荣。
+
 皮影戏于[[ 明朝]] 万历(1573年 —1619 年)年间已十分盛行。明末清初,皮影[[ 艺术]] 与道教结合,产生了环县道情皮影。至清朝,皮影艺术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大户人家,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安置精工影箱和私养影班为荣。
  
 但在清朝后期,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场聚众起事,曾出现禁演影戏和拘捕皮影人之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民不聊生,皮影更一蹶不振。不过在抗日战争中,福建漳州就以皮影戏来宣传抗日的斗争。自中国解放后,残存皮影戏班和艺人,在当时政府的扶持下,得以复苏。但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皮影艺术因破四旧而再遭打击。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逐渐受到重视。虽然皮影戏得以复苏和发展,但仍受电子影视和流行文化所冲击。
+
 但在清朝后期,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场聚众起事,曾出现禁演影戏和拘捕皮影人之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民不聊生,皮影更一蹶不振。不过在[[ 抗日战争]] 中,[[ 福建]][[ 漳州]] 就以皮影戏来宣传抗日的斗争。自中国解放后,残存皮影戏班和艺人,在当时政府的扶持下,得以复苏。但到[[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皮影艺术因破四旧而再遭打击。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逐渐受到重视。虽然皮影戏得以复苏和发展,但仍受电子影视和流行文化所冲击
 +
 
 +
中国的皮影艺术经过长期的流变,已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诸如[[山西]]皮影、[[陇东]]皮影、[[陕西]]皮影、[[北京]]皮影、[[山东]]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等,各自反映出独有的风格特色。在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一度广受欢迎
  
中国的皮影艺术经过长期的流变,已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诸如山西皮影、陇东皮影、陕西皮影、北京皮影、山东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等,各自反映出独有的风格特色。在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一度广受欢迎。
 
 
==皮影戏物品==
 
==皮影戏物品==
[[File:中国皮影戏12.jpg|有框|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040060082&di=930495759a617910400ff232d74a4f00&imgtype=0&src=http%3A%2F%2Fupload.ct.youth.cn%2F2013%2F1206%2F1386318745768.jpg 原图链接][http://www.8791.org/image/205085968/ 来自居外 的图片]]]
 
  
由于 皮影戏 是民间艺术 缘故,各方面 情况都因地方不同而有所差异,制作材料也根据当地的使用兽皮 情况而定。
+
[[File: 皮影戏 人物 角色造型设计.jpg|300px|缩略图|右|<big>皮影戏人物 角色造型设计</big>[http://wn.114chn.com/mallpic/610500/6105000909100006/fckupload/200909121455341093.jpg 原图链接][http://www.8791.org/image/205085968/2.html 来自 www.8791.org  图片]]]
  
  根据宋朝《梦梁录》记载:“京师初以素 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 ,用以彩色装饰,不致损坏”。 皮影原 用纸剪制 后来才改用皮革刻制。现时 皮影戏物品包括皮影人物、场面道具和景物,全 是利用手工 刀雕彩绘皮革 成。在中国,较多 使用 、羊皮、驴皮等等
+
  由于 皮影 民间[[艺术]]的缘故 各方面 情况 因地方不同而有所差异 ,制 作材料也根据当地的 使用 的情况而定
  
 制作皮影的民间传统工艺基本步骤,分别是∶刮皮、浆皮、描样、雕镂和着色。但若仔细,制作过程可由刮、磨、洗、刻、着色等共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约3000刀。皮影的造形制作,主要汲取了中国汉代的帛画、画像石和唐代的壁画等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再配以镂空的线雕花纹。镂空线雕花纹不单给予优美的造型外观,而且避免了表演时出现大片黑影。
+
根据宋朝《梦梁录》记载:“京师初以素 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影,用以彩色装饰,不致损坏”。 皮影原是用[[纸]]剪制,后来才改用皮革刻制。现时的皮影戏物品包括皮影人物、场面道具和景物,全都是利用手工,刀雕彩绘皮革制成。在中国,较多使用牛皮、羊皮、驴皮等等。
 +
 
 +
 制作皮影的民间传统工艺基本步骤,分别是∶刮皮、浆皮、描样、雕镂和着色。但若仔细,制作过程可由刮、磨、洗、刻、着色等共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约3000刀。皮影的造形制作,主要汲取了中国[[ 汉代]] [[ 帛画]] 、画像石和唐代的[[ 壁画]] 等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再配以[[ 镂空]] 的线雕花纹。镂空线雕花纹不单给予优美的造型外观,而且避免了表演时出现大片黑影。
  
 
 皮影人约30cm高,多为侧面形像,外形轮廓以线条简洁、平滑流畅为主。皮影的人物形像不是以追求真实和准确性,而是要合符表演需要。在灯光映照下,美丽的皮影人便活龙活现的展示在观众眼前。
 
 皮影人约30cm高,多为侧面形像,外形轮廓以线条简洁、平滑流畅为主。皮影的人物形像不是以追求真实和准确性,而是要合符表演需要。在灯光映照下,美丽的皮影人便活龙活现的展示在观众眼前。
  
 
==内容==
 
==内容==
 宋代皮影戏的内容,主要是“……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4] 到清代时,影戏剧目分两类:整本(亦称整套)和单出(亦称单折)。此时清道光年间(1821 -1850 年),河北乐亭的影戏剧本作家高述尧所编写的《二度梅》、《镇冤塔》、《白狐裘》、《珠宝钗》被奉为滦州影戏的新四大影卷,能唱高述尧的剧本成为昔日衡量皮影艺人水平的依据。现在,著名的皮影艺术流派分别是山西皮影、陇东皮影和陕西皮影。
+
 
 +
 宋代皮影戏的内容,主要是“……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到清代时,影戏剧目分两类:整本(亦称整套)和单出(亦称单折)。此时清[[ 道光]] 年间(1821 年—1850 年),[[ 河北]] 乐亭的影戏剧本作家[[ 高述尧]] 所编写的《二度梅》、《镇冤塔》、《白狐裘》、《珠宝钗》被奉为滦州影戏的新四大影卷,能唱[[ 高述尧]] 的剧本成为昔日衡量皮影艺人水平的依据。现在,著名的皮影艺术流派分别是山西皮影、陇东皮影和陕西皮影。
  
 
 皮影戏演出的关键,在于操耍技巧和唱功。而此关键技巧都是经由师父传授,学徒长期苦练的成果。另外,皮影戏还要配合音乐和灯光效果,才能触动观众的情绪起伏。
 
 皮影戏演出的关键,在于操耍技巧和唱功。而此关键技巧都是经由师父传授,学徒长期苦练的成果。另外,皮影戏还要配合音乐和灯光效果,才能触动观众的情绪起伏。
 
 
 
  
 
==历史起源==
 
==历史起源==
  
 +
[[File:历史起源.jpg|260px|缩略图|右|[https://img.51wendang.com/pic/b9d321daf40c7c3c57a29986/4-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http://www.51wendang.com/doc/b9d321daf40c7c3c57a29986/4 来自无忧档案  的图片]]]
  
 +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
 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 伊朗]] )、[[ 阿拉伯]] [[ 土耳其]] 、暹罗([[ 泰国]] )、[[ 缅甸]] 、马来群岛、[[ 日本]] 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另传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西城两派。
+
 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 北京]] 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另传皮影自明中叶从[[ 兰州]] 和华亭先传入[[ 河北]][[ 涿州]] 、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西城两派。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ref>[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71214232531716.html# 见过清代的皮影影偶么?这里展出的可都是海宁皮影戏的“传家宝”],东方19315 ,2017-12-14 23:25  </ref> 。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还进入到宫廷。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北京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
 
 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还进入到宫廷。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北京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
 
  
 
 到了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到了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
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皮影制作==
 
==皮影制作==
  
 +
[[File:皮影戏皮影制作.jpg|260px|缩略图|右|皮影制作[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209503690&di=a35de65357dce0846891b42294f73e37&imgtype=jpg&src=http%3A%2F%2Fimg4.imgtn.bdimg.com%2Fit%2Fu%3D1351997044%2C2346017495%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https://banbao.chazidian.com/shougong6788/ 来自查字典  的图片]]]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 选皮]] [[ 制皮]] [[ 画稿]] [[ 过稿]] [[ 镂刻]] 、敷[[ ]] [[ 发汗熨平]] [[ 缀结]] 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然后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涂上桐油,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
+
 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然后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涂上桐油,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ref>[https://www.meipian.cn/8ozieub 中国皮影戏的介绍和历史起源],美篇</ref>
  
 
 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
 
 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
行 74: 行 99:
  
 
===第二步 制皮===
 
===第二步 制皮===
 
  
 
 牛皮的炮制方法有两种:一是“净皮”,另一是“灰皮”。净皮的制作工艺是在牛皮选好后,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两、三天(根据气温、牛皮和水的具体情况掌握),取出用刀刮制:第一道工序先刮去牛毛,第二次再刮去里皮的肉渣,第三次是逐渐刮薄,刮去里皮。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致细作,把皮刮薄泡亮为止。刮时一定要注意使皮子厚薄均匀,手劲要轻而稳,以免损伤皮子。刮好后撑于木架之上,荫干即成。
 
 牛皮的炮制方法有两种:一是“净皮”,另一是“灰皮”。净皮的制作工艺是在牛皮选好后,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两、三天(根据气温、牛皮和水的具体情况掌握),取出用刀刮制:第一道工序先刮去牛毛,第二次再刮去里皮的肉渣,第三次是逐渐刮薄,刮去里皮。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致细作,把皮刮薄泡亮为止。刮时一定要注意使皮子厚薄均匀,手劲要轻而稳,以免损伤皮子。刮好后撑于木架之上,荫干即成。
制皮的方式有很多,以陕西皮影为例,通常有两种方法炮制它的原材料——牛皮:“净皮”和“灰皮”。“净皮”的制作工艺是先将选好的牛皮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两三天,取出用刀刮制四次,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工细作,把皮刮薄泡亮为止。刮好后撑在木架上阴干,晾到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皮影。“灰皮”也称为“软刮”,浸泡皮时把氧化钙(石灰)、硫化钠(臭火碱)、硫酸、硫酸铵等药剂配方化入水中,将牛皮反复浸泡刮制而成。这种方法刮出来的皮料,近似玻璃,更宜雕刻。
 
  
 +
制皮的方式有很多,以陕西皮影为例,通常有两种方法炮制它的原材料——牛皮:“净皮”和“灰皮”。“净皮”的制作工艺是先将选好的牛皮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两三天,取出用刀刮制四次,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工细作,把皮刮薄泡亮为止。刮好后撑在木架上阴干,晾到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皮影。“灰皮”也称为“软刮”,浸泡皮时把[[氧化钙]](石灰)、[[硫化钠]](臭火碱)、[[硫酸]]、[[硫酸铵]]等药剂配方化入水中,将牛皮反复浸泡刮制而成。这种方法刮出来的皮料,近似玻璃,更宜雕刻。
  
 
===第三步 画稿===
 
===第三步 画稿===
行 87: 行 111:
  
 
 雕刻艺人将刮好的皮分解成块,用湿布潮软后,再用特制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并能解除皮质的收缩性,然后才能描图样。画稿前对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于头、胸、腹这些显要部位;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于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这样既可节约原料,又提高了皮影质量,同时也使皮影人物上轻下重,在挑签表演和静置靠站时安稳、趁手。接下来是描图样,用钢针把各部件的轮廓和设计图案纹样分别拷贝、描绘在皮面上,这叫“过稿”,再把皮子放在枣木或梨木板上进行刻制。
 
