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象州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地處廣西中部、大瑤山西麓,西接興賓區,南靠武宣縣,東鄰金秀瑤族自治縣,北連柳州市鹿寨縣柳江區,介於東經109°25′-110°06′,北緯23°44′-24°18′之間,縣治象州鎮距廣西首府南寧市189公里。

象州縣行政區域總面積1898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末,下轄8個鎮、3個鄉,總人口367136人,其中常住人口292500人。2014年,該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1.29億元,比2013年增長11.1%。

象州縣地處山地丘陵區,西北部高土坡連綿,西南部為石灰岩群峰,中部是丘陵、崗地和平原相間交錯地帶;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季風區,季風特點顯著,降水比較集中,有雨季和旱季之分。

象州縣是清代「嶺南才子」、「兩粵宗師」鄭獻甫,現當代世界漫畫作家廖冰兄和廣西區政府原主席韋純束的家鄉,先後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中國長壽之鄉」等榮譽稱號。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目錄

歷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嶺南設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今縣境屬桂林郡。

漢初,今象州地屬南越。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象州境內置桂林縣,屬鬱林郡,為行政建置之始。

三國,今縣境地屬吳,鳳凰三年(274年),境內置武安縣、桂林縣,屬桂林郡。武安為桂林郡治。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武安更名武熙,改屬鬱林郡,今縣境有武熙,桂林2縣。東晉太興元年(318年)分鬱林郡設晉興郡,武熙縣、桂林縣屬晉興郡。

南朝宋、齊時,武熙縣改屬桂林郡,初為郡治,後遷往中溜,齊復將郡治遷回武熙。梁在今縣地置韶陽郡,領陽壽、武化、長風、淮陽4縣,陽壽(今縣城)為郡治。陳沿梁制。

隋開皇十二年(592年)置象州,在今縣境內設有淮陽、西寧、桂林3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淮陽改名陽寧。大業二年(606年)撤象州,今縣境置陽壽、桂林2縣,將陽寧併入陽壽,西寧併入桂林縣,改屬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重置象州,轄陽壽、西寧、桂林、武德、武仙5縣,州治陽壽(今縣城);今縣境置陽壽、西寧、桂林、武德、武化、長風6縣,其中武化、長風2縣屬晏州。貞觀十二年(638年)撤西寧併入武德,同年撤晏州,長風、武化2縣改屬象州,次年州治遷至武化。乾封元年(666年)撤桂林縣併入武仙縣,天寶元年(742年)象州改為象郡(又名象山郡),撤武德縣併入陽壽縣,郡轄4縣。乾元元年(758年)象郡改稱象州。大曆十一年(776年)撤長風縣併入武化縣,州治遷陽壽。從此至唐末象州轄陽壽、武化、武仙3縣,今縣境有陽壽、武化2縣。

五代十國,開平元年(907年)屬楚,南漢乾和九年(951年)屬南漢。象州轄陽壽、武化、武仙3縣,州治陽壽。

宋開寶四年(971年)象州歸宋,沿舊制。開寶七年增轄來賓縣。景德四年(1007年),升象州為防禦州。熙寧四年(1071年),撤銷武化縣併入陽壽縣。元祐元年(1086年)恢復武化縣,南宋時又撤銷。此後至宋末,象州轄陽壽、武仙、來賓3縣。今縣地為陽壽縣。景定三年(1262年),象州州治從陽壽遷至來賓縣之蓬萊洲。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象州歸元,設安撫司。十五年(1278年),改象州為路,治所從蓬萊洲遷回陽壽。大德年間(1297~1307年)復改為州,轄陽壽、來賓、武仙3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廖永忠攻下象州,象州屬明。次年撤銷陽壽縣歸併象州;改象州為散州,初轄武仙后無轄縣,屬柳州府。

清順治八年(1651年)春,孔有德略取柳州旁近諸州縣,象州歸清,建置沿明制。咸豐六年(1856年)大成國李文茂率部攻取象州,改象州為相州。咸豐十一年(1862年)清兵收復相州,復稱象州。

