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神话」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神话0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7%A5%9E%E8%AF%9D/7226196/0/6c224f4a20a44623327590d19822720e0df3d7c1?fr=lemma&ct=single#aid=0&pic=6c224f4…”)
 
行 4: 行 4:
  
 
==简介==
 
==简介==
 +
 +
[[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
 +
 +
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而宗教神话属于特殊意识形态体现方式。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亦或是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亦或是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旧时由于人对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达人渴望不灭解脱的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与民间神话一样,其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彼此相互串联,其是一种心灵寄托。
+
[[ 宗教]]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旧时由于人对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达人渴望不灭解脱的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与民间神话一样,其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彼此相互串联,其是一种心灵寄托。
  
 
 宗教神话则是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神话人物与事件而形成的传说,也属于特殊意识形态体现方式。
 
 宗教神话则是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神话人物与事件而形成的传说,也属于特殊意识形态体现方式。
行 37: 行 41:
  
 
[[File:神话03.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7%A5%9E%E8%AF%9D/7226196/0/6c224f4a20a44623327590d19822720e0df3d7c1?fr=lemma&ct=single#aid=0&pic=0823dd54564e9258ca2a333f9582d158cdbf4ec0 原图链接]中国神话:八仙过海]]
 
[[File:神话03.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7%A5%9E%E8%AF%9D/7226196/0/6c224f4a20a44623327590d19822720e0df3d7c1?fr=lemma&ct=single#aid=0&pic=0823dd54564e9258ca2a333f9582d158cdbf4ec0 原图链接]中国神话:八仙过海]]
 +
 
== 分类 ==
 
== 分类 ==
 
 神话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祇神话]]、[[英雄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神话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祇神话]]、[[英雄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行 44: 行 49:
  
 
* 神祇神话和英雄神话—就是讲述神佛和英雄们的种种事蹟。
 
* 神祇神话和英雄神话—就是讲述神佛和英雄们的种种事蹟。
 +
 +
1.开辟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用此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如何产生的。
 +
  
 +
几乎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这一类的神话,甚至有些还有不少有趣的相似性。譬如说关于造人,《女娲创造人类》、《世界最初的七天》、[[普罗米修斯]]分别是中国、[[希伯来]]民族和[[古希腊]]的造人神话。有意思的是,它们都认为人类是神用泥土造出来的。不同的仅是造人的神,在中国是女娲;希伯来则是他们信奉的耶和“上帝”;古希腊神话中则是普罗米修斯。他们都是些对人类充满慈爱和关怀的神。为什么各个民族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人是泥土所造的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人戏说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泥永远都搓不完,仔细一想这种可能也不是没有。
 +
 +
2.自然神话: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
 +
 +
像《[[女娲补天]]》《[[仙山的传说]]》《[[精卫填海]]》《[[大熊星和小熊星]]》对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风雨雷电、虫鱼鸟兽,乃至回声这样的自然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做了很美丽的解释。
 +
 +
3.英雄神话:这类神话产生比前两者稍晚,数量最多,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同时,也可说是人类某种劳动经验的概括总结。
 +
 +
这时候,原始人类已经不再对自然界产生极端的恐惧心理,有了一定的信心,开始把本部落里具有发明创造的才能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加以夸大想像,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形象。如中国古代关于[[神农]]、[[黄帝]]、尧舜禹、[[后稷]]的神话《[[夸父追日]]》《[[寒冰上的弃儿]]》《[[舜感化了弟弟象]]》《[[鲧和禹治理洪水]]》《[[驭兔传媒]]》等。
 +
 +
中国古代神话散见于各种书籍,其中现存最早、保存最多的是《[[山海经]]》。例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就出自《山海经》。
 +
 +
另外,女娲补天的故事见于《[[淮南子]]》《[[列子]]》,女娲造人则出自汉代《[[风俗通]]》,《[[盘古开天辟地]]》来源于《[[述异记]]》。另外,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中也保存了一些神话故事。
 +
 +
西方的神话则更加丰富了。古希腊神话是成体系的,神与神的关系复杂而且完整,主要见于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还有《[[神谱]]》《[[变形记]]》等,以及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古罗马的神话多是承袭希腊神话的,只改了人名。如[[宙斯]]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朱庇特;天后[[赫拉]]则为朱诺;雅典娜称密涅瓦。著名的爱神[[维纳斯]],在古希腊神话中原名[[阿佛洛狄忒]]。其中表现的神都有和凡人相似的性情,像宙斯的残暴,很像人间的君王。朱诺(赫拉)的嫉妒,雅典娜的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
 +
古代希伯来神话来源于《[[圣经·旧约]]》,本书所选四则故事《[[世界最初的七天]]》《[[亚当与夏娃]]》《[[诺亚方舟]]》《[[巴别塔]]》全都取材于《旧约》第一篇《[[创世记]]》。内容都和希伯来人所信仰的上帝耶和华有关。由于基督教的广泛传播,上述的神话故事在西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对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人们必须对这些神话有一定了解,才能明白西方文明的文化背景。
  
