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拉丁语(lang-lalingua latīna,IPA-laˈlɪŋɡʷa laˈtiːna|IPA),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皇帝时期使用的书面语称为“古典拉丁语”,属于印欧语系意大利语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会议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1]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2]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与希腊语同为影响欧美学术与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学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当代语言的研究。[3]
目录
名称
拉丁语的中文名称在明、清文献中曾有40多种异译,如“大西字”、“红毛字”、“番字”、“喇提诺”、“腊底诺”、“辣第诺”、“拉替努”、“赖丁”、“罗典”等。[4]
拉丁语在语言史中的地位
在英语中,“I”(我[主格])、“me”(我[宾格])、“is”(是)、“mother”(母亲)、“brother”(兄弟)、“ten”(十),这些词实际上是以某种方式被欧洲人和亚洲人已经说了上千年的词。
目前为止,并不清楚这些词到底有多么古老。虽然它们的拼写和发音因时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这些人类思想符号的基本要素却能够越过这样的时空跨度,一直留存到今天。从下面这个简表就可以看出这一点。[5] 同源词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然而在它们当中,除英语是从盎格鲁-撒克逊语派生出来的以外,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直接从另一种语言派生出来的。其他语言都可以回溯到一种共同的祖语。这种语言现已消亡,但根据留存下来的语言证据,可以推断它的存在。
所有这些“亲戚语言”或同源语的源始语(现己消亡)一般称为原始印欧语,因为它的派生语既出现在印度附近(梵语、伊朗语),也出现在欧洲(希腊语、拉丁语、日耳曼语、凯尔特语、斯拉夫语、波罗的语)。据文献考证,这些语言中最古老的是梵语、伊朗语、希腊语和拉丁语,这些文献均可追溯到公元前。[6]
英语是从与拉丁语同源的盎格鲁撒克逊语中派生出来的。盎格鲁撒克逊语早先从拉丁语中借用过一些词汇。
公元7世纪时,又有更多的拉丁词被吸收进来,这主要是由于坎特伯雷的圣奥古斯丁(不是那个著名的希波的圣奥古斯丁)著作的影响,他曾受教皇格列高利差遣,力图使盎格鲁人皈依基督教。
在征服者威廉于1066年统治英格兰之后,诺曼法语成为上流语言,盎格鲁-撒克逊语被看作是战败者和农奴讲的劣等语言。盎格鲁-撒克逊语不再是文学语言,而是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土话。
然而,又过了大约两个世纪,随着诺曼人的后裔最终与当地英国人融合,盎格鲁-撒克逊语又重新得到了肯定。但是由于自身的贫乏,它在成为文学语言之前,不得不在文学、思想和文化上借用数百个法语词。
到了13、14世纪,随着这种借用的不断增多,中古英语慢慢发展出来,其代表人物便是于1400年去世的杰弗里·乔叟。除了这些含有拉丁词根的法语词被吸收进来,还有一些词是直接从拉丁语借过来的。
到了16、17世纪,文艺复兴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古典作品的兴趣,从而使这一过程得到加强。从那以后,拉丁语一直是许多新词特别是科学语汇的来源。
既然英语经由盎格鲁-撒克逊语而与拉丁语同源而且英语从拉丁语中直接或间接地借用了许多词汇,所以很容易用英语的词汇来说明同源和派生现象。
例如,“brother”(兄弟)一词与拉丁词 “frāter”(兄弟)同源,而 “fraternal”(兄弟的)显然是由 “frāter”派生出来的。[7]
拉丁语历史
拉丁语原本是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中西部、台伯河下游拉提姆(Lang-la|Latium}}),一个称为拉丁人的部落的方言。
公元前8世纪,罗马(Lang-la|Rōma}})成为拉提姆地区的中心,于是周围各部落也自称罗马人(Lang-la|Romānus, 复数:Romānī}})。罗马建国后,经历了王政时期(公元前7世纪 - 前510年)、共和时期(公元前510年 - 前27年)和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随着国家版图的扩大,拉丁语不仅在亚平宁半岛取得统治地位,淘汰了其他亲属语言,而且作为官方语言推广到罗马帝国的各个行省——西起伊比利亚半岛,东抵黑海之滨,北自布列塔尼半岛,南达非洲地中海沿岸。
