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隋文帝」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Emperorcn box |图像 = 280px|隋文帝杨坚像 |名称 = 隋文帝 |姓名 = 杨坚 |族裔 = 漢族 |庙号 = 高祖 |谥号 =…”)
 
 
(未顯示由 7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5 次修訂)
行 1: 行 1:
 +
{{merge|楊堅|time=2019-07-10T14:25:13+00:00}}
 
{{Emperorcn box
 
{{Emperorcn box
 
|图像 = [[File:Sui Wendi Tang.jpg|280px|隋文帝杨坚像]]
 
|图像 = [[File:Sui Wendi Tang.jpg|280px|隋文帝杨坚像]]
 
|名称 = 隋文帝
 
|名称 = 隋文帝
 
|姓名 = 杨坚
 
|姓名 = 杨坚
|族裔 = 
+
|族裔 = 
 
|庙号 = [[高祖]]
 
|庙号 = [[高祖]]
 
|谥号 = 文皇帝
 
|谥号 = 文皇帝
行 12: 行 13:
 
|在位 = 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
 
|在位 = 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
 
|年号 = [[开皇]]:西元581年2月-西元600年<br />[[仁寿]]:西元601年-西元604年
 
|年号 = [[开皇]]:西元581年2月-西元600年<br />[[仁寿]]:西元601年-西元604年
}}
 
{{Infobox Royalty
 
| predecessor = [[无]]
 
| successor  = [[隋煬帝]]
 
| succession  = [[隋朝君主列表|隋朝皇帝]]
 
| reign      = 581年-604年
 
| coronation  =
 
 
}}
 
}}
  
'''隋文帝杨坚'''({{bd|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catIdx=Y}}),[[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 号]]'''高祖''',西元581年3月4日-西元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4年。
+
'''隋文帝杨坚'''('''英語: Emperor Wen of Sui Yang Jian''' ), ({{bd|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catIdx=Y}}),[[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 号]]'''高祖''',西元581年3月4日-西元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4年。
  
 小字为那 延(梵语,意为金 ),[[ 卑]]赐姓 普六茹,普六茹氏为其父[[ 忠 (北朝)|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ref>《北史·本记·卷十一》:“魏恭帝赐姓普六茹氏,行同州事。”</ref>。掌权之 ,下令“以前赐姓,皆复其旧”,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ref>《周书·卷八·帝纪第八》:诸改姓者,悉宜复旧。</ref>杨坚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全
+
 小字为那 延(梵语,意为金 ),[[ 卑]]赐姓 普六茹,普六茹氏为其父[[ 忠 (北朝)|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ref>《北史·本记·卷十一》:“魏恭帝赐姓普六茹氏,行同州事。”</ref>。掌权之 ,下令“以前赐姓,皆复其旧”,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ref>《周书·卷八·帝纪第八》:诸改姓者,悉宜复旧。</ref>杨坚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全
  
 
== 生平经历 ==
 
== 生平经历 ==
行 29: 行 23:
 
=== 出生 ===
 
=== 出生 ===
  
 杨坚于[[西魏]][[大 (西魏)|大统]]七年六月十三癸丑夜(541年7月21日)生于[[冯翊]]般若寺<ref>《隋书·卷一·本 第一》: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ref>,其父是[[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 忠 (北朝)|杨忠]],生母[[ 苦桃|吕氏]]。其妻[[独孤皇后]]为北周时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女。其长女嫁[[北周]][[周宣帝|宣帝]](宇文贇)为后,地位显赫。杨坚在[[北周]]时曾官拜[[骠骑大将军]],又封为大兴郡公, 袭父爵柱国,[[北周武帝]]时任[[随州]][[刺史]],参加过[[北周灭北齐之战]]。
+
 杨坚于[[西魏]][[大 (西魏)|大统]]七年六月十三癸丑夜(541年7月21日)生于[[冯翊]]般若寺<ref>《隋书·卷一·本 第一》: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ref>,其父是[[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 忠 (北朝)|杨忠]],生母[[ 苦桃|吕氏]]。其妻[[独孤皇后]]为北周时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女。其长女嫁[[北周]][[周宣帝|宣帝]](宇文贇)为后,地位显赫。杨坚在[[北周]]时曾官拜[[骠骑大将军]],又封为大兴郡公, 袭父爵柱国,[[北周武帝]]时任[[随州]][[刺史]],参加过[[北周灭北齐之战]]。
  
 
=== 夺取政权 ===
 
=== 夺取政权 ===
楊堅壯年時曾隨[[ 北周武帝]] (宇文邕)伐滅[[ 齊]]統一華北,不久後武 于宣政元年(578年)病逝 [[北周宣帝]](宇文贇)即位。北周宣 行为乖戾 诛杀 老重臣 将国政交给东宫的旧僚[[郑译]],引起 野恐慌 大成元年(579年)二月十九日,宇文赟下诏传位于仅7岁的长子宇文阐([[北周静帝]]),并改年号为大象,自 天元皇
+
[[ 杨坚]] 周静 帝, 自立为 帝, 开皇 建立隋 朝。 从他专政到 称帝,前 后不过10个月时间 “得国 杨坚 <ref>参见岑仲勉 《隋唐史》(北京 中华书局,1982) 页 2 </ref> ,杨坚 之所以能这么快称帝 北周 末期 军政大权 迁移 于[[ 人]]、 受到汉族官员欢迎 北周府兵强大有关。<ref>《中国史纲要》第四篇 隋至明 朝, 第244页</ref>
 
 
大象二年(580年)3月31日,北周静帝宇文阐任命随国公杨坚世子[[杨勇]]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 统辖故北齐旧地。在先 的2月20日 罢左、右丞相 改杨坚为大丞相。
 
 
 
大象二年(580年)5月11乙未日(6月8日),北周宣帝病逝。近臣[[刘昉]]、[[郑译]]等和杨坚 旧,并且 杨坚 有“重名 ”, 矫诏谋引杨坚辅政。据记载杨坚开始是 “固辞 不敢当” 但是刘昉警告他:“公不为,昉自为之” ,杨坚 遂接受此建议 之后郑译等对 北周 宣帝病逝的死讯秘不发丧,便以太上皇的名义假传圣旨,以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杨坚于是集 军政大权于 一身。
 
 
 
宣帝胞弟[[ 宇文赞]]为右大丞相,貌似尊崇,其实无实权,宇文赞本 年未及二十,见识庸劣,在刘昉蛊惑下,回府不理政事。杨坚手握军权后,恐北周诸王在外叛变,假借护送[[千金公主]] 出嫁突厥为由,召赵王宇文招 陈王宇文纯 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进京 并除去军权。
 
  
杨坚等人秘不发丧和假传圣旨的主张最初被司书上士[[颜之仪]]反对,但刘昉自知不能使颜之仪屈服,就代他签字,各诸卫在接到假诏书的情况下,军权就完全被杨坚控制。其后,杨坚又向颜之仪索取皇帝符节玉玺,但遭拒绝,遂大怒,想斩了颜之仪,但顾虑到颜之仪在民间声望很高,便把他贬到西边当郡守。<ref>昉见静帝幼冲,以杨坚后父,有重名,遂与领内史郑译、御饰大夫柳裘、内史大夫杜陵韦謩、御正下士朝那皇甫绩谋引坚辅政。坚固辞,不敢当。昉曰:「公若为,速为之;不为,昉自为也。」坚乃从之,称受诏居中侍疾。裘,惔之孙也。是日,帝殂。秘不发丧。昉、译矫诏以坚总知中外兵马事。颜之仪知非帝旨,拒而不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诸卫既受敕,并受坚节度。坚恐诸王在外生变,以千金公主将适突厥为辞,征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坚索符玺,颜之仪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坚大怒,命引出,将杀之;以其民望,出为西边郡守。《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四</ref>
+
5月9日,杨坚又暗中派人杀死介公宇文阐(年仅9岁),后表示大为震惊,发布死讯,隆重祭悼,葬于恭陵。同年,杨坚又杀宇文泰侄曾孙豳国公[[宇文洽]]、宇文洽叔父杞国公[[宇文椿]]及其诸子等。宇文椿弟天水郡公[[宇文众]]不聪明不大说话,杨坚一度视其为继任介国公人选,但最终仍杀宇文众及其诸子,而另找远支族人[[宇文洛]]继嗣。<ref>隋主潜害周静帝而为之举哀,葬于恭陵;以其族人洛为嗣。《[[ 资治通鉴]] 》卷一百七十五</ref>
 
