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薯类作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薯类作物

各种薯类
原图链接

薯类作物又称根茎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山药、芋类等。这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块根和块茎,生长在土壤中,具有生长前期和块根(茎)膨大期两个生理分期。是宜粮、宜菜、宜饲和宜作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随着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发展较快,部分领域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并正在逐步缩小与其他作物之间的差距。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薯类作物

又 称: 根茎类作物

主要包括: 甘薯、马铃薯、山药、芋类等

产品器官: 块根和块茎

生理分期: 生长前期和块根(茎)膨大期

薯类作物
原图链接

性 质: 对施肥敏感

简介

薯类作物又称根茎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山药、芋类等。其中甘薯和马铃薯都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宜粮、宜菜、宜饲和宜作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随着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发展较快,部分领域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并正在逐步缩小与其他作物之间的差距 。

薯类作物一生分为生长前期和块根(茎)膨大期。其在生长的前期对养分的需求较少,但十分敏感,缺肥会严重影响茎叶的生长和根系发育,从而影响块根(块茎)的形成。块根(茎)膨大期是地上、地下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需肥最多,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

营养特点

薯类作物需肥量较大,尤其对钾的需求远多于禾谷类作物,是喜钾作物。一生中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以钾多、氮次之、磷少。每生产1000千克块根或块茎,约需吸收氮4-6千克,磷2-3千克,钾10.5千克,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为2.5:1:4.5。

薯类作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因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各生育时期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在生长前期,由于植株生长量小,对养分的需求较少,生长前期30-40天的养分吸收量约占全生育期的25%左右,以后随植株生长量的增加,对养分的需求逐渐增多,至块根、块茎膨大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达到高峰,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生长后期对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

虽然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少,但却十分敏感,缺肥会严重影响茎叶及根系发育,从而影响块根块茎的形成。块根、块茎膨大期,是地上、地下生长旺盛的时期,需肥多,是营养效率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1]

常见薯类

有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红薯(又称甘薯、地瓜)、紫薯、芋头、山药等,莲藕荸荠的营养特点与薯类相同。它们共同的营养特点是既富含淀粉(这与谷类相似),又富含维生素C、β-胡萝卜素、钾和膳食纤维等(这与蔬菜相似),所以是“双栖明星”,纵横主食和蔬菜两界,既类似粗粮,又不输于普通蔬菜。

马铃薯

马铃薯常见薯类有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红薯(又称甘薯、地瓜)、紫薯、芋头、山药等,莲藕、荸荠的营养特点与薯类相同。它们共同的营养特点是既富含淀粉(这与谷类相似),又富含维生素C、β-胡萝卜素、钾和膳食纤维等(这与蔬菜相似),所以是“双栖明星”,纵横主食和蔬菜两界,既类似粗粮,又不输于普通蔬菜。

马铃薯又称土豆或洋山芋,是我国居民最经常食用的薯类之一。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为27毫克/100克,与香蕉接近;钾含量为342毫克/100克,略多于香蕉。一个中等大小马铃薯(200克)能提供54毫克维生素C,相当于成年人一日推荐量的一半。在马铃薯中,维生素C处于淀粉的保护之下,故在加热烹调时破坏较少。

红薯

红薯,又称地瓜、山芋、甘薯、番薯、甜薯、红芋、红蓣、红苕等。各地习惯称呼不同,品种、大小、外形、颜色都有所不同,但基本成分非常接近,其B-胡萝卜素含量为750微克/100克(颜色越黄,则胡萝卜素越多).超过其他薯类,在蔬菜中属于佼佼者。维生素C含量为26毫克/100克,与马铃薯接近。

紫薯

紫薯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其淀粉、维生素、钾或膳食纤维等主要营养素含量与其他薯类相仿,但花青素含量令其他薯类望尘莫及。花青素是一种色素,正是紫薯之“紫”.也存在于蓝莓、紫葡萄、紫甘蓝、紫茄子等紫色蔬菜水果中。它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具有一定保健价值。

芋头

芋头也是一种不错的早餐食品,其钾含量为378毫克/100克,超过其他薯类,在蔬菜中也名列前茅。但芋头维生素C和B-胡萝卜素较少,低于红薯或马铃薯。芋头种类很多,大小不等。选择体型匀称、较结实、没有斑点、肉质细白、切口汁液呈现粉质的就是上品。

此外,薯类食物特别适合作为早餐吃,营养翻倍,再配以鸡蛋、牛奶或豆浆等高蛋白食物,是非常棒的早餐组合。不过,薯类只适于蒸、煮、烤、炒或掺人面食或煮粥的烹调方式,而不适用于炸薯条、炸薯片、粉丝藕粉之类的零食。《膳食指南》特别提醒,薯类尽量少用油炸。这些薯类的加工制品要么营养流失破坏,所剩无多,要么含有大量脂肪,以及较多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又称土豆或洋山芋,是我国居民最经常食用的薯类之一。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为27毫克/100克,与香蕉接近;钾含量为342毫克/100克,略多于香蕉。一个中等大小马铃薯(200克)能提供54毫克维生素C,相当于成年人一日推荐量的一半。在马铃薯中,维生素C处于淀粉的保护之下,故在加热烹调时破坏较少。[2]

施肥技术

薯类作物应掌握“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化肥的用量应根据肥料种类、土壤肥力、产量水平、肥料利用率综合考虑。一般磷、钾化肥的基施量占总量的70-80%,甚至更高,氮素化肥的基施量占总量的50-60%,追肥占40-50%。

(1)、基肥的施用。强调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化肥是薯类作物获得高产、高效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基肥的种类以圈肥、土杂肥、草木灰等为主,同时加入过磷酸钙、氮肥及钾肥或施用复合肥。

(2)、追肥的施用。应根据土壤肥力、基肥用量及生长情况,适时早追,增产效果较好;追肥越晚,则效果越差。追肥应氮、磷、钾配合,可追施多元素复合肥,每亩10-15千克,氮肥用量不宜过多。早熟品种在苗期追肥,中晚熟品种重点在开花以前施用。

化肥的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过量施用化肥反而会造成减产。各地应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施肥标准,达到既不浪费肥料,又能充分发挥肥效的目的。

病害

我国薯类作物包括甘薯和马铃薯。国内外报道的甘薯病害50多种,其中我国发生普遍而为害较重的有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甘薯根腐病甘薯紫纹羽病甘薯瘟病、甘薯病毒病以及储藏期的甘薯软腐病等10多种。甘薯在生长和储藏期间,各个部位均可受到不同病原物的侵染和为害,但病害主要发生在其块根和茎基部,叶部不多。全世界已报道的马铃薯病害近百种,在我国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10多种。主要有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


相关视频

农村一种作物像红薯,现一斤5元,亩产1000斤纯收入超1万元

它是世界近六亿人的口粮,被誉为“生命之根”,在我国却常被嫌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