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浙江省大陸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沿海島嶼星羅棋布,是中國島嶼數量最多的省份。

本列表所指的島嶼,採用各地方志書習慣的對島嶼和礁分類的方法,即將浙江島嶼界定為浙江省行政區域範圍內,有植被覆蓋的四面被水所包圍的海洋中或江河入海口的小片陸地。

所以,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但是沒有植被覆蓋的小片陸地(如面積達1萬平方米的牛糞礁),在本列表中視為「礁」而不列入本「浙江島嶼」名錄。由於圍墾填海、修建海塘等工程,玉環島蛇蟠島等大批島嶼已經與大陸或其他島嶼融為一體的,也不再視為島嶼,請參見浙江省已經消失的島嶼。另外本列表也不收錄江河湖泊中的島嶼和沙洲,如溫州的七都島及著名的千島湖中各島嶼等,但是省內僅有的兩個河口沖積島(溫州的靈崑島和寧波的外峙)則收錄其中。

根據浙江省第一次(1988-1995年)海島調查結果,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有3061個。目前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的有100餘個。舟山群島中的舟山島為浙江省內第一大島嶼,也是大中華地區第四大島。全省最北的島嶼是花鳥山,最南為七星島。為加強對無人島嶼的管理,2007年浙江省召開了第一次無居民海島管理聯席會議。

目錄

按地理分布的島嶼名單

以下島嶼按照由北至南分島群排列。

嘉興市海域

杭州灣西北部的海島數量不多,且均無常住居民。另外同海域的金山三島(大金山島小金山島浮山島)屬於上海市金山區

縣市 島嶼名
平湖市(9) 下盤嶼(下盤山)、北無草嶼(無草嶼)、堆草嶼、上盤嶼(上盤山)、劈開嶼(劈開山,實為緊鄰的兩島)(以上合稱王盤山
外蒲島(外蒲山)(有吊橋通大陸)、菜薺嶼(菜薺山、彩旗山)、小孟嶼(小孟山)、大孟嶼(大孟山)
海鹽縣(9) 白塔島(白塔山、一號山)、馬腰島(馬腰山、二號山)、竹筱島(三號山)(以上合稱白塔山)、毛灰礁、門山、縞山、
顧山(鴨蛋山、烏龜山,有橋通大陸)、大巫子山(父子山)、小巫子山

嵊泗縣海域

嵊泗縣島嶼主要分為東部的馬鞍列島、中部的泗礁山諸島、西部的崎嶇列島三大島群,合稱嵊泗列島,屬於舟山群島的一部分。主島泗礁山位於中部,為嵊泗縣政府駐地。

島組 鄉鎮 有常住居民島 無常住居民島
海礁童島 嵊山鎮 童島
浪崗山列島(4) - 中塊島(中奎島,有開發)、東塊島、西塊島、半邊礁
馬鞍列島 設鄉鎮:嵊山
設村:壁下山
無建制:大盤山張其山
(嵊山周圍)馬鞍山
(壁下周圍)小青山、大青山、蝴蝶島、莊海島、東小盤島、中黃礁
枸杞鄉 設鄉鎮:枸杞島 大宮山
花鳥鄉 設鄉鎮:花鳥島 貓山、白礁、彩旗山、雞籠山
菜園鎮 設村:西綠華島
無建制:東綠華島東厙山柱住山
台南山、上三橫山、下三橫山、求子山、饅頭山、鰻局山、海橫頭島
泗礁諸島 設縣:泗礁山
設村:金雞山
北鼎星島(廢棄)、後小山、李柱山、小金雞島、大毛峰島、里泗礁、柴山、里小山、外小山、小山
馬跡山 鐵墩山、大旗杆山(附大羊角)、花燭龍嶼、花燭鳳嶼、里馬廊山、外馬廊山
徐公山(廢村)、大爛冬瓜島、小爛冬瓜島、筆架島、筆套山(附墨礁);
白節山(有燈塔)、小白節山、平礁(無植被)、白節長礁(無植被)、紅山、南小山、鷹窠山、鷹爪礁(無植被)、半邊山、小半邊山、魚眼嶼、半邊大礁(無植被)、田螺礁(無植被)、半洋礁(有燈塔,無植被)
五龍鄉 - 老鼠山、淡菜嶼、小淡菜嶼、劈開山嶼(註:五龍鄉的主體位於泗礁山本島)
黃龍鄉(14) 設鄉鎮:大黃龍島 小黃龍島、龍牙峙、小梅子島、扁擔山、黃鼠山、赤膊山(無植被)、南鼎星山、東小山、東小嶼、南小嶼、西小山、中寶礁、外寶礁(無植被)
崎嶇列島(39) 洋山鎮 設鄉鎮:大洋山
無建制:小洋山
大戢山(有燈塔)、灶前礁(無植被)、南平嶼、小戢山、小烏龜島、烏龜頭島、顆珠山-大烏龜島(2島連為一體)、筲箕島、老人礁(無植被)、小筲箕島、虎嘯蛇島、蛇舌礁(無植被)、西馬鞍島、西馬鞍礁(無植被)、聖姑礁(無植被,但有廟宇)、中姑礁(無植被)、前姑礁(無植被)、大岩礁、小岩礁、大貼餅島、小貼餅島、外後門島(有小橋通大洋山)、小山塘北島、小山塘南嶼、下礁(無植被)、饅頭山、大山塘島(大三塘)、枕頭山、半山、小半山、蒲帽山、雙蓮山、立人山、兔耳山、兄弟礁(無植被,退潮時與立人山相連)、大秤錘島、小秤錘島、唐腦山(有燈塔)
灘滸諸島(15) 設村:灘滸山 阿馬山、峙小山、爛灰塘嶼(附爛灰塘礁)、磨石頭嶼、黑山、貼餅山、野黃盤島(附雞娘礁)、大白山、小白山、畚斗山、紐子山、對口山、腳骨島、腳板島。另灘滸山周圍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礁有竹排礁、塗礁