 
杨坚专政后不久,[[相州 (北周)|相州]]总管[[尉迟迥之乱|尉迟迥]]发兵讨伐杨坚,关东诸州群起响应,益州总管[[王谦]]也起兵进攻杨坚。杨坚派出韦孝宽、王谊等迅速平定叛乱,后又尽杀周室诸王<ref>《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隋的建立与统一 第八页</ref>。尉迟迥起兵时奉赵王宇文招留在赵国的幼子号令,宇文泰侄孙[[荥州]]刺史邵国公[[宇文胄]]响应,为杨素所败被杀。尉迟迥兵败后,宇文招幼子下落不明。
 
 
 
大象二年(580年)六月,明帝子雍州牧毕王[[宇文贤]]与五王(即宇文泰尚在世的五个儿子)谋杀杨坚,事泄,杨坚杀宇文贤及其三子,但对五王不问。七月,赵王[[宇文招]]布下鸿门宴,企图密谋暗杀杨坚,于是把杨坚邀请到寝室饮宴,命儿子[[宇文员]]、[[宇文贯]]以及王妃弟弟鲁封等身带佩刀站在左右,帷席之间都暗藏了兵器,在室后埋伏了壮士打算乘势刺杀杨坚。不料在杨坚身边心腹[[元胄|拓跋胄]]的掩护下没能成功。12月31日,杨坚在得知赵王宇文招想谋杀他,便诬陷赵王宇文招及越王[[宇文盛 (越王)|宇文盛]]谋反,赵王和越王的诸子也皆被杨坚一起诛杀。<ref>赵僭王招谋杀坚,邀坚过其第,坚赍酒淆就之。招引入寝室,招子员、淫乱之色菲菲不可及,又藏刃于帷席之间,伏壮士于室后。坚左右皆不得从,唯从祖弟开府仪同大将军弘、大将军元胄坐于户侧。胄,顺之孙也。弘、胄皆有勇力,为坚腹心。酒酣,招以佩刀刺瓜连啖坚,欲因而刺之。元胄进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招诃之曰:「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叱之使却。胄嗔目愤气,扣刀入卫。招赐之酒,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招伪吐,将入后邠,胄恐其为变,扶令上坐,如此再三。招伪称喉干,命胄就厨取饮,胄不动。会滕王逌后至,坚降价迎之。胄耳语曰:「事势大异,可速去!」坚曰:「彼无兵马,何能为!」胄曰:「兵马皆彼物,彼若先发,大事去矣!胄不辞死,恐死无益。」坚复入坐。胄闻室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坚下床趋去。招将追之。胄以身蔽户,招不得出;坚及门,胄自后至。招恨不时发,弹指出血。壬子,坚诬招与越野王盛谋反,皆杀之,及其诸子。赏赐元胄,不可胜计。《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四</ref>十二月,又杀宇文泰仅剩的两个儿子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及二人诸子。同年并杀宇文泰孙冀王[[宇文绚]]。
 
 
 
大象二年(580年)12月2日,北周静帝宇文阐晋升随国公、大丞相杨坚为相国,总管全国文武百官;撤销全国都督、大冢宰之号称号,晋封随王,以安陆等二十郡为随国采邑,启奏时不再称名,享有九锡之礼;随国公、大丞相杨坚虚心“谦让”仅接受王爵和十郡作为采邑。直到大象三年(581年)2月4日,隋王杨坚才接受了北周静帝宇文阐所赏赐的相国、总管全国文武百官、九锡之命,立隋国文武百官。<ref>庚戌,以随世子勇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总统旧齐之地。壬子,以左丞相坚为大丞相,罢左、右丞相之官。...周丞相坚杀陈惑王纯及其子。...甲子,周以大丞相坚为相国,总百揆,去都督中外、大冢宰之号,进爵为王,以安陆等二十郡为随国,赞拜不名,备九锡之礼;坚受王爵、十郡而已。《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四<br />二月,甲寅,隋王始受相国、百揆、九锡之命,建台置官。丙辰,诏进王妃独孤氏为王后,世子勇为太子。《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ref>
 
 
 
大象三年(581年)2月14日,杨坚“顺应人心”逼迫北周静帝宇文阐让出皇位登基,于是北周静帝下诏禅让,移居其他宫殿<sup>。</sup>2月19日,杨坚大开杀戒,把北周[[宇文]]皇族诸子全部屠之,[[李德林]]一再规劝却遭杨坚一句「君书生,不足与议此!”所拒,于是北周太祖[[宇文泰]]的孙儿谯公[[宇文乾恽|宇文-{乾}-恽]];北周闵帝[[宇文觉]]孙纪公[[宇文湜]]<ref>《[[北史]]》《[[周书]]》作闵帝子纪厉王[[宇文康]]子,《资治通鉴》误作宇文觉子。</ref>;北周明帝[[宇文毓]]诸子酆公[[宇文贞]]、宋公[[宇文寔]];北周武帝[[宇文邕]]诸子汉公[[宇文赞]]、秦公[[宇文贽]]、曹公[[宇文允]]、道公[[宇文充]]、蔡公[[宇文兑]]、荆公[[宇文元]];北周宣帝[[宇文贇]]诸子莱公[[宇文衍]]、郢公[[宇文术]]等13人及他们的儿子们皆被处死。而李德林也因与杨坚意见不合,官职爵位从此没能升过。<ref>开府仪同大将军庾季才,劝隋王宜以今月甲子应天受命。太傅李穆、开府仪同大将军卢贲亦劝之。于是周主下诏,逊居别宫。甲子,命兼太傅杞公椿奉册,大宗伯赵煚奉皇帝玺绂,禅位于隋。隋主冠远游冠;受册、玺,改服纱帽、黄袍;入御临光殿,服衮冕,如元会之仪。大赦,改元开皇。...虞庆则劝隋主尽灭宇文氏,高颎、杨惠亦依违从之。李德林固争,以为不可。隋主作色曰:「君书生,不足与议此!」于是周太祖孙谯公乾恽、冀公绚,闵帝子纪公湜,明帝子酆公贞、宋公实,高祖子汉公赞、秦公贽、曹公允、道公充、蔡公兑、荆公元,宣帝子莱公衍、郢公术皆死。德林由是品位不进。《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ref>大定元年二月十四甲子日(581年3月4日),杨坚便以“受禅”的名义篡位称帝,受册、玉玺,改戴纱帽、身穿黄袍;入御临光殿,改国号为「隋」,定都[[大兴]],是为[[隋朝]]也,改元[[开皇]],大赦天下。
 
 
 
杨坚废北周静帝,自立为帝,改元开皇,建立隋朝。从他专政到称帝,前后不过10个月时间,“得國之易,無有如楊堅者”<ref>參見岑仲勉,《隋唐史》(北京:中華書局,1982),頁 2。</ref>,楊堅之所以能这么快称帝,与北周末期军政大权迁移于[[汉人]]、受到汉族官员欢迎、北周府兵强大有关。<ref>《中国史纲要》第四篇 隋至明朝,第244页</ref>
 
 
 
5月9日,杨坚又暗中派人杀死介公宇文阐(年仅9岁),后表示大为震惊,发布死讯,隆重祭悼,葬于恭陵。同年,杨坚又杀宇文泰侄曾孙豳国公[[宇文洽]]、宇文洽叔父杞国公[[宇文椿]]及其诸子等。宇文椿弟天水郡公[[宇文众]]不聪明不大说话,杨坚一度视其为继任介国公人选,但最终仍杀宇文众及其诸子,而另找远支族人[[宇文洛]]继嗣。<ref>隋主潜害周静帝而为之举哀,葬于恭陵;以其族人洛为嗣。《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ref>
 
  
 
