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國歷代君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魏國歷代君王

魏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屬戰國七雄之一

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冊封為侯、前344年稱王、至前225年為秦國所滅,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領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齊國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魏國亦稱梁國

公元前453年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為諸侯。由於魏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為將,攻掠中山國;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戰國250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齊威王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但在以後的戰爭中,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開始衰落。傳至魏王假,於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為秦國所滅。

歷代君主

魏文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桓子之子。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認為諸侯,成為封建國家。

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這些出身於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揮其作用,標誌着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

人物生平

魏文侯魏武侯的父親,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魏文侯在戰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封建經濟,後來的秦國孝公和商鞅變法都是以魏國為藍本的。

在戰國時代,魏國西有,南有,北有,東有,地處中央,易攻難守。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攻掠中山國秦國楚國;以李悝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戰國二百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文侯在位50年,選賢任能,內修德政,外治武功,向西攻占了秦國河西地區,向北越過趙國,伐滅中山國,向東打敗齊國大軍。 公元前403年,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為諸侯。後世史家著書無不稱讚魏文侯之賢。魏文侯任用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

為政舉措

農業

魏文侯重用衛人李悝,推行盡地利之教的精耕細作原則,推廣農副業成功經驗,綜合利用魏國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國耕地的單位產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為了平衡糧價,李悝還實行了平糴法。在豐年的時候,國家根據市場情況,採用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農民的糧食,使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失。在災年的時候,政府把國家糧倉儲存的糧食以適當的價格賣給市民,使市民不致買不起糧食而流離失所。這樣,魏國很好地平衡了農民與市民的利益,國家儲備的糧食也越來越多,國家抵抗災年的能力大大提高,社會穩定,國民安居樂業。

法律

李悝著《法經》六篇,來規範魏人的行為。晉國是一個有着法治傳統的國家,國民對依法辦事都很擁護。李悝主持制定的這套成文法在魏國的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國君、貴族和官員在實行政事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國家的法律。由於魏文侯的帶頭遵守,李悝主持制定的這套法律得到了很好地實施。這套法律後來也被秦國獻公孝公商鞅所採用,《法經》是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地主階級的法典,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法制基礎。

貿易

魏國的周邊國家中,各有各的特產。秦國家畜皮革玉石趙國布帛棗栗家畜皮革楚國鳥獸橘柚茅竹絲綢在當時都很有名,魏文侯鼓勵魏國百姓從商,參與各國土特產貿易,魏國獲得了大量的商業稅,國庫充實了。

魏武侯

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擊,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文侯之子,戰國初期魏國國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記》、《資治通鑑》誤載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為魏武侯元年。據《竹書紀年》則為前396年即位,前395年為武侯元年)。他是三家分晉後魏國的第二代國君,在位期間將魏國的百年霸業再一次推向高峰。


早年經歷

魏擊晉國魏氏大宗的宗子,也就是魏文侯的繼承人。魏氏本是晉國六卿之一,魏氏的先輩們在殘酷的卿族鬥爭中,深刻體會到繼承人的重要性。魏文侯也不例外,希望子孫有能力繼承自己的偉業。作為魏文侯的嫡長子,魏擊自然成了魏文侯的重點關注對象。

大約在小魏擊還沒有成年時,就安排田子方儒家名流做他的老師,教育他如何理家、治國、平天下。在父親的精心教導與栽培下,魏擊逐漸成長為一名知書達禮、頗有才幹的政壇新人。

年輕的魏擊很快成為了父親爭衡天下的得力助手。前412年(魏文侯34年),魏擊受命率軍攻打二地(約在今陝西韓城東南),將當地百姓遷入魏國境內。這是史料中所發現的魏擊最早的出征記錄。這一年,魏擊大約二十餘歲。

前408年,魏文侯謀圖中山國。魏臣翟璜推薦中山國樂羊魏文侯馬上啟用樂羊樂羊成為魏軍元帥,攻打中山國。可樂羊畢竟是中山國人,而且羊之子樂舒還是中山武公麾下的大將。再派遣一個宿將前去,反而顯得魏文侯用人疑神疑鬼,頗傷士人之心。於是魏文侯決定派兒子魏擊隨軍出征。

這次出征難度較大,中山國雖不屬於主流強國,但也民風彪悍,軍事強大。而且魏氏(這個時候三家尚未分晉)的封地與中山國相隔千里,中間夾着盟友趙氏的封地。遠征必然要勞師動眾,也就沒有什麼突襲可言。這可是對魏擊的艱巨考驗。

