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桐柏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桐柏山

中 文 名  : 桐柏山

外 文 名  : tongbai mountain

别       名 : 淮河源头

气候特点 : 温和、降水丰沛

气候类型 : 南北过渡

海       拔 : 400~800米

历史遗迹 : 淮渎庙 神农故里 盘古之乡 田王寨

主       峰 : 太白顶

主峰海拔 :1140m

景        点 :水帘洞 淮河源 淮渎庙 神农故里    

地        区 : 南阳 信阳 驻马店 随州 襄阳

地        点 :河南省、湖北省、

走        向 : 西北-东南走向

跨越流域: 长江流域 淮河流域

所 处 省   : 河南省、湖北省

相关画作 : 唐伯虎《明唐寅桐山图》

国       家 : 中国

地理位置 :南北分界线 淮河源头

美        誉     :比华山高险、与黄山竞秀

桐柏山是处于中国河南省湖北省境内的一座山脉,长度约100公里。主峰为太白顶。桐柏山为淮河的发源地。

桐柏山处于中国南北地理交界线上,生物资源丰富。

地理位置

桐柏山脉位于豫南山地的西段,河南、湖北两省的边境地带。其中河南占据其主脊北侧的绝大部分。

西北部以南襄盆地东缘为界(方城县境内七里岗以东山地确山县泌阳县及舞阳县山地,为桐柏山北延余脉),东南至武胜关与大别山相接,西南至湖北的应山县、枣阳市一线。山脉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长达120余公里,海拔高度多在400~800米,构成了淮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河南省边境地带的桐柏山主脉可分东西两段,西段是桐柏山的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山脉北麓为河南省桐柏县信阳市;南麓为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广水县襄阳市枣阳市);东段位于放马岭东南为四望山,呈北北西-南南东走向。一般宽约13公里。

分界线

桐柏山——大别山分界线:专业研究者认为在信阳市南湾水库——广水市飞沙河应山河一带 。

在谷歌地图上,桐柏山——大别山区别不了,明显是个整体,所谓分界线,只是一个大山东西段的小分界而已,事实上,南湾水库——广水市飞沙河和应山河一带,水从山上向南北流,是一个整体高地上的水带。

属大别山脉

桐柏山——大别山是一个整体山脉,因此都属于广义大别山脉,正如大巴山武当山等属于大巴山脉一样。


又如千里雪峰山,有水库带分离南北段,而且南段习惯说是雪峰山,北段习惯说梅山,但是总体上还是雪峰山

辨析:有的人是秦岭东南延伸支脉(与大别山过渡地带),事实上地图上与秦岭无关,是大别山一起是个大山脉。

地质地貌

桐柏山脉,属近代侵蚀作用十分明显的花岗岩变质岩中低山地。山地裸露岩石较多,表层土质松软,保水性能差于大洪山。

从主脉向两侧逐渐降低,支脉多是与主脉垂直的横向山岭,它们海拔多在400~600米。桐柏山脉主要由低山和丘陵组成,海拔约400~800米,只有个别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大致在鸿仪河-桐柏县城一线以南,以低山类型为主;以北,则广泛分布着连绵起伏的丘陵,个别低山呈孤岛状散布。低山丘陵间,有一些大小不等的盆地和宽阔的山间谷地,其中以桐柏——吴城盆地最大。

西段北侧由于受西北-东南大断裂的影响,山体边界十分整齐,山坡陡峻,山峰矗立,山脊海拔一般800~1000米,最高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是淮河的发源地和河南省著名的游览胜地。

桐柏山脉东段受东侧走向大断裂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山体边界线也特别整齐。但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形成一些宽阔河流谷地和横向山岭,山体不如西段完整,山势也较为低缓,海拔多在400~900米。如仰天窝海拔578米,天云寨海拔571米,满箭垛海拔763米,鸡冠垛主峰海拔800米,四望山海拔906.2米,是该段山脉的最高峰,四望山东面丘陵连绵起伏,并与南湾水库相邻,山光水色秀丽动人,也是省内著名旅游胜地之一。

