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布魯日 |
本名 布魯日 國家 比利時 面積1 • 市鎮 138.40 平方公里 (53.44 平方英里) 人口(2018年1月1日) • 總計 118,284人 • 密度 855人/平方公里 (2,214人/平方英里) |
布呂赫(荷蘭語:Brugge),也譯布魯日(法語:Bruges),位於比利時西北部,是西弗蘭德省省會和最大城市,人口117,224(2006年)。在歐洲也被譽為「北方的威尼斯」。[1]
目錄
城市歷史
起源
前羅馬的高盧時代所留下的人類活動痕跡非常少。公元一世紀時凱撒大帝征服門奈比(Menapii)後,建立了此地的第一個要塞以保護海岸免于海盜襲擊。公元四世紀時法蘭克人從高盧羅馬人手上奪取此地並以法蘭德斯國(Pagus Flandrensis)之名治理之。公元九世紀時由於維京人的襲擊,弗蘭德伯爵博杜安一世再次強化了要塞的建設;布呂赫和英格蘭以及斯堪地那維亞的貿易很快地又恢復進行。大約在此時首次出現了刻有布呂赫(Bryggia)之名的貨幣,這個名稱可能源自於挪威城市布呂根(Bryggen)。
黃金時代(十二至十五世紀)
布呂赫於1128年7月27日得到了設立城市的許可狀,也建了新的城牆及運河。大約自1050年起,泥沙逐漸淤積使得這個城市不再能直接臨北海,不過在1134年的一場暴風雨塑造出了一條天然海道可通往Zwin(今比利時沿海自然保護區)而達北海。這條新的海道延伸到臨海城市丹姆,它於是成為了布呂赫貿易的前哨站。
12世紀,隨著城市生活再度旺盛,在弗蘭德伯爵們的保護下,羊毛紡織業和布料貿易在此快速而安全地為布呂赫累積了財富。13世紀初,布呂赫已經成為法蘭德斯布料市場圈中的重要城市之一。城裡的企業家門甚至向外經濟殖民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羊毛生產領域。英格蘭的商人們帶來了諾曼底的穀物與加斯科涅的葡萄酒,漢薩同盟的船隻停滿了港口,新式的大木船得要排到丹姆和斯魯伊斯(Sluys)之間才有空間停放。1277年,從熱那亞來的第一艘商船駛進了布呂赫,自此布呂赫成為連接地中海與北海貿易的第一個商業殖民地。這個發展不只是打開了從累范特來的香料貿易,也促進了商務和財政技術的發展,並快速地為布呂赫的銀行業帶來大量資本。1309年證券交易所開張,在十四世紀時成為低地國家最先進的金融市場,而威尼斯人直到1314年來到布呂赫後才學得了這個金融市場技術。
不過如此的財富也造成了社會衝突,而在城市的許多地方掀起了嚴重的暴動。還好在1302年暴動的市民們加入了弗蘭德伯爵的行列對抗法國入侵,最後於7月11日在科爾特賴克(Kortrijk)的金馬刺之戰中取得勝利。今日在市集廣場上仍然可見暴動領袖揚·布雷德爾(Jan Breydel)和彼得·德·科寧克(Pieter de Coninck)的雕像。
14世紀,布呂赫布料貿易的重要性逐漸喪失。1384年來自勃根第的菲利普二世成為了弗蘭德伯爵,他在布魯塞爾、里耳以及布呂赫設立了他的宮殿,這為布呂赫從全歐洲吸引到了大量的藝術家、銀行家以及其他重要人士。布呂赫的主要活動逐漸轉變為銀行業、奢侈品交易以及文化中心。1376年於城堡廣場建了新的市政廳。
在此,新弗蘭德派以其油畫技巧馳名天下。世界上第一本印刷的英文書也是在布呂赫由威廉·卡克斯頓(William Caxton)印製。英王愛德華四世與理查三世都在此度過他們的放逐歲月。14世紀無疑地是布呂赫的黃金時代,人口高達約四萬六千人,這個數目直到19世紀都沒有再超越過。
16世紀至今
大約從1500年開始,連那條曾為布呂赫帶來繁榮的Zwin海道都開始淤積了,很快地布呂赫作為低地國經濟龍頭的地位就被安特衛普取代了。17世紀時,蕾絲產業終止了,布呂赫仍想方設法要恢復舊日榮光。1650年代時英王查理二世的行宮以及流亡時的行館都設在這裡。他們將舊的港灣設施現代化了,也建立了新的運河通往海岸,但是並不成功。布呂赫漸漸貧困了並從歐洲的舞台上淡出。喬治·羅登巴克(Georges Rodenbach)曾將這個沉睡的城市稱為「沉寂的布呂赫(Bruges-la-Morte)」,並出版了同名著作。該書引起了各國人士對布呂赫保存的文化和藝術寶藏的興趣。
19世紀下半葉,布呂赫成為世界第一批觀光勝地之一,吸引了富有的英國與法國觀光客。直到20世紀下半葉這個城市才開始漸漸找回過往的榮光。新港口澤布呂赫(Zeebrugge)建於1907年,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用來停放U型潛艇,1970年代至1980年代早期,澤布呂赫港口擴建成為了歐洲最重要的現代化港口之一。20世紀末,國際觀光業越來越蓬勃,在政府與市民的努力下,2000年布呂赫歷史中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布呂赫也爭取到了2002年歐洲文化之都的頭銜。