這次出兵耗時兩年之久,於前407年,魏軍攻占中山國國都顧城(今河北定縣),吞併中山國全境,在趙氏封地的中央建立起根據地。樂羊因戰功封於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而太子魏擊被封為中山君,由趙倉唐輔佐,則坐鎮中山,獨當一面。

南征北戰

前393年(武侯3年),魏國兩線作戰,同時攻打鄭國秦國,並在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築城,扼制鄭國。名將吳起大敗秦軍於注城(今河南臨汝縣西)。

前391年(武侯5年),魏武侯號召韓國趙國,即位以來第一次結成三晉同盟,三晉聯軍大敗楚軍於大梁(今河南開封)、榆關(今河南中牟西南)。三晉攻占楚國的軍事重鎮大梁,輕取襄陵(今河南雎縣),並順勢對殘餘楚軍進行清剿,向楚國腹地挺進。楚國朝堂一片震恐,楚悼王派遣使臣向三晉求和,三晉拒不退兵。楚悼王無奈,一面派人帶着財物、珍寶赴秦,賄賂秦惠公,請求秦國出面與三晉謀和。秦惠公收下賄賂,並派兵攻打三晉之中最弱的韓國,攻取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六座城池。三晉迫於秦國的背後偷襲,放鬆了對楚國緊逼。另一面楚悼王派使臣入齊國,希望齊國能夠插手中原戰事,協助楚國共謀三晉,減輕自己的正面壓力。

前390年(武侯6年),魏武侯見到後院失火,便協助韓軍直撲秦軍主力,與秦軍大戰於武城(今陝西華縣東),不分勝負。吳起設置陝縣(今河南三門峽西舊陝縣),密切注視着秦軍的動向。在三晉楚國爭鬥進入尾聲時,齊國陳和率軍攻打駐襄陵的魏軍,並乘機占領襄陵城

前389年(武侯7年),秦國進攻秦軍東進道路上的重要城鎮--陰晉(今陝西華陰東),秦軍在陰晉城外排兵布陣,一場大戰一觸即發。魏武侯親自到前線犒勞將士,魏軍上下士氣高昂。吳起率領五萬魏軍,包括戰車500乘、騎兵3000反擊秦軍。魏軍作戰勇猛,更兼有吳起為將,個個以一當十,大敗秦軍於陰晉城外,取得了輝煌的決定性戰果,史稱"陰晉之戰"。此戰過後,吳起率軍勢如破竹地進入關中平原,橫掃河西

前387年(武侯9年),吳起率軍攻打秦軍,再次大敗秦軍倉促間集結的殘餘部隊於武下(今陝西華縣東),並向秦國腹地推進。魏武侯中公叔痤離間之計,疑吳起,導致吳起投楚。這一年,秦惠公死去,年僅兩歲的公子昌繼位,是為秦出公,其母親小主夫人當政,秦國進一步淪落。

前386年(武侯10年),魏武侯自認為取得了輝煌的戰果。田和欲取代姜氏成為諸侯,通過魏武侯周安王討封,魏武侯周天子施壓,周天子不得不冊封於田和齊侯,史稱"田氏代齊",田和就是田齊太公。這一年,趙敬侯遷都邯鄲趙武公之子趙朝作亂,不服從趙敬侯調令,投奔魏國魏武侯陰謀操縱趙國朝政,竟然接納趙朝,並幫助趙朝攻打邯鄲不克。魏趙關係破裂。同年,秦公子師隰回國,出公被弒,師隰成為了秦君,是為秦獻公

前383年(武侯13年),趙敬侯涉足中原,攻打魏國的附屬國--衛國衛慎公不能抵擋,急忙向魏武侯求救,魏武侯出兵大敗趙軍於兔台(今河南清豐西南)。這是自晉陽之戰後魏氏與趙氏的首次火拚,標誌着三晉聯盟的瓦解。

前382年(武侯14年),趙敬侯不滿魏武侯插手趙國衛國的擴張,修築剛平城(今河南清豐縣西南),決定對衛國再次出手。魏武侯聯合齊侯剡共同抵擋趙軍,衛慎公仗着有魏國齊國撐腰,甚至出兵攻取趙國剛平,一直打到中牟(今河南鶴壁西),奪取了趙國河東的大片土地,趙國魏國齊國衛國的矛盾升級。