附:21世紀初期因洋山港開發建設後與小洋山連為一體的舊島嶼有:大指頭島、西門堂島、中門堂島、沈家灣島、薄刀嘴島、鑊臍島、蔣公柱島、錦雞島、老鴉嘴島、大垃塌島(大邋遢島)、小垃塌島(小邋遢島)、鑊蓋檔島(附雞糞礁)、將軍帽島(附黃礁)等。

岱山縣海域

岱山縣島嶼屬於舟山群島岱山本島為縣政府所在地,是舟山群島第二大島,中國第十大島。岱山縣領土最東端為岱衢洋東面的峰里岩(礁)。中街山列島是岱山縣和普陀區共有的島群,以該列島中的小板門水道為界,以西屬岱山縣,以東屬普陀區。目前,鄰近高亭鎮區的江南山、對港山、山外山已經通過修建橋樑與岱山島本島連為一體。

鄉鎮 島組 有常住居民島 無常住居民島
衢山鎮 川湖列島(8) - 上川山、下川山、大長山、川木樁山、川江南山、饅頭山、柴山、花瓶山
衢山諸島(38) 設鄉鎮:衢山島
設村:鼠浪湖島
無建制:小衢山(遷)
琵琶欄、橋樑山(有常住燈塔工人)、癩頭峙、大橫勒山、小橫勒山、小紅山、黃澤山(人口全遷出)、黃澤小山、淘籮山嶼、小公山、小鑰匙島(鑰匙山)、扁擔山、大麥倉山、小麥倉山、大爛冬瓜山、外盤嶼、大蓑衣山、烏龜嘴山、西劈坎山、上海山、下海山、外蛇舌山、小蚊蟲山、小盤山、大盤山、小蓑衣山、鸞凰山嶼(卵黃山)、小鼠浪山、大青山、小青山、海橫頭島、上三星、中三星、下三星島(有常住燈塔工人)(此三者合稱三星山)、三星楝槌嶼
岱山本島 岱山島 高亭鎮城區和高亭鎮、東沙鎮、岱西鎮、岱東鎮的主體部分均位於岱山本島)
高亭鎮 岱山島東南 設村:江南山大峧山
無建制:官山(遷)、對港山山外山島
蕎麥格子山、蚶山、橫勒山、劈開鴨蛋山、高亭牛扼、山牛扼、野鴨蛋山、大饅頭山、中饅頭山、小饅頭山、神福山、小官山小峧山竹山、小竹山、馬鞍山、大夾鉗山、中夾鉗山、小夾鉗山
火山列島 設村:大魚山 無名峙、楝槌山、小魚山、田雞頭、小山、峙崗山、橫樑山、棺橫山、臉豕礁、冷飯山、大峙山、小峙山、魚腥腦(有常住燈塔工人)
七姊八妹列島(16) - 四平頭島、長橫山、銅鑼礁(無植被)、大妹山、青嶼、筆架山、西壇礁(無植被)、大長壇山、東壇礁(無植被)、小長壇山、青果礁(無植被)、西扁擔礁(無植被)、西霍山、小西霍山、東霍黃礁(無植被)、東霍山
岱東鎮 - 大竹嶼、中柱山、小竹嶼
東沙鎮 - 蟹頂山、東墾山、鯗蓬山、大寨子山、小寨子山
