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隋文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像
概要
姓名 杨坚
庙号 高祖
谥号 文皇帝
陵墓 泰陵
政权 隋朝
在世 (541-07-21)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604-08-13)(63歲)
在位 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
年号 开皇:西元581年2月-西元600年
仁寿:西元601年-西元604年
族裔 汉族

隋文帝杨坚(英語: Emperor Wen of Sui Yang Jian ),(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西元581年3月4日-西元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4年。

小字为那罗延(梵语,意为金刚不坏),鲜卑赐姓为普六茹,普六茹氏为其父杨忠西魏恭帝所赐[1]。掌权之后,下令“以前赐姓,皆复其旧”,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2]杨坚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全国。

生平经历

出生

杨坚于西魏大统七年六月十三癸丑夜(541年7月21日)生于冯翊般若寺[3],其父是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生母吕氏。其妻独孤皇后为北周时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女。其长女嫁北周宣帝(宇文贇)为后,地位显赫。杨坚在北周时曾官拜骠骑大将军,又封为大兴郡公,后袭父爵柱国,北周武帝时任随州刺史,参加过北周灭北齐之战

夺取政权

杨坚废北周静帝,自立为帝,改元开皇,建立隋朝。从他专政到称帝,前后不过10个月时间,“得国之易,无有如杨坚者”[4],杨坚之所以能这么快称帝,与北周末期军政大权迁移于汉人、受到汉族官员欢迎、北周府兵强大有关。[5]

5月9日,杨坚又暗中派人杀死介公宇文阐(年仅9岁),后表示大为震惊,发布死讯,隆重祭悼,葬于恭陵。同年,杨坚又杀宇文泰侄曾孙豳国公宇文洽、宇文洽叔父杞国公宇文椿及其诸子等。宇文椿弟天水郡公宇文众不聪明不大说话,杨坚一度视其为继任介国公人选,但最终仍杀宇文众及其诸子,而另找远支族人宇文洛继嗣。[6]

北防突厥

隋文帝在北防突厥隋与突厥之战)成功后,603年,隋朝击败占据漠北的达头可汗,次年,启民可汗称隋朝皇帝为圣人可汗,南迁的突厥部众成为隋朝的属国。隋文帝为归附的启民可汗率领的突厥人筑金河、定襄二城于河套[7]

统一全国

杨坚平定叛乱之后,统一天下的对手只剩下南方的陈朝和位于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开皇七年九月十九辛卯日(587年10月26日),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

陈朝的兵力非常薄弱,据估计,只有十万人。[8] 杨坚即位后,派贺若弼镇广陵、韩擒虎镇庐江,密谋灭陈。又派兵在陈国农时骚扰对方,纵火烧毁他们积蓄的粮食物资。开皇八年(588年),以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带领水军出永安,共五十一万八千大军,三路大军伐陈。八年十二月杨素沿长江击破陈的沿江守军,顺流而东。但因为施文卿、沉客卿等扣留告急文书,导致陈朝无法把大军从建康调出。

九月,贺若弼和韩擒虎攻下京口、姑苏。沿江守军望风而逃,在建康城外陈军主力与贺若弼、韩擒虎八千部队激战,由于陈军不能合力,被击破。

开皇九年正月二十甲申日(589年2月10日),陈将任忠韩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陈叔宝,陈朝亡。

不久,各地陈军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只有岭南地区受冼夫人保境据守。开皇十年(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天下一统。

西晋永嘉之乱(公元316年)以来,中原和江南地区政权分裂长达273年之久,至此隋文帝再造统一之局,并开创长达167年的隋唐盛世[9],直至安史之乱

政治作为

军政改革

政治方面,关陇集团的支持功不可没。汉人如郑译苏威高熲等名臣有助推动国策。杨坚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响民生,故命苏威等人编纂《开皇律》,修订刑律,订立国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减省刑罚,死刑只设绞、斩二等,以示隋朝对民之宽大。在澄清吏治方面,杨坚得国以来,励精图治,兼且天资刻薄,自不容贪污枉法之行为存在。杨坚命柳盛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者二百馀人,州县肃然。吏治之整肃,不仅上裕国库,下纾民困,隋高祖在位时之隆盛,此亦为要因。

军事上,隋文帝改变府兵制初设时,兵农分离情况。转变为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的“兵农合一”的制度。

