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商务印书馆」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XND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 行 1:
'''商务印书馆'''([[ 英语]]:The Commercial Press),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成立于清光绪 二十三 年(1897年)2月11日。创办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商务印书馆''' </p>
 +
|-
 +
|<center><img src="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ODk5NzI1bmV3cw,,/362547e644693c62.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7054585866.html 圖片來自housefun]
 +
</small>
 +
|}
 +
'''商务印书馆'''(英语 :'''The Commercial Press''' ),是[[ 中国]] 第一家[[ 现代]][[出版社| 出版机构]] ,成立于清 代[[ 光绪]]23 年(1897年)2月11日。创办人[[夏瑞芳]]、[[ 鲍咸恩]] 、[[鲍咸昌]]、[[高凤池]]。
  
 创办于上海,中日战争期间被迫内迁。秉承“倡明[[ 教育]] ,开启民智”之宗旨,为中国近现代出版业巨擘,在上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对中国现代的文化与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创办于上海,[[ 国抗 日战争|中日战争]] 期间被迫内迁。秉承“倡明教育,开启民智”之宗旨,为中国近现代[[ 出版业]] 巨擘,在上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对中国现代的[[出版]]、[[ 文化]] [[ 教育]] 事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ref>{{Cite web|title=上海出版志|url=http://www.shtong.gov.cn/dfz_web/DFZ/Info?idnode=29052&tableName=userobject1a&id=54454|accessdate=2919-12-01|author=|date=|format=|publisher=|language=|archive-date=2020-12-1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16015945/http://www.shtong.gov.cn/dfz_web/DFZ/Info?idnode=29052&tableName=userobject1a&id=54454|dead-url=no}}</ref><ref>[https://www.sohu.com/a/293990366_228930 他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 商务印书馆122年]</ref>
  
 最初以印刷[[ 商业]] 簿册表报为主,故名商务。1902年,[[翰林院]] 庶吉士、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时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张元济入馆,业务由印刷转到出版,逐渐开启全盛时代。1905年与[[ 日本]] 书商合股,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物遍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技术,文学艺术,儿童读物,语文和专科工具书,发行[[ 杂志]] ,印行珍本[[ 善本]] 古籍。
+
 最初以印刷商业簿册表报为主,故名商务。1902年,[[翰林院庶吉士]] 、前[[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章京]] 、时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張元濟| 张元济]] 入馆,业务由印刷转到出版,逐渐开启全盛时代。1905年与日本书商合股,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物遍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技术,文学艺术,儿童读物,语文和专科工具书,发行杂志,印行珍本善本古籍。  
  
[[ 中华民国]] 时期,出版有大型古籍如《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续藏》、《[[道藏]]》、《百衲本二十四史》、《宋人画册》、《石渠宝镒》、《宋柘淳化阁帖》等。出版有《万有文库》丛书以及《辞源》、《学生字典》、《教育大辞书》等辞书。
+
中华民国时期,出版有大型古籍如《[[四部叢刊| 四部丛刊]] 》、《[[ 续古逸丛书]] 》、《[[ 续藏]] 》、《[[道藏]]》、《[[ 百衲本]][[ 二十四史]] 》、《[[ 宋人画册]] 》、《[[石渠寶笈| 石渠宝镒]] 》、《[[ 宋柘淳化阁帖]] 》等。出版有《[[萬有文庫| 万有文库]] 》丛书以及《[[ 辞源]] 》、《[[ 学生字典]] 》、《[[教育大辞典| 教育大辞书]] 》等辞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商务印书馆1954年迁往北京,其在香港、台湾的分馆各自独立运作。北京的商务印书馆主要任务为编译出版古典[[ 学术]] 、西方著作、编纂工具书。如再版《[[辞海]]》,出版《[[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出版《汉译世界名著丛书》、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商务印书馆1954年迁往北京,其在香港、台湾的分馆各自独立运作。北京的商务印书馆主要任务为编译出版古典学术、西方著作、编纂工具书。如再版《[[辞海]]》,出版《[[新华字典]]》 、《[[ 现代汉语词典]] 》等辞书,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汉译世界名著丛书]] 》、影印[[ 文津阁]] 《[[四库全书]]》等。
  
==历史 沿革==
+
==历史==
 +
===清朝末年===
 +
1897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初十),由教会主办的美华书馆的四位排字工人——夏瑞芳、鲍威恩、鲍威昌、高凤池集资3750元创立商务印书馆,并购置印机数架,设址上海江西路北京路首德昌里末街3号的三间民居。1898年,因房屋失火,迁址北京路庆顺里。
 +
 