前381年(武侯15年),趙國出兵攻擊侵略到本土的衛軍,魏武侯派軍隊大舉攻打趙國趙敬侯遣使臣向楚國求救,楚悼王派軍協助趙軍,攻打魏國後方,使魏國首尾難顧。趙敬侯乘機反攻,奪取魏國棘蒲邑(今河北魏縣南),不久又占領了黃城(今河南內黃西)。魏武侯鑑於多線作戰的睏乏,等大國的日益崛起,不得不向趙敬侯求和,希望着重溫三晉同盟的舊夢。趙敬侯也期望着能以和平的方式與強大的魏國瓜分戰利品,三晉再次聯合。

前380年(武侯16年),陳侯剡攻打燕國,攻占桑丘(今河北徐水西南)。燕簡公趙敬侯求救,趙敬侯立刻將軍機要務告知魏武侯韓文侯三晉之君各自率領軍隊,兵合一處救燕國,大敗齊軍。

前378年(武侯17年),田齊不服三晉,再次出兵攻打燕國燕簡公依然像趙國求救,趙敬侯率軍攻打齊國魏武侯韓文侯趙敬侯的拉攏下,很快被捲入戰爭。三晉再次聯合,大敗齊軍。齊軍懼三晉之威,不斷後撤,三晉攻入田齊本土,直至兵臨靈丘(今山東高唐南),方才退兵,中山復國。

前377年(武侯18年),與中山桓公戰於澮水,大敗。

前375年(武侯20年),魏武侯決定先發制人,與楚軍大戰於榆關

前373年(武侯22年),魏武侯乘陳侯剡被弒,陳侯午(即齊桓公田午)初立,國勢不穩,聯合燕國魯國衛國大舉討伐田齊。燕軍敗齊於林狐;魯軍攻齊至陽關,魏軍伐齊至博陵(今山東荏平西北)。

前372年(武侯23年),由於衛國衛慎公薨逝,衛國暫停了相應魏武侯的軍事行動。這年衛聲公即位,攻取田齊薛陵(今山東陽穀東北)。趙成侯窺視着中原諸侯的一舉一動,盯着魏國魯國都出兵攻齊,而臨近自己的衛國也隨之相應,國中空虛,急忙閃擊衛國,連下衛國73邑衛聲公魏武侯評理。趙成侯的行動點明了要與魏國為首的中原諸侯為敵,魏武侯率軍攻打趙軍,敗趙軍於(今山西離石)。

前370年(武侯25年),魏武侯魏擊崩逝,二子魏緩魏罃爭位,趙國韓國都參與魏國廢立之事。後魏罃擊敗魏緩,成為了魏武侯的繼承人,是為魏惠王

前403年,周威烈王懾於三晉聯盟的強勢,不得不同意冊封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三家瓜分晉國

魏惠王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 ~ 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yīng),又稱梁惠王,《竹書紀年》作「[梁/魏惠成王]]」。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孫,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國鼎盛時期,魏惠王安邑遷都大梁(今開封西北)後,魏國亦稱梁國。 但在以後的戰爭中,「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開始衰落,他死於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齊威王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當時的徐州在今山東滕州)。

人物生平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後稱梁

惠王姬姓,魏氏,名罃(《戰國策》作「嬰」)。魏武侯之子。魏國第三代國君。公元前369一公元前319年在位 。

魏武侯死後,魏罃公子緩魏緩)爭立君位成功。魏惠王六年(前364年)四月十三日(公曆5月29日),把都城從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村)遷至大梁(今河南開封東南),因此在《孟子》一書中又稱為梁惠王。要他「清心寡欲」,公叔痤去世前,勸惠王商鞅,不要讓他逃走,惠王不聽。