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鑑于南北朝政区划分繁杂随意,地方行政交错溷乱,支出庞大,杨坚遂于开皇三年(583年),尽罢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使国家地方行政渐上轨道。诚如学者钱穆所言:开皇之治的成功,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是一个基本因素。据统计隋文帝时期朝廷开支减省三分之二,地方官府之开支减省四分之三,全国于行政之经费,大约是南北朝时期开支三分一而已。故隋国库之丰积,不无原因。

经济政策

经济上鑑于南北分裂达二百七十年之久,民生困苦,国库空虚,由以中原地区为盛。故自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军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隋文帝在位时代之富饶既非重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有关。此举既可增加赋税,又可稳定经济发展,且南朝士族亦渐由衰弱至于消逝。均田制能顺利推行,对前中期的经济发展收益甚大。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魏晋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于开皇五年(585年)下令实行大索貌阅。并接纳尚书左僕射高熲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结果查获没有户籍的百姓达165万余口,其中丁壮44.3万人,[10] 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

废九品中正制

另外,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是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蓝图。中书门下两省负责诏令的起草和封驳,尚书省负责政务的管理。尚书省又下设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科举制度

杨坚开了科举制度之先河,他即位后,废除了以前选官用的九品中正制,选官不问门第。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

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人口增长

人口在隋朝中前期大为增长,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全国户口462万户,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其中在开皇九年(589年)南下平陈增50.0万,此时的全国户口700多万,平均年增长226,708户。

晚年倾轧

隋文帝统治残暴及滥杀大臣、企图独裁天下,他慢慢被大臣疏远。文帝残暴专制,苛刻刑法,百姓惶恐。让“开皇盛世”大为失色。具体来说,功臣虞庆则史万岁等人先后被杀,刑罚也逐渐变得严苛无情,不复隋朝初建时的依法行事。

他也对几个儿子进行打压,如将三子杨俊软禁,将四子杨秀贬为庶人。文帝未有巩固太子的地位,并废长立幼,立杨广而废杨勇,而之后建立唐朝唐高祖李渊也同样犯下相同的错误,故之后修隋唐史者认为是隋朝败亡的重大原因。

废立太子

长子杨勇为人忠厚善良,但生活奢华,因而受杨坚厌恶,常告诫太子杨勇说:“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长久者。汝爲储后,当以俭约爲先,乃能奉承宗庙。”次子杨广(即隋炀帝)为人文采极高负有抱负,但善于作伪,在杨坚面前装得很朴素,所以受到杨坚喜爱而代其兄为太子。

604年8月13日,杨坚病逝于仁寿宫大宝殿(一说被太子杨广谋杀),享寿64岁,葬于泰陵(位于今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五泉乡双庙坡村,为皇帝杨坚与皇后独孤氏的合葬墓)。

历史评价

  • 隋朝作家李德林在《天命论》中描述隋文帝说:“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11]
  • 隋书·帝纪二》评:“虽未能臻于至治,亦足称近代之良主。然天性沉猜,素无学术,好为小数,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心竭辞。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又说他“唯妇言是用”、“喜怒不常,过于杀戮”。
  • 李延寿北史》中讚美隋文帝外相:「皇考美鬚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12]
  • 李延寿北史》评隋文帝君臣失和、晚年听信谗言与废嫡长子,种下隋朝祸根: 「而素无术业,不能尽下,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暨乎暮年,此风愈扇。又雅好瑞符,暗于大道。建彼维城,权侔京室,皆同帝制,靡所适从。听妒妇之言,惑邪臣之说,溺宠废嫡,託付失所。灭父子之道,开昆弟之隙,纵其寻斧,翦伐本根。坟土未乾,子孙继踵为戮,松檟纔列,天下已非隋有。惜哉!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文皇,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其不祀忽诸,未为不幸也。」
  •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鑑》评隋文帝一生的功与过:「高祖性严重,令行禁止,勤于政事。每旦听朝,日昃忘倦。虽啬于财,至于赏赐有功,即无所爱;将士战没,必加优赏,仍遣使者劳问其家。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令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之衣。天下化之,开皇、仁寿之间,丈夫率衣绢布,不服绫绮,装带不过铜铁骨角,无金玉之饰。故衣食滋殖,仓库盈溢。受禅之初,民户不满四百万,末年,逾八百九十万,独冀州已一百万户。然猜忌苛察,信受谗言,功臣故旧,无始终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敌,此其所短也。」[13]
  • 明朝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八月初一日(1374年9月7日),亲自前往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三皇、五帝、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一共十七位帝王[14],其中对隋文帝杨坚的祝文是:“惟隋高祖皇帝勤政不怠,赏功弗吝,节用安民,时称平治。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元璋以菲德荷天佑人助,君临天下,继承中国帝王正统,伏念列圣去世已远,神灵在天,万古长存,崇报之礼,多未举行,故于祭祀有阙。是用肇新庙宇于京师,列序圣像及历代开基帝王,每岁祀以春、秋仲月,永为常典。今礼奠之初,谨奉牲醴、庶品致祭,伏惟神鉴。尚享!”[15]

