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哥伦布大交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哥伦布交换
图片来自xuite

哥伦布交换(又称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欧洲人与非洲黑人)、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

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地域的一件重要事件。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不仅世纪性大规模航海的开始,更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引发各种生态上的巨大转变。

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Alfred W. Crosby)在1972年出版的著作《哥伦布大交换》中,首先提出这个观念。

哥伦布大交换对地球上的每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欧洲人携带新的疾病传入美洲,美洲的原住民因为没有抗体,所以造成很多人丧生于天花并且造成大量的文化流失。在哥伦布到达以前,美洲的人口数不明,但是初估这次的灾害造成了至少50-90%的人口丧生,估计当时死亡1500-1650万人左右。

但是从另一个观点而言,这次的接触替两个半球带来了人口增加,和多样的作物,例如新的玉米品种和牲畜。在当时的探险者将它们带回欧亚大陆之后,具备强大生产力的玉米、马铃薯蕃茄便成为当时重要的作物,丰富的农产品导致欧洲人口激增,同样的南美洲作物引入南亚和西非等地后,使得当地蓬勃发展并且有大量的人口往陆上定居。在中国同样受惠于美洲农作的高生产力作物而人口不断暴增,另一方面,欧洲人把新型灌溉技术引进了南美洲,终结了南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作形态。

此外,伴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扩张和采矿业尤其是炼银业的发展和南美洲大量银矿(如波托西银矿)的发现,银产量空前增长,以西班牙帝国为主的西方强国把大量的白银销往东亚,尤其是明朝,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通货膨胀,并在一定层面上导致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亚洲的局势也受到了极大的改变。

影响

这次物种交换,改变了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亚洲人的生活方式。大量外地引入的食物成为人类的主食,并为种植更多农作物而开发新的种植区

公元1000年之前,马铃薯尚未在南美洲以外地区种植,但1840年代的爱尔兰大饥荒,正是由单一耕作的马铃薯歉收造成。另外,自葡萄牙贸易商在16世纪,由美洲引进玉米木薯进入非洲,取代原有农作物,成为非洲大陆最主要的主食农作物。亚洲亦在16世纪由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引入番薯及玉米,令粮食充足,刺激亚洲人口增长。

这次空前的物种大交换,在带来了大量的农作物的同时也带来了使这些农作物致病的病毒。因为当时对农业生产知识的缺失,加之马铃薯晚疫病的爆发,欧洲人口尤其是爱尔兰人口也因此大量减少。爱尔兰至今仍然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历史上人口数多于当代人口数的国家之一。

欧洲最早引入美洲的物种之一—,使大平原上美洲原住民部落,变成使用马匹狩猎美洲野牛的游牧民族。同样,原产美洲的番茄,在飘洋过海来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后,竟普及至成为了国家饮食文化的招牌特色。其他类似情况还有:

在哥伦布大交换以前,多个物种的出产地都与现代的认知有很大的分别:

世界上产量最大的20种作物,首五种(玉米、马铃薯、木薯、番茄、番薯)都是源自美洲,而第六种(葡萄)则是由欧洲嫁接到美洲的植物。其馀在榜上的旧世界作物(牛奶大豆小麦甜菜甘蔗稻米洋葱高粱鸡蛋大麦莴苣菊苣苹果)至今已遍布世界各地。以美国需求量最高的20种作物当中,一半都是原产于美国。

大量驯化动物及传染病(例如天花),通过移民及贸易带到另一个大陆,对各地有极大的影响。但经过多个世纪,很多欧亚大陆上的人已经拥有很高的免疫力对抗新疾病。然而,美洲原住民免疫力不足,导致无法对抗来自旧世界的传染病,对美洲原住民人口造成重大打击。一般认为,天花的流行使美洲原住民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任何一场战争所造成伤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