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擒贼擒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擒贼擒王

擒贼擒王(读音[qín zéi qín wáng]),三十六计之十八计,此计认为攻打敌军主力,捉住敌人首领,这样就能瓦解敌人的整体力量。敌军一旦失去指挥,就会不战而溃。[1]

挽弓当自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作战时要先把敌方的主力摧毁,先俘虏其领导人,就可以瓦解敌人的战力。[2]

注解

原文: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

注释:①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语出《易经》·坤 卦。坤,八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为纯阴之卦。

引本卦上六,《象辞》:“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是说即使强龙争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顿的绝境。比喻战斗中擒 贼擒王谋略的威力。

原图链接擒贼擒王

翻译: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它的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好比龙出大海到陆地上作战,面临绝境一样。

擒贼擒王的寓意是指:在两军对战中,如果把敌人的主帅擒获或者击毙,其余的兵马则不战自败。比喻在解决事情上抓住关键,解决主要矛盾,其他的细节便可以迎刃而解。

出处:《擒贼先擒王》选自《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3]

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4]

原图链接擒贼擒王

计名由来

“擒贼擒王”一语,现今可见的最早、且影响较大的文字记录,是唐代的无言古诗《前出塞》: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亦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从当时历史背景看,此诗原本寓含对唐玄宗李隆基无节制地对外用兵的讽谏之意。

唐玄宗开元18年(公元730年),西域吐蕃在数败于唐军之后,遣使求和,在玄宗李隆基勉强允准后,吐蕃人撤走了边境的驻兵,双方恢复了和平。七年后,玄宗利用吐蕃人没有防备之际,派兵入侵吐蕃,重创吐蕃军,深入敌境2000里。

公元739年(玄宗开元27年),金城公主(中宗景龙4年,即公元710年,奉命与吐蕃赞普弃隶缩缵联姻)去世,吐蕃遣使报丧,并乘便求和,玄宗不允。一年后,吐蕃军攻占唐边境重镇石堡(今青海省会西宁西南)。

玄宗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遣陇右节度使、大将哥舒翰统军三万三千人与吐蕃军激战。石堡收回了,此役唐军战死者数以万计。

原图链接擒贼擒王

杜甫的《前出塞》诗,大约是针对这一情况有感而发的,意思是说,只要能够制服敌国的首领,保住本国的疆土,防止异国的入侵就可以了,何必杀人太多。诗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等警句,透露了诗人杜甫对中国古代某种军事经验的概况和他个人的军事眼光,因而成为后世脍炙人口的名言,常为众多军事家、政治家以至各色人物所引用。[5]

按语

古人按语说:攻胜则利不胜取。取小遗大,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功之亏也。全胜而不摧坚摘王.是纵虎归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图辨旌旗,而当察其阵中之首动。昔张巡尹子奇战,直冲敌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杀士卒五千余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识,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中其左目,几获之,子奇乃收军退还( 《新唐书》一九二《张巡》、 《战略考》 )。

战争中,打败敌人,利益是取之不尽的。如果满足于小的胜利而错过了获取大胜的时机,那是士兵的胜利,将军的累赘,主帅的祸害,战功的损失。打了个小的胜仗,而不去摧毁敌军主力,不去摧毁敌军指挥部,捉拿敌军首领,那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古代交战,两军对垒,白刃相交,敌军主帅的位置比较容易判定。

但也不能排除这样的情况:敌方失利兵败,敌人主帅会化装隐蔽,让你一时无法认出。案例中:张巡计高一筹,用秸杆当箭,一下子让主帅尹干奇暴露出来,将他射伤。

原图链接擒贼擒王

计囊

唐代诗人杜甫在《前出塞》中写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在他的诗句中,明确而深刻地阐述了他对复杂战争的高见之处。

在军事行动中,擒贼擒王,是以消灭敌方的指挥部,准确打击敌军的最高指挥人员和主力部分为行动手段,以迅速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目的。如果放走了敌方首领,无疑于放虎归山,虽然取得了局部战场的胜利,但,敌方的“症结”尚存,他们还会重新集结兵力、卷土而来。