地形特征

鸿仪河——桐柏县城以北广泛分布着连绵起伏的丘陵。它处于南阳盆地[1]与豫东平原之间,西北隔方城缺口与伏牛山南端相对应,从而构成两大平原之间狭窄而低缓的山岭地带。由于两侧流水的强烈侵蚀作用,将山岭切割得十分破碎,低山呈孤立的岛状散布,丘陵环绕低山连绵起伏,其间不同形态的河流谷地纵横交错,大小不等的盆地分布相当广泛。

区内地貌类型主要有深低山浅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剥蚀平原[2]洪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等,各种地貌类型交互分布,地貌形态结构十分复杂。

深低山是区内最高峻的一种山地类型,山顶海拔在700~1000米,相对高度500~800米,呈孤立的岛状突出在其他地貌类型之间。其中在尚店、春水、黄岗一线以东,分布较为广泛,山势也较高峻,如尚店东西的五峰山腊烛子山,海拔分别为8274米与844米,春水东南的白云岭千年岭,海拔分别为983米与729.4米,确山县西北的大乐山海拔813.9米,黄岗山齐亩顶海拔仅在春水的西北一带局部分布,山势也较低缓。

浅低山是区内较为低缓的一种山地类型,山顶海拔多在400~600米,相对高度为200~400米。其分布也甚为分散,在尚店、春水、黄岗以东多环绕着深低山分布,或介于它们之间,共同组成孤立的块状或条带状的山体,以西地区则多呈孤岛状突出在连绵起伏的丘陵之间,局部地区环绕着深低山分布。

高丘陵和低丘陵在深低山的周围,以及盆地的边缘地带,分布十分广泛,与孤岛状的低山共同组成本区的主体。剥蚀平原是由风化残积物组成的一种平原地貌类型,在河流的切割下呈宽阔平缓的岗地形态,在黄岗至固县一带分布较为广泛。

支脉山峰

桐柏县境内

桐柏县境内以浅山、丘陵为主,斜贯县境的桐柏山构成地貌骨架。桐柏山主脉由西向东,蜿蜒于县境南侧,为河南湖北两省天然分界线。余脉延伸至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形成大面积浅山和丘陵。共有山峰800多个,岗丘700余条。地势以南侧边缘最高,东北部顶端次之,南侧中部突起,东西两端渐低,北侧则由西向东呈总体渐次升高状。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为县境最高点。

信阳市境内
桐柏山蜿蜒于豫鄂边界原图链接来自新浪网 的图片

信阳市地势南高北低,是岗川相间、形态多样的阶梯地貌。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别山构成的豫南山地,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6.9%。两山首尾相接,连成一体,蜿蜒于豫鄂边界,是江淮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大别山在信阳境内长约200公里,占豫南山地的80%;东段山脊高峻雄伟,海拔在千米以上,西段宽阔低缓,以千米以下低山为主,间有丘陵分布。桐柏山在信阳境内69公里,占豫南山地的20%,山势高峻陡峭。

南阳市境内

南阳市属于大别山的西段,西起南阳盆地东缘,沿唐河、桐柏两县与湖北省的交界地带延伸到桐柏县黄家湾一带,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向,海拔高度一般在400——800米之间,个别山峰达1000米以上。

桐柏山主脉:位于桐柏县城南部、太白顶背斜的核部,由于受西北——东南向鸿仪河大断裂的影响,山体边界十分整齐,形成山坡陡、山脊窄、群峰高耸的地貌形态,如小仙垛海拔1053米、磨云山寨1053米、太白顶1140米、田王寨1018.3米。山体北侧为淮河及众多支流的发源地,河流横切山体,形成一系列深切河谷和近南北向的山岭,使山势更加雄伟壮观。

桐柏山主脉西段南侧低山:山体破碎,呈孤山状分布于丘陵之上,主要有山海拔396.7米、三尖脑396米、龙山430米、石柱山576米、大寨山439米、王山460米、花又山546米、刘坡寨418米、玉皇顶778米、小山峰505米。

桐柏山主脉北部低山:由酉南向东北呈雁形展布,构成南阳盆地吴城盆地、黄岗——毛集盆地的分界线。其山势和缓,顶部平圆,海拔高度600米以下,个别山峰达700米以上,相对高度200——400米。山体受流水侵蚀剥蚀作用影响,呈孤岛状散布于波状起伏的丘陵中,主要山峰有太和寨海拔598米、老和尚帽636米、狗石岗623米、齐亩顶(又名七亩顶)758.8米、祖师顶(又名主石顶)813米。