=== 北防突厥 ===
 
=== 北防突厥 ===
 隋文帝在北防突厥([[隋 突厥之 ]])成功 ,603年,隋朝击败占据漠北的[[达头可汗]],次年,[[启民可汗]]称隋朝皇帝为圣人可汗,南迁的突厥部众成为隋朝的属国。隋文帝为归附的启民可汗率领的突厥人筑金河、定襄二城于[[河套]]。<ref>启民上表陈谢曰:「大隋圣人可汗怜养百姓,如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染干如枯木更叶,枯骨更肉,千世万世,常为大隋典羊马也。」帝又遣赵仲卿为启民筑金河、定襄二城。《[[s: 治通鑑/卷179|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九]]》</ref>
+
 隋文帝在北防[[ 突厥]] ([[隋 突厥之 ]])成功 ,603年,隋朝击败占据漠北的[[达头可汗]],次年,[[启民可汗]]称隋朝皇帝为圣人可汗,南迁的突厥部众成为隋朝的属国。隋文帝为归附的启民可汗率领的突厥人筑金河、定襄二城于[[河套]]。<ref>启民上表陈谢曰:「大隋圣人可汗怜养百姓,如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染干如枯木更叶,枯骨更肉,千世万世,常为大隋典羊马也。」帝又遣赵仲卿为启民筑金河、定襄二城。《[[s: 治通鑑/卷179|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九]]》</ref>
  
 
=== 统一全国 ===
 
=== 统一全国 ===
[[File:隋滅陳形勢圖.png|320px|right|thumb|隋滅陳形勢圖]]
+
 杨坚平定叛乱之后,统一天下的对手只剩下南方的[[陈朝]]和位于[[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开皇]]七年九月十九辛卯日(587年10月26日), [[西梁]] 主[[ 琮]],西梁亡。
{{Main|隋滅陳之戰}}
 
 杨坚平定叛乱之后,统一天下的对手只剩下南方的[[陈朝]]和位于[[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开皇]]七年九月十九辛卯日(587年10月26日), [[西梁]] 主[[ 琮]],西梁亡。
 
  
 陈朝的兵力非常薄弱,据估计,只有十万人。<ref>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 第一章隋的建立与统一 第二节平陈之战,第9页</ref> 杨坚即位后,派贺若弼镇广陵、[[韩擒虎]]镇庐江,密谋灭陈。又派兵在陈国农时骚扰对方,纵火烧毁他们积蓄的粮食物资。开皇八年(588年),以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带领水军出永安,共五十一万八千大军,三路大军伐陈。八年十二月杨素沿长江击破陈的沿江守军,顺流而东。但因为施文卿、 客卿等扣留告急文书,导致陈朝无法把大军从建康调出。
+
 陈朝的兵力非常薄弱,据估计,只有十万人。<ref>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 第一章隋的建立与统一 第二节平陈之战,第9页</ref> 杨坚即位后,派贺若弼镇广陵、[[韩擒虎]]镇庐江,密谋灭陈。又派兵在陈国农时骚扰对方,纵火烧毁他们积蓄的粮食物资。开皇八年(588年),以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带领水军出永安,共五十一万八千大军,三路大军伐陈。八年十二月杨素沿长江击破陈的沿江守军,顺流而东。但因为施文卿、 客卿等扣留告急文书,导致陈朝无法把大军从建康调出。
  
 
 九月,贺若弼和韩擒虎攻下京口、姑苏。沿江守军望风而逃,在建康城外陈军主力与贺若弼、韩擒虎八千部队激战,由于陈军不能合力,被击破。
 
 九月,贺若弼和韩擒虎攻下京口、姑苏。沿江守军望风而逃,在建康城外陈军主力与贺若弼、韩擒虎八千部队激战,由于陈军不能合力,被击破。
行 68: 行 42:
 
[[开皇]]九年正月二十甲申日(589年2月10日),陈将[[任忠]]引[[韩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陈叔宝]],陈朝亡。
 
[[开皇]]九年正月二十甲申日(589年2月10日),陈将[[任忠]]引[[韩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陈叔宝]],陈朝亡。
  
 不久,各地 陳軍 或受 陳後 令投降、或抵抗隋 而被消 ,只有[[ 南]]地 受[[冼夫人]]保境据守。[[开皇]]十年(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 撫嶺 南,冼夫人率 迎接隋使, 州悉 隋地。至此,天下一统。
+
 不久,各地 陈军 或受 陈后 令投降、或抵抗隋 而被消 ,只有[[ 南]]地 受[[冼夫人]]保境据守。[[开皇]]十年(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 抚岭 南,冼夫人率 迎接隋使, 州悉 隋地。至此,天下一统。
  
 自[[西晋]][[永嘉之乱]](公元316年)以来,中原和江南地 分裂长达273年之久,至此隋文帝再造统一之局,并 開創長達167 年的隋唐盛世<ref>《[[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 第一章 第11页</ref>,直至[[安史之 ]]。
+
 自[[西晋]][[永嘉之乱]](公元316年)以来,中原和江南地 分裂长达273年之久,至此隋文帝再造统一之局,并 开创长达167 年的隋唐盛世<ref>《[[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 第一章 第11页</ref>,直至[[安史之 ]]。
  
== 政治作 ==
+
== 政治作 ==
{{Main|开皇之治}}
 
  
===  政改革 ===
+
===  政改革 ===
 政治方面,[[ 關隴 ]]的支持功不可 <ref name="ReferenceA">{{cite book|title=《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page=第275页|chapter=第十九章 宇文氏之府兵及[[关陇集团|关陇贵族集团]]}}</ref>漢 人如[[ 鄭譯]]、[[ 威]]、[[高熲]]等名臣有助推 動國 策。 楊堅 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 民生,故命 威等人 纂《 皇律》,修 刑律, 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 省刑 ,死刑只 設絞 二等,以示隋朝 民之 大。在澄清吏治方面, 楊堅 治,兼且天 刻薄,自不容 污枉法之行 存在。 楊堅 命柳盛持 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 污不 者二百 人,州 縣肅 然。吏治之整 ,不 上裕 國庫 ,下 民困,[[隋高祖]]在位时之隆盛,此亦 要因。
+
 政治方面,[[ 关陇 ]]的支持功不可 人如[[ 郑译]]、[[ 威]]、[[高熲]]等名臣有助推 动国 策。 杨坚 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 民生,故命 威等人 纂《 皇律》,修 刑律, 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 省刑 ,死刑只 设绞 二等,以示隋朝 民之 大。在澄清吏治方面, 杨坚 治,兼且天 刻薄,自不容 污枉法之行 存在。 杨坚 命柳盛持 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 污不 者二百 人,州 县肃 然。吏治之整 ,不 上裕 国库 ,下 民困,[[隋高祖]]在位时之隆盛,此亦 要因。
  
 军事上,隋文帝改变[[府兵制]]初设时,兵农分离情况。转变为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的“兵农合一”的制度。{{efn|1=《新唐书》卷50《兵志》说:“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efn|1=《隋书》二《高祖纪下》云:“垦田籍帐,一与民同。”}}
+
 军事上,隋文帝改变[[府兵制]]初设时,兵农分离情况。转变为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的“兵农合一”的制度。
  
 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鑑 [[南北朝]]政 區劃 分繁杂随意,地方行政交错 乱,支出 大, 楊堅 [[ 皇]]三年(583年), 盡罷諸 郡, 行州 制,使 家地方行政 道。 者[[ 穆]]所言: 皇之治的成功, 化地方行政 機構 是一 基本因素。 據統計 隋文帝时期朝廷 省三分之二,地方官府之 省四分之三,全 國於 行政之 經費 ,大约是南北朝时期 支三分一而已。故隋 國庫 豐積 ,不 原因。
+
 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鑑 [[南北朝]]政 区划 分繁杂随意,地方行政交错 乱,支出 大, 杨坚 [[ 皇]]三年(583年), 尽罢诸 郡, 行州 制,使 家地方行政 道。 者[[ 穆]]所言: 皇之治的成功, 化地方行政 机构 是一 基本因素。 据统计 隋文帝时期朝廷 省三分之二,地方官府之 省四分之三,全 国于 行政之 经费 ,大约是南北朝时期 支三分一而已。故隋 国库 丰积 ,不 原因。
  