 +
當時社會上有學習英語的熱潮,商務印書館開始譯介英語教材《華英初階》、《華英進階》熱賣一時。
 +
 
 +
1900年,收购日本人开设的修文印刷所。1901年商务印书馆扩大规模,添招新股,资本增加为5万元,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应夏瑞芳邀,张元济入股商务印书馆。
 +
 
 +
1902年,清政府命各省广设学堂,当时迫切需要适应新式学校的教科书。商务印书馆由印刷业转为出版业,开设印刷所、编译所及发行所。在蔡元培因[[苏报案]]离沪避居[[青岛]]后,夏瑞芳邀请[[張元濟|张元济]]协助创设并出任编译所长,筹划并编纂中小学教科书,直至1918年由[[高夢旦|高梦旦]]接任。<ref>{{Cite web|title=张元济先生年表(一)-张元济研究网|url=http://www.zyjlib.com/zygk/shownews.asp?id=388|accessdate=2019-12-01|work=www.zyjlib.com|archive-date=2020-08-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805224133/http://www.zyjlib.com/zygk/shownews.asp?id=388|dead-url=yes}}</ref>
 +
 
 +
1903年,与日本金港堂的[[原亮三郎]]合作,吸收日资10万元,成为资本20万元的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由夏瑞芳任总经理,并聘请日籍技师指导,改进印刷技术,采用先进印刷设备,业务日益发展,至1905年资本额增至100万元。
 +
 
 +
1903年,中国第一部[[小学]][[教科书]]《[[最新教科书]]》出版,以后又编印了高小、中学教科书,风行全国,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创意义。
 +
 
 +
1903年,商务印书馆与著名翻译家[[嚴復|严复]]签订中国第一份正式版税合同。出版[[严复]]译《群学肄言》以及[[林纾]]等译《[[伊索寓言]]》。
 +
 
 +
1904年开始推出的《最新国文教科书》等新式教科书盛行十余年,行销数百万册,曾经占全国教科书供应量的80%。
 +
 
 +
1907年4月,商务印书馆印刷所、编译所在宝山路新厦落成。地基2亩,厂屋用洋式,依据最新建筑法造成。此时,印刷所分设17个部,职员职工1330余人,在外印刷装订约千人。
 +
 
 +
==== 十大杂志 ====
 +
商务印书馆近代先后出版十大杂志,延请名家主编。包括
 +
 
 +
* 《[[东方杂志]]》:1904—1949年出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刊龄最长、影响最大的综合性杂志,主编有[[杜亚泉]]、[[钱智民|钱智修]]、[[胡愈之]]等。1966年在臺恢復刊行,至1990年停刊。
 +
* 《[[儿童世界]]》:1921—1941年出版,[[郑振铎]]等主编。
 +
* 《[[妇女杂志]]》:1915—1931年出版,[[王莼农]]、[[章錫光|章锡琛]]主编,中国妇女期刊史上第一份大型刊物。
 +
* 《[[少年杂志|少年]]》:1911—1931年出版,[[孙毓修]]、[[杨润田]]、[[殷佩斯]]等任主编。
 +
* 《[[小说月报]]》:1910—1932年出版,[[惲鐵樵|恽铁樵]]、[[王蕴章]]、[[茅盾|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叶绍钧]]相继任主编,商务印书馆历史上受众最多、发行量最大的文学选刊。
 +
* 《[[学生杂志|学生]]》:1914—1931、1938—1941、1944—1946年出版,[[朱元善]]、[[杨贤江]]等任主编。
 +
* 《[[儿童画报]]》:1922年创刊,是商务印书馆在儿童教育领域开创性的课外读物。
 +
* 《[[教育杂志]]》:1909—1948年出版,以研究教育、改良学务为宗旨,[[陆费逵]]、[[李石岑]]、[[唐钺]]、[[何炳松]]、[[黄觉民]]相继任主编,商务印书馆创办的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教育专业刊物。
 +
* 《[[英语周报|英语周刊]]》:1915—1937年出版,[[胡哲谋]]主编。
 +
* 《[[自然界杂志|自然界]]》:1926—1932年出版,[[周建人]]主编。
 +
 
 +
===中华民国时期===
 +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位于上海家喻户晓的[[四马路]](今[[福州路]])。同样,这里也是上海文化人经常光顾的地方,这里集中了70多家出版社、书店、报馆,是当时中国出版行业的中心。四马路的路口有两座高大的建筑物对峙,是两家竞争激烈的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总部。
 +
 
 +
1914年1月19日,商务印书馆创办人、总经理[[夏瑞芳]]遇刺身亡。同年设分馆于[[香港]]。创刊《[[学生杂志]]》。同年商务印书馆收回日股,成为完全中资经营的企业。
 +
 