民國元年(1912年)象州改稱象縣,屬柳州府。二年(1913年)6月改屬柳江道。十五年(1926年)改屬柳慶區。十七年(1928年)屬柳江行政督察區。十九年(1930年)屬柳州民團區。二十三年(1944年)11月屬梧州行政監督區。二十五年(1936年)9月屬潯州行政監督區。三十一年(1942年)3月屬第二區(柳州)。三十六年(1947年)屬第三區(治蒼梧)。三十八年(1949年)解放前夕,屬第二區。

1949年11月29日,象縣解放,屬柳州專區。

1952年9月,象縣與武宣縣合併,改稱石龍縣,屬宜山專區,縣城暫設於武宣鎮,1953年6月遷至石龍鎮。

1958年宜山專區更名為柳州專區,石龍縣屬柳州專區。

1960年5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石龍縣更名象州縣。

1962年3月,復置武宣縣,象州縣城遷至象州鎮。

1971年柳州專區更名柳州地區,象州仍屬之。

2002年,撤消柳州地區,成立地級來賓市,象州縣屬來賓市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末,象州縣下轄8個鎮、3個鄉,即:象州鎮、運江鎮、寺村鎮、羅秀鎮、石龍鎮、大樂鎮、中平鎮、馬坪鎮、水晶鄉、百丈鄉、妙皇鄉。縣政府駐象州鎮金象路。

中國長壽之鄉

2016年1月11日,被譽為「中國泉都」的廣西象州縣被認證為第二屆「中國長壽之鄉」授牌儀式暨新聞發布會隆重舉行。目前,中國老年學會公布73個「中國長壽之鄉」,其中廣西有25個,占34.2%,數量居全國首位。

「象州縣是一個美麗宜居的好地方,也是2016年全國認證的首個『中國長壽之鄉』,同時也是全國首個溫涼泉長壽之鄉。」中國老年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寶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人的長壽與他所處的環境十分相關,在所有的長壽地區,地理環境裡都富含硒元素,象州人的長壽得益於大瑤山和養生溫涼泉。

象州縣委書記龍秀在致辭中說,「中國長壽之鄉」名片是象州寶貴的無形資產,今後象州將充分發揮這塊國字號金字招牌的巨大效應作用,宣傳象州,推介象州,發展象州,提升象州,大力發展富硒長壽產業,打響「富硒象州·長壽之鄉」的品牌,促進象州更好更快發展。

「如果說良好的生態、舒適宜人的氣候是人們長壽的必然條件,那麼獨特的溫泉、健康的生活方式,則是象州人長壽的靈丹妙藥,是象州百歲老人的養生秘訣。」象州縣縣長陳代軍介紹,象州榮膺「中國長壽之鄉」有其「長壽密碼」。

據了解,地處大瑤山西麓的象州既是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被譽為「世界十大思想家」、「東方三聖人」之一的六祖慧能的隱修地之一,也是清代著名教育家、「江南才子」「兩粵宗師」鄭獻甫和現當代漫畫大師、著名美術活動家廖冰兄的故鄉,全縣人口36萬,2014年末存活實足百歲及以上老人有44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1.98/10萬人,高出評審標準1.98個百分點。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象州縣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7.46歲,高出評審標準0.66歲。2014年末,象州縣60歲及以上老年人58233人,其中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10019人,占17.21%,高出評審標準3.21個百分點,屬于山地型中國長壽之鄉。

近年來,該縣將依託象州溫泉、涼泉旅遊資源,努力打造成全區健康、生態養老基地,在老年療養、老年用品、老年服務、養老地產、老年文化、老年出行、老年餐飲等七個方面做足做好養生養老產業文章,重點突出「六大產業」,即:休閒旅遊景區養生(養老)基地、生態休閒旅遊業養生(養老)房產業、養生(養老)醫療與健康管理業、養生(養老)文化教育產業、生態養生農業、養生(養老)用品製造業,不斷拓展生態休閒養生(養老)工作新領域,為象州「十三五」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開闢新的空間。

當前,象州擁有全區最大的養老基地,基本建成的一期設計床位1000張,二期按「醫、養、康」三位一體定位,以PPP模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建設、運營、管理。養老基地建成後,將夏天吸引南方的老人來養老泡涼泉,冬天吸引北方的老人來養老泡溫泉。

人口民族

2014年末,象州縣總人口367136人(常住人口292500人)。其中男性193188人,女性173948人。18歲以下73500人,18-35歲97814人,35-60歲137589人,60歲以上58233人。