===  經濟 政策 ===
+
===  经济 政策 ===
 经济上鑑 南北分裂 二百七十年之久,民生困苦, 國庫 ,由以中原地 區為 盛。故自隋 皇九年(589年),隋 軍統 一天下 ,即以富 國為 首要目 。故 楊堅 [[ 威]]建 罷鹽 、酒 專賣 及入市 ,其 多次 減稅 減輕 人民 負擔 ,促 進國 農業 經濟發 展。隋文帝在位时代之富 既非重歛 民,究其原因, 推行[[均田制]]有 。此 既可增加 賦稅 ,又可 經濟發 展,且[[南朝]][[士族]]亦 由衰弱至 消逝。均田制能 利推行, [[隋朝|隋]]前中期的 經濟發 展收益甚大。 徭薄 以解民困。在 賦稅 收入之同 定民生。由 [[魏 南北朝]]以 ,[[ 籍]]不清, 收不 是于开皇五年(585年)下令 行[[大索貌 ]]。 左僕射[[高熲]]之建 ,推行[[ 籍法]],作全 性[[ 調 查]],结果查获没有户籍的百姓达165万余口,其中丁壮44.3万人,<ref>《[[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二章,第13页</ref> 以增加 收,改善 經濟 盡掃 南北朝以 來隱瞞戶 籍之 弊。
+
 经济上鑑 南北分裂 二百七十年之久,民生困苦, 国库 ,由以中原地 区为 盛。故自隋 皇九年(589年),隋 军统 一天下 ,即以富 国为 首要目 。故 杨坚 [[ 威]]建 罢盐 、酒 专卖 及入市 ,其 多次 减税 减轻 人民 负担 ,促 进国 农业 经济发 展。隋文帝在位时代之富 既非重歛 民,究其原因, 推行[[均田制]]有 。此 既可增加 赋税 ,又可 经济发 展,且[[南朝]][[士族]]亦 由衰弱至 消逝。均田制能 利推行, [[隋朝|隋]]前中期的 经济发 展收益甚大。 徭薄 以解民困。在 赋税 收入之同 定民生。由 [[魏 南北朝]]以 ,[[ 籍]]不清, 收不 是于开皇五年(585年)下令 行[[大索貌 ]]。 左僕射[[高熲]]之建 ,推行[[ 籍法]],作全 性[[ 查]],结果查获没有户籍的百姓达165万余口,其中丁壮44.3万人,<ref>《[[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二章,第13页</ref> 以增加 收,改善 经济 尽扫 南北朝以 来隐瞒户 籍之 弊。
  
===  九品中正制 ===
+
===  九品中正制 ===
 另外,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曹制]], [[五省六部制]],是 唐代[[三省六部制]]之 藍圖 。[[中书省|中书]]、[[门下省|门下]]两省负责诏令的起草和封驳,[[尚书省]]负责政务的管理。尚书省又下设[[吏部|吏]]、[[ 部| ]]、[[礼部|礼]]、[[兵部|兵]]、[[刑部|刑]]、[[工部|工]]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 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efn|1=《[[隋书]]》卷二十六}}
+
 另外,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曹制]], [[五省六部制]],是 唐代[[三省六部制]]之 蓝图 。[[中书省|中书]]、[[门下省|门下]]两省负责诏令的起草和封驳,[[尚书省]]负责政务的管理。尚书省又下设[[吏部|吏]]、[[ 部| ]]、[[礼部|礼]]、[[兵部|兵]]、[[刑部|刑]]、[[工部|工]]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 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 科 制度 ===
+
=== 科 制度 ===
  楊堅開 了[[科举|科 ]]制度之先河,他即位 除了以前 官用的九品中正制, 官不 問門 第。 定各州每年向中央 送三人, 加秀才、明 等科的考 ,合格者 官。
+
  杨坚开 了[[科举|科 ]]制度之先河,他即位 除了以前 官用的九品中正制, 官不 问门 第。 定各州每年向中央 送三人, 加秀才、明 等科的考 ,合格者 官。
  
 科 制度 順應 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 有的地位的要求, 和了他 和朝廷的矛盾,使他 忠心 戴中央,有利 於選 拔人才,增 政治效率, 封建 制中央集 固起了 積極 的作用。
+
 科 制度 顺应 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 有的地位的要求, 和了他 和朝廷的矛盾,使他 忠心 戴中央,有利 于选 拔人才,增 政治效率, 封建 制中央集 固起了 积极 的作用。
  
=== 人口增 ===
+
=== 人口增 ===
 人口在隋朝中前期大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全国户口462万户,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达到8,907,536户{{efn|1=《[[文献通考]]卷十·户口考一》}} ,46,019,956人。其中在开皇九年(589年)南下平陈增50.0万,此时的全国户口700多万,平均年增长226,708户。
+
 人口在隋朝中前期大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全国户口462万户,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其中在开皇九年(589年)南下平陈增50.0万,此时的全国户口700多万,平均年增长226,708户。
  
 
== 晚年倾轧 ==
 
== 晚年倾轧 ==
 隋文帝 治残暴及滥杀大臣、企图独裁天下,他慢慢被大臣疏远。文帝 暴专制,苛刻刑法,百姓惶恐{{efn|1=隋文帝時,曾有「盜一錢者[[棄市]],三人共盜一瓜皆死」的事發生,可見隋文帝時刑法嚴苛。}} 。让“[[开皇之治|开皇盛世]]”大为失色。具体来说,功臣[[虞庆则]]、[[史万岁]]等人先后被杀,刑罚也逐渐变得严苛无情,不复隋朝初建时的依法行事。
+
 隋文帝 治残暴及滥杀大臣、企图独裁天下,他慢慢被大臣疏远。文帝 暴专制,苛刻刑法,百姓惶恐。让“[[开皇之治|开皇盛世]]”大为失色。具体来说,功臣[[虞庆则]]、[[史万岁]]等人先后被杀,刑罚也逐渐变得严苛无情,不复隋朝初建时的依法行事。
  
 他也对几个儿子进行打压,如将三子杨俊软禁,将四子杨秀贬为庶人。文帝未有 固太子的地位, 废长立幼,立杨广而废杨勇,而之 建立[[唐朝]]的[[唐高祖]]李 也同 犯下相同的 錯誤 ,故之 修[[隋唐史]]者认为是隋朝败亡的重大原因。
+
 他也对几个儿子进行打压,如将三子杨俊软禁,将四子杨秀贬为庶人。文帝未有 固太子的地位, 废长立幼,立杨广而废杨勇,而之 建立[[唐朝]]的[[唐高祖]]李 也同 犯下相同的 错误 ,故之 修[[隋唐史]]者认为是隋朝败亡的重大原因。
  
===  立太子 ===
+
===  立太子 ===
  子[[杨勇 (隋朝)| 勇]] 人忠厚善良,但生活奢 ,因而受 楊堅厭惡 ,常告 太子 :“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 久者。汝爲 儲後 儉約 爲先,乃能奉承宗 。”{{efn|1=《[[資治通鑑]]》卷179}} 次子[[杨 ]](即[[隋 帝]]) 人文采 有抱 ,但善 ,在 楊堅 面前 得很 素,所以受到 楊堅 而代其兄 太子。
+
  子[[杨勇 (隋朝)| 勇]] 人忠厚善良,但生活奢 ,因而受 杨坚厌恶 ,常告 太子 :“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 久者。汝爲 储后 俭约 爲先,乃能奉承宗 。”次子[[杨 广]](即[[隋 帝]]) 人文采 有抱 ,但善 ,在 杨坚 面前 得很 素,所以受到 杨坚 而代其兄 太子。
  
