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左撇子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國際左撇子日是世界節日中的一個節日。
節日,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一些節日源於傳統習俗,如東亞的新春[1],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有的節日源於宗教,比如聖誕節、復活節[2]、佛誕等。有的節日源於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各國的國慶節等等。
節日信息
1975年8月13日,美國堪薩斯州托佩卡市的一群左撇子建立了名叫左撇子國際的組織,他們設想把全世界的左撇子聯合起來,共同爭取左撇子的權益。1976年,該組織舉行慶祝活動。並將這一天確定為國際左撇子日,希望有朝一日全世界的左撇子一起慶祝自己的節日。1976年的8月13日就成為第一個國際左撇子日。
「左撇子」官方的說法叫做左利手,指習慣使用左手的人,比如寫字、用剪刀、拿筷 子、投球等都是左手更為順暢。現代腦科學認為,左大腦是主管文字和數字等邏輯思維的「理性半球」,右大腦是主管想象和音樂等形象思維的「藝術半球」。
民族性與地區性
中國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傳統節日如春節等。此外,如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3],朝鮮族的「老人節」,傣族的「潑水節」,錫伯族的「西遷節」,彝族、白族、納西族、布朗族的「火把節」,土家族的「七月會」,高山族的「豐收節」[4]等等。這些節日與漢族節日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傳統節日。中國節日的這種跨民族、跨地區的特徵,是歷史上民族節日風俗互相交流、融合的結果,實際上也是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結果。其它各國的節日也同樣具有民族性與地區性。
傳統節日有歷史性的變異,也有地域性的變異。中國疆域遼闊,不同的地區,生活環境和條件,生產方式和水平,有很大的差別;加上民族的融合,移民的流動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每個地區的節日風俗,有一定的差異,因而也就有自己的一些特色[5]。
另有國際組織提倡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6]、婦女節、母親節等。
視頻
國際左撇子日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給力熱點】中國春節在東亞,個人圖書館,2018-02-16
- ↑ 復活節的習俗介紹,瑞文網,2017-08-09
- ↑ 蒙古族每年都要舉行一次的「那達慕大會」,到底是幹什麼的? ,搜狐,2020-04-20
- ↑ 豐收節是什麼意思意義介紹 豐收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閩南網,2019-09-23
- ↑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節日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 ↑ 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由來與傳承 ,搜狐,201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