 
== 不同学术范围对神话的理解 ==
 
== 不同学术范围对神话的理解 ==
行 85: 行 110:
  
 
4.心理的功能:提供一种个人行为的模范
 
4.心理的功能:提供一种个人行为的模范
 +
 +
==中国神话之最==
 +
 +
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了多项中国神话之最,但中国产生时间最早的神话没有定论,故没有收录。
 +
 +
中国神话中叙述事件最早的是“[[开天辟地]]”神话。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开天辟地神话。普遍为人所知的是盘古开天地。
 +
 +
中国记载神话最早的著作——《[[诗经]]》
 +
 +
《诗经》中的祖先来源神话。如《[[商颂·玄鸟]]》中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大雅·生民]]》后稷降生的描写。《诗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早的著作。
 +
 +
中国最早的神话小说集——《[[搜神记]]》
 +
 +
[[东晋]][[干宝]]辑录的《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神话小说集。干宝,字今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东晋史学家、文学家。他编著的《搜神记》,原书已经散佚,现存二十卷本是后人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佚文而成的。
 +
 +
《搜神记》对后世影响不小。特别是其中一部分民间传说,是书中的精华,流传久远,一直为大家所喜爱。《搜神记》的文学价值,主要在于它保存了这些优秀的神话传说,为后人研究古代文学发展、特别是小说演变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搜神记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神话小说集。
 +
 +
中国最早的神话史——《[[中国神话史]]》
 +
 +
中国最早的神话史是当代[[袁珂]]所著《中国神话史》,1988年出版。作者从广义神话的观点考察了中国神话,对历代记述的神话以及有关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全书十八章。
 +
 +
中国最早研究神话的专著——《中国神话研究ABC》
 +
 +
最早研究神话的专著是现代著名文学家[[茅盾]](1896—1982)所著《中国神话研究ABC》,1929年刊行。它主要从五个方面对中国神话进行论述。作者借鉴人类学派神话学的理论,并从中国神话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探索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可以说是作者对我国神话研究的一个开拓性的贡献。
 +
 +
中国最大的神话小说——《[[封神榜]]》,又名《[[封神演义]]》,它是一部中国神魔小说,作者不可考。
  
 
==世界神话==
 
==世界神话==
 +
 
 详细列表请参考[[神话列表]],以下列出主要的神话
 
 详细列表请参考[[神话列表]],以下列出主要的神话
 
* [[中国神话]]
 
* [[中国神话]]

於 2020年1月25日 (六) 21:58 的修訂

民俗學上,神話是指關於人類世界變遷的神聖故事。[1]在廣義上,「神話」可以指任何古老傳說,[2] 藉由故事的形式來表達民族意識形態[3]

簡介

民間文學的一種,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

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傳說。其產生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鬥爭和對理想的追求,對後世的文學藝術有深遠的影響,而宗教神話屬於特殊意識形態體現方式。

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它是人類早期的不自覺的亦或是藝術創作。神話並非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由於遠古時代,人類開始思考與探索自然並結合自己的想象力所產生的。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舊時由於人對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達人渴望不滅解脫的追求,進而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使人對該一神秘產生敬畏及崇拜,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體系,與民間神話一樣,其也有自己的神話傳說,彼此相互串聯,其是一種心靈寄託。

宗教神話則是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吸收神話人物與事件而形成的傳說,也屬於特殊意識形態體現方式。