在位期間重用龐涓,軍事實力大增,然而龐涓陷害同學孫臏,而魏惠王全然不知其中利害,導致孫臏逃脫後入齊。

惠王稱王

襄陵之戰之後,魏國還保持着強盛的聲勢,準備以朝見周天子為名,召集許多小國舉行會盟,圖謀攻秦。就是蘇秦說齊閔(湣)王:「昔者魏王擁土千里,帶甲三十六萬,其強北拔邯鄲,西圍定陽,又從十二諸侯朝天子,以西謀秦。」(《戰國策·齊策五》)所謂「從十二諸侯」,具有合縱的性質,也就是《韓非子·說林上篇》所說「魏惠王為臼里之盟,將復立天子。」因而秦孝公很是擔心,加強防守。衛鞅分析了形勢,認為「以一秦而敵大魏,恐不如」,建議用尊魏為王的辦法來改變魏惠王的意圖。秦孝公接受了這個主意,於公元前三四四年,衛鞅去向魏惠王遊說,謂「從十二諸侯」「不足以王天下」,勸說他除了號令等小國外,北面爭取燕國,西面爭取秦國,「先行王服,然後圖齊楚」。魏惠王果然聽從了,便「身廣公宮,制丹衣,建旌九斿,從七星之旟」(《戰國策·齊策五》,「旌」原作「柱」,從王念孫《讀書雜誌》改正),「乘夏車,稱夏王,朝為天子」(《秦策四》),儼然擺出天子的場面來。本來,在君主制度下,王是最高的等級稱號,如今由於魏的「功大而令行於天下」(《齊策五》蘇秦述衛鞅語),居然自稱為王了。魏惠王因而召集逢澤之會(逢澤在今河南開封南),由等國國君及秦公子少官來參加會盟。衛鞅這個計謀,使得魏進攻的矛頭,從秦轉變為齊楚,「於是齊楚怒,諸侯奔齊」(《齊策五》)。

惠王問寶

公元前355年,齊威王魏惠王一起打獵,魏惠王齊威王:「大王有何寶物?」齊威王心裡明白,這是魏惠王要向自己誇耀國力了,於是便以退為進地說:」我沒有。」於是魏惠王不無自豪地說:「中國雖小,尚有能照亮十二輛車子、徑長一寸的夜明珠一顆。像齊國這樣地大、人多、光兵車就有一萬輛的大國,難道連這樣的寶貝也沒有嗎?」威王聽了惠王的話,很不以為然地說:「我的珍寶與你的大不一樣。你的寶是死的,我的寶是活的;你的寶會引出亂子我的寶能衛國安民;你的寶有價,而我的寶無價。」魏惠王一聽,大惑不解地問:「是何寶物如此厲害!」威王說:「我有大臣檀子,鎮守下陲,強楚不敢犯境,泗上諸小國來朝。我有能臣肦子,鎮守高唐,趙人不敢東到黃河捕魚。我有賢臣黔夫,鎮守徐州,嚇得燕人北門祈禱,趙西門祈禱,祈求神靈保佑,並且有千餘戶歸順了齊國。我有良吏種首,負責國內治安,人民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我有這四位能臣賢相,他們就是我的寶物,豈止照亮十二輛車子!」一席話使魏惠王慚羞難容,自認失敗。

魏惠王認錯

有人向魏惠王推薦淳于髡,說此人學識淵博,記憶超人。惠王想見識見識。淳于髡被領去見魏惠王,他卻坐在一旁一句話也不說。惠王感到很奇怪,就問推薦的那個人「:你說淳于(複姓)先生才藝出眾,超過管仲晏嬰,可為什麼見到我連一句話也不說,難道是我不值得和他談話嗎?」那個人把惠王的意見轉達給淳于髡淳于髡說「:這裡有原因。我已經來過兩次,第一次來拜見時,惠王想着別人獻給他的馬;第二次來時,惠王想着進獻給他的歌唱藝人,無心與我談話,既然惠王的志趣不在我這裡,我還有什麼話要說呢?」

魏惠王聽了淳于髡的話,抱歉地說:「確實如此,是我的不對,淳于先生不愧為聖人。他前次來,正好有人獻馬,第二次來,又有人獻歌唱藝人。當時我雖然讓左右的人退下,表示對他的尊敬,但精神還是集中在馬和歌唱藝人身上。」魏惠王表示了歉意,淳于髡認為惠王態度很誠懇,有知錯就改的精神,當時就和惠王談得很投機,談古論今,一連談了幾天。

魏襄王

魏襄王(?―公元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戰國時期魏國第四任國君,公元前318年—公元前296年在位。

公元前318年,五國合縱攻秦,不克而返。惠施為魏出使楚國。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其子魏昭王即位。