 +
1915年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
 +
 
 +
1916年设分馆于[[新加坡]]。
 +
 
 +
1918年,主张全面废止[[中医]]的代表人物[[余雲岫]]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
 
 +
1921年,经[[胡适]]推荐,[[王云五]]到商务印书馆任職,并于1930年担任总经理,从此开始了商务现代史上的辉煌时期。
 +
 
 +
1920年代至194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王云五小辞典]]》、《[[王云五大辞典]]》,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达到了商务印书馆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四部丛刊》收录经、史、子、集四部之书323部,8548卷,2100册,“诚可云学海之巨观,书林之创举矣。”<ref>{{Cite web|title=张元济与大型影印丛书《四部丛刊》-博览群书-光明网|url=http://epaper.gmw.cn/blqs/html/2015-10/01/nw.D110000blqs_20151001_3-02.htm|accessdate=2019-12-01|work=epaper.gmw.cn|archive-date=2020-11-0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01145004/http://epaper.gmw.cn/blqs/html/2015-10/01/nw.D110000blqs_20151001_3-02.htm|dead-url=no}}</ref>
 +
 
 +
商務印書館的全盛时期,在中国八十五处设立分馆。在[[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也有營業據點。
 +
 
 +
1924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宝山路]]建成五层钢筋水泥图书馆大楼,编译所迁入,取名[[涵芬樓|涵芬楼]]。1925年,在涵芬楼设立[[東方圖書館|东方图书馆]],1926年5月3日开放民众阅览,由王云五兼任馆长。涵芬楼用于收藏珍贵古籍和外国新书。自1902年张元济进馆之后,在夏瑞芳支持下,由高梦旦、蔡元培等相助进行收藏。1909年由编译所图书室改名为涵芬楼。藏有宋刊本129种、2514册,地方志2000余种、6万余册,以及各类参考图书等共计51.8万余册,图片照片5000余种。收藏量超过[[北平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图书馆。
 +
 
 +
==== 侵华日军毁坏 ====
 +
[[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开始后,上海爆发“[[一·二八事變|一·二八事变]]”,商务印书馆数十年资产被[[侵华日军]]轰炸焚毁殆尽。
 +
 
 +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變|一·二八事变]]”爆发,[[侵华日军]]轰炸上海市区。上海宝山路的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编译所、四个印刷厂、仓库、[[尚公小学]]等皆中弹起火,全部焚毁,火势冲过马路波及时为闸北最高的5层大厦[[東方圖書館|东方图书馆]]。
 +
 
 +
“[[一·二八事變|一·二八事变]]”事变当晚,侵华日军陆战队多架飞机侵犯[[闸北]]。1月29日,空袭使整个闸北陷入一片火海。侵华日军在闸北上空商务印书馆总厂投掷6枚炸弹,第一枚击中印刷部,第二枚击中栈房,当即爆裂起火。日军继续掷弹,全厂浓烟弥漫,场中各种印刷机器全部烧毁,焚余纸灰飞达十多里外。
 +
 
 +
2月1日上午8点,[[浪人|日本浪人]]潜入东方图书馆及编译所[[縱火|纵火]]焚烧,烟火冲天直至傍晚。东方图书馆焚毁一空。除移藏在银行保险库中的574 种约5000 余册善本精品得以幸免外,包括所藏的30余年收集全部中外杂志、报章;大部分之[[四库全书|四部]]各善本图书、省府厅州县[[地方志]]等几十万册[[孤本]][[善本]]古籍;编译所所藏各项参考书籍与文稿全部毁于侵华日军。<ref>{{Cite web|title=日本是怎样对中国“欲亡其国,先灭其史”的 - 环球视野 -|url=http://www.globalview.cn/html/history/info_5144.html|accessdate=2019-12-01|work=www.globalview.cn|archive-date=2020-11-0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01145011/http://www.globalview.cn/html/history/info_5144.html|dead-url=yes}}</ref>
 +
 
 +
在这场劫难中,商务印书馆损失16,330,504元,约80%资产毁于一旦。
 +
 
 +
侵华日本驻上海第一遣外舰队司令官盐泽幸一海军少将称:“炸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永远不能恢复。”
 +
 
 +
1932年2月1日,商务印书馆董事会决定上海总管、总务处、编译所、印刷所、发行所一律停业,所有总管同人全体停职,成立特别委员会,由[[張元濟|张元济]]任委员长办理善后。董事会决定由主要负责人组成复兴委员会。以“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的口号,开始一系列的复兴活动。
  