民间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也就是说,要想置对方于死地,就必须打中对方的要害部位,这也是对擒贼擒王最通俗的诠释。当然,在实际战争中,敌我情况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尤其是处于劣势的一方,擒王的目标就显得有些遥远,而如何有效地避免敌军的主力、抓住他的薄弱环节、逐渐地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最终达到歼灭敌军的目的,就显得更重要。

典故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气焰嚣张,连连大捷,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勇将尹子奇率十万劲旅进攻睢阳。

御史中丞张巡驻守睢阳,见敌军来势汹汹,决定据城固守。敌兵二十余次攻城,均被击退。尹子奇见士兵已经疲惫,只得鸣金收兵。晚上,敌兵刚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准备与冲出城来的唐军激战。而张巡“只打雷不下雨”,不时擂鼓,象要杀出城来,可是一直紧闭城门,没有出战。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整夜,没有得到休息,将士们疲乏已极,眼睛都睁不开,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

这时,城中一声炮响,突然之间,张巡率领守兵冲杀出来.敌兵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张巡一鼓作气,接连斩杀五十余名敌将,五千余名士兵,敌军大乱。张巡急令部队擒拿敌军首领尹子奇,部队一直冲到敌军帅旗之下。

张巡从未见过尹子奇,根本不认识,现在他又混在乱军之中,更加难以辨认。张巡心生一计,让士兵用秸秆削尖作箭,射向敌军。敌军中不少人中箭,他们以为这下完了,没有命了。但是发现,自己中的是秸秆箭,心中大喜,以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他们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个好消息。

张巡见状,立刻辨认出了敌军首领尹子奇,急令神箭手、部将南霁云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于奇左眼,这回可是真箭只见尹子奇鲜血淋漓,抱头鼠窜,仓皇逃命。敌军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原图链接三十六计图册:擒贼擒王

赏析

王,是国家、社团、机构、部门、宗派或帮会等社会组织的首领或核心人物,是组织展开集体行动的指挥调度中心,是组织发挥整体力量的枢纽或关键,如领头羊(人)的作用。人们常说枪打出头鸟,世间大多数人怕当出头鸟,习惯随大流。

因此一个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少数关键人物。一旦关键人物不存在,便树倒猢狲散。所以,要消灭和瓦解一个组织,攻击的重心是它的首领和核心人物,一旦把他们击倒,组织就会群龙无首。

用古人话说即“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擒王是控制和消灭一个组织的首要任务或核心任务,但具体的实施又有很多做法,并可以用很多计谋。硬擒硬杀是一种办法。但往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而且不易成功。荆柯刺秦王就是一个例子,目的没有达到,自己先成了肉泥。

擒王方法

调虎离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王是虎,王和部众在一起,如龙在潭,虎在穴,王和部众结成一体,坚不可摧。设法引诱王离开部众,使王和部众无法接触与联系,先擒孤立的王,再打击部众,如同捣无虎之虎穴,敌对组织便能迅速被破坏或消灭。

美人计用来擒王或控制王也威力很大。勾践先用西施的美色擒住夫差,然后灭吴;中国帝王们以真公主假公主擒住蕃邦君王,使蕃邦臣服中国;窃权弄国的臣子,和武力擒王相比,代价要小得多,成功系数要高得多。

擒王,还有很多方法,36计中,很多计都可以用于擒王。而方法之中,又可以有很多变通。其方法是常变的,擒王这条原则却是恒定不变的。

原图链接擒贼擒王

核心内容

一.消灭敌人组织中的主要首脑或最高统帅部,随后轻而易举地制服整个组织;除掉敌人的精锐部分,以制服敌人。擒王计。

二.抓要害计,抓关键计,抓枢纽计,抓“千钧”之“一发”计。

三.敌人多与我方而首脑只有集中的一部(如集团军军部指挥所),擒贼擒王

擒王先找王

擒贼擒王的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要想擒贼擒王,必须能够先找到这个"王"才行。正因为"王"的重要性,所有的军队不仅会派重兵保护自己的"王",而且还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隐蔽自己的"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擒贼擒王之计还能不能实施,又该怎样实施呢?就是擒贼先找王。