人物生平

魏襄王元年(公元前318年),五國聯合攻秦,沒有勝利就撤兵了。

魏襄王二年(公元前317年),齊軍在關津打敗魏軍。

魏襄王五年(公元前314年),秦派樗里子攻取魏國的曲沃,並在案門趕跑犀首公孫衍)。

魏襄王六年(公元前313年),秦派人來魏國魏公子遬為太子,魏襄王秦王在臨晉相會。

魏襄王七年(公元前312年),魏軍進攻齊國。與秦國一起征討燕國

魏襄王八年(公元前311年),魏軍進攻衛國,攻下兩座城。衛國國君非常憂慮。

魏襄王九年(公元前310年),魏襄王與秦王在臨晉相會。張儀、魏章相魏。

魏襄王十一年(公元前308年),魏襄王秦武王贏盪應城相會。

魏襄王十二年(公元前307年),魏太子秦國朝拜。秦國來進攻魏國的皮氏,沒有攻克就撤兵了。

魏襄王十四年(公元前305年),秦國秦武王王后送回魏國

魏襄王十六年(公元前303年),秦軍攻下魏國城池

魏襄王十七年(公元前302年),魏襄王與秦王在臨晉相會。秦國把城池還給魏國

魏襄王十八年(公元前301年),魏國秦國聯合攻打楚國

魏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96年),秦國歸還魏國地,與魏講和。同年,魏襄王去世,太子即位,是為魏昭王

魏昭王

魏昭王(?─前277年),漢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孫。東周魏國第5代國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孟嘗君奔魏,魏昭王以為相,與諸侯共伐破齊。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國之兵,以樂毅為上將軍,直取齊國七十餘城。公子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是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弟,也就是所謂戰國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養士出名。

人物生平

魏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96年),魏哀王去世,魏昭王繼位。

魏昭王元年(公元前295年),秦國攻打魏國,奪取魏國襄城(今河南許昌境內)。

魏昭王二年(公元前294年),魏國秦國再次開戰,魏國作戰失利。

魏昭王三年(公元前293年),魏國幫助韓國攻打秦國秦國將領白起率軍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打敗魏國二十四萬大軍 ,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伊闕之戰」。

魏昭王六年(公元前290年),魏國開始向秦國割地求和,將魏國河東四百里土地全部割讓給秦國。當時有個名叫芒卯的人,會耍一些小手段,用一些詭計,因此受到魏昭王的重用。

魏昭王七年(公元前289年),秦軍攻打魏國,奪取魏國大小城池六十一座

魏昭王九年(公元前287年),秦軍攻打魏國,奪取魏國新垣曲陽(今河北保定西南)。

魏昭王十年(公元前286年),齊國滅亡宋國宋國國君宋王偃死在魏國溫邑(今河南溫縣)。

魏昭王十二年(公元前284年),魏國聯合五國一起攻打齊國,在濟西打敗齊軍,齊國國君齊湣王出外逃亡。燕國軍隊單獨進入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同年,魏昭王秦昭襄王西周相會。

魏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83年),秦國奪取魏國安城,秦軍到達魏都大梁後離開。

魏昭王十九年(公元前277年),魏昭王去世,其子魏圉繼位,是為魏安釐王

魏安釐王

魏安釐(xī)王(?─公元前243年),姬姓,魏氏,名圉,魏昭王之子,戰國時期魏國第六任國君,公元前276年—公元前243年在位。昭王去世後,安釐王即位,為牽制孟嘗君田文,封弟公子無忌信陵君(今河南寧陵)。前273年,白起進攻魏國孟嘗君田文舉薦芒卯為主帥,白起華陽大敗魏軍,芒卯戰敗而逃,田文失勢後,他的許多門客投奔魏無忌門下。

人物生平

前257年,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鄲,趙國形勢危急。趙國平原君的妻子是魏無忌的姐姐,平原君請求魏國救援,魏安釐王懼怕秦國,不敢進軍。魏無忌請求如姬魏安釐王的臥室內竊出晉鄙的兵符,晉鄙見了兵符,表示懷疑,隨行的朱亥用鐵椎殺死晉鄙,強行奪權,以精兵八萬開赴前線,一舉擊潰秦國,解除了邯鄲之圍魏安釐王任命魏無忌為上將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公元前243年魏安釐王魏無忌同年病死。魏安釐王攻燕救趙,取地河東;攻盡之地;加兵於齊,私平陸之都;攻韓拔管,勝於淇下;睢陽之事,荊軍老而走;秦、召陵之事,荊軍破;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