=== 清朝末 年===
+
1932年8月1日,商务印书馆宣告正式复业,公开向社会承诺1932年10月1日起,实行[[日出新书一种]]。这一时期先后出版[[黎锦熙]]著《国语运动史纲》、[[吴半侬]]译《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金岳霖]]著《逻辑》、[[傅抱石]]著《中日美术年表》、[[阿英]]著《明清小说史》等。
 +
 
 +
为激励国人民心士气,1932年,在[[胡愈之]]的策划下,时为中国第一大刊《[[东方杂志]]》组织征集“新年梦想”征文,于1933年初刊出“新年的梦想”特辑,发表了一百多位名人撰写的关于中国和个人生活的梦的文章,梦想一个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中国,轰动一时。
 +
 
 +
==== 抗战内迁 ====
 +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商务印书馆被迫内迁。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9月,商务印书馆决定往内地疏散机器设备,同时扩大[[商務印書館(香港)|香港分馆]]生产规模。
 +
 
 +
1937年12月14日,商务印书馆宣布总管理处暂迁长沙,上海设立总管理处驻沪办事处。
 +
 
 +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上海租界]]。26日,日军部查封商务上海发行所及各工厂没收图书462万余册,致使商务印书馆在上海的机构陷于瘫痪。
 +
 
 +
此后,长沙也遭日军空袭,香港成为商务印书馆的总管理处和编印中心。在香港印刷的书籍,经由越南海防运到昆明供应大后方。1941年12月,[[香港日佔時期|香港沦陷]],商务的印刷设备及书籍全部落入日军手中。商务时任总经理王云五当时在重庆,便在重庆设立商务印书馆驻渝办事处及编审处。1943年,商务生产上了轨道,恢复日出一书的传统,还设立了东方图书馆重庆分馆,承担战时[[大後方|大后方]]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
 +
 
 +
1946年,商务印书馆回迁上海,但规模已大为缩小,职工人数仅为600人。
 +
 
 +
==现状==
 +
[[国共内战]]结束后,商务印书馆一部留在上海,原留在香港、台湾的分部各自独立。
 +
 
 +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1949年9月6日,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大典]]。10月1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约见张元济共进晚餐,在座者有陈毅、粟裕。
 +
 
 +
1950年12月9日,[[三聯書店|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和[[聯合書店|联营书店]]联合组成[[公私合营]]性质的[[中国图书发行公司]]。1953年,商务印书馆将[[東方圖書館|东方图书馆]]全部藏书献给国家。1954年,商务印书馆并入[[新华书店]],改组为[[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管理处迁至北京,实行[[公私合营]]。
 +
 
 +
195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新华辞书社编写的《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步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字典。迄今已经发行近6亿本。参与本字典编纂的名家先后有魏建功、叶圣陶、刘庆隆、陈原、吕叔湘、金克木、丁声树等。2016年被吉尼斯确认为“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
 +
 
 +
1958年,商务印书馆恢复独立建制,确立方向为翻译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学术著作,并出版中外文的语文辞书。1958至1966年间,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了数百种外国学术名著。这为商务印书馆后来的著名学术名片《汉译世界名著丛书》的出版打下了坚实基础。“[[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成为了北京商务的标志品牌,至今已累计出版十三辑五百余种。
 +
 
 +
当前,根据中国的出版方针,商务印书馆的主要任务为编译出版世界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古典学术著作,介绍各国当代的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各学科各流派的代表著作和知识读物;编纂汉语及外语各种词典和语文工具书,包括研究著作、教材、普及读物等。
 +
 
 +
如再版《[[辞海]]》,出版《[[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出版《[[汉译世界名著丛书]]》、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等。
 +
 
 +
2002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立,商务印书馆是成员单位之一。2011年商务印书馆改制为'''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ref>钟永新. [http://www.cssn.cn/ts/ts_mszl/201310/t20131029_746359.shtml 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网.</ref>商務印書館是中國的[[中华老字号]]之一。
 +
 
 +
1993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商务印书馆新加坡分馆、商务印书馆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ref>{{Cite web |url=http://www.cpi1993.com/index.php?c=content&a=list&catid=1 |title=公司简介 |access-date=2017-01-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131184153/http://www.cpi1993.com/index.php?c=content&a=list&catid=1 |archive-date=2017-01-31 |dead-url=yes }}</ref>,是中国首家综合性合资出版机构。出版有《最新高级英汉词典》、《新编汉语教程》等,“中华文明系列”光盘以及《〈英语世界〉100期精华》、《全唐诗》和《百衲本二十四史》光盘等。
 +
 
 +
目前,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是中国国有资产,由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下属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拥有,并作为[[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部分,与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一起上市。2018 ,商务印书馆营业收入10亿元,净利润2.77亿元。
 +
 
