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條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條山(Zhong-Tiao Mountains)是中國山西省南部主要山脈之一,位於黃河、涑水河間,橫跨臨汾、運城、晉城三市。該山居太行山及華山之間,因山勢狹長而得名,全長約160公里,最高峰為海拔2322米的垣曲縣歷山舜王坪[1]。
目錄
戰略地位
因它屏蔽着洛陽、潼關和中原大地,拱衛着西安和大西北,瞰視着晉南和豫北,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地質地貌
中條山山體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60千米,寬10~15千米。海拔1200~2300米,相對高度800~1500米,北坡陡峭,南坡緩傾。構造上屬中條背斜,山露岩層有太古界片麻岩[2]、元古界石英岩、白雲岩及火山岩系;南坡且有下古生界石灰岩。
山勢分段
中條山依山勢可分為三段:
東段稱歷山,以舜王坪最高,海拔2322米,山頂呈平台狀,其間有垣曲斷陷盆地;
西段稱中條山,兀立於運城盆地與黃河谷地之間,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相對高差約1500米;
中段山勢較緩,呈階台狀,張店附近分水嶺鞍部有三趾馬紅土和黃土覆蓋的寬谷,乃唐縣期寬谷經隆起而成。
氣候特點
中條山素有「山西天然植物園」之美稱,溫度適宜,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是溫帶向亞熱帶過度的區域,故在華北植物區系中占有獨特的地位。
水系流向
由於氣候溫和,降水適宜,北有涑水,南有黃河,自然景觀壯麗多姿,有多條溪流從園內發源,分別注入涑水和黃河。
特色資源
森林面積
中條山是山西樹種最多林區,森林面積2.47萬公頃,覆蓋率約40%,分布有暖溫性植被,主要為以櫟類為主的落葉闊葉雜木棣及油松林等,並有珍貴的杜仲、黑椋子、獼猴桃和漆樹。已發現面積約800公頃的原始森林,保存完好,為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僅存的一塊。
主要樹種
有橡樹、樺樹、楊樹、油松、華山松等,藥用植物有100多種,主要植物有山茱萸、連翹、五味子、黃芩、柴胡等,還有名貴的藥用植物和食用菌,如九節菖蒲、玉竹及罕見的冬蟲夏草、猴頭、靈芝等。
木本植物
據勘查中條山有木本植物478種,隸屬73科164屬。其中裸子植物 5科10屬18種,單子葉植物2科2屬6種,雙子葉植物66科152屬454種。分析結果表明,科、屬、種的區系地理成分複雜多樣:
科的分布區類型:以熱帶—亞熱帶—溫帶分布占優勢,其次是溫帶分布;
屬的分布區類型以溫帶成分占優勢,其中北溫帶分布型所占百分數最高,反映出該區系的溫帶性質;
種的分布區類型中國特有分布的種數最多,其次是東亞分布、溫帶亞洲分布。
該區系木本植物的起源具有古老性,區系地理成分的滲透性、交匯性和過渡性較明顯。中條山是華北木本植物區系中珍稀瀕危植物較為集中的地區,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15種。
野生動物
特種礦產
礦物資源以銅礦為主,此外有金、磷、煤、鐵等。還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產鹽基地[3]。
人文歷史
中原與西北分界線
從地理學上看,中條山依黃河而行,山勢狹長,整條山脈劃開了中原與西北:它的北側是晉南盆地,南側是中原大地,如同一道磅礴的天然門戶。唐代著名史學家司馬貞曾記載:「大河徑中條(山)之西,自中條(山)以東,連汾、晉之險嶝,謂之嶺厄」。
就古人而言,中條山對國家意味着兩種重要意義:
金庫與兵器庫