 雕刻艺人将刮好的皮分解成块,用湿布潮软后,再用特制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并能解除皮质的收缩性,然后才能描图样。画稿前对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于头、胸、腹这些显要部位;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于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这样既可节约原料,又提高了皮影质量,同时也使皮影人物上轻下重,在挑签表演和静置靠站时安稳、趁手。接下来是描图样,用钢针把各部件的轮廓和设计图案纹样分别拷贝、描绘在皮面上,这叫“过稿”,再把皮子放在枣木或梨木板上进行刻制。
 
  
 
===第五步 镂刻===
 
===第五步 镂刻===
行 93: 行 116:
 
 雕刻刀具一般都有十一、二把,甚至三十把以上。刀具有宽窄不同的斜口刀(尖刀)、平刀、圆刀、三角刀、花口刀等,分工很讲究,艺人需要熟练各种刀具的不同使用方法。根据传统经验,在刻制线状的纹样时要用平刀去扎;在刻制直线条的纹样时用平刀去推;对于传统服饰的袖头袄边的圆型花纹则需要用凿刀去凿;一些曲折多变的花纹图样,则须用斜口刀刻制。艺人雕刻的口诀如下:樱花平刀扎,万字平刀推,袖头袄边凿刀上,花朵尖刀刻。雕刻线有虚实之分,还有暗线、绘线之分。
 
 雕刻刀具一般都有十一、二把,甚至三十把以上。刀具有宽窄不同的斜口刀(尖刀)、平刀、圆刀、三角刀、花口刀等,分工很讲究,艺人需要熟练各种刀具的不同使用方法。根据传统经验,在刻制线状的纹样时要用平刀去扎;在刻制直线条的纹样时用平刀去推;对于传统服饰的袖头袄边的圆型花纹则需要用凿刀去凿;一些曲折多变的花纹图样,则须用斜口刀刻制。艺人雕刻的口诀如下:樱花平刀扎,万字平刀推,袖头袄边凿刀上,花朵尖刀刻。雕刻线有虚实之分,还有暗线、绘线之分。
  
 +
虚线为阴刻,即镂空形体线而成,皮影多为这种线法。实线保留形体轮廓挖去余部,为阳刻,多用于生旦、须丑的白脸,凡白色的物体都用阳刻法。虚实线沿轮廓的两侧刻出断续的镂空线,多用于景片建筑的刻制。暗线则用刀划线而不透皮,多在活动关节处。绘线是以笔代之,以表现细致的物体。刻制皮影有口诀相传,程序如下:刻人面——先刻头帽后刻脸,眼眉刻完再刻鼻子尖。刻衣饰花纹——卍字先把四方画,四边咬茬转着扎。雪花先竖画,然后左右再打叉。六棂丢出齿,挑成雪花花。刻盔甲——黄靠甲,先把眼眼打,拾岔岔,人字三角扎。刻建筑装饰——空心桃儿落落梅,雪里竹梅六角龟,一满都在水字格。
  
 
 
 
虚线为阴刻,即镂空形体线而成,皮影多为这种线法。实线保留形体轮廓挖去余部,为阳刻,多用于生旦、须丑的白脸,凡白色的物体都用阳刻法。虚实线沿轮廓的两侧刻出断续的镂空线,多用于景片建筑的刻制。暗线则用刀划线而不透皮,多在活动关节处。绘线是以笔代之,以表现细致的物体。刻制皮影有口诀相传,程序如下:刻人面——先刻头帽后刻脸,眼眉刻完再刻鼻子尖。刻衣饰花纹——卍字先把四方画,四边咬茬转着扎。雪花先竖画,然后左右再打叉。六棂丢出齿,挑成雪花花。刻盔甲——黄靠甲,先把眼眼打,拾岔岔,人字三角扎。刻建筑装饰——空心桃儿落落梅,雪里竹梅六角龟,一满都在水字格。
 
 
 第六步 敷彩
 
 第六步 敷彩
  
 皮影雕完之后是敷彩。老艺人用色十分讲究。大都自己用紫铜、银朱、普兰等矿植物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着色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以陕西皮影为例,敷彩的方法是先把制好的纯色化入稍大的酒盅内,放进几块用精皮熬制的透明皮胶,然后把盅子放在特制的灯架上,下边点燃酒精灯火,使胶色交融成为粥状,趁热敷在影人上。虽是色彩种类不多,但老艺人善于配色,再加上点染的浓淡变化,使色彩效果异常绚烂。
+
 皮影雕完之后是敷彩。老艺人用色十分讲究。大都自己用[[ 紫铜]] [[ 银朱]] [[ 普兰]] 等矿植物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着色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以陕西皮影为例,敷彩的方法是先把制好的纯色化入稍大的酒盅内,放进几块用精皮熬制的透明皮胶,然后把盅子放在特制的灯架上,下边点燃酒精灯火,使胶色交融成为粥状,趁热敷在影人上。虽是色彩种类不多,但老艺人善于配色,再加上点染的浓淡变化,使色彩效果异常绚烂。
  
 
===第七步 发汗熨平===
 
===第七步 发汗熨平===
  
 +
敷色后还要给皮影脱水发汗,这是一项关键性工艺。它的目的是为了使敷彩经过适当高温吃入牛皮内,并使皮内保留的水分得以挥发。脱水发汗的方法很多,有的用薄木板夹住皮影部件,压在热炕的席下;也有的用平布包裹皮影部件,以[[烙铁]]或[[电熨斗]]烫;此外还有一种土办法是用[[土坯]]或[[砖块]]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麦秸]]烧热,压平皮影使之脱水发汗。脱水发汗的成败关键在于掌握温度火候。过去艺人们掌握火候的土办法叫“弹指点水”,就是用手指蘸水或唾液弹滴在熨具上,观察水的变化,判断温度的高低。既看水点所起泡沫大小的变化,也看水分蒸发的速度快慢。所要求的温度一般在摄氏七十度上下。温度恰当,皮子脱水发汗顺利,皮内水分挥发了,颜色也吃入皮内了,皮影色泽鲜美,且久不褪色,而胶质也可溶化封闭住皮子的毛孔,使皮影永久不翘扭变形。如果温度过高则会使皮子缩为一团,工艺全部报废;温度不足,胶色就不能溶入肉皮,皮内的水分难以排尽,造成皮影人物的色泽不亮,时间长了还会变形。
  
敷色后还要给皮影脱水发汗,这是一项关键性工艺。它的目的是为了使敷彩经过适当高温吃入牛皮内,并使皮内保留的水分得以挥发。脱水发汗的方法很多,有的用薄木板夹住皮影部件,压在热炕的席下;也有的用平布包裹皮影部件,以烙铁或电熨斗烫;此外还有一种土办法是用土坯或砖块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麦秸烧热,压平皮影使之脱水发汗。脱水发汗的成败关键在于掌握温度火候。过去艺人们掌握火候的土办法叫“弹指点水”,就是用手指蘸水或唾液弹滴在熨具上,观察水的变化,判断温度的高低。既看水点所起泡沫大小的变化,也看水分蒸发的速度快慢。所要求的温度一般在摄氏七十度上下。温度恰当,皮子脱水发汗顺利,皮内水分挥发了,颜色也吃入皮内了,皮影色泽鲜美,且久不褪色,而胶质也可溶化封闭住皮子的毛孔,使皮影永久不翘扭变形。如果温度过高则会使皮子缩为一团,工艺全部报废;温度不足,胶色就不能溶入肉皮,皮内的水分难以排尽,造成皮影人物的色泽不亮,时间长了还会变形。
 
 
===第八步 缀结完成===
 
===第八步 缀结完成===
  
 为了让皮影动作灵活,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的形体,从头到脚通常有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共计十一个部件。头部——头包括颜面、帽、须和颈部,下端为楔子,演出时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内,不用时则卸下保管。胸部——上部装置卡口,皮影人头就插在那里。与胸上侧同点相钉结的有两臂,各分为上下臂两节,小臂下有手相连。腹部——腹部上方与胸相连,下方与双腿相连,腿部与足为一个整体(包括靴鞋在内)。皮影人物各个关节部分都要刻出轮盘式的枢纽(老艺人称之为“骨缝”),以避免肢体叠合处出现过多重影。连接骨缝的点叫“骨眼”。骨眼的选定关系到影人的造型美感,选择恰当会有精神抖擞之相,反之则显得佝偻垂死,萎靡不振。选好骨眼后,用牛皮刻成的枢钉或细牛皮条搓成的线缀结合成,十一个主要部件就这样装成了一个完整的影人。为了表演的需要,还要装置三根竹棍作操纵杆,也就是签子。文场人物在胸部的上前部装置一根签子,用铁丝相连,使影人能反转活动,再给双手处各装置一根签子,便于双手舞动。而武场人物胸部签子的装置位置在胸后上部(即后肩上部),以便于武打,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卧、躺、滚、爬、打斗等百般姿态。 [5] 
+
 为了让皮影动作灵活,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的形体,从头到脚通常有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共计十一个部件。头部——头包括颜面、帽、须和颈部,下端为楔子,演出时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内,不用时则卸下保管。胸部——上部装置卡口,皮影人头就插在那里。与胸上侧同点相钉结的有两臂,各分为上下臂两节,小臂下有手相连。腹部——腹部上方与胸相连,下方与双腿相连,腿部与足为一个整体(包括[[ 靴鞋]] 在内)。皮影人物各个[[ 关节]] 部分都要刻出轮盘式的枢纽(老艺人称之为“骨缝”),以避免肢体叠合处出现过多重影。连接骨缝的点叫“骨眼”。骨眼的选定关系到影人的造型美感,选择恰当会有精神抖擞之相,反之则显得佝偻垂死,萎靡不振。选好骨眼后,用牛皮刻成的枢钉或细牛皮条搓成的线缀结合成,十一个主要部件就这样装成了一个完整的影人。为了表演的需要,还要装置三根竹棍作操纵杆,也就是[[ 签子]] 。文场人物在胸部的上前部装置一根签子,用铁丝相连,使影人能反转活动,再给双手处各装置一根签子,便于双手舞动。而武场人物胸部签子的装置位置在胸后上部(即后肩上部),以便于武打,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卧、躺、滚、爬、打斗等百般姿态。
 
 
 
 
  
 
==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
 
   
 
 
  
 
===综述===
 
===综述===
  
 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
 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 四川]] 皮影、[[ 湖北]] 皮影、[[ 湖南]] 皮影、[[ 北京]] 皮影、[[ 唐山]] 皮影、[[ 山东]] 皮影、[[ 山西]] 皮影、[[ 青海]] 皮影、[[ 宁夏]] 皮影、[[ 陕西]] 皮影,以及[[ 川北]] 皮影、[[ 陇东]] 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有[[ 沔阳]] 皮影戏、[[ 唐山]] 皮影戏、[[ 冀南]] 皮影戏、[[ 孝义]] 皮影戏、[[ 复州]] 皮影戏、[[ 海宁]] 皮影戏、[[ 陆丰]] 皮影戏、[[ 华县]] 皮影戏、[[ 华阴]] 老腔、[[ 阿宫腔]] 、弦板腔、[[ 环县]] 道情皮影戏、[[ 凌源]] 皮影戏等等。
  
 
 河北、北京、东北、山东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虽同源于冀东滦州的乐亭影调,但各自的唱腔分别在京剧、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滋润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畅的平调、华丽的花调、凄哀的悲调不一而足。而其中唐滦地区的掐嗓唱法十分独特。
 
 河北、北京、东北、山东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虽同源于冀东滦州的乐亭影调,但各自的唱腔分别在京剧、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滋润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畅的平调、华丽的花调、凄哀的悲调不一而足。而其中唐滦地区的掐嗓唱法十分独特。
 
 
  
