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南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南省( Henan Province ),(簡稱「豫」),古稱中原中州豫州,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

河南是中華民族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中國四大發明發源地。從夏朝至宋朝,河南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省份[1]。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之說。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被描述為人牽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建置變更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至遲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這裡就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到了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中晚期,中原進入了石、銅器並用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

夏朝時期,夏朝在中原地區建立。

商朝時期,先後定都於亳、西亳、囂、相、邢、殷和朝歌等地。

西周時期,周成王營建都城成周洛邑。

東周時期,定都洛邑(今洛陽)。

春秋戰國時期,宋國、陳國、衛國、管國、鄭國、許國、應國、蔡國、魏國、韓國等諸侯國都城在河南境內。

東漢,劉秀定都洛陽。

東漢末期,遷都許昌

曹魏曹操定都洛陽,末期遷都許昌。

西晉,司馬炎定都洛陽。

北魏統一後,孝文帝遷都洛陽。

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均定都安陽。

隋朝,以洛陽為東都,在河南設立河南郡、滎陽郡、陳留郡、梁郡等郡。

唐朝,以洛陽為東都,期間數度遷都洛陽,在河南境內設立都畿道和河南道。

武周,武則天定都洛陽,改洛陽為神都。

五代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均定都於開封、洛陽。

北宋定都開封,以開封府(今開封)為東京、以河南府(今洛陽)為西京、以應天府(今商丘)為南京

南宋趙構定都南京應天府(今商丘)繼承了宋朝皇位,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

金朝貞祐二年(1214年),遷都開封,末期遷都商丘。宋、金劃淮河而治之後,河南省淮河以南地區屬南宋。

元朝,在河南境內設置河南江北行省,開封為省會。

明朝,河南省下轄8個府和1個直隸州。

清朝,基本沿襲了明朝區劃[2]

中華民國時期,洛陽曾是吳佩孚的基地。

1926年(民國十五年),馮玉祥參加北伐戰爭,進駐河南。

1928年(民國十七年),張國燾徐向前等在大別山區開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信陽新縣是根據地的首府。

1930年(民國十九年)5月,河南省會駐地從開封市移駐商丘市。同年10月6日,河南省會駐地由商丘市遷駐開封市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一二八事變後,中華民國遷都洛陽。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彭雪楓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開闢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商丘永城為根據地的首府。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河南全境解放。

1949年8月,黃河以北地區成立平原省,省會駐新鄉市,河南省保留黃河以南地區。

1952年11月,撤銷平原省,其行政區域大部分併入河南省。

1954年10月,河南省會駐地從開封市遷駐鄭州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5月,河南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等17個省轄市,濟源市1個省直管市,20個縣級市,84個縣,53個市轄區,1791個鄉鎮,660個街道辦事處。省政府駐鄭州市金水區金水東路22號[3]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南省位於華北平原南部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地理座標:西起東經110°21′,東至東經116°39′,跨經度6°18′,直線距離約580公里;南自北緯31°23′,北到北緯36°22′,跨緯度4° 59′,直線距離約550公里。東連山東安徽,西鄰陝西,北與河北山西相接,南臨湖北;國土面積為16.7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河南地勢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沿省界呈半環形分布;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別占總面積的55.7%、26.6%、17.7%。靈寶市境內的老鴉岔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處在固始縣淮河出省處,僅23.2米。

氣候特徵

河南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同時還具有自東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氣候過渡的特徵,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期、複雜多樣和氣象災害頻繁的特點。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氣溫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時,全年無霜期201~285天,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水文概況

河南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河南省內河流大多發源於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山區,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60條。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03.5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9位;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383立方米,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水資源

河南省內河流大多發源於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境內有1500多條主幹河流縱橫交錯,其中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條。河南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05億立方米,常年人均水資源擁有量440立方米。河南省水力資源蘊藏量490.5萬千瓦,可供開發量315萬千瓦。河南是國家特大型水利重點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主要受水地以及輸水總乾渠工程渠首所在地,開通以來河南段常年平均受水量達8.7億立方米。