拉丁语的历史发展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史前拉丁语
史前拉丁语(Lang-en| Pre-literary Latin}})(公元前250年以前),最古文献是公元前6世纪的“普雷内斯太金饰针”上的4词铭文:
MANIOS MED FHEFHAKED NUMASIOI
相当于古典拉丁语的“Manius me fecit Numerio”,意味“此饰针乃马尼乌斯为努梅利乌所制”。[8]
古体拉丁语
古体拉丁语({Lang-en| Archaic Latin}})(公元前250年 - 前90年),罗马自公元前4世纪开始向外扩张,至公元前1世纪已使整个意大利拉丁化。不过,在此期间拉丁语尚没有统一的规范。公元前3~2世纪,古拉丁语的代表人物包括诗人恩纽斯以及深受希腊影响的喜剧作家普劳图斯和泰伦提乌斯。
- 恩纽斯({Lang-la| Quintus Ennius}})(前239年 - 大约前169年)。著有史诗《编年史》,被誉为罗马诗歌之父。
- 普劳图斯({Lang-la| Titus Maccius Plautus}})(大约前254年 - 前184年)。著有《商人》、《凶宅》等21种诗体喜剧,是现存最早的拉丁语文学作品。
- 泰伦提乌斯({Lang-la| Publius Terentius Afer}})(前185年 - 前161年)。著有《婆母》、《两兄弟》、《安德罗斯女子》等多部诗剧传世。[8]
古典拉丁语
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皇帝时期使用的书面语称为“古典拉丁语”({Lang-la|latina classica}})(英语: Classical Latin)(前80年 ~ 公元2世纪,即共和晚期至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于拉丁语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前90年~公元14年,即屋大维逝世时)和白银时代(14年~117年,即图拉真逝世时;或者 180年,即奥勒留逝世时)。到黄金时代,拉丁语已经形成有统一规范的标淮语,词汇丰富,句法完善,表现力强。
黄金时代拉丁语的主要代表作者有:
- 西塞罗({Lang-la|Marcus Tullius Cicerō}})(前106年 - 前43年),曾任执政官,作家,演说家。著有《论演说家》、《论共和国》、《反肺力辞》(14篇演说)、长诗《我的执政》和《我的时代》,另遗下书信900多封。
- 凯撒({Lang-la| Gaius Julius Caesar}})(前102年或100年 - 前44年),曾任执政官、军事家、演说家,散文作家。著有《高卢战记》({Lang-la| Bellum Gallicum}})等,其著作和演说皆有文学价值。
- 尼波斯({Lang-la| Cornelius Nepōs}})(前99年 - 前24年),史学家,传记文学家。著有《名人传》、《年代学》、《轶事集》等。
- 卢克莱修({Lang-la| Titus Lūcrētius Carus}},前96年 - 前55年),著有长诗《物性论》(lng-la| Dē Rērum Nātūrā}})和许多哲学论文。
- 萨卢斯特({Lang-la| Gaius Sallustius Crispus}},前86年 - 前35年或34年),政治家,历史学家。著有《喀提林战争》、《朱古达战争》、《历史》(仅存残篇)。
- 卡图卢斯({Lang-la| Gaius Valerius Catullus}},大约前84年 - 大约前54年),抒情诗人。作品于2-13世纪失传,手稿在13世纪为人发现,流传下来的有116首诗。
- 维吉尔({Lang-la| Publius Vergilius Maro}},前70年 - 前19年),诗人。著有民族史诗《埃涅阿斯记》(12卷)和牧歌多首。
- 贺拉斯({Lang-la| Quintus Horātius Flaccus}})(前70年 - 前19年),诗人。著有《讽刺诗集》、《长短句集》、《歌集》(4卷)、《书札》(多卷,其中第3卷通称《诗艺》)。
- 李维(Titus Livius)(前59年 - 公元17年),历史学家。著有《罗马史》(142卷)。
- 奥维德(Publius Ovidius Naso)(前43年 - 公元17年),诗人。著有《爱情诗》(5卷)、《变形记》(15卷)、《岁时记》(12卷)等。
这些代表人物反映的古典拉丁语,成为后世欧洲学校的必修科目和学术界研究的主要对象。[8]
古典后拉丁语
古典后拉丁语(14年-200年)包括文学史上的白银时代(14年-117年或118年)是早期罗马帝国的语言。它基本上仍遵循黄金时代的语法规范,但句法结构有所革新,散文中吸收了某些诗歌成分,修辞手法更加丰富。
白银时代拉丁语的代表作者有:
- 塞内卡({Lang-la|Lucius Annaeus Seneca}},约前4年 - 公元65年)哲学家,雄辩家,悲剧作家。著有哲学论文《安慰》、《道德论》等,悲剧《特洛伊妇人》、《奥狄浦斯》以及政治讽刺文章。
- 昆提良({Lang-la|Marcus Fabius Quīntiliānus}},35年 - 95年)修辞学家,教育家。有巨著《雄辩家的培训》以及《长篇雄辩术》、《短篇雄辩术》。
- 马提亚尔({Lang-la|Marcus Valerius Mārtiālis}},38年或41年 - 104年)铭辞作家。写了1500多首铭辞,从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许多诗句后来成为警句。
- 塔吉突士({Lang-la|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名亦可能为Gaius,约55年 - 117年)历史学家,曾任执政官。著有《日耳曼尼亚》、《历史》(12卷)、《编年史》(18卷,今仍存若干残篇)。
- 尤维纳利斯({Lang-la|Decimus Iunius Iuvenālis}},55年或60年 - 约127年)诗人。著有《讽刺诗》。
- 老普林尼({Lang-la|Gaius Plīnius Secundus}},23年 - 79年)科学家,散文作家。曾写过7部作品,但现存的仅有《博物志》(37卷)。
- 小普林尼({Lang-la|Gaius Plīnius Caecilius Secundus}},61年或62年 - 113年)老普林尼的养子,曾任执政官,遗有9卷信札选集,反映罗马全盛时期的状况,具有社会价值。
- 阿普列尤斯({Lang-la|Lucius Apuleius}},约124年 - 170年以后)哲学家,散文作家。因小说《金驴记》(自称《变形记》)成名,另著有《佛罗里达》此外,写过数卷论述柏拉图的哲学著作(多已遗失)。[8]
晚期拉丁语
晚期拉丁语(公元3世纪至6世纪,即罗马帝国后期至西罗马帝国覆没之后一百年这段时期),2-6世纪民众所使用的口语则称为“通俗拉丁语”(Lang-la|sermo vulgaris}})。主要代表人物是一些基督教神职人员。这些人都受过良好教育,由于传教的需要,比较了解人民大众的口语,从而对通俗拉丁语采取开明的态度。
早期的重要人物有:
特尔图良(Tertullianus,160年~220年以后)、西普里安(Cyprianus,St.,200年? - 258年)、拉克坦提乌斯(Lactantius,240年 - 326年)、安布罗斯(Ambrosius,St.,339年? - 397年)等
影响最大的人物是:
哲罗姆(Jerome,St.,347年 - 419年或420年)学识渊博,在383年~405年期间,将希伯来文文本《旧约》和希腊文本《新约》译成接近大众口语的拉丁语。他宣称:“为使读者容易理解,我特地采用普通人所说的口语。”这个译本后世习称Vulgate,即通俗拉丁文译本,对中世纪影响很大。从这部成书于1407年以教会拉丁语写成的圣经可以看出,这个古罗马的语言对后世文化(主要指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圣奥古斯丁(Augustine,St.,354年 - 430年)著有《忏悔录》、《论上帝之城》等,语言接近大众口语(Lang-la|ad ūsum vulgī}})。他声称,只要蛮人是基督徒,即使他们把罗马征服,也无关紧要。[8]
衰落
罗马帝国衰落时期的拉丁语发生了质的变化。6至8世纪的通俗拉丁语变化迅速。变格词尾大部分消失,介词和助动词使用得日益广泛,虚拟式常与陈述式混用。结果古典拉丁语渐渐与通俗拉丁语脱节,终于变成一种书面语。[8]而中世纪时,通俗拉丁语的地域变体(方言)则在此后数百年中逐渐分化,又衍生出了若干独立的“罗曼诸语”。其中包括东部罗曼语:罗马尼亚语,达尔马提亚语(1898年已灭亡);萨丁语;意大利语;西部罗曼语:法语、罗曼什语、加泰罗尼亚语、奥克语(包括有名的普罗旺斯方言),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加里西亚语,阿拉贡语。十六世纪后西班牙与葡萄牙势力扩张到整个中美洲和南美洲,因此中南美洲又称“拉丁美洲”。[9]
拉丁语向罗曼语族诸语言演化的过程中,失去了很多单词的语法变化词尾。特别是名词的变格词尾,在很多罗曼语中已经完全丧失(一些代词除外)。但名词变格在罗马尼亚语中仍然有所保留。
后续影响
虽然拉丁语作为口语消亡了,但它作为欧洲社会的书面共同语继续使用了1000年左右。基督教在欧洲兴起后,拉丁语的影响力进一步加深。从中世纪至20世纪初叶,拉丁语不仅是天主教的礼仪语言和公用语,而且是学术著作、学术论文乃至文学作品的写作语言。许多世界著名学者都曾经用拉丁语著述,如: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笛卡尔、英国的培根和牛顿、德国的莱布尼茨和高斯、荷兰的斯宾诺莎、瑞士的欧拉、瑞典的林奈等。[8]此外,拉丁语作为外交语言使用到18世纪,而医学、生物学等领域里一些学术的词汇或文章,例如生物分类法的命名规则至今仍然得以广泛使用。