家庭

父母

兄弟姐妹

后妃

子女

视频

中国有三位帝王,世界最具影响力人物,隋文帝就在其中

一代帝王的隋文帝,为什么却只娶一人?

参考文献

  1. 《北史·本记·卷十一》:“魏恭帝赐姓普六茹氏,行同州事。”
  2. 《周书·卷八·帝纪第八》:诸改姓者,悉宜复旧。
  3. 《隋书·卷一·本纪第一》: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
  4. 参见岑仲勉,《隋唐史》(北京:中华书局,1982),页 2。
  5. 《中国史纲要》第四篇 隋至明朝,第244页
  6. 隋主潜害周静帝而为之举哀,葬于恭陵;以其族人洛为嗣。《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
  7. 启民上表陈谢曰:「大隋圣人可汗怜养百姓,如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染干如枯木更叶,枯骨更肉,千世万世,常为大隋典羊马也。」帝又遣赵仲卿为启民筑金河、定襄二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九
  8.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 第一章隋的建立与统一 第二节平陈之战,第9页
  9.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 第一章 第11页
  10.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二章,第13页
  11. 11.0 11.1 《杨坚得天下“其做法蕴藏大乱”》. 新浪网. [2006年12月7日] (中文(简体)‎). 
  12. 北史卷十一  隋本纪上第十一_北史(唐)李延寿撰_国学导航. www.guoxue123.com. [2018-02-01]. 
  13. 资治通鑑/卷180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8-02-02] (中文). 
  14. 根据《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简称《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二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八月初一日,亲自前往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从伏羲元世祖十七位帝王,这十七位帝王分别是:三皇(伏羲、炎帝、黄帝)、五帝(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三王(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隋文帝的塑像被撤出南京历代帝王庙,根据《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简称《明太祖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八记载:洪武二十一年春正月“戊午,遣官祀历代帝王。初,历代帝王庙五室祀,伏羲至元世祖凡十七帝。至是,去隋文帝,凡十六帝,为五室,中三室居三皇、五帝、三王如旧,最东一室则汉高祖、光武、唐太宗,最西一室则宋太祖、元世祖,从祀名臣凡四坛,东庑第一坛九人,风后、皋陶、龙、伯益、傅说、召公奭、召虎、张良、曹参,西庑第一坛九人,力牧、夔、伯夷、伊尹、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萧何、陈平,东庑第二坛十人,周勃、冯异、房玄龄、李靖、李晟、潘羙、岳飞、木华黎、博尔忽、伯颜,西庑第二坛九人,邓禹、诸葛亮、杜如晦、郭子仪、曹彬、韩世忠、张浚、博尔术、赤老温。”
  15. 来源于《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简称《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二的相关记载。

外部链接

隋文帝
中国·隋杨氏皇朝
出生于:541年7月21日 逝世於: 604年8月13日
統治者頭銜
新頭銜
隋朝建立
隋朝皇帝
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
繼任:
隋炀帝
杨广
前任:
北周静帝
宇文阐 (衍)
中国北方皇帝
581年-604年
前任:
陈后主陈叔宝
西梁后主萧琮 (名义)
中国南方皇帝
(587年10月废除西梁589年2月10日灭)

589年2月-604年8月
空缺期
原因: 五胡乱华, 衣冠南渡
前一位相同頭銜:
晋惠帝
司马衷
统一中国皇帝
(590年8月安抚岭南冼夫人,统一全国)

590年8月 — 604年8月
中國爵位
前任:
父亲北周·随国桓公
杨忠
北朝 · 北周上柱国、随国公
568年—581年
封号停止
原因: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