驻马店市境内

为豫南桐柏山向西北延伸的余脉和豫西伏牛山向东延伸的余脉,主要分布于泌阳确山遂平西平等县。440多座山峰海拔高度多在300——7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200——400米之间,低矮的山峰呈岛状突出于波状起伏的丘陵之上。海拔高度超过500米山峰61座,超过700米的17座。其中泌阳县白云山主峰白茅垛983米,为全市最高峰,另有泌阳县五峰山872米,确山县乐山813米,泌阳县大铜山632.6米,遂平县嵖岈山417米。

枣阳境内

桐柏山余脉从桐柏县和随州市境伸向枣阳市,呈东西走向,向西延伸至唐梓山,向西南延伸至霸山

玉皇顶:位于城区东北47公里处,东经113°02',北纬32°24'。海拔778.5米,为枣阳最高山峰。

歇马岭:相传五代时期,刘金定下南唐时过此歇马得名,位于东经113°05′,北纬32°24′,以分水岭为界,南坡属枣阳市辖,东为随州市境,北属河南省桐柏县辖,西接唐河县境,主峰海拔581米。枣阳市辖面积约4平方公里,苍松翠竹,泉水喷流,东南山腰有古庙宇-白竹园寺,殿房古朴,院内有两棵古老的白果树,寺前有数十亩青竹园,寺门横书“竹园禅寺”,营造的用材林已初具规模。

大阜山:原名大父山,因明初在大父山西北麓建立“大阜驿”易名为大阜山。地处东经112°58′,北纬32°14',主峰海拔571.5米,面积9平方公里,矿藏资源丰富(金红石硫子石等),盛产草药,相传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曾来此山采药。山顶旧有药王庙,庙东有晒药台洗药池,已辟为国营林场。

唐梓山:地处东经112°47′至112°48,北纬32°20'至32°21′海拔382.7米。盛产大理石耐火石矾石等建筑材料,历来是鄂、豫边石碾、石磨、石碓、石槽、石碑、石佛、石狮、石瞪等石制品基地。明代嘉靖年间,安陆修兴献王陵,尚来此采石。据史料载,当时是林茂泉涌。明张三丰唐子山诗:“白石磷磷绕涧泉,苍松郁郁锁寒烟,碧桃花发朱英秀,别是人间一洞”。后渐成秃山。建国后植松、栋树1800余亩。

牛心山:在城区东北45.6公里处,海拔570米。北与桐柏县交界;东北与大尖山相连。因山前有一巨石,形似牛心故得名。南麓有牛心寺,源泉喷薄。

枣阳境内海拔500米以下的山还有大尖山、十八盘、晃山赤眉山陡山寨紫玉山、椒山、马鞍山、洞儿山、鸭子山、打石山、打磨山、黑石山霸山等。

随州境内

桐柏山脉在随北有两支:一支由太白顶向东南至二妹山;另一支由七尖峰向东南至西九里山

桐柏山: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地区,主脉自西北斜向东南。面积2341平方公里。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位于随州市新城镇境内。

