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教宗克勉三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教宗
雷定三世
Caelestinus PP. III
羅馬主教
來自 新浪博客 的圖片
當選 1191年4月10日
就任 1191年4月14日
卸任 1198年1月8日(在位6年269天)
前任 教宗額我略八世
繼任 教宗諾森三世
個人資料
本名 Giacinto Bobone
出生 約1106年
教宗國羅馬
逝世 1198年1月8日
教宗國羅馬
參見其他以雷定為名的教宗

教宗雷定三世拉丁語Caelestinus PP. III;約1106年-1198年1月8日)原名雅欽多·博博內(Giacinto Bobone),1191年4月10日當選羅馬主教(教宗),同年4月14日即位至1198年1月8日為止。[1]

概述

1191年他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加冕,亨利為此在之前割讓了圖斯庫盧姆。同年亨利六世在為妻子康斯坦絲皇后爭奪西西里王位時落敗,康斯坦絲被侄子西西里國王坦克雷迪俘虜,亨利六世向教宗抱怨此事,雷定三世以承認坦克雷迪為條件,並威脅如不照辦就對坦克雷迪施以絕罰,迫使坦克雷迪將康斯坦絲送到羅馬。雷定三世不希望神聖羅馬帝國和西西里王國聯合處於共主統治下,希望通過挾持康斯坦絲施壓亨利迫其就範,但神聖羅馬帝國士兵在教宗國邊境將康斯坦絲救走。

後來雷定三世以亨利六世囚禁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為由,幾乎對其施以絕罰。

他在死前不久辭去教宗並推薦若望·迪聖保洛總主教代任,但不被准許。

生平事跡

一、格肋孟三世教宗的譯名

格肋孟三世(Clemens III)教宗,又譯克勉三世、克肋孟三世、克萊孟三世、克雷芒三世、格來孟三世、克萊門特三世、克雷門三世、革利免三世等。

二、格肋孟三世教宗的簡介

格肋孟三世教宗是意大利羅馬人,公元1130年出生,原名斯科拉里(Scolari)。

亞歷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 1159~1181)擔任教宗時,先後任命他為樞機執事、樞機司鐸和樞機主教。

公元1187年,在哈丁戰役中,埃及阿尤布王朝蘇丹薩拉丁(Saladin,1137~1193)大敗十字軍,並俘獲耶路撒冷國王,額我略八世(Gregory VIII 1187)聽到消息後,立即在西歐組織十字軍,但因過分辛勞,於12月17日提早逝世,他於19日當選,繼位羅馬主教,天主教歷史上的第一七四任教宗。

格肋孟三世接任教宗時,正值耶路撒冷淪陷於穆斯林軍隊,登位後繼續號召西方諸侯組織第三次十字軍(1189~1192)。

公元1189年,他與相關國家英國國王亨利二世(Henry II 1154~1189)、法國國王腓力二世(法語:Philippe II 1180~1223)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 1155~1190 德王1152起)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腓特烈一世墜水而亡,英法意見不一,結果未能奪回聖地以取得預期勝利。

格肋孟三世教宗在任期間與神聖羅馬帝國腓特烈一世達成協議,平息半個世紀來的衝突,協議應許公民選舉裁判,長官由教宗提名;將教宗領地完全歸還教宗。

格肋孟三世上任時,樞機團人數貧乏,還不足二十。他通過公元1188年3月、1189年、1190年10月,三波的提拔,使樞機的人數超過三十。

三、時代背景

公元1186年德意志國王亨利六世(Henry VI 1191~1197 德王1169起)娶西西里已故國王羅傑二世(Roger II 1130~1154)之女為妻,有使意大利南部地區與德意志王國聯合之勢,於是格肋孟三世把西西里領地授予萊切(Lecce)伯爵坦克雷德(Tancred 西西里王1189~1194),以抵制這種趨勢。

公元1188年,格肋孟三世將蘇格蘭教會劃歸羅馬直轄,使之不在屬於蘇格蘭約克(York)主教管轄範圍。

四、同名「格肋孟三世」敵對教宗

敵對教宗格肋孟三世(Clement III 1080~1100)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Henry IV 1084~1106 德王1056起)為了對付聖額我略七世(St.Gregory VII 1073~1085)教宗而擁立的。他原是拉文那大主教,名叫吉伯特。由於他是敵對教宗沒有列入教宗名單,正統教宗繼續取名格肋孟三世。

五、在位時間

格肋孟三世教宗於公元1187年12月19日至1191年3月27日在位,任期三年多,任內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六、主要成就

1、與神聖羅馬帝國恢復和平,平息半個世紀來的不斷衝突。

2、為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基督徒爭取到一定的自由。

3、擴大樞機團,使樞機團活力倍增。

4、重組領地轄區以利地區之間的平衡。

譯名列表

參考文獻

  1. Pontiffs. Holy See.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9)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