 +
=== 臺灣商務印書館 ===
 +
 
 +
1947年9月,商務印書館福州分館經理[[葉有楳]]赴臺籌設分支事宜,隔年「臺灣分館」便在臺北市[[重慶南路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正式開幕,販售由上海本部運來的圖書、文具儀器等,然而數量與種類皆不多,且無自己的出版業務。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與總館脫離關係,改稱臺灣商務印書館,該館沿用商務在大陸時的舊標誌,開始獨立經營。
 +
 
 +
1964年起,由[[王雲五]]先生擔任董事長。1986年起,將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發行,以精裝一千五百巨冊問世。目前已有五任董事長:王雲五、劉發克、王學哲、施嘉明、王春申。
  
1897年2月11日(农历 月初十),由[[教会]]主办的美华书馆的 位排字工人——夏瑞芳 鲍威恩 鲍威昌、高凤池集资3750元创立商务印书馆,并购置印机数架,设址上海江西路北京路首德昌里末街3号的三间民居。1898年,因房屋失火,迁址北京路庆顺里
+
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有《子海珍本編》、《四部叢刊 編》、《 部刊廣編》 《仿古版四庫全書》 《百衲本二十四史》
  
  当时社会上有学习[[英语]]的热潮, 书馆开始译介英语教材《华英初阶》、《华英进阶》热卖一时。
+
=== 香港 書館 ===
  
1900年,收购日本人开设的修文 刷所。1901 商务印书馆扩大规模 添招新股 资本增加为5万元,改为股份[[有限公司]] 应夏瑞芳邀 [[张元济]]入股商务 书馆
+
香港商務 書館於1914 成立 起初在中環設立門市部 經銷教科書、中西辭典、兒童書、小說、文具等 成立後不久 發售香港課本
  
1902 年, 清政府命各省广设学堂,当时迫切需要适应新式[[ 学校]] 的教科书。 书馆由 印刷 业转为出版业,开设印刷所、编译所及发 所。在[[蔡元培]]因苏报案离沪避居青岛后 夏瑞芳邀请张元济协助创设并 任编译所长,筹划并编纂中小学教科书,直至1918年由高梦旦接任
+
1924 年, 於[[西環]][[ 吉席街]] 建立 書館香港 印刷 工廠。其後開設編輯部和發 成為完善的 版機構
  
1903 年, 与日本金港堂 原亮三郎合作 吸收日资10万元 成为资本20万元的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由夏瑞芳任总经理,并聘请日籍技师指导,改进印刷[[技术]],采用先进印刷设备,业务日益发展,至1905年资本额增至100万元
+
1934 年, 喬遷北角(現時 書局街)新廠 佔地14萬平方呎 由利安建築師事務所(Leigh & Orange)設計 北角「書局街」因此得名
  
1903 年,中 国第一部[[小学]] 教科 书《最新教科书》 出版 ,以后又编印了高小、[[中学]] 教科 书,风行全国,在中国现代教育 上具有草创意义
+
1957 年, 編印香港五年制中文 學的 教科 書,其後主力 出版教科 書、工具書、歷 、文化、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學科書籍
  
1903 年,商 书馆与著名翻译家严复签订中国第一份正式版税合同。出版[[严复]]译《群学肄言》以及[[林纾]]等译《[[伊索寓言]]
+
1988 年, 註冊成為[[ 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1904年开始推 的《最 教科书》等 式教科书盛 十余年,行销数百万册, 经占全国教科书供应量的80%
+
目前,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中華書局、香港教育圖畫等合共香港53間書店,同隸屬聯合 版集團,大股東為「新文化事業(香港)發展」,由广东 新文 化事业发展有限公司所持有。广东 文化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唯一股東為[[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 政区联络办公室|中聯辦]]<ref>{{cite news|url=https://www.hk01.com/特首選舉2017/56145/選委戰-近半出版界選委參選人-曾任中聯辦旗下公司|title=選委戰-近半出版界選委參選人- 任中聯辦旗下公司}}</ref>
  
1907年4月, 书馆 刷所、编译所 宝山路新厦落成。地基2亩,厂屋用洋式,依据最新[[ 建筑法]] 造成。此时,印刷所分设17个部,职员职工1330余人,在外印刷装订约千人
+
書館(新)有限公司和商務 書館(馬)有限公司現 [[ 聯合出版集團|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的子公司
  
== 考文 ==
+
== 考文 ==  
 +
{{reflist}}
 +
[[Category: 營利機構]]

於 2021年12月25日 (六) 23:53 的最新修訂

商務印書館

圖片來自housefun

商務印書館(英語:The Commercial Press),是中國第一家現代出版機構,成立於清代光緒23年(1897年)2月11日。創辦人夏瑞芳鮑咸恩鮑咸昌高鳳池

