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心理学家(Psychologist),研究心理学之学者,又称为“心理师”。心理学家是指从事心理科学专业并有成就的人。[1]
目录
简介
随着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日益多样化,其队伍日益壮大。大多数心理学家在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用于两项工作的时间比例,随不同环境而异。其他尚有从事研究,或同时从事诊疗的临床心理学家;在工厂、部队机关研究和解决选拔与训练人才, 鼓舞“士气”,协调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心理学家等。
在台湾,心理师又可分做两大类:谘商心理师(Counseling Psychologist)、临床心理师(Clinical Psychologist)。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心理学专家往往是以他在公认的心理学会或协会中的地位为标志的。
心理师最早起源于哲学,十九世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对人类自我思维、行为方式剖析,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外界信息和怎样进行信息内化处理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
一位心理学家常常需要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在自然科学方面,他需要了解神经科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物理学等;在社会科学方面,他需要懂得社会学、 人类学、语言学等。[2]
创始人
心理学有不同的领域,每位心理学家只能工作在一个或少数几个领域,因而需要一定的专业特长,这和别的学科的专家是一样的。但是,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冯特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民族心理学家,这并不是偶然的。
西蒙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计算机模拟人的复杂行为,特别是问题解决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但他又因为在管理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科学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是当代科学发展的重点,这一特点在心理学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因此,知识面广一些对学好心理学、当好一位心理学家是非常重要的。
类别
实验心理学家,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以发展对人和动物的学习、记忆、感觉和知觉等过程的基本了解。
生物心理学家,研究生物学因素如遗传、感觉和神经系统,药物和不同生物种类 对各种行为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婴儿期至成人期正常行为的发展,包括学习、知觉、社会行为和动机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教育过程,以制订并实施更好的教育制度。
个性心理学家,研究整个人,尽力发现行为的基本范畴,如内倾一一外倾,并寻找在这些范畴中测量和描述个人的方法。
临床心理学家,通常集中注意于变态行为,尽力去了解、诊断和改变这种行为。
顾问心理学家,在没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症状时,对解决个人问题或教育问题提出专家意见——例如,婚姻顾问、学习顾问和指导。
工业心理学家,通常为工商业企业工作,把心理学知识主要用于人事方针、工作条件、生产效率和决策等领域。
社会心理学家,应用科学方法研究人们在社会情境中,或在至少另一个人面前所表现的行为。研究人的社会化、社会认知、态度与态度变化、归因理论、人类的攻击性、利他行为、人际吸引与亲和、群体心理和行为、社会影响和相符行为、环境与都市心理、广告与消费者心理、爱情与婚姻心理。
养成教育
- 临床心理师
临床心理师的基本功训练,以“心理病理”为基础,进而延伸到“心理衡鉴”与“心理治疗”。也因其(过去)最常工作之处在于医院精神科,所以,临床心理师必须能够与医师或其他专业团队合作,共同协助处理个案状况。此外,近代临床心理的训练,也试著从“疾病”的观点,向外扩展到其他角度。如近期兴起的创伤后成长、正向心理学等议题,从预防的角度来增强个人的因应能力、保护因子或心理韧性等。这些训练的内容,对大多数民众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并不只局限于符合身心科诊断的人。[3]
- 谘商心理师
在谘商心理师的训练里,仍会提供心理病理、衡鉴/评估的训练,但相较之下比重较轻。不过,谘商训练过程,会有较多对各种治疗形式、治疗学派的理论技巧。[4]
执业资格
在台湾,心理师属于医事人员,须通过考选部办理的《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高等考试心理师考试》,取得心理师执照,才得以执业。
- 考试资格
- 中华民国国民具有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符合教育部采认规定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谘商心理所、系、组或相关心理研究所主修谘商心理,并经实习至少一年成绩及格,得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得应谘商心理师考试。
- 中华民国国民具有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符合教育部采认规定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临床心理所、系、组或相关心理研究所主修临床心理,并经实习至少一年成绩及格,得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得应临床心理师考试。
- 应试科目
- 临床心理师应试科目:
- 临床心理学基础
- 临床心理学总论(一)(包括偏差行为的定义与描述、偏差行为的成因)
- 临床心理学总论(二)(包括心理衡鉴、心理治疗)
- 临床心理学特论(一)(包括自杀之心理衡鉴与防治、暴力行为之心理衡鉴与心理治疗、物质滥用与依赖之心理衡鉴与心理治疗、性格与适应障碍之心理衡鉴与心理治疗)
- 临床心理学特论(二)(包括心智功能不全疾病之心理衡鉴与心理治疗、精神病之心理衡鉴与心理治疗、儿童与青少年发展障碍之心理衡鉴与心理治疗)
- 临床心理学特论(三)(包括饮食障碍之心理衡鉴与心理治疗、精神官能症之心理衡鉴与心理治疗、压力身心反应与健康行为)
- 谘商心理师应试科目:
- 谘商的心理学基础
- 谘商与心理治疗理论
- 谘商与心理治疗实务与专业伦理
- 心理健康与变态心理学
- 个案评估与心理衡鉴
- 团体谘商与心理治疗
业务范围
- 谘商心理师之业务范围如下:
- 一般心理状态与功能之心理衡鉴
- 心理发展偏差与障碍之心理谘商与心理治疗
- 认知、情绪或行为偏差与障碍之心理谘商与心理治疗
- 社会适应偏差与障碍之心理谘商与心理治疗
- 精神官能症之心理谘商与心理治疗(应依医师开具之诊断及照会或医嘱为之)
- 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认可之谘商心理业务
- 临床心理师之业务范围如下:
- 一般心理状态与功能之心理衡鉴
- 精神病或脑部心智功能之心理衡鉴
- 心理发展偏差与障碍之心理谘商与心理治疗
- 认知、情绪或行为偏差与障碍之心理谘商与心理治疗
- 社会适应偏差与障碍之心理谘商与心理治疗
- 精神官能症之心理谘商与心理治疗(应依医师开具之诊断及照会或医嘱为之)
- 精神病或脑部心智功能之心理治疗(应依医师开具之诊断及照会或医嘱为之)
- 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认可之临床心理业务