截至2016年,象州縣境內共有壯族漢族苗族瑤族蒙古族回族彝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傣族黎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等18個民族。

交通運輸

象州縣對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內有國道209線、省道307線貫通,另有柳武高速公路過境。截至2014年,全縣管養公路里程863.3公里,11個鄉鎮全部通等級柏油路,112個行政村100%通等級公路,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或瀝青路),實現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100。

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國道209線、省道307線貫通全境,距柳州市68公里、距來賓市90公里、距南寧市265公里。過境的柳武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梧柳高速公路完成總投資額70%,賀州至巴馬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正加快推進。三條高速公路建成後,縣內11個鄉鎮20分鐘均可進入高速公路。象州港猛山作業區已開港運營,大藤峽水電站蓄水後,3000噸船舶從象州可直通粵港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象州縣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大瑤山西麓,西接興賓區,南靠武宣縣,東鄰金秀瑤族自治縣,北連柳州市鹿寨縣、柳江區,縣治象州鎮距廣西首府南寧市189公里;全縣總面積1898平方公里,介於東經109°25′-110°06′,北緯23°44′-24°18′之間。

象州縣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季風區,季風特點顯著,有雨季、旱季之分。因地處大瑤山西麓,受地形影響,降水相對偏少,屬桂中少雨中心地帶,既有春旱,亦多秋旱。年平均氣溫20.7℃,年平均降雨量1332.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6%。

地質構造

象州縣在大地構造上位於李四光所指「廣西山字型構造」前弧東翼內側,大瑤山復背斜的西部。構造線方向近於南北向,局部向東或向西偏轉。水晶—寺村一帶作北北西向;東部大樂—百丈一帶和西部馬坪—石龍一帶為北北東向。縣內褶皺簡單,斷裂較為發育。褶皺多為短軸背斜和向斜,局部具層間撓曲或揉皺。大小斷裂共20多條,大都屬高角度逆沖斷層、正斷層或平推斷層。所有褶皺和大部分斷裂皆為印支運動形成。其中象州—武宣大斷裂在泥盆紀和中新生代曾發生多次活動,系廣西著名控岩、控礦構造之一。

地形地貌

象州縣境內地貌呈多樣性與複雜性。具體可劃分為4大類型:(一)侵蝕構造地貌,分布於柳江以東各鄉、鎮,由地殼上升、流水強烈侵蝕切割而成。根據海拔高度和地貌形態的差異,分為中低山陡坡地貌和低山丘陵地貌。(二)剝蝕堆積地貌,柳江以東各鄉鎮均有分布,面積較廣。按剝蝕堆積性質和地貌特徵,分為丘陵平原一平原丘陵地貌和傾斜山前平原地貌。(三)侵蝕堆積地貌,主要分布於運江及其支流寺鎮河、落脈河(金秀河)、下臘河中上游、妙皇河中下游、高龍河中下游以及柳江象州鎮河段兩岸,由第四紀不同時期的河漫灘堆積物構成。(四)岩溶侵蝕構造地貌,分布於柳江以西廣大地區,系由上泥盆統、石炭系和少量二疊系的石灰岩、白雲質灰岩、白雲岩、含燧石灰岩、硅質岩、含錳灰岩和泥質灰岩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侵蝕、溶蝕作用下形成的地貌類型。其發育程度與構造(特別是斷裂)關係密切。

氣候

象州縣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季風區,季風特點顯著,光、熱、水基本同季。降水比較集中,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因地處大瑤山西簏,受地形影響,降水相對偏少,屬桂中少雨中心地帶,既有春旱,亦多秋旱。以旬平均氣溫來劃分四個季節,旬平均氣溫22.0℃為夏季,10.0~22.0℃為春季、秋季。四季劃分,每年3月1日至4月23日為春季,歷時54天;4月24日至10月14日為夏季,歷時174天;10月15日至12月20日為秋季,歷時67天;12月21日至次年2月28日為冬季,歷時70天;夏天無酷署,冬短少嚴寒,但有時有霜雪可見。