 
===冀南皮影===
 
===冀南皮影===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极盛于清代的直隶省(河北省)。冀南皮影戏是河北省地区的戏曲艺术之一。源远流长,据传是北京宫廷皮影流落冀南而形成,主要分布于河北南部,并影响到冀中、冀北等地区,特别是以邯郸市肥乡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肥乡县是冀南皮影的发祥地,肥乡当地将皮影称为“牛皮影”、“皮子戏”、“戳皮戏”、“一只眼戏”。肥乡皮影造型以中国传统戏剧为依托,以民间剪纸的样式出现,是典型的冀南皮影代表。
+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极盛于清代的直隶省([[ 河北省]] )。冀南皮影戏是河北省地区的戏曲艺术之一。源远流长,据传是[[ 北京]] 宫廷皮影流落冀南而形成,主要分布于河北南部,并影响到冀中、冀北等地区,特别是以[[ 邯郸市]] 肥乡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肥乡县是冀南皮影的发祥地,肥乡当地将皮影称为“牛皮影”、“皮子戏”、“戳皮戏”、“一只眼戏”。肥乡皮影造型以中国传统戏剧为依托,以民间[[ 剪纸]] 的样式出现,是典型的冀南皮影代表。
 
 
   
 
 
 
  
 
===浙江皮影===
 
===浙江皮影===
  
 
+
 浙江海宁皮影戏位于[[ 钱塘江]] 北岸的[[ 浙江省]] 海宁市境内,至今流传着具有南宋风格的古典剧种——海宁皮影戏。海宁皮影戏自南宋传入,即与当地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相融合,并吸收了“弋阳腔”等古典声腔,改北曲为南腔,形成以“弋阳腔”、“海盐腔”两大声腔为基调的古风音乐;曲调高亢、激昂,宛转优雅,配以[[ 笛子]] [[ 唢呐]] [[ 二胡]] 等江南丝竹,节奏明快悠扬,极富水乡韵味。同时将唱词和道白改成[[ 海宁]] 方言,成为民间婚嫁、寿庆、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再则,海宁盛产[[ 蚕丝]] ,民间有祈求蚕神风俗,皮影戏也因长演“蚕花戏”,称作“蚕花班”。  
 浙江海宁皮影戏位于钱塘江北岸的浙江省海宁市境内,至今流传着具有南宋风格的古典剧种——海宁皮影戏。海宁皮影戏自南宋传入,即与当地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相融合,并吸收了“弋阳腔”等古典声腔,改北曲为南腔,形成以“弋阳腔”、“海盐腔”两大声腔为基调的古风音乐;曲调高亢、激昂,宛转优雅,配以笛子、唢呐、二胡等江南丝竹,节奏明快悠扬,极富水乡韵味。同时将唱词和道白改成海宁方言,成为民间婚嫁、寿庆、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再则,海宁盛产蚕丝,民间有祈求蚕神风俗,皮影戏也因长演“蚕花戏”,称作“蚕花班”。 [6] 
 
   
 
 
 
  
 
===广东皮影===
 
===广东皮影===
陆丰皮影戏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州皮影的唯一遗存,陆丰市皮影剧团是广东省唯一的专业皮影剧团。陆丰皮影戏一直在民间生存、发展,有古代闽南语系的基因,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致,表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 [7] 
 
 
陆丰皮影历史悠久,形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普及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战乱时期,其他戏剧大部分停鼓散班,皮影戏班仍活跃在周边乡镇,可见皮影戏的群众基础深厚,有很强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复兴和发展,在绘画、音乐、制作、表演、效果及舞台灯光等方面,都为世人所瞩目,所到之处,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少年儿童更为喜爱。演出区域不断扩大,不但到过粤北地区的各市、县及广州等地,还在福建几个市县留下足迹。陆丰皮影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杰出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 [7] 
 
  
   
+
[[陆丰]]皮影戏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州皮影的唯一遗存,陆丰市皮影剧团是[[广东省]]唯一的专业皮影剧团。陆丰皮影戏一直在民间生存、发展,有古代闽南语系的基因,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致,表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
  
 +
陆丰皮影历史悠久,形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普及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战乱时期,其他戏剧大部分停鼓散班,皮影戏班仍活跃在周边乡镇,可见皮影戏的群众基础深厚,有很强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复兴和发展,在绘画、音乐、制作、表演、效果及舞台灯光等方面,都为世人所瞩目,所到之处,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少年儿童更为喜爱。演出区域不断扩大,不但到过粤北地区的各市、县及广州等地,还在福建几个市县留下足迹。陆丰皮影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杰出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
  
 
===湖北皮影===
 
===湖北皮影===
行 151: 行 156:
 
 湖北皮影戏主要分“门神谱”
 
 湖北皮影戏主要分“门神谱”
  
 (大皮影)和“魏谱”(小皮影)两大类:“门神谱”主要集中在江汉平原的沔阳(今仙桃)、云梦、应城等地以及黄陂、孝感、汉川等县的部分地区;“魏谱”皮影分布在鄂北和鄂西北的竹溪、竹山、谷城、保康、远安、南漳、襄阳、随州一带,其形制及风格与陕豫皮影相似,是陕豫鄂三地民间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
 (大皮影)和“魏谱”(小皮影)两大类:“门神谱”主要集中在[[ 江汉平原]] 的沔阳(今[[ 仙桃]] )、[[ 云梦]] [[ 应城]] 等地以及[[ 黄陂]][[ 、孝感]] [[ 汉川]] 等县的部分地区;“魏谱”皮影分布在鄂北和鄂西北的[[ 竹溪]] [[ 竹山]] [[ 谷城]] [[ 保康]] [[ 远安]] [[ 南漳]] [[ 襄阳]] [[ 随州]] 一带,其形制及风格与陕豫皮影相似,是陕豫鄂三地民间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
 
 
 身高二尺二寸左右(70至80厘米)的江汉平原“门神谱”(大皮影)则代表了鄂地皮影的主流,它比四川、陕西皮影高四寸,比鄂东皮影高二寸,高大的尺幅使其在视觉上更清晰。
 
 身高二尺二寸左右(70至80厘米)的江汉平原“门神谱”(大皮影)则代表了鄂地皮影的主流,它比四川、陕西皮影高四寸,比鄂东皮影高二寸,高大的尺幅使其在视觉上更清晰。
  
 江汉平原地处荆楚腹地,北依汉水,南贯长江,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楚文化底蕴丰厚,古代的青铜、竹木硬雕和皮革、沔阳雕花剪纸等软雕工艺为皮影的诞生准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据说在明成化年间,在竹溪丰坝乡和中峰镇就有皮影戏班。鄂西北一带有“西革”、“汉革”两种影戏班。“西革”影偶小巧,唱“山二黄”腔,属陕西影系;“汉革”影偶较大,唱本地高腔,应属江汉平原影系。
+
 江汉平原地处荆楚腹地,北依汉水,南贯长江,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 楚文化]] 底蕴丰厚,古代的[[ 青铜]] 、竹木硬雕和皮革、沔阳雕花剪纸等软雕工艺为皮影的诞生准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据说在明成化年间,在竹溪丰坝乡和中峰镇就有皮影戏班。鄂西北一带有“西革”、“汉革”两种影戏班。“西革”影偶小巧,唱“山二黄”腔,属陕西影系;“汉革”影偶较大,唱本地高腔,应属江汉平原影系。
 江汉皮影尤以沔阳皮影戏最为著名,它融传统绘画、雕刻、美术于一体,集电影、电视动画于一身,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是我国艺术菀里的一朵奇葩。沔阳皮影戏中的各种人物、动物和道具是用牛皮采用沔阳雕花剪纸的工艺手法精心雕刻而成。用上等黄牛皮为原材料,正派人物用阳刻手法,花脸、丑角等用阴刻手法,
+
 
 +
 江汉皮影尤以沔阳皮影戏最为著名,它融传统[[ 绘画]] [[ 雕刻]] [[ 美术]] 于一体,集电影、电视动画于一身,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是我国[[ 艺术]] 菀里的一朵奇葩。沔阳皮影戏中的各种人物、动物和道具是用牛皮采用[[ 沔阳]] 雕花剪纸的工艺手法精心雕刻而成。用上等黄牛皮为原材料,正派人物用阳刻手法,花脸、丑角等用阴刻手法,
  
 
 各行当脸谱造形和行头源于戏剧,文影装一只手,武影装两只手,雕刻工艺总体上讲究圆润,既要有装饰美,也要充分体现夸张、浪漫的手法。操作技巧分“生、旦、净、丑”四大角色的种类、武打招势及现代皮影人物操作。
 
 各行当脸谱造形和行头源于戏剧,文影装一只手,武影装两只手,雕刻工艺总体上讲究圆润,既要有装饰美,也要充分体现夸张、浪漫的手法。操作技巧分“生、旦、净、丑”四大角色的种类、武打招势及现代皮影人物操作。
 沔阳皮影戏内容丰富,有楚汉相争、三国、水浒、西游等300多个剧目。这些“剧本”实际上只有剧目的条文,在表演时全靠艺人根据历史故事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唱、做、念、打浑然一体,其口头文学艺术形式是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又一主要特征。
+
 
 +
 沔阳皮影戏内容丰富,有楚汉相争、[[ 三国]] [[ 水浒]] 、西游等300多个剧目。这些“剧本”实际上只有剧目的条文,在表演时全靠艺人根据[[ 历史]] 故事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唱、做、念、打浑然一体,其口头文学艺术形式是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又一主要特征。
  
 
 沔阳皮影戏的唱腔以渔鼓腔、歌腔为主,配打击乐伴奏,以一唱众和的形式进行演唱。渔鼓皮影以沔阳渔鼓调为主腔,后又融合了沔阳花鼓戏、汉剧、楚剧等唱腔,具有节奏欢快活泼、曲调高亢、豪放等特点艺人.根据呆(音ái)口本子中的条子(梗概)临场发挥,通常是一韵到底、通俗易懂。有时还即兴添进“浩水词”或“搭白”,如“唱了这一会,茶水无一杯,虽说东家茶水贵,
 
 沔阳皮影戏的唱腔以渔鼓腔、歌腔为主,配打击乐伴奏,以一唱众和的形式进行演唱。渔鼓皮影以沔阳渔鼓调为主腔,后又融合了沔阳花鼓戏、汉剧、楚剧等唱腔,具有节奏欢快活泼、曲调高亢、豪放等特点艺人.根据呆(音ái)口本子中的条子(梗概)临场发挥,通常是一韵到底、通俗易懂。有时还即兴添进“浩水词”或“搭白”,如“唱了这一会,茶水无一杯,虽说东家茶水贵,
  
 可用罐子煨”。“歌腔”中的鸡鸣腔,高亢委婉、圆润激昂。凡学唱者,必先学会“公鸡打鸣”,以雄鸡鸣叫发音为起音,尾音为拖腔,跳度高达17度,源于东周时期的楚国《四面楚歌》,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
+
 可用罐子煨”。“歌腔”中的鸡鸣腔,高亢委婉、圆润激昂。凡学唱者,必先学会“公鸡打鸣”,以雄鸡鸣叫发音为起音,尾音为拖腔,跳度高达17度,源于[[ 东周]] 时期的楚国《四面楚歌》,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
 
 诙谐幽默、令人捧腹,观众百看不厌。有民谣这么说:“看牛皮(指皮影),熬眼皮(打瞌睡),摸黑回家撞鼓皮(墙壁),老婆挨眉(批评)捏闷脾(受气)”,足见江汉平原皮影的魅力。
 
