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南临水夫人妈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南临水夫人妈庙
图片来自twtainan

开基临水夫人妈庙位于台湾台南市延平郡王祠后方,为一间主奉顺天圣母(即临水夫人)的寺庙。另有供奉三奶夫人左右护神花公花婆注生娘娘福德正神丹霞大圣送子观音梓潼星君月老星君以及三十六宫婆姐等,为台湾最古老,又最具规模的救产扶婴、治病、驱邪的妇女庙。

创设及沿革

清治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福建福州府地区人民陆续移往台湾,并在台湾府东安坊山仔尾小丘上(今延平郡王祠后方)建立一座主祀临水夫人陈靖姑的庙宇,称呼“临水夫人庙”。清咸丰二年(1852年),地方仕绅出资修建,并加奉祀三奶夫人中的二妈林纱娘、三妈李三娘,将道教三奶派开祖三奶夫人供奉一堂。

续修台湾县志:临水夫人庙:在宁南坊。今移在东安坊山仔尾。乾隆五十一年里人梁厚鸠众建。神名靖姑,福州人陈昌女,唐大历二年生。秉灵通幻,嫁刘杞,孕数月,会大旱,因脱胎祈雨,寻卒。年仅二十有四。诀云:吾死后必为神救人产难。建宁陈清叟子妇怀孕,十七月不产,神见形疗之,产蛇数斗,其妇获安。古田县临水乡有白蛇洞,巨蛇吐气为疫疠。一日乡人见朱衣人仗剑索蛇斩之。诘其姓名,曰:我江南下渡陈昌女也。遂不见。乃立庙于洞上,凡禁魅却魃、祝釐祈嗣,有祷必应。宋淳佑间,封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额顺懿,复加封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曾重修庙宇,日治时代1935年由地方有志(即当时保正)庄灿珍、詹德梁、洪西岐、吴森玉、赵澄源等5人发起乐捐重建。1948年、1962年又分别整修一次,设管理人制,执掌庙务,并改称为“临水夫人妈庙”,每年召开信徒大会。1984年农历正月十四日,由于寺庙年久失修,又重新整修,至1989年1月24日登龛晋座,完成重建工作[1]

开基临水夫人妈庙是目前台湾少数以临水夫人为主神的寺庙,此外高雄市光华路临水宫亦主祀顺天圣母(即临水夫人)。

若以临水夫人为配祀神明,则台湾有许多寺庙,例如台南重庆寺、鹿耳门天后宫(主祀天上圣母)、开隆宫(主祀七娘妈)、玄明保安宫(主祀宣灵王)和天和宫(主祀诸府千岁)。

2014年12月28日至2015年1月3日,将启建甲午年庆成禳灾祈安三朝清醮。

2020年更名为“开基临水夫人妈庙”,并经台南市政府备查。

主神

临水夫人(767—792年)姓陈名靖姑,又称“顺天圣母”、“顺懿夫人”。父陈昌、母葛氏、夫刘杞。一说福建古田临水乡人,一说福州下渡人。据说陈靖姑年少时就异常聪颖,而且有通幻、通灵的能力。长大后嫁给刘杞为妻,怀孕几个月后,福建一带闹大旱灾,陈靖姑虽然已怀孕数月,仍带著身孕设坛施法祈雨,果获普降甘霖,解除旱象,陈靖姑却因设坛施法,动了胎气而流产陨命,年仅二十四岁,死时发下誓言:“死后要做助产之神,专门救助难产妇女”。因此,产妇如果想要生子,拜注生娘娘或送子观音;想要生产顺利,就拜临水夫人,人民称为“救产护胎佑民女神”。

传说她与林纱娘李三娘义结金兰,同赴闾山学法,师承许旌阳真人。三姊妹得道之后,世称三奶夫人闾山派中,有道士三奶夫人为宗师,以红头巾作为标记,称作“三奶派”、“夫人派”,又称“红头法师”;而另一部份道士奉法主真君为宗师,以黑头巾作为派别之标记,台湾人称之为“乌头法师”,闽南语俗谓“死归法主,生派夫人”[2]