春季

冬季風過渡到夏季風時期。天氣多變,氣溫回升,濕度猛增。若受北方冷空氣南下影響,形成連綿陰雨影響早稻播種的「爛秧天氣」。春季陰雨天多,日照偏少,陰天占一半多,雨天占三分之一,但雨量不大,且雨季往往至春末4月中、下旬方開始,故常出現春旱。大風、冰雹也時有出現,釀成災害。

夏季

盛行暖濕氣流,多偏南風。前期大、暴雨常見;後期多降陣雨、雷雨。6~7月若受高空低渦影響或熱帶風暴影響,出現連續性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造成洪澇;若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長期控制,天氣晴朗少雲,造成夏旱。整個夏季降水集中,熱量充沛,光照時間長,植物生長極為茂盛,亦是出現雷雨和大風最多的季節。

秋季

秋季是夏季風向冬季風過渡季節,替換過程較春季快。8月仍受熱帶天氣系統及高空槽影響,降雨較多,9-10月多為高壓控制,雨季很快結束,乾燥少雨,常形成秋旱。若遇北方較強冷空氣南侵,形成「寒露風」天氣,影響晚稻抽穗揚花。個別年份入秋後仍出現連續大雨、暴雨,造成洪澇。

冬季

盛行寒冷大陸性氣團,且不斷受北方冷空氣侵襲。當冷空氣強大時,形成寒潮性降溫,往往產生平流型和輻射型低溫霜凍,危害越冬作物。冷高壓出海後常出現回流陰雨天氣,一般7-10天有一次冷空氣南下影響縣境。12-1月多霜凍天氣,2月份偶爾亦出現降雪或冰凍天氣。

1991~2005年。年平均氣溫20.8℃;比北面、西北面相鄰的鹿寨、柳江兩縣高0.2-0.3℃,比南鄰的武宣縣低0.6℃,比瑤山的金秀縣高2.9℃。

1月最冷,平均氣溫10.9℃,7月份為最熱,平均最高氣溫為28.4℃;3~11月平均氣溫15℃以上,其中,4~10月平均氣溫15℃。

歷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8.7℃,出現在1995年7月31日。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6℃,出現於1999年12月23日。

水文

象州縣內河流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一級支流——柳江自北向南流運江、象州、馬坪、石龍4鄉、鎮,於縣西南端匯合自西北而來的紅水河,形成黔江流入武宣縣。受構造線和地形面的影響,形成「江河曲似九迴腸」的彎曲河道。而大瑤山發育的河流則受穹隆地形影響,水系呈放射狀向四周輻射。因縣域地勢周高中低,形成聚水盆地,12條主幹河流呈樹枝狀向湖盆中央輻聚,注入柳江。唯青凌河向西南注入紅水河。全縣河網長度達1131.80公里,密度為0.5413公里每平方公里。

土壤

象州縣境內土壤可分為5個土類,13個亞類,39個土屬,93個土種。紅壤是分布最廣的土類,包括耕型第四紀紅土紅壤、耕型砂岩紅壤、耕型頁岩紅壤、耕型砂頁岩紅壤等10個土屬;紅壤土、薄沙紅泥土、紅粘土、紅沙土等21個土種。廣泛分布於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帶。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象州縣水資源多年平均值為1185.67億立方米,本土固有的水資源(降水徑流、地下水)14.74億立方米。可利用水量:縣內地表水資源(不含紅水河、柳江入流水資源)多年平均可利用量為24.3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多年平均可利用量為2.11億立方米,地表、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利用量為26.44億立方米。當P(頻率)=50%時,可利用量為10.76億立方米;P75%為9.16立方米;P=90%為7.85億立方米;P=95%為5.93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象州縣境內探明的主要礦藏有重晶石等10多種,其中重晶石儲量最多,截至2010年,已探明儲量達3000多萬噸,占廣西已探明儲量的55.7%。

植物資源

象州縣境內主要樹木有64科257種,常見藥用植物有柴胡桔梗天冬金銀花青蒿山楂黑草半夏大青葉金錢草魚腥草雞血藤黃精白芨何首烏血見愁七葉一枝花上山虎金果欖九龍藤麥冬夏枯草等等。