名家
荣格
荣格可以说是精神分析学派里面第二位最重要的人物。也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Carl G. 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曾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
阿德勒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1870年生于维也纳,1937年5月28日卒于苏格兰的阿伯丁。1902年参加弗落伊德的精神分析小组,曾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小组的主席。后因强调社会因素和意识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并把补偿缺陷的作用看作神经症的根本原因而与弗洛伊德发生明显的分歧。
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德国实验心理学家。1850年1月24日生于波恩附近的巴门,1909年2月26日卒于哈雷。1880-1909年间相继在柏林大学、布雷斯劳大学及哈雷大学任教。他在前两校各建成心理学实验室,在哈雷大学则将原有的实验室加以扩充。1890年他和A.柯尼希合创《感官心理、生理杂志》。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1849-1936),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1849年9月26日生于梁赞,1936年2月27日卒于列宁格勒。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他又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也是想带唯物主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者。他开始时研究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但主要工作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
比奈
比奈(Alfred Binet:1857-1911),法国实验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1857年7月8日生于尼斯,1911年10月8日卒于巴黎。1889年他和同事V.亨利一起建立了法国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1895年在他的倡导下,法国出版了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年报》。 他的更重要的贡献是与T.西蒙一同创造了测量智力的方法。
费斯廷格
费斯廷格(1919-1989)。美国心理学家。1919年8月5日生于纽约市,1989年2月11日卒于纽约。1943-1945年在罗彻斯特大学任教。1945-1948年在马萨诸塞技术研究所供职,随后转往密歇根大学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并任主任。1965年到斯坦福大学人心理学教授。1968年又转任美国社会研究新校心理学教授。曾获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家贡献奖(1959)。
库尔特·勒温
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890-1947),德裔美国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社会心理学的先驱,也是首先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用于研究动机、人格及团体社会历程的心理学家。他出生于普鲁士波森省的莫吉尔诺乡村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因心脏病突发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牛顿维尔(Newtonville)。
费希纳
费希纳(Gustav T heodor Fechner,1801-1887),德国心理学家。1801年4月19日生于路萨提亚的格罗斯-萨尔兴,1887年11月18日卒于莱比锡。
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虽然出于唯心主义的哲学意图,却有一定的科学基础。通过研究,他创造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及均差法,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他的工作为W.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费希纳不愧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冯特
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1832年8月16日生于曼海姆北郊内卡劳,1920年8月31日卒于莱比锡。1859年-1862发表《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一书。1863年出版《论人类和动物的心理学讲演录》,这部著作从许多方面论述人的意识现象和动物的心理。
1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纲要》,它是实验心理学的第一部重要专著。同年,应聘任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1875年又应聘于莱比锡大学任哲学教授.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独立的心理学学科的诞生)。这个实验室很快发达兴旺起来,成为国际性的研究机构,致使国内外学者云集于冯特门下。
1889年出版了《哲学的体系》,这本著作代表了冯特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精华。1900年至1919年9月从事于《民族心理学》一书的写作和出版。这部共10卷4000余页的著作代表了冯特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和思想。
冯特是第一个现代心理学家,培养出了一大批早期心理学博士,写出了第一本有分量的新心理学教科书《生理心理学原理》。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与间接经验相对立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提供给我们的是关于某种东西的情况或知识,而不是经验本身。经验本身是对物质的直接体验——直接经验,它不受任何较高水平解释的约束,也不为这些解释所左右。正是这些基本经验,形成了意识的基本状态或心理要素。冯特想把心理或意识分析或分解为最基本的成分,正像当时的自然科学分解它们的研究对象一样。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生于摩拉维亚,1939年9月23日卒于英国。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1897年,他对自己进行了艰苦的自我分析,提出了恋母情结,即仇父恋母的情绪倾向。但必须指出,弗洛伊德的"性"是广义的,他认为身体上的敏感部分都属于性觉区。弗洛伊德的性的观点使他失欢于布罗伊尔,并导致了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他的信徒阿德勒和荣格都因反对这个观点而先后另立门户。1930年,他被授予歌德奖金。在他1936年是荣任英国皇家学会通信会员。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家。