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位于随州市新城镇境内。

二妹山:在殷店朱家店东6公里,海拔853.3米,地处北纬32度04分,东经113度41分。

鹦鹉冠(鹦鹉山):在二妹山西11.5公里,海拔612.4米,地处北纬22度6分,东经113度35分。

老尖山:在二妹山东北3.2公里,海拔832米,地处北纬32度05分,东经11i3度42分。

玛冠垛:在二妹山东北3.6公里,海拔795米,地处北纬32度05分,东经113度43分。

大偏子山:在二妹山南3.2公里,海拔743.8米,地处北纬32度2分,东经113度41分。

车云山:在二妹山东北17.2公里,海拔578.9米。地处北纬32度12分,东经113度46分。产车云山名茶。

祖师顶(卓笔峰):在草店西北8.5公里,海拔815.2米,地处北纬32度15分,东经113度36分。

马鞍山:在淮河店西南,海拔713米,地处北纬32度14分,东经113度32分。

大迎风岭:在殷店朱店西南,海拔527米,地处北纬32度01分,东经113度36分。

桃花尖(桃花山):在祖师顶西南5.7公里,海拔757.4米,地处北纬32度14分,东经113度33分。

母猪寨:在祖师顶西13.6公里,海拔852米,地处北纬32度14分,东经113度29分。

鹰子石:在祖师顶西北7.8公里,海拔531米。地处北纬32度16分,东经113度32分。

玉皇项:在祖师顶北6.8公里,海拔897米。地处北纬32度18分,东经113度34分。

女王寨:在上述玉皇顶西3.6公里,海拔560米,地处北纬32度18分,东经113度32分。

玉皇顶:在祖师顶西南14.公里,海拔917米,地处北纬32度15分,东经113度27分。

天顶:在玉皇顶西2公里,海拔803米,地处北纬32度14分,东经113度27分。

狮子口(樱弩山):在祖师顶东3.2公里,海拔553米,地处北纬32度14分,东经113度35分。

紫金山(紫荆山):在祖师顶南2.8公里,海拔795米,地处北纬32度13份,东经113度36分。

主要景点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

位于豫南鄂北交界的桐柏山脉北麓中段,具体坐标是:东经112°47′-113°11′,北纬32°17′-32°29′,景区总面积266平方公里,核心区为108平方公里,距桐柏县城3公里,内分淮源、太白顶桃花洞水帘洞四大各具特色的景区,各类景观一百余处。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特色性资源种类繁多,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互相融合,集雄、奇、幽、秀、险、深为一体,融淮源、佛道、盘古、红色、《西游记》诸文化为一身,风景名胜资源在全国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和完整性等特征,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研考察,保健疗养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1982年淮源风景区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河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被批准为河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文明景区,2001年又被批准为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区,2005年被称为“盘古”之乡。2010年国务院发布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列名其中。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为此成为南阳市唯一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字号”风景名胜区,是河南省9家国家级名胜风景区之一。

佛道圣地

云台禅寺

云台禅寺座落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之巅,海拔1140米,为豫南名刹。该寺五殿四院,占地22000平方米,各种殿房39间,大小佛像108尊。

清初以前,桐柏山道教兴盛,太白顶和桃花洞是桐柏道教的主要道场。清乾隆四十九年,四川宁远府[3]西昌县紫微山宗林寺大和尚临济宗教四十一端德朝五台山归来慕名进山,夜宿桃花洞,以佛法感动道人弃道皈佛。

出家修道前曾任阳县令圆明(公元1737-1819年)在太白顶之巅创建云台禅寺,时称“太平寺”,光绪三十二年改名“云台禅寺”,其余人创建普化寺,自此形成以云台禅寺普化寺为主体的桐柏山佛教禅宗支脉中的临济宗白山系。

豫鄂两省诸多县(市)香客结队朝顶进香,络绎不绝,香火颇盛,为全国佛教圣地之一。鼎盛期僧众多达600余人,曾有“南普陀,北云台”之誉。

同治年间,云台禅寺和尚马哈奈曾作为主僧奉诏入宫做佛事,佛事后独受御赐千佛袈裟金钩玉环,此物现藏于云台禅寺做为镇山之宝

20世纪30年代云台禅寺法一和法达两位法师分别在上海安国寺北京无量寺弘法,两人分化南北,时有“南法北达”之说。1954年云台禅寺和尚通性访问印度,受赠玉佛一尊,1958年印度总理赫鲁访华时,曾提出要专访云台禅寺,时为交通不便等原因未能成行。

该寺可谓高僧辈出,影响海内外,而且一寺座跨豫鄂两省,前殿供道,后殿奉佛,佛道合一,非常独特。如今殿堂巍峨,圣像庄严,门坊轩昂,规模宏大,僧人云集,游人如织。佛教临济宗第四十八代衣钵传人、白云山系第十二代高僧印恭大和尚生前曾深有感触地赋诗赞曰:披雾带云登云台,日暖奇花遍地开。危殿插霄星月近,险峰接天风雨来。云台禅寺在海拔1140米的山顶上,是佛道临济宗白云山系祖庭,不少人誉之为“中原的布达拉宫[4]

水帘禅寺

水帘禅寺位于桐柏县城西南约6公里山峡中。殿堂后面,紧临一座百米峭崖,一泓山泉自崖巅倾泻下来,活像一条水晶挂帘悬在空中,将峭崖上部的一座天然石窟遮掩在幕后,称为水帘洞,寺因以为名。