岱西鎮 - 西墾山、西墾齒山、花鼓山、涼帽山、蓑衣山
長塗鎮 長塗諸島 設鄉鎮:小長塗山
設村:大長塗山
郭家嶼、酒罈山、野老鼠山、小老鼠山、大圓山(臨時漁民)、穿鼻山、殼落山、鐵登山、梨子山、長山、琵琶山、南圓山、小圓山、應龍山、切段山、北圓山、多子山、韭菜山、磨盤山、南岙山、紅山、放羊山
中街山列島 - 櫻連山、南木樁島、小饅頭島、爛冬瓜、蛤蜊山、小西寨島、奔波山、條西山、小條西、大橫檔、小橫檔、大西寨島(漁民臨時居住)、大鴨籠山、中鴨籠山、大弟山、東寨島(漁民臨時居住)、稻蓬山、大妹妹、治治島、小治治、菜花島(漁民臨時居住)、大鴨掌島(漁民臨時居住)、中鴨掌、下鴨掌、鑊巴嘴、小板島(漁民臨時居住)、小龜山(漁民臨時居住,上設小板燈塔
秀山鄉 設鄉鎮:秀山島 瓦窯門山、小瓦窯門山、大牛扼山、小牛扼山、中塊山、小喉門山、三塊山、蚊蟲山、小交杯山、交杯山、大長山、小長山、畚斗山、大平山、小平山、稻桶山、青山

舟山市定海區海域

舟山市定海區是一個海島行政區,屬於舟山群島。根據「定海區志」[1]記載,境內原有島145個,21個島嶼在50年代後至90年代前期圍塗造地相連於他島,截至約1994年時島嶼總數減至124個。其中住人島30個,無人島94個,另有礁120個。1995年以後,又有桃花山、卒山(連入舟山島)、楝槌山(連入團雞山)因圍塗連入他島,目前實有島嶼121個(包括與寧波市北侖區有爭議的大黃蟒大黃蟒為舟山市定海區和寧波市北侖區有爭議島嶼。該島原系無人島,寧波市方面的理由主要是地理鄰近,大黃蟒島位於北侖區(原屬鎮海縣)鄰近海域,兩市以外的地圖和媒體通常使用此說。舟山市方面的主要依據為歷史承襲,該島由定海區金塘居民進行開發並在劃界前一直由舟山方面管理,但舟山方面僅主張大黃蟒島屬於舟山,並未對與大黃蟒島屬於同一島群的小黃蟒島等島提出歸屬要求。,甚至連寧波日報在轉載舟山市政府發布的關於舟甬大橋(舟山大陸連島工程)的消息時,也是照單錄入,而沒有將舟山的大黃蟒島改為寧波大黃蟒島,)。各島群中,又以定海城區南部海域島嶼分布最為密集,達到64個,占全區島嶼數量的一半以上,諸島大部分由環南街道(28個)和臨城街道(29個)管轄,個別位於解放街道城東街道鹽倉街道界內,合稱「定海南部諸島」。除舟山本島外,以金塘島最大。