竊符救趙

前260年,趙孝成王在和秦國長平之戰中,中了秦國的反間計[1]。 ,用"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老將廉頗,結果導致趙國的大敗,40多萬兵士被秦國坑殺。前257年,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的形勢非常危急。趙國丞相平原君的妻子是魏無忌的姐姐,平原君趙勝多次向魏安厘王魏無忌送信,請求魏國救援,魏安厘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前去救趙。秦昭王得到消息後,派使者威脅魏安厘王魏安厘王懼怕,就派人通知晉鄙停止進軍,留在鄴紮營駐防,名義上為救趙,實際在觀望形勢的發展。

平原君不斷派使者前去魏國催促,並責備魏無忌不顧趙國魏無忌姐姐的危亡。魏無忌為此憂慮萬分,屢次請求魏安厘王出兵,門客也用盡各種辦法勸說,但魏安厘王懼怕強大的秦國,始終不肯聽魏無忌的意見。魏無忌估計魏王已不肯出兵救趙,又不想看着趙國滅亡,於是湊齊戰車一百多輛,打算帶着門客前去趙國和秦軍死拼。

魏無忌帶着車隊路過夷門時遇見侯贏,於是把情況告訴了侯贏侯贏勸阻魏無忌說,這樣去就如同把肥肉扔給飢餓的老虎,一點作用都沒有。並向魏無忌秘密獻策,讓魏無忌去找魏安厘王的寵妃如姬幫忙,讓如姬魏安厘王的臥室內竊出晉鄙的兵符,因為魏無忌曾為如姬報過殺父之仇,如姬是肯定會為魏無忌效命的。魏無忌聽從了侯贏的計策,前去請求如姬幫忙,如姬果然盜出兵符交給了魏無忌魏無忌拿到了兵符準備上路,侯贏又讓魏無忌把屠夫朱亥帶上,以便晉鄙在看到兵符仍不交出兵權的情況下讓大力士朱亥擊殺他。

魏無忌到了鄴,拿出兵符假傳魏安厘王的命令要代替晉鄙擔任將領。晉鄙合了兵符,驗證無誤,但還是表示懷疑,不想交出兵權。此時的魏無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讓朱亥動手,用鐵椎殺死晉鄙,強行奪權。

魏無忌統領晉鄙的軍隊後,精選士兵八萬開拔前線。與此同時,楚國也派出春申君黃歇救援趙國,在三國的聯合下,一舉擊潰秦國,解除了邯鄲之圍

魏景湣王

魏景湣王(?―公元前228年),姬姓,魏氏,名增,一名午,魏安釐王之子,戰國時期魏國國君,公元前242年—公元前228年在位。

魏景湣王元年(前242年),秦拔魏二十城,以為秦東郡魏景湣王遣人出使趙國,與其結盟,並提出抗秦合縱。組成聯軍,共推趙將龐暖為帥。魏景湣王十五年(前228年),魏景湣王去世,其子魏王假即位。

人物生平

魏景湣王姬姓,魏氏,名增,一名午 ,是魏安釐王之子。魏安釐王在位時,將兒子魏增立為太子。

魏安釐王三十年信陵君回到趙國,率領五國的軍隊在河外大敗秦國[[[蒙驁]]的軍隊(秦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當時魏太子增秦國做人質,秦王欲囚禁太子增,後來有人勸諫秦王秦王便沒有遷怒於太子增

魏安釐王三十四年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魏安釐王去世,太子魏增即位,是為魏景湣王。同年,魏景湣王的叔父魏無忌去世。

魏景湣王元年秦王政五年,公元前242年),秦國國君秦王政派將軍蒙驁率軍攻打魏國,奪取魏國酸棗燕邑虛邑長平雍丘山陽城等二十座城池,將其設置為東郡

魏景湣王二年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五國聯合攻打秦國,奪取秦國壽陵秦王政派出軍隊抵禦,於是五國撤軍。同年,秦軍奪取魏國朝歌

魏景湣王三年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秦軍奪取魏國汲地

魏景湣王五年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秦軍奪取魏國垣邑蒲陽衍邑

魏景湣王十二年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魏景湣王秦國獻地,秦國設置麗邑

魏景湣王十五年(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魏景湣王去世,其子魏假即位,史稱魏王假

魏王假(前227年——前225年)

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魏景湣王之子,戰國時期魏國最後一位國君,公元前227—公元前225年在位。

史籍記載

《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2]

視頻

戰國七雄中齊國最富有、魏國人才最多, 為何最後秦國能統一天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