動物資源

魚類:烏草黑草烏鯉江鯽鯉三角鯉斑魚花邊岩魚青衣香欖油魚劍魚鰱魚鱸魚鱖魚黃鵑白鱔竹魚鯪魚草帽魚等。

爬行類:蜥蜴壁虎山瑞。蛇類主要有南蛇金包鐵銀包鐵眼鏡王蛇(過山風)、眼鏡蛇(扁頭風)、三索線、百步蛇草花蛇青竹蛇、蟒(琴蛇)、火蛇等。

鳥類:鷓鴣斑鳩烏鴉鷂鷹麻雀貓頭鷹山雞布穀鳥(杜鵑鳥)、鵪鶉了哥打魚鳥田間鳥毛雞喜鵲水鴨水雞燕子畫眉白鷳啄木鳥八哥等。

哺乳類:山豬、鬣羚(山羊)、鹿(獐子)、赤麂(黃麂)、穿山甲、狐狸、狼、貉(白尾狗)、豹貓(抓雞虎)、香貓、豺狗、林麝(麝香)、果子狸、豪豬(箭豬)、聾豬、鼬獾(旱獺)、水獺、黃鼬(黃鼠狼)、野兔、田螺狗、獼猴、白額、毛冠鹿、河麂、小靈貓、大靈貓等。

節肢動物:昆蟲有蜻蜓、黃蜂、蜜蜂、蟋蟀、螞蟻、螳螂、烏蜂、罐子王、蟬、蝴蝶、蜘蛛、蠍、蜈蚣等。水中甲殼類有:螃蟹、蝦。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象州縣實現生產總值(GDP)91.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3年增長1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52億元,比2013年增長1.0%;第二產業增加值44.57億元,增長15.4%,其中建築業8.89億元,增長12.1%;第三產業增加值20.2億元,增長16.1%。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9.1%、48.8%和22.1%,與2013年產業結構相比,一產業減少3.8個百分點,二產業增加1.9個百分點,三產業增加1.9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8%、68%和29.2%,其中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8.1%;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力分別為0.3%、7.6%和3.2%,工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力6.5%。

社會和諧、經濟發展。象州縣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大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城建塑縣、文化旅遊興縣」戰略,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縣工業園區是全區縣級規模最大的A類產業園區,列為全區30個產城互動示範園區之一。我縣是廣西唯一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全國試點縣,在全區率先實現整鄉頒證;成為全區唯一縣、鎮兩級同時獲批實施新型城鎮化試點的縣份。先後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全國科普示範縣、中國最適宜粵商投資地區、西部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等榮譽稱號。

象州這座千年古郡,正煥發生機,加速騰飛。

第一產業

2014年,象州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6.5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3年增長1.0%。其中,種植業增加值13.20億元,比2013年下降0.3%;林業增加值3.4億元,下降0.4%;畜牧業增加值9.09億元,增長3%;漁業增加值0.84億元,增長7.1%。糧食總產量19.05噸,比2013年下降0.4%。早稻產量9.66噸,下降5.6%;晚稻產量7.65噸,增長7.4%。

2014年,象州縣穀物產量18.49噸,比2013年下降0.2%;糖料蔗產量162.64萬噸,下降5.9%;蔬菜產量14.55萬噸,增長6%;水果產量6.53萬噸,增長6.4%;油料增長6.3%。豬牛羊禽肉總產量1.89萬噸,比2013年下降1.0%;其中豬肉產量1.21萬噸,增長2.4%。活家禽出欄295.7萬隻,下降4.3%;生豬出欄16.17萬頭,增長2.5%。年末生豬存欄11.41萬頭,同比增長3.7%。全年禽蛋產量800噸,下降5.4%;蠶繭產量3.39萬噸,增長3.4%。水產品產量1.18萬噸,比2013年增長7.1%。

第二產業

2014年,象州縣實現工業總產值98.36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6.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1.07億元,同比增長17.2;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7.28億元,同比增長5.3%;工業銷售值96.55億元,規模以上的工業銷售產值89.26億元,同比下降19.2%,規模以下的工業銷售產值7.28億元,同比下降19.2%;工業增加值36.37億元,同比增長16.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65億元,同比增長18%。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2.73億元,同比增長3.8;輕工業總產值54.05億元,輕工業銷售產值52.85億元,輕工業增加值18.60億元,重工業總產值37.02億元,重工業銷售產值36.41億元,重工業增加值15億元。中型企業總產值23.85億元,小型企業總產值67.22億元,國有企業總產值1.66億元,私營企業總產值57.71億元,外商投資企業總產值7.81億元。