神話來源於原始社會時期,人類通過推理和想象對自然現象作出解釋。但是由於這時的知識水準非常低下,因此經常籠罩着一層神秘的色彩。

神話中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類的認識和願望的理想化。

許多民族的原始社會的歷史,都是從神話故事開頭的。神話中的人物大多來自原始人類的自身形象。狩獵比較發達的部落,所創造的神話人物大多與狩獵有關;農耕發達的部落所創造的神話人物多與農業有關。神話中的英雄也以刀斧、弓箭武器。從神話中,可以看到先民的一些事跡。

原圖鏈接中國古代神話

不論是世界文明發生最早地區的原始社會民族,還是當今世界上還處在原始社會的民族,他們流傳的許多神話故事都大同小異。

神話也是文學的先河,是人類最早的口頭散文作品。例如《莊子·應帝王》中說:「泰氏,其臥徐徐,具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神話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區域性,不同的文明或者民族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話含義[4]

定義

在學術上,學者所說的神話,必須具有幾個條件:

  • 敘述人類原始時代或人類演化初期的單一事件或故事。[5] [6] [7]
  • 承傳者對這些事件、故事必須信以為真。[5] [6] [8] [9]傳承者自己也知道是虛構的故事被稱為「寓言」。[10]
  • 必須是遠古族群的人們集體創造並且流傳下來,如果是個人創造,並且沒有透過傳承而且群眾的成員對其創造的參與,這故事再怎麽神奇均不屬於神話。[5]

和神話相近的概念有傳說民間故事。這三個詞指不同類型的傳統故事。[11]不同於神話,民間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時代、任何地點;傳承民間故事的人也不把它們當成真實、神聖的。[5]傳說則一般被當做是真實的,但是傳說一般發生在更近的事件段內,傳說中的世界和現在的世界幾乎一樣。[5]傳說的主角一般是人類,神話的主角一般是超自然角色。[5]

定義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這三個概念,只是為了把傳統故事歸類。[12]在許多文化中,神話和傳說之間不一定有明確界限。[13]有些文化中只把傳統故事分為兩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14]甚至神話和民間故事也不能完全區分開,一個民族認為是虛構的故事(民間故事),可能被另一個民族當成史實(神話)。 [15] [16]事實上,當一個神話失去其宗教地位後,它更像是民間故事,例如以前歐洲巨人仙女和人類英雄帶有神性,在基督教傳播開後全被當成民間故事。[6]

原圖鏈接中國神話:八仙過海

分類

神話大致分為三類:創世神話神祇神話英雄神話。其中以創世神話最為重要。

  • 創世神話—講述人類原始時期,記載事務、制度起源的神話。又可粗分為世界起源神話、人類起源神話、文化起源神話。

但不表示每一個民族就一定會同時擁有上述幾種神話,有些民族可能講到人類起源,卻沒說到文化起源,但儘管如此,都仍可歸納一個共同點,就是講述「宇宙初開」演進到「秩序規則」。

  • 神祇神話和英雄神話—就是講述神佛和英雄們的種種事蹟。

1.開闢神話: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觀,用此解釋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類萬物是如何產生的。    幾乎每一個民族都會有這一類的神話,甚至有些還有不少有趣的相似性。譬如說關於造人,《女媧創造人類》、《世界最初的七天》、普羅米修斯分別是中國、希伯來民族和古希臘的造人神話。有意思的是,它們都認為人類是神用泥土造出來的。不同的僅是造人的神,在中國是女媧;希伯來則是他們信奉的耶和「上帝」;古希臘神話中則是普羅米修斯。他們都是些對人類充滿慈愛和關懷的神。為什麼各個民族都不約而同地認為人是泥土所造的呢?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有人戲說這是因為人身上的泥永遠都搓不完,仔細一想這種可能也不是沒有。

2.自然神話:對自然界各種現象的解釋。

像《女媧補天》《仙山的傳說》《精衛填海》《大熊星和小熊星》對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風雨雷電、蟲魚鳥獸,乃至回聲這樣的自然現象是怎麼產生的,做了很美麗的解釋。

