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华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华桥

图片来自自由时报

大华桥,又称基隆川桥虹桥,是台湾的一座公路桥梁,位于基隆市七堵区,跨越基隆河,前身为1891年完工通车之清代台湾铁路[1]。该桥架设时,工人偶然于河中发现砂金[2],轰动一时,继而造成基隆河上游乃至九份金瓜石一带采金风潮。

简介

大华桥以前称大和桥、虹桥、基隆川桥,一八九一年完工通车,是刘铭传兴筑台湾第一条铁道,跨越基隆河的铁道桥。多年前基隆河整治时,在大华桥头附近发现一座清代铁路陆桥的基座遗迹。

第一代大华桥完工不久之被大水冲垮,政府又订购弓形铁桥,因此又称为“虹桥”。

刘铭传兴筑的铁道前段太陡峭,日治时代另辟路线,即改走现八堵竹仔岭隧道,旧大华桥就改为人车通行的公路桥。

六十几年前桥梁折断,改建为水泥桥,就是大华桥前身,其后又改建过。

当年刘铭传兴筑这段跨基隆河铁桥时,雇用工人意外在基隆河发现沙金,后来才发展台湾淘金热。[3]

沿革

清末时期

台湾第一条客货运铁路基隆火车码头新竹火车码头为止,由清代台湾巡抚刘铭传及其继任者邵友濂主政辟建,1887年6月动工[4],1889年3月初,工程由水转脚(今新北市汐止)往北推进[5],铁路在今日七堵车站东北方越过基隆河,架设第一代桥。

第一代桥于1891年通车,设计长度200呎(60.96公尺),桥梁型式可能是上承式桁架桥。该桥1892年9月被大水冲垮,清朝政府向上海洋商订购新的铁桥(第二代桥),新桥为下承式惠普尔式弓弦形桁梁铁桥(The Whipple Bowstring Truss),长度200呎[6],1893年11月运抵现场,架设于河岸两侧以砂岩叠砌的桥台上,跨径一孔、河中无桥墩,形似彩虹,因此又昵称为“虹桥”[1]台湾日治时期1910年发行的《台湾铁道史》(上卷)一书中记载桥名为“基隆川桥梁”[6],该书的中译本(1990年)记载为“基隆河桥梁”[7]

日治时期

1895年起日本统治台湾,由于清代铁路前段太陡峭,所以日本当局临时台湾铁道队决定另辟路线,新铁路自1898年起改走现今八堵竹仔岭隧道与另建的基隆河桥,原第二代旧桥撤去轨道后,就地改为人车通行的公路桥[1],并改称大和桥,为台北基隆间公路干道上的主要桥梁。

1916年,台湾总督府民政局土木部将大和桥与狮球岭隧道间的道路(原清代铁路路廊),以及行经汐止、台北至屏东全长461.7公里的公路,定名为“纵贯道”[8][9][10],大和桥成为台湾纵贯道路的一环。

1927年,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道路港湾课完成大和桥南岸七堵至基隆市内的新纵贯道路(现南荣路、八堵路),自此,大和桥改由地方政府(七堵庄)管理维护。后因桥梁老旧,铁材腐蚀,在1932年7月6日上午9时55分发出巨大声响后断裂崩落,幸无人伤亡[11][12]。桥断之后,日本当局基于需要,在不明年代重建水泥桥,长65.5公尺、宽3.8公尺,有2座桥墩[4]

中华民国时期

战后因大和桥的“大和”二字不妥,改名大华桥

重建后的大华桥宽度仅3.8公尺,只能单一车道双向行车,使用至1980年代因桥龄老旧,遭鉴定为危桥,于是基隆市政府禁止大型、超高与超重车辆通行,台电公司八堵变电所也建议基隆市政府尽速改建大华桥[13][14]。尔后该桥由基隆市政府工务局于1985年12月28 日改建竣工通车[15],为现役的大华桥。新桥共4车道并附设人行道,为3桥孔的钢筋混凝土桥梁。