創辦於上海,中日戰爭期間被迫內遷。秉承「倡明教育,開啟民智」之宗旨,為中國近現代出版業巨擘,在上百年的漫長歲月中,對中國現代的出版文化教育事業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1][2]

最初以印刷商業簿冊表報為主,故名商務。1902年,翰林院庶吉士、前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時任南洋公學譯書院院長張元濟入館,業務由印刷轉到出版,逐漸開啟全盛時代。1905年與日本書商合股,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物遍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應用技術,文學藝術,兒童讀物,語文和專科工具書,發行雜誌,印行珍本善本古籍。

中華民國時期,出版有大型古籍如《四部叢刊》、《續古逸叢書》、《續藏》、《道藏》、《百衲本二十四史》、《宋人畫冊》、《石渠寶鎰》、《宋柘淳化閣帖》等。出版有《萬有文庫》叢書以及《辭源》、《學生字典》、《教育大辭書》等辭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商務印書館1954年遷往北京,其在香港、台灣的分館各自獨立運作。北京的商務印書館主要任務為編譯出版古典學術、西方著作、編纂工具書。如再版《辭海》,出版《新華字典》 、《現代漢語詞典》等辭書,出版《漢譯世界名著叢書》、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等。

歷史

清朝末年

1897年2月11日(農曆正月初十),由教會主辦的美華書館的四位排字工人——夏瑞芳、鮑威恩、鮑威昌、高鳳池集資3750元創立商務印書館,併購置印機數架,設址上海江西路北京路首德昌里末街3號的三間民居。1898年,因房屋失火,遷址北京路慶順里。

當時社會上有學習英語的熱潮,商務印書館開始譯介英語教材《華英初階》、《華英進階》熱賣一時。

1900年,收購日本人開設的修文印刷所。1901年商務印書館擴大規模,添招新股,資本增加為5萬元,改為股份有限公司。應夏瑞芳邀,張元濟入股商務印書館。

1902年,清政府命各省廣設學堂,當時迫切需要適應新式學校的教科書。商務印書館由印刷業轉為出版業,開設印刷所、編譯所及發行所。在蔡元培因蘇報案離滬避居青島後,夏瑞芳邀請張元濟協助創設並出任編譯所長,籌劃並編纂中小學教科書,直至1918年由高夢旦接任。[3]

1903年,與日本金港堂的原亮三郎合作,吸收日資10萬元,成為資本20萬元的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由夏瑞芳任總經理,並聘請日籍技師指導,改進印刷技術,採用先進印刷設備,業務日益發展,至1905年資本額增至100萬元。

1903年,中國第一部小學教科書最新教科書》出版,以後又編印了高小、中學教科書,風行全國,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創意義。

1903年,商務印書館與著名翻譯家嚴復簽訂中國第一份正式版稅合同。出版嚴復譯《群學肄言》以及林紓等譯《伊索寓言》。

1904年開始推出的《最新國文教科書》等新式教科書盛行十餘年,行銷數百萬冊,曾經占全國教科書供應量的80%。

1907年4月,商務印書館印刷所、編譯所在寶山路新廈落成。地基2畝,廠屋用洋式,依據最新建築法造成。此時,印刷所分設17個部,職員職工1330餘人,在外印刷裝訂約千人。

十大雜誌

商務印書館近代先後出版十大雜誌,延請名家主編。包括

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位於上海家喻戶曉的四馬路(今福州路)。同樣,這裡也是上海文化人經常光顧的地方,這裡集中了70多家出版社、書店、報館,是當時中國出版行業的中心。四馬路的路口有兩座高大的建築物對峙,是兩家競爭激烈的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的總部。

1914年1月19日,商務印書館創辦人、總經理夏瑞芳遇刺身亡。同年設分館於香港。創刊《學生雜誌》。同年商務印書館收回日股,成為完全中資經營的企業。

1915年第一部新式辭書《辭源》問世,開創了中國現代工具書的出版先河。

1916年設分館於新加坡

1918年,主張全面廢止中醫的代表人物余雲岫任商務印書館編輯。

1921年,經胡適推薦,王雲五到商務印書館任職,並於1930年擔任總經理,從此開始了商務現代史上的輝煌時期。

1920年代至1940年代,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王雲五小辭典》、《王雲五大辭典》,影印《四部叢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萬有文庫》、《大學叢書》以及《叢書集成》,達到了商務印書館發展史上的最高峰。《四部叢刊》收錄經、史、子、集四部之書323部,8548卷,2100冊,「誠可雲學海之巨觀,書林之創舉矣。」[4]