3.英雄神話:這類神話產生比前兩者稍晚,數量最多,表達了人類反抗自然的願望,同時,也可說是人類某種勞動經驗的概括總結。

這時候,原始人類已經不再對自然界產生極端的恐懼心理,有了一定的信心,開始把本部落里具有發明創造的才能或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加以誇大想像,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形象。如中國古代關於神農黃帝、堯舜禹、后稷的神話《夸父追日》《寒冰上的棄兒》《舜感化了弟弟象》《鯀和禹治理洪水》《馭兔傳媒》等。

中國古代神話散見於各種書籍,其中現存最早、保存最多的是《山海經》。例如《精衛填海》《夸父追日》等就出自《山海經》。

另外,女媧補天的故事見於《淮南子》《列子》,女媧造人則出自漢代《風俗通》,《盤古開天闢地》來源於《述異記》。另外,魏晉南北朝的筆記小說中也保存了一些神話故事。

西方的神話則更加豐富了。古希臘神話是成體系的,神與神的關係複雜而且完整,主要見於兩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還有《神譜》《變形記》等,以及古希臘的悲劇和喜劇。古羅馬的神話多是承襲希臘神話的,只改了人名。如宙斯在羅馬神話中被稱為朱庇特;天后赫拉則為朱諾;雅典娜稱密涅瓦。著名的愛神維納斯,在古希臘神話中原名阿佛洛狄忒。其中表現的神都有和凡人相似的性情,像宙斯的殘暴,很像人間的君王。朱諾(赫拉)的嫉妒,雅典娜的智慧,表現得淋漓盡致。

古代希伯來神話來源於《聖經·舊約》,本書所選四則故事《世界最初的七天》《亞當與夏娃》《諾亞方舟》《巴別塔》全都取材於《舊約》第一篇《創世記》。內容都和希伯來人所信仰的上帝耶和華有關。由於基督教的廣泛傳播,上述的神話故事在西方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對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影響力,人們必須對這些神話有一定了解,才能明白西方文明的文化背景。

不同學術範圍對神話的理解

File:Idun and the Apples.jpg
北歐的眾神是會老死的,由豐收女神伊登(Ieunn)負責看管能使眾神長生不死的魔法蘋果。Image by J. Penrose, 1890.

英文中的神話(myth)一詞從希臘文的mythos一詞而來,其原文含意包括「語詞」、「言說」、「故事」及「虛構故事/小說」等;因其不可質疑的有效性而往往與希臘文中的「/科學」(logos)相對,在近代的學術研究中,神話往往不是「虛假故事」、「誤解」的同義詞,在不同的學術研究中,「神話」這術語有三種主要用法,即禮儀/人類學用法、文學用法及符號學用法:

  • 禮儀/人類學用法認為神話是一種匿名創作的敘事,它提供了世界為何是現在這樣及人們為何如此行事的解釋,它是將自然變為文化的一種重要的手段,是人類嘗試對自我身份的一種解釋,故有其當中的文化意涵。
  • 在文學理論中,神話是某種永恆的人類真理的故事或象徵,這種永恆真理通常屬於道德的或美學的範疇,這種象徵或原型具有跨文化的意義。宗教與文學有極其相似的社會功能,就是把這種永恆的真理的價值觀透過故事的形式傳遞。
  • 符號學對神話的理解有別以上兩種用法,它是指一系列連接而不相合的相關概念,某種文化中的成員靠著這種概念才能理解某些對人類重要的主題,神話在無意識主體間性的狀態運作,使文化自然化

起源

真實事件

一種理論認為,神話是從真實歷史事件演變而來。[17] [18]根據這一理論,古代講故事的人反覆述說一段歷史,年深日久,故事中的人物被神格化。[17] [18]例如一些學者認為,風神埃俄羅斯的神話就來自一個古代真實的國王,他教人民使用帆船,掌握用風的技巧,後來被流傳成風神[17]宙斯是一個英明的國王,死後被葬在克里特島。[19]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普羅迪克斯都支持這種主張。[18]希臘神話學家猶希邁羅斯Template:Lang-grc [Euhēmeros],生於前4世紀)是持這一理論最有名的人,此類思想也被稱為「猶希邁羅斯主義」。[18][20]