 诙谐幽默、令人捧腹,观众百看不厌。有民谣这么说:“看牛皮(指皮影),熬眼皮(打瞌睡),摸黑回家撞鼓皮(墙壁),老婆挨眉(批评)捏闷脾(受气)”,足见江汉平原皮影的魅力。
  
2012年7月,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走进仙桃,专题拍摄了沔阳皮影戏的纪录片,并向海内外播出,极大的提升了沔阳皮影戏的知名度。仙桃市共有皮影艺术团20多个,皮影艺人近300人,常年活跃在街头、乡里,往日的“五里三台唱花鼓,村村垸垸演皮影”的盛景,又在仙桃大地重现。
+
2012年7月,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走进仙桃,专题拍摄了沔阳皮影戏的纪录片,并向海内外播出,极大的提升了沔阳皮影戏的知名度。[[ 仙桃市]] 共有皮影艺术团20多个,皮影艺人近300人,常年活跃在街头、乡里,往日的“五里三台唱花鼓,村村垸垸演皮影”的盛景,又在仙桃大地重现<ref>[http://www.jhrx.cn/article-2421-1.html 仙桃民间文艺之沔阳皮影戏],江汉热线</ref>
 
 
   
 
 
 
  
 
===泰山皮影===
 
===泰山皮影===
  
泰山皮影由独特的“十不闲”技艺大师——范正安先生为独特代表任务,继承民族遗产,打造泰山品牌,弘扬泰山文化! 泰山皮影表演的泰山石敢当的故事栩栩如生,十七大期间在国家大剧院为与会代表表演的泰山石敢当故事,受到了一致好评,其皮影艺术先后被《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实话实说》《走遍中国》《文化访谈录》等专题报道。泰山皮影于2008年正式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小学课堂。
+
[[ 泰山]] 皮影由独特的“十不闲”技艺大师——[[ 范正安]] 先生为独特代表任务,继承民族遗产,打造[[ 泰山]] 品牌,弘扬泰山文化 泰山皮影表演的泰山石敢当的故事栩栩如生,十七大期间在[[ 国家大剧院]] 为与会代表表演的泰山石敢当故事,受到了一致好评,其皮影艺术先后被《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实话实说》《走遍中国》《文化访谈录》等专题报道。泰山皮影于2008年正式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小学课堂<ref>[http://sxx.youth.cn/jxqc/sjjs/201708/t20170829_10612444.htm 曲阜师范大学志愿者探寻并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发稿时间:2017-08-29 18:0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ref>
 
 
 
 
   
 
 
 
  
 
===陇东皮影===
 
===陇东皮影===
  
 
+
[[ 陇东]] 皮影的创柞擅用夸张变形,人物头大身子小,身体上窄下宽,手臂过膝。面部形象除有个别丑角、鬼怪之类为四分之三的半侧面,一般都是正侧。[[ 脸谱]] 的设计规律与陕西关中[[ 秦腔]] 脸谱基本相同,黑忠、白奸、红烈、花勇、空(即阳刻)正。其他影件如殿堂帅帐、案几、牙床及各种动物、花卉等道具,结构被压缩,而且稍有透视感,都比影人低。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皮影戏注重的还是表演效果,因为影戏人物各部位可以活动,再加上高亢、抑扬的唱腔,使得它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及民间乡土气息。陇东皮影戏剧目繁多,图中罗通扫北为[[ 隋唐]] 演义故事,人物、道具镌刻细致工巧,想来表演时的动作、情节定引人入胜。
 
 
 
 
 
 
 
 
陇东皮影的创柞擅用夸张变形,人物头大身子小,身体上窄下宽,手臂过膝。面部形象除有个别丑角、鬼怪之类为四分之三的半侧面,一般都是正侧。脸谱的设计规律与陕西关中秦腔脸谱基本相同,黑忠、白奸、红烈、花勇、空(即阳刻)正。其他影件如殿堂帅帐、案几、牙床及各种动物、花卉等道具,结构被压缩,而且稍有透视感,都比影人低。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皮影戏注重的还是表演效果,因为影戏人物各部位可以活动,再加上高亢、抑扬的唱腔,使得它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及民间乡土气息。陇东皮影戏剧目繁多,图中罗通扫北为隋唐演义故事,人物、道具镌刻细致工巧,想来表演时的动作、情节定引人入胜。
 
   
 
 
 
  
 
===陕西皮影===
 
===陕西皮影===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图中的出行图,主体人物突出,无论在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较之仪仗人物醒目,线条的细密繁复、疏密层次以及工艺的细致都可见一斑。
+
[[ 陕西]] 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 艺术]] 特色。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图中的出行图,主体人物突出,无论在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较之仪仗人物醒目,线条的细密繁复、疏密层次以及工艺的细致都可见一斑。
 
 
   
 
 
 
  
 
===山西皮影===
 
===山西皮影===
  
山西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及工艺手段与陕西皮影相似。皮影的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虚实线常用于皇宫贵族的建筑、摆设、衣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绘线以墨线代刀,在难以雕镂的微小装饰物上描绘,细致精彩。使用的颜料大多是艺人们自制的大红、大绿、杏黄等,色彩鲜艳明快、清雅大方,耐蚀而且长久不变形。《拾玉镯》为传统戏曲,剧情描写的是陕西世袭指挥傅朋游孙家庄偶遇少女玉娇,两人互生爱慕,傅朋赠玉娇一只玉镯,玉娇羞不敢受,傅朋乃遗玉铸于地,被玉娇拾去。此景为刘媒婆所见,故意向玉奴戏笑并应允为其撮合。图中即描写剧中最精彩的一幕。 [8] 
+
[[ 山西]] 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及工艺手段与陕西皮影相似。皮影的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虚实线常用于[[ 皇宫]] 贵族的建筑、摆设、衣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绘线以墨线代刀,在难以雕镂的微小装饰物上描绘,细致精彩。使用的[[ 颜料]] 大多是艺人们自制的大红、大绿、杏黄等,色彩鲜艳明快、清雅大方,耐蚀而且长久不变形。《拾玉镯》为传统戏曲,剧情描写的是[[ 陕西]] 世袭指挥[[ 傅朋]] 游孙家庄偶遇少女玉娇,两人互生爱慕,傅朋赠玉娇一只[[ 玉镯]] [[ 玉娇]] 羞不敢受,傅朋乃遗玉铸于地,被玉娇拾去。此景为刘媒婆所见,故意向玉奴戏笑并应允为其撮合。图中即描写剧中最精彩的一幕。  
  
 
===晋南皮影===
 
===晋南皮影===
  
 在晋南皮影戏里,各种传统的图案福禄寿、五子夺魁、魁星点斗、八仙庆寿、麒麟送子、连生贵子常常出现在影人及道具中。人物服饰上世常见各类建筑、器具上的传统纹样。《含嫣梳妆》表现了少女端坐于镜前调朱弄粉的情景。皮影艺人巧妙地表现了少女梳妆时,镜中人与镜外人的照应,在上演时,二者动作的一致更显出艺人的匠心独运。富有晋南风格的皮影雕刻玲陇,彩绘精致的桌、椅、箱、柜及古朴的器皿等有也疏密有致,既丰富又概括完整。少女的服装、桌、凳图案刻搂的精美细致令人由衷赞叹。
+
 在晋南皮影戏里,各种传统的图案福禄寿、五子夺魁、魁星点斗、八仙庆寿、麒麟送子、连生贵子常常出现在影人及道具中。人物服饰上世常见各类建筑、器具上的传统纹样。《含嫣梳妆》表现了少女端坐于镜前调朱弄粉的情景。皮影艺人巧妙地表现了少女梳妆时,镜中人与镜外人的照应,在上演时,二者动作的一致更显出艺人的匠心独运。富有晋南风格的皮影雕刻玲陇,彩绘精致的桌、椅、箱、柜及古朴的[[ 器皿]] 等有也疏密有致,既丰富又概括完整。少女的服装、桌、凳图案刻搂的精美细致令人由衷赞叹。
  
 
===孝义皮影===
 
===孝义皮影===
  
 据历史考证,孝义皮影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即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间,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在孝义讲学,为吸引更多人听他的演说,曾在夜晚利用“影乐”的形式聚众讲学。由于子夏从师于孔子,也会“乐、琴”,以影乐形式设讲,寓教于乐中,使“设教、乐琴、影乐”融为一体而成为“影、乐、教”的完善影戏形式。子夏讲学被当地人所喜爱,当地人学会了表演影乐的技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影乐教的形式在当地变为影戏,这就是最早的孝义皮影戏。
+
 据历史考证,[[ 孝义]] 皮影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 春秋时期]] ,即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间,[[ 孔子]] 的得意门生[[ 子夏]] 在孝义讲学,为吸引更多人听他的演说,曾在夜晚利用“影乐”的形式聚众讲学。由于子夏从师于孔子,也会“乐、琴”,以影乐形式设讲,寓教于乐中,使“设教、乐琴、影乐”融为一体而成为“影、乐、教”的完善影戏形式。子夏讲学被当地人所喜爱,当地人学会了表演影乐的技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影乐教的形式在当地变为影戏,这就是最早的孝义皮影戏。
  
 
===清徐皮影===
 
===清徐皮影===
  
清徐常丰村的皮影戏可追溯到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县志记载,当时的皮影戏团体有四五个。
+
[[ 清徐]] 常丰村的皮影戏可追溯到清[[ 光绪]] 十六年(1890年),县志记载,当时的皮影戏团体有四五个。
  
 
 一套皮影,一块白布,夜幕低垂时,二胡悠悠,两手托起千秋将,灯影照亮万古人。皮影戏形象夸张,人物画稿通常是民间艺人代代相传的。皮影人物由头、臂、手、身等8个部分组成,经过选皮、画稿、镂刻、敷彩等8道工序制作而成,过程极为复杂。
 
 一套皮影,一块白布,夜幕低垂时,二胡悠悠,两手托起千秋将,灯影照亮万古人。皮影戏形象夸张,人物画稿通常是民间艺人代代相传的。皮影人物由头、臂、手、身等8个部分组成,经过选皮、画稿、镂刻、敷彩等8道工序制作而成,过程极为复杂。
行 216: 行 207:
 
===常丰皮影===
 
===常丰皮影===
  
 
+
[[ 常丰]] 村皮影选用小公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把选好的牛皮放在凉水里浸泡两三天后,用刀刮薄,每刮一次再用清水浸泡,直到第四次薄至透亮为止。然后将牛皮分解成块,用湿布包裹,加油汁推按,解除皮质的收缩性,使之平展光滑。再根据画稿描绘图样,开始镂刻。[[ 镂刻]] 是最难的工序,刀具有数十种,分宽窄不同的斜口刀、平口刀、圆口刀、三角刀、花口刀等,使用方法也格外讲究。平直的线条用平口刀的刀尖扎、推,曲折多变的花纹用斜口刀刻、裁,圆形花纹则需要用圆口刀去凿。做成一个皮影,通常要手工雕刻3000余刀。
常丰村皮影选用小公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把选好的牛皮放在凉水里浸泡两三天后,用刀刮薄,每刮一次再用清水浸泡,直到第四次薄至透亮为止。然后将牛皮分解成块,用湿布包裹,加油汁推按,解除皮质的收缩性,使之平展光滑。再根据画稿描绘图样,开始镂刻。镂刻是最难的工序,刀具有数十种,分宽窄不同的斜口刀、平口刀、圆口刀、三角刀、花口刀等,使用方法也格外讲究。平直的线条用平口刀的刀尖扎、推,曲折多变的花纹用斜口刀刻、裁,圆形花纹则需要用圆口刀去凿。做成一个皮影,通常要手工雕刻3000余刀。
 
   
 
 
 
  
 