商務印書館的全盛時期,在中國八十五處設立分館。在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也有營業據點。

1924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寶山路建成五層鋼筋水泥圖書館大樓,編譯所遷入,取名涵芬樓。1925年,在涵芬樓設立東方圖書館,1926年5月3日開放民眾閱覽,由王雲五兼任館長。涵芬樓用於收藏珍貴古籍和外國新書。自1902年張元濟進館之後,在夏瑞芳支持下,由高夢旦、蔡元培等相助進行收藏。1909年由編譯所圖書室改名為涵芬樓。藏有宋刊本129種、2514冊,地方志2000餘種、6萬餘冊,以及各類參考圖書等共計51.8萬餘冊,圖片照片5000餘種。收藏量超過北平圖書館,是亞洲規模最大圖書館。

侵華日軍毀壞

第二次中日戰爭開始後,上海爆發「一·二八事變」,商務印書館數十年資產被侵華日軍轟炸焚毀殆盡。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變」爆發,侵華日軍轟炸上海市區。上海寶山路的商務印書館總管理處、編譯所、四個印刷廠、倉庫、尚公小學等皆中彈起火,全部焚毀,火勢衝過馬路波及時為閘北最高的5層大廈東方圖書館

一·二八事變」事變當晚,侵華日軍陸戰隊多架飛機侵犯閘北。1月29日,空襲使整個閘北陷入一片火海。侵華日軍在閘北上空商務印書館總廠投擲6枚炸彈,第一枚擊中印刷部,第二枚擊中棧房,當即爆裂起火。日軍繼續擲彈,全廠濃煙瀰漫,場中各種印刷機器全部燒毀,焚余紙灰飛達十多里外。

2月1日上午8點,日本浪人潛入東方圖書館及編譯所縱火焚燒,煙火沖天直至傍晚。東方圖書館焚毀一空。除移藏在銀行保險庫中的574 種約5000 余冊善本精品得以倖免外,包括所藏的30餘年收集全部中外雜誌、報章;大部分之四部各善本圖書、省府廳州縣地方志等幾十萬冊孤本善本古籍;編譯所所藏各項參考書籍與文稿全部毀於侵華日軍。[5]

在這場劫難中,商務印書館損失16,330,504元,約80%資產毀於一旦。

侵華日本駐上海第一遣外艦隊司令官鹽澤幸一海軍少將稱:「炸毀閘北幾條街,一年半就可恢復,只有把商務印書館、東方圖書館這個中國最重要的文化機關焚毀了,它則永遠不能恢復。」

1932年2月1日,商務印書館董事會決定上海總管、總務處、編譯所、印刷所、發行所一律停業,所有總管同人全體停職,成立特別委員會,由張元濟任委員長辦理善後。董事會決定由主要負責人組成復興委員會。以「為國難而犧牲,為文化而奮鬥」的口號,開始一系列的復興活動。

1932年8月1日,商務印書館宣告正式復業,公開向社會承諾1932年10月1日起,實行日出新書一種。這一時期先後出版黎錦熙著《國語運動史綱》、吳半儂譯《資本論》第一卷第一分冊、金岳霖著《邏輯》、傅抱石著《中日美術年表》、阿英著《明清小說史》等。

為激勵國人民心士氣,1932年,在胡愈之的策劃下,時為中國第一大刊《東方雜誌》組織徵集「新年夢想」徵文,於1933年初刊出「新年的夢想」特輯,發表了一百多位名人撰寫的關於中國和個人生活的夢的文章,夢想一個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中國,轟動一時。

抗戰內遷

1937年第二次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商務印書館被迫內遷。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9月,商務印書館決定往內地疏散機器設備,同時擴大香港分館生產規模。

1937年12月14日,商務印書館宣布總管理處暫遷長沙,上海設立總管理處駐滬辦事處。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入上海租界。26日,日軍部查封商務上海發行所及各工廠沒收圖書462萬餘冊,致使商務印書館在上海的機構陷於癱瘓。

此後,長沙也遭日軍空襲,香港成為商務印書館的總管理處和編印中心。在香港印刷的書籍,經由越南海防運到昆明供應大後方。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商務的印刷設備及書籍全部落入日軍手中。商務時任總經理王雲五當時在重慶,便在重慶設立商務印書館駐渝辦事處及編審處。1943年,商務生產上了軌道,恢復日出一書的傳統,還設立了東方圖書館重慶分館,承擔戰時大後方文化建設的重要責任。