战争案例

擒贼擒王拿鲁肃

刘备通过鲁肃“借得”荆州却不肯归还,派关羽镇守荆州。东吴这边,周瑜死后,鲁肃继任大都督,向关羽索讨荆州不成,于是,打算骗关羽过江,先好言相劝,若关羽执意不肯,便拿下关羽,然后攻打失去主将的荆州。

鲁肃摆下酒宴,假意款待关羽,暗中令吕蒙等设下伏兵。

关羽知晓鲁肃意思,故意只带周仓等少数人马过江赴宴,席间,鲁肃几次或明或暗的向关羽索讨荆州,但是关羽以酒宴谈公务伤感情等理由敷衍鲁肃。

酒过三巡,关羽见时间差不多了,就要告别,此时,鲁肃准备伏兵活捉关羽,但是关羽却一把挽住鲁肃的手,拉着他一起到江边。鲁肃怕事情败露,不敢推辞。而吕蒙等人怕伤害鲁肃,不敢动手,就这样,关羽安全到了江边,上了自己的船回到荆州。

视频1

三十六计之擒贼擒王

挟持明英宗

明英宗九岁登基,太监王振持宠专权,作威作福,朝中诸臣,多半仰他鼻息,天下侧目,敢怒不敢言。

明英宗即正统十四年七月,北方番王乜先兴兵犯疆,直捣大同,大同守兵失利,塞外城堡,相继陷落,警报日传,朝野震惊。

王振擅作主张,自命为统帅,还逼英宗御驾亲征。动员令只下了两日匆促起后,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北进发。过了居庸关,遭遇狂风暴雨,军心汹汹,前锋部队的败报频至,随驾大臣等奏请皇帝留驾,王振不准,还兼道急行军,还未到大同,被给成问题了,兵无粮,马无草,军士纷纷饿死,满路死尸。

番王乜先见此情形,满怀欢喜,故意避开,诱王振深入。八月间,王振大军到了大同,驻扎未定即下令进军攻击。未久,警报传至,前军已全军覆没了。

王振闻报大惊,乃召集一个御前会议,群臣争论结果,王振才无可奈何答应明日班师回京。

大同的守将郭登献计:“车驾还京,宜转从紫荆入,才能安全。”王振不听,下令后军作前部,照原路退却。行至雉鸣山,乜先率兵追到了,王振吓得手足无措,急派武将朱勇率兵三万御敌。敌军即展开两翼夹攻,很快把朱勇的三万兵马吃掉。 次日,军至土木(地方名),已是傍晚时分了,离怀来城不过二十里,诸臣都想赶入城去,王振却说尚有千多辆辎重在后未至,不能轻易委弃,必须在此地相待,群臣力争不果,只好在土木扎营。

次日清早,敌军已经四面八方拥至,团团把土木包围住,因此军心大乱,王振仓惶出走,连皇帝都不要了,只身逃亡。此时兵无主帅,士兵互相蹂踏,争先奔逸,挤死的挤死,投降的投降。英宗左右只得几名亲兵相随,几番突围不得,卒至束手被擒。

王振在荒乱中只顾逃命,于路上亦被子部属护卫将军攀忠用铁锤打死。五十万大军,逃回京都不过二百人。

乜先捉到英宗,如获至宝,竟利用此俘虏向明朝讨便宜,把英宗拥到大同,声言要一万两黄金取赎,钱到即放人。朝廷派员往敌营准备迎驾,献上黄金,乜先约明晨送还英宗,到期,使臣苦等不至,前往探问。始知乜先已于半夜挟英宗跑了,白白被骗万两黄金。

以后屡犯边疆,都挟持英宗同行,使明军有投鼠忌器顾虑。明君以英宗回銮无期,奏请皇太后以国家为重,另立新君,乃下谕立王祈钰即皇帝位,是为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这一来,挟持英宗的价值降低了,再也没有什么可供利用,同时兵部尚书于谦对乜先态度强硬,一浍讨好或投鼠忌器。因此经守几番波折,乜先就把英宗送归明朝。

满清的分割亲兵阵容战术

根据军史专家夏惟桐考证,此为清摄政王多尔衮在与明军长期的战争中总结的针对性战术。该战术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军事理论发展造成的,而是因为经济环境造成的。

