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色丁礼天主教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加色丁礼天主教会 |
中文名: 加色丁礼天主教会 外文名:英语Chaldean Catholic Church、 拉丁语:Chaldaeorum ecclesiam catholicam) 是罗马天主教的一部分, 为加色丁或东叙利亚礼拜仪式 传统的一个分支,是 东仪天主教会的22个成员之一 |
加色丁礼天主教会(英语:Chaldean Catholic Church;拉丁語:Chaldaeorum ecclesiam catholicam;ܥܕܬܐ ܟܠܕܝܬܐ ܩܬܘܠܝܩܝܬܐ ʿītha kaldetha qāthuliqetha)是罗马天主教会的一部分,为加色丁或东叙利亚礼拜仪式传统的一个分支,是东仪天主教会的22个成员之一。该教会是完全与罗马教宗共融的,直属罗马教廷。现任加色丁礼天主教巴比伦宗主教为类斯·辣法厄尔一世·萨科。
目录
历史
古老加色丁礼教会历史与东方教会息息相关。东方教会发展于一世纪到三世纪的亚述,并採行叙利亚语为其仪式语言,最后随著商旅路线传教而产生各个分支。
1553年东方教会的部分信徒在西默盎八世‧若望‧苏拉卡的带领下与罗马天主教建立共融关係。首先他们被称为亚述与摩苏尔教会。在之后因为与被视为迦勒底人的后裔而又被改称为加色丁礼天主教,虽然在今日的研究中没有证据证明他们与之有关。[1]
在遭遇帖木儿的侵袭,导致约1,400人和数个主教被杀后。东方教会向东发展,并在唐朝时传教至中国。另外,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迪亚巴克尔、沙赫普尔和摩苏尔之间的一个三角地区中,[2]:55该教会信徒大幅减少。
1552年代
直到1552年为止,宗主教由世袭所继承的方式,受到当时数名管理迪亚巴克尔和沙赫普尔地区的主教所异议。而他们也对选出的西默盎八世‧若望‧苏拉卡宗主教有一定的敌视。因此,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宗主教权力,所以他决定前往罗马见当时的教宗儒略三世。教会并与天主教会共融,及在1553年他被获任为加色丁礼天主教会首任宗主教,名为西默盎八世。及他授予摩苏尔及亚述宗主教的头衔,但很快又改为加色丁礼宗主教。
后来,他在同一年回到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并且在迪亚巴克尔建立该教会教座。但在之前已经有一些宗主教的党羽,在亚勒辜须被处死。他并祝圣五名总主教,以帮助管理教会。因此,教会正式开始新的层次。而同时东正教的影响力也由迪亚巴克尔快速向东发展。而它在很多地方已经固定了其影响力,它与东方亚述教会大公牧首教座康纳克的距离也非常远。
尔后苏拉卡的继承者与则教廷的关係又渐渐地疏远了。最后一任教宗任命的宗主教在1600年去世,到了1692年加色丁礼和教廷的关係正式决裂,教会改宗进了东方亚述教会。
1672年后
1672年,加色丁礼正教会的迪亚巴克尔总主教若瑟一世,决定脱离亚勒辜须宗主教的管理,并改宗天主教。1681年,教廷正式任命他为宗主教,号称失去其教座的宗主教(英语:patriarch of the Chaldeans deprived of its patriarch)。
而在他之后的四名宗主教也以「若瑟」为其宗主教的头衔。但他们都有非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在初期,他们需要决定是否保持教会的传统,当时他们则以法律上的角度来决定。另外,在之后奥斯曼帝国对该教会收税款,使教会造成财政上的困难。儘管如此,其影响力已扩展至教会最初的发源地迪亚巴克尔和马尔丁,并向著摩苏尔发展。在1830年代,东方亚述教会更一度与天主教共融,而加色丁礼天主教会也同时与亚勒辜须牧首合併。
共融时期
东方亚述教会更于1610年至1617年之间的短暂时间中,与天主教交流。及于1771年,Eliya Denkha牧首与天主教签署信仰宣誓文件。但没有正式建立共融的关係。在Eliya denkha去世后,其两名堂亲争夺牧首地位的继承权。其中的Eliya Isho-Yab's获得教廷承认但是否认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另一位Yohannan Hormizd虽不受教庭承认,却以天主教徒自称 。 在1804年Eliya Isho-Yab's死后,Yohannan Hormizd仍然管理唯一的亚勒辜须。因此,有两个牧首教区与罗马教廷共融。其中一个是较大的城市亚勒辜须和由Joseph V Augustine Hindi宗主教牧养的迪亚巴克尔。但是教廷没有在两位候选人之间选择新任的宗主教。虽然如此,若瑟五世仍然在1811年至1827年閒,实际管理该教会。当若瑟五世在1827年死后不久的1830年,教廷并将两个牧首教区亚勒辜须和迪亚巴克尔合併管理。
另一方面,由西默盎派所领导的教会则仍然保持独立的管理,没有与天主教共融。它的教座设立在今天土耳其的康纳克,而它就是发展至今天的东方亚述教会,它并被视为东方基督教会的其中一个分支。[3]
十九世纪
而该教会在之后的时间,都受到不同情度的迫害。例如:在1838年,在Rabban Hormizd修道院和亚勒辜须镇遭到库德人的严重袭击,造成数百名叙利亚藉基督徒死亡。[4]:32及后,于1843年,库德人开始得到大量的金钱,因为他们可以在基督徒所居住的村庄内,杀害那些拒绝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他们杀死过万名基督徒,并破坏了Rabban Hormizd修道院壁画。[2]:298.