拉丁语在一定程度上也曾直接或间接地对汉语施加过影响。由于英语中有50%到80%的单字来自拉丁语(越是学术性的文献,其拉丁语成分越高),许多拉丁语词通过英语进入了汉语。如汉语“卡”(英语:card)来自拉丁语的charta(最早来自希腊语)。公共汽车的音译“巴士”(英语:bus)这个称呼来自19世纪的法国,当时法国人称公交车为omnibus(即拉丁语:“给一切人的”、“公用的”),这个词在今天的罗曼语族语言中仍存在,如西班牙文的公共汽车可用ómnibus。此外,一些现代汉语中的说法虽然没有明显的“外国味”但实际上也和拉丁语有关系。比如“我热爱我的祖国”中“热爱”来自英文的ardently love(来自拉丁语的ardenter amare)。这种说法在古代汉语中是找不到的。[10]
现在只有梵蒂冈仍在使用拉丁语。拉丁语和希腊语是西欧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两种语言。所以欧洲语言中都有大量拉丁语借词和利用拉丁语词(语)素创造而后广为通用的所谓国际词。
拉丁语字母和发音
字母
现在所使用罗马字母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们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法国图尔圣马丁修道院修士们的加洛林手书体,加洛林文艺复兴使之得以完善,后来通过11、12世纪的手稿以及15世纪最古老的意大利印本流传下来。这些修士根据半安色尔字体发展出了小写字母,而半安色尔字体又源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安色尔字体和方块大写字。现今,人们习惯于将罗马字母与希腊字母区分开来,但事实上,罗马人从伊特鲁里亚人那里学会了书写,而伊特鲁里亚人又是从公元前8世纪定居于那不勒斯附近的希腊移民那里学会了书写。因此,罗马字母实际上只是希腊字母的一种形式。但在这方面,希腊字母是从闪米特人的一支即肺尼基人那里得到的。而再往前追溯,早期闪米特人似乎又受到了埃及象形文字的启发。
罗马字母是英文字母的源头,只是其中缺少字母j(long-I)和W(double-U),而且字母v最初既相当于元音u,也相当于辅音w。虽然直到公元2世纪,圆底的u的形式才出现,但是为了方便,现在的版本大多v和u并用。字母k(发音同于c)比较罕用,仅在少数几个词中出现于a之前。到了罗马共和国晚期,字母y和z开始被用于拼写源于希腊的词。
拉丁语并不使用发音拉丁语中元音的发音有长和短两种。长元音的持续时间一般是短元音的两倍 (就像音乐中的二分音符之于四分音符),许多教科书书中以长音符号标出(比如ā);没有长音符号的元音就是短元音。长音符号所指示的发音区别往往对于含义极为关键(例如,Liber是名词,意为“书”,而Līber则是形容词,意为“自由的”)。[11]
拉丁语语法
拉丁语是个综合语,复杂的词形变化体系构成了拉丁语语法的主要部分。这些变化通常使用在词尾添加后缀构成(外部屈折)或者变化词干的辅音或元音(内部屈折)。对于名词、形容词和代词,这种变化叫做“变格”(lang|la|declinatio}}),对于动词,叫做“变位”(lang|la|conjugatio}})。初学者一开始就得熟记相当数量的规则,常常招致挫折。德国诗人海涅曾因不能熟记,感叹“要是罗马人得先学好拉丁文,他们大概没剩多少时间征服世界”。[12]
名词
一般每个名词都有六个格的区别;更多的可以有七个,少的可能只有两个。名词的七个格是:
- “主格”([casus] nominativus; lang-en|nominative case}})在通常情况下,罗马人用主格来指示一个限定动词的主语。
- “宾格”([casus] accusativus; lang-en|accusative case}})罗马人用宾格来表示动词动作的直接宾语,即受到动词动作直接影响的人或事物。它也可以用作某些介词(例如ad,to;in,into;post,after, behind)的宾语。
- “与格”([casus] dativus; lang-en|dative case}})罗马人用与格来表示间接受到动词动作影响的人或事物,类似于英语中的“(to)sb.”,即间接宾语,这是与格最常见的用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格的含义可以通过把to或for与名词连用来确定。
- “夺格”([casus] ablativus; lang-en|ablative case}})夺格有时又称离格或状语(adverbial)格,罗马人在用下述观念修饰或限制动词时会使用夺格:手段(或工具)、施事者、伴随、方式、地点、时间。罗马人有时把夺格与介词连用,有时不连用。翻译这个复杂的格没有什么简单规则可循。不过,如果有拉丁语介词(ab,by,from;cum,with;dē和ex,from;in,in,on)出现,问题就不大。一般而言,总可以把夺格与by,with,from,in,on,at等英语介词联系起来。