第三產業

2014年,象州縣金融企業累計為縣域企業融資13億元。全年全縣按銷售類型分:批發業銷售額10.61億元,比2013年增長5.8%,零售業銷售額21.78億元,增長19.9%,住宿業營業額0.59億元,增長11.8%,餐飲業營業額2.98億元,增長12.1%。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38億元,比2013年增長11.2%。全縣接待遊客203萬人次,旅遊收入12億元。全縣公路客貨周轉量7.94億噸公里,比2013年增長9.0%;水路周轉量7.24億噸公里,增長13.8%;郵政業務總量0.14億元,增長20.3%;電信業務總量1.82億元,增長16.4%。2014年末,象州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68.90億元,比2013年增長14.7%;各項貸款餘額42.05億元,增長16.5%。

社會事業

文化體育

2014年,象州縣獲區級文化集體獎項共6個,市級文化集體獎8個,市級文化個人獎6個;國家級體育獎項1個、區級體育集體獎項共4個、市級體育集體獎9個、個人獎2個。5月,累計投入資金共507.2萬元,縣城建成一個體育休閒公園,一個中型全民健身中心,一條健身步道;各鄉鎮基本建成一個鄉鎮體育健身中心、一個文體活動室、一條健身步道;95%的行政村建成一個燈光籃球場、一個文體活動室、一條健身步道和兩張乒乓球桌;人均運動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縣級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及鄉鎮文化站共接待人館(站)群眾120萬人。總共普查全縣體育場地604個。

教育事業

概況:2014年,象州縣小學人學率達100%,初中階段入學率100%,殘疾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88%;小學生輟學率為0,初中生輟學率為1.69%;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為100%,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為94.2%。象州縣全縣教育按照人口分布情況:每萬人口擁有幼兒園幼兒307人,小學生596人,普通初中生272人,普通高中生117人。2014年,全縣高考一、二、三本上線人數分別為14,376,317,本科上線率達到49.09。

學前教育:2014年,象州縣有幼兒園168所498個班,入園人數7007人,在園幼兒數12590人,其中,教育部門辦獨立設置幼兒園12所(含小學附設的幼兒園)在園人數2370人;民辦幼兒園156所,在園(班)人數10220人。幼兒園教職工總人數1090人,學校占地面積107287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64529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築面積5.78平方米;圖書室1235平方米。庫存圖書32023冊。

小學教育:2014年,象州縣有村完小以上公立小學65所,教學點42個,在校學生數21652人,其中女生10508人,小學學齡兒童人學率100%。全縣小學有教職工1456人,其中專任教師1337人,行政人員26人,教輔人員23人,工勤人員30人,師生比1:16.19。小學專任教師中具有小學中的中學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職稱的23人,小學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職稱的888人,具有小學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職稱的353人;具有本科畢業學歷的491人,專科畢業學歷的567人,高中階段畢業319人,教師學歷合格率100。

中學教育:2014年,象州縣有普通初級中學11所,普通高中2所。初中有27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數9895人,當年招生人數3341人,當年畢業學生人數3302人。高中有7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數4254人,當年招生1511人,當年畢業學生人數1429人。全縣普通中學共有教職工1157人。學校占地面積504906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築面積132149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築面積13.36平方米,體育運動場面積83742平方米,綠化用地面積187812平方米。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47799平方米,行政辦公用房5924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7795.88萬元。

特殊教育:2014年,象州縣有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數35人,其中小學階段35人。當年招生人數1人。全校共有教職工14人,其中專任教師10人,行政人員2人,工勤人員2人。學校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210平方米;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2126平方米。行政辦公用房120平方米,庫存圖書1200冊。

醫療衛生

2014年,象州縣共有醫療衛生保健機構173所,其中縣直6所,即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皮膚性病防治站。鄉鎮衛生院11所,學校衛生室16個,廠、礦衛生室1個,計劃生育服務站10個,個體診所91個,村衛生所139個。衛生服務覆蓋面達98%以上。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98萬人,同比2013年增長51.3%。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22萬人,同比增長179.5%。新型農村合醫療參保人數31.53萬人,同比上升1.4%。