604年8月13日,杨坚病逝于[[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仁寿宫]]大宝殿(一说被太子[[杨广]]所[[ 謀殺]]),享 壽64 岁,葬于[[泰陵 (隋朝)|泰陵]](位于今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五泉乡双庙坡村,为皇帝杨坚与皇后独孤氏的合葬墓)。
+
604年8月13日,杨坚病逝于[[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仁寿宫]]大宝殿(一说被太子[[杨广]]所[[ 谋杀]]),享 寿64 岁,葬于[[泰陵 (隋朝)|泰陵]](位于今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五泉乡双庙坡村,为皇帝杨坚与皇后独孤氏的合葬墓)。
  
== 历史 評價 ==
+
== 历史 评价 ==
 
* [[齐王]][[宇文宪]]曾对[[周武帝]][[宇文邕]]评价杨坚:“普六茹坚相貌非常,人颇狡诈,臣每见之不觉自失,请早除之。”<ref name=" 杨坚得天下“其做法蕴藏大乱”">{{cite web |url=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zhongguoshiwangchaoshuaibai/51.shtml|title=《杨坚得天下“其做法蕴藏大乱”》|accessdate=2006年12月7日|work=|publisher=新浪网|language=zh-hans}}</ref>
 
* [[齐王]][[宇文宪]]曾对[[周武帝]][[宇文邕]]评价杨坚:“普六茹坚相貌非常,人颇狡诈,臣每见之不觉自失,请早除之。”<ref name=" 杨坚得天下“其做法蕴藏大乱”">{{cite web |url=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zhongguoshiwangchaoshuaibai/51.shtml|title=《杨坚得天下“其做法蕴藏大乱”》|accessdate=2006年12月7日|work=|publisher=新浪网|language=zh-hans}}</ref>
  
行 112: 行 85:
  
 
* 《[[隋书]]·帝纪二》评:“虽未能臻于至治,亦足称近代之良主。然天性沉猜,素无学术,好为小数,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心竭辞。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又说他“唯妇言是用”、“喜怒不常,过于杀戮”。
 
* 《[[隋书]]·帝纪二》评:“虽未能臻于至治,亦足称近代之良主。然天性沉猜,素无学术,好为小数,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心竭辞。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又说他“唯妇言是用”、“喜怒不常,过于杀戮”。
* 初[[唐朝|唐]][[李延寿|李延 ]]《[[北史]]》中讚美隋文帝外相:「皇考美鬚髯,身 七尺八寸, 貌瑰 ,武 藝絕倫 量深重,有 率之略。」<ref>{{Cite web|url=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bsf/010.htm|title=北史卷十一  隋本 上第十一_北史(唐)李延 撰_国学导航|accessdate=2018-02-01|work=www.guoxue123.com}}</ref>
+
* 初[[唐朝|唐]][[李延寿|李延 寿]]《[[北史]]》中讚美隋文帝外相:「皇考美鬚髯,身 七尺八寸, 貌瑰 ,武 艺绝伦 量深重,有 率之略。」<ref>{{Cite web|url=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bsf/010.htm|title=北史卷十一  隋本 上第十一_北史(唐)李延 寿 撰_国学导航|accessdate=2018-02-01|work=www.guoxue123.com}}</ref>
* 初[[唐朝|唐]][[李延寿|李延 ]]《[[北史]]》 隋文帝君臣失和、晚年 與廢 子, 下隋朝 根:  「而素 無術業 ,不能 下, 無寬 仁之度,有刻薄之 ,暨乎暮年,此 愈扇。又雅好瑞符,暗 大道。建彼 城, 侔京室,皆同帝制,靡所 適從 之言,惑邪臣之 ,溺 寵廢 嫡,託付失所。 父子之道, 昆弟之隙, 斧,翦伐本根。 土未乾,子 孫繼 戮,松檟纔列,天下已非隋有。惜哉! 其衰怠之源,稽其 亡之兆,起自文皇,成 於煬 帝,所由 來遠 矣,非一朝一夕,其不祀忽 ,未 不幸也。」
+
* 初[[唐朝|唐]][[李延寿|李延 寿]]《[[北史]]》 隋文帝君臣失和、晚年 与废 子, 下隋朝 根:  「而素 无术业 ,不能 下, 无宽 仁之度,有刻薄之 ,暨乎暮年,此 愈扇。又雅好瑞符,暗 大道。建彼 城, 侔京室,皆同帝制,靡所 适从 之言,惑邪臣之 ,溺 宠废 嫡,託付失所。 父子之道, 昆弟之隙, 斧,翦伐本根。 土未乾,子 孙继 戮,松檟纔列,天下已非隋有。惜哉! 其衰怠之源,稽其 亡之兆,起自文皇,成 于炀 帝,所由 来远 矣,非一朝一夕,其不祀忽 ,未 不幸也。」
* [[北宋]][[司马光|司 光]]《[[ 治通 | 治通鑑]]》 隋文帝一生的功 與過 :「高祖性 重,令行禁止,勤 政事。每旦 朝,日昃忘倦。 雖嗇於財 ,至 於賞賜 有功,即 戰沒 ,必加 優賞 ,仍遣使者 勞問 其家。 愛養 百姓, 勸課農 桑, 徭薄 。其自奉 務為儉 素,乘 輿 御物,故弊者 用;自非享宴,所食不 一肉; 後宮 皆服浣濯之衣。天下化之, 皇、仁 ,丈夫率衣 布,不服 綾綺 裝帶 過銅鐵 骨角, 金玉之 。故衣食滋殖, 倉庫 盈溢。受 之初,民 滿 四百 ,末年,逾八百九十 冀州已一百 萬戶 。然猜忌苛察,信受 言,功臣故 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 ,此其所短也。」<ref>{{Cite web|url=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8%B3%87%E6%B2%BB%E9%80%9A%E9%91%91/%E5%8D%B7180|title= 治通鑑/卷180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accessdate=2018-02-02|work=zh.wikisource.org|language=zh}}</ref>
+
* [[北宋]][[司马光|司 光]]《[[ 治通 | 治通鑑]]》 隋文帝一生的功 与过 :「高祖性 重,令行禁止,勤 政事。每旦 朝,日昃忘倦。 虽啬于财 ,至 于赏赐 有功,即 战没 ,必加 优赏 ,仍遣使者 劳问 其家。 爱养 百姓, 劝课农 桑, 徭薄 。其自奉 务为俭 素,乘 御物,故弊者 用;自非享宴,所食不 一肉; 后宫 皆服浣濯之衣。天下化之, 皇、仁 寿 ,丈夫率衣 布,不服 绫绮 装带 过铜铁 骨角, 金玉之 。故衣食滋殖, 仓库 盈溢。受 之初,民 四百 ,末年,逾八百九十 冀州已一百 万户 。然猜忌苛察,信受 言,功臣故 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 ,此其所短也。」<ref>{{Cite web|url=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8%B3%87%E6%B2%BB%E9%80%9A%E9%91%91/%E5%8D%B7180|title= 治通鑑/卷180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accessdate=2018-02-02|work=zh.wikisource.org|language=zh}}</ref>
  
 
* [[明朝]]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八月初一日(1374年9月7日),亲自前往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三皇、五帝、[[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一共十七位帝王<ref>根据《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简称《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二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八月初一日,亲自前往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从[[伏羲]]至[[元世祖]]十七位帝王,这十七位帝王分别是:三皇(伏羲、炎帝、黄帝)、五帝(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三王(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
 
* [[明朝]]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八月初一日(1374年9月7日),亲自前往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三皇、五帝、[[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一共十七位帝王<ref>根据《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简称《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二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八月初一日,亲自前往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从[[伏羲]]至[[元世祖]]十七位帝王,这十七位帝王分别是:三皇(伏羲、炎帝、黄帝)、五帝(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三王(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
行 121: 行 94:
 
== 家庭 ==
 
== 家庭 ==
 
===父母===
 
===父母===
*[[ 忠 (北朝)| 忠]],追尊隋武元帝
+
*[[ 忠 (北朝)| 忠]],追尊隋武元帝
*[[ 苦桃]],追尊元明皇后
+
*[[ 苦桃]],追尊元明皇后
  
 
=== 兄弟姐妹 ===
 
=== 兄弟姐妹 ===
 
*蔡景王[[杨整]]
 
*蔡景王[[杨整]]
*滕穆王[[杨 ]]
+
*滕穆王[[杨 ]]
 