寓言

還有一些人認為神話來自托寓。例如把古希臘眾神看做對自然現象的解讀和比喻阿波羅代表太陽波塞頓代表[18]相似的理論認為,神話是哲學靈性概念的載體:雅典娜代表睿智和公正,阿芙洛狄忒代表欲望等。[18]19 世紀的梵語學者馬克斯·繆勒支持神話托寓理論。他相信神話最初是對大自然的比喻性描述,後來逐漸被人按字面意思理解。例如,人們常用修辭手法描述大海「躁動不安」,後來神話中的海神就被描述為暴躁易怒。[21]

擬人化

一些學者認為神話是對無生命物體和力量的擬人化。例如古人崇拜空氣等自然力,後逐漸把它們想像成神明。這一理論被稱為「造神思維」(Mythopoeic thought)。[22]根據這一理論,古人常把沒有生命的東西看做有主觀意識的人。[23]因此他們把自然事件描述為神明人為造成的,這些神往往有人類的性格。這些故事集中起來就形成了神話。[24]

神話-儀式理論

根據神話-儀式理論,所有存在的神話都和儀式密不可分。[25]最極端的的說法是,所有神話都是早期人類對儀式的解釋。[26]這一理論最早被聖經學者威廉姆·史密斯提出。[27]根據史密斯的理論,人們最初進行的儀式和神話沒有關係。後來我們忘記了最初舉行儀式的原因,就嘗試編一些故事來解釋儀式,並聲稱舉行儀式是為了紀念神話中描述的事件。[28]人類學詹姆斯·弗雷澤也持有類似理論。他認為原始人最早信仰魔法,後來人們對魔法失去信心,就發明了神話,並且說他們之前舉行的魔法儀式為了安撫眾神而進行的宗教儀式。[29]

目的

一些宗教歷史學家認為,神話最重要的職能之一是建立行為模式[30]並提供宗教體驗。[31]通過互相複述神話,傳統社會中的成員暫時把自己和當前的世界分離,讓心靈返回到神話時代,從而使自己更接近神聖的世界。[8][30][32]

在某些情況下,社會在複述神話的時候會試圖重現神話中的場景。例如,人們會重現神在創世時使用的治癒手段,希望以此治癒目前生病的人。[33]羅蘭·巴特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認為現代文化也做着類似的事情。由於科學無法定義人類道德,人們仍然藉由宗教體驗來與一個更遠古的時代建立聯繫。那些遠古時代在人們心目中有更高的道德標準,和現今的科技時代完全不同。[34]

宗教學家 Joseph Campbell 定義神話有四個基本功能:神秘功能(使人感受宇宙的威嚴)、科學功能(解釋世界運作方式)、社會學功能(支持和驗證社會秩序)、教育功能(說明人類在各種條件下應該如何生活)。[35]

在一個文化中,神話通常扮演著四種功能[36]

1.形而上的功能:可以用來解釋存在的根源

2.宇宙論的功能:強調宇宙萬物都是某個大畫面的一部分

3.社會性的功能:透過神話可以促進成員對社會規範的遵守

4.心理的功能:提供一種個人行為的模範

中國神話之最

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收錄了多項中國神話之最,但中國產生時間最早的神話沒有定論,故沒有收錄。

中國神話中敘述事件最早的是「開天闢地」神話。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開天闢地神話。普遍為人所知的是盤古開天地。

中國記載神話最早的著作——《詩經

《詩經》中的祖先來源神話。如《商頌·玄鳥》中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大雅·生民》后稷降生的描寫。《詩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早的著作。

中國最早的神話小說集——《搜神記

東晉干寶輯錄的《搜神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神話小說集。干寶,字今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東晉史學家、文學家。他編著的《搜神記》,原書已經散佚,現存二十卷本是後人從《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中輯錄佚文而成的。

《搜神記》對後世影響不小。特別是其中一部分民間傳說,是書中的精華,流傳久遠,一直為大家所喜愛。《搜神記》的文學價值,主要在於它保存了這些優秀的神話傳說,為後人研究古代文學發展、特別是小說演變史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搜神記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神話小說集。

中國最早的神話史——《中國神話史

中國最早的神話史是當代袁珂所著《中國神話史》,1988年出版。作者從廣義神話的觀點考察了中國神話,對歷代記述的神話以及有關材料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全書十八章。