===京西皮影===
 
===京西皮影===
  
 +
《[[北京西派皮影遗珍]]》[[北京]]西派皮影,亦称北京皮影西城派,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具有都城特点的城市皮影,是北京皮影的代表和主流。
  
 +
据现有资料显示,北京皮影始于900多年前的[[辽金]]时期。当时,中原北[[宋朝]]皮影艺术已发展成熟。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凡影戏……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正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吴自牧《[[梦粱录·百戏伎艺]]》记:“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镞,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装饰,不致损坏……。”
  
《北京西派皮影遗珍》北京西派皮影,亦称北京皮影西城派,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具有都城特点的城市皮影,是北京皮影的代表和主流。
+
 北京西派皮影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进步,继承和保留了山陕皮影、[[ 河南]][[ 江浙]] 皮影、[[ 滦州]][[ 东北]] 皮影等的精华与特点,形成了具有都市京味儿的北京皮影,强调精致、注重表现、富于变化、讲究透视效果是其艺术的主要特色。
据现有资料显示,北京皮影始于900多年前的辽金时期。当时,中原北宋朝皮影艺术已发展成熟。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凡影戏……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正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吴自牧《梦粱录·百戏伎艺》记:“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镞,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装饰,不致损坏……。”
 
 
 
 北京西派皮影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进步,继承和保留了山陕皮影、河南江浙皮影、滦州东北皮影等的精华与特点,形成了具有都市京味儿的北京皮影,强调精致、注重表现、富于变化、讲究透视效果是其艺术的主要特色。
 
 
 
经过抢救性修复整理,下苇甸皮影已经进入博物馆科学保护系列。在保护珍贵文化实物遗产的基础上,同时也存留了难得的皮影雕刻工艺、表演技巧和大量专业资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
经过抢救性修复整理,[[下苇甸]]皮影已经进入博物馆科学保护系列。在保护珍贵文化实物遗产的基础上,同时也存留了难得的皮影雕刻工艺、表演技巧和大量专业资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安皮影===
 
===成安皮影===
  
 皮影戏传入成安时间较早。据1975年县文化馆“皮影调查”显示,皮影戏可能在宋朝时就已传入成安,明万历年间在丁庄村已有流传,清乾隆时期丁庄皮影第四代宗师、人称“活猪八戒”的宁老和“北乡义庙会斗神汉”的故事至今令人津津乐道。 [9] 
+
 皮影戏传入成安时间较早。据1975年县文化馆“皮影调查”显示,皮影戏可能在[[ 宋朝]] 时就已传入成安,明万历年间在丁庄村已有流传,清[[ 乾隆]] 时期丁庄皮影第四代宗师、人称“活猪八戒”的宁老和“北乡义庙会斗神汉”的故事至今令人津津乐道。  
  
 +
成安的皮影均采用牛皮刻制(其他地区的皮影大都用驴皮制作),造型苍老古拙、意趣淳朴有力。影人高约50公分左右,生、旦、净角高大,小丑、小妖等角色要小一些。除刻人物之外,还要刻制云朵、桌椅、动物、水族、城楼、房屋等道具、背景,造型相当丰富,除净角、丑角用阴刻与阳刻相结合之手法刻脸谱外,生角、旦角用镂空雕刻,显得空灵、爽洁。人物的头像是活的(单独的),能随意拔出与身子分离。众多的角色头像可根据剧情的需要,及文武[[服装]]的变化,随时更换不同的身子,而行当相同、服装类似的人物也可任意更换头像。
  
 
+
[[ 成安]] 的皮影戏除[[ 孙横城]] 皮影剧团配唱“四股弦”外,其他都配唱“淮调”。“淮调”为流传在河南周口地区[[ 淮宁县]] 一带的稀有地方剧种,属梆子腔体系。其唱腔高亢粗犷、质朴健朗,有着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成安 的皮影均采用牛皮刻制(其他地区的皮影大都用驴皮制作),造型苍老古拙、意趣淳朴有力。影人高约50公分左右,生、旦、净角高大,小丑、小妖等角色要小一些。除刻人物之外,还要刻制云朵、桌椅、动物、水族、城楼、房屋等道具、背景,造型相当丰富,除净角、丑角用阴刻与阳刻相结合之手法刻脸谱外,生角、旦角用镂空雕刻,显得空灵、爽洁。人物的头像是活的(单独的),能随意拔出与身子分离。众多的角色头像可根据剧情的需要,及文武服装的变化,随时更换不同的身子,而行当相同、服装类似的人物也可任意更换头像。 [9]
 
成安 的皮影戏除孙横城皮影剧团配唱“四股弦”外,其他都配唱“淮调”。“淮调”为流传在河南周口地区淮宁县一带的稀有地方剧种,属梆子腔体系。其唱腔高亢粗犷、质朴健朗,有着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9] 
 
 
 
   
 
 
 
  
 
===国外皮影===
 
===国外皮影===
在印尼不少地方,皮影戏至今仍然是神圣的,是许多宗教仪式和节日庆祝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皮影戏在印尼被称作"wayang kulit",wayang的意思是“影子、灵魂”,kulit的意思是“皮”。在布幕上活灵活现的皮影曾长期被视为神灵和祖先的灵魂。 [10]  。
 
 
 
 
  
 +
在[[印尼]]不少地方,皮影戏至今仍然是神圣的,是许多[[宗教]]仪式和节日庆祝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皮影戏在印尼被称作“wayang kulit”,wayang的意思是“影子、灵魂”,kulit的意思是“皮”。在布幕上活灵活现的皮影曾长期被视为神灵和祖先的灵魂。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
 
 
 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乐器伴凑合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乐器伴凑合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
 
 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数不胜数。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红灯记、龟与鹤、两朋友、东郭先生等等。
+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数不胜数。常见的传统剧目有[[ 白蛇传]] [[ 拾玉镯]] [[ 西厢记]] [[ 秦香莲]] [[ 牛郎织女]] [[ 杨家将]] [[ 岳飞传]]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封神榜等等。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 兄妹开荒]] [[ 白毛女]] [[ 刘胡兰]] [[ 小二黑结婚]] [[ 小女婿]] [[ 林海雪原]] [[ 红灯记]] [[ 龟与鹤]] [[ 两朋友]] [[ 东郭先生]] 等等。
 
 
 
 
 
 
  
 
==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
  
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
18世纪的[[ 歌德]] 到后来的[[ 卓别林]] 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传承发展==
 
==传承发展==
  
 +
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
  
 
+
1、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 艺术]] 家,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前功尽弃的可能性。
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
 
1、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前功尽弃的可能性。
 
  
 
2、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
 
2、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皮影基本都是以表演的形式出现,都是以娱乐为目的。在如今这娱乐生活多样的年代,皮影戏的魅力光环正在逐渐黯淡,只有这一些特殊场合可以看见(如:北京的老舍茶馆以及一些演绎着历史的戏院)
+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皮影基本都是以表演的形式出现,都是以娱乐为目的。在如今这娱乐生活多样的年代,皮影戏的魅力光环正在逐渐黯淡,只有这一些特殊场合可以看见(如:北京的[[ 老舍茶馆]] 以及一些演绎着[[ 历史]] 的戏院)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与人物,都以更精湛与更细腻的雕刻工艺表现出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与人物,都以更精湛与更细腻的雕刻工艺表现出来。
行 293: 行 261:
 
 皮影的制作工艺正在从曾经的娱乐为主,欣赏为辅向现如今以欣赏为主,娱乐为辅缓慢过渡。将来的皮影更强调与突出其静态的艺术价值,通过场景的布置,角色的表情,丰富的色彩等,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
 
 皮影的制作工艺正在从曾经的娱乐为主,欣赏为辅向现如今以欣赏为主,娱乐为辅缓慢过渡。将来的皮影更强调与突出其静态的艺术价值,通过场景的布置,角色的表情,丰富的色彩等,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
  
 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艺术手段,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
+
 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艺术手段,对[[ 电影]] 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 博物馆]] 争相收藏,同时也是[[ 中国政府]] 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
  
 
 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与人物都以更精湛与更细腻的雕刻工艺表现出来,更强调了皮影的艺术性与装饰性。把皮影制作好以后,加以装裱用于展览与装饰。
 
 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与人物都以更精湛与更细腻的雕刻工艺表现出来,更强调了皮影的艺术性与装饰性。把皮影制作好以后,加以装裱用于展览与装饰。
  
 
+
==保护状况==
 
 
  
==保护状况==
+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湖北省]][[云梦皮影艺术团]]和[[山东省]][[泰安市范正安皮影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06年5月20 日, 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2007年6月8日,湖北省云梦皮影艺术团和山东省泰安市范 皮影 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 文化遗产 日奖
+
2011年11月27 日, 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 教科文组织]]宣布,正在[[巴厘岛]]举行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 式决定把中国 皮影 戏列入“[[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
 +
==视频==
  
2011年11月27日,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正在巴厘岛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正式决定把 中国皮影戏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1] 
+
===<center> 中国皮影戏 相关视频</center>===
  
== 中国皮影戏 状况==
+
<center> 中国皮影戏 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 产” 再添新成员</center>
  
 +
<center>{{#iDisplay:8lRYykbM6US|650|480|qq}}</center>
  
  年份
+
<center>中国皮影戏 探索发现 第01集</center>
  
申报地区
+
<center>{{#iDisplay:w03450rbz4k|650|480|qq}}</center>
  
  代表作品
+
<center>中国皮影戏 东郭先生</center>
  
遗产名录
+
<center>{{#iDisplay:r091891lzmp|650|480|qq}}</center>
  
2006年 河北唐山 唐山皮影戏
+
==參考 献==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 化遗产
 
  
  (序号235,项目名称:皮影戏)
+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河北邯郸 冀南皮影戏
 
山西孝义 孝义皮影戏
 
辽宁瓦房店 复州皮影戏
 
浙江海宁 海宁皮影戏
 
湖北潜江 江汉平原皮影戏
 
广东汕尾 陆丰皮影戏
 
陕西渭南 华县皮影戏
 
陕西华阴 华阴老腔
 
陕西富平 阿宫腔
 
陕西乾县 弦板腔
 
甘肃环县 环县道情皮影戏
 
辽宁凌源 凌源皮影戏
 
2008年 北京宣武区 北京皮影戏
 
河南南阳 桐柏皮影
 
河北河间 河间皮影戏
 
辽宁鞍山 岫岩皮影戏
 
辽宁盖州 盖州皮影戏
 
黑龙江望奎县 望奎县皮影戏
 
山东泰安 泰山皮影戏
 
山东济南 济南皮影戏
 
山东定陶 定陶皮影
 
河南罗山县 罗山皮影戏
 
湖南木偶皮影艺术剧院、湖南衡山县 湖南皮影戏
 
四川阆中、四川南部县 四川皮影戏
 
青海省 河湟皮影戏
 
2011年 中国 皮影戏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於 2020年2月2日 (日) 18:46 的最新修訂

中國皮影戲

中 文 名 :中國皮影戲

外 文 名 : Shadow Puppets

別       名: 驢皮影、影子戲、燈影戲

興起始於西漢

興       於唐朝

盛       於清代

類       型  :  傳統戲劇

保護單位 :   北京皮影劇團

中國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1]。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上海戲劇學院為皮影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表演範圍

皮影戲可能在中亞——中國大陸或印度地區源起於公元前1000年前後。

不少文獻記載漢武帝時,方士李少翁進言說他有招魂之術,並設帳弄影以招嬪妃李夫人之亡靈。正如陝西皮影的流傳:「皮影戲始於漢,興於唐,盛於宋」。另一說亦與亡靈有關,唐代俗講僧在佛寺利用燈影說理和超渡亡靈。所以,皮影與宗教有密切的關係。