水帘寺,占地面积7300平方米,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据历代碑刻记载,宋元佑三年(1088年 )、清乾隆八年(1743年)均有重修。

千百年来,水帘寺时遭兵燹匪患,几经兴衰。现已成为南阳市佛教协会、桐柏县佛教协会会址,河南省四大名寺之一。

现有玉佛楼毗庐殿、山门、竹林精舍、华藏图书馆、素餐馆和各类房舍共180多间,塔园一处、石拱桥5座、石栏杆300多米、拦河坝一座、护河堤800多立方米,殿内供奉各类佛像128尊,各类法物法器200件,大型木刻《金刚经》12面,泰国大小铜佛5尊,大钟一口重1.2吨,大鼓一面直径1.3米,宝鼎一幢高3.6米,立各类石碑16通,历代保存《频伽藏》一部,香港佛教青年协会赠送日本版《大正藏》二部、《乾隆大藏经》一部、《洪武大藏经》一部、经书百余册、并捐赠丰田面包车一部,兴建水帘宾馆一座。

寺内多处寺匾寺名均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中国书协副主席等名家亲笔题写。现任住持妙侠法师是河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阳市佛教协会会长、桐柏政协委员。自86年以后,水帘寺对外友好关系日趋发展,往来活动不断增多,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现与美国伊斯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台湾香港澳门等十几个国家地区以及国内20多个省、市有关团体和知名人士建立友好关系。

红色老区

桐柏山是中共领导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方。桐柏县是河南省九个革命老根据地(苏区)县份之一,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1)1925年到1947年的22年间,在桐柏县境内先后建立3个中央级、6个省级、9个地级、12个县级党政军领导机构。

(2)刘少奇李先念贺龙王震彭雪枫郑位三王首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红三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部队在此驻防、转战,并先后建立20余支地方革命武装。

(3)革命活动遗址主要有: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行署驻地旧址,豫鄂边省委旧址,七七工作团旧址,桐柏军区旧址等。

桐柏山地质公园

河南桐柏山省级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境内,地处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碰撞的主缝合带:秦岭到桐柏到大别造山带中段桐柏造山带核心部。在华北扬子两大板块聚合碰撞的大背景下,形成了桐—商断裂带构造遗迹,显露了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俯冲、碰撞、板内隆起造山的完整过程。其珍稀的地质遗迹,是研究板块运动的天然课堂。在桐柏山地质公园里,最为著名的地质景观就要数淮汉鸳鸯池红石崖了。

这两处景观因为丰厚的文化传说,而使其更具魅力。淮汉鸳鸯池位于桐柏山北麓江淮(长江淮河)分水岭上此乃桐柏山特有的自然山体景观。该岭自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侧山脊一直延伸下来,岭东之水流入淮河,岭西之水汇入汉江。奇特的是在山下的分水岭上,并列三口池塘两清一浊,长年如此,从未改变。游人至此,必驻足惊叹,但莫名其故。据传说:远古时代,此地缺水。

东部落首领桐花姑娘邀西部落首领柏子,同往太白顶为百姓寻找水源,历经艰辛,终于在此山麓挖出像河一样的涌泉。二人惊喜万分;由于多日凿泉,困顿之极便昏倒在山下。柏子之妻寻夫至此,见状疑二人有染,便怒告于盘古奶,并以此相逼柏子,桐花、柏子为彰显自己的清白,祈请盘古奶把自己还原成水和土,二人瞬间化为清池;柏子之妻悔恨交加,亦恨而化为池水;但池水却浑浊不清。

大禹导水时,遇此景观,慨叹: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宜合流。便导清水向东,成为淮水;导浊池西去,注入汉水。淮汉鸳鸯池已成为桐柏山一大景观,每年有无数游人慕名观赏。“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成为陶冶情操的座右铭。

红石崖景区

也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区。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而桐柏山的田王寨,也很吸引游客。田王寨海拔1018米,地势险要,是桐柏山脉的第三高峰,山势险峻,奇峰横出。据载元朝末年,当地群众不堪蒙族的残酷统治,纷纷揭竿而起。桐柏田姓农民聚众反抗,自称田王,立寨固城山,养兵聚将,积草屯粮。