考古學家在山西省垣曲縣發現了商代城邑遺址,引發出商代歷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問題。在考古學上,代表夏朝的「二里頭文化」地兼中條山的兩面[4]。歷史文獻中說中條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東一帶是「有夏之居」。看來夏朝的地域,確實是跨越中條山南北的。地理學強調「人地關係」,夏族與中條的「人山關係」也應當具有獨特的內容。
中條山下的運城鹽湖,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產鹽基地,在大約7000萬年前,受一次大的造山運動影響,運城盆地南部的中條山,北部的孤山、稷王山褶斷上升,其它板塊則不斷下沉,形成大面積的沉積窪地——解池就是盆地中的最低洼處。考古發掘證明,早在180萬年前,鹽湖一帶有了人類活動,並且可以製造工具和使用野火。圍繞食鹽開採,鹽湖周圍建立了一系列,廟宇、城門、樓閣等建築。
史學家稱它囊括了「九分天下鹽」,誰能夠占領這裡,就意味着誰就能掌握天下的命脈。所以,從黃帝起源時代一直到唐、宋、明,無數統治者都派重兵重臣守護着這條山脈,捂緊自己的錢包。
文獻中記載的「夏墟」位於中條山以北。
也許,夏商時期,人們已經聚集在中條山一帶,從事採掘銅礦和煉鑄生活。圍繞中條山,山西夏縣發現了銅鑿、銅鏃和面范等古代銅製品,侯馬則發現了大規模的東周時代鑄銅遺址。緊鄰黃河和中條山、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的古虢國墓地也出土了大量西周銅器。占據中條山為後勤基地,進可圖中原,退可守關中——這是周人崛起之時,周武王姬發的戰略規劃。
與姬發有同樣想法的,還有春秋時期晉國的晉文公,以及戰國時魏國的魏文侯、魏武侯:晉國占據運城盆地,藉助中條山快速發展,當國力強大之後,得以率軍向南進入黃河谷地,圖謀中原;而魏國憑藉中條山的銅礦,率先崛起於戰國七雄之中。
中條山歷史上就是一座名山,《史記·封禪書》記載:自華以西,名山七,一曰薄山。薄山者,襄山也,亦中條之異名。同樣,《穆天子傳》也記載:(周穆王)東巡自河首襄山。襄山即是中條山。
到了近代,儘管中條山文明已經隨着冷兵器時代的遠去而失去了往日輝煌,但由於地處晉豫交界的要地,它的軍事意義卻從未下降過,甚至變得比以前更為重大。所以在近代人眼中,它是「東方的馬奇諾防線」。
關中門戶
抗日戰爭里,中國軍隊將中條山視為關中門戶,因為日本人想打進西安,必須先拿下中條山。而日本人在占據中原後,將中條山稱為「盲腸」,認為拿不下中條山,帝國就是得了「盲腸炎」。
於是,日寇在1937年至1941年初期這短短3年多的時間裡,13次圍攻中條山,但都被衛立煌指揮的中國軍隊擊退——當時的中國軍隊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那群號稱「冷娃」的陝西子弟兵,即國民革命軍第17路軍,楊虎城將軍的家底。他們血戰3年,用傷亡兩萬多人的代價,把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一直拒阻在潼關以外。為此,有音樂家曾譜曲讚美道:「中條山,高又高,它是我們的齊格菲,它是我們的馬奇諾……」
抗戰正面戰場最為悲慘的一場戰役,也是在中條山打響的,史書將其稱為「中條山戰役」。
旅遊資源
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山西省南部,地跨臨汾、晉城、運城三市,總面積46301.3公頃,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區內種子植物多達1000種以上,其中僅木本植物就有400餘種,有國家、省重點保護植物10餘種。1993年經國家林業部林造批字(1993)166號文件批准建立,總面積為47473公頃。中條山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三皇五帝中的堯、舜、禹、湯都曾活躍於此。有23000年到16000年的下川遺址就在公園內[5]。
公園內主要有六個景區