铁路遗迹

  • 1998年,铁道研究者吴小虹、童振疆等人勘查清代铁路旧迹时,发现大华桥南北两端当年的基隆河桥桥台尚存,除了北桥台东侧(上游侧)因新建大华桥路基被破坏挖掉部分并新制护坡以外,馀保存状态尚称完整。但2001年1月18日再度勘查时,北桥台东半侧石砌结构因大树盘根松动,且遭遇洪水,已崩落于河岸。
  • 2001年2月12日,中华民国立法委员王拓邀集基隆市政府民政局与中华民国铁道文化协会人员至大华桥头,勘查清代铁路桥基(桥台)遗迹,由于该遗迹涉及清代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兴建第一条铁路的历史,且桥下是金瓜石掏金热的发源地,所以王拓委员建议基隆市政府编列预算整复遗迹,作为各级学校的乡土教材[16][17]
  • 2003年7月11日,立法委员王拓邀集经济部水利署及基隆市政府有关单位会勘,建议在不影响基隆河防洪整治的前提下,能保留清代铁路桥基遗迹,若须拆除,则建议移置他处展示。但施工单位表示旧桥台遗迹位于护岸工程范围内,须依原设计施工,遗迹必受影响,如果变更设计须再另签报核定;基隆市政府也提出桥台遗迹已不完整,列入历史建筑强制保存有其难度[18]

景观工程

1000925七堵-大华桥图片来自放羊的狼

2005年度基隆市政府花费新台币600多万元,在大华桥施作景观工程,于桥体上方架设钢桁架结构物,2006年完工后,被地方民众批评像是蜘蛛章鱼的怪东西,毫无美感,市民及多位市议员要求市政府拆除,基隆市政府于是另以新台币15万元,在2012年2月20日将钢结构物拆除完毕,恢复大华桥原貌[19][20][21]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记者卢贤秀整理. 〈北部〉大华桥小档案. 自由时报. 2012-03-14 [201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Chinese (Taiwan)). 
  2. 臺日經濟講座 金の話(一) 一砂金の發見から 往時の金山景氣〉,《台湾日日新报》第9885号,1927年11月2日,第3版。
  3. 大华桥小档案,自由时报,2012/03/14
  4. 4.0 4.1 《基隆市志》交通篇. 基隆市: 基隆市政府. 1987年5月. 
  5. 吴小虹. 《重回清代台北车站——古铁道和一座谜样的火车站》. 台北县: 博扬文化. 2006年4月初版一刷: 页97. ISBN 957-0463-75-9. 
  6. 6.0 6.1 台湾铁道史》上卷(未定稿). 台北: 台湾总督府铁道部. 1910年9月30日. 
  7. 台湾总督府铁道部 著;江庆林 译. 《台湾铁路史 上卷》.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0年6月. 
  8. 陈世慧、林日扬、蔡文村等撰文. 《台湾脉动 省道的筑梦与筑路》 再版一刷(2010-02). 台北市: 经典杂志. 2008年4月. ISBN 978-986-83618-5-0. 
  9. 大日本帝国陆地测量部. 1921~1928年《二万五千分一地形图》. 台北市: 远流、中央研究院台湾百年历史地图系统. 1998年远流复刻. 
  10. 近藤泰夫,〈臺灣の道路[附]廣東の道路〉. 《セメントコンクリート道路》No.57. 大阪市: 日本ポルトランドセメント同业会. 1939-10-25. 
  11. 〈大和桥铁桥 忽然崩溃 幸人畜无伤〉,汉文《台湾日日新报》第11583号,1932年7月8日,夕刊4版。
  12. 大和橋鐵橋 つひに崩潰 六日朝大音響と共に〉,《台湾日日新报》第11582号,1932年7月7日,第7版。
  13. 〈大华桥损坏危险 禁止大型车通过〉,《联合报》,1983年1月30日,4版。
  14. 〈大华桥行车.险象环生〉,《联合报》,1983年3月5日,4版。
  15. 〈大华桥廿八日完工通车 勒石却是七月竣工〉,《联合报》,1985年12月31日,4版。
  16. 〈抢救清朝大华桥基座遗迹〉,《自由时报》,2001年2月13日,基宜花新闻。
  17. 〈地方公论 保留铁路遗址〉,《联合报》,2001年2月16日,18版。
  18. 〈大华桥墩遗址 立委建议保留〉,《联合报》,2003年7月12日,B2版。
  19. 〈大华桥大蜘蛛 七堵人盼速拆〉,《联合报》,2011年8月10日,B1版。
  20. 〈大华桥铁架拆除 明后2天施工 车辆改道〉. 自由时报. 2012年2月17日 06:00. 
  21. 〈6百万建15万拆 大华桥“浪费钱”〉,《联合报》,2012年2月20日,B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