寨城依山顺势用块石砌成,围有九个山头,寨墙起伏,宛若长城。因此当地人称它“小长城”,寨的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主峰建有“金銮殿”(现存遗址)。有高水位泉池,名曰饮马池,用之不竭。东边悬崖千仞,有一孔如月状的月儿岩;东北有擂鼓台,巨石斜立,探身寨外;西有鹰子咀,如巨鹰凌空展翅。

东边有东旭峰莲花峰西霞峰飞云峰等如众星捧月。水帘洞南山的放马场,为田王辟建,用途饲养战马。田王寨作为古战场,出兵则居高临下,退守则固若金汤。而今山寨犹存,寨内外林木繁茂,土质肥沃,寨内遗迹可辩,遍生名贵中药材。

而桐柏山地质公园的主峰——太白顶,也是比较早就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太白顶自然保护区,位于桐柏县西南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北侧。1982年河南省林业厅辟为北亚热带植被保护区。东起城关镇一里岗,西至新集乡新集,长约35公里;南至桐柏山脊,北至上海伊宁公路南侧,宽约1公里。总面积3.5万余公顷。区内山峰林立,自西向东依次有尖山泰和寨、小仙垛、太白顶、元宝垛、上虎山鹰嘴石田王寨等。海拔在500到1140米之间。桐柏山主峰,海拔1140米,是淮河的发源地。距县城15千米。山势峻峭,顶宽腰窄,景色奇秀,是桐柏八大景之首。山顶有云台禅寺,终日香烟缭绕。

太白顶风景名胜区

随州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名胜区,1997年被湖北省批准为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景区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规划、建设停滞不前,景区有名无实 ,甚至面临摘除“省级风景名胜区”称号的尴尬境地。

2007年,湖北省林业局批准同意随州市建立湖北七尖峰省级森林公园,公园规划总面积3869.7公顷,建设单位为七尖峰林场,是随州桐柏太白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12月14日,随县成立了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同月28日,湖北省省市领导为风景区揭牌,拉开了风景区建设的序幕。太白顶风景名胜区以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为中心,北至磨云山寨、南至田王寨,东与河南省淮源风景区相连,总面积75平方公里。景区内沟深崖险、峰峦雄奇,寺特寨古,山壑奇秀闻名遐迩。其中有清水寺、田王寨等二级景点有4个,有塔林太白红叶等三四级景区有400余个。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直山大林密的太白顶南麓,因历史原因,植被减少,森林资源破坏严重。为了与景区内自然景区相得益彰,随县政府计划大面积植树造林,计划在2013年之前,让百万株林木在这里生根。

七尖峰森林公园

七尖峰,原名七峰山,位于随州城往北70多公里的万和镇境内。长期以来,七尖峰以山俊、林幽、潭清、泉醇、云奇、瀑秀著称于鄂豫两省,是一方未开发的处女地。

七尖峰森林公园集山、水、林、泉、奇、幽、险、特、古于一体,生物多样性和谐并存。动植物达160多种之多。境内兰花分布广,品种齐全;食用植物珍珠花蕨菜类,果中精品猕猴桃丰富;药用四宝金叉石豆马腾草天麻园内独有;野生杜鹃三角枫五角枫檀木满山遍野;珍奇动物等出没林间。古刹云禅寺历史悠久,香火久盛不衰。以云禅寺为核心的原始森林保存完好,植物繁茂,古树参天。整个林场景色宜人,人文景观丰富,开发潜力大。

据《随州志》记载,七峰耸秀成削如笋,离立云霄,俗谓之七尖峰。山顶有黑龙潭,山半有云禅寺,西南山下有黄龙潭,岁旱每取水于潭则降雨。上有黄龙寺中铜铁诸佛天神像,为明僧大林驻锡地。岩景幽秀如祖师顶灵宫殿、十八盘、卡虎石、猴子石、大仙垛、小仙垛,天然奇异。古松一株高十余丈,枝干古拙,低垂半面,俗名为顺风旗,数千年物也。

一年之中,七尖峰迷人的色调随季节而变,春来漫山新绿,欣欣向荣;夏日密布浓荫,苍苍郁郁;金秋枫叶红遍,尽染层林;寒冬劲松傲雪,素裹玉肌。遇晴天蓝天红日白云,雨后初霁则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七尖峰与法海

