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教宗本篤九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教宗
本篤九世
Benedictus PP. IX
羅馬主教
來自 新浪博客 的圖片
位於城外聖保祿大殿的教宗本篤九世圖像
就任 1. 1032年8月或9月
2. 1045年3月10日
3. 1047年10月
卸任 1. 1044年9月
2. 1045年5月1日(在位0年52天)
3. 1048年8月
前任 1. 教宗若望十九世
2. 教宗思維三世
3. 教宗克勉二世
繼任 1. 教宗思維三世
2. 教宗額我略六世
3. 教宗達甦二世
個人資料
本名 Theophylactus of Tusculum
出生 約1012年
(地點不詳)
逝世 1055年(43歲)
意大利格羅塔費拉塔
參見其他以本篤為名的教宗

教宗本篤九世拉丁語Benedictus PP. IX;1012年-1055年)本名圖斯庫盧姆的忒俄費拉克圖斯(Theophylactus of Tusculum)曾三度出任教宗,任期分別為1032年8月或9月-1044年9月、1045年3月10日-1045年5月1日和1047年10月-1048年8月。[1]

概述

他是唯一一名非連續連任過三次的教宗

一些來源指他12歲就當上教宗,有些更說是11歲。但根據《天主教百科全書》,則記載他是在約18或20歲當上教宗,原因是其出生日期不詳。無論如何,他都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宗之一。

本篤九世的一生極度放蕩。他在1036年被迫短暫離開羅馬,並尋求康拉德二世的協助使他回到羅馬。1044年1月他又再度被趕出羅馬,並在一段時間被認為是對立教宗,後來他在羅馬的勢力趕走了原來的教宗。1044年7月他又由於想結婚,而將他的教宗職務以650公斤黃金的代價賣給他的代父(也就是後來的額我略六世)。後來他又反悔想拿回他原來的職務。

本篤九世真正的逝世日期從來無法確定,有多種說法說他可能死於1055年、1065年或1085年。

生平事跡

一、本篤九世教宗的譯名

本篤九世(Benedict IX)教宗,又譯本尼狄克九世、本尼狄克特九世等。

二、本篤九世教宗的簡介

本篤九世教宗是意大利圖斯庫魯姆人,原名狄奧菲拉托(Theophylactus)。公元1046年因三位教宗對立,一律被廢黜後,離開羅馬。公元1047年格肋孟二世(Clement II 1046~1047)教宗駕崩,他又在羅馬出現,重新登上聖伯多祿寶座,成為天主教歷史上的第一五〇任教宗。公元1048年托斯卡納的波尼法爵奉亨利三世(Henry III 德王1039~1056;帝國皇帝1046~1056)之命,將本篤九世逐出羅馬。另立布里克森主教波普為教宗,稱達馬蘇二世(Damasus II 1048)。

三、歷史資料

公元104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在蘇特里(Sutri)召開宗教會議:宣布將西爾物斯德肋三世(Sylvester III 1045)、本篤九世(Benedict IX 1045)、額我略六世(Gregory VI 1045~1046)廢黜。另立薩克森人主教班貝格(Bamberg)的蘇伊格爾(蘇伊德吉、蘇伊德格爾Suidger)為新任教宗,取名格肋孟二世(Clement II 1046~1047)。

公元1047年格肋孟二世逝世後,本篤九世重返羅馬自行登位。

公元1048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派遣托斯卡納的波尼法爵將本篤九世逐出羅馬,另立達馬蘇二世為新任教宗。

四、時代背景

本篤九世教宗自公元1032上任至1048年最後一次被逐的十六年間,教宗職位自本篤九世——西爾物斯德肋三世——本篤九世——額我略六世——格肋孟二世——本篤九世——最終移給達馬蘇二世。這段時間教廷局勢非常震盪,教宗職位頻繁變動,教宗們自顧無暇 貢獻甚少。但教廷內部掀起了一股革新的強風,地方教會開始整頓紀律,各地建立隱修院,為以後教會的革新鋪墊了道路。

五、在位時間(第三任)

本篤九世教宗(第三任)於公元1047年11月8日至1048年7月17日在位,任期八月多,沒有明顯作為。

譯名列表

參考文獻

  1. Pontiffs. Holy See.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9)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