城區概述
布呂赫位於沿海造地與內陸沙地的交界處,海拔相當低,大約只高出海平面7.5米。其歷史城區的範圍由城牆劃定。城牆始建於1297年,並在17世紀初建起了一系列棱堡(bastion)。城牆長6800米,圍起了410公頃的區域。1275年起的規劃直到18世紀仍能適合城市發展,但在1782年至1784年間,一些防禦工事被拆除。在19世紀,城牆被改成散步場所,四座城門與一座防禦塔(defence tower)留了下來。城市核心部分的發展主要圍繞兩個中心:其一是伯爵城堡(Burg of the counts),一個16公頃的四方小島;其二是老城堡(Oude Burg)的商人住宅區。老城堡是12世紀時該城最初的發展中心。以前城牆的走向可由城內運河來看出。
布呂赫城區有大量交錯的小巷與一個接一個的廣場,其中以城堡廣場(Burg)和市集廣場(Grand-Place)尤為著名。前者原先的標誌性建築是聖多納廷主教座堂(the cathedral of Saint-Donatien,在1799年至1800年間被毀)與公爵住宅,之後被聖巴西略雙小堂取代。一千年來,城堡廣場一直被視為宗教與市政當局聯合的象徵,也是一些公共機構的所在地。而市集廣場上則以大會堂、鐘樓等居多,象徵城市自治。城市中心大多為富貴人家居住,勞動者聚集在外圍。
進入19世紀後,人口的增長帶來了綠地的分配。只有新劇場周圍的區域經過奧斯曼(Haussmann)式改建(始於1864年)。布呂赫市區部分的特色之一是運河,部分遵循天然河道,部分人工挖出。當地人稱之為「雷耶」(Reie,大約意為人工加固過的河道,類似於碼頭)。在布呂赫城牆內,也有一些綠地被保存下來,但最靠內陸的地方沒有。許多花園和公園都屬於宗教機構。
從中世紀到近現代,布呂赫的建築主要是磚造哥特式建築,以及一種獨特的被稱作「布呂赫跨度」(travée brugeoise)的建築風格。這一風格與德國北部的磚造哥特式相似(比如:杜伊斯堡(Doesburg)),但由於兩者發展的不同,一般區別劃分。此風格在16世紀早期便已成型,之後稍有變化,直到17世紀仍被使用,並成為19世紀重建時的主要靈感來源。
建築
宗教建築
教堂
- 聖多納廷主教座堂已毀,原址地下存有遺蹟
- 聖母教堂(Onze-Lieve-Vrouwekerk)最早在1089年作為教區教堂被記錄下來,其尖塔高達120米,是全歐洲最高的鐘樓。它保存着金羊毛騎士團1468年的完整徽章系列,以及米開朗基羅創作的《聖母瑪利亞與聖嬰》雕像。
- 聖血聖殿(Heilig-Bloedbasiliek)暨聖巴西略雙小堂,建於12世紀中葉,小堂下部還保持着羅馬式的內部,而上部則在19世紀被重建。1150年,十字軍戰士、弗蘭德伯爵阿爾薩斯的蒂耶德里克(Diederik van den Elzas)帶到布呂赫的基督聖血便珍藏於此。
- 原嘉都西會修女教堂(Carthusian Nuns Church)
其他建築
- 葡萄園皇家貝居安會院(Béguinage Princier de la Vigne)建於13世紀,其名意指法國國王肺力四世(Philippe le Bel)。其空間接合(spatial articulation)屬典型的中世紀風格,並帶有17世紀的晚期哥特風,自1927年起由本篤會使用。
- 上帝公館(Hôtels-Dieu,即敬老院)是城中一大特色,其中46所留存至今。它們為老年人而建,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帶有中央庭院,一種直面大街。其中最早的建於14世紀,如今被租給經濟來源有限的老年人們,依然符合當年建造的初衷。
- 教長宅(Prôosdye)
- 主教宮(Episcopal Palace)
世俗建築
- 布呂赫城牆
- 布呂赫鐘樓,又名「大廳鐘樓」,建於13世紀,高83米,象徵城市自治。(見下圖)
- 布呂赫市政廳(Stadhuus)大約建於1376-1386年,是低地國家最古老的市政廳之一。
- 原自由布呂赫領主住宅(Landhuus van 』t Brugse Vrije)有着複雜的歷史。在11世紀,此地是伯爵的住宅,但從14世紀起改為法院和市政部門。建築在16世紀早期被改建,又在18世紀時增加了一些部分。從1795年至1984年這裡仍是法院,而後則一直是市政部門。
- 原民事書記處(Civiele Griffie)