相传,当年法海法师用雷峰塔镇了白蛇娘娘以后,如来佛收了法海的禅杖,贬其寻访宝地建寺化缘,改恶从善。法海带着小和尚,四处云游,来到随北一百五十里的地方,发现有一片山,直耸云天。法海法师脱下袈裟一甩,罩住了七座山峰,这就是现在的七尖峰。于是,他们在山腰腹地修了一座庙,取名叫云禅寺,俗称云堂寺。云堂寺修成后,香火旺盛。

七尖峰与西游记

据《新野县志》记载,明代吴承恩曾在桐柏邻县新野做过县令,多次到桐柏山游览,后根据“禹王锁蛟”的故事,并结合桐柏多处地名为雏形完成了名著《西游记》。例如,桐柏山太白顶,相传为太白金星下凡尘之地,与《西游记》中人物太白金星相对应;随县七尖峰云台禅寺祖师智勤号菩提祖师,与《西游记》中人物菩提祖师对应。桐柏县桐柏山淮源风景区内有水帘洞通天河、跑马场等地名;随县桐柏山七尖峰上有五指峰和尚石猴子石天蓬石仙人头、大仙垛、小仙垛、黄龙潭、黑龙潭、牛魔石等地名,均与西游记中或人物名或地名相关联。

宝刹古寺

七尖峰云堂禅寺

七尖峰云堂禅寺,位于湖北省随州市一百五十华里,主峰海拔九百九十六点六米,一峰耸立,群山环抱,分随北之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登临峰顶,可北望黄河,南瞰长江;东穷大别、山川田野,交织纵横,西尽伏牛,群山冈峦乍起乍伏,蜿蜒盘结逶迤而来,旋断旋续,势如游龙。山石千奇百怪,以天然之界,峰下冈峦起伏,山势巍峨古木参天,浓荫覆地,山环水抱。云雾弥漫峡谷,般横瑞彩,氤氲气势磅礴,风光绮丽实乃藏龙卧虎之地。神奇仙游之境,僧道辟谷修道之场所。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质清洁,实为难得之佛教圣地。唐朝有神僧,号智勤,俗名朱其事,神僧传尊为菩提祖师河南省邓州人,出家在舍利洲大兴国寺为僧,贞观年间弘化佛法,游化至此,视峰顶怀下,弥勒便便大腹,石窗聚日月之精华,纳山川灵秀。宜建伽蓝“妙觉寺”,至今一千三百多年,菩提祖师,《神僧传》有载,唐开元年间维建本寺,厥后遭兵燹扰攘。寺毁于兵火。

明朝宣德年间,真空禅师主持妙觉寺,明成化十八年,有东鲁青州府益都县石佛寺,昭禅师高足大休和尚,径上伏牛山千峰庵达摩处请疑,犹如蒙遂往四川雾中山过夏打佛七,忽悟心空,方知自性现前。然后,敬礼宝峰石门禅寺,兴无尽和尚,云游欣览山水,见随阳七尖峰白石岩青松异气,应扩建丛林更名“古刹云堂禅林”,又名云堂禅寺。香火渐盛,明朝天启七年重修。

大清乾隆四十八年大规模维建,建筑雄伟,气势磅礴,有小九华之誉称,素称南九华,北七尖峰,传为美谈。僧众日增,是云堂寺的鼎盛时期,又以诸多的名胜古迹,闻名海内,如奇特的白龙池。大雄宝殿檐下自响的木铃,扫地的银杏树,自开的石门,杨树冲天,须风拽旗,峰巅的弥勒顶。主峰的瞭望台红石寨天保寨,猴子石,耙石岩,黄龙潭,黄龙庙,黑龙潭,天然卧龙佛,石林迎客松,耸入云霄的佛云洞,老马坟,大仙朵,小仙朵,一字排开的七峰拱朝等古迹,其景物之盛,历来吸引着墨客骚人,及大量的旅游雅士络绎不绝,迷而忘返,被誉为人间福地,洞天佛国之美称。

气候特点

桐柏山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地处北亚热带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丰沛。其气候特点为:其一,过渡性明显,差异性显著。我国划分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此线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其二,温暖适中,兼有南北之长。桐柏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约为15℃(采用桐柏县数据),冬冷夏炎,四季分明,具有冬长寒冷雨雪少,春短干旱风沙多,夏日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的特点。南北两个气候带的优点兼而有之,具有南北之长,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生长。