無論如何,皮影戲至宋朝時已有相當的規模與水平,而且相當盛行。南宋時,杭州更有「繪革社」的影戲組織出現。至元代,軍隊更帶同皮影班子隨軍遠征,將皮影傳到中亞的國家;在13-15世紀,由西亞再傳到歐洲各國。皮影盛行於關中一帶,傳統劇目就有計數百本,唱腔則多達幾十種。

皮影戲於明朝萬曆(1573年—1619年)年間已十分盛行。明末清初,皮影藝術與道教結合,產生了環縣道情皮影。至清朝,皮影藝術已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當時很多大戶人家,都以請名師刻制影人、安置精工影箱和私養影班為榮。

但在清朝後期,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戲場聚眾起事,曾出現禁演影戲和拘捕皮影人之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民不聊生,皮影更一蹶不振。不過在抗日戰爭中,福建漳州就以皮影戲來宣傳抗日的鬥爭。自中國解放後,殘存皮影戲班和藝人,在當時政府的扶持下,得以復甦。但到文化大革命時期,皮影藝術因破四舊而再遭打擊。改革開放後,傳統文化逐漸受到重視。雖然皮影戲得以復甦和發展,但仍受電子影視和流行文化所衝擊。

中國的皮影藝術經過長期的流變,已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諸如山西皮影、隴東皮影、陝西皮影、北京皮影、山東皮影、青海皮影、寧夏皮影等,各自反映出獨有的風格特色。在陝西、甘肅天水等地農村,這種拙樸的民間藝術形式一度廣受歡迎。

皮影戲物品

皮影戲人物的角色造型設計原圖鏈接來自 www.8791.org 的圖片

由於皮影戲是民間藝術的緣故,各方面的情況都因地方不同而有所差異,製作材料也根據當地的使用獸皮的情況而定。

根據宋朝《夢梁錄》記載:「京師初以素 紙雕簇,自後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影,用以彩色裝飾,不致損壞」。 皮影原是用剪制,後來才改用皮革刻制。現時的皮影戲物品包括皮影人物、場面道具和景物,全都是利用手工,刀雕彩繪皮革製成。在中國,較多使用牛皮、羊皮、驢皮等等。

製作皮影的民間傳統工藝基本步驟,分別是∶刮皮、漿皮、描樣、雕鏤和着色。但若仔細,製作過程可由刮、磨、洗、刻、着色等共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約3000刀。皮影的造形製作,主要汲取了中國漢代帛畫、畫像石和唐代的壁畫等的藝術手法和風格,再配以鏤空的線雕花紋。鏤空線雕花紋不單給予優美的造型外觀,而且避免了表演時出現大片黑影。

皮影人約30cm高,多為側面形像,外形輪廓以線條簡潔、平滑流暢為主。皮影的人物形像不是以追求真實和準確性,而是要合符表演需要。在燈光映照下,美麗的皮影人便活龍活現的展示在觀眾眼前。

內容

宋代皮影戲的內容,主要是「……煙粉、靈怪、鐵騎、公案、史書、歷代君臣、將相故事話本。」到清代時,影戲劇目分兩類:整本(亦稱整套)和單出(亦稱單折)。此時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河北樂亭的影戲劇本作家高述堯所編寫的《二度梅》、《鎮冤塔》、《白狐裘》、《珠寶釵》被奉為灤州影戲的新四大影卷,能唱高述堯的劇本成為昔日衡量皮影藝人水平的依據。現在,著名的皮影藝術流派分別是山西皮影、隴東皮影和陝西皮影。

皮影戲演出的關鍵,在於操耍技巧和唱功。而此關鍵技巧都是經由師父傳授,學徒長期苦練的成果。另外,皮影戲還要配合音樂和燈光效果,才能觸動觀眾的情緒起伏。

歷史起源

皮影戲從有文字記載,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中國皮影藝術從十三世紀元代起,隨着軍事遠征和海陸交往,相繼傳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羅(泰國)、緬甸、馬來群島、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亞歐各國。

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舉辦百戲大會,皮影戲參加了演出。另傳皮影自明中葉從蘭州和華亭先傳入河北涿州、後再傳到京西、北郊農村,然後入城並形成東、西城兩派。

從清人入關至清末民初,中國皮影戲藝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2]。當時很多官第王府豪門旺族鄉紳大戶,都以請名師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養影班為榮。在民間鄉村城鎮,大大小小皮影戲班比比皆是,一鄉一市有二三十個影班也不足為奇。無論逢年過節、喜慶豐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壽,都少不了搭台唱影。連本戲(連續劇)要通宵達旦或連演十天半月不止,一個廟會可出現幾個影班搭台對擂唱影,熱鬧非凡,其盛狀可想而知。

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農民、市民歡迎外,還進入到宮廷。康熙時,禮親王府設有八位食五品俸祿的官員專管影戲。嘉慶時逢年過節等喜慶日子還傳皮影班進宅表演。當時的北京影戲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則於堂會唱影戲,有不少京劇演員也參加影戲班演出。

到了清代後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戲的黑夜場所聚眾起事,便禁演影戲,甚至捕辦皮影藝人。皮影藝人還曾受清末白蓮教起義的牽連,被以「玄燈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軍入侵前後,又因社會動盪和連年戰亂,民不聊生,致使盛極一時的皮影行業萬戶凋零,一蹶不振。

1949年後,全國各地殘存的皮影戲班、藝人又開始重新活躍,從1955年起,先後組織了全國和省、市級的皮影戲匯演,並屢次派團出國訪問演出,進行文化藝術交流,頗有成果。但到「文革」時,皮影藝術再次遭「破四舊」的噩運,從此元氣大傷。

皮影製作

中國地域廣闊,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製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經過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發汗熨平綴結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餘刀,是一個複雜奇妙的過程。皮影的藝術創意汲取了中國漢代帛畫、畫像石、畫像磚和唐、宋寺院壁畫之手法與風格。 其製作過程是:先將羊皮、驢皮或其他獸皮的毛、血去淨,然後經藥物處理,使皮革變薄,呈半透明,塗上桐油,然後藝人們將各種人物的圖譜描繪在上面,用各種型號的刀具刻鑿後,再塗抹上顏色,上色時主要使用紅、黃、青、綠、黑等五種純色。[3]

雕刻時,一般都用陽刻,有時也用陰刻。繪畫染色講究女性髮飾及衣飾多以花、草、雲、鳳等紋樣為圖案,男性則用龍、虎、水、雲等紋樣為圖案。忠良人物為五分面,反面人物為七分面。人物造型與戲劇人物一樣,生、旦、淨、丑角色齊全。製成的皮影高的達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

皮影人的四肢和頭部是分別雕成的,用線聯綴而成,以便表演時活動自如。一個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縱,藝人手指靈活,常常玩得觀眾眼花繚亂。不僅手上功夫絕妙高超,嘴上還要說、念、打、唱,腳下還要制動鑼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塊1平方米大小的白紗布做成的。白紗布經過魚油打磨後,變得挺括透亮。演出時,皮影緊貼屏幕活動,人影和五彩繽紛的顏色真切動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場地限制,演員也不需正規訓練,所以深受人民的喜愛。在皮影戲盛行的地區,人們會親切地稱它為「一擔挑」藝術。

第一步 選皮

由於皮影戲是民間藝術的緣故,各方面的情況都因地方不同而有所差異,製作材料也根據當地的使用獸皮的情況而定。在中國,較多使用牛皮、羊皮、驢皮、豬皮等等,其中牛皮是目前中國市場上應用最廣泛的材質。各地皮影的原材料有所不同。比如隴東皮影的製作一般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

第二步 制皮

牛皮的炮製方法有兩種:一是「淨皮」,另一是「灰皮」。淨皮的製作工藝是在牛皮選好後,放在潔淨的涼水裡浸泡兩、三天(根據氣溫、牛皮和水的具體情況掌握),取出用刀刮制:第一道工序先刮去牛毛,第二次再刮去里皮的肉渣,第三次是逐漸刮薄,刮去里皮。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緻細作,把皮刮薄泡亮為止。刮時一定要注意使皮子厚薄均勻,手勁要輕而穩,以免損傷皮子。刮好後撐於木架之上,蔭干即成。

制皮的方式有很多,以陝西皮影為例,通常有兩種方法炮製它的原材料——牛皮:「淨皮」和「灰皮」。「淨皮」的製作工藝是先將選好的牛皮放在潔淨的涼水裡浸泡兩三天,取出用刀刮制四次,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工細作,把皮刮薄泡亮為止。刮好後撐在木架上陰乾,晾到淨亮透明時即可製作皮影。「灰皮」也稱為「軟刮」,浸泡皮時把氧化鈣(石灰)、硫化鈉(臭火鹼)、硫酸硫酸銨等藥劑配方化入水中,將牛皮反覆浸泡刮制而成。這種方法刮出來的皮料,近似玻璃,更宜雕刻。

第三步 畫稿

製作皮影時有專門的畫稿,稱為「樣譜」,這些設計圖稿世代相傳。

第四步 過稿

雕刻藝人將刮好的皮分解成塊,用濕布潮軟後,再用特製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並能解除皮質的收縮性,然後才能描圖樣。畫稿前對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一項細緻的工作。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於頭、胸、腹這些顯要部位;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於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這樣既可節約原料,又提高了皮影質量,同時也使皮影人物上輕下重,在挑簽表演和靜置靠站時安穩、趁手。接下來是描圖樣,用鋼針把各部件的輪廓和設計圖案紋樣分別拷貝、描繪在皮面上,這叫「過稿」,再把皮子放在棗木或梨木板上進行刻制。

第五步 鏤刻

雕刻刀具一般都有十一、二把,甚至三十把以上。刀具有寬窄不同的斜口刀(尖刀)、平刀、圓刀、三角刀、花口刀等,分工很講究,藝人需要熟練各種刀具的不同使用方法。根據傳統經驗,在刻制線狀的紋樣時要用平刀去扎;在刻制直線條的紋樣時用平刀去推;對於傳統服飾的袖頭襖邊的圓型花紋則需要用鑿刀去鑿;一些曲折多變的花紋圖樣,則須用斜口刀刻制。藝人雕刻的口訣如下:櫻花平刀扎,萬字平刀推,袖頭襖邊鑿刀上,花朵尖刀刻。雕刻線有虛實之分,還有暗線、繪線之分。

虛線為陰刻,即鏤空形體線而成,皮影多為這種線法。實線保留形體輪廓挖去餘部,為陽刻,多用於生旦、須丑的白臉,凡白色的物體都用陽刻法。虛實線沿輪廓的兩側刻出斷續的鏤空線,多用於景片建築的刻制。暗線則用刀劃線而不透皮,多在活動關節處。繪線是以筆代之,以表現細緻的物體。刻制皮影有口訣相傳,程序如下:刻人面——先刻頭帽後刻臉,眼眉刻完再刻鼻子尖。刻衣飾花紋——卍字先把四方畫,四邊咬茬轉着扎。雪花先豎畫,然後左右再打叉。六欞丟出齒,挑成雪花花。刻盔甲——黃靠甲,先把眼眼打,拾岔岔,人字三角扎。刻建築裝飾——空心桃兒落落梅,雪裡竹梅六角龜,一滿都在水字格。

第六步 敷彩

皮影雕完之後是敷彩。老藝人用色十分講究。大都自己用紫銅銀硃普蘭等礦植物炮製出大紅、大綠、杏黃等顏色着色。着色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以陝西皮影為例,敷彩的方法是先把制好的純色化入稍大的酒盅內,放進幾塊用精皮熬製的透明皮膠,然後把盅子放在特製的燈架上,下邊點燃酒精燈火,使膠色交融成為粥狀,趁熱敷在影人上。雖是色彩種類不多,但老藝人善於配色,再加上點染的濃淡變化,使色彩效果異常絢爛。