- 布呂赫音樂廳(Concertgebouw)
- 歐洲學院(College of Europe)
- 布呂赫市立美術學院(City Academy of Fine Arts)
- 布魯日省議會宮(Provinciaal Hof)
- 火藥塔(Poertoren)
- 愛之湖(Minnewater)
- 德潘里堪濟貧院(Almshuis De Pelikaan)
- 德浮士濟貧院(Almshuis De Vos)
- 麥勒納爾濟貧院(Almshuis Meulenaere)
- 聖若瑟濟貧院(Almshuis St.-Jozef)
- 阿倫茲庭院(Hof Arents)內存里克·普特(Rik Poot)創作的天啟騎士雕塑,以及波尼法爵橋(Bonifacius)
- 范·沃特夫里特庭院(Hof van Watervliet)
- 斯特拉福·亨德里克釀酒廠(Brouwerij Straffe Hendrik)
- 製革者之家(Tanner's House)
- 米橋(Meebrug)
- 皮爾登橋(Peerdenbrug)
- 羅森荷德碼頭(Rozenhoedkaal)
博物館
- 格羅寧格博物館(Groeningemuseum)是一座美術博物館
- 阿倫茲住宅(Arentshuis)
- 聖若望醫院梅姆林博物館
- 博泰里聖母醫院(O.L.V.-ter-Potterie)
- 布呂赫博物館(Bruggemuseum)含有12個分館
- 布呂赫博物館-考古(Bruggemuseum-Archeologie)
- 布呂赫博物館-鐘樓(Bruggemuseum-Belfort)
- 布呂赫博物館-自由布呂赫(Bruggemuseum-Brugse Vrije)
- 布呂赫博物館-根特門(Bruggemuseum-Gentpoort)
- 布呂赫博物館-赫澤勒(Bruggemuseum-Gezelle)紀念詩人吉多·赫澤勒
- 布呂赫博物館-格魯修斯(Bruggemuseum-Gruuthuse)
- 布呂赫博物館-庫勒維風車(Bruggemuseum-Koeleweimolen)
- 布呂赫博物館-聖母教堂(Bruggemuseum-Onthaalkerk O.L.V)
- 布呂赫博物館-聖讓住宅風車(Bruggemuseum-Sint-Janshuismolen)
- 布呂赫博物館-市政廳(Bruggemuseum-Stadhuis)
- 布呂赫博物館-民俗(Bruggemuseum-Volkskunde)
- 布呂赫博物館-燈塔(Bruggemuseum-Lantaarntoren)
- 巧克力故事(Choco-Story)一家巧克力博物館
- 布呂赫鑽石博物館(Diamantmuseum Brugge)
廣場和街道
- 城堡廣場(Burg)
- 市集廣場(Markt)
- 製革者廣場(Huidenvettersplein)
- 吉多·赫澤勒廣場(Guido Gezelleplein)以詩人吉多·赫澤勒名字命名
- 葡萄園廣場(Wijngaardplein)
- 堡壘廣場(Walplein)
- 西蒙·斯特芬廣場(Simon Stevinplein)以科學家西蒙·斯特芬名字命名
- 贊德廣場('t Zand)
- 魚市(Vis Markt)
- 盲驢街(Blinde Ezelstraat)
- 格魯修斯街(Gruuthusestraat)
- 聖靈街(Heilige-Geeststraat)
- 瑪麗亞街(Mariastraat)
- 葡萄園街(Wijngaardstraat)
- 沃利街(Wollestraat)
- 新根特道(Nieuwe Gentweg)
- 老城堡(Oude Burg)
布呂赫歷史中心
布呂赫歷史中心是典型的中世紀古城,保存着大量數世紀前的建築。早期哥特式建築已經成為城市特色的一個部分。作為以前歐洲的重要貿易中心和文化中心,布呂赫和世界上其他地方有文化上的聯繫,比如布呂赫與弗拉芒原始繪畫流派(Flemish Primitives)有着密切的關係。200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
外部鏈接
- Official Website
- VisitBruges.tv : online video of Bruges
- The Cathedral of Saint Saviour
- Photos of Bruges - Terra Galleria
- Photos of Bruges - Sonbaski[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