自然资源

桐柏山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

桐柏山处于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是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桐柏山属亚热带绿阔叶林带,含常绿阔叶落叶林亚带,植被繁茂,动植物种类繁多。

桐柏山各类植物多达2000多种,其中乔灌树种达60余科,200余种,野生蔬果有20余种,名贵中药材200多种,属国家珍贵植物有水杉红豆杉铁杉香果杉香棋连香树、天竺桂青檀等。桐柏山植物区系南北兼容,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称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桐柏山古树名木众多,具有千年以上树龄的汉柏银杏等古树一百多棵,特别是河南桐柏山淮源风景区内清泉寺现存的千年银杏树,堪称中原第一,树旁有雍正十一年所立石碑。碑中载:“古刹清泉寺,其庙前银杏之高大,凡越数千年之遥,观其形势,四面环山,相连木成荫,而众鸟栖息,竹林茂密”。现该树主干腰围9.8米,基围11 米,树高27.5米,冠幅直径25.5米。

旅游资源

桐柏山位于秦岭向大别山的过渡地带上,区内奇峰竞秀,层峦叠嶂,森林密布,瀑泉众多;以南北气候交汇区位最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中原罕见的原始次生植被为特色。淮河被华夏儿女尊为“风水河”,与黄河、长江、济水并称为我国古代的“四渎”。

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据调查,现有脊椎动物33目76科326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如金钱豹金雕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白冠长尾雉大鲵穿山甲青羊红翅凤头鹃等33种。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桐柏山景区饱含苏区文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李先念王震杨靖宇彭雪枫王树声等都曾在这里战斗和工作过。从1925年到1947年22年间,这里先后建立过6个省级、5个地级、12个县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原中原军区、中共中央中原局都曾设在这里。1945年10月24日“桐柏三军会师”在我国解放战争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桐柏英雄纪念碑”和“桐柏革命纪念馆”题词。桐柏山为对后代人进行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

神话传说

桐柏山是盘古文化、神话传说十分集中的地方。

三国吴人徐整所著的《五运历年记》载“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桐柏民间有关盘古的传说神话十分丰富,盘古庙盘古山盘古船盘古井盘古磨等相关盘古文化的质证性建筑随处可见。中国著名神话学专家袁珂多次来桐柏山考察后认为:“桐柏山是中原盘古文化产生的中心”。

桐柏山还流传着许多“大禹治水”、“禹王锁蛟”及“太阳神”的传说,《禹贡》载:“(禹)导淮自桐柏……”。相传大禹治淮,发现淮水泛滥有一水妖巫支祁在作怪,即令太阳神的儿子庚辰手拿定水神针捉拿,捉住后用铁链束于淮井之中。而庚辰因迷恋桐柏山水美景,不愿随大禹东征治水,大禹一怒之下将其斩首。当地百姓念庚辰伏妖功高,就用石块将大禹怒斩庚辰的整个山顶围砌,叫作“太阳城”。盘古文化、太阳神文化在积淀沉厚。

传说东周周灵王之子王子乔,曾在桐柏山天台观修仙,号桐柏真君;战国时楚人鬼谷子栖此修真;太白金星于此修仙得道。据传桐柏山更是汉代名臣张良的隐居地。洞名曰张良洞。

此外,明嘉靖年间吴承恩曾在桐柏邻县新野作过县令,期间多次到桐柏山游览,后根据“禹王锁蛟”的故事及结合此地的水帘洞、通天河、放马场、太白顶、花果山、老君堂等地名完成了传世名著《西游记》。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亦明确指证“巫支祁就是孙悟空的原型”,桐柏山淮源景区为“西学”提供了起源。这在国内景区文化中也是十分罕见的[5]


视频

桐柏山相关视频

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宣传片
桐柏建设系列之革命英雄纪念馆
云台禅寺风光

参考文献

  1. 襄阳和南阳位于同一盆地,却为何分属两省?,搜狐,2018-07-27 05:06
  2. 平原,化石网,2014-01-23 11:33:56
  3. 宁远府,网络词汇大全
  4. 中原的布达拉宫:桐柏云台禅寺,新浪,2016年03月02日 10:43 慧灯之光
  5. 巫支祁wū zhī qí,新东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