第七步 發汗熨平

敷色後還要給皮影脫水發汗,這是一項關鍵性工藝。它的目的是為了使敷彩經過適當高溫吃入牛皮內,並使皮內保留的水分得以揮發。脫水發汗的方法很多,有的用薄木板夾住皮影部件,壓在熱炕的席下;也有的用平布包裹皮影部件,以烙鐵電熨斗燙;此外還有一種土辦法是用土坯磚塊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麥秸燒熱,壓平皮影使之脫水發汗。脫水發汗的成敗關鍵在於掌握溫度火候。過去藝人們掌握火候的土辦法叫「彈指點水」,就是用手指蘸水或唾液彈滴在熨具上,觀察水的變化,判斷溫度的高低。既看水點所起泡沫大小的變化,也看水分蒸發的速度快慢。所要求的溫度一般在攝氏七十度上下。溫度恰當,皮子脫水發汗順利,皮內水分揮發了,顏色也吃入皮內了,皮影色澤鮮美,且久不褪色,而膠質也可溶化封閉住皮子的毛孔,使皮影永久不翹扭變形。如果溫度過高則會使皮子縮為一團,工藝全部報廢;溫度不足,膠色就不能溶入肉皮,皮內的水分難以排盡,造成皮影人物的色澤不亮,時間長了還會變形。

第八步 綴結完成

為了讓皮影動作靈活,一個完整皮影人物的形體,從頭到腳通常有頭顱、胸、腹、雙腿、雙臂、雙肘、雙手,共計十一個部件。頭部——頭包括顏面、帽、須和頸部,下端為楔子,演出時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內,不用時則卸下保管。胸部——上部裝置卡口,皮影人頭就插在那裡。與胸上側同點相釘結的有兩臂,各分為上下臂兩節,小臂下有手相連。腹部——腹部上方與胸相連,下方與雙腿相連,腿部與足為一個整體(包括靴鞋在內)。皮影人物各個關節部分都要刻出輪盤式的樞紐(老藝人稱之為「骨縫」),以避免肢體疊合處出現過多重影。連接骨縫的點叫「骨眼」。骨眼的選定關係到影人的造型美感,選擇恰當會有精神抖擻之相,反之則顯得佝僂垂死,萎靡不振。選好骨眼後,用牛皮刻成的樞釘或細牛皮條搓成的線綴結合成,十一個主要部件就這樣裝成了一個完整的影人。為了表演的需要,還要裝置三根竹棍作操縱杆,也就是簽子。文場人物在胸部的上前部裝置一根簽子,用鐵絲相連,使影人能反轉活動,再給雙手處各裝置一根簽子,便於雙手舞動。而武場人物胸部簽子的裝置位置在胸後上部(即後肩上部),以便於武打,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臥、躺、滾、爬、打鬥等百般姿態。

藝術流派

綜述

由於皮影戲在中國流傳地域廣闊,在不同區域的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見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東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寧夏皮影、陝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隴東皮影等風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各地皮影的音樂唱腔風格與韻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戲曲、曲藝、民歌小調、音樂體系的精華,從而形成了溢彩紛呈的眾多流派。有沔陽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孝義皮影戲、復州皮影戲、海寧皮影戲、陸豐皮影戲、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阿宮腔、弦板腔、環縣道情皮影戲、凌源皮影戲等等。

河北、北京、東北、山東一帶的各路皮影唱腔,雖同源於冀東灤州的樂亭影調,但各自的唱腔分別在京劇、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間歌調的滋潤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暢的平調、華麗的花調、淒哀的悲調不一而足。而其中唐灤地區的掐嗓唱法十分獨特。

冀南皮影

皮影戲最早誕生在兩千年前的西漢,極盛於清代的直隸省(河北省)。冀南皮影戲是河北省地區的戲曲藝術之一。源遠流長,據傳是北京宮廷皮影流落冀南而形成,主要分布於河北南部,並影響到冀中、冀北等地區,特別是以邯鄲市肥鄉縣為中心的廣大地區。肥鄉縣是冀南皮影的發祥地,肥鄉當地將皮影稱為「牛皮影」、「皮子戲」、「戳皮戲」、「一隻眼戲」。肥鄉皮影造型以中國傳統戲劇為依託,以民間剪紙的樣式出現,是典型的冀南皮影代表。

浙江皮影

浙江海寧皮影戲位於錢塘江北岸的浙江省海寧市境內,至今流傳着具有南宋風格的古典劇種——海寧皮影戲。海寧皮影戲自南宋傳入,即與當地的「海塘鹽工曲」和「海寧小調」相融合,並吸收了「弋陽腔」等古典聲腔,改北曲為南腔,形成以「弋陽腔」、「海鹽腔」兩大聲腔為基調的古風音樂;曲調高亢、激昂,宛轉優雅,配以笛子嗩吶二胡等江南絲竹,節奏明快悠揚,極富水鄉韻味。同時將唱詞和道白改成海寧方言,成為民間婚嫁、壽慶、祈神等場合的常演節目。再則,海寧盛產蠶絲,民間有祈求蠶神風俗,皮影戲也因長演「蠶花戲」,稱作「蠶花班」。

廣東皮影

陸豐皮影戲是我國三大皮影系統之一的潮州皮影的唯一遺存,陸豐市皮影劇團是廣東省唯一的專業皮影劇團。陸豐皮影戲一直在民間生存、發展,有古代閩南語系的基因,又得海陸豐民間習俗的孕育,唱腔音樂豐富,地方特色濃厚,繪畫、雕刻精緻,表演生動逼真,優雅可觀。

陸豐皮影歷史悠久,形成於宋代,盛行於明、清,普及於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前夕的戰亂時期,其他戲劇大部分停鼓散班,皮影戲班仍活躍在周邊鄉鎮,可見皮影戲的群眾基礎深厚,有很強的生命力。新中國成立後得到復興和發展,在繪畫、音樂、製作、表演、效果及舞檯燈光等方面,都為世人所矚目,所到之處,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少年兒童更為喜愛。演出區域不斷擴大,不但到過粵北地區的各市、縣及廣州等地,還在福建幾個市縣留下足跡。陸豐皮影是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具有傑出的歷史價值、教育價值和藝術價值。

湖北皮影

湖北皮影戲主要分「門神譜」

(大皮影)和「魏譜」(小皮影)兩大類:「門神譜」主要集中在江漢平原的沔陽(今仙桃)、雲夢應城等地以及黃陂、孝感漢川等縣的部分地區;「魏譜」皮影分布在鄂北和鄂西北的竹溪竹山谷城保康遠安南漳襄陽隨州一帶,其形制及風格與陝豫皮影相似,是陝豫鄂三地民間文化交流融合的結果。

身高二尺二寸左右(70至80厘米)的江漢平原「門神譜」(大皮影)則代表了鄂地皮影的主流,它比四川、陝西皮影高四寸,比鄂東皮影高二寸,高大的尺幅使其在視覺上更清晰。

江漢平原地處荊楚腹地,北依漢水,南貫長江,是荊楚文化的發源地,楚文化底蘊豐厚,古代的青銅、竹木硬雕和皮革、沔陽雕花剪紙等軟雕工藝為皮影的誕生準備了良好的前提條件。據說在明成化年間,在竹溪豐壩鄉和中峰鎮就有皮影戲班。鄂西北一帶有「西革」、「漢革」兩種影戲班。「西革」影偶小巧,唱「山二黃」腔,屬陝西影系;「漢革」影偶較大,唱本地高腔,應屬江漢平原影系。

江漢皮影尤以沔陽皮影戲最為著名,它融傳統繪畫雕刻美術於一體,集電影、電視動畫於一身,具有濃郁的民族氣息,是我國藝術菀里的一朵奇葩。沔陽皮影戲中的各種人物、動物和道具是用牛皮採用沔陽雕花剪紙的工藝手法精心雕刻而成。用上等黃牛皮為原材料,正派人物用陽刻手法,花臉、丑角等用陰刻手法,

各行當臉譜造形和行頭源於戲劇,文影裝一隻手,武影裝兩隻手,雕刻工藝總體上講究圓潤,既要有裝飾美,也要充分體現誇張、浪漫的手法。操作技巧分「生、旦、淨、丑」四大角色的種類、武打招勢及現代皮影人物操作。

沔陽皮影戲內容豐富,有楚漢相爭、三國水滸、西遊等300多個劇目。這些「劇本」實際上只有劇目的條文,在表演時全靠藝人根據歷史故事展開情節和刻畫人物,唱、做、念、打渾然一體,其口頭文學藝術形式是江漢平原皮影戲的又一主要特徵。

沔陽皮影戲的唱腔以漁鼓腔、歌腔為主,配打擊樂伴奏,以一唱眾和的形式進行演唱。漁鼓皮影以沔陽漁鼓調為主腔,後又融合了沔陽花鼓戲、漢劇、楚劇等唱腔,具有節奏歡快活潑、曲調高亢、豪放等特點藝人.根據呆(音ái)口本子中的條子(梗概)臨場發揮,通常是一韻到底、通俗易懂。有時還即興添進「浩水詞」或「搭白」,如「唱了這一會,茶水無一杯,雖說東家茶水貴,

可用罐子煨」。「歌腔」中的雞鳴腔,高亢委婉、圓潤激昂。凡學唱者,必先學會「公雞打鳴」,以雄雞鳴叫發音為起音,尾音為拖腔,跳度高達17度,源於東周時期的楚國《四面楚歌》,是我國傳統音樂中的活「化石」。 詼諧幽默、令人捧腹,觀眾百看不厭。有民謠這麼說:「看牛皮(指皮影),熬眼皮(打瞌睡),摸黑回家撞鼓皮(牆壁),老婆挨眉(批評)捏悶脾(受氣)」,足見江漢平原皮影的魅力。

2012年7月,中央電視台《遠方的家》北緯30度中國行走進仙桃,專題拍攝了沔陽皮影戲的紀錄片,並向海內外播出,極大的提升了沔陽皮影戲的知名度。仙桃市共有皮影藝術團20多個,皮影藝人近300人,常年活躍在街頭、鄉里,往日的「五里三台唱花鼓,村村垸垸演皮影」的盛景,又在仙桃大地重現[4]

泰山皮影

泰山皮影由獨特的「十不閒」技藝大師——范正安先生為獨特代表任務,繼承民族遺產,打造泰山品牌,弘揚泰山文化!泰山皮影表演的泰山石敢當的故事栩栩如生,十七大期間在國家大劇院為與會代表表演的泰山石敢當故事,受到了一致好評,其皮影藝術先後被《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實話實說》《走遍中國》《文化訪談錄》等專題報道。泰山皮影於2008年正式作為一門學科進入小學課堂[5]

隴東皮影

隴東皮影的創柞擅用誇張變形,人物頭大身子小,身體上窄下寬,手臂過膝。面部形象除有個別丑角、鬼怪之類為四分之三的半側面,一般都是正側。臉譜的設計規律與陝西關中秦腔臉譜基本相同,黑忠、白奸、紅烈、花勇、空(即陽刻)正。其他影件如殿堂帥帳、案幾、牙床及各種動物、花卉等道具,結構被壓縮,而且稍有透視感,都比影人低。隴東皮影製作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牛皮刮乾淨、晾至淨亮透明時即可製作。先將樣稿輕畫在牛皮上,然後用各種型號的刀具或刻或鑿。之後用透明水色着色,顏色一般不調和,故而純正絢麗、對比強烈。刻鑿、着色完畢後「出水」即熨平,這是其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一關。出水後再晾乾,裝訂組合即可上台表演。皮影戲注重的還是表演效果,因為影戲人物各部位可以活動,再加上高亢、抑揚的唱腔,使得它具有濃烈的地方特色及民間鄉土氣息。隴東皮影戲劇目繁多,圖中羅通掃北為隋唐演義故事,人物、道具鐫刻細緻工巧,想來表演時的動作、情節定引人入勝。