鄉鎮 島組 有常住居民島 無人島
舟山本島(1) 設市:舟山島 (註:舟山島由定海區和普陀區共有)
干覽鎮(6) - 上園山下園山、小園山、涼帽山、粽子山、小粽子山
馬岙鎮(5) - 下長山、龍下巴山、大泥糊礁、癩頭礁、團山
長白鄉(11) 設鄉鎮:長白島 峙中山、白饅頭山、小峙中山、野鴨山、鯽魚礁、橫檔礁、烏峙山、小烏峙山、上灰鱉山、下灰鱉山
岑港鎮(17) 五峙(7) - 大五峙、龍洞山、北饅頭山、小五峙山、鴉鵲山、半邊山、無毛山
其它(10) 無建制:富翅島外釣山中釣山里釣山 瓜連山、小瓜連山、嶼山、下大礁、北釣礁、釣礁
冊子鄉(5) 設鄉鎮:冊子島 小菜花山、墨斗山(饅頭山)、老虎山、雙螺礁
金塘鎮(12) 設鄉鎮:金塘島
設村:大鵬山
大菜花山、魚龍山、大髻果山、小髫果山、甘池山、橫檔山、搗杵山、小饅頭礁、半洋礁、大黃蟒
解放街道(1) 定海南部諸島(62) 無建制:小竹山
鹽倉街道(4) - 鴨蛋山隔壁山枕頭山、泮螺山
環南街道(28) 設村:盤峙島大貓島
無建制:大五奎山小盤峙大王腳山刺山西岠島東岠島摘箬山西蟹峙
小五奎山、大鼠山、團雞山王家山和尚山、南饅頭山、老鼠山、小貓山、小亮門山、大亮門山、干山、小干山、小摘箬山、高背山、小高背山、小團雞山、雞糞山、外礁
城東街道(2) - 竹篙山、饅頭山
臨城街道(29) 設村:長峙島岙山東蟹峙
無建制:松山鳳凰山
蛇山、皇地基島擔峙、長饅頭山、對面圓山、大圓山、中圓山、大饅頭山、中饅頭山、小谷山、大谷山、周家圓山、沙尖山、大桶山、筆架山、泥螺山、半邊涼帽山、小卵黃山、大卵黃山、小松山、小鳳凰山、雷浮礁、鯉魚礁、銅盆礁

舟山市普陀區海域

舟山市普陀區包括舟山本島東部和六橫、桃花等島嶼,屬於舟山群島,其中六橫島是舟山群島中第三大島。除舟山本島外的其它島嶼名單如下。普陀區出版的地圖,將中街山列島中的治治島、菜花島、小板島等劃入普陀區地界,本列表仍計算在岱山縣內。

鄉鎮街道 島嶼名稱
沈家門街道 小干島(設村)-馬峙(設村)(兩島已連)、魯家峙(設數村),登步島(設村)、西閃島、東閃島、泥螺山,大螞蟻島(設村)、小螞蟻島
東港街道 葫蘆島(設村)、騏驥山、小葫蘆島、里燕礁、外鑊嶼
展茅街道(4) 黃它山、青它山、小青它山、里鑊嶼
東極鎮 廟子湖島(有人戶)、青浜島(有人戶)、黃興島(有人戶)、東福山(有人戶)、大青山、小青山、葉子山、石柱山、勒魚山、西福山、四姊妹島、兩兄弟島
普陀山鎮 普陀山(設鎮)、豁沙山、小山洞、洛伽山(有寺院)、小洛伽山
朱家尖街道 朱家尖島(設街辦)、柱子山、羊峙山、烏龜山、龍亭、銅錢山西峰島、柱子山、寨峰山、烏賊山、後門山、烏柱山、銅盤山、外洋鞍島、里洋鞍島
白沙山(設村)、柴山(有人戶)、蛋山、北雞籠島、銅錢山
桃花鎮 桃花島(設鎮)。懸鵓鴣山、雞籠山
蝦峙鎮 蝦峙島(設鎮)、大雙山(有常住戶)、走馬塘、小雙山、紫菜山、金缽盂,
湖泥島(設村)、西白蓮山東白蓮山、上溜網重、下溜網重、饅頭山、大門山
六橫鎮 六橫島(設鎮)、里青山、外青山
元山島(懸山社區)、涼潭島(有常住戶)、對面山(有常住戶)、硯瓦山、筆架山、小蚊蟲島、飯匙島、戴黃帽、鵝卵島、大蚊蟲島
佛渡島(佛渡社區)、溫州峙、燕子山、牛山、野佛渡、汀子山,
梅散列島(15):大尖蒼島、葷連槌島、素連槌島、菜子島、戴黃帽(無植被)、龍洞島、小尖蒼、扁礁(無植被)、大羊角(無植被)、和尚山、上橫樑、下橫樑、鞋楦頭、西磨盤、東磨盤