1776年5月4日生于奥尔登堡,1841年8月14日卒于格丁根。有关心理学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学教科书》、《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等。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直接受康德思想的影响,但有所发展。
他第一次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认为他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所以心理学应该是经验的科学。他还认为心理学应是数学的科学,要用数学的方法对心理量进行计算,因此他在心理学中第一次作了运用数学法的尝试。他还吸收了英国联想主义的思想和当时力学关于引力和斥力的概念来说明观念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关系。
他为了进一步揭示观念相互作用的规律,还提出了"意识阈"和"统觉团"的概念。认为一个观念若要有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些界线便为"意识阈"。而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观念的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这个观念的整体称为"统觉团"。统觉团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他成为近代的教育理论家。他的心理学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但其中也含有辨证法的因素。他明确主张心理学是科学,教育学应建立在心理学理论之上。他关于心理学的一系列思想对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及各国教育理论都有直接的影响。
斯金纳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
1904年3月20日生于波士顿。1931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斯金纳在思想上深受巴甫洛夫、罗素的著作以及实证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他提倡一种"彻底的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坚持描述环境和有机体行为之间可观察的函数关系,认为主观的心理活动实质上全都是有机体的反应,都具有物理的维度。
他本人毕生致力于行为的实验分析,从长期的研究中得出结论:欲使个体行为形成,强化必须依随反应而发生。从50年代前后起,他开始尝试将自己的结论以及行为主义的哲学观点运用到认为科学的广泛领域中去,引起了东西方思想界的注目。他一生在心理学上的成就很多。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他还根据对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著名的"教学机器",并设计出"程序教学"的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刻的影响。1968年,美国政府授予他最高的科学奖励-国家科学奖章。1990年8月10日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被授予心理学毕生贡献奖;8天后去世。
华生
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878年1月9日生于南卡罗莱纳州格林维尔,1958年9月25日卒于纽约州。他的行为主义思想首先是于1908年在耶鲁大学的一次讲演中提出的。1913年发表论文"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1914年出版《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1919年出版《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1925年出版半通俗读物《行为主义》,提出要建立行为之一伦理学。
他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研究行为而不研究意识,行为最后可分析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心理不过是轻微而内隐的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客观观察而不是自我内省;除最简单的反射外,一切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过程而后天习得的,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华生的观点在美国20年代心理学界居最优势地位。他的环境决定论对美国社会发生了广泛影响。他否定意识的主张虽渐被弃绝,但在方法上强调客观观察的观点则至今势力不衰。
罗杰斯
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1902年1月8日生于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曾任1946年-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年-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
在1927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罗杰斯主要从事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时间和研究。他以首倡患者中心治疗而驰名。他还在心理治疗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自我理论",并把这个理论推广到教育改革和其他人际关系的一般领域中。1956年,他提出心理治疗客观化的新方法,并因此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卓越科学贡献奖。1972年,又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专业贡献奖。
罗杰斯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理论观点与当代行为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56年,罗杰斯与斯金纳共同署名发表了一篇题为"有关人类行为控制的若干问题---一篇专题讨论文章"的争议文章,载于美国《科学》杂志上。该文就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在心理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上的分歧进行了深入的论述,阐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表现出作者对人类自我实现潜能、人的积极自主性的坚信。
他的主要著作有:《咨询和心理治疗:新近的概念和实践》;《患者中心治疗:他的实施、含义和理论》;《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学习的自由》。
视频1:心理学讲座
视频2:心理讲座视频
参考资料
- ↑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开展心理学家认定工作[J].心理学报,2009, 41(9):5-6
- ↑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 ↑ 苏益贤临床心理师. 读者来信:谘商或临床,我该选哪一个?. 心理师的口袋.
- ↑ 苏益贤临床心理师. 读者来信:谘商或临床,我该选哪一个?. 心理师的口袋.
- ↑ 考选部. 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高等考试心理师考试规则.
- ↑ 法务部. 《心理师法》. 全国法规资料库入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