中國最早研究神話的專著——《中國神話研究ABC》

最早研究神話的專著是現代著名文學家茅盾(1896—1982)所著《中國神話研究ABC》,1929年刊行。它主要從五個方面對中國神話進行論述。作者借鑑人類學派神話學的理論,並從中國神話的具體情況出發,通過探索得出了自己的結論,這可以說是作者對我國神話研究的一個開拓性的貢獻。

中國最大的神話小說——《封神榜》,又名《封神演義》,它是一部中國神魔小說,作者不可考。

世界神話

詳細列表請參考神話列表,以下列出主要的神話

File:Amaterasu cave crop.jpg
天照大御神(アマテラスオオミカミ),日本神話女神

比較神話學

比較神話學是指將不同的神話進行比較以找出它們共同的主題和特點,或者同體系而分支的神話,例如蒙古神話 與 突厥神話,兩者的起源都是額爾古納昆,可能因為是遊牧民族互相交流或分離兩地產生的。

詳細請參考比較神話學

現代神話

克蘇魯神話

參考文獻

引用

  1. Dundes, Introduction, p. 1
  2. Kirk, "Defining", p. 57; Kirk, Myth, p. 74; Simpson, p. 3
  3. Lincoln, Bruce. An Early Moment in the Discourse of "Terrorism": Reflections on a Tale from Marco Polo.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2006, 48 (2): 242–259. More precisely, mythic discourse deals in master categories that have multiple referents: levels of the cosmos, terrestrial geographies,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 logical categories, and the like. Their plots serve to organize the relations among these categories and to justify a hierarchy among them, establishing the rightness (or at least the necessity) of a world in which heaven is above earth, the lion the king of beasts, the cooked more pleasing than the raw. 
  4. 胡適在《白話文學史》里說:「『三百篇』里……沒有神話的遺蹟。」「中國古代民族沒有故事詩,僅有簡單的神歌與風謠而已。」茅盾曾經指出:「中國神話之系統的記述,是古籍所沒有的。」又說:「神話這個詞,中國向來是沒有的,但神話的材料,雖然只是些片段,卻見於古籍甚多,並且成為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色彩鮮艷的一部分。」(茅盾《中國神話研究》)
  5. 5.0 5.1 5.2 5.3 5.4 5.5 Bascom, p. 9
  6. 6.0 6.1 6.2 "myths", A Dictionary of English Folklore
  7. O'Flaherty, p.78: "I think it can be well argued as a matter of principle that, just as 'biography is about chaps', so mythology is about gods."
  8. 8.0 8.1 Eliade, Myths, Dreams and Mysteries, p. 23
  9. Pettazzoni, p. 102
  10. Eliade, Myth and Reality, p. 10-11; Pettazzoni, p. 99-101
  11. Bascom, p. 7
  12. Bascom, p. 10
  13. Kirk, Myth, p. 22, 32; Kirk, "Defining", p. 55
  14. Bascom, p. 17
  15. Bascom, p. 13
  16. Doty, p. 114
  17. 17.0 17.1 17.2 Bulfinch, p. 194
  18.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Honko, p. 45
  19. Zeus Is Dead: Euhemerus and Crete, S. Spyridakis, The Classical Journal, Vol. 63, No. 8, May, 1968, pp. 337-340.
  20. "Euhemerism",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21. Segal, p. 20
  22. Bulfinch, p. 195
  23. Frankfort, p. 4
  24. Frankfort, p. 15
  25. Segal, p. 61
  26. Graf, p. 40
  27. Meletinsky pp.19-20
  28. Segal, p. 63
  29. Frazer, p. 711
  30. 30.0 30.1 Honko, p. 51
  31. Eliade, Myth and Reality, p. 8
  32. Eliade, Myth and Reality, p. 19
  33. Honko, p. 49
  34. Roland Barthes, Mythologies
  35. Campbell, p. 22-23
  36. Campbell, Joseph (1970), Myths, Dreams,and Religion, New York: E. P. Dutton