- “属格”([casus] genetivus, [casus] genitivus; lang-en|genitive case}})当用一个名词来修饰另一个名词时,罗马人把修饰名词写成属格形式,类似于英语中的“'s”。属格通常表示属有关系,虽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用法,但属格的意思一般都可以用英语中的介词of来翻译。属格的拉丁语名词通常位于它所修饰的名词之后。
- “方位格”([casus] locativus)(用于一些特定的词来表示方位)[13]
- “呼格”([casus] vocativus; lang-en|vocative case}})罗马人用呼格(有时与感叹词Ō连用)来直接呼唤(vocāre,to call)某人或某物。例如,(Ō)Caesar,(O)Caesar;Ō fortūna,O fortune。在现代的标点符号中,呼语(或直接称呼的名词)用逗号与句中其余部分隔开。在以-us结尾的第二变格法名词和形容词的单数情况下,呼格的拼写才与主格不同,所以通常不列入词形变化表。
因为格变化已经表达了拉丁语的名词动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因此拉丁语的词序高度自由,并不遵守主-谓-宾之类的顺序。例如:“他爱钱”,此句在中文、英文、法文等现今主要语言中,皆仅有一种语序,即主语-谓语-宾语。但在拉丁文与俄语中,因格变化已阐明其关系,故可自由排列,产生六种语序。(一般而言,罗马人会将欲强调的观念放置句首。)
{lang|la|Ille pecuniam amat.}}
{lang|la|Ille amat pecuniam.}}
{lang|la|Pecuniam amat ille.}}
{lang|la|Pecuniam ille amat.}}
{lang|la|Amat ille pecuniam.}}
{lang|la|Amat pecuniam ille.}}
又,拉丁语之中的语序虽较不重要,但最常用的语序为主宾谓结构(SOV),亦即例句中的第一条。另外,拉丁文的动词变化可以看得出来主词是单复数的第一、二或三人称(共6个组合),所以这句也能进一步简化:
lang|la|Pecuniam amat.}}
意思是他/她/它爱钱。
拉丁语名词有五类变格法、形容词有两类变格法,每类变格法用不同的变格方式来区别上述六个格。名词以单数属格词尾确定变格法。
动词
动词有人称、数、时态、语气(直陈、虚拟、命令)和态(主动、被动)的区别。拉丁语动词有四类不同的变位法,另外还包括一些不规则动词。
大部分规则的动词以它们的不定式词尾来区分它们的变位法:第一类变位法的不定式结尾是“lang|la|-āre}}”,第二类变位法是“lang|la|-ēre}}”,第三类变位法是“lang|la|-ere}}”,第四类变位法是“lang|la|-īre}}”。
被动语态则只需把上述主动语态的结尾改成被动语态专用的结尾即可。
名言
- Scientia potentia est: “知识就是力量。”
- Jus est ars boni et aequi:“法律就是善良和正义的艺术。”
- Nec hostium timete, nec amicum reusate:“不要怕敌人,也不要拒绝朋友。”
- VENI VIDI VICI:“我来,我见,我征服。”——尤利乌斯·恺撒
- Fortiter in rē, suāviter in modō:“行动要坚决,态度要温和。”
- Sī vīs pācem, parā bellum.:“如果你想要和平,先备战。”——韦格蒂乌斯
- Nil desperandum:“永远不要绝望。”
- Nemo me impune lacessit :“谁也不可以欺我而不受惩罚。”
- Tempus fugit:“光阴似箭。”——维吉尔
- Vox populi, vox Dei:“民意就是天意。”
- Salus populi suprema lex esto:“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直译为:人民的利益是最高法律)——维吉尔
- Non sibi, sed omnibus:“不为了自己,而为了所有人。”
- cōgitō ergō sum:“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 annus mirabilis:“奇迹迭出的一年”或“令人惊异的一年。”——源自英国诗人德莱顿纪念1666年伦敦大火的诗篇
- annus horribilis:“可怕的一年”或“多灾多难的一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称1992年
- E pluribus unum:“合众为一。”——美国国徽上的格言之一
- Qui tacet consentit:“沉默即默认。”
- Carpe diem:“及时行乐。”——出自贺拉斯诗经