于1846年,奥斯曼帝国正式承认加色丁礼教会为,该国合法宗教团体米利特。[5] 该教会在19世纪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宗主教Joseph VI Audo。他更和教宗庇护九世发生衝突,而主因是他试图扩展该教会在印度的叙利亚-玛拉巴礼天主教会的影响力。
早在20世纪,俄罗斯正教会的传教士已经在北亚述地区设立两个教区。这些信徒认为俄罗斯保护他们,相比英国和法国更好。[4]:36因为在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希望俄罗斯的支持可以从而反抗奥斯曼帝国。于1914年11月4日,奥斯曼帝国三巨头之首恩维尔·帕夏宣布基督教发动圣战。[6]:161. 但由于1917年,俄罗斯的十月革命使建立第一个共产党国家苏联,而同时苏联停止了对他们的支持。奥斯曼帝国军队立即攻佔北亚述地区,并使他们被迫逃离该地区,还令他们受到冬季的寒冷和飢饿。当中最受影响的是东方亚述教会和加色丁礼天主教教区。[4]:37
二十一世纪
2006年10月21日该教会在大洋洲设立雪梨圣多默教区。[7] 而且有大量的移民迁往到美国,其中主要居住在密歇根州东南部地区。[8]另外,在加州和亚利桑那州也有他们的社区。加拿大东部各省近年也有大量的移民涌入及建立社区,例如在安大略省和西部的萨斯喀彻温省。于2008年,有一千户东方亚述教会的家庭与天主教共融,并进入加色丁礼天主教会。[9]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11年6月10日成立加色丁礼天主教多伦多圣亚岱教区,并任命汉纳‧佐拉为首任教区主教。
在伊拉克的迫害
加色丁礼天主教徒和其他较细的宗教团体,自2003年以来一直受到迫害。其中包括绑架和杀害其宗教领袖。如果他们不放弃他们的家庭和企业,他们会受到暴力和死亡的威胁。并炸掉或破坏其教堂和其它宗教场所。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伊拉克国内的反基督教情绪不断上升有关。
与普世教会关係
东方亚述教会近年来和天主教的关係有所改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和东方亚述教会牧首丁克哈四世·康翰昂尼亚,于1994年更签署一份共同的基督徒宣言。于2001年7月20日,教廷发放了一件文件,与东方亚述教会,定立名为加色丁礼天主教会与东方亚述教会之间的圣体圣亊入门指南(英语:Guidelines for admission to the Eucharist between the Chaldean Church and the 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
现况
现在,加色丁礼天主教会教座位于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教会在伊拉克、伊朗、黎巴嫩、埃及、叙利亚、土耳其和美国,设立了25个宗主教区、都主教区、总教区、教区和宗主教直辖区。教会由加色丁礼天主教巴比伦宗主教带领十七个主教和约500,009名信徒。而在信徒中,绝大部分都是亚述人。[10][11]现在该教会主要使用叙利亚语和亚拉姆语,作为礼仪中的主要语言。
教区
宗主教区
都主教区
总教区
教区
宗主教直辖区
参考文献
- ↑ Council of Florence, Bull of union with the Chaldeans and the Maronites of Cyprus Session 14, 7 August 1445 [1] http://www.papalencyclicals.net/Councils/ecum17.htm |date=20130424112748
- ↑ 2.0 2.1 Charles A. Frazee, Catholics and Sultans: The Church and the Ottoman Empire 1453-192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0-521-02700-4
- ↑ Heleen H.L. Murre. The Patriarchs of the Church of the East from the Fifteenth to Eighteenth Centuries. Hugoye: Journal of Syriac Studies. [2009-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2).
- ↑ 4.0 4.1 4.2 David Wilmshurst, The Ecclesiastical Organisation of the Church of the East, 1318-1913, Peeters Publishers, 2000 ISBN 90-429-0876-9
- ↑ Michael Angold Eastern Christian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0-521-81113-9 pag 528
- ↑ Christoph, Baumer. The Church of the East: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Assyrian Christianity. I B Tauris & Co. 2006. ISBN 978-1-84511-115-1.
- ↑ Eparchy of Saint Thomas the Apostle of Sydney (Chaldean). Catholic-Hierarchy.org. [200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6).
- ↑ Archbishop Djibrail Kassab. Catholic-Hierarchy.org. [200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6).
- ↑ Assyrian Bishop Mar Bawai Soto explains his journey into communion with the Catholic Church. kaldaya.net. [11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2).
- ↑ Parpola, Simo (2004). "National and Ethnic Identity in the Neo-Assyrian Empire and Assyrian Identity in Post-Empire Times" (PDF). Journal of Assyrian Academic Studies (JAAS) 18 (2): pp. 22.
- ↑ Inscription From 800 BC Shows the Origin of the Name 'Syria'. Aina.org. 18 February 2007 [11 Ma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30).
外部连结
- 加色丁礼天主教会弥撒时间
- 加色丁礼天主教会 http://www.cnewa.org/ecc-bodypg-us.aspx?eccpageID=59&IndexView=toc |date=20100316014359 - 由网站 天主教中东福利协会
- 加色丁礼天主教伯多禄教区
- 天主教会 (德国)
- 东叙利亚礼 https://www.webcitation.org/67pu7pyzr?url=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14413a.htm |date=20120521224247 |dateformat=iso (天主教百科全书)
- 加色丁礼天主教会历史
- Qambel Maran- Syriac chants from South India- a review and liturgical music tradition of Syriac Christians revisited http://nasrani.net/2008/10/31/qambel-maran-syriac-chants-from-south-india// |date=20130106150253
- 加色丁礼圣保禄亚述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