水峪口景區
位於山西省永濟市水峪口村(永濟電機廠南2公里處),景點內有大小景點50餘個。沿路可欣賞到青龍潭、劍鋒瀑布、千年神龜、神潭飛瀑、天梯、一線天、水連天等著名景點,素有「東華山」之稱。
舜王坪
該區以中條山主峰舜王坪為中心,四周陡峰深谷並存,四面形成筆直的懸崖峭壁,而峰頂平坦,約有2.5平方公里的草甸,坪頂有舜王廟遺址。站在坪頂可縱觀歷山保護區全景,朝觀日出,夕看晚霞,南可遙望黃河之壯觀,西南可觀七十二混溝原始森林之雄偉。另有東峽、西峽、一線天等奇觀。
蟒河
該區以黃龍廟為中心,由大河、楊莊河、南溝、拐莊蟒河四大溝組成,山石林立,造形別致,山山相連,溝溝相通,四道溝內水流潺潺,常年不斷,並在沿河形成了出水洞、水簾洞瀑布等奇觀,山峰有石人山,孔雀山、窟窿山、棋盤山、指柱山、王蟒峰等,形狀古怪,各具特色;另有內龍洞、白龍洞、黑龍洞等,在當地都有許多神奇的傳說。成群結隊的獼猴與遊人嬉戲,平添許多樂趣。
中村
有洞天府地之稱,由數十個天然溶洞組成。這些溶洞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形成,奇特怪異的鐘乳石,晶瑩剔透、紅艷如燭、潔白若玉,是遊人尋幽探秘,飽覽洞府風光的絕佳之地。
大河
大河古為陽城縣八景之一。此外還有盤亭列嶂、小尖山、隔人岩溶洞、青龍峽等景點讓遊人流連忘返。
泗交
風光壯麗,由三跌潭、秦王寨、將軍崖、飛壁崖、妖婆石、神黿谷景群、泅交圍獵場和湖光山色等著名景點組成,神黿救秦王的傳說源於一塊酷似龜黿的巨石,位於泗交鎮窯底村,相傳秦王李世民行軍路經此地,山上危崖突然坍塌,一塊巨石呼嘯着飛向李世民,正在此地修行出來散步的一隻老黿,挺身相救,用頭頂住巨石,自己因心力耗盡而亡。李世民即位後,封此黿為「神黿」。
麻菇山
原名蘑菇山,因盛產蘑菇而得名,後來麻姑在此修行成仙,人們在山頂建起廟宇,改名麻菇山,紀念麻姑善良、勤勞和賢惠的美德。主要景點有麻菇攬勝、麻菇泉、麻菇點石、麻菇遺風。
公園內有古蹟萬固寺,附近有三門峽水庫、五老峰、王屋山等風景名勝及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條山臥龍」
條山臥龍,龍頭翹首歷山,富佑歷山,造化歷山,形成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舜王坪、白雲洞、山山岩等七個自然風景區彰顯歷山景景奇麗,處處迷人。舜耕歷山的傳說、原始森林和古人類遺址,述說着中華孝道文化與古文明的發展史。
在臥龍的爪下,當年小沉香在西嶽華山「劈山救母」,石塊飛濺,迸落到絳縣張上村,就是今日的東華山。東華山雖是神話傳說,但它與西嶽華山有許多相似之處,奇峰九座,峻岭十八,山勢巍峨,山道險峻,頗具西嶽挺拔之勢。
大河廟是臥龍的身軀,位於平陸聖人澗西北部黃莊神仙嶺自然莊的峽谷中。這裡是大河廟水庫,是平陸縣骨幹水利工程,庫區漫山雪白的龍柏芽花迎風怒放,從空中俯瞰朵朵盛開的花朵猶如白雪將山巒覆蓋,放眼望去煞是壯觀。
臥龍擺尾,擺出了玉柱峰、太乙峰等五峰,因五峰相倚,形同五位老人被稱五老峰。五老峰,群峰競秀,怪石林立,野生動植物千餘種。奇特的地質地貌造就了許多罕見奇觀。主峰玉柱峰壁立千仞,直插雲霄。清朝詩人王含光曾在此留下了「虞鄉城南五老峰,一峰一朵玉芙蓉」的詩句。
視頻
中條山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歷山舜王坪景區簡介,欣欣旅遊網
- ↑ 片麻岩都是早期的變質基底嗎?,知乎
- ↑ 中條山:青銅帝國的秘密,行知部落
- ↑ 二里頭遺址:打開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碼,人民網,2019年08月21日08:35
- ↑ 下川遺址可能是2.2萬年前人類棲居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日期 2015-03-09,作者:邢兆遠、李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