寧波市區北部島嶼

寧波市位於杭州灣南岸,由於長期圍墾甬江口以西的杭州灣南岸近岸島嶼,僅存鎮海區七里峙一個。北侖區島嶼數量較多,共有島嶼29個,主要集中在大榭島周圍。這些島嶼在地理上也屬於舟山群島的一部分,且除梅山島外的大部分島嶼歷史上曾經屬於舟山市的前身定海縣所轄。另外為保留象山港的完整性,北侖區春曉鎮鄞州區所屬的島嶼列在下面的「象山港諸島」,本處未列。

鄉鎮 有常住居民島 無人島嶼
鎮海區招寶山街道(1) - 七里峙
北侖區小港街道(6) - 三塊島、大黃蟒、小黃蟒、中門柱島、珓杯島、筆架山
北侖區新碶街道(1) - 北侖山(有棧橋通大陸)
大榭開發區(12) 設鄉鎮:大榭島
設村:穿鼻島外神馬島
長腰劍島、塗泥門、涼帽山、白鴨山、饅頭島、老鼠山、太獅山、小銅盤、大銅盤
北侖區白峰鎮(5) 設村:里神馬島外峙島 洋小貓、升螺圓山、漲水潮島
北侖區梅山街道(3) 設鄉鎮:梅山島 撲蛇山青龍山

象山港諸島

象山港位於寧波市域中部,北侖區梅山島和象山縣塗茨鎮屬的東嶼山為象山港的東界。東嶼山以北以西為象山港口,以南為亂礁洋,以東為牛鼻山水道[2]。梅山島以東為佛渡水道,以西為象山港。海域內現共有島嶼54個,其中屬於北侖區2個、鄞州區3個、奉化區17個、寧海縣13個和象山縣19個,另有黃牛礁、大礁等礁石。這些島嶼均無常住居民,一些較大的島嶼有漁民季節性居住或從事養殖、耕種,或者被企業開發用於造船、旅遊等用途。

縣市區 鄉鎮 無人島
北侖區 春曉街道(2) 圓山、獨落峙
鄞州區 咸祥鎮(3) 串堍山、盤池山
奉化區 松岙鎮(3) 小列山、大列山、烏龜山
裘村鎮(10) 龍洞山、缸爿山雙德山、東生島、大鈸島、大鈸島、小山、單城島、夾城島南沙山
蓴湖鎮(4) 稻桶島、懸山鳳凰山、鰨鰻島
寧海縣 西店鎮(1) 雙山(位於鐵港內)
強蛟鎮強蛟列島)(12) 白石山中央山(清水門山)、狗山、銅山、歷試山、橫山島、馬嶼、擔嶼、鐵沙島、銅沙島、北洋嶼、南洋嶼
象山縣 牆頭鎮(1) 海山島(位於西滬港內,落潮時連大陸)
賢庠鎮(9) 毛礁山、野龍山、貓礁、雅礁、鼠礁、外門山、內門山、扁雞山、鵝蛋山
塗茨鎮(9) 外干門島擂鼓山、小擂鼓山、老虎頭、西嶼山、老沙頭、東嶼山、小東嶼、東長礁

象山縣東部和南田諸島

象山縣是全國島嶼較多的縣之一。其所屬島嶼可以分為4大島群,即象山港諸島(19個)、象山縣東部諸島(102個)、南田諸島(89個)和三門灣諸島(10個),合計有島嶼220個(排除已圍墾連陸的)。其中象山港諸島和三門灣諸島因涉及多個縣單獨介紹,這裡列的是象山縣東部大目洋周圍及南田地區各島。

大目洋位於象山縣境內,北起塗茨鎮東嶼山,南至石浦鎮檀頭山,西臨大陸,東訖韭山列島。該海域內島礁眾多但面積普遍較小,目前共有島嶼102個,除韭山列島主島南韭山外各島都沒有本地常住人口。這些島嶼由北往南分屬塗茨鎮爵溪街道丹東街道東陳鄉石浦鎮所轄。

南田諸島包括象山縣南部的南田島高塘島檀頭山花岙島、坦塘島、對面山東門島漁山列島等島嶼,合稱「南田八島」。南田島是寧波市和象山縣的第一大島,在海禁時期[3] ,與舟山玉環同屬海禁地區。清宣統元年(1909年)南田撫民廳設立,以南田八島為行政區域範圍。民國元年(1912年)南田撫民廳改設南田縣,境域不變。1940年南田縣廢,八島轉歸新設立的三門縣,1952年復轉歸象山縣所屬。坦塘島由於圍墾已經與大陸相連。目前共有島嶼89個,除南田島、高塘島和花岙島外,大部分島嶼歸石浦鎮所轄。三門灣口的滿山歷史上也屬於南田縣所轄,目前是三門縣、寧海縣和象山縣的界島,參見「三門灣諸島」。