*道宣王[[杨嵩]]
 
*道宣王[[杨嵩]]
* 昭王[[杨爽]]
+
* 昭王[[杨爽]]
*[[安成 公主|安成公主]]
+
*[[安成 公主|安成公主]]
*[[昌 公主 (隋朝)|昌乐公主]]
+
*[[昌 公主 (隋朝)|昌乐公主]]
 
*杨氏,嫁[[李礼成]]
 
*杨氏,嫁[[李礼成]]
  
 
=== 后妃 ===
 
=== 后妃 ===
*皇后[[ 孤伽 ]]
+
*皇后[[ 孤伽 ]]
*[[宣 夫人|宣 夫人 氏]],[[陈宣帝]]第十四女[[宣 夫人| 寧遠 公主]]
+
*[[宣 夫人|宣 夫人 氏]],[[陈宣帝]]第十四女[[宣 夫人| 宁远 公主]]
*[[容 夫人|容 夫人蔡氏]]
+
*[[容 夫人|容 夫人蔡氏]]
 
*[[弘政夫人|弘政夫人陈氏]],[[陈宣帝]]第二十四女[[弘政夫人|临川公主]]
 
*[[弘政夫人|弘政夫人陈氏]],[[陈宣帝]]第二十四女[[弘政夫人|临川公主]]
* 人尉迟氏,[[尉 迥]]孙女,被独孤皇后所杀
+
* 人尉迟氏,[[尉 迥]]孙女,被独孤皇后所杀
  
 
==== 子女====
 
==== 子女====
* 房陵王 [[杨勇 (隋朝)| 勇]]
+
* 房陵王 [[杨勇 (隋朝)| 勇]]
* [[隋炀帝]] [[隋炀帝| 楊廣]]
+
* [[隋炀帝]] [[隋炀帝| 杨广]]
* 秦孝王 [[ 俊]]
+
* 秦孝王 [[ 俊]]
* 蜀王 [[ 秀]]
+
* 蜀王 [[ 秀]]
* 汉王 [[ 楊諒]]
+
* 汉王 [[ 杨谅]]
* 长女  平公主 [[ 楊麗華]],[[北周宣帝]]天元大皇后
+
* 长女  平公主 [[ 杨丽华]],[[北周宣帝]]天元大皇后
* 五女  陵公主 [[ 阿五]]
+
* 五女  陵公主 [[ 阿五]]
 
* 某女[[襄国公主]]下嫁[[李长雅]]
 
* 某女[[襄国公主]]下嫁[[李长雅]]
* 某女[[广平公主 (隋文帝)| 平公主]]下嫁[[宇文 靜禮]]
+
* 某女[[广平公主 (隋文帝)| 广 平公主]]下嫁[[宇文 静礼]]
 
+
==视频==
==  注释 ==
+
=====  中国有三位帝王,世界最具影响力人物,隋文帝就在其中 =====
{{Notelist}}
+
{{#iDisplay:r07066vltr9|640|360|qq}}
 +
===== 一代帝王的隋文帝,为什么却只娶一人? =====
 +
{{#iDisplay:e0641izmvek|640|360|qq}}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行 158: 行 133:
  
 
== 外部链接 ==
 
== 外部链接 ==
* 高明士:〈[http://readopac3.ncl.edu.tw/nclJournal/search/detail.jsp?sysId=0005293403&dtdId=000040&search_type=detail&la=ch&checked=&unchecked=0410005464592,0420005466697,0430005426094,0440005428329,0450005413611,0460005383472,0470005377666,0480005368388,0490005368389,0500005328336,0510005322660,0520005308607,0530004267285,0540004267276,0550005282702,0560005293403,0570005643054,0580005643436,0590005269265,0600005240387, 隋文帝「不 悅學 」、「不知 疑——有 隋代立 政策的辨正]〉.
+
* 高明士:〈[http://readopac3.ncl.edu.tw/nclJournal/search/detail.jsp?sysId=0005293403&dtdId=000040&search_type=detail&la=ch&checked=&unchecked=0410005464592,0420005466697,0430005426094,0440005428329,0450005413611,0460005383472,0470005377666,0480005368388,0490005368389,0500005328336,0510005322660,0520005308607,0530004267285,0540004267276,0550005282702,0560005293403,0570005643054,0580005643436,0590005269265,0600005240387, 隋文帝「不 悦学 」、「不知 疑——有 隋代立 政策的辨正]〉.
 
* [http://www.white-collar.net/02-lib/01-zg/03-guoxue/%C6%E4%CB%FB%C0%FA%CA%B7%CA%E9%BC%AE/%C0%FA%CA%B7%B9%A4%BE%DF%C0%E0/%D6%D0%B9%FA%B4%F3%B0%D9%BF%C6%C8%AB%CA%E9%D6%D0%B9%FA%C0%FA%CA%B7/Resource/Book/Edu/JXCKS/TS011097/0776_ts011097.htm  中国大百科全书——隋文帝杨坚]
 
* [http://www.white-collar.net/02-lib/01-zg/03-guoxue/%C6%E4%CB%FB%C0%FA%CA%B7%CA%E9%BC%AE/%C0%FA%CA%B7%B9%A4%BE%DF%C0%E0/%D6%D0%B9%FA%B4%F3%B0%D9%BF%C6%C8%AB%CA%E9%D6%D0%B9%FA%C0%FA%CA%B7/Resource/Book/Edu/JXCKS/TS011097/0776_ts011097.htm  中国大百科全书——隋文帝杨坚]
 
* [http://www.pnman.com/983.html  中国历史名人——隋文帝]
 
* [http://www.pnman.com/983.html  中国历史名人——隋文帝]
行 168: 行 143:
 
{{s-new|reason = [[隋朝]]建立}}
 
{{s-new|reason = [[隋朝]]建立}}
 
{{s-title|[[隋朝君主列表|隋朝皇帝]]|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
 
{{s-title|[[隋朝君主列表|隋朝皇帝]]|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
{{s-after|[[隋 帝]]| 楊廣|rows=4}}
+
{{s-after|[[隋 帝]]| 杨广|rows=4}}
 
|-
 
|-
{{s-before|[[宇文衍|北周 帝]]|宇文阐 (衍)}}
+
{{s-before|[[宇文衍|北周 帝]]|宇文阐 (衍)}}
{{s-title|[[中 北方]]皇帝|581年-604年}}
+
{{s-title|[[中 北方]]皇帝|581年-604年}}
 
|-
 
|-
{{s-bef|before=[[ | 陳後 主]] |before2=[[西梁后主]]萧琮 (名义)}}
+
{{s-bef|before=[[ | 陈后 主]] |before2=[[西梁后主]]萧琮 (名义)}}
{{s-title|[[中 南方]]皇帝 <br/> <small> (587年10月废除[[西梁]],[[隋灭陈之战|589年2月10日灭]][[陈]]) </small> |589年2月-604年8月}}
+
{{s-title|[[中 南方]]皇帝 <br/> <small> (587年10月废除[[西梁]],[[隋灭陈之战|589年2月10日灭]][[陈]]) </small> |589年2月-604年8月}}
 
|-
 
|-
 
{{s-vacant|last = <br/> [[晋惠帝]] <br /><small> 司马衷 </small> |  [[五胡乱华]], [[衣冠南渡]] }}
 
{{s-vacant|last = <br/> [[晋惠帝]] <br /><small> 司马衷 </small> |  [[五胡乱华]], [[衣冠南渡]] }}
{{s-title|[[中国统一|统一中 ]][[中国皇帝|皇帝]] <br /> <small> (590年8月安抚[[岭南]][[冼夫人]],统一全国) </small> | 590年8月 — 604年8月}}
+
{{s-title|[[中国统一|统一中 ]][[中国皇帝|皇帝]] <br /> <small> (590年8月安抚[[岭南]][[冼夫人]],统一全国) </small> | 590年8月 — 604年8月}}
 
|-
 
|-
 
{{s-reg|cn}}
 
{{s-reg|cn}}
行 185: 行 160:
 
{{end box}}
 
{{end box}}
  
{{隋朝君主}}
 
  
{{Authority control}}
 
  
 +
[[Category:隋朝军政人物|J]]
 