2014年,象州縣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範化電子建檔31.8萬份,建檔率達109.97;高血壓規範管理1.17萬人,規範管理率74.54;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4071人,規範管理率96.92;將排查發現的1015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全部納入管理範圍。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社會保障

2015年末,象州縣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3340人,企業離退休人員5601人;基礎養老金髮放率達100%,年末城鎮登記失業920人,失業率3.78%。民政養老園區基本建成。各類社會福利院1個,床位60張;社區服務設施11個,覆蓋率100%;各類福利院收養80人;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148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1538人;籌集社會資金17萬元。1700套教師保障性住房、縣人民醫院業務綜合樓、縣民族博物館等一批工程建築投入使用。

特色節慶

春、秋社日

象州縣民間信仰社王,以立春起按日推算「五戊」為春社日;以立秋起滿「五戊」為秋社日。春社日,人們集資買豬,備辦供品,祭祀社王,祈求一年風調雨順收成好,人畜平安。秋社日供奉社王,意為感謝「神靈保佑」,賜給好年成,亦有慶祝豐收年之意。

牛魂節

相傳每年農曆四月八日為牛王誕辰,稱「牛魂節」,人們為感激牛在農業生產中所立下的汗馬功勞,慰勞耕牛而形成。這一天,讓耕牛全部休息,一大早小孩即放牛出欄,把它牽到綠草如茵的山坡或田邊吃嫩草,有的還煮雞蛋甜酒及糯米飯餵給牛吃。人們習慣於這一天用黑飯葉(楓香葉)煎水,蒸煮成黑亮噴香的黑糯飯摻糖吃,家家戶戶於門前插黑飯葉,有的殺雞宰鴨以示慶賀。

中元節

每年農曆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相傳死去的祖先於這天要回家探視,各家各戶均殺雞宰鴨備酒供迎祖先。嫁出門的女兒回娘家燒化冥紙做的寒衣、紙幣,家人要給祖先燒化紙錢,以示讓祖先於陰間有吃有穿有錢用。晚上還要到野外潑水飯、燒化紙錢給無人供奉的「孤魂野鬼」,以祈求平安,叫「施幽」。

冬至

冬至這天,象州縣各家各戶均殺豬宰雞,做湯圓、糍粑,一為慶賀當年年景好;二為祈求來年繼續交好運,素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冬至期間,氣候乾燥,是醃製臘肉及各類肉脯的好季節,故各家屋檐前向陽處,常常掛滿肉脯、臘肉、臘腸。

地方文化

方言俚語

象州縣內流行的語言,大致可分為壯話與官話(漢語方言)兩種。以操壯話者最多,約占全縣人口數的60%,多數居住在鄉村;其次為官話,約占全縣人口的30%,大部分居住在圩鎮,亦有部分雜居於鄉村。此外尚有石龍、象州等地客家人聚居的村莊,居民均操麻戒話(客家話);石龍、象州、運江一帶沿柳江河居住的居民,有少量操白話(粵語)。其中,不論操何種語言的居民,一般均能以漢語方言會話,故讀書、教學、交際均通用漢語方言,其它語言形式僅限於相同語言之間的民間交往使用。

民間藝術

戲劇

1.師公戲(壯戲) 師公戲主要流行於象州縣中平、百丈、羅秀、馬坪等壯族及壯漢族雜居的鄉村。1985年,國家文化部舞蹈研究所和廣西戲劇研究室派員到中平鄉進行對師公戲錄像、錄音。到1988年,縣文化部門已搜集整理師公戲鑼鼓牌11個。其劇目有《甘五娘》、《魯班》、《農婆》、《五海》、《楊文廣》、《山伯與英台》、《土地掃壇》、《韋察院》。

2.桂劇 桂劇在清代光緒年間傳入象州。當時象州只有「玩子館」(坐唱)後鎮人聶朝賓聘湖南蔣福林為師傅,傳授桂劇,組成「同樂堂」。解放後,各鄉鎮普遍建立業餘桂劇團,演出劇目有《薛剛反唐》、《甘露寺》、《鳳儀亭》、《拾玉鐲》、《梨花斬子》等。20世紀90年代起,農村業餘劇團均棄習桂劇而學彩調。