在各鄉鎮中,石浦鎮所屬海島最多,共有61個島嶼(其中半招列島以北上屬於「象山縣東部諸島」,石浦港各島、檀頭山、漁山列島等屬於「南田諸島」),爵溪街道次之,有54個。

三門灣和三門縣東部諸島

本區島嶼分布零散,且多為低矮小島,在海島分布調查時以外鱟島滿山為界歸為2大島群。此線以西稱「三門灣諸島」,現共有島嶼51個(包括下表中寧海縣象山縣全部和三門縣健跳鎮所屬各島,含滿山和外鱟島),礁石若干。此線以南歸為「三門縣東部諸島」,這片海域舊稱牛頭洋,現在通常也作為三門灣的一部分,全部位於三門縣界內。滿山也是三門縣、寧海縣和象山縣的界島,歷史上屬南田縣。外鱟島和里鱟島之間的水道,是三門灣和舊牛頭洋的邊界,也是三門縣設立前的寧海縣和臨海縣的邊界,外鱟島本屬寧海縣,里鱟島則屬臨海縣。

各島嶼中,目前僅象山縣的崇堍島和三門縣的田灣島龍山島擴塘山4個島嶼有常住居民。其中前3個島嶼設行政村,擴塘山因開發居民外遷中。其它面積較大的也進行了養殖、旅遊等開發,如寧海的開井山島、象山的西五嶼等。另外本海域灘涂豐富,不少島嶼都分布在大陸灘上,歷來被圍墾連陸的島嶼較多,包括海域內原來面積最大的蛇蟠島花鼓島

臨海市、台州市區、溫嶺市所屬諸島

本海區島嶼主要分布在臨海市東磯列島溫嶺市近岸地區。最大的島嶼是台州列島上大陳島,在玉環市的玉環島、三門縣的蛇蟠島花鼓島相繼連陸後,上大陳島也是目前台州市行政區域內的第一大島。下大陳島是溫嶺市大陳鎮人民政府駐地,其它設村島12個。本海域因圍墾而消失的島嶼較多,目前正在進行的溫嶺東海塘圍塗工程是浙江省21世紀初期四大圍墾工程之一。需要說明的是,一江山島等地理上屬於東磯列島,但行政上與台州列島同屬於椒江區大陳鎮管轄,且由於歷史因素所以有些地方也把它視為台州列島的組成部分,本處對一江山島及附近島嶼做單列處理。

玉環市、洞頭區、樂清市、溫州市區諸島

玉環市洞頭區樂清市的海域毗連。樂清灣位於玉環市和樂清市之間,灣內島嶼分屬兩縣市。海域內的玉環島原為浙江第二大島嶼,但目前已經連陸成為楚門-玉環半島的一部分(有計劃拆除連陸部分改為漩門灣大橋,參見漩門港堵港截流促淤工程)。洞頭列島是浙江省大型列島之一,目前包括大門島洞頭島等島嶼近100個,各島歷史上與其它縣市關係密切。列島設立洞頭區,洞頭島洞頭區政府駐地所在,分屬北岙鎮東屏街道溫州市區僅有一個海島即靈崑島(屬於龍灣區),在靈霓大堤通車後,實際已經和霓嶼島成為一個島嶼,本處仍分開標記,但統計為一個島嶼。下文島嶼排序中記為「靈崑島-霓嶼島」,作為一個島嶼。

瑞安市、平陽縣、龍港市、蒼南縣諸島

這裡列的是浙江省最南部的瑞安市平陽縣龍港市蒼南縣所屬的島嶼。本區島嶼分散,小島較多,主要的島群是大北列島北麂列島南麂列島七星島是浙江省陸地的最南端,1955年七星島西南的台山列島由浙江省改屬福建省。下表中的島嶼未經註明的均為無人島。

參考文獻

  1. 定海區出版《舟山市定海區志(1988~2007)》,舟山廣電海楊寬頻網 ,定海區人民政府網。原書於1994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2. 牛鼻山水道事故原因探討,歐博平台App2018-11-24
  3. 明清時期的海禁政策,羅高歷史教學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