植物資源

河南植物兼有南北種類,維管植物有198科、1142屬、3979種,占全國維管植物的10%,其中蕨類植物29科、70屬、205種及變種多裸子植物10科、28屬、74種及變種多被子植物159科、1044屬、3670種及變種,其中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63種,省級保護植物64種,它們共同組成了河南的植物區系。

動物資源

河南省已知動物3500多種,其中原生動物51種,多孔動物和腔腸動物6種,扁形動物10種,線形動物23種,環節動物10種,軟體動物17種,節肢動物2500餘種,魚類110種,兩棲類19種,爬行類37種,鳥類300餘種,哺乳類72種,大部分種類有重要經濟價值,少部分對農、林業生產和人類健康有很大危窖。

河南動物的地理分布成分屬古北界和東洋界,按「中國自然區劃分類單位」制定的原則,河南動物區劃分為2個區、6個省,全省兩棲類19種,屬東洋界的12種,占總種數的63.1%;古北界7種,占總種數的36.8%。爬行動物37種中,屬古北界的5種,占總種數的13.5%;古北界和東洋界的共有種計8種,占總種數的21.6%;東洋界24種,占總種數的64.9%,哺乳動物72種,除廣布種外,屬古北界26種,占總種數的52%;東洋界24種,占總種數的48%。

林業資源

2017年,河南省共營造林481.67千公頃,其中人工造林126.28千公頃。年末共有自然保護區30個,面積762千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個。森林公園118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31個。森林覆蓋率24.53%[4]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年末共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008個,其中國家級92個;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677個,其中國家級49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85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06個。啟動實施25個省重大科技專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331項,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6項。全年申請專利154381件,比上年增長29.5%;授權專利82318件,增長48.6%。截至年底,有效發明專利33524件,增長17.2%。全年簽訂技術合同7298份,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49.74億元。

教育事業

2018年,全省研究生招生20043人,在學研究生50999人,畢業生13556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70.86萬人,在校生214.08萬人,畢業生55.99萬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8.17萬人,在校生33.86萬人,畢業生12.30萬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招生50.03萬人,在校生136.63萬人,畢業生39.94萬人。普通高中招生72.65萬人,在校生210.06萬人,畢業生66.08萬人。初中招生159.86萬人,在校生451.88萬人,畢業生133.63萬人。小學招生173.56萬人,在校生994.60萬人,畢業生160.70萬人。特殊教育招收殘疾兒童0.99萬人,在校殘疾兒童4.39萬人。全年共安排「兩免一補」經費155.85億元,共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學生1373.62萬人次。幼兒園在園幼兒437.99萬人。

文化事業

2018年,年末共有公有制藝術表演團體174個,文化館206個,公共圖書館160個。博物館335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8處,省文物保護單位1231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13個。有線電視實際用戶1011.59萬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0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04%。全年圖書出版總印數3.09億冊,期刊出版總印數0.86億冊,報紙出版總印數16.85億份。年末共有綜合檔案館177個,已開放各類檔案536.88萬卷。

體育事業

2018年,全年全省運動員在各類大賽中共取得138枚金牌,世界冠軍23個,亞洲冠軍13個,全國冠軍102個。在第18屆亞運會上,我省運動員共獲得9枚金牌、7枚銀牌、3枚銅牌的優異成績[5]

衛生事業

2018年,年末全省共有衛生機構71352個,其中醫院1825個,鄉(鎮)衛生院2048個,村衛生室56173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6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80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0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79個。衛生機構病床床位60.80萬張,其中醫院45.51萬張,鄉(鎮)衛生院11.48萬張。衛生技術人員62.08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3.53萬人,註冊護士26.28萬人。按機構分,醫院衛生技術人員40.89萬人,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8.47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0.97萬人,衛生監督檢驗機構衛生技術人員0.52萬人。

歷史文化

歷史古都

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玄漢東漢曹魏西晉後趙冉魏、前燕、北魏、東魏、北齊、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遼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國等先後有20多個正統朝代先後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占有四個,分別為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從夏朝在河南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南陽濮陽許昌、登封、夏邑、偃師、禹州、長葛、虞城、柘城、濟源、湯陰、內黃、溫縣、淇縣、鶴壁、淇縣、淮陽、新鄭、新蔡、遂平、平頂山等古都。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幹,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神龍文化