來源

  • Armstrong, Karen. "A Short History of Myth". Knopf Canada, 2006.
  • Bascom, William. "The Forms of Folklore: Prose Narratives". 'Sacred Narrative: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Ed. Alan Dund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5-29.
  • Bulfinch, Thomas. Bulfinch's Mythology. Whitefish: Kessinger, 2004.
  • Campbell, Joeseph. "The Power of Myth". New York: Doubleday, 1988.
  • Doty, William. Myth: A Handbook. Westport: Greenwood, 2004.
  • Dundes, Alan. "Binary Opposition in Myth: The Propp/Levi-Strauss Debate in Retrospect". Western Folklore 56 (Winter, 1997): 39-50.
  • Dundes, Alan. Introduction. Sacred Narrative: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Ed. Alan Dund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1-3.
  • Dunes, Alan. "Madness in Method Plus a Plea for Projective Inversion in Myth". Myth and Method. Ed. Laurie Patton and Wendy Doniger.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1996.
  • Eliade, Mircea. Myth and Reality. Trans. Willard R. Trask.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3.
  • Eliade, Mircea. Myths, Dreams and Mysteries. Trans. Philip Mairet.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7.
  • "Euhemerism".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Ed. John Bowk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Oxford Reference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C - Berkeley Library. 20 March 2009 .
  • Fabiani, Paolo "The Philosophy of the Imagination in Vico and Malebranche". F.U.P. (Florence UP), English edition 2009. PDF
  • Frankfort, Henri, et al. The Intellectual Adventure of Ancient Man: An Essay on Speculative Thought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7.
  • Frazer, James. The Golden Bough. New York: Macmillan, 1922.
  • Graf, Fritz. Greek Mythology. Trans. Thomas Marier.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3.
  • Honko, Lauri. "The Problem of Defining Myth". Sacred Narrative: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Ed. Alan Dund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41-52.
  • Kirk, G.S. Myth: Its Meaning and Functions in Ancient and Other Cultures. Berkele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3.
  • Kirk, G.S. "On Defining Myths". Sacred Narrative: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Ed. Alan Dund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53-61.
  • Leonard, Scott. "The History of Mythology: Part I". Scott A. Leonard's Home Page. August 2007.Youngstown State University, 17 November 2009
  • Littleton, Covington. The New Comparative Mythology: An Anthropological Assessment of the Theories of Georges Dumezil.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 Meletinsky, Elea. The Poetics of Myth. Trans. Guy Lanoue and Alexandre Sadetsky.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 "myth."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9.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1 March 2009
  • "myths". A Dictionary of English Folklore. Jacqueline Simpson and Steve Rou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Oxford Reference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C - Berkeley Library. 20 March 2009 Oxfordreference.com
  • Northup, Lesley. "Myth-Placed Priorities: Religion and the Study of Myth". Religious Studies Review 32.1(2006): 5-10.
  • O'Flaherty, Wendy. Hindu Myths: A Sourcebook. London: Penguin, 1975.
  • Pettazzoni, Raffaele. "The Truth of Myth". Sacred Narrative: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Ed. Alan Dund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98-109.
  • Segal, Robert. Myth: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P, 2004.
  • Simpson, Michael. Introduction. Apollodorus. Gods and Heroes of the Greeks. Trans. Michael Simpson. Amherst: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1976. 1-9.
  • Singer, Irving. "Introduction: Philosophical Dimensions of Myth and Cinema." Cinematic Mythmaking: Philosophy in Fil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nited States: MIT Press Books, 2008. 3-6. Web. 23 Oct. 2011.
  • Indick, William. "Classical Heroes in Modern Movies: Mythological Patterns of the Superhero." Journal of Media Psychology 9.3 (2004): 93-95. York University Libraries. Web.
  • Koven, Mikel J. "Folklore Studies and Popular Film and Television: a Necessary Critical Survey."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116.460 (2003): 176-195. Print.
  • Olson, Eric L. "Great Expectations: the Role of Myth in 1980s Films with Child Heroes." Virginia Polytechnic Scholarly Library.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3 May 2011. Web. 24 Oct. 2011.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19012708/http://scholar.lib.vt.edu/theses/available/etd-05172011-113805/unrestricted/OLSON_EL_T_2011.pdf>.
  • Matira, Lopamundra. "Children's Oral Literature and Modern Mass Media." Indian Folklore Research Journal 5.8 (2008): 55-57. Print.
  • Cormer, John. "Narrative." Critical Ideas in Television Studies. New York, United States: Charendon Press, 2007. 47-59. Print.

外部連結

Template:Wikisourcecat Template:Commons category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