明代张居正改革的红利在万历年大征之后全部耗尽,国库空虚。

山西高盛和等汉奸商号走私铁器、铜器给与满清换回的只是满清从北直隶、山东抢走的金银,恶性循环之后,造成明代通货紧缩;

明代党争频繁,经济措施不能有效贯彻。

山东漕运混乱,不能疏通南北经济。

恶化的经济环境造成了明代的军费紧张,加上明代的腐败的常例制度(军费出兵部则克扣50%,到地方巡抚处则再克扣50%),所以军饷严重不足。将领为了保持战斗力,只能保证自己的亲兵足饷,一般总兵级将领可以保持亲兵数百人。是全军战斗力的核心。

满清在与明军的战斗中,发现武将周围的亲兵,装备与训练程度与其他士兵完全不同后,制定了针对的性的战术。野战时,以精锐的白甲兵(八旗的棉甲骑兵),突入明军阵型,分割总兵亲兵阵营与其他兵士。

由于亲兵几乎是明军最有战斗力和组织力的兵士,分割之后,明军阵型一般都会大乱甚至溃退,满清再乘机扩大战果。

视频2

三十六计之擒贼擒王

美军的斩首行

斩首行动即用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对敌方进行军事打击,通过精准打击,首先消灭对方的首脑和首脑机关,彻底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

“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形象反映了这种思想。“斩首行动”的要素是快速、精确、内应。

王世充智用假李密

王世充西域胡人,因他天资聪敏,多谋善断,很受隋文帝隋炀帝的器重。

有一次,王世充与李密展开一场生死决战。王世充事先找到一个长相酷似李密的人,捆起来藏在军中。当两军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王世充命人把那个假李密牵到两军阵前,让士兵大声嚷嚷:“抓到李密了!抓到李密了!”结果,王世充的军队见捉到了敌首,士气大振,而李密的军队看到主帅被擒,立即乱了方寸,大败而逃。王世充指挥军队乘胜追击,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可见,王世充深深懂得擒贼擒王的道理。虽然没有真正捉到敌人的首领,但弄一个假的来充当,同样起到了瓦解敌人军心的作用。

昆阳大捷

公元23年,王莽的数十万大军包围了昆阳刘秀奉命突围出城,到各地召集援军。当刘秀率援军返回昆阳时,王莽的大军已将昆阳围得水泄不通。

刘秀带来的援军数量不多,即使再加上守城的部队,与庞大的王莽军相比,也是处于劣势。如果盲目地与王莽军作战,等于飞蛾投火,自取灭亡。经反复考虑,刘秀制订出擒贼擒王的作战方案:从援军中抽调精壮将士组成敢死队,首先进攻莽军的统帅部,接着大队人马紧随其后,捣毁敌人的指挥中枢,使敌人陷入混乱,然后通知守城部队出击配合,造成内外夹攻的有利局面。

攻击敌人的时刻到来了。刘秀亲率3000名勇猛强壮的敢死队从昆阳城东迂回到城西,来到莽军中营的附近,出其不意地发动猛攻。莽军统帅王邑王寻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弄蒙了,一时搞不清这支部队的来意,命令各营不许擅自行动。王邑、王寻带领1万人马前来迎战,以为用这些人马足以应付刘秀了。岂料刘秀手下的敢死队像狂风一样扑了过来,刀劈枪挑,勇不可挡。莽军的其他部队因没有接到出击的命令,只好眼睁睁地见刘秀的敢死队和后援部队把中营打得稀里哗啦。在混战中,王寻被杀,王邑逃跑。莽军因失去了统帅顿时乱成一团。

这时,坚守昆阳的守军看到援军旗开得胜,倍增信心,立即打开城门,呐喊着冲了出来,配合援军夹攻莽军。莽军见势不妙,仓皇向江边逃窜。在抢渡过江时,恰遇河水暴涨,淹死者不计其数。王邑只带几千残兵败将丧魂落魄地逃回了洛阳。

泰王智斩王储

1569年,泰国缅甸灭亡。15年后,已长大成人的泰国王子在肯城自立为泰王。缅王闻讯,派王储率兵讨伐。

泰王召集军事会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缅甸王储是缅甸国的王位继承人。缅王派他亲自带兵,是要让他在群臣面前树立威信,以便日后接替王位。我们来个擒贼先擒王,设法生擒王储作为人质,逼缅军退兵。大家点头表示同意。