临水夫人有伏蛇精、捉鬼魅的功绩,其造像多为一手持宝剑、一手持龙角(法角),具有降妖伏魔的神威力量,同时保有救苦救难、慈悲普度的母亲形象。

据说琉球群岛海神懿德夫人,即为临水夫人弟子。

寺庙

东亚传统宗教供奉神灵神话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统称为庙宇[3]

一般包括道观佛寺庙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庙,但一些圣贤的家庙亦受宗族以外的信众参拜,故这些家庙同时事实上有著祭祀以及让信众祈求庇佑用的性质。道教宫观可称宫庙,佛教寺院可称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称祖庙宗庙,皇家太庙明堂则合称为庙堂

由于东亚传统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响、习合的情况,如佛道双修、三教合流神佛习合等,加上与民间信仰巫觋宗教合流,因此庙宇的名称、性质多变,甚至同一间庙宇同时具备多种性质。

建筑

除了一些单体式且不设前院的庙宇外,一般都有一个独立的为入口,如神道坊(庙宇牌坊)、山门鸟居等,也代表进入庙宇结界范围。入门之后为神道,可通往参拜之处。

庙宇主体建筑称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后来也指供奉仙真圣贤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宝殿,有些则称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规模较大的寺庙常有多个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庙宇周围会有镇守の森,有守护庙宇的神圣意义,也有些是作为风水林

类型与名称

“观”,原指宫殿的高大门,后因历代帝王常请方士或道士夜观星象、制定历法于“观”,后来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观,也作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筑物名称,如玄妙观白云观。一些规模较大的道观会以“宫”命名,两者又合称“宫观”。

民间信仰中的寺庙命名多元,传统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为帝、后、妃或王爷级的寺庙才会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宫”命名。例如妈祖曾先后在元代清代皇帝册封为天妃、天后,于是部分妈祖庙命名为天妃宫、天后宫;关羽被尊为协天大帝,于是一些关帝庙也命名为协天宫;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庙宇也会称为“宫”,如香港、澳门一些由民间释教信徒开设的观音庙名为水月宫。今日多数神庙都称“宫”。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为高阶神明的庙宇,供奉三清的庙宇名称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庙宇名称包含北极殿、真武殿等。

寺庙原指“寺院”“寺”原系朝廷办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为官廨别称。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曾将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几个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渐成为僧人居所代称。故后世称为寺或院,佛教僧侣修行、礼佛与居住的道场,如中国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与香港“三大古刹”之一“青山禅院”,并随著汉传佛教传播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琉球伊斯兰教之礼拜堂称之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来是指结草为屋,后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专指仅有女性出家众(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场所如新北市石碇区莲池庵。也有一些民间释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庙宇命名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庙宇也有命名为“庵”如福州白龙庵

”本来指位于山窟或依山崖处据险而筑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也常命名为清水岩

“洞”系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后来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越南等地,因为民间释教与民间信仰合流,而成为庙的代名词之一。

儒教的寺庙包括祭祀孔子孔庙,以及祭祀圣贤、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贤的祠又被民众视为祈福消灾的神明,遂与民间信仰结合变成民间寺庙,例如祭祀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庙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处,部份庙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岁代天府、奉祀池府千岁海埔池王府、奉祀张李莫府三千岁的五条港安西府、奉祀张天师天师府或广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审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厅,作为庙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湾斋教扶乩之场所亦常称为“堂”,例如壹善堂劝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菩提讲堂一贯道场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圣堂”等。

“坛”是举行祭祀的高台,在古代东亚常与政府祭祀相关,如天坛地坛先农坛、厉坛等,其中天坛、天公坛也成为常见祭祀玉皇上帝的庙宇名称,如新竹天公坛台湾首庙天坛。另外,一般私人设立的神坛也常称“某某坛”。

“庙”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为祭祀场所名称,如武庙文昌庙文武庙妈祖庙王爷庙城隍庙义民庙、祭祀后羿三嵕(zōng)庙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庙称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对于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称为神宫,小型的神社则称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传统信仰中的寺庙,除了与中国相同的类型外,村社里还有一种称为“亭 (越南)|Đình”的寺庙,供奉村社保护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场所称为“御岳”,其中一些属于寺庙形式。

参考文献

  1.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Linsui的引用提供文字
  2. 蔡百铨 《定居冲突期与商业发展期族群守护神与关公崇拜》. [2014-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3). 
  3. 道教宫庙组织或管理章程范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