河南是中華神龍的故鄉。被稱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氏,在周口淮陽「以龍師而龍名」,創造的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中原地區多個部落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稱為五帝之首、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在統一黃河中下游流域各部落族之後,為凝聚各部落族的思想和精神,在鄭州新鄭也用龍作為新部落族的圖騰,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就因此而來。濮陽蚌龍距今6400多年,是中國最早的「」形象,被考古學和社會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

漢字文化

黃帝時代商丘虞城人倉頡造字,甲骨文起源於商朝晚期的都城安陽殷墟,駐馬店上蔡人李斯「書同文」、制定了規範的書寫字體「小篆」,漯河許慎編寫了世界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規範化的「宋體」產生在北宋的都城開封,活字印刷術也發明於北宋的都城開封。

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也是中國姓氏的主要發源地,在中國300個主要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按照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中國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之根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內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春秋戰國時期,河南是「百家爭鳴」的主陣地,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等主流思想均發源於河南。

農耕文化

中國的早期農業文明最早發源於河南。中原早期農耕文化包含了眾多耕作技術與科學發明。裴李崗文化的遺存中出土了不少農業生產工具,為中原早期發達的農耕文明提供了佐證。炎帝朱襄氏建都陳國都城株野(今商丘柘城胡襄鎮),創造了中原早期發達的農業文明。

商業文化

商人、商品和商業起源於商丘。夏代的商族部落首領商丘人王亥「肇牽車牛遠服賈」,用牛車拉着貨物到遠地去做生意,被奉為商業鼻祖。春秋時期鶴壁濬縣人子貢,不僅能做官而且善於經商致富。商聖的南陽淅川人范蠡,幫助勾踐滅吳復國後,悄然歸隱到了宋國,把才能用於經商。鄭國都城人弦高,在經商途中遇到秦軍入侵,以自己十五頭牛為代價智退秦軍。職業商人誕生於西周的都城洛陽,法規《質誓》誕生於春秋時期的鄭國都城鄭州新鄭,以「城門之徵」為代表的最早的關稅徵收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都城商丘。

思想文化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周口淮陽一帶演八卦,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在安陽湯陰羑里城的監獄裡寫下了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易經》。周公旦在西周都城洛陽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祖籍商丘夏邑的孔子在河南境內的各諸侯國講學論道,傳播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名家思想、法家思想、縱橫思想等思想等均起源於河南。

科技文化

中國早期的天文學家閼伯在商丘睢陽觀星測辰,建立了中國第一座觀星台閼伯台(火神台)。安陽殷墟出土的商朝時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東漢焦作衛輝人杜詩發明的「水排」鼓風技術,比歐洲早1000多年。《鸛魚石斧圖陶缸》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國畫,已有6000多年歷史,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不可移動文物之一。

中醫文化

炎帝和黃帝均為中國中醫藥的創始人,中醫藥文化起源並發揚於河南。南陽人張仲景被尊稱為「醫聖」,其名著《傷寒雜病論》被譽中醫瑰寶,享譽中外。商丘人張從正為金朝四大名醫之首。

詩文文化

河南是中國文學的發祥地。中國最早的散文總集《尚書》,是經過東周洛陽的史官整理成書的。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屬於河南省境內的作品有100多篇,占總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魯迅說過,在秦代可稱之為作家的,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漢魏時期,有「漢魏文章半洛陽」之說[6]。 

武術文化

河南是中國的功夫之鄉。鄭州登封嵩山少林武術是中華功夫的源頭,享譽海內外。焦作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創立的太極拳,是中國太極拳的發源地。

文化遺產

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8處,省文物保護單位1231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視頻

河南省相關視頻

2019年河南省國慶招待會宣傳片

參考文獻

  1. 河南省介紹 ,搜狐網,2017-11-09
  2. 河南為什麼簡稱豫?河南的歷史變革(2),四海網綜合,2019-08-31
  3. 城市介紹,河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
  4. 中國「河南省」概況,360doc個人圖書館,2019-04-13
  5. 2018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經濟網,2019-03-05  
  6. 【中原文化】詩文文化:中國文學的源頭和高峰 ,搜狐網,中原文化保護,2018-11-20