泰王在缅甸王储必经的路上设下埋伏。当缅军进入伏击圈时,泰军的伏兵四起,缅军的阵脚大乱。不料泰王所骑的大象正值发情期,见缅军大象四处奔逃,立即追赶。等到尘埃落定之后,泰王发现自己孤入敌阵,缅甸王储率众正立于一棵大树下。泰王心想:这下坏了,擒人不成,倒要反被人擒。情急之下,泰王异常冷静。他高声对缅甸王储说:“皇兄为何待在树下乘凉,莫不是怕我吧?敢与我一对一决个雌雄吗?”缅甸王储本可以命手下人蜂拥而上杀掉或生擒泰王,但他十分顾及王储的身份,还是亲自应战了。缅甸王储催动坐象向泰王冲来,泰王的坐象行动稍缓一步,被缅甸王储一刀砍掉了头盔。泰王坐象又反身一撞,正好使缅甸王储的坐象横对着他。泰王举刀猛砍,正中缅甸王储的右肩。缅甸王储当即血流如柱,倒在了象脖子上。缅军见主帅被杀,无心恋战,急忙退兵。

王储被泰王斩杀,缅甸王后悔莫及。此后150年内缅甸再也没有侵犯泰国。

视频3

动画三十六计之擒贼擒王

商场案例

在企业经营中,“擒贼擒王”之计可引早为:紧紧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或把握问题的重点。在开发新产品时,而对强手如林的产品市场,应着力研制生产力集众人之长于一身、技冠群雄的王牌产品,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在销售对象上,应善于抓住主要的消费者群,并针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需求,改进产品的质量、功能、式样和包装,以吸引顾客。

世界著名企业家的成功之路,无不是重点经营某一产业而起家的。如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新加坡的玻璃大王陈家和香港的船王包玉刚等,这些企业巨子,无不重点以生产或经营某种产品而著名。 企业经营者,特别是中小企业,运用“擒贼擒王”之计,关键就在于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经营。如果不考虑企业实力。盲目扩大营业项目或多角经营,往往会因分身力薄而难以成功,至于大企业要搞多种经营或多角经营,经营的每一项,也要谨慎研究,集中力量抓住重点。

1969年,柳州农机厂开始转产2.5砘“柳江”牌汽车,由于工厂沿用小生产经营方式,厂小而求全,除发动机外,其余零部件几乎都由自己生产。结果,“柳江”牌汽车成本高、质量差,企业效益低,到1980年出现亏损,陷入困境。

厂领导经过研究,苦思对策,确定加入东风汽车工业企业联营公司,生产“东风”车。并改变了过去“小而全”的生产格局,走专业化生产之路,结果成本大大降低,效益显著提高。

以此为起点,柳汽又改汽油车为柴油车,从而适合大批个体运输户的需要,投放市场后,甚为走俏,1991年生产1万辆后销售一空;1992年生产1.5万辆仍供不应求,这一创举,正是集中力量、重点经营的结果。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中,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参考文献

  1.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2. 三十六计之十八擒贼擒王 厨子杨斌 发布时间:18-12-2805:43美食家,美食达人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3.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的故事 2018年10月13日 - 擒贼擒王是出自于杜甫的《前出塞》诗中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他的俗语也就是说,打蛇要打头。比喻在战争战斗当中的擒贼,擒王谋略的威力,击溃敌人的...
  4. 擒贼擒王是什么意思_怎么读_拼音_辞海之家 辞海之家为您介绍擒贼擒王的意思是什么、解释、拼音和词类介绍。... 《文明小史.第四四回》:“所谓擒贼擒王,这就是办事的诀窍。” 【擒贼擒王】 图片鉴赏 ...
  5. 典故:谋略故事擒贼擒王 2019年1月11日 - 擒贼先擒王,只要把孔丘挤走,就不怕鲁国压倒我国了。齐景公说:这道理我也知道。可如何把孔丘挤走呢?黎弥说:这好办。鲁君本是好色之徒,其手下臣僚中亦不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