3.彩調 彩調是象州縣最流行的地方劇種,特別在農村。彩調原來叫「調子」或「採茶」,也有叫「花燈」或「那嗬嗨」的。彩調唱腔接近民歌,表演形式新鮮活潑,表演程式簡單,對場地要求不高。象州縣內專業、業餘藝術表演團體,幾乎每隊都會演彩調。

舞蹈

象州縣內民間舞蹈可分為2種類型:一類為祭祀舞蹈,如師公跳神儀式的《土地掃壇舞》、《社王朝陽舞》、《灶王舞》、《白馬、北府舞》、《三獻罷壇舞》等;另一類為仿百獸形象生活舞蹈,如節日喜慶表演的《瑞獅舞》、《彩龍舞》、《草龍舞》、《春牛舞》等。

民歌

象州縣內民歌以語言形式大體可分為「歡」與「山歌」兩種類型。以壯語演唱的叫「歡」,流行於壯族地區。以體裁劃分,有敘事歡、勒腳歡、長詩等;以文字結構劃分,有5字歡、7字歡;以句式分,有5言2句、5言4句、5言6句、5言不定句及7言4句、7言6句、7言8句、7言不定句;以內容分則更多,如時政歌、情歌、苦情歌、勞動歌等;以曲調又可分為東部歡與西部歡。以漢語演唱的叫「歌」,形式一般為方整式7言4句,部分句首為3字起頭,但絕不會有3、5、7等奇數句形式出現。所唱內容大致與壯歡相同,有情歌、散歌、敘事歌等;按曲調可分為東部山歌與西部山歌。

名優特產

象州米粉

象州米粉(另有紅米粉,象州紅米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是採用「廣西壯族自治區無公害稻穀生產基地」——象州優質大米,經特別秘方及獨特的手工藝製作而成的食品,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

南瓜餅

南瓜餅是一種風味甜點,製作方法:將南瓜去皮洗淨切片,上籠蒸酥,乘熱加糯米粉、奶粉、白砂糖、豬油、拌勻、揉和成南瓜餅皮坯,然後將豆沙搓成圓的餡心,取南瓜餅坯搓包上餡,壓成圓餅。

象州柴胡

象州柴胡,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性微寒,具有退熱升淚、解郁調經的功效。縣境內各鄉鎮的低山矮丘均有出產。

粉葛

粉葛,藥名葛根,一年生草本植物,味甘性涼,具有生津止渴,解飢退熱之功效。

旅遊景點

大梭峽谷

大梭峽谷位於象州縣妙皇鄉大梭村,距離縣城25公里;景區由大沖、福金、橫山三條峽谷組成,總面積約91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1]

鄭小谷故居

鄭小谷故居位於象州縣寺村鎮白齊村,是象州縣境內一座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址。1801-1872年晚清被譽為「兩粵宗師」進士鄭獻甫曾在該宅居住。

古象溫泉度假村

古象溫泉度假村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占地400畝。主要有大型景觀湖、溫泉度假酒店、獨立式酒店、餐飲會議中心、大型溫泉露天洗浴中心、網球場及燒烤場等設施、景點。

運江古鎮

運江古鎮位於象州縣北部,是一個河中之島上的古鎮。鎮上主街整條街都整齊地鋪着青石板,街道走勢由北向南,全長300米,寬約4米。大街兩側的房屋以騎樓式嶺南建築為主,多為二層騎樓,一樓為鋪,二樓為居,前為店,後為廚。 [2]

雷山寺

雷山寺位於象州縣百丈鄉西北部雷山上的雷山寺,始建於公元631年。寺側後是一口名叫「米泉」的清泉。

九龍湖

九龍湖景區位於象州縣與武宣縣交界處,是桂中地區最大的人工湖,也是桂中地區較有名的湖泊型自然風景區。 [3]

羅秀鎮納祿村

羅秀鎮納祿村是明代朱氏皇族後裔的遷徙定居之地,也來賓市唯一一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古村落。村中保存的明古居建築共24座,69間,全廣西少有。2016年,納祿村被評為自治區三星級鄉村旅遊區。目前,納祿村正力圖打造成為「生態休閒農業+傳統精品文化+星級鄉村旅遊區」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區,申報自治區級休閒農業核心示範區和四星級鄉村旅遊區。[4]

視頻

廣西象州一分鐘精彩宣傳片在央視發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