1946年,商務印書館回遷上海,但規模已大為縮小,職工人數僅為600人。

現狀

國共內戰結束後,商務印書館一部留在上海,原留在香港、台灣的分部各自獨立。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49年9月6日,商務印書館董事長張元濟作為特邀代表赴京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加新中國成立大典。10月11日,毛澤東在中南海約見張元濟共進晚餐,在座者有陳毅、粟裕。

1950年12月9日,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聯營書店聯合組成公私合營性質的中國圖書發行公司。1953年,商務印書館將東方圖書館全部藏書獻給國家。1954年,商務印書館併入新華書店,改組為高等教育出版社,總管理處遷至北京,實行公私合營

195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由新華辭書社編寫的《新華字典》,是新中國第一步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迄今已經發行近6億本。參與本字典編纂的名家先後有魏建功、葉聖陶、劉慶隆、陳原、呂叔湘、金克木、丁聲樹等。2016年被吉尼斯確認為「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

1958年,商務印書館恢復獨立建制,確立方向為翻譯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方面學術著作,並出版中外文的語文辭書。1958至1966年間,商務印書館翻譯出版了數百種外國學術名著。這為商務印書館後來的著名學術名片《漢譯世界名著叢書》的出版打下了堅實基礎。「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成為了北京商務的標誌品牌,至今已累計出版十三輯五百餘種。

當前,根據中國的出版方針,商務印書館的主要任務為編譯出版世界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古典學術著作,介紹各國當代的哲學、政治、經濟、歷史、地理各學科各流派的代表著作和知識讀物;編纂漢語及外語各種詞典和語文工具書,包括研究著作、教材、普及讀物等。

如再版《辭海》,出版《新華字典》 、《現代漢語詞典》等辭書,出版《漢譯世界名著叢書》、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等。

2002年,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成立,商務印書館是成員單位之一。2011年商務印書館改制為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6]商務印書館是中國的中華老字號之一。

1993年,北京商務印書館、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商務印書館新加坡分館、商務印書館馬來西亞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7],是中國首家綜合性合資出版機構。出版有《最新高級英漢詞典》、《新編漢語教程》等,「中華文明系列」光盤以及《〈英語世界〉100期精華》、《全唐詩》和《百衲本二十四史》光盤等。

目前,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是中國國有資產,由中國國務院下屬的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擁有,並作為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部分,與中華書局、三聯書店等一起上市。2018年,商務印書館營業收入10億元,淨利潤2.77億元。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47年9月,商務印書館福州分館經理葉有楳赴臺籌設分支事宜,隔年「臺灣分館」便在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正式開幕,販售由上海本部運來的圖書、文具儀器等,然而數量與種類皆不多,且無自己的出版業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與總館脫離關係,改稱臺灣商務印書館,該館沿用商務在大陸時的舊標誌,開始獨立經營。

1964年起,由王雲五先生擔任董事長。1986年起,將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發行,以精裝一千五百巨冊問世。目前已有五任董事長:王雲五、劉發克、王學哲、施嘉明、王春申。

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有《子海珍本編》、《四部叢刊正編》、《四部刊廣編》、《仿古版四庫全書》、《百衲本二十四史》。

香港商務印書館

香港商務印書館於1914年成立,起初在中環設立門市部,經銷教科書、中西辭典、兒童書、小說、文具等。成立後不久,承印發售香港課本。

1924年,於西環吉席街建立商務印書館香港印刷工廠。其後開設編輯部和發行部,成為完善的出版機構。

1934年,喬遷北角(現時的書局街)新廠,佔地14萬平方呎,由利安建築師事務所(Leigh & Orange)設計。北角「書局街」因此得名。

1957年,編印香港五年制中文中學的教科書,其後主力出版教科書、工具書、歷史、文化、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學科書籍。

1988年,註冊成為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目前,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中華書局、香港教育圖畫等合共香港53間書店,同隸屬聯合出版集團,大股東為「新文化事業(香港)發展」,由廣東新文化事業發展有限公司所持有。廣東新文化事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唯一股東為中聯辦[8]

商務印書館(新)有限公司和商務印書館(馬)有限公司現在是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參考文獻

  1. 上海出版志. [2919-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6). 
  2. 他們,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 商務印書館122年
  3. 張元濟先生年表(一)-張元濟研究網. www.zyjlib.com. [2019-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5). 
  4. 張元濟與大型影印叢書《四部叢刊》-博覽群書-光明網. epaper.gmw.cn. [2019-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 
  5. 日本是怎樣對中國「欲亡其國,先滅其史」的 - 環球視野 -. www.globalview.cn. [2019-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 
  6. 鍾永新. 商務印書館 中國社會科學網.
  7. 公司簡介. [2017-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31). 
  8. 選委戰-近半出版界選委參選人-曾任中聯辦旗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