- Unus pro omnibus, omnes pro uno:“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对应英语的:One for all, all for one)——瑞士国家格言、大仲马的座右铭
- Veritas:“真理。”——哈佛大学校训
- Mens et Manus:“手脑并用。”——麻省理工学院校训
- Velut arbor ævo:“像大树一样茁壮”——多伦多大学校训
- Dei sub numine viget:“让她以上帝的名义繁荣。”——普林斯顿大学校训
- Lux et veritas:“光明与真知。”——耶鲁大学校训
- Novus ordo seclorum:“时代新秩序。”——耶鲁商学院校训
- Rerum cognoscere causas:“了解万物发生的缘故。”——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训
- Tempus omnia revelat:“时间会揭露一切。”
- 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此乃启蒙之所,智识之源。”——剑桥大学校训
- 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主照亮我。”——牛津大学校训
- Sapientia Et Virtus:“智慧和品德(字面直译)”(官方中文校训为“明德格物”,语出《大学》。)——香港大学校训[14]
- Via Veritas Vita:“道路、真理、生命。”——据传为耶稣基督,格拉斯哥大学校训[15]
- fortitudo simplicis:“正直的力量。”——淡江大学校训
拉丁语学习资料
- 一、教程:
- 1、肖原编著,《拉丁语基础》,商务印书馆1983
- 2、张卜天译,《韦洛克拉丁语教程》,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09(新版2017)
- 二、词典:
- 1、谢大任等编纂,《拉丁语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8
- 2、吴金瑞编译,《拉丁汉文辞典》,光启出版社1965(再版1980)
- 3、张维笃、甘增佑、苗德秀(Theodorus Mittler)、彭加德(Ernestus Röhm)编纂,《中华拉丁大辞典》,保禄印书馆1956(再版1983)
- 三、语法工具书:
- 1、信德麟编著《拉丁语和希腊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 2、信德麟编著《拉丁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 3、顾枝鹰、杨志城等译《拉丁语语法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参见
参考文献
- ↑ Hu, Winnie. A Dead Language That's Very Much Alive. Nytimes.com. 2008-10-06.
- ↑ 《拉丁语和希腊语》(2007年1月第一版)信德麟 p1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拉丁语介绍. 外语教育网. [2011-03-27].
- ↑ (美)F. M .韦洛克,《韦洛克拉丁语教程》(第六版)世界图书出版社,第8页
- ↑ (美)F. M .韦洛克《韦洛克拉丁语教程》(第六版),世界图书出版社,第39页
- ↑ (美)F. M .韦洛克《韦洛克拉丁语教程》(第六版)世界图书出版社,第40页
- ↑ (美)F. M .韦洛克《韦洛克拉丁语教程》(第六版),世界图书出版社
- ↑ 8.0 8.1 8.2 8.3 8.4 8.5 8.6 《拉丁语和希腊语》(2007年1月第一版)信德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Bryson, Bill. The mother tongue: English and how it got that way. New York: Avon Books. 1996: 33–34.
- ↑ (美)F. M .韦洛克《韦洛克拉丁语教程》(第六版),世界图书出版社
- ↑ 《韦洛克拉丁语教程》(第六版,美)F. M . p52-53韦洛克世界图书出版社
- ↑ 拉丁文帝国(Le latin ou l'empire d'un signe),瓦克(Françoise Waquet),ISBN 978-986-7001-80-1
- ↑ (美)F. M .韦洛克《韦洛克拉丁语教程》(第六版),世界图书出版社
- ↑ 背景 - 大学标志 - 港大简介 - 香港大学. www.hku.hk. [2018-06-14] (Chinese (Taiwan)).
- ↑ 英国大学拉丁文校训. 北京启德英国. [2011-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