陝西皮影

陝西皮影保留着民間說書的種種痕跡,它是近代陝西多種地方戲曲的前身。陝西皮影造型質樸單純,富於裝飾性,同時又具有精緻工巧的藝術特色。陝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輪廓整體概括,線條優美生動有力度,有勢有韻,在輪廓內部以鏤空為主,又適當留實,做到繁簡得宜、虛實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個部位,常常飾有不同的圖案花紋,整體效果繁麗而不拖沓,簡練而不空洞。每一個形象不僅局部耐看,而且整體配合也美,既充實又生動,構成完美的藝術整體。圖中的出行圖,主體人物突出,無論在色彩上還是造型上都較之儀仗人物醒目,線條的細密繁複、疏密層次以及工藝的細緻都可見一斑。

山西皮影

山西皮影嚴謹規範,藝術風格及工藝手段與陝西皮影相似。皮影的用線除了虛線、實線之外,虛實線、繪線及暗線的運用更為別致。虛實線常用於皇宮貴族的建築、擺設、衣飾等,顯得富麗堂皇;繪線以墨線代刀,在難以雕鏤的微小裝飾物上描繪,細緻精彩。使用的顏料大多是藝人們自製的大紅、大綠、杏黃等,色彩鮮艷明快、清雅大方,耐蝕而且長久不變形。《拾玉鐲》為傳統戲曲,劇情描寫的是陝西世襲指揮傅朋游孫家莊偶遇少女玉嬌,兩人互生愛慕,傅朋贈玉嬌一隻玉鐲玉嬌羞不敢受,傅朋乃遺玉鑄於地,被玉嬌拾去。此景為劉媒婆所見,故意向玉奴戲笑並應允為其撮合。圖中即描寫劇中最精彩的一幕。

晉南皮影

在晉南皮影戲裡,各種傳統的圖案福祿壽、五子奪魁、魁星點斗、八仙慶壽、麒麟送子、連生貴子常常出現在影人及道具中。人物服飾上世常見各類建築、器具上的傳統紋樣。《含嫣梳妝》表現了少女端坐於鏡前調朱弄粉的情景。皮影藝人巧妙地表現了少女梳妝時,鏡中人與鏡外人的照應,在上演時,二者動作的一致更顯出藝人的匠心獨運。富有晉南風格的皮影雕刻玲隴,彩繪精緻的桌、椅、箱、櫃及古樸的器皿等有也疏密有致,既豐富又概括完整。少女的服裝、桌、凳圖案刻摟的精美細緻令人由衷讚嘆。

孝義皮影

據歷史考證,孝義皮影已有2400年的歷史。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期,即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間,孔子的得意門生子夏在孝義講學,為吸引更多人聽他的演說,曾在夜晚利用「影樂」的形式聚眾講學。由於子夏從師於孔子,也會「樂、琴」,以影樂形式設講,寓教於樂中,使「設教、樂琴、影樂」融為一體而成為「影、樂、教」的完善影戲形式。子夏講學被當地人所喜愛,當地人學會了表演影樂的技法,隨着時間的推移,影樂教的形式在當地變為影戲,這就是最早的孝義皮影戲。

清徐皮影

清徐常豐村的皮影戲可追溯到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縣誌記載,當時的皮影戲團體有四五個。

一套皮影,一塊白布,夜幕低垂時,二胡悠悠,兩手托起千秋將,燈影照亮萬古人。皮影戲形象誇張,人物畫稿通常是民間藝人代代相傳的。皮影人物由頭、臂、手、身等8個部分組成,經過選皮、畫稿、鏤刻、敷彩等8道工序製作而成,過程極為複雜。

常豐皮影

常豐村皮影選用小公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把選好的牛皮放在涼水裡浸泡兩三天後,用刀刮薄,每刮一次再用清水浸泡,直到第四次薄至透亮為止。然後將牛皮分解成塊,用濕布包裹,加油汁推按,解除皮質的收縮性,使之平展光滑。再根據畫稿描繪圖樣,開始鏤刻。鏤刻是最難的工序,刀具有數十種,分寬窄不同的斜口刀、平口刀、圓口刀、三角刀、花口刀等,使用方法也格外講究。平直的線條用平口刀的刀尖扎、推,曲折多變的花紋用斜口刀刻、裁,圓形花紋則需要用圓口刀去鑿。做成一個皮影,通常要手工雕刻3000餘刀。

京西皮影

北京西派皮影遺珍北京西派皮影,亦稱北京皮影西城派,是北京地區最早的具有都城特點的城市皮影,是北京皮影的代表和主流。

據現有資料顯示,北京皮影始於900多年前的遼金時期。當時,中原北宋朝皮影藝術已發展成熟。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載:「凡影戲……初以素紙雕鏃,後用彩色裝皮為之。其話本與講史書者頗同,大抵真假相半。公正者雕以正貌,奸邪者與之丑貌,蓋亦寓褒貶於市俗之眼戲也。」吳自牧《夢粱錄·百戲伎藝》記:「更有弄影戲者,元汴京初以素紙雕鏃,自後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裝飾,不致損壞……。」

北京西派皮影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進步,繼承和保留了山陝皮影、河南江浙皮影、灤州東北皮影等的精華與特點,形成了具有都市京味兒的北京皮影,強調精緻、注重表現、富於變化、講究透視效果是其藝術的主要特色。

經過搶救性修復整理,下葦甸皮影已經進入博物館科學保護系列。在保護珍貴文化實物遺產的基礎上,同時也存留了難得的皮影雕刻工藝、表演技巧和大量專業資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安皮影

皮影戲傳入成安時間較早。據1975年縣文化館「皮影調查」顯示,皮影戲可能在宋朝時就已傳入成安,明萬曆年間在丁莊村已有流傳,清乾隆時期丁莊皮影第四代宗師、人稱「活豬八戒」的寧老和「北鄉義廟會斗神漢」的故事至今令人津津樂道。

成安的皮影均採用牛皮刻制(其他地區的皮影大都用驢皮製作),造型蒼老古拙、意趣淳樸有力。影人高約50公分左右,生、旦、淨角高大,小丑、小妖等角色要小一些。除刻人物之外,還要刻制雲朵、桌椅、動物、水族、城樓、房屋等道具、背景,造型相當豐富,除淨角、丑角用陰刻與陽刻相結合之手法刻臉譜外,生角、旦角用鏤空雕刻,顯得空靈、爽潔。人物的頭像是活的(單獨的),能隨意拔出與身子分離。眾多的角色頭像可根據劇情的需要,及文武服裝的變化,隨時更換不同的身子,而行當相同、服裝類似的人物也可任意更換頭像。

成安的皮影戲除孫橫城皮影劇團配唱「四股弦」外,其他都配唱「淮調」。「淮調」為流傳在河南周口地區淮寧縣一帶的稀有地方劇種,屬梆子腔體系。其唱腔高亢粗獷、質樸健朗,有着獨特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鄉土氣息。

國外皮影

印尼不少地方,皮影戲至今仍然是神聖的,是許多宗教儀式和節日慶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皮影戲在印尼被稱作「wayang kulit」,wayang的意思是「影子、靈魂」,kulit的意思是「皮」。在布幕上活靈活現的皮影曾長期被視為神靈和祖先的靈魂。

藝術特色

皮影戲是中國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中國西北部甘肅的隴東皮影主要分布於平涼慶陽各縣,較為集中的為東臨陝西、寧夏的三角地帶。

演皮影戲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戲班水平高低的關鍵。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經師父心傳口授和長期勤學苦練而成的。在演出時,藝人們都有操縱影人、樂器伴湊合道白配唱同時兼顧的本領。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時操耍七、八個影人。武打場面是緊鑼密鼓,影人槍來劍往、上下翻騰,熱鬧非凡。而文場的音樂與唱腔卻又是音韻繚繞、優美動聽。或激昂或纏綿,有喜有悲、聲情並茂,動人心弦。

由於皮影戲中的車船馬轎、奇妖怪獸都能上場,飛天入地、隱身變形、噴煙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現,還能配以各種皮影特技操作和聲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話劇的奇幻場面之絕,在百戲中非皮影戲莫屬。

代表作品

皮影戲的演出,有歷史演義戲、民間傳說戲、武俠公案戲、愛情故事戲、神話寓言戲、時裝現代戲等等,無所不有。折子戲、單本戲和連本戲的劇目繁多,數不勝數。常見的傳統劇目有白蛇傳拾玉鐲西廂記秦香蓮牛郎織女楊家將岳飛傳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等。從革命戰爭年代起到解放後,新發展出的時裝戲、現代戲和童話寓言劇,常見的劇目有兄妹開荒白毛女劉胡蘭小二黑結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紅燈記龜與鶴兩朋友東郭先生等等。

社會評價

18世紀的歌德到後來的卓別林等世界名人,對中國的皮影戲藝術都曾給予高度的評價。可以說皮影戲是中國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這種源於中國的藝術形式,迷戀了多少國外戲迷,人們親切地稱它為「中國影燈」。

傳承發展

傳統的皮影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這也是它適應如今快節奏社會最大的障礙。

1、皮影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的色彩造型傾倒了無數的藝術家,卻給它的製作帶來了極高的難度。一個影人的製作要包括制皮,描樣,雕鏤和上色等十餘道工序,這些複雜的工藝足以花去一個手工藝人數星期的時間,還不包括這期間因任何一個小錯誤而導致無法修改,前功盡棄的可能性。

2、成品的保存也是一個難題,長時間的日曬會使顏料褪色,溫度的濕熱變化也會造成皮影的變形。這對強調批量生產的工業化社會來說無疑都是致命的弱點。

在過去很長時間裡,皮影基本都是以表演的形式出現,都是以娛樂為目的。在如今這娛樂生活多樣的年代,皮影戲的魅力光環正在逐漸黯淡,只有這一些特殊場合可以看見(如:北京的老舍茶館以及一些演繹着歷史的戲院)

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審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與人物,都以更精湛與更細膩的雕刻工藝表現出來。

皮影的製作工藝正在從曾經的娛樂為主,欣賞為輔向現如今以欣賞為主,娛樂為輔緩慢過渡。將來的皮影更強調與突出其靜態的藝術價值,通過場景的布置,角色的表情,豐富的色彩等,展示着它獨特的魅力。

在中國,不少的地方戲曲劇種都是從皮影戲中派生出來的,而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藝術手段,對電影的發明和美術片的發展也起到先導作用。如今,中國皮影被世界各國的博物館爭相收藏,同時也是中國政府與其他國家領導人相互往來時的饋贈佳品。

千百年來,皮影戲這門古老的藝術,伴隨着祖祖輩輩的先人們,度過了許多歡樂的時光。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與人物都以更精湛與更細膩的雕刻工藝表現出來,更強調了皮影的藝術性與裝飾性。把皮影製作好以後,加以裝裱用於展覽與裝飾。

保護狀況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湖北省雲夢皮影藝術團山東省泰安市范正安皮影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2011年11月27日,總部位於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正在巴厘島舉行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6屆會議正式決定把中國皮影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視頻

中國皮影戲相關視頻

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再添新成員
中國皮影戲 探索發現 第01集
中國皮影戲 東郭先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