[[Category:隋朝皇帝|Y杨]]
 
[[Category:隋朝皇帝|Y杨]]
[[Category:北周官员|Y杨]]
 
[[Category:楊姓|J]]
 
[[Category:华阴人|Y杨]]
 
[[Category:開國君主]]
 
[[Category:篡位者]]
 
[[Category:弒君者]]
 

於 2022年8月27日 (六) 09:48 的最新修訂

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像
概要
姓名 楊堅
廟號 高祖
諡號 文皇帝
陵墓 泰陵
政權 隋朝
在世 (541-07-21)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604-08-13)(63歲)
在位 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
年號 開皇:西元581年2月-西元600年
仁壽:西元601年-西元604年
族裔 漢族

隋文帝楊堅(英語: Emperor Wen of Sui Yang Jian ),(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人(今陝西省華陰),隋朝開國皇帝諡號文帝廟號高祖,西元581年3月4日-西元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4年。

小字為那羅延(梵語,意為金剛不壞),鮮卑賜姓為普六茹,普六茹氏為其父楊忠西魏恭帝所賜[1]。掌權之後,下令「以前賜姓,皆復其舊」,恢復漢姓「楊」,並讓宇文泰鮮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漢人恢復漢姓。[2]楊堅建立的隋朝,統一了全國。

生平經歷

出生

楊堅於西魏大統七年六月十三癸丑夜(541年7月21日)生於馮翊般若寺[3],其父是西魏隨國公、北周柱國大司空楊忠,生母呂氏。其妻獨孤皇后為北周時八大柱國之一獨孤信之女。其長女嫁北周宣帝(宇文贇)為後,地位顯赫。楊堅在北周時曾官拜驃騎大將軍,又封為大興郡公,後襲父爵柱國,北周武帝時任隨州刺史,參加過北周滅北齊之戰

奪取政權

楊堅廢北周靜帝,自立為帝,改元開皇,建立隋朝。從他專政到稱帝,前後不過10個月時間,「得國之易,無有如楊堅者」[4],楊堅之所以能這麼快稱帝,與北周末期軍政大權遷移於漢人、受到漢族官員歡迎、北周府兵強大有關。[5]

5月9日,楊堅又暗中派人殺死介公宇文闡(年僅9歲),後表示大為震驚,發布死訊,隆重祭悼,葬於恭陵。同年,楊堅又殺宇文泰侄曾孫豳國公宇文洽、宇文洽叔父杞國公宇文椿及其諸子等。宇文椿弟天水郡公宇文眾不聰明不大說話,楊堅一度視其為繼任介國公人選,但最終仍殺宇文眾及其諸子,而另找遠支族人宇文洛繼嗣。[6]

北防突厥

隋文帝在北防突厥隋與突厥之戰)成功後,603年,隋朝擊敗占據漠北的達頭可汗,次年,啟民可汗稱隋朝皇帝為聖人可汗,南遷的突厥部眾成為隋朝的屬國。隋文帝為歸附的啟民可汗率領的突厥人築金河、定襄二城於河套[7]

統一全國

楊堅平定叛亂之後,統一天下的對手只剩下南方的陳朝和位於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開皇七年九月十九辛卯日(587年10月26日),廢西梁後主蕭琮,西梁亡。

陳朝的兵力非常薄弱,據估計,只有十萬人。[8] 楊堅即位後,派賀若弼鎮廣陵、韓擒虎鎮廬江,密謀滅陳。又派兵在陳國農時騷擾對方,縱火燒毀他們積蓄的糧食物資。開皇八年(588年),以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楊素帶領水軍出永安,共五十一萬八千大軍,三路大軍伐陳。八年十二月楊素沿長江擊破陳的沿江守軍,順流而東。但因為施文卿、沉客卿等扣留告急文書,導致陳朝無法把大軍從建康調出。

九月,賀若弼和韓擒虎攻下京口、姑蘇。沿江守軍望風而逃,在建康城外陳軍主力與賀若弼、韓擒虎八千部隊激戰,由於陳軍不能合力,被擊破。

開皇九年正月二十甲申日(589年2月10日),陳將任忠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亡。

不久,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只有嶺南地區受冼夫人保境據守。開皇十年(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至此,天下一統。

西晉永嘉之亂(公元316年)以來,中原和江南地區政權分裂長達273年之久,至此隋文帝再造統一之局,並開創長達167年的隋唐盛世[9],直至安史之亂

政治作為

軍政改革

政治方面,關隴集團的支持功不可沒。漢人如鄭譯蘇威高熲等名臣有助推動國策。楊堅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響民生,故命蘇威等人編纂《開皇律》,修訂刑律,訂立國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減省刑罰,死刑只設絞、斬二等,以示隋朝對民之寬大。在澄清吏治方面,楊堅得國以來,勵精圖治,兼且天資刻薄,自不容貪污枉法之行為存在。楊堅命柳盛持節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長吏贓污不稱者二百餘人,州縣肅然。吏治之整肅,不僅上裕國庫,下紓民困,隋高祖在位時之隆盛,此亦為要因。

軍事上,隋文帝改變府兵制初設時,兵農分離情況。轉變為和平時期府兵耕地種田,並在折衝將軍領導下進行日常訓練;戰爭發生時,由朝廷另派將領聚集各地府兵出征的「兵農合一」的制度。

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鑑於南北朝政區劃分繁雜隨意,地方行政交錯溷亂,支出龐大,楊堅遂於開皇三年(583年),盡罷諸郡,實行州縣二級制,使國家地方行政漸上軌道。誠如學者錢穆所言:開皇之治的成功,簡化地方行政機構是一個基本因素。據統計隋文帝時期朝廷開支減省三分之二,地方官府之開支減省四分之三,全國於行政之經費,大約是南北朝時期開支三分一而已。故隋國庫之豐積,不無原因。

經濟政策

經濟上鑑於南北分裂達二百七十年之久,民生困苦,國庫空虛,由以中原地區為盛。故自隋開皇九年(589年),隋軍統一天下後,即以富國為首要目標。故楊堅接納司馬蘇威建議,罷鹽、酒專賣及入市稅,其後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隋文帝在位時代之富饒既非重歛於民,究其原因,與全國推行均田制有關。此舉既可增加賦稅,又可穩定經濟發展,且南朝士族亦漸由衰弱至於消逝。均田制能順利推行,對前中期的經濟發展收益甚大。輕徭薄賦以解民困。在確保國家賦稅收入之同時,穩定民生。由於魏晉南北朝以來,戶籍不清,稅收不穩。於是於開皇五年(585年)下令實行大索貌閱。並接納尚書左僕射高熲之建議,推行輸籍法,作全國性戶口調查,結果查獲沒有戶籍的百姓達165萬餘口,其中丁壯44.3萬人,[10] 以增加國家稅收,改善經濟,盡掃魏晉南北朝以來隱瞞戶籍之積弊。

廢九品中正制

另外,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改為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是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藍圖。中書門下兩省負責詔令的起草和封駁,尚書省負責政務的管理。尚書省又下設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戶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科舉制度

楊堅開了科舉制度之先河,他即位後,廢除了以前選官用的九品中正制,選官不問門第。規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選送三人,參加秀才、明經等科的考試,合格者錄用為官。

科舉制度順應了歷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應有的地位的要求,緩和了他們和朝廷的矛盾,使他們忠心擁戴中央,有利於選拔人才,增強政治效率,對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鞏固起了積極的作用。

人口增長

人口在隋朝中前期大為增長,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全國戶口462萬戶,到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達到8,907,536戶,46,019,956人。其中在開皇九年(589年)南下平陳增50.0萬,此時的全國戶口700多萬,平均年增長226,708戶。

晚年傾軋

隋文帝統治殘暴及濫殺大臣、企圖獨裁天下,他慢慢被大臣疏遠。文帝殘暴專制,苛刻刑法,百姓惶恐。讓「開皇盛世」大為失色。具體來說,功臣虞慶則史萬歲等人先後被殺,刑罰也逐漸變得嚴苛無情,不復隋朝初建時的依法行事。

他也對幾個兒子進行打壓,如將三子楊俊軟禁,將四子楊秀貶為庶人。文帝未有鞏固太子的地位,並廢長立幼,立楊廣而廢楊勇,而之後建立唐朝唐高祖李淵也同樣犯下相同的錯誤,故之後修隋唐史者認為是隋朝敗亡的重大原因。

廢立太子

長子楊勇為人忠厚善良,但生活奢華,因而受楊堅厭惡,常告誡太子楊勇說:「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長久者。汝爲儲後,當以儉約爲先,乃能奉承宗廟。」次子楊廣(即隋煬帝)為人文采極高負有抱負,但善於作偽,在楊堅面前裝得很樸素,所以受到楊堅喜愛而代其兄為太子。

604年8月13日,楊堅病逝於仁壽宮大寶殿(一說被太子楊廣謀殺),享壽64歲,葬於泰陵(位於今陝西省楊凌示範區五泉鄉雙廟坡村,為皇帝楊堅與皇后獨孤氏的合葬墓)。

歷史評價

  • 隋朝作家李德林在《天命論》中描述隋文帝說:「帝體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龍自通,天角洪大,雙上權骨,彎回抱目,口如四字,聲若釧鼓,手內有王文,乃受九錫。昊天成命,於是乎在。顧盼閒雅,望之如神,氣調精靈,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愛也可親。」[11]
  • 隋書·帝紀二》評:「雖未能臻於至治,亦足稱近代之良主。然天性沉猜,素無學術,好為小數,不達大體,故忠臣義士莫得盡心竭辭。其草創元勛及有功諸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又說他「唯婦言是用」、「喜怒不常,過於殺戮」。
  • 李延壽北史》中讚美隋文帝外相:「皇考美鬚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識量深重,有將率之略。」[12]
  • 李延壽北史》評隋文帝君臣失和、晚年聽信讒言與廢嫡長子,種下隋朝禍根: 「而素無術業,不能盡下,無寬仁之度,有刻薄之資,暨乎暮年,此風愈扇。又雅好瑞符,暗於大道。建彼維城,權侔京室,皆同帝制,靡所適從。聽妒婦之言,惑邪臣之說,溺寵廢嫡,託付失所。滅父子之道,開昆弟之隙,縱其尋斧,翦伐本根。墳土未乾,子孫繼踵為戮,松檟纔列,天下已非隋有。惜哉!跡其衰怠之源,稽其亂亡之兆,起自文皇,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非一朝一夕,其不祀忽諸,未為不幸也。」
  •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評隋文帝一生的功與過:「高祖性嚴重,令行禁止,勤於政事。每旦聽朝,日昃忘倦。雖嗇於財,至於賞賜有功,即無所愛;將士戰沒,必加優賞,仍遣使者勞問其家。愛養百姓,勸課農桑,輕徭薄賦。其自奉養,務為儉素,乘輿御物,故弊者隨令補用;自非享宴,所食不過一肉;後宮皆服浣濯之衣。天下化之,開皇、仁壽之間,丈夫率衣絹布,不服綾綺,裝帶不過銅鐵骨角,無金玉之飾。故衣食滋殖,倉庫盈溢。受禪之初,民戶不滿四百萬,末年,逾八百九十萬,獨冀州已一百萬戶。然猜忌苛察,信受讒言,功臣故舊,無始終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敵,此其所短也。」[13]
  • 明朝官修皇帝實錄《明太祖實錄》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八月初一日(1374年9月7日),親自前往南京歷代帝王廟祭祀三皇、五帝、夏禹王商湯王周武王漢高祖漢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一共十七位帝王[14],其中對隋文帝楊堅的祝文是:「惟隋高祖皇帝勤政不怠,賞功弗吝,節用安民,時稱平治。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元璋以菲德荷天佑人助,君臨天下,繼承中國帝王正統,伏念列聖去世已遠,神靈在天,萬古長存,崇報之禮,多未舉行,故於祭祀有闕。是用肇新廟宇於京師,列序聖像及歷代開基帝王,每歲祀以春、秋仲月,永為常典。今禮奠之初,謹奉牲醴、庶品致祭,伏惟神鑒。尚享!」[15]

家庭

父母

兄弟姐妹

后妃

子女

視頻

中國有三位帝王,世界最具影響力人物,隋文帝就在其中

一代帝王的隋文帝,為什麼卻只娶一人?

參考文獻

  1. 《北史·本記·卷十一》:「魏恭帝賜姓普六茹氏,行同州事。」
  2. 《周書·卷八·帝紀第八》:諸改姓者,悉宜復舊。
  3. 《隋書·卷一·本紀第一》:皇妣呂氏,以大統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於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
  4. 參見岑仲勉,《隋唐史》(北京:中華書局,1982),頁 2。
  5. 《中國史綱要》第四篇 隋至明朝,第244頁
  6. 隋主潛害周靜帝而為之舉哀,葬於恭陵;以其族人洛為嗣。《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五
  7. 啟民上表陳謝曰:「大隋聖人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地無不載。染干如枯木更葉,枯骨更肉,千世萬世,常為大隋典羊馬也。」帝又遣趙仲卿為啟民築金河、定襄二城。《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九
  8. 傅樂成《中國通史·隋唐五代史》 第一章隋的建立與統一 第二節平陳之戰,第9頁
  9. 中國通史·隋唐五代史》 第一章 第11頁
  10. 中國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二章,第13頁
  11. 11.0 11.1 《楊堅得天下「其做法蘊藏大亂」》. 新浪網. [2006年12月7日] (中文(簡體)‎). 
  12. 北史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_北史(唐)李延壽撰_國學導航. www.guoxue123.com. [2018-02-01]. 
  13. 資治通鑑/卷180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zh.wikisource.org. [2018-02-02] (中文). 
  14. 根據《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簡稱《明太祖實錄》)卷九十二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八月初一日,親自前往南京歷代帝王廟祭祀從伏羲元世祖十七位帝王,這十七位帝王分別是:三皇(伏羲、炎帝、黃帝)、五帝(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三王(夏禹王、商湯王、周武王)、漢高祖、漢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隋文帝的塑像被撤出南京歷代帝王廟,根據《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簡稱《明太祖實錄》)卷之一百八十八記載:洪武二十一年春正月「戊午,遣官祀歷代帝王。初,歷代帝王廟五室祀,伏羲至元世祖凡十七帝。至是,去隋文帝,凡十六帝,為五室,中三室居三皇、五帝、三王如舊,最東一室則漢高祖、光武、唐太宗,最西一室則宋太祖、元世祖,從祀名臣凡四壇,東廡第一壇九人,風后、皋陶、龍、伯益、傅說、召公奭、召虎、張良、曹參,西廡第一壇九人,力牧、夔、伯夷、伊尹、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蕭何、陳平,東廡第二壇十人,周勃、馮異、房玄齡、李靖、李晟、潘羙、岳飛、木華黎、博爾忽、伯顏,西廡第二壇九人,鄧禹、諸葛亮、杜如晦、郭子儀、曹彬、韓世忠、張浚、博爾朮、赤老溫。」
  15. 來源於《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簡稱《明太祖實錄》)卷九十二的相關記載。

外部鏈接

隋文帝
中國·隋楊氏皇朝
出生於:541年7月21日 逝世於: 604年8月13日
統治者頭銜
新頭銜
隋朝建立
隋朝皇帝
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
繼任:
隋煬帝
楊廣
前任:
北周靜帝
宇文闡 (衍)
中國北方皇帝
581年-604年
前任:
陳後主陳叔寶
西梁後主蕭琮 (名義)
中國南方皇帝
(587年10月廢除西梁589年2月10日滅)

589年2月-604年8月
空缺期
原因: 五胡亂華, 衣冠南渡
前一位相同頭銜:
晉惠帝
司馬衷
統一中國皇帝
(590年8月安撫嶺南冼夫人,統一全國)

590年8月 — 604年8月
中國爵位
前任:
父親北周·隨國桓公
楊忠
北朝 · 北周上柱國、